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合集下载

二招六式巧解文言翻译题

二招六式巧解文言翻译题

通“剃”
译:其次被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而受辱 。
3.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译: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练习: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 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 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 予:我。 斯 匹夫:百姓。 社稷:国家。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如何行王道吧。
文从句顺第三式:
古文中使用借喻、借代、用典、互文等, 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
借喻:喻指边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筑起长城来把守边疆。 借喻:喻指污浊的官场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译:误入污浊的官场,一离开就是三十年。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 徒。(《屈原列传》)
字字落实第二式:
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 文言词。
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 义的虚词。情况:①句首发语词。 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③句 末调节音节的词。④偏义复词中的 衬字。
翻译下列句子:
1.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译:品行正直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指刘义隆北伐事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
指霍去病攻打匈奴事
译: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年间草率出师北伐, 本想建立像汉代霍去病封狼居胥那样的功绩,却 落得个望着北方追来的敌军而仓皇南逃的下场 。
用典:指陈涉起义事 3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 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 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 封为上卿,他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 2.得楚和氏璧 。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你是否每次看到文言文就发慌,看到“之、乎、者、也”就不知道到底都是什么意思,实词、虚词傻傻搞不清楚?文言文阅读6-15分总是得分稀疏?方法小贴士:1.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

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

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

2.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

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

二要选好篇目。

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近两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

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

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4.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

(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

(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

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

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文言文阅读比较晦涩枯燥,建议可以每天阅读一篇文言文,并带着问题去练习哦~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

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甚奇之,与交结。

07 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文言文翻译题,满分攻略

07 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文言文翻译题,满分攻略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文言文翻译题满分攻略教学目标掌握文言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教学重点依据两原则,掌握翻译“六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答题方法,熟练准确解答此类题目教学过程【文言翻译·考势微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在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基础上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做到“信”“达”“雅”。

“理解”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并领会某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能理解句子内部以及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理解句子的内涵和深层含意。

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需注意翻译的重点和翻译的方法。

【文言翻译·真题体验】【2024年文言文翻译题】(2024年新高考1卷)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

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答案】(1)我愿意亲自率领一支队伍,到兰干山南面去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让他全力对付贰师将军的军队。

(2)李陵说“我是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朝”,只不过是见到苏武义举感到惭愧而找的借口。

他的背叛,本来就不是司马迁所能文饰的。

【解析】得分点:(1)“当”,主持,引申为率领;“专”,专门,可意译为“全力”;“乡”,同“向”,朝着某个方向前进,引申为对付。

(2)“得当”,适当的机会;“愧”,感到惭愧;“文”,文饰,掩饰。

(2024年新高考2卷)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答案】:(1)我访求先生们好几年了,先生们都逃避我,现在先生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2)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推崇魏文侯的礼义。

文言文阅读巧解集锦 第一章 代入法巧解文言实词

文言文阅读巧解集锦 第一章 代入法巧解文言实词

文言文阅读巧解集锦第一章代入法巧解文言实词一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考题分布表。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判断文言简述文言断句文言翻译新课标Ⅰ卷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新课标Ⅱ卷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全国大纲卷第8题第9题、第10题第11题北京卷第6题第7题第8题、第9题第10题第11题天津卷第9题第10题第11题、第12题第13题辽宁卷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山东卷第9题第10题第11题、第12题第13题江苏卷第5题第6题、第7题第19题第8题第1 页共30 页安徽卷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浙江卷第16题第17题第18题第19题第20题江西卷第10题第11题第12题第13题福建卷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湖北卷第9题第10题、第11题第13题第12题湖南卷第5题第6题第7题第8题第9题广东卷第5题第6题第8题第9-2题第7题第9-1题重庆卷第8题第9题、第10题第11-2题第11-1题四川卷第8题第9题第11题第12题第10题上海卷第17题第20题、第21题第19题第18题小结18道题8道题27道题5道题10道题17道题简析:文言文阅读考查类型分为实词、虚词、判断(概括、评价)、简述、断句、翻译等6种,其中文言实词题各省均有设题,每省1道题,历年来一直延续选择题形式(上海除外);文言虚词题渐渐退出某些省份的考查视野,全国18套卷,只有8套卷考查;文言判断题包括概括及评价在很多省份中都设置了2道题,更注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判断;第2 页共30 页文言简述题是较新的题型,只有北京、广东、四川、上海几个省市考查,但这种新题型今后会渐渐普及;文言断句题考查的省份也在渐渐缩减,目前只有10道题;文言翻译题除北京外,其他各省市均有设题,每省1道题,要求翻译2-3句。

二文言实词考题分布表。

文言实词题高考用卷试题内容新课标Ⅰ卷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句子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要诀:
对、换、留、删、补、调
1、对——即对译、对换。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对译成双音实词。例: 天下 事 有 难 易 乎?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2、换――替换。 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到今天已经不用或不常用的词。将通假字、偏义复词、活用的词等词语变换成现代汉语的习惯用法。 ⑴“岁征民间” “岁”应换成“年” 3、留――保留。 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某些典章制度名称以及物品名称等专有名词,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皆保留不动。[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4、删——删略。 就是去掉那些没有意义的词语。例:夫赵强而燕弱 5、补――补充。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例: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6、调――调整。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例:忌不自信。-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
答:①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②诗中“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则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③这首诗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01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白居易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答:①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②诗中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③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024年新高考解码高中文言文考点和读文方法

2024年新高考解码高中文言文考点和读文方法

变化:加入词意的考查,与课文中词意作比较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陵擅长骑马射箭,受命在酒泉、张掖训练军队。李广利出击匈奴时,李陵 请求以少击众,率五千步卒深入单于王庭,王夫之认为这是“自炫其勇”。 B.李陵遭遇单于三万人马,奋力作战,单于震恐,召八万人围攻李陵,李陵率军杀 敌数千。对于李陵的战功,司马迁称赞他虽败犹荣,而王夫之则未置一词。 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马迁竭力替李陵辩白。王夫之认为,司马迁这样做 的原因,是担心如果不及时为李陵掩饰罪过,就会损害李广的声誉。 D.武帝误信李陵帮助匈奴训练军队,诛杀李陵家族,其实帮助匈奴的是李绪。 王夫之认为,即便灭族之祸可以归罪于李绪,李陵的罪责也无可推卸。
所采用的游说策 表也,臣者景也”,这
略有什么不同? 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
请简要概括
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活动三 总览高考考题 明确读文方法
常考的几种史书体例
01
纪传体
02
编年体
03
纪事本 末体
04
国别体
[洞悉考向] 1.选择题 文言文的两道选择题分别为文言知识理解题、概述文本内容题。 2.主观题 三道主观题为文言文断句题、文言文翻译题和简答题。 翻译题突出了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句式和用法、古代文 化知识等的考查。 简答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并准确、简洁表述的能力。看似难度不 大,其实暗含着对思维能力的考查,需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三:
论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闾,秦兵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虽 全国有益,非所贵也。”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养三军之士,明 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 。六国之兵非不锐,士众之力非不劲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强弱不敌 ,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变孟贲之意②,孟贲怒之, 童子操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 敬,孟贲不忍犯也。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夫力少则修德,兵 强则奋威。秦以兵强,威无不胜。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 操,高魏文之礼也。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 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 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也。

29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29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语境法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基本原则是要把词放到句中 去理解。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瞻前顾后, 推断其意义。
项王至阴陵, 迷失道, 问一田父.田 父绐曰:“左.” 左, 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语法分析法
2、语法法——主——前——名词、代词
谓——中——形容词、动词 宾——后——名词、代词 定——宾语前——名词、代词 状——谓语前——副词
4、结构成分推断法 1、对称。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以=而
2、成分来推断。如“纵其所如,或立于陂 田”和“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第一句“其” 作主语, 代词“它讲,后句“其”不作成分,表反问,
5、成语联想法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 定词组货短剧,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 如“孜孜焉唯进修是急”一句中“是”的意 义和用法,成语“惟命是从”、“唯利是图” 来推断,可知“是”应该是助词,宾语前置 的标志。 6、标志确认法
四、以理解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1、实词(必考) 2、虚词(全国卷不考) 3、断句(必考) 4、概括(必考)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 切勿凭借语感认定,要全部比对。
1、语境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瞻前顾 后
2、语法法——主——前——名词、代词
谓——中——形容词、动词 宾——后——名词、代词 定——宾语前——名词、代词 状——谓语前——副词
2、上下文推断法——上下文语境 3、代入筛选法——两句互代 4、结构推断法——成分并列推断 5、成语联想法——成语中的字 6、标志确认法——特殊结构认读
1、句意分析法
句子大意推断文言虚词 例“时频岁蝗旱,问 何以济”,根据句意“那时连年(发生)蝗 灾和和旱灾,皇帝问拿什么救济”,可确定 “以” 意义。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方法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对于文言文阅读解题,大多数同学最容易犯的毛病有两点,一是先看题,先入为主;二是抓住一点,不管别的。

但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由整体到局部,由粗略到精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所以最好先不要去看考题的设置,要先对材料进行整体感知,把握其要点。

如果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就得弄清楚谈论的话题、作者的观点、选用的材料、论证的方法等。

如果是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就得明确所写何人,人物之间的关系,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所写何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文中流露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从整体上把握这些内容,既克服了先入为主的毛病,又利于局部分析,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二、浏览选项,题中取巧通读材料后,对内容虽然有了整体的感知,但也势必会留下许多疑点和难点。

这时不要去钻牛角尖,最巧妙的办法,就是浏览考题,从选项中获取信息,解决疑难。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为了体现“简易”二字,降低解题难度,命题者在设置题干时,一般叫你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在设置选项时常把深难的材料设置成正确选项。

因此,我们即使把这些选项全返回阅读材料去理解,正确率也在80%以上。

据此,我们就可以排除许多难点和疑点。

如之前的高考全国语文卷的第11题解释了“省”、“审”、“樵”、“信”;12题解释了“故”、“每”、“因”、“及”;13题解释了“大人清白”、“名誉著闻”、“其都督”;14题翻译了“食毕,复随旅进道”,“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这么多信息,而且80%以上是正确的,加上前面的整体感知,很多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即使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这样的试题也能给我们以解读的启发。

如有一年的高考全国语文卷11题选出对实词“竟死”、“将兵”、“曲折”、“结发”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也就是说,这四个实词的解释80%以上是错误的,逼着我们寻找新的信息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必做题(详解版)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必做题(详解版)

1答案B.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C.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D.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③⑥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①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②居辎车中,坐为计谋③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⑤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⑥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膑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逃到齐国,受到齐国将军田忌的信任和热情的款待。

B.在田忌与齐国几位贵公子赛马时,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与对方上等马比,用上等马与对方的中等马比,用中等马与对方的下等马比,结果一负、一平、一胜,赢了千金。

C.本文记叙的“围魏救赵”和“马陵道之役”的故事,充分表现出孙膑的卓越军事才能。

其中“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更是由于他通过仔细研究,充分掌握了敌我情况而取得的。

D.文章刻画人物,生动逼真。

尤其对孙膑的语言描写丰富,体现出人物谦逊、稳重、睿智等特点。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1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2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3(6)D(1)A(2)B(3)D(4)B(5)三个等级的马都已比赛完毕,田忌负了一场却胜了两场,终于赢得了齐王的千金赌注。

1《兵法》说:每天行军百里去争利,一定会使大将受挫折;每天行军五十里去争利,军队只有一半能到达。

2(6)2答案解析考点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1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文言文阅读分析概括题做题技巧与方法

文言文阅读分析概括题做题技巧与方法

文言文阅读分析概括题做题技巧与方法
考点探讨
题型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题型为单选题,一般要求选出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②四个选项按照原文顺序排列,文意正确率达75%,在错误的选项里,命题人把错误点设臵得较为隐蔽,有很大的迷惑性,需要考生做题格外认真、仔细。

一、牢记常见设错类型
张冠李戴(人、地、时间故意错位)、错解关键词、强加因果、无中生有、评价人物时任意拔高等。

二、巧用已知,把握中心(先看第三小题)
读文前阅读信息筛选题和分析归纳题(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除外)。

筛选信息的试题,在题干中都规定了筛选信息所围绕的中心,这“中心”往往是阅读材料的中心,或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分析和概括题四个选项的排列顺序与阅读材料的行文顺序大体一致。

这样的题目一般一错三对。

先阅读文意分析概括题这两个题目,利用其中的信息来帮助我们读懂文章。

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
抓记叙的要素,抓关键句、找时空词,理文章层次
大都是记叙性材料,要抓记叙的要素。

如全文中心人物是谁,这个人物何时、何地、何种场合,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他的职务有何变化;还写了哪些人,他们与中心人物是什么关系,是如何评价他的。

(哪些人,做过哪些官、哪些事,具有什么样的品格)
分层依据,一个人的多件事
四、比对原文,注意细节,检验确定
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内容,,快速固定四个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区域,比照两者之间有无异同。

尤其要注意细节,注意选项对原文的转述是否等值,发现有出入时一定要对关键词语反复推敲,直至确认无误。

文言文阅读巧解集锦 第三章 正名法巧解文言断句

文言文阅读巧解集锦 第三章 正名法巧解文言断句

文言文阅读巧解集锦第三章正名法巧解文言断句一文言断句考题分布表文言断句题高考用卷试题内容北京卷1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其时也夫施吉报凶谓之命施凶报吉谓之幸守其所志而已矣【答案】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其时也/夫施吉报凶谓之命/施凶报吉谓之幸/守其所志而已矣。

江苏卷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答案】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第1 页共13 页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浙江卷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答案】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江西卷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答案】B湖北卷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高中文言文阅读各大题型解题方法详讲

高中文言文阅读各大题型解题方法详讲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真题拆解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个选项是( )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饮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 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 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 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 鲁 人 或 曰 / 夫 鲁 小 国 / 而 有 战 胜 之 / 名 则 诸 侯 图 鲁 矣 / 且 鲁 卫 兄 弟 之 国 也 / 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拜官授职,任命 E.逝去,过去
巧记文言文实词有妙招
例:乘
驾车 乘车
乘船
升、登
凭借
兵车
量词:一乘马车

巧记文言文实词有妙招
练习:
“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中“乘”的意义是( )
A.趁,冒着 B. 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C.古时乘车,站在车右边担任警卫的人
D. shèng 四的代称 E.顺应 顺着
真题拆解
真题拆解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 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 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 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 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 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 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 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与子论功,可乎?” 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 属之于我乎?”

《高考复习:巧解文言实词七种方法最新》

《高考复习:巧解文言实词七种方法最新》

《高考复习:巧解文言实词七种方法最新》学习要讲究方法,不能一味地靠死记硬背,那样的学习只是短暂的记忆,并不能长久地烂熟于心。

下面是整理的高考复习:巧解文言实词七种方法最新,一起来看看吧。

方法一: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2021高考江苏卷)呜乎!其志亦大矣。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要必申其意申:施展正误:错误。

推导方法总结:可用代入推断法,将题中的解释放在原文的语境中推断是否正确。

申解释为施展,放到语境中不通,这里应该是说明、表明的意思,前文说他议论事情对错时不屈从权贵,要必申其意的意思是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

参考译文:唉,他的志向远大啊!然而他与人相处不随便附和,议论事情是非分明,遇到有权有势的人也不稍稍屈服,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因此也不肯轻易运用他所拥有的(知识),别人也很少能了解他。

欧阳发去世了,眉山苏轼为他哭泣,认为欧阳发得到了文忠公的学问,是和汉代伯喈、晋代茂先一样的人。

方法指导:代入推断法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疏通文意,解释正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解释,反之即为错误解释。

方法二: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2021高考安徽卷)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

其雅操如此。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必合古人矩度矩度:气度正误:错误。

推导方法总结:运用因文定义法。

矩度的意思是规矩,法则,合矩度即符合规矩,从上下文看这里是说先生作文规范,而不是说他有气度,故错误。

参考译文:听说宋仲温写的《兰亭十三跋》在松江府亭被临摹了,赵子昂写的《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如果您能够各惠赠一篇给我,我要感谢您的恩赐。

(完整版)“巧解文言实词”训练版

(完整版)“巧解文言实词”训练版

巧解文言实词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等,是文言文的主要构成内容,正确理解文言实词是准确解读文言文的关键。

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考试说明”是这样表述的:“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这一要求包含着以下两层意思:一是考“常见实词”,即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或在中学课本中经常涉及的实词,偏僻难懂的实词不在考查范围之内。

二是“理解……在文中的含义”,说明并不是单纯考查字典中的释义,而是考查这些实词在上下文中体现出来的语境义,要结合上下文作判别,不要死记硬背。

实词的考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言现象。

推断词义,就要把握这些语言现象,结合语境,并联系有关背景知识,作出正确的推断。

一、课文迁移法。

中学课本中学过大量的文言实词,平时练习中也会接触到大量实词,熟记这些实词的义项,在阅读时自觉地迁移学过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实词理解的正确率。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

1.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联想《为学》中“蜀之鄙有二僧”,《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远”。

鄙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联系《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

善:3.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联系《伤仲永》中“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奇:4.阮籍与浑为友。

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

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

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联系《逍遥游》中“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适:5.我,孙叔敖子也。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联系《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6.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迷 惑 敌 人 手 段 的 项 。 ② 句 中 说 田 单 命 令 武 装 齐 备 的 精 锐 部 队 都 埋 伏 不 出 , 而 让 那 些 老 弱 残 兵
和 妇 孺 站 在 城 头 上 担 任 防 守 的 工 作 ,这 确 能 说
因此 c 项 的概 括 与分 析 是 不 正 确 的 。A、B 三 、D 项 在 对 文 意 概 括 分 析 时没 有 错 误 。按 照 题 干 的要 求 ,这 道 题 的正 确 选 项 为 c 。
抒 情 类 ; 文 中 出 现 的 语 法 结 构 主 要 是 常 见 的
应 像 鱼 鳞 似 的 一 片 接 着 一 片 , 共 同 表 达 个 中 心 。 故 在 解 答 文 言 阅 读 题 时 , 就 可 利 用 上
下 文 来 推 断 语 义 , 鉴 别 选 项 的 真 伪 。 譬 如
排 材 料 ,要 像 抽 丝一 样 ,不 能 中断 ;上 下 文
题 答案。再 如第 l 1题 中 的 “ 老 弱 女 子 乘 使
难 懂 的 字 词 , 判 断 其 为 正 确 翻 译 ,不 应 有 难 度 。 B项 从 后 文 “ 王 以 为 然 “ 而 “ 骑 劫 代 燕 使 乐 毅 ” 可 知 , 田 单 的 这 句 话 的 意 思 是 “ 是 担 只 心 燕 国调 派 其 他 将领 来 打 ,即 墨就 不 能保 全 了 ” 。 因 此 这 句 译 文 是 错 误 的 。 B项 为 符 合 题
诈 ”的手段 ,因此正 确 答案为 c 。
第 l 6题 是对 阅 读 材料 整 体 文意 的综合 考
查 , 着 重 对 文 章 内容 的 概 括 与 分 析 。
本 题 c 项 为 : ” 单 深 谙 战 略 艺 术 ,他 诱 田
第 l 5题 着 重 考 查 学 生 筛 选 信 息 、 提 取 信
维普资讯
oe X- :  ̄
l ・ _ 考 ・ l 解 ● ● 文 巧 . l 旦 - _ , ' - , - J
纵 观 近 几 年 的 全 国 高 考 卷 , 不 难 发 现 文 言 文 阅 读 题 所 选 的 文 言 文 片 断 皆 为 浅 易 的 典 范 的 文 言 作 品 。 文 章 体 裁 多 为 叙 事 、 写 景 和
明 是 其 迷 惑 敌 人 的 手 段 :③ 句 中 田 单 派 遣 使 者
到燕 营 区去接 洽投 降 ,从 后文 看 ,确 实是一 种

40 ・
维普资讯
城 ” 中 的 “ ” ,也 可 根 据 前 文 ( “ 甲 卒 皆 乘 令
是 原 文 的 9条 注 释 。 所 以 ,在 读 文 之 前 最 好 快 速
文 言 句 式 :文 章 运 用 的词 汇 也 大 多 是 常 用 词 和 次 常 用 词 。 然 而 ,仍 有 不 少 考 生 谈 其 色
变 , 望 而 生 畏 , 失 分 甚 多 。 究 其 原 因 , 笔 者
以 为 除 了 考 生 对 文 言 知 识 掌 握 不 牢 因 素 之
了 出题 人 的 “ 套 ” 。 其 实 ,稍 看 上 下 文 ,B 圈
伏”) 和后 文 (“ 燕军 由此益 懈 ” ) ,推 断 其并
20 年 全 国卷 的 第 l 01 4题 ,该 题 B项 “ 恐 他 惟 将 之 来 , 即 墨 残 矣 ” 中 的 “ 将 之 来 ” 是 解 他 题 的 枢 机 。 有 的 考 生 贸 然 理 懈 为 “ 率 领 军 他 队 到 来 “ , 认 为 B 项 中 的 解 说 无 误 , 这 正 中
目要 求 的 选 项 。
迷 惑 敌 人 的 手 段 ;④ 句 中说 田 单 让 有 名 望 的 富
豪前 去燕 营 ,送 金 子给 燕 国的将 军 ,造 成求 降
的 假 象 , 迷 惑 敌 人 ,以 上 三 项 均 为 田 单 迷 惑 敌
人 的 手 段 , 其 它 几 项 明 显 不 是 田 单 “ 不 厌 兵
息 的 能 力 , 当 然 这 只 是 一 种 考 查 形 式 ,实 质 上 仍 然是在 考 查学 生对文 意 的理解 。
使 燕 军 犯 下令 即 墨 民众 发 指 的罪 行 ,以激 发 己方 同仇 敌忾 ;又假 装 投 降 ,派 遣 富 豪打 入 敌 军 以作 内应 ,麻 痹 对 方 ,瓦 解 了敌 军 斗 志 。 ” 这一 选 项 的 问题 弄 错 了 田单 命 令 富 豪 去 燕 将 军 处 的 目的 ,
将 ” 意 为 “ 的 将 领 ” , 即 指 “ 劫 ” , 而 别 骑 不 能 理 解 为 “ 率 领 ” 。 B项 理 解 有 误 ,为 该 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活用 上下文
鉴 别 真 伪
刘 勰 以 为 : “ 句 在 篇 ,如 茧 之 抽 绪 , 章 原 始 要 终 ,体 必 鳞 次 。 ” 这 就 是 说 , 文 章 安
项 对错 便可 了然 于心 。上 文已交 代 “田单 ) ( 乃
外 ,不懂 解 题 技 巧 也 是 一 重 要 因 素 。 下 面 , 我 就 结 合 2 0 年 全 国 高 考 卷 对 如 何 巧 解 高 考 01
文 言 文 阅读 题 谈 几 点 拙 见 。

纵 反 问 于 燕 ” , 下 文 又 有 “ 王 以 为 然 , 使 燕 骑 劫 代 乐 毅 ” 。 可 见 , 燕 王 以 骑 劫 代 乐 毅 正 是 田单 实 施 反 问 计 成 功 的 结 果 。 显 然 “ 他
根 据 文 意 , 目的是 给 燕将 送 金 银 ,装 出 求 降 的假 象 来 迷 惑敌 人 ,而 不是 让 他 们 打入 敌 军 作 内应 。
解 题 前 须 先 搞 清 题 干 中 ” 不 厌 诈 ” 的 含 兵
义 。 “ 不 厌 诈 ” 指 “ 兵 打 仗 可 以使 用欺 诈 兵 用 的 办 法 迷 惑 敌 人 ” ,题 干 即 要 求 选 出表 现 田 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