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题华丽转身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之路课件x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贯通五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历程课件20190219337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时期
发展历程
大众传媒的进一步发展 ①报刊业: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 党刊与其他类型报刊并存,种类多,内容丰富;改革开放 新 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中 ②电影业:新中国成立之初,电影题材主要是工农生活和 国 革命战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成 ③电视业: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 立 视业的诞生;2008年,“中星9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后 边远地区和农村广大群众收看电视难的问题得到解决 ④互联网: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2003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6 800万户,居世界第 二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时期
发展历程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①过程: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 改革开 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秦 放的起 皇岛、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以后,长江 步(1978 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 年至20 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世纪90 ②特点: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地 年代初) 省会开放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 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时期,发展缓慢
④航空运输: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1920年,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时期
发展历程
现代化交通业的出现 ①轮船运输:新中国成立后,获得较快发展;20世 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萎缩 新中 ②公路交通: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国成 ③铁路交通:火车由蒸汽机车发展到今天的内燃机 立后 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速度越来越快 ④航空运输: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改 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课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辉煌
辉煌
汇报人:XX
20XX-01-25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 •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与
启示 •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挑战与
前景 • 复习方法与策略
01
引言
复习目的与要求
梳理历史发展脉络
按照时间顺序,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重要事件、政策、成就等进行梳理,形成 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
构建知识框架
在梳理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将相关知识点进行 归类、整合,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便于记忆和理 解。
强化跨章节联系
注意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将相关知 识点进行串联,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 众自治制度等得到坚持和完善。
民主监督制度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 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更好保障。
文化建设成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 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 富。
就业政策不断完善,就业形 势保持稳定,劳动者权益得 到更好保障。
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人 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均 预期寿命不断延长。
04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 ,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有效应对各种风险 和挑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强社会建设和生态文 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课件16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
有利于进一
步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
教训
度
增强企业活
力
考能提升
主题:提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典例】下图反映的是1956~1965年间我国 ( )
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石油生产的基本状况
方法指导 首先要弄清示意图所表示的内容。从时 间上看是从1956年到1965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指标 完成的情况。图中的曲线表明,从1956~1958年的产 量平稳发展略有上升.1958 ~ 1960年有较大幅度的 下降,从1960 ~ 1965年又逐步回升。符合这种变化 趋势的项目,应是粮食生产发展的情况。由于1958 年的“大跃进”,农业生产受到破坏。从1960年冬 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农业生产开 始逐步恢复。这一时期,我国由于过分强调重工业 的发展,煤炭、钢铁、石油都得到较快的发展,其 发展轨迹不是这样的曲线。如钢铁,1958年应是一 种高峰状态,而不是低谷。石油生产应是从低向高 发展的趋势。 答案 B
高度集中、统
一管理的计划 经济体制转变
建设的经
验;照搬 政治斗争Fra bibliotek私有制,
建立社会 主义公有
积极作用,但
它超越了历史 发展的阶段水
的方式;
急于完成 工业化
制,片面
追求工业 发展的高
平,其严重的
弊病使企业失 去活力
速度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后 20 世 纪 90 年 代 以 来
从单一的公有
制经济转变为 以公有制为主
4.成就
(1)农村经济全面振兴,粮棉产量 跃居世界首位。 (2)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项 目。 (3) 对外经济贸易 和技术交流打开了新局面。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讲中国现代经济史课件
考点七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铁路:新中国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内地与西北西 2.公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起汽车制造厂,公路运输也获得较 3.水运: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获得较快发展。20世纪90
4.航空:建国初期,乘飞机有种种限制,民航发展有限。改革开
放以后逐步放宽并取消许多限制,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考点四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对外开放史实 1.经济特区的创办: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 个经济特区,1988 2.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 等14 3.沿海开放区:1985年以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逐步从南 4.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 定,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也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
1
2 3.意义:①使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 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1.背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政企职责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2.概况:1984年以后全面展开。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
企业搞活。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所有制上变单一
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
2.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53~1956 (1)背景:①1952 ②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进行社 (2 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了鞍钢、长春一汽、沈 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重点工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②三大改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复习通史冲关模块三专题十二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课件
第二十页,共43页。
主题(zhǔtí) 一
试题
解析
结合史实可知农村经济恢复是在 1949—1952 年,与题干时间不 主题(zhǔtí)一 符,故 A 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新中国成立时,国内政权已稳
固,而 1953 年的三大改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经济领域的变革, 主题(zhǔtí)二 与史实不符,故 B 项错误;计划体制的特征与“计划收购”“由
主题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第十六页,共43页。
主题(zhǔtí) 一
试题
解析
主题(zhǔtí)一 抓住题干信息“一五”计划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粮食计划 供应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这种体制对于增加积累和扩
考点(kǎo diǎn)
一
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步骤,也是实行工业
考点(kǎo diǎn)
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
二
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
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第五页,共43页。
考点(kǎo diǎn)二
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主题(zhǔtí)二 (2)经济上: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
和公有化程度,忽视了中国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错误地发动
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加重了 1959—1961 年的经济
困难。
第二十二页,共43页。
主题(zhǔtí) 一
(3)外交上: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开始,执行所谓的“革命外 交”,着眼于意识形态,恶化了我国的外交环境,导致 20 世纪 主题(zhǔtí)一 60 年代中美、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的局面。 (4)学术上:将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评,破坏了“双百”方针 主题(zhǔtí)二 的贯彻执行,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 (5)教育上: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教育的正常发展,高考制度被废 除,“工农兵学员”的招生制度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精品课件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讲 中国近现代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的变迁
微点3
二、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 1.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把我国尽快建设成 先进的工业国的主要任务。 2.严重曲折: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掀起了“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经济在1959—1961年发生了严重困难。 3.初步调整:为了克服困难,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 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4.“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 常工作期间国民经济有所好转。
微点1
微点2
微点3
角度拓展 (1)(2022山东潍坊一模)1953年1月,党和政府明确了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等 教育,中心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高、中级技术人才。这一教育方针在当 时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 判断 推动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 )
微点1
微点2
微点3
(2)(2022河北普通高中模拟)1955年3月,毛泽东指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 力发展的要求,否则生产力会起来暴动。”为此,中央决定东北、华北、华 东各省应停止发展,全力转向巩固;中南、西南、西北各省在巩固中继续发 展;山东、河南等地适当收缩。由此可知,毛泽东评价的是什么? 判断 国家工业化的布局问题。( × )
微点1
微点2
微点3
角度拓展 (1)(2022辽宁葫芦岛期末)1912年,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第一次 世界大战期间面粉紧俏,荣氏兄弟获得厚利。1918年,面粉厂扩大到10家, 每日产量可达到惊人的4.2万袋。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判断 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 )
微点1
微点2
微点3
微点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七两种模式的经济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件
线索二:1956~1976 年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曲折发展的时期。主要历史事件 有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1971 年周恩来调整国 民经济、1975 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等。 线索三:1978 年至今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伟大战略的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主要历 史事件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 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等。
(1)有其历史渊源 中国走向现代化,是鸦片战争后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的梦想 和追求,也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的主旋律。从林则徐、魏 源的“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再到民族资产阶级发展民族 工业的举措,说明发展大工业生产,改变中国经济的落后状况, 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的一 条主线。“一五”计划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正是对这一思 想的继承和发展。
制的确 2.“一五”计划——建设 立 (1)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
(1949 发展重工业 ~1956 (2)成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 年底) 合理的工业布局
时期
发展历程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 社会主 (1)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义制度 (2)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和计划 1.中共八大——成功探索 经济体 (1)内容: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 制的确 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
02
专题线索·逐一理清
——深化历史理解·避免“浮于表象”
线索 1 曲折探索——从半统制半市场经济转变为计划经济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主题7 华丽转身——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之路名师课件
矛盾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故C项错误;从痛哭到掌声并不能反映城市经济体
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故D项错误。
关闭
A
解析 答案
-16-
12345
5.(2018四川南充三模,31)1998年6月,国务院决定,党政机关停止实 行40多年的实物分配福利房的做法,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商品化。 7月1日,在中国一直延续实行的住房福利制宣告结束。此改革
-7-
一Hale Waihona Puke 二三3.特点 (1)在集中统一的原则下,强调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结合。 (2)以计划管理为主,同时重视市场管理。 (3)在计划管理上实行多种计划类型。 (4)比较注重宏观调控,综合平衡。 4.作用 (1)运用这种新的经济体制有助于在短期内医治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之前遗留下来的经济恶性波动,以顺利地渡过经济困难时期。 (2)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国力有限的条件下,运 用这种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能保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重点建 设上,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这主要是因为( )
A.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B.民生商品供应充足
关闭
C据.材苏料联“等经国济以的平大均力每援年助11.3%D的.三高大速改度造增长成,就物初价指现数的年均上涨幅度
却只有1.1%”,结合所学可知,国家采取统购统销的政策,对物价进行了合
理的调整,故A项正确;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调整,但物资
-8-
一
二
三
三、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从原因上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实践发展 的客观要求。 (1)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0世纪50年代所建立起的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实行高度集中管理,但 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弊端越来越明显,日益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发 展。 (2)改革实践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要使社会主义经 济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根本上破 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3)理论探索的科学结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围绕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天津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整合·热点突破
-4-
突破点三十五 突破点三十六
考点整合•筑基础 热点突破•悟方法 迁移训练•提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化建设的策略、特点及原因
1.策略: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进行社会主义工
业化建设;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四次变迁
变迁 时间
历史背景
变迁表现
第一 次
鸦片战争后 至辛亥革命 时期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上海等 地区被迫开放,外国商 品大量涌入
沿海沿江地区的习俗受 到西方文明的冲击,衣食 住行、社会风俗观念等 发生显著变化
第二 次
1912—1949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
解析 答答案案
考点整合·热点突破
-14-
突破点三十五 突破点三十六
考点整合•筑基础 热点突破•悟方法 迁移训练•提能力
3.(2019北京顺义模拟)下图是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基本状
况。下列选项中与此有关联的是( )
关闭
① 由图大中力数发据展可进知出,1口98贸0—易1988②年中中国国加进出入口世贸界易贸持易续组增织长,结合所学知识,
考点整合·热点突破
-5-
考点整合•筑基础 热点突破•悟方法 迁移训练•提能力
二、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评价 1.积极作用: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在短期内高速发展;因为能够 保证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重点建设上去,使国家建成了一大批重要 项目,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也使人 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消极作用:片面强调计划,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作用;片面 强调集中管理,限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随时间推移,弊端 逐渐暴露。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第9讲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课件(60张)
第9讲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
高考聚集 知识整合
(3)1997 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
(4)21 世纪初,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5.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内容。 ①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 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 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②中共十三大召开,邓小平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会议第一次对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第9讲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
高考聚集 知识整合
(2)发展:1992 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指出社会 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9讲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
高考聚集 知识整合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主要内容。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调整产业结构,实行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③改革购销体制,允许进入市场、自由买卖。 ④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2)影响: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生 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 展,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 一条新路。
考向一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制度创新和经济体制改革
1.(2020·全国卷Ⅰ)1983 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 制药厂被 8 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 9 个月就盈利 12 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 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 经营。由此可以看出( )
高考历史课件(五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 E,内阻为 r.开关 S 闭合 后,电灯 L1、L2 均能发光.现将滑动变阻器 R 的滑片 P 稍向上移 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灯 L1、L2 均变亮 B.电灯 L1 变亮,L2 变暗 C.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D.电源的总功率变小
解析:将滑动变阻器 R 的滑片 P 稍向上移动,电流表的示数变 大,电灯 L1 变亮,L2 变暗,电源的总功率变大,选项 B 正确,A、 C、D 错误.
[重点阐明]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律性认识 1.从原因上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 济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 (1)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0 世纪 50 年代所建立起的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实行高度集
中管理,其弊端越来越明显,日益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2)改革实践的必然选择。30 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要
时期
社会 主义 经济 建设 的曲 折发
展 (1956
~ 1976 年)
发展历程
1.中共八大——成功探索 (1)内容: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和落 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 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评价: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 未能坚持下来
年代初) (2)特点: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
地省会开放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时期
发展历程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过程:
①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放的深 ②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
2021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件
(4)1990年,国家作出开发、开放___上__海__浦__东__的决定,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 放的标志。
(5)2001年12月11日,中国参加__世__界__贸__易__组__织___,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
2.特点:形成从___经__济__特__区_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 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从东部到中西部 ___全__方__位____、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网络构建
知识重构
考点一 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立道路的实践史实
关键词: 过渡时期、所有制变革、方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左〞倾错误、三面红旗、“八字〞方针
1.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年,新中国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 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方案的__经__济__建__立___创造了条件。
B.城市国有制企业改革的推进
C.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实立
【解析】 根据材料“1988年前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8年开放海南
省为经济特区,这表达出中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从而促使了材料中“万通创
业〞等企业的开展,故C项正确;A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从
材料“冯仑、潘石屹等6个年轻人凑足了3万块钱〞说明B项错误;D项是21世纪
7.“左〞倾泛滥 (1)表现:全面建立社会主义总路线、“_____大__跃__进__〞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原因:急于求成,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迫切;没有经济建立经历;毛泽 东等中央领导人“左〞倾冒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3)结果: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济 困难的主要原因。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二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科教文化课件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解题思路] 本题的题眼是“原子能时代”。根据史实可 知,1958年我国第一座试验性原子反应堆回旋加速器运转,标 志着我国跨进了原子能时代。故选B项。
[拓展延伸] “两弹一星”研制的目的 (1)“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 “两弹”不是指原子弹、氢弹。 (2)“两弹一星”研制的直接目的是打破美苏核垄断,保卫 国家安全。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因而其根 本目的是给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过程:深圳等经济特区——天津、上海等沿海港口城市 ——长江三角洲等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开发。 (2)特点: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 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体系,
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 成。
3.中外通:新中国成立初期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对苏联的
借鉴与创新
借鉴
创新
社会 经济 制度 建立
对农业、手工业、资 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 会主义改造,逐步消
灭私有制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变革 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 举,首创公私合营的模式
工业 开展五年计划建设; 正确处理好重工业与农
化建 优先发展重工业,建 业、轻工业的关系,关注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解题思路] 材料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一五’计划期 间”,二是压缩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这说明国家的 投资主要用在了生产领域,这是为了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为工业化奠定基础,故选A项。B项本身与材料矛盾,排除。C 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未反映深层原因,排除。D项与材料矛 盾,工业化必然促进城市化发展,故排除。
(新课标)广西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能力升级练主题专项练7华丽转身——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之路
主题专项练7华丽转身一一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之路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一五”计划期间,“优先保证工业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的工厂“建在非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
这说明“一五”计划()A. 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B. 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C. 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D. 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优先保证工业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的工厂“建在非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些地方都是过去工业非常落后的地方,可见这种布局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故A项正确;这种工业布局只是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但无法形成“完全合理”的布局,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所布局工业的种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信息,故D项错误。
2.195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536.7亿元,比1952年的417亿元,增长24.8%,平均每年递增4.5%。
粮食总产量19 505万吨,比1952年的16 392万吨增长19%,平均每年递增3.5%。
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国家优先发展农业B.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C.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D.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953 —1957年的“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错误;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基本完成,土地由私有变为公有,故B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走的是集体道路,农民生产自主权减弱,故C项错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3.1958年,全国农村一哄而上,大办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1960年,中央发布文件规定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权应该主要归生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