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登 希腊人和我们
奥登的诗-专业文档!
关于奥登的诗【1】:他曾经是我的东,我的西,我的南,我的北,我的工作天,我的休息日,我的正午,我的夜半,我的话语,我的歌吟,我以为爱可以不朽:我错了。
不再需要星星,把每一颗都摘掉,把月亮包起,拆除太阳,倾泻大海,扫除森林;因为什么也不会再有意味。
--奥登《葬礼蓝调》【2】:If equal affection cannot be, let the more loving one be me. 若深情不能对等,愿爱得更多的人是我。
--W·H·奥登【3】:He was my North, my South, my East and West. My working week and my Sunday rest, My noon, my midnight, my talk, my song; I thought that love would last forever; I was wrong (译文在备注里) --奥登《葬礼蓝调》【4】:我们如何指望群星为我们燃烧?带着那我们不能回报的激情?如果爱不能相等,让我成为爱的更多的一个。
--奥登【5】:我不喜欢这样一些男人,他们总散发一股背后有一群哭泣的女人的气息。
--奥登【6】:一条无人会走的小巷,那里,所有不合我的鞋底的脚印,都寻找过我,并且每每是,由我心爱的人留下。
--奥登《散步》【7】:我爱你,亲爱的,我爱你,一直爱到中国与非洲相撞,爱到大河跳上了山顶。
鲑鱼来到大街上歌唱。
我爱你,直至海洋被关进栅栏,为了晒干而被人倒挂;直至七颗星星粗声喊叫,就像空中出现了鹅鸭。
岁月将像兔子一样奔跑,因为我以自己的心坎,紧紧搂住时代的花朵以及大千世界的'初恋。
--奥登《夜晚的遐想》【8】:轮船已将我带到了码头栈桥,朝着遍布污泥和莎草的河口行驶;我坐的火车进入了英制轨距的铁道;火车头的影子掠过了一丛丛树篱,夏天已经结束。
我如往常般赌咒发誓要做个更出色的诗人、更完美的人;这次我真的会付诸行动,必竭尽所能。
DiogenesandAlexander翻译
DiogenesandAlexander翻译Diogenes(第欧根尼)和 Alexander(亚历山大大帝)是古希腊历史上两位极具特色的人物。
第欧根尼是古希腊哲学家,他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哲学思想而闻名。
他摒弃了传统的社会规范和物质追求,选择了一种极度简约和自由的生活。
第欧根尼住在一个木桶里,身上只有一件破旧的披风。
他认为人们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是愚蠢的,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的自由和满足。
亚历山大大帝则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
他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雄心壮志,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亚历山大年少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领导能力,他率领军队征战四方,不断扩大领土。
这两个人的相遇,成为了一段流传千古的故事。
据说,当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的旅途中遇到第欧根尼时,他对这位与众不同的哲学家充满了好奇。
亚历山大大帝站在第欧根尼面前,询问他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第欧根尼却只是淡淡地回答:“请你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这一简单的回答,充分体现了第欧根尼对自由和独立的坚持。
对于他来说,亚历山大大帝的权力和财富毫无意义,他所珍视的是能够自由自在地享受阳光。
而亚历山大大帝对第欧根尼的回答感到既惊讶又敬佩。
他意识到,尽管自己拥有了无尽的权力和财富,但在精神层面上,可能还不如这个生活在木桶里的哲学家。
第欧根尼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简约生活理念提醒着人们,不要被物质的欲望所迷惑,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实的自我。
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为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忙碌奔波,忽略了内心的需求。
第欧根尼的故事让我们反思,是否我们所追求的东西真的能给我们带来幸福。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之旅虽然充满了辉煌和成就,但也带来了战争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的征服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涵盖了众多不同的民族和文化,这种多元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明的发展。
第欧根尼和亚历山大大帝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奥登之思的诗与真———从“言说”到“告诫”
奥登之思的诗与真———从“言说”到“告诫”◎白洋本内容提要 奥登的诗歌态度在1939年前后发生转变,前期表现出诗人的社会关怀和诗歌对社会的介入态度,而在后期则变为:“诗歌不能使任何事情发生”。
奥登在后期认为诗人的任务是“告诫”,告诫人越自以为接近真理就越可能背离真理。
从“言说”到“告诫”,奥登不仅提醒我们警惕法西斯极权主义,更提醒诗人不要沉溺于修辞和幻想而沦为极权主义的工具,所以他提出:“真理之路是一条静默之路”。
“静默”不是逃避“真”,而是为了防止诗人因信誓旦旦地言说却最终远离“真”,诗凭借着“告诫”和“静默”,才得以在言说者与“真”的内在关系中将“真”得以保存。
关键词 奥登 诗与真 告诫 静默〔中图分类号〕I712;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1)07-0035-08 诗与真的关系是争论已久的话题。
在柏拉图看来,艺术只是“理念”影子的影子,“一切诗人都是摩仿者……并不曾抓住真理”。
①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诗比历史高级,因为历史“叙述个别的事”,而诗“所描述的事情带有普遍性”。
②自此,诗成为接近和描述真理的方式之一。
在近代,技术理性和科学主义的繁盛又让人怀疑诗歌是否具有功利化的用途。
但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指出,诗歌能表现心灵,“诗掀开了帐幔,显露出世间隐藏着的美”,诗歌通过“更为神圣的途径”来“唤醒人心”并“扩大人心”。
③诗人因此变成具有神性的圣师。
④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诗人奥登(WystanHughAuden,1907—1973)却认为“诗歌不能使任何事情发生”,诗人的任务是“告诫”,去提醒公众艺术与真理之间存在的距离,艺术在真理面前需要保持“静默”。
奥登是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希尼(SeamusHeaney)称为在“公共主题上缔造时代的诗人”。
⑤他为何认为诗人的任务是提醒人们艺术与真理之间的距离、诗歌在真理面前要保持静默?探究奥登关于“诗与真”关系的思索,将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位“缔造时代”的诗人在“诗歌如何述说真理”这一公共主题上对后人的启示。
奥登最有名的诗
奥登最有名的诗
嘿,你知道奥登吗?那个写出了超有名诗歌的奥登呀!他的诗就像
是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奥登有一首诗,哎呀,真的是让人一读就深陷其中。
就好比你走进
了一个奇幻的世界,里面充满了各种奇妙的景象和情感。
你能想象吗?那种感觉就像是你在沙漠中走了很久很久,突然发现了一片绿洲,让
你惊喜万分!
“他用他的诗歌,编织出了一个绚丽的梦境。
”这是很多人对奥登诗
歌的评价。
比如说他的那首,读起来真的是让人心里沉甸甸的。
诗中
的每一个字都好像有了生命,在向你诉说着什么。
“把时钟停住,把电
话切断,给狗一块浓汁的骨头,让他别叫,把琴声凝住,在低沉的鼓
声中,把棺木抬出来,让送葬者进来。
”哇,这写得多有画面感啊!这
不就像你在看一部精彩的电影,那些场景就在你眼前一一展开。
我曾经和朋友一起讨论过奥登的诗,朋友惊叹道:“这诗怎么能写
得这么好!”可不是嘛,奥登的诗就是有这样的魔力。
它能让你欢笑,
能让你哭泣,能让你沉思。
就像一阵风,轻轻地吹过你的心田,留下
无尽的涟漪。
奥登最有名的诗,是他才华的结晶,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它就像
是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有滋味。
你难道不想去品味一下吗?
我的观点就是:奥登的诗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细品味和欣赏。
人啊人认清你自己——读W·H奥登作品《美术馆》
第8卷第6期V ol.8,N o.6长安学刊Changan Xue Kan2017年12月D e c.,2017人啊人,认清你自己-读W •H奥登作品《美术馆》何梦竹(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710128)摘要:W•H奥登的名作《美术馆》是参观了勃鲁盖尔几幅画作之后而创作的具有深刻主题的诗歌。
诗歌对原画作进行了精致而独特的再现,对过几处意象的对照为深化阐明诗歌主题增添了张力。
本文主要通过诗歌的内部分析,结合勃鲁盖尔画作的解析与奥登的文学思想对《美术馆》的主题作一阐发。
关键词:奥登;《美术馆》;对照;张力文章编号:978 - 7 -80736 - 771 - 0(2017)06 - 092 - 03D.H •奥登(Wystan Hugh Auden,1907 - 1973)是叶芝、艾略特之后的为大家所公认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 英语诗人,他建立并引领了一种新的诗歌声音,二十世 纪三十年代左右在英国甚至还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作 家,他们被称为“奥登一代”(Auden Generaton)。
奥登在 其漫长的创作生涯中,诗风多变、技巧卓越乐于实验性 地创新,不仅作品数量众多,而且可以完成任何诗体的 诗,并将多种内容融合起来。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 代,他获奖颇丰,名声更甚。
从奥登于1930年发表他的 第一部作品《诗集》(PomS)开始,评论家们就开始抓住 每一个机会赞扬或诽镑奥登,而每一位读者也不会错过 他的任何一首诗。
时至今日,奥登诗歌艺术仍具蓬勃的 生命力。
在奥登的众多作品中,《美术馆》无疑是出类拔萃的 作品。
这首诗的创作契机看上去也带有些许神来之笔 的意味,1938年底奥登在比利时旅游时参观了位于布鲁 塞尔的皇家美术博物馆。
在馆藏的众多珍品中,作者被 勃鲁盖尔的画作吸引,之后创作了该诗。
奥登曾在二十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对自己在三十 年代的诗歌进行了大量的修订,但却从未对《美术馆》做 任何修改。
他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时还间接地表达了 希望自己三十年代的诗都能达到《美术馆》水准的愿望,并指出自己诗歌创作的目标是将严肃真实的主题与独特的语言相结合。
W.H.Auden_奥登
He was my North, my South, my East and West. My working week and my Sunday rest, My noon, my midnight, my talk, my song; I thought that love would last forever; I was wrong. The stars are not wanted now: put out every one; Pack up the moon and dismantle the sun; Pour away the ocean and sweep up the wood; For nothing now can ever come to any good. -- W. H. Auden
W. H. Auden
● born Feb. 21, 1907, York, England—died Sept. 29, 1973, Vienna, Austria ●In 1922, he started to write poet In 1925, he educated in Oxford After his graduation, he continued to study in Germany In 1938, he came to visit in China with Christopher Isherwood In his old age, he resided in New York and Austria.
1 The Shield of Achilles 阿基琉斯的盾牌(1955) 2 Homage to Clio 向克莱奥女神致敬(1960) 3 About the House 在屋内(1965) 4 City Without Walls 无墙的城市(1969)
john wh auden 诗歌
john wh auden 诗歌
约翰·奥登(Wystan Hugh Auden)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爱情、宗教、政治和人类存
在等。
他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传统的韵律诗,也有现代主义的自
由诗,他的诗歌作品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成就之一。
奥登的诗歌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类情感和道德困境的深刻关注,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却又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诗歌
作品中常常融合了对宗教、历史和文化的思考,以及对个体在社会
中的角色和责任的思考。
他的诗歌作品也反映了他对当代社会和政
治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探索。
奥登的代表作品包括《失落的一代》、《西班牙古城》、《海
边的墓园》等,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独特的语言和对人类命
运的关怀而闻名。
他的诗歌作品对后世的诗人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被广泛地翻译和传播。
总的来说,约翰·奥登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其
深刻的思想、独特的风格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而为人称道,对世界
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奥登诗选:1948 1973(奥登文集)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情怀
交谈
诗歌
英语
颂歌
短句
疑问
奥登
奥登
诗集 诗
奥登
文集
指南
信
历史
前言
城市
怀特
内容摘要
自1927年初出茅庐到1973年魂归诗国,近半个世纪里,奥登不断给英语诗歌注入新的气象。他的作品从政治 写到宗教,从城市写到乡村,华美词章俯拾皆是,街谈巷议亦可入诗。本书是奥登自愿保留的诗歌全集的下卷, 文本获得过他本人的首肯。此书连同已经出版的诗选上卷包括了此前各版奥登诗集的全部内容,并且涵盖诗人后 期的所有短诗集,可以说,奥登诗歌的精华已尽数裒辑于此。纵览书中篇什,令人不禁赞叹奥登诗艺之精巧,情 怀之广博,而古老的西方文学传统,更是在他笔下,一次又一次重现往日的荣光。
精彩摘录
这是《奥登诗选:1948-1973(奥登文集)》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感谢观看
登月 守备部队
1
伪命题
2
阴云密布
3
自然语言学
4
局外者
5
一位老年公民 的打油诗
01
短句集束 (五)
02
养老院
03
喀耳刻
04
献给布谷鸟 的短颂歌
06
一次相遇
05
献给中世纪 诗人的颂歌
1
一件骇人的事
2
孤独感
3
与狗的交谈
4
与老鼠的交谈
奥登
30年代成为英国“新诗”的代表,被称为“奥登派”或“奥登一代”(The W.H.Auden Society)的诗人。
他的第一部《诗集》(1930)给英国诗带来了新内容、新方向、新技巧。
《雄辩家》(1932)是一部交替用诗与散文写的政治讽刺作品,也是他在诗的形式和技巧方面进行长期实验的开始。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诗集《看吧,陌生人》(1936,1937年在美国出版时改名为《在这座岛上》)。
1937年发表长诗《西班牙》,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1938年访问中国以后,与衣修午德(Christopher Isherwood)《战地行》(1939),其中的一组十四行诗《战争时期》(1939)是奥登所写,对中国的抗战表示同情与支持。
这一时期他还和衣修午德合作写了三出诗剧:《皮下之狗》(1935)、《攀登F6》(1936)与《在边界上》(1938),曾先后在伦敦一个实验剧院上演。
诗集《另一次》(1940)和长诗《新年书信》(1941)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他的思想向右转的过程。
他皈依基督教以后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态度反映在三首长诗中:《暂时》(1945)、《海与镜》(1944)与《忧虑的时代》(1948),后者曾获得1948年普利策诗歌奖。
主要诗作有《阿基琉斯的盾牌》(1955)、《向克莱奥女神致敬》(1960)、《在屋内》(1965)与《无墙的城市》(1969)。
《染匠的手》(1963)与《次要的世界》(1968)。
此外,他还和麦克尼斯合写过《冰岛书简》(1937),和美国诗人切斯特·考尔曼合写过几出歌剧的歌词。
奥登晚年整理并修订了自己的诗作,按时间次序编排,分两册出版《短诗结集1927~1957》(1966)与《长诗结集》(1968)。
Auden published about four hundred poems, including seven long poems (two of them book-length).He also wrote more than four hundred essays and reviews about literature, history, politics, music, religion, and many other subjects.This and other poems of the late 1920s tended to be in a clipped, elusive style that alluded to, but did not directly state, their themes of loneliness and loss. Twenty of these poems appeared in his first book Poems (1928), a pamphlet hand-printed by Stephen Spender.[41]In 1928 he wrote his first dramatic work, Paid on Both Sides, subtitled "A Charade," which combined style and content from the Icelandic sagas with jokes from English school life. This mixture of tragedy and farce, with a dream play-within-the-play, introduced the mixed styles and content of much of his later work.[7]This drama and thirty short poems appeared in his first published book Poems(1930, 2nd edition with seven poems replaced, 1933); the poems in the book were mostly lyrical and gnomic mediations on hoped-for or unconsummated love and on themes of personal, social, and seasonal renewal; among these poems were "It was Easter as I walked," "Doom is dark," "Sir, no man's enemy," and "This lunar beauty."[26]在1928年,他写了他的第一部戏剧作品,双面支付,副标题为“夏利”相结合,从冰岛传奇笑话英语学校生活的风格和内容。
奥登的诗歌中英对照
奥登的诗歌中英对照嘿,你知道奥登吗?那个写出超级棒诗歌的奥登呀!他的诗歌,就像是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比如他的那首,英文原文是“Stop all the clocks, cut off the telephone, Prevent the dog from barking with a juicy bone, Silence the pianos and with muffled drum Bring out the coffin, let the mourners come.”哇,读起来是不是特别有感觉?中文翻译过来则是“停止所有的时钟,切断电话,给狗一块浓汁的骨头,让它别叫,黯哑了钢琴,随着低沉的鼓,抬出灵柩,让哀悼者前来。
”这翻译简直绝了呀!再看看这首,“About suffering they were never wrong, The Old Masters: how well they understood Its human position; how it takes place While someone else is eating or opening a window or just walking dully along;” “那些大师,对苦难永远判断正确,他们多么深知人性的位置;苦难发生时,有人在吃,有人在开窗,或是正无聊地走在街上闲逛;”是不是很有意境呢?奥登的诗歌,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内心深处那扇神秘的门。
他用文字构建出一个个奇妙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每一首诗,都像是一段奇妙的旅程,带着我们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他的诗歌不是那种平淡无奇的东西,而是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就像一场狂欢派对!他的诗歌,有时候像温柔的微风,轻轻拂过我们的脸庞;有时候又像汹涌的海浪,冲击着我们的心灵。
这难道不神奇吗?你难道不想去好好感受一下吗?我觉得奥登的诗歌真的是太了不起了!它们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去品味,去欣赏,去领悟。
diogenes and alexander 文章赏析
diogenes and alexander 文章赏析一、介绍Diogenes和Alexander的背景及关系在古希腊历史中,Diogenes和Alexander两位人物极具代表性。
Diogenes,一位被誉为“智慧老人”的哲学家,他生活在公元前4th世纪,以崇尚自由、追求真理和智慧著称。
而Alexander,则是希腊帝国的奠基人,一位具有卓越军事才能和广泛影响力的统治者。
虽然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两人的身份和追求有所不同,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价值观的碰撞。
二、分析Diogenes作为智慧老人的象征及其对Alexander的影响Diogenes被誉为“智慧老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年龄和智慧,更是因为他代表了当时一种追求自由、独立思考的精神。
他过着简朴的生活,倡导回归自然,反对束缚。
他的这种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对年轻的Alexander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某种程度上,Alexander视Diogenes为自己的导师,从他那里寻求智慧和指导。
三、讨论Alexander对待Diogenes的态度及原因尽管Alexander是一位有着卓越才能的统治者,但他对待Diogenes的态度却十分尊敬。
这主要是因为Diogenes的智慧、品行和独立思考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了Alexander。
在他眼中,Diogenes是一个值得学习和景仰的典范。
此外,Alexander也认识到了Diogenes对他的统治和领导能力的启示,因此对他更加敬重。
四、分析Diogenes对Alexander的启示和影响Diogenes对Alexander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追求真理,这使Alexander在征战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力求了解真实情况;二是崇尚自由,这使得Alexander在治理国家时,注重人民的自由和福祉;三是独立思考,这使得Alexander在面对困境时,能够作出明智的决策。
五、总结文章主题及启示本文通过对Diogenes和Alexander的描述,展示了两位截然不同的人物在某种程度上的共鸣。
diogenes and alexander 文章赏析
diogenes and alexander 文章赏析【Diogenes and Alexander:哲学与权力的对话】在古希腊历史中,Diogenes和Alexander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堪称脍炙人口。
Diogenes,一位被誉为“犬儒主义”创立者的哲学家,他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
而Alexander,则是希腊世界的征服者,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使他成为了世界闻名的英雄。
这对看似截然不同的两人,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产生了交集,成为了哲学与权力之间的有趣对话。
**Diogenes作为哲学家对Alexander的影响**Diogenes的生活哲学主张简朴、自主和追求真理。
他的行为方式与众不同,他曾说过:“我唯一拥有的就是我的贫穷。
”这种无畏贫穷的精神让Alexander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尽管Diogenes的生活状况令人堪忧,但他却展现出了内心的平和与自在。
这使得Alexander开始思考,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Alexander为何尊敬Diogenes**Alexander之所以尊敬Diogenes,是因为他在Diogenes身上看到了一种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作为一个征服者,Alexander拥有无数的财富和权力,但他却无法得到Diogenes那种内心的自由。
Diogenes的犬儒主义哲学,让他认识到,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物质的拥有,而在于精神的丰富。
因此,Alexander对Diogenes充满了敬意,他认为Diogenes是一个勇敢、真诚的人。
**Diogenes和Alexander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Diogenes与Alexander的故事,让我们思考了什么是真正的成功。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被物质诱惑所困扰,忽略了内心的追求。
而Diogenes的人生哲学,告诉我们,简朴、自主和追求真理的生活方式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同时,Alexander的尊敬Diogenes也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地位,都应该保持谦逊,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书摘:诗歌的考古学——奥登
书摘:诗歌的考古学——奥登配图:威斯坦·休·奥登20世纪上半叶,诗人奥登亲历了文化如何提供并释放战争、仇恨、死亡和互相毁灭的能量。
然而他的诗歌转向出现在战争时期的“新闻报道”式的现场经验和战后对社会历史观念的神话考古中,诗人尝试用个人的修辞与神话的语言阐释人类的社会病症,对集体着魔、死亡恐惧、迫害异己进行人类学意义的考据,试图挖掘出权力与暴力的神话学的词义史。
一在没有战争和灾难的年代里,文学(诗歌)放射出一股诱人的、导演生命的力量。
人们期盼在文学话语的镜子里赋予日常生活一种密度、一种戏剧性的氛围,在语言里上演着属于“个人的革命”。
然而,奥登在他生活的世纪,亲历着文明史的进程带来的不是民主和文化的成熟,而是歇斯底里和怨恨,那缓慢成长的、属于“个人革命”的文化和教育,无力抵抗“集体着魔”的狂热;他亲历文化如何被利用,并提供了释放战争、仇恨、公共事件、死亡和互相毁灭的能量(的机会)。
这一时期,奥登的诗歌表现为一种社会现实的受难话语,他用诗句对现实进行移植、调整,直接而有力地记录着传统、宗教、家庭、民族封闭、种族冲突、人的权利、尊严与自由相关的一切,尽管这种受难并不能通过语言得到救赎,正如他写下的那样:“我与自己一道开了个会/在出席者中认出了你,/而你组成了我们……而在时机合适时,/我轻声念起了/以我们共同名义写出的诗”(《晨歌》)。
奥登并不介意诗歌与社会语境之间的关联,人们可以轻易地识别出诗中那高烧般的现实留下的灼热痕迹,因为他急于提醒人们,那些被神圣化的文本、规则、价值能够支撑和助长一个特定的集体身份,一段全副武装的历史让小人物也能成为共犯:“人类的时间是一座城市,/其中的每一位居民/都负有他人无法履行的/某种政治责任……仔细听,凡人,免得你们无辜死去”(《晨歌》)。
在某些时刻,诗歌中那创造性的想象并不比发现或观察性的理智更有价值,这是奥登尝试用语言阐释社会病症的词义史,这种疾病的特征在于它对一切异质的事物容忍度降低,将思维、幻想与发生在人们心中及周遭的可怕事件协调一致,它附在人们的生存之上,并教导人们生存与死亡的意义。
W.H.Auden_奥登
• His work is noted for its stylistic and technical achievements; its engagement with moral and political issues its variety of tone, form, and content. • The central themes of his poetry are love, politics and citizenship, religion and morals,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que human beings, • and the anonymous, impersonal world of nature.
2.The second period(1933-1938) His works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distinctive left-wing politics, reflecting the contemporary major polit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他曾经是我的东,我的西, 我的南,我的北, 我的工作天,我的休息 日, 我的正午,我的夜半,我 的话语,我的歌吟, 我以为爱可以不朽:我错 了。
不再需要星星,把每一颗 都摘掉, 把月亮包起,拆除太阳 倾泻大海,扫除森林; 因为什么也不会,再有意 味。
first stanza: to stop all things of daily life because of the deeply sorrow. • second stanza: the describe of solemn atmosphere and to express the sorrow of the poet. • third stanza: to tell us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ad and him. (lovers) • last stanza: to express the deep sorrow and grief Funeral Blues is a poem that be read in the funeral to mourn for his lover.During the poem, W.H Auden is distraught about the loss of a lover. It is filled with grief and sadness.
“反英雄”书写与爱的可能——读奥登《名人志》
【杨东伟】1989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诗歌与翻译诗歌研究。
“反英雄”书写与爱的可能——读奥登《名人志》■ 杨东伟名人志【英】W·H·奥登一先令传记会给你全部的事实:他父亲怎样揍他,他怎样出走,少年作什么奋斗,是什么事迹使得他在一代人物里最出风头:他怎样打仗,钓鱼,打猎,熬通宵,头晕着攀新峰;命名了新海一个;最晚的研究家有的甚至于写到爱情害得他哭鼻子,就像你和我。
1934年的某一天,也许那是平淡无奇的一天,27岁的青年诗人奥登写下了《名人志》一诗,起初这首诗并没有标题,后来诗人思考良久才定下了“Who's Who”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题目。
在通行的表达中,“Who's Who”被译作“名人录”或“名人志”,然而它却潜藏着一个最直接、也是根本性的含义——“谁是谁?”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首诗一出现就是在质询和发问,它将关乎人类自身存在的哲学命题“我是谁?”转变成了“谁是谁?”这样一个更复杂、也更广阔的命题。
在奥登眼中,“谁是谁?”的问题或许更现世和切身。
因为“我是谁?”指向了愈加深化的内向追问,而“谁是谁?”则敞开了与现实世界交换或演变的途径。
具体而言,“谁是谁”可能蕴含了人如何转变成为理想中的“他者”或“这一个”如何成长为“另一个”的可能性。
青年奥登深为明了的是,作为个体的人可能一生都无法追寻到“我是谁”的终极答案,但是必然会在这个尘世经历“谁是谁”的成长和转变。
其实,《名人志》一诗正是以一种“反正统”的他名满天下,却朝思暮想着一个人,惊讶的评论家说那位就住在家中,就在屋子里灵巧的做一点细活,不干别的;能打打唿哨;会静坐,会在园子里东摸摸西掏掏,回几封他大堆出色的长信,一封也不保存。
(卞之琳 译)方式书写了“成长”的风景。
而作为一个天才型的诗人,奥登善于将自己最真切的个人体验和爱之情感灌注于诗中,展现出他对人和世界的思考与想象。
《名人传》当然是要为一位“显赫的人物”树碑立传。
20世纪著名美籍英国诗人-奥登
[键入文字]20 世纪著名美籍英国诗人:奥登奥登(1907—1973)W·H·奥登别具一格的诗歌反映了一个动乱的时代。
他常常被誉为现代用英语写作的最伟大的诗人。
他一生享誉甚高,死后更是留名千古。
1946 年,他获得美国公民权后便失去了做他的祖国的桂冠诗人的资格。
但是,他的声誉如此之高,成就如此之大,以至仍被授予桂冠诗人的称号,似乎文学是没有国界的。
1948 年,他获得诗歌普利策奖,他还先后获得过英国国王诗歌金章、美国文学艺术学院的诗歌勋章,波林根诗歌奖以及国家文化艺术学院诗歌金奖等。
他对古典诗的精通不亚于对现代诗体的娴熟,他有明晰的文体和引人的艺术风格。
作为散文家和评论家,他精辟地阐述深奥的科学,活泼地叙述日常琐事。
奥登每年有一半时间是跟他的好友、诗人切斯特·卡尔曼在奥地利柯施斯坦度过的。
1972 年以前的每个冬季,他都在曼哈顿·圣·马克区一个捅挤、破败的单身公寓里孤独、恐惧地打发时光。
“象我这把年纪,独居是不好的,”1972 年2 月,他对一个采访者说。
“如果我有冠心病,可能死去好长时间才会被发现。
”于是,他离开纽约,前往他的母校——牛津克赖斯特彻奇学院,该院以每周约3 磅(约7.5 美元)的租金给他一幢舒适的乡村农舍。
他的责任和曾居牛津的已故作家E·N·福斯特一样,即向来访者提供咨询。
但他的兴趣依然如故,喜欢写作散文、书评,但首先是诗歌,似乎他的生命以此作为依托。
“我脑子里总是装着两样东西——主题和体裁,”他说,“体裁寻找主题,主题也寻找体裁,两者碰到一起,便产生了创作。
”W·H·奥登于IQ07 年2 月21 日生于英国的约克郡,他是一位公共卫生学教授和一位护士爱情的结晶。
祖父辈都是圣公会牧师,因而奥登身上多少有些神甫的东西。
他对现代人的布道说教艺术地隐藏于韵律之中:他过于教化了,不愿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因此,他并不总是布讲他之所为。
著名诗人奥登(美国)人物简介
• 奥登的诗歌创作是美国现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美国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学影响
• 奥登的诗歌和文学成就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世界各国诗歌的发展提供
了借鉴和启示
奥登的纪念活动与博物馆
纪念活动
博物馆
• 每年都有纪念奥登的活动,如朗诵会、研讨会等
• 在美国和一些其他国家,有专门的奥登博物馆和纪念馆
受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影响
• 早期诗歌中,可以看出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如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注
• 同时,也受到了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如对语言和形式的探索
诗歌主题多样
• 早期诗歌主题丰富,包括爱情、死亡、自然等
• 通过诗歌,传达了奥登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奥登的中期诗歌风格
受战争和政治影响
诗歌风格变得更加深沉和严肃
• 奥登的诗歌对世界诗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誉为
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之一”
“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04
奥登的荣誉与奖项
奥登获得的主要奖项
1949年获得普利策奖
1962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
• 1949年,奥登因其诗歌创作获得普利策奖
• 1962年,奥登的诗歌集《随笔选》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
• 这是美国最高的文学奖项之一,证明了奥登的文学地位
• 这些活动旨在传承奥登的文学精神,鼓励更多的人投身
• 这些博物馆和纪念馆展示了奥登的诗歌和文学作品,以
诗歌创作
及他的生活和社交圈
奥登对当代文学研究的贡献
诗歌研究
• 奥登的诗歌作品成为当代诗歌研究的重要研究对象
• 通过对奥登诗歌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20世纪美国诗歌的发展
文学影响
• 奥登的诗歌和文学成就对当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希腊古瓮颂》的赏析
英文诗《希腊古瓮颂》的赏析Ode on a Grecian UrnJohn KeatsThou still unravished bride of quietness,Thou foster-child of silence and slow time,Sylvan historian, who canst thus expressA flowery tale more sweetly than our rhyme:What leaf-fringed legend haunts about thy shapeOf deities or mortals, or of both,In Tempe or the dales of Arcady?What men or gods are these? What maidens loth?What mad pursuit? What struggle to escape?What pipes and timbrels? What wild ecstasy?Heard melodies are sweet, but those unheardAre sweeter; therefore, ye soft pipes, play on;Not to the sensual ear, but, more endeared,Pipe to the spirit ditties of no tone:Fair youth, beneath the trees, thou canst not leaveThy song, nor ever can those trees be bare;Bold lover, never, never canst thou kiss,Though winning near the goal--yet, do not grieve;She cannot fade, though thou hast not thy bliss,For ever wilt thou love, and she be fair!Ah, happy, happy boughs! that cannot shedYour leaves, nor ever bid the spring adieu;And, happy melodist, unwearied,For ever piping songs for ever new;More happy love! more happy, happy love!For ever warm and still to be enjoyed,For ever panting and for ever young;All breathing human passion far above,That leaves a heart high-sorrowful and cloyed,A burning forehead, and a parching tongue.Who are these coming to the sacrifice?To what green altar, O mysterious priest,Lead'st thou that heifer lowing at the skies,And all her silken flanks with garlands drest?What little town by river or sea shore,Or mountain-built with peaceful citadel,Is emptied of its folk, this pious morn?And, little town, thy streets for evermoreWill silent be; and not a soul to tellWhy thou art desolate, can e'er return.O Attic shape! Fair attitude! with bredeOf marble men and maidens overwrought,With forest branches and the trodden weed; Thou, silent form, dost tease us out of thought As doth eternity: Cold Pastoral!When old age shall this generation waste,Thou shalt remain, in midst of other woeThan ours, a friend to man, to whom thou say'st, Beauty is truth, truth beauty,--that is allYe know on earth, and all ye need to know.希腊古瓮颂你委身“寂静”的、完美的处子,受过了“沉默”和“悠久”的抚育,呵,田园的史家,你竟能铺叙一个如花的故事,比诗还瑰丽:在你的形体上,岂非缭绕着古老的传说,以绿叶为其边缘;讲着人,或神,敦陂或阿卡狄?呵,是怎样的人,或神!在舞乐前多热烈的追求!少女怎样地逃躲!怎样的风笛和鼓谣!怎样的狂喜!听见的乐声虽好,但若听不见却更美;所以,吹吧,柔情的风笛;不是奏给耳朵听,而是更甜,它给灵魂奏出无声的乐曲;树下的美少年呵,你无法中断你的歌,那树木也落不了叶子;卤莽的恋人,你永远、永远吻不上,虽然够接近了--但不必心酸;她不会老,虽然你不能如愿以偿,你将永远爱下去,她也永远秀丽!呵,幸福的树木!你的枝叶不会剥落,从不曾离开春天;幸福的吹笛人也不会停歇,他的歌曲永远是那么新鲜;呵,更为幸福的、幸福的爱!永远热烈,正等待情人宴飨,永远热情地心跳,永远年轻;幸福的是这一切超凡的情态:它不会使心灵餍足和悲伤,没有炽热的头脑,焦渴的嘴唇。
奥登 希腊人和我们
奥登王敖译一从前有一个小男孩。
在他识字之前,父亲已给他讲过希腊和特洛伊战争的故事。
对他来说,赫克托和阿基里斯就像他的兄弟一样亲切,而当奥林匹亚的诸神争吵的时候,他会想起他的叔叔和阿姨。
七岁的时候他进入一所寄宿学校,此后的七年被用于学习希腊文拉丁文和英文的互译。
然后他去了另一所寄宿学校,那里的教学分古典和现代两方面。
后者在男孩们和老师们的眼中是低等的,那种程度正如在一个军国主义的国家里,文臣们被武官们看作是低下的:历史和数学是大有潜力的,就像专业人士;自然科学则不然,全体被贴上了“滥学问”的标签,它们就像生意人。
古典的一面同样具有别致的划分:希腊文,就像海军,是贵族的军种。
如今,人们很难相信这不是童话而是对三十五年前英格兰中产阶级教育的历史记述。
对任何一个这样成长起来的人来说,希腊罗马和他对儿童时代和课堂的记忆太多地纠缠在一起,以至于他很难客观地看待这些文明。
在看待希腊的时候尤其如此。
大约到18世纪末,欧洲认为自己更多的是一个基督教世界而非欧洲,它是罗马帝国的后裔,而它的教育系统建立在对拉丁语的研究上。
后来,希腊研究拥有同等的,甚至更高的地位,这一兴起是一个19世纪的现象,它与欧洲国家和民族主义情绪的发展步调一致。
特别显著的是,如今的发言者在晚宴之后谈起我们文明的来源的时候,他总会提到耶路撒冷和雅典,而不是罗马,因为后者是一个已经不复存在的宗教和政治的统一体,很少有人相信或者渴望它的复兴。
希腊文化和我们的文化之间在历史上是不连续,而且若干世纪都缺乏直接的影响,这使它在被重新发现的时候更容易被各个民族塑造成自己的形象。
有德国的希腊,法国的希腊,英国的希腊——也许还有美国的希腊——它们都很不同。
举个例子,如果荷尔德林遇见了裘维特(Jowett),可以设想他们不会明白对方说的任何话,只好冷淡地告辞。
即使是在同一个国家里也共存着不同的希腊。
比如,这里有两幅英国漫画:X教授,道德哲学科目的理德主任,59岁,已婚,有三个女儿。
穆旦与奥登的理性求索
穆旦与奥登的理性求索文化背景、更强的时代感和更纵深的西方地理空间感。
如在《流亡者布鲁斯》(Refugee Blues,1939年)中,奥登描写了当时被希特勒驱逐德国而流亡的难民,道出了他们处处被拒绝的孤立无援的处境。
这一描写以“布鲁斯”为点题,将其置于现代文明的背景之中,折射出存在的无奈和心灵的苦痛,具体意象的背后是诗人对时代的冷峻思索。
又如,在《环游》(On the Circuit,1963年)一诗中,55岁的奥登在飞往XX 的飞机上回味起自己的人生历程,由英国到XX,由XX到欧洲,再由欧洲时常返回XX,奥登将其视为一个“循环”,地理上的循环和精神上的循环,诗中充斥的是奥登本人对自己作为“他者”身份的追问以及自我流放的困惑。
在这里,奥登将对往昔的回望放在“循环”这一理性框架之内,使诗歌多了一层形而上的暗示,强化了诗歌的理性内涵。
上述对“流浪人”的分析只是穆旦与奥登理性求索的一个切面。
事实上这种理性追寻无处不在,体现在对时间和空间、宇宙和灵魂、焦虑与仇恨、变化与恒常、“问题”与“矛盾”、成功与失败、生命的秘密、人类被呵护的元机制等问题的思考上面。
这种思考以两种形式存在于两人的诗歌,一是理性作为背景框架隐身于诗歌文本,二是以理性的喻象显形于诗歌言语表层。
这些喻象如“大地”“母亲”“太阳”“火”“神”“魔”“上帝”“洪水”“岩浆”“星光”等,这在两人的诗歌中都曾反复出现。
两位诗人在这种“诗歌内层(理性)”和“诗歌外层(喻象)”的张力中,一步一步逼近各自心目中的理性世界。
我们先以穆旦的《理智和感情》(1976年)一诗为例来分析。
在这首诗里,“理智”指向先验理性,“感情”意味着人生认知及认知上的某种虚妄。
第一节“劝告”将生命置于时空“永恒的巨流”中,生命无非是一粒“细沙”,一生的奋斗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距离”,于是我们在这种永恒中看到人生的短暂,在这种宏大中看到生命的渺小,对比强烈,声音似乎来自遥远的彼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登王敖译一从前有一个小男孩。
在他识字之前,父亲已给他讲过希腊和特洛伊战争的故事。
对他来说,赫克托和阿基里斯就像他的兄弟一样亲切,而当奥林匹亚的诸神争吵的时候,他会想起他的叔叔和阿姨。
七岁的时候他进入一所寄宿学校,此后的七年被用于学习希腊文拉丁文和英文的互译。
然后他去了另一所寄宿学校,那里的教学分古典和现代两方面。
后者在男孩们和老师们的眼中是低等的,那种程度正如在一个军国主义的国家里,文臣们被武官们看作是低下的:历史和数学是大有潜力的,就像专业人士;自然科学则不然,全体被贴上了“滥学问”的标签,它们就像生意人。
古典的一面同样具有别致的划分:希腊文,就像海军,是贵族的军种。
如今,人们很难相信这不是童话而是对三十五年前英格兰中产阶级教育的历史记述。
对任何一个这样成长起来的人来说,希腊罗马和他对儿童时代和课堂的记忆太多地纠缠在一起,以至于他很难客观地看待这些文明。
在看待希腊的时候尤其如此。
大约到18世纪末,欧洲认为自己更多的是一个基督教世界而非欧洲,它是罗马帝国的后裔,而它的教育系统建立在对拉丁语的研究上。
后来,希腊研究拥有同等的,甚至更高的地位,这一兴起是一个19世纪的现象,它与欧洲国家和民族主义情绪的发展步调一致。
特别显著的是,如今的发言者在晚宴之后谈起我们文明的来源的时候,他总会提到耶路撒冷和雅典,而不是罗马,因为后者是一个已经不复存在的宗教和政治的统一体,很少有人相信或者渴望它的复兴。
希腊文化和我们的文化之间在历史上是不连续,而且若干世纪都缺乏直接的影响,这使它在被重新发现的时候更容易被各个民族塑造成自己的形象。
有德国的希腊,法国的希腊,英国的希腊——也许还有美国的希腊——它们都很不同。
举个例子,如果荷尔德林遇见了裘维特(Jowett),可以设想他们不会明白对方说的任何话,只好冷淡地告辞。
即使是在同一个国家里也共存着不同的希腊。
比如,这里有两幅英国漫画:X教授,道德哲学科目的理德主任,59岁,已婚,有三个女儿。
宗教:英国圣公会(普通)。
政治态度:保守。
住在一个装满维多利亚小摆设的郊区小房子里。
不娱乐。
抽烟斗。
不会注意到他吃什么。
爱好:园艺和孤独的长途散步。
厌恶:外国人,罗马天主教,现代文学,噪声。
当前的忧虑:他太太的健康。
Y先生,古典学教师,41岁,未婚。
宗教:无。
政治态度:无。
住在大学里。
拥有私人收入而且为本科生提供很好的午餐聚会。
爱好:旅行和收集古旧的玻璃。
厌恶:基督教,女孩,穷人,英国烹饪。
当前的忧虑:他的身材。
对X而言,希腊这个词意味着理性,黄金分割,对情感的控制,超越迷信的自由;对Y而言,它显然意味着欢乐和美,感官的生活,超越压抑的自由。
当然,作为优秀的学者,他们都知道各自的观点是片面的;X无法否认很多希腊人心仪神秘的崇拜,并且沉迷于那些基于“文明人的普遍的道德感所宣扬的不需要证明也不允许申诉的判断”的习惯;Y同样能意识到写《法律篇》的柏拉图和苏格兰的牧师一样有清教徒气质;然而他们和他们梦想中的希腊的情感联系是从小形成的并且被多年的钻研和热爱所加强,这要比他们的知识更强大。
希腊文化能够吸引个性不同的人,这也许是它的丰富和深度的最有力地证明。
常言道,每个人生来不是柏拉图主义者就是亚里士多德主义者;但在我看来,有比这反差更大也更重要的区分,比如,在热爱艾奥尼亚和热爱斯巴达的人之间,在同时致力于研究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人与那些更喜欢希波克拉底和修希底德的人之间。
二古典研究作为高等知识的核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且在我们可以预见的将来它也不会回归。
我们必须接受一个既成事实,如今和将来的受过教育的人不会再阅读拉丁文和希腊文。
我认为,这意味着如果古典著作要继续发挥任何教育上的作用,那么罗马和希腊研究必须在着重点和方向上做出变化。
如果希腊文学只能在翻译中被阅读,那么通向它的途径不再会是美学的。
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翻译中的美学损失总是巨大的;英国的和希腊的语言和文化之间差距之大,造成的损失简直是致命的;我们几乎总是可以说,作为英语诗的希腊作品翻译得越好,它就越不像希腊诗(比如蒲柏翻译的《伊利亚特》),反之亦然。
首先这里有一个作诗法的困难;定数的无韵诗和定性的有韵诗除了都是有节奏的形式之外毫无共同之处。
一个英语诗人可以愉快地尝试去写定数的诗,把它作为一种技巧练习或者一种表示虔敬的行为:带着这些话赫尔墨斯飞离了高耸的奥林匹斯山而普里阿摩斯毫无畏惧地走下他的战车,命令伊达俄斯留下来把守路口以防野兽,老国王同时勇毅地大步向前(罗伯特·布瑞吉斯(Robert Bridges)译,伊利亚特,24章,468—471)可是人们只会把这当成是一种怪异的定量的音步,而怪异是非常“非荷马的”风格特征。
然后是词序和诗藻的问题;希腊语是一种意义不依赖于句子中的次序的具有词尾曲折变化的语言,这跟英语不同;希腊语有丰富的复合型的表示特性的名词,而英语则不然。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这两种文学的诗意的感性极端的不同。
与英诗相比较而言,希腊诗显得原始,也就是说,它处理的主体和感情比我们的要更简单和直接;然而另一方面,其语言习惯要比我们的更加错综复杂。
原始的诗歌用迂回的方式说简单的事情,而英诗试图用直白的方式说复杂的事情。
历代英语诗人不断地去重新发现“一种真正是被人使用的语言”的努力,在一个希腊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
杜德雷·费茨(Dudley Fitts)在他给《希腊戏剧的现代翻译》写的导言中引用了一小段《美狄亚》中的轮流对白:美狄亚:为什么你要途经大地的预言的中心?埃勾斯:去问孩童的种子如何能为我所有。
美狄亚:苍天在上,你生活到如今仍无子嗣?埃勾斯:我没有子女,正是因为某些神的意志。
美狄亚:是已经有了妻室,还是从未见识过床笫?埃勾斯:不是的,我并非与婚姻无缘。
正如费茨所说,这显得荒诞无稽,可是这可怜的翻译者还能做什么?如果,比如他把最后两行翻译成现代习语:美迪亚:你结婚了还是单身?埃勾斯:结婚了。
这就不再可笑了,但它也完全失去了原来风格的一个基本成分,即在隐语中表现使用诗意的装饰的简单问答。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过去的英语诗人熟悉并且无比敬仰希腊诗歌,但确实很少有人显示出在写作风格上受到了影响——密尔顿,也许还有勃朗宁受过悲剧作家的影响,霍普金斯受过品达的影响,这是我能想到的仅有的人物。
把诗歌从一种语言翻译到另一种语言对诗人而言是宝贵的训练。
我们希望每代人都会完成荷马,埃斯库罗斯,阿里斯托芬,萨福等人的作品的新译本,但它们在公众中的重要性会减小。
在阅读史诗和剧作的时候,一般的现代读者会发现历史性的或者人类学的视角会比美学的更加富有成效。
他不会去问“《俄狄浦斯》是一部多好的悲剧?”或者“柏拉图这样的或者那样的论点是对还是错?”,他会试图去把希腊人的行为的所有方面,他们的喜剧,科学,哲学和政治看作是一个完整而独特的文化中的互相联系的部分。
因此,在选编这部文集的时候,我试图使它成为对希腊文化而不是希腊文学的一个介绍。
一部文学选集如果只选埃斯库罗斯而省略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德斯,那会很荒谬,但如果有人想理解希腊戏剧的形式和理念,选《奥瑞斯提亚》(Oresteia)三部曲要比选三位剧作家的单独的作品要好;同样道理适用于其他的诗体的选编,它们重视代表性的特征而不是个别的诗才。
此外,在对哲学家著作的节选中,我的意图不是完整地展示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而是展示希腊思想家如何处理某些问题,比如宇宙论的问题。
最后,希腊医学和数学是希腊文化非常基本的组成部分,即使是对初学者而言,它们也是不能被忽视的。
由于篇幅所限,这个选集把很多重要的材料排除在外。
然而,我仅仅出于个人的好恶有意识地排斥了一位作者。
然而,我相信并非只有我自己发现,卢西安(Lucian)作为最流行的希腊作家之一,对于被魔鬼缠身的我们这代人来说显得太“文明”了。
三没有任何一部单独的希腊文艺作品像《神曲》一样伟大;也没有任何一位希腊文艺家现存的作品集像莎剧全本那样动人心魄;作为一个时期中在一种媒介里进行的持续的创造活动,七十五年多的雅典戏剧,从埃斯库罗斯最早的悲剧到阿里斯托芬最后的喜剧为结束,它们被从格吕克的《奥尔弗斯》到威尔第的《奥赛罗》的一百二十五年的欧洲戏剧的黄金时代所超越。
然而,任何公元前五世纪的雅典人对从但丁到如今的我们的社会的充满迷惑的,其尖锐性会日趋增强的评论肯定是:“是的,我能看到所有的伟大文明的作品;可为什么我没法去认识任何文明的人?我仅仅遇到了对艺术一无所知的专家,对上帝毫无兴趣的哲学家,对政治漠不关心的牧师,还有只了解其他政客的政客们。
”文明是怀特海教授所说的野蛮的混沌与繁文缛节之间的珍贵的平衡。
野蛮蒙昧是统一的浑然未分;繁文缛节是有所划分的,但是缺乏核心的统一。
文明的理想是在最小的压力下的最大数量的独特行为的浑然一体的综合。
比如,我们不能说一种原始部落的丰收舞蹈是一个能给参与者带来表演快感的审美的戏剧,或者是一个从外部表现了对控制收获的力量的内在虔诚的宗教仪式,或者是一种保证更好的收获的实效的科学技术:用这些词汇来考虑它的确是愚蠢的,因为舞蹈者们还不会做出这样的区分也不能理解它们的意义。
另一方面,在我们这样的社会里,如果一个人去看芭蕾,他就是要让自己愉悦,他所要求的是舞蹈艺术和表演在审美上令人满足;当他去作弥撒的时候,他知道弥撒唱得好坏并无关系,重要的是他的心思中对上帝和他的邻居的态度如何;当他耕种一块田地,他知道拖拉机好看与否,或者他是一个狂妄的罪人还是一个知道悔改的罪人都与收成无关。
他的问题和野蛮人的问题非常不同;他面临的危险是,他不是作为一个在每个行动中都完整的人而存在,他将会分裂为争夺优势的三个不相关的碎片:审美的碎片去看芭蕾,宗教的碎片去作弥撒,实用的碎片去谋生。
如果可以用这个双重标准去衡量一个文明——它达到的多样性的程度和它保持的统一的程度,那么很难说公元前五世纪的雅典人不是迄今为止存在过的最文明的人。
事实是,几乎所有我们用来定义行为和知识的分支的词汇都源自希腊语,比如化学,物理,经济,政治,伦理,美学,神学,悲剧,戏剧等等,这是对他们拥有自觉的区分的强有力的证据;他们的文学和历史证明他们有能力维系一种对普遍的相互关系的感觉,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这种感觉,而他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也丧失了它。
“因为他们的祖先是那些古老的海盗,他们流浪着抢掠在克里特的废墟上建立海岛的统治,当他们嚣张的来自自由城市的敌人毁掉了他们一百四十年的联盟在马拉松和伊索斯之间;直到从击溃薛西斯和他非凡的军队的自豪中,他们开始让那次最值得纪念的入侵在亚历山大的光荣面前相形失色,在其异国姻亲的幕下,他们密谋扩张他们的野心,赢得宽广无边的,难以控制的疆域并以他们的气概,分散之后重铸伟大的,日益坚硬的罗马的合金。
”(罗伯特·布里德吉斯《美的遗言》,第一章,758-770)在希腊,贫瘠的山脉分隔着小块的富饶地区,这种地理状况促进了多样性,向新殖民地的迁移,还有交换的经济(而非单纯以使用为目的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