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ch1

合集下载

CH1 辐射基础知识

CH1 辐射基础知识
物质原子或分子产生电离的辐射. 例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微波都属
于非电离辐射。
三、辐射的量和单位
第一章 辐射基础知识
三、辐射的量和单位
1、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 每1kg质量的受照物质吸收射线的平均
能量的焦耳数。 国际单位是戈瑞(gray,Gy) , 1 Gy=1J ·kg-1。 传统单位是拉德(rad)1 Gy=100rad
应用:钡餐(Z=56)用于胃肠道造影; 铅(Z=82)用于X射线防护。
射线
5、射线:
一、基本概念
一种频率比X射线还高的电磁波,具有
极强的穿透力,能穿透厚度达30厘米的钢板。
பைடு நூலகம்
射线主要通过外照射,对机体造成损
伤。射线不能直接引起电离,所以穿透力
强,对人体的损害相对较小。
医学应用: 放射治疗、刀。
当量剂量
三、辐射的量和单位
2、当量剂量(equivalent dose) 是衡量射线的生物效应和对生物组织危险
度的辐射剂量,主要用于辐射防护。国际制单 位是希沃特(sievert,Sv),通常称为希弗 (Sv)。
1Sv = 1Gy (J ·kg-1)生物组织的加权系数 (性腺0.2,红骨髓0.13,乳腺0.05,皮肤0.01)
课程要求
• 认真做好课堂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 一次作业; • 期末开卷测试。 • 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含课堂提问、作业)占50% ,期末测试占50%
缺课一次扣20分,缺课两次取消成绩。
沟通渠道
• 作业、课程PPT等资料,我会放到我的“ 新浪微博”:
• 微博名:大理谢勇
主要内容
第一章 辐射基础知识 第二章 辐射与人类健康 第三章 辐射防护

课后思考题——精选推荐

课后思考题——精选推荐

课后思考题1. 使⽤交换法测未知电阻时21,R R 的阻值在交换前后是否可以改变, 为什么?例如交换前Ω==0.10021R R ,交换后Ω==0.500'2'1R R 。

答:不可以。

因为误差的存在,在实验中 0.5000.5000.1000.100≠ 。

因此如果交换前后21,R R 的阻值改变,则''1'221s s R R R R R R R =,相应的不确定度 ()()()()()()()2''22'1'12'2'2222211212121212121+++++=s s s s x x R R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u ()%1.023%1.0262611?=?≈≈R R u 2. 检流计的“电计”和“短路”键的作⽤是什么?调零键下⽅的锁扣在什么位置才可以进⾏调零和测量(说明是露出红点还是⽩点),使⽤后应置于什么位置(是露出红点还是⽩点)?答:“电计”是AC5型检流计⾃带的⼀个保护开关。

按下“短路”健,就给指针加上⼀个阻尼⼒矩,使其尽快回到平衡位置。

在调零和测量时调零旋钮下的锁扣应先搬到左边(露出红点),实验结束后应搬向右边(露出⽩点)。

3. 说明测量电路中滑线变阻器的作⽤。

答:本实验中滑线变阻器采⽤限流接法,起保护电路的作⽤。

开始时应调节到最⼤阻值,待电桥基本平衡后,应使滑线变阻器的阻值为零,以提⾼电桥的线路灵敏度。

4. 测量时如何使⽤B 、G 按钮,为什么要这样使⽤?答:⽤单桥测量电感线圈的直流电阻时,为防⽌通断瞬间产⽣⼤电流损伤检流计或⼲扰测量,接通时应先按B ,后按G ,断开时应先断G 后断B 。

5. 为什么选取⽐率臂时⼀般应使单臂电桥×1000Ω的测量盘尽可能⽤上?答:为了使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最多,减⼩测量误差。

6. 下列因素是否会加⼤测量误差?(1) 电源电压⼤幅下降。

工程光学郁道银第二版习题解答

工程光学郁道银第二版习题解答

工程光学习题解答 CH11、 生活中有很多光学现象,例如,两个手电筒的发出的光在空气中相遇后又独自的直线转播,平面镜成像,水底的鱼看起来比实际浅等都符合光学基本定律。

2、 根据公式v=c/n 可得: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v=2.25×108m/s 光在冕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v=1.987×108m/s 光在火石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v=1.82×108m/s 光在加拿大树胶中的传播速度为:v=1.96×108m/s 光在金刚石中的传播速度为:v=1.241×108m/s3、 根据题意可得,可以设x 为屏到孔的距离,根据几何关系有如下式子成立:=+50x x 7060,可以解得x=300mm 4、 见图,本题涉及到全反射现象。

金属片边缘点发出光线照射到玻璃另一面是光密介质传入光疏介质,符合全反射条件,=θ∠ACB,有公式:,15.1sin 90sin =θ32sin =θ, D=2L CD +1=358.77mm图1.1习题45、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到它与光疏介质的界面上,②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这两个条件都是必要条件,两个条件都满足就组成了发生全反射的充要条件。

6、只要证明入射角和出射角相等就可以。

7、见下图,可知,光线通过光学原件后偏角为:δ=αθ-,有1s i n s i n n=∂θ,由于∂,θ都很小,可知,∂=∂=sin ,sin θθ,得δ=αθ-=)1(-∂n图1.2 题78、见课本图1.6所示,数值孔径一般代表光纤传播光的能力。

记为NA 。

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及其全反射临界条件有:=Im sin 90sin 21n n ,,01Im)90sin(1sin n n I =-解得NA=n 0sin I 1=2221n n -.9、光在冕牌玻璃中的折射率为n=1.51,由全反射临界条件:∂sin 90sin =n,由图可以知道,β=45o -∂,将n=1.51代人,可以解得θ=5o 40'。

ch1 基本概念及定义

ch1 基本概念及定义

7
注意:
1)闭口系与系统内质量不变 的区别; 2)开口系与绝热系的关系; 3)孤立系与绝热系的关系。
8
Simple compressible system
最重要的热力系统
只交换热量以及可逆的功中的体积变化功
Moving Boundary Work
简单可压缩系统
体积变化功
Compression Work
状态参数的积分特征
状态参数变化量与路径无关,只与初终态有关。 数学上: 1
1, a
a
dz
1
2
dz dz z2 z1
1,b
2
2
b
2

d z 0
山高度变化
11
例:温度变化
状态参数的微分特征
设 z =z (x , y)
dz是全微分
z z dz dx dy x y y x
pb
pv 当 p < p p p p b v b p
26
注意: 只有绝对压力 p 才是状态参数
不同环境大气压力发生变化,即使绝对压 力不变,表压力和真空度仍有可能变化。
p > pb
p < pb
pe p pb
pv pb p
27
3 比体积及密度 Specific volume
18
温度测量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要求:感应元件应随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有显著的变化。
物质 (水银,铂电阻) 温度计
特性 (体积膨胀,阻值)
基准点 Reference state 刻度 Scale 温标 Temperature scale

液晶光学实验

液晶光学实验

液晶光学实验摘要:一些有机材料在一定温度区间呈现液晶态,液晶处于液态和固态之间,液晶分子具有排列的平移和取向有序性,因此会有特殊的光学现象,如旋光效应等。

本实验主要了解液晶的光学特性,观察液晶盒对偏振光的影响,了解液晶的工作机理和工作条件,观察液晶的双稳现象。

测量液晶的扭曲角,测量液晶响应的时间及速度。

关键词:液晶,偏振,扭曲角,双稳现象一.引言液晶由于其独特的排列的平移和取向有序性,有特殊的光学现象。

利用这些独特的光学特性,液晶可以应用在许多方面,如用作显示屏等等。

为了对液晶的光学性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实验将对液晶的基本性质做一些探究。

二.实验原理1.液晶基本知识液晶的类型:一些有机材料在一定温度区间呈现液晶态,它处于液态和固态之间,液晶就是这样一种物质。

根据液晶分子排列的平移和取向有序性,可以将液晶划分为三大类:近晶相、向列相和胆甾相液晶。

液晶盒:液晶通常被封装在液晶盒中使用,液晶盒式由两个透明的玻璃片组成的,中间间隔约为10~100m。

在玻璃片内表面镀有透明的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作为电极,液晶从两玻璃片之间注入。

电极薄膜经过机械摩擦、镀膜、刻蚀等适当的方法,可以使液晶分子平行玻璃表面排列(沿面排列),或者垂直玻璃表面排列(垂面排列),或者成一定的倾斜角。

2.电控双折射对液晶施加电场使液晶的排列方向发生变化,由于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发生变化,按照一定的偏振方向入射的光,将在液晶中发生双折射,这就是电控双折射效应。

液晶显示出光学各向异性,是由于它的细长分子结构,这种结构致使在分子的轴向和垂直于轴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在实验中,液晶盒位于两个正交的偏振片P、A之间,其透光轴方向如图1所示。

图1:电控双折射效应B1B2为液晶盒的前后玻璃基片,此处使用的是正性向列相液晶,液晶分子在B1B2上沿面排列,分子轴在起偏器P上的投影与F的透光轴成45°。

若不施加电场(如图1a所示),假设有一束光自左方射入,由起偏器P产生的线偏振光在液晶分子层中传播后,有一部分光通过检偏器A。

光学电磁理论ch1-1

光学电磁理论ch1-1

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系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授课:陈军教授软件制作:陈军,吴晓冬版权所有2006.01.场的概念数量场与矢量场几个概念:方向导数梯度散度旋度势函数势量场保守场场的概念所谓场是指带有某种物理量的空间。

数学语言描述为:如果空间或部分空间中每一点对应于某一量的值,则这样的空间称为场。

数量场如果对应的物理量是标量,这种场称为标场或数量场: 直角坐标系 柱坐标系 球坐标系例如:温度场 矢量场对应的物理量是矢量,这种场称为矢量场:直角坐标系 柱坐标系 球坐标系 例如:流速场、电场()z y x u ,,()z u ,,θρ()ϕθ,,r u ()z y x V ,, ()z V ,,θρ ()ϕθρ,,V定义设是通过场 中某一点P 的任一条曲线, 是曲线 在p 点的切线。

若 存在,称此极限为场u(p)在p 点沿 方向的方向导数,记为 。

Γ()P u lΓ()()PP P u P u l u PP 11lim 1-=∂∂→llu ∂∂l· · 1PPΓ()P ulzz u l y y u l x x u l u ∂∂⋅∂∂+∂∂⋅∂∂+∂∂⋅∂∂=∂∂γβαcos cos cos ⋅∂∂+⋅∂∂+⋅∂∂=zu yu xu · · 1PΓ()P u P求数量场u=xyz 在p 0(1,1,1)沿方向 方向上的方向导数1yz 00p =)(=∂∂p x u 1zx 00p =)(=∂∂py u 1y 00p =)(x p z u =∂∂294cos =β292cos =γ293cos =α69.1)(299292294293≈=++=∂∂p l u 342L i j k=++数量场u(p)在任一点P 处沿任一方向 的方向导数是矢量grad u 在该方向上的投影。

当 的方向与grad u 的方向重合时,方向导数 值最大。

lllu∂∂其实质就是最大方向导数U∇grad ulpkzu j y u i x u gradu u∂∂+∂∂+∂∂==∇∇u 的方向就是使u(p)在p 点方向导数最大的方向,即u(p)变化率最大的方向。

光学系统波前像差的测定 夏克-哈特曼光电测量法-最新国标

光学系统波前像差的测定 夏克-哈特曼光电测量法-最新国标

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原理 (2)夏克-哈特曼光电测量法 (2)光学系统波前像差测量 (3)光学零件的面形偏差的测量 (4)5 测量条件 (6)测量环境 (6)样品 (6)6 设备及装置 (6)夏克-哈特曼波前像差测量仪 (6)辅助镜头 (7)7 测量步骤 (7)测量前准备 (7)选择波前复原方法 (7)对准 (8)测量与数据的判定 (8)8 测量数据处理 (8)9 精密度 (8)10 测量报告 (9)附录A(资料性)波前复原方法 (10)附录B(资料性)Zernike多项式序列 (13)光学系统波前像差的测定夏克-哈特曼光电测量法1 范围本文件描述了采用夏克-哈特曼光电测量法测量光学系统波前像差的原理、测量条件、设备及装置、测量步骤、测量数据处理、精密度和测量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夏克-哈特曼光电测量法测量光学系统波前像差的测试,也适用于采用夏克-哈特曼光电测量法测量光学零件面形偏差的测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波前wavefront又称波面。

光波传播时的等相位面。

[来源:GB/T 13962—2009,2.28,有修改]3.2波前像差wavefront aberration又称波像差。

通过光学系统后的实际波前相对于理想波前的偏差。

[来源:GB/T 13962—2009,5.2,有修改]3.3面形偏差surface form deviation被测光学表面相对于参考光学表面的偏差。

[来源:GB/T 2831—2009,3.1]3.4波前重构wavefront reconstruction通过子孔径的斜率计算得到入射波前的相位分布的过程。

3.5口径diameter仪器能够检测的光学零件或系统的通光孔径。

3.6自准直法autocollimation method使平行光管发出的平行光照射在试样上,再由试样反射回平行光管,根据焦点附近像的情况测定试样的倾斜等的方法。

光速的测量(位相法)

光速的测量(位相法)

光速的测量(位相法)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常数,许多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物理量都与它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光谱学中的里德堡常数,电子学中真空磁导率与真空电导率之间的关系,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中的第一辐射常数、第二辐射常数,质子、中子、电子等基本粒子的质量等常数都与光速c相关。

现在,光在一定时间中走过的距离已经成为一切长度测量的单位标准,即“米的长度等于真空中光在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中所传播的距离。

”光速也已直接用于距离测量,如天文学中的光年。

1676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默通过观测木星对其卫星的掩食首次测量了光速。

自此以后,在各个时期,人们都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测量光速,先后有旋转齿轮法、转镜法、克尔盒法、变频闪光法等光速测量方法。

1941年,美国人安德森利用克尔盒作为光开关,调制光束,测得光速值为2.99766×108m/s。

1952年,英国物理学家费罗姆用微波干涉仪法测量光速,测得光速值为299792.50±0.10km/s。

1973年和1974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和美国国立物理实验室用激光对光速作了测定,测得光速分别为299792.4574±0.0011km/s和299792.4590 ±0.008 km/s。

实验目的掌握一种新颖的光速测量方法,了解和掌握光调制的一般性原理和基本技术。

实验原理物理学告诉我们,任何波的波长是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而波的频率是指1秒种内发生了多少次周期振动,用波长乘以频率得1秒钟内波传播的距离,即波速:c = λ• f (1)图1 两列不同的波图1中,第1列波在1秒内经历3个周期,第2列波在1秒内经历1个周期,在1秒内二列传播相同距离,所以波速相同,只是第2列波的波长是第1列的3倍。

利用这种方法,很容易测得声波的传播速度,但直接用来测量光波的传播速度,还存在很多技术上的困难。

主要是光的频率高达1014Hz ,目前的光电接收器无法响应频率如此高的光强变化,迄今仅能响应频率在108Hz 左右的光强变化并产生相应的光电流。

(整理)CH1绪论.

(整理)CH1绪论.

导波光学(摘自李玉全编著的「光波导理论与技术」一书的部分章节)第一章绪论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

在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中,光信息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在信息的产生、采集、显示、传输、存储以及处理的各个环节中,光技术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世纪60年代激光器的出现,导致了半导体电子学、导波光学、非线性光学等一系列新学科的涌现。

20世纪70年代,由于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纤技术的重要突破,导致了以光导纤维通信、光信息处理、光纤传感、光信息存储与显示等为代表的光信息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导波光学(包括集成光学和纤维光学两个分支)已成为光信息技术与科学的基础。

光通信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通信技术。

光通信被认为是通信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的进步,它对人类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而光波导理论和光通信器件则是光通信技术的基础。

鉴于教学学时的限制,本教材仅对光波导的基本理论、以及它在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予以概括性的技术介绍。

在介绍具体的光波导理论及应用之前,我们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光通信的发展过程。

本教材论述了导波光学的主要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

1.1 通信历史的回顾通信的发展历史总是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紧密相关的。

可以认为,人类早期的长途通信手段____烽火台报警通信就是光通信。

烽火台通信是现代接力通信的雏形,每个烽火台就是一个通信中继站。

当边关有战事时,烽火台点起烽烟,一级接一级地往下传,很快即可将信息送达目的地。

当然这种光通信并非现代意义下的光通信,可以称它是目视光通信。

这种通信方式的优点是快速,主要缺点是能传输的信息量太小,烽火无法表达边关战事的具体情况。

到了中世纪这种烽火台通信又得到了改进,人们用不同颜色的烽烟组合来传递较为复杂的信息。

目视光通信在19世纪达到了它的顶峰。

18世纪末,法国人夏布(Chappe)发明了扬旗式通信机(又称旗语通信机)。

ch1 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1]

ch1 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1]
一、原子的电子排列 二、元素周期表及性能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物理性质(熔点、线膨胀系数)、化学 性质(电负性)及其原子半径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根据量子力学,各个壳层的S态、P态中电子的充 满程度对该壳层的能量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价电子: 电负性:用来 衡量原子吸引 电子能力的参 数。
§1.2 原子间的结合键(interatomic bonding)
第一章 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材料的分类
按使用性能分: 结构材料: (强度、塑性、韧性等 力学性能) 功能材料: (电、磁、光、热等 物理性能) 按组成分: 金属材料 (metals) 陶瓷材料 (ceramics)
高分子材料 (polymers)
复合材料 (composites)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要素 材料使用 性 能 performa nce
2.合金: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 经熔炼、烧结或用其它方法组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 性的物质。如:铜镍合金、碳钢、合金钢、铸铁
组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如:Cu-Ni合金,Fe-FeS合金 二元合金:如:Fe-C二元系合金 三元合金:如:Fe-C-Cr三元系合金 多元合金
Cl与Na形成离子键
一种材料由两种原子组成, 且一种是金属,另一种是 非金属时容易形成离子键 的结合(如左图)。由NaCl 离子键的形成可以归纳出 离子键特点如下: 1.金属原子放弃一个外 层电子,非金属原子得到 此电子使外层填满,结果 双双变得稳定。 2.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带 正电荷,非金属原子得到 电子带负电荷,双双均成 为离子。 3. 离子键的大小在离子 周围各个方向上都是相同 的,所以,它没有方向性
§1.1
原子结构
一、原子的电子排列
核外电子的分布与四个量子数有关,且服从两个基本 原理: 1.Pauli不相容原理(Pauli principle) :一个原子中 不可能存在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优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使 系统处于最低能量状态。

光学产品基础知识

光学产品基础知识

三、光通信优越性-2
❖ 1、光通信主要优点
例:容量大 红光频率:=5×1014Hz,标准电话频带宽度:=4×103Hz
按频分复用,能容纳话路为:N=/=1.25×1011
光纤与电通信传输介质的特性比较:
传输介质 带 宽
MHz
对称电缆 6
同轴电缆 400
微波波导 40~120
光纤光缆 >10000
❖否则就称为有源器件,
五、常见的光学无源器件-1
❖ 1、跳线 Jumper cable ❖ 单模:黄色 ❖ 多模:桔色 ❖ 通常为2m
五、常见的光学无源器件-2
❖ 2、耦合器 Coupler Splitter
五、常见的光学无源器件-3
❖ 光分路器 Splitter 的结构
五、常见的光学无源器件-4 Fiber Array
光纤的成分 一般
通信光纤的主要是由高纯度石英组成
光纤结构
光纤裸纤一般分为三层:中心高折射率玻璃芯、
中间为低折射率硅玻璃包层、最外是加强用的树脂涂层
八、光纤简介
光纤的分类1:
一 按纤芯折射率的分布来分:阶跃型光纤/梯度型光纤/环型光纤/W型光纤,
二 按传导模式来分:
多模光纤/单模光纤/特种光纤
三 按光纤的构成材料来分: 硅酸盐光纤/氟化物光纤/塑料光纤/液体光纤
络的透明 ,
五、常见的光学无源器件-10
❖ 其他重要的光无源器件 1 光开关 switch 按工作原理分为:机械式
LB ;磁光式 CL ,电光式等等 2 光环行器circulator.
六、常见光有源器件
❖ 光源: LED-------Light-emitting Diode、 LASER Diode---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TOSA,ROSA,PD

光纤光学

光纤光学

1.2 光纤技术基础
大致了解光纤的基本结构; 大致了解光纤的基本结构; 熟悉常见光纤的材料; 熟悉常见光纤的材料; 并初步了解光纤的应用场合。 并初步了解光纤的应用场合。

对于不用的应用场合, 对于不用的应用场合,应该根据需求选用不用类 型的特殊光纤。 型的特殊光纤。
决定光纤性能的因素就是光纤纤芯——包层结构 包层结构 决定光纤性能的因素就是光纤纤芯 和构成光纤的材料成分。 和构成光纤的材料成分。 各类型的通信光纤有不同的特殊要求: 各类型的通信光纤有不同的特殊要求:
3 The Feature of Optical Fiber
几何特性+光学特性+传输特性+ 几何特性+光学特性+传输特性+机械特性
几何特性:纤芯与包层的直径、偏心度和不圆度; 几何特性:纤芯与包层的直径、偏心度和不圆度; 光学特性:折射率分布、 、 和截止波长; 光学特性:折射率分布、NA、MFD和截止波长; 和截止波长 传输特性:损耗(衰减)、带宽和色散; 传输特性:损耗(衰减)、带宽和色散; )、带宽和色散 机械特性:抗拉、抗弯、抗扭曲、抗磨损性能。 机械特性:抗拉、抗弯、抗扭曲、抗磨损性能。
12) 1978年 Hill博士首次将光学反射镜 12) 1978年,加拿大的 K. Hill博士首次将光学反射镜 或滤波器写入光纤,开拓了光纤光栅研究与应用。 或滤波器写入光纤,开拓了光纤光栅研究与应用。 13) 20世纪80年代末期,波长为1.55 μm的EDFA研制成 13) 20世纪80年代末期,波长为1.55 μm的EDFA研制成 世纪80年代末期 功并投入实用, 功并投入实用,将光纤通信的波段移到光纤最低的损耗 窗口。成为光纤通信发展史上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窗口。成为光纤通信发展史上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4) 之后,随着光纤通信的迅猛发展, 14) 之后,随着光纤通信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多种新型 波导结构光纤和新材料光纤,并在通信、传感、照明、 波导结构光纤和新材料光纤,并在通信、传感、照明、 医学、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医学、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ch1光波的基本性质

ch1光波的基本性质
复振幅
u( x, y, z) a( x, y, z)ei[ ( x, y, z )0 ]
College of Phys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1 光波的基本性质
2、光场中任一平面的复振幅分布 • 平面波
ik r
u( x, y, z) Ae
u( x1, y1 ) Ae
波长从(400 ~ 5)×10-9米;
6.伦琴射线: 波长从2×10-9米到6×10-12米; 7.γ射线: 波长从10-10~10-14米的电磁波。
College of Phys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1 光波的基本性质
§1-1 电磁场基本方程
关键参量:ε
一 麦 克 斯 韦 方 程
v 0
2
0 , 0 j 0,
E 0.
v
1


1
1
0 0
r r
c n
College of Phys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1 光波的基本性质
§1-1 电磁场基本方程
0 8.8542 10
3 谐波——波函数是余弦或正弦函数表达的单色波
f ( x, y, z, t ) a( x, y, z) cos[t ( x, y, z) 0 ]
2
振幅 单色平面波 时间周期
相位
圆频率(常量)——单位时间波相位的变化量
v) ] T 2 空间周期 2v vT 2c cT n 真空中
注意:以下讨论均指均匀波,对非均匀波则要另算
College of Phys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光纤光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书业网

光纤光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书业网

光纤光学实验报告 - 实验报告 - 书业网篇一:实验八光纤光学基本知识演示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学号:---- 姓名:成绩:12篇二:光纤光学与半导体激光特性实验指导书光纤光学与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由于20世纪70年代光纤制造技术和半导体激光器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光纤通信已成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通信手段之一。

本实验利用通信用单模光纤和可见光(红光)半导体激光器对光通信过程进行了一个开放的、原理性的模拟,以期通过实际操作,对光纤本身的光学特性和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进行一个初步的研究。

使学生对光纤和半导体激光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一.实验目的1.理解和巩固光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2.了解掌握光纤的使用技巧和处理方法;3.了解掌握半导体激光器的使用方法和电光特性;4、了解掌握光纤的一些光学特性和参数测量方法。

二.基本原理光纤通信的光学理论是建立在光的全反射理论和波导理论上的。

现代光通信中使用的光纤一般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两种。

它们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在于纤芯的几何尺寸上,图1是光纤结构图。

它由三层结构构成:(1)纤芯:由掺有少量其他元素的石英玻璃构成(为提高折射率),对于单模光纤,直径约9.2 mm,而对于多模光纤,纤芯直径一般为50 mm。

这是它们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

(2)包层:由石英玻璃构成,但由于成分的差异它的折射率比纤芯的折射率略微低一些,以形成全反射条件。

直径约为125 mm。

(3)涂覆层:为了增加光纤的强度和抗弯性、保护光纤,在包层外涂覆了塑料或树脂保护层。

其直径约245 mm。

激光主要在纤芯和包层中传播。

图1 光纤结构示意图1.光纤端面的处理为了使激光在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时有一个理想的状态,如较高的耦合效率,均匀对称的光斑和模式。

一般均需要对光纤的端面进行较为细致的处理。

一般光纤端面的处理有两种主要方法。

一种是使用专用刀具进行切割。

另一种为研磨处理。

在本实验中,采用较为简单的手工刀具切割,以使光纤端面较为平整。

ch1 几何光学要点

ch1 几何光学要点

第一章 几何光学1.3 试证明:一束平行光相继经过几个平行分界面的多层介质折射时,出射光线的方向只与入射光的方向及入射光空间和出射光空间介质的折射率有光,与中间各层介质无关. 证明:如图所示:入射光在每个分界面上,光线满足折射定律,同时光线(再同一层媒质中上界面的折射角与下界面的入射角相等.)经过的界面都是平行的. 有 即所以多层平行媒质出射光的光线方向和最外两层媒质的折射角有关.1.4 物点A 经平面镜成像像点A’,A 和A’是一对共轭等光程点吗? 解:是.可以证明:从物点A 到像点 的所有光线都是等光程的.即:(虚像光程为负)同样可以证明,A, A’点是共轭点.若光线反方向入射,入射光的虚物点为 A’,则反射光成实像,像点为A 点.所以A,A ’ 是一对共轭光程点.平面镜是理想成像系统.1.5 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入射到抛物面镜上,反射后会聚于焦点F 处,所有光线到达焦点的光程相等吗?如何证明. 解:根据题意,光线行如下图所示:Σ是入射光线的波面,F 是抛物面镜的焦点,MN 为抛物线的准线.波面Σ上各条光线经抛物面镜后会聚于焦点F,使波面上任意入射光线的延长线与准线相交.根据抛物线的性质有:A B CD E HI JFNO P SQ R∑1122sin sin ......sin Q Q n i n i n i ==11sin sin Q Qn i in ='A ''0AO OA AN NA -=-=⋯⋯= AMA’MHF HO =IF IP =JF JQ=则 即所以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到达抛物面镜焦点的光程均相等.1.7 在什么情况下图中的折射球面起会聚作用,在什么条件下起发散作用? 解:表征单球面折光本领的量为光焦度(a )图中r 为正值,当 ,起会聚作用 当 起发散作用(b )图中r 为负值,当 , 起发散作用当 起会聚作用1.8 若空气总一均匀球形透明体能将平行光束会聚于其背面的顶点上,此透明体的折射率应等于多少?解:设球体的半径为R ,已知球体的焦距 ,1n ='''n n n R f -Φ== '2'n f R R n n ==- '2'1n f R R n ==- ' 2.0n =1.9 一玻璃棒(n=1.5),长50cm ,两端面为半球面,半径分别为5cm 和10cm.一小物高0.1cm ,垂直位于左端球面顶点之前20cm 处的轴线上,求:(1)小物经玻璃棒成像在何处?(2)整个玻璃棒的垂轴放大率为多少? 解:(1)小物经第一个球面折射成像1'''n n n n p p r --= 11.51 1.51'205p --=- 1'30p cm = '111111301' 1.5(20)n p n p β⨯===-⨯-(2)再经第二个球面折射成像21'305020p p d cm =-=-=-21 1.51 1.5'2010p --=-- 2'40p cm =- 22222'' 1.5(40)3'1(20)n p n p β⨯-===⨯- 123βββ==-1.12 手头只有一个白炽灯,如何简便地估计一个凹面反射镜的曲率半径和焦距? 答:将白炽灯放到凹面反射镜的焦点上,则经凹面反射镜反射的光为平行光. 反射镜的曲率半径等于两倍焦距.,22rf r f == ......AH HF BI IF CJ JF +=+=+=[][][]......AHF BIF CJF ===rn n Φ-'='n n >Φo >Φo <'n n <'n n >Φo <'n n <Φo <R f 2=1.13 一双凸薄透镜的两表面半径均为50mm ,透镜材料折射率n=1.5,求该透镜位于空气中和浸入水中(n 0=1.33)的焦距分别为多少? 解:(1)位于空气中时12111(1)()'n f r r =--111(1.51)()505050=--=- '50()f f mm =-=(2)位于水中时012111(1)()'n f n r r =-- 1.511(1)()1.335050=--- '195.6()f f mm =-=1.14 照相机的物镜是焦距为12cm 的薄透镜,底片距透镜最大距离为20cm ,拍摄物镜前15cm 处的景物,要在物镜上贴加一个多大焦距的薄透镜?解:由题意知,要求物镜上加一薄透镜后物距为15cm ,像距为20cm.设合焦距为f’.据薄透镜成像公式111''p p f -= 有1112015'f -=- 已知1'12f cm = 所以12111'''f f f =+ ,27116012'f =+,2'30f cm =1.16 如图所示,L1、L2分别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前面放一小物,移动屏幕到L2后20cm 的S1处接收到像.现将凹透镜L2撤去,将屏移前5cm 至S2处,重新接收到像,求凹透镜L2的焦距.解:此题为利用物距—像距测发散透镜的一种方法,题中L1是此方法中的辅助透镜. 据题意,无L2时所成的实像正是L2引入后的虚物,此时对L2来说:'20515,20p cm p cm =-==''1,f f p p += '''1,f f p p -= ''1,2015f f -= '60f cm =- 第二章 光波场的描述2.1 一维简谐平面波函数(,)cos ()xE p t A t ωυ=-中,xυ表示什么?如果把波函数写为(,)cos()x E p t A t ωωυ=-,x ωυ表示什么? 答:xυ是光矢量的偏振状态从原点传播到p 点的时间. xωυ是p 点光矢量的位相相对原点位相的延迟.2.5 一束单色平面光波在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由A 点传播到B 点,相位改变了2π,问光程改变了多少?几何路程改变了多少? 解:2 2πδδπλ=∆=()00nl λλ∆==光程改变了(真空中波长)。

光学设计教程小知识点

光学设计教程小知识点

1.2光学系统有哪些特性参数和结构参数?特性参数:(1)物距L(2)物高y或视场角ω(3)物方孔径角正弦sinU或光速孔径角h(4)孔径光阑或入瞳位置(5)渐晕系数或系统中每一个的通光半径结构参数:每个曲面的面行参数(r,K,a4,a6,a8,a10)、各面顶点间距(d)、每种介质对指定波长的折射率(n)、入射光线的位置和方向1.3轴上像点有哪几种几何像差?轴向色差和球差1.4列举几种主要的轴外子午单色像差。

子午场曲、子午慧差、轴外子午球差1.5什么是波像差?什么是点列图?它们分别适用于评价何种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波像差:实际波面和理想波面之间的光程差作为衡量该像点质量的指标。

适用单色像点的成像。

点列图:对于实际的光学系统,由于存在像差,一个物点发出的所有光线通过这个光学系统以后,其像面交点是一弥散的散斑。

适用大像差系统2.1叙述光学自动设计的数学模型。

把函数表示成自变量的幂级数,根据需要和可能,选到一定的幂次,然后通过实验或数值计算的方法,求出若干抽样点的函数值,列出足够数量的方程式,求解出幂级数的系数,这样,函数的幂级数形式即可确定。

像差自动校正过程,给出一个原始系统,线性近似,逐次渐进。

2.2适应法和阻尼最小二乘法光学自动设计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适应法:参加校正的像差个数m必须小于或等于自变量个数n,参加校正的像差不能相关,可以控制单个独立的几何像差,对设计者要求较高,需要掌握像差理论阻尼最小二乘法:不直接求解像差线性方程组,把各种像差残量的平方和构成一个评价函数Φ。

通过求评价函数的极小值解,使像差残量逐步减小,达到校正像差的目的。

它对参加校正的像差数m没有限制。

区别:适应法求出的解严格满足像差线性方程组的每个方程式;如果m>n或者两者像差相关,像差线性方程组就无法求解,校正就要中断。

3.1序列和非序列光线追迹各有什么特点?序列光线追迹主要用于传统的成像系统设计。

以面作为对象,光线从物平面开始,按照表面的先后顺序进行追迹,对每个面只计算一次。

光学双稳态与混沌实验报告

光学双稳态与混沌实验报告

光学双稳态与混沌实验报告实验人:**** 指导老师:***【摘要】本实验采用“液晶光电混合型光学双稳系统”来研究液晶的光学双稳和混沌。

实验中通过给一锯齿波,得到所需调制曲线,并从曲线上得到V H =2.10v,V L =0.38v,Vπ= 1.72v,V s = 0.36v;再利用方波在V b = 4.10v,液晶转角为350.0°的条件下测得弛豫时间τ= 108.0 ms;最后对双稳态和混沌态进行了观察【关键词】光学双稳态、混沌、延迟时间、初始偏压、输入光强一.【引言】光学双稳态从1969年由斯佐克首次提出理论预言至今,理论已经比较完善,应用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双稳态光学器件具有双稳态电子器件类似的功能,可以用作存储器、放大器、振荡器、限幅器和开关元件等,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混沌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

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某些具有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在一定参数范围内能给出无明显周期性或对称性的输出,这种表面上混乱的状态就是混沌。

混沌现象揭示了在确定性和随机性之间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有助于讲物理学中确定论和概率论两套描述体系联系起来,这在科学观念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光学双稳系统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表现出丰富而有趣的混沌运动现象。

二.【实验原理】1.光学双稳态所谓光学双稳态是指光在通过某一光学系统时其光强发生非线性变化的一种现象,即对一个入射光强I,存在两个不同的透射光强iI,以滞后回线形式为特征,如图1所示。

o液晶光电混合型光学双稳装置由电光调制系统与输出反馈系统两部分组成。

实验原理图如图2 所示。

I为输入光强,o I为输出光强,iP、A 是两个相互正交的偏振片,液晶盒置于中间,构成了一种电光调制器。

液晶上加一直流偏压V b,以便使液晶处于适当的工作状态。

I经光电探测器实现光电变换,得到的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加到液o晶上,从而构成了光电混合反馈回路,控制输出光强,促成I与o I之i间的双稳关系。

CCD实验报告

CCD实验报告

1.掌握本实验仪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2.掌握用双踪迹示波器观测二相线阵CCD 驱动脉冲的频率、幅度、周期和各路驱动脉冲之间的相 位关系等的测量方法。

3.线阵CCD 驱动脉冲的时序和相位关系观测,掌握二相线阵CCD 的基本工作原理,特别是复位脉冲 在CCD 输出电路中的作用;转移脉冲与驱动脉冲间的相位关系,掌握电荷转移的过程。

1.双踪迹同步示波器(带宽50MHz 以上)一台。

2.彩色线阵CCD 多功能实验仪YHCCD -IV 一台。

1) 首先将示波器地线与实验仪上的地线连接良好,并确认示波器和实验仪的电源插头均插入交流220V 插座上。

2) 打开示波器电源。

3) 打开YHCCD -IV 的电源开关,观察仪器面板显示窗口,数字闪烁表示仪器初始化,闪烁结束后显示为“00 0”字样,前两位表示积分时间档次值,共分为32档,显示数值范围由 “00”~“31” ,数值越 大表示积分时间越长。

末位表示CCD 的驱动频率,分4档,显示数值范 围“0”~“3”,数值越大表示驱动频率越低。

1) 将示波器CH1和CH2扫描线调整至适当位置,同步设置为CH1。

对照“附录”中TCD2252D 的驱 动波形进行下面的实验。

2) 用CH1探头测量转移脉冲SH ,子细调节使之稳定(同步),使SH 脉冲宽度适当以便于观察。

(将示波器的扫描频率调至2μs 档摆布,便于观察对照)用CH2探头分别观测驱动脉冲F1与F2, 这就是SH 与F1、F2的相位关系。

3) 用CH1探头测量F1信号, CH2探头分别测量F2、RS 、CP 、SP 信号,这就是F1与F2、RS 、CP 、SP 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

4)用CH1探头测量CP 信号, CH2探头分别测量RS 、SP ,这就是CP 与RS 、SP 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

5) 将以上所测的相位关系与TCD2252D 的驱动波形相对照。

1) 用示波器分别测量4档驱动频率下F1、F2、RS 信号的周期,并计算信号频率填入表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πr I = 4πr A
2 0 0 2 0
2 0
同理,单位时间内通过球面 的能量为 同理 单位时间内通过球面2的能量为 单位时间内通过球面
4πr I = 4πr A
2 2
2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4πr 2 A2 = 4πr02 A02 1 ∴A∝ r
U = A cos(ωt −B3
时刻 t
时刻 t+△t
波的折射
N I 界面
i i
r
'
L
1)折射线、入射线和界 )折射线、 面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面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sin i u1 = 2) ) sin r u 2
R N
用惠更斯原理证明. 用惠更斯原理证明
N I A B1 B2
rB r
N A2 A3
极小:直线传播定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极小:直线传播定律;反射定律; 稳定值:透镜成像(物像间光程为稳定值, 稳定值:透镜成像(物像间光程为稳定值,或 者说透镜物像具有等光程性) 者说透镜物像具有等光程性)
= A cos(ωt − (k x x + k y y + k z z ))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x t x y = A cos[ω (t − ) + ϕ ] = A cos[2 π( − ) + ϕ ] u T λ
1 当 x 固定时, 波函数表示该点的简谐运动 固定时, 方程, 振动的相位差. 方程,并给出该点与点 O 振动的相位差
c
折射率 n = c/v 媒质中: 媒质中:v < c 与频率有关 色散 空气中:v = 0.9997c 空气中: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指明:电磁波是横波 变化的电场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指明 电磁波是横波,变化的电场 电磁波是横波 和磁场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电磁波传播的是电磁场能量,用能流密度 坡印 电磁波传播的是电磁场能量 用能流密度(坡印 用能流密度 亭矢量)来描述 来描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垂 亭矢量 来描述 它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垂 直面积的能量. 直面积的能量 对于光波,通常定义能流密度的时间平均值 即 对于光波 通常定义能流密度的时间平均值,即 通常定义能流密度的时间平均值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垂直面积的平均能量,称为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垂直面积的平均能量 称为 辐照度,简称光强 简称光强. 辐照度 简称光强 对于简谐波计算表明光强I为 对于简谐波计算表明光强 为
x1 t x1 ϕ1 = ω (t − ) + ϕ = 2 π ( − ) + ϕ u T λ x2 t x2 ϕ2 = ω (t − ) + ϕ = 2 π ( − ) + ϕ u T λ
波程差
∆x21 = x2 − x1
∆ϕ = 2π ∆x
∆ϕ12 = ϕ1 −ϕ2 = 2π
x2 − x1
λ
= 2π
N B3 Ⅰ Ⅱ
r
i I i A1 d Ⅰ i A B1 B2 B3 Ⅱ
R
时刻 t
时刻 t+△t
N A2 A3
N I A
N B1 B2
rB r
N B3 Ⅰ Ⅱ
r
i I i A1 d Ⅰ i A B1 B2 B3 Ⅱ
R
时刻 t
时刻 t+△t
A3 B3 = u1∆ t
∠ A 3 AB
所以
3
AB = u 2 ∆ t
平 面 波
球 面 波
R1
O
u∆t
R2
三 波的反射和折射
N I 界面
i i
r
A2
'
L
反射定律 1)反射线、入射线和界面 )反射线、 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 i = i ' ) 用惠更斯原理证明(略 用惠更斯原理证明(略).
N B
2d 3
i′
R N A3
N
L
d
N
i I i A1 d i A B1 B2 B3
1.3 费马原理
光程: 光程 路程和相应折射率乘积之和称为光程
sm s1 s2 t = + +L+ v1 v2 vm =∑
i =1 m
si (Q vi = c / ni ) vi
1
2
3
m
1 m = ∑ ni si c i =1 光程L = ∑ ni si或 ∫ nds
i =1 m
• Q
• P
费马原理(1657): 费马原理 光从空间一点传播到另一点是沿着光程为极值 (极小、极大、稳定值 的路径传播的。 极小、 的路径传播的。 极小 极大、稳定值)的路径传播的
x x ∆ ϕ = −ω = − 2 π u λ 波具有时间的周期性) y ( x, t ) = y ( x, t + T ) (波具有时间的周期性)
波线上各点的简谐运动图
x t x y = A cos[ω (t − ) + ϕ ] = A cos[2 π( − ) + ϕ ] u T λ
2 当 t 一定时,波函数表示该时刻波线上各点 一定时, 相对其平衡位置的位移,即此刻的波形. 相对其平衡位置的位移,即此刻的波形 波具有空间的周期性) y ( x, t ) = y ( x + λ , t ) (波具有空间的周期性)
比较得
2.50 -1 0.01 -1 y = (5cm ) cos 2π [( s )t − ( cm ) x ] 2 2
λ 2cm 2 −1 = 200 cm u = = 250cm⋅ s T = s = 0.8 s λ = T 0.01 2.5
球面波: 球面波 从点源发出的各向同性均匀介质中传播 其波面是以点源为球心的同心球面族. 时,其波面是以点源为球心的同心球面族 由于球 其波面是以点源为球心的同心球面族 面波的传播,随距离的增大 波动涉及的范围扩大, 随距离的增大,波动涉及的范围扩大 面波的传播 随距离的增大 波动涉及的范围扩大 因此可以预料球面波的振幅应该随距离增大而减 单位时间内通过球面1的能量为 的能量为: 小. 单位时间内通过球面 的能量为
= A cos(ωt − kx + ϕ )
k前为”-”: 向x正方向传播 前为” 前为 正方向传播 k前为”+”: 向x负方向传播 前为” 前为 负方向传播 三维平面波的数学表达式(设初位相为 三维平面波的数学表达式 设初位相为0): 设初位相为 v v U = A cos(ωt − k ⋅ r )
∆x21
λ
λ
3 若 x, t 均变化,波函数表示波形沿传播方 均变化, 向的运动情况(行波) 向的运动情况(行波).
y
O
u
t
时刻
t + ∆t 时刻
∆x
x x
t x y = A cos 2 π ( − ) ϕ (t , x) = ϕ (t + ∆t , x + ∆x) T λ t x t + ∆t x + ∆x ∆t ∆x = ∆x = u∆t 2π ( − ) = 2π ( − ) T λ T λ T λ
= i
∠ BB 3 A = r sin i A3 B3 u1 = = sin r AB u2
3 波动说的决定性胜利 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 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能绕过障碍物 的边缘,在障碍物的阴影区内继续传播. 的边缘,在障碍物的阴影区内继续传播
水 波 通 过 狭 缝 后 的 衍 射
波 的 衍 射
1.2 波动的数学描述
1.光的波长和光强 光的波长和光强
光是一种电磁波 平面电磁波方程
v 矢量表示光矢量, 光矢量 用 E 矢量表示光矢量 它在引起人眼视
觉和底片感光上起主要作用 (人类的感光细胞 . 人类的感光细胞) 人类的感光细胞 可见光的范围
连续光谱
r E = E 0 cos ω (t − ) u r H = H 0 cos ω (t − ) u
λ : 400 ~ 760nm ν : 7.5 × 1014 ~ 4.3 × 1014 Hz
400nm
500nm
600nm
700nm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v= 1
ε 0 µ 0ε r µ r
1
=
1
εµ
8
c c= = 2.99792458 ×10 m / s, v = = ε 0 µ0 ε r µr n
已知波动方程如下,求波长、周期和波速. 例1 已知波动方程如下,求波长、周期和波速
y = (5cm) cosπ [(2.50s -1 )t − (0.01cm -1 ) x].
解:(比较系数法). :(比较系数法) 比较系数法
t x y = A cos 2π ( − ) T λ
把题中波动方程改写成
•15个15minutes报告,最多2人一组,要 注明各自的贡献。 •报名新规则:
不按报名先后,若多个组报同一个课题,则按照报告的计划内容 和对该课题的理解程度由助教选出一个组。
1-4:陈静 5-8:杨银 9-12:徐智翔 13-15:石卉

Presentation date
6.17(周四)和6.18 (习题课)
第1章 光学导言 章
1.1 光学发展简史 1.2 波动的数学描述 1.3 费马原理
惠更斯
1.1 光学发展简史
历史回顾
十七世纪下半叶 牛顿: 牛顿:光的微粒说 惠更斯: 惠更斯:光的波动说 光线的概念
•S D
E
光的波动说 1 惠更斯原理 介质中波动传播到的各点都可以看作是发射子波 的波源,而在其后的任意时刻, 的波源,而在其后的任意时刻,这些子波的包络就是 新的波前. 新的波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