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30例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30例胃肠间质瘤的诊治分析

30例胃肠间质瘤的诊治分析
关键词 : 胃肠肿瘤 汐 科 手术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2 6 6 X . 2 0 1 3 . 1 1 . 0 3 1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3 5
文献标志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2 — 2 6 6 X( 2 0 1 3 ) 1 l _ 0 0 7 9 3
院共收治 3 O例 G I s T患者 , 现将其 临床资料 回顾性
分析 如下 , 以提高 本病 的诊 治水 平 。
1 临床 资 料
径 >5 c m, 核 分裂 象 > 5 / 5 0高倍 视 野 ) 1 4例 , 高度 恶 性( 肿瘤 直 径 >1 0 c m 或 核 分 裂 象 >1 0 / 5 0高倍 视 野) 4例 。其余 5例 患 者 均 因肿 瘤 广 泛 转 移 而 未 行 手术 治疗 , 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随访 ( 电 话 或 门诊 ) 6— 9 6个 月 , 手术 治疗 的 2 5例患者 中 , 术 后 5例 口服 伊 马替尼 治疗 。患 者 生存 期 > 13 a 者 1 8例 ( 7 2 %) , 95 a者 1 4例 ( 5 6 %) , 目前 仍 生 存 1 0例 , 其 中最 长 1例 至今 生存 8 a 。未 行手 术 治 疗 的 5例
直 径 5—1 0 c m, 核分 裂 象 <5 / 5 0高 倍 视 野 ; 肿 瘤 直
诊 断标准 的 明确 , G I S T确 诊 病 例 逐 年 增 多 , 但 该 病
缺乏 特异 的临床症 状 , 术前 确诊 困难 , 多 需经 手术 或
活 检病理 检查 确诊 。2 0 0 3年 6月 ~ 2 0 1 1年 6月 , 我

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

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

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免疫组化证实的25例胃肠道间质瘤CT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征象。

结果:2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胃间质瘤18例,十二指肠间质瘤3例,食道间质瘤1例,结肠间质瘤2例,直肠间质瘤1例;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边界、与周围组织关系、CT增强特征、异常血管、转移灶等,正确诊断胃肠道间质瘤23例,2例误诊为平滑肌瘤;25例患者按危险度分级,CT/病理诊断比较,低度危险性8/10例,中度危险性12/10例,高度危险性5/5例。

结论:CT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并有助于肿瘤的危险度分级,为临床的治疗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给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确诊仍需免疫组化检查。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CT findings in diagnosing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Method: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lain and enhanced spiral CT findings was performed in 25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gastmintestinal stromal tumor.Result:In 25 cases,18 cases of originated stomach,3 cases of duodenum,1 case of esophagus,2 cases of colon and 1 case of rectum.23 cases were diagnosed properly as gastm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based on the location,size,shape,density,range,encroachment of other organs,enhancement pattern,abnormal vessels and metastasis of tumors,while 2 cases were misdiagnosed as pared CT findings 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the risk stratifications of 25 cases were as follows:8/10 cases in low-risk,12/10 cases in intermediate-risk,5/5 cases in high-risk.Conclusion:CT exhibites the highly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m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And CT is also helpful on the risk stratifications of the tumors.It provides an important evid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and the selection of surgical approach.However,the immunohistochemistry is still an essential tool in the proper diagnosis.[Key words]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Multilayer spiral CT;Diagnosis间质瘤是来源于原始间质细胞的非定向分化的肿瘤,可发生在胃肠道全长范围和网膜、肠系膜、腹膜及腹膜后区,分为胃肠道内和胃肠道外两型。

CT表现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并与病理对照

CT表现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并与病理对照

CT表现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并与病理对照胃肠道间质瘤是原发于胃肠道、网膜及肠系膜,为原癌基因Kit阳性的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肿瘤[1],显示向胃肠道间质胃肠道起搏细胞分化。

影像检查在GIST术前评价及随访中有重要作用。

笔者旨在描述GIST的CT表现,并与临床、病理改变进行对照,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同时有完整的CT检查资料的2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资料,男性18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5岁(18~73)。

临床表现,腹痛7例,腹部包块8例,乏力、贫血、消瘦5例,腹胀2例,黑便2例。

无症状及体征者,经体检或其他疾病行CT检查偶然发现者12例。

2.检查方法与图像分析:采用西门子64层螺旋CT或飞利浦128层螺旋CT。

所有患者均进行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患者禁食6小时,检查前口服温开水800~1000ml,常规采取仰卧位,扫描区域自隔顶至髂棘水平,层厚5~8mm,螺距1.375,120Kv,220mAs.先行平扫后增强扫描,增强扫描经肘前静脉以3ml/s的流率团注对比剂碘普胺(300mg I/ml)100ml,延迟时间30、65和120s.重建层厚1mm。

间隔1mm。

所有影像资料分析均由2名有经验的医师共同完成,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影像表现特点、血供、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而判断病灶的起源和性质。

3.病理资料:GIST的判断标准为原发于胃肠道、网膜及系膜的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肿瘤,28例CD117染色均为阳性。

以肿瘤最大径超过10cm(小肠5cm),每50个高倍镜视野(HPF)有丝分裂率大于10为恶性;直径小于5cm(小肠2cm),每50个HPE有丝分裂率小于5为良性;介于两者之间为交界性[2]。

出现转移、术后复发等确切恶性证据而无论肿瘤大小均为恶性。

结果1.GIST的分布,大小及生长方式:28例GIST中胃占15例、小肠5例、大肠6例、肠系膜1例、大网膜1例。

3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检查分析

3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检查分析

3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检查分析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钡剂造影、选择性血管造影及CT扫描征象和影像表现。

方法参照手术病理结果,对30例经病理证实分别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GIST的钡剂造影、血管造影及CT扫描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性质的GIST在这三种检查中的影像表现特点。

结果良性GIST:良性GIST向胃肠道腔内或腔内、外生长时,钡剂造影表现为腔内小充盈缺损(充盈相)或黏膜局限性“掀起”(黏膜相),蠕动波连续或出现逆蠕动,向腔外生长时则无明显影像表现;血管造影勾勒出的肿瘤轮廓较小,血供丰富,实质期均匀染色,但不能确定肿瘤的生长方式;CT平扫肿瘤体积小,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均匀强化。

交界性GIST:钡剂造影可见充盈缺损区小龛影,局限蠕动波消失;血管造影显示肿瘤体积较大,瘤内血管粗细及染色不均,且有“分隔”现象;CT扫描密度不均或不均匀强化。

恶性GIST:钡剂造影可见不规则龛影,边缘出现分叶迹象,局限壁僵硬或肠管移动度受限;血管造影显示肿瘤边缘不规则、模糊,血管湖或血管僵硬、不规则,肿瘤中心性或偏心性无染色区;CT扫描瘤体均大,主要呈壁间或向腔外生长为主,密度不均匀,有低密度坏死腔,增强不均匀。

CT检查同时可发现远处脏器转移和邻近脏器侵犯,未见淋巴结转移。

结论GIST的胃肠道钡剂造影检查缺乏特征性,且受肿瘤生长方式的限制,但作为常规检查,在发现、定位和提出诊断等方面仍有一定意义。

由于GIST 多血供的特点,血管造影大部分能发现肿瘤并作出定性诊断,但其创伤性检查和费用高等缺点,限制了其难以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CT扫描对GIST诊断有特征性影像表现,在定位、定性等方面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GIST) of barium,selective angiography and CT scan signs and imaging findings.MethodsAccording to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of 30 cases were pathologically proved benign, borderline and m alignant GIST, barium, angiography and CT scan imaging finding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different nature of these three checks GIST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age.ResultsGIST benign gastrointestinal lumen or cavity to the external growth, the barium showed a small filling defect cavity (filling phase) or mucous membrane limits “set off”(mucous membrane phase),continuous or peristaltic wave reverse peristalsis occurs,when the cavity was no significant growth of imaging findings;angiography outlines the contours of small tumor blood supply,the real stain on the uniform,but can not determine the tumor s growth pattern;CT scan of smalltumor size,density uniform,homogeneous enhancement enhanced scan. Borderline GIST: barium shows a small filling defect Kanying, limitations peristaltic wave disappeared; angiography showed a larger tumor volume, tumor blood vessels uneven thickness and coloring, and a “separation” phenomenon;CT scan or uneven density heterogeneous enhancement.M alignant GIST: irregular Kanying barium can be seen, signs of marginal leaf emergence, thus limiting the intestinal wall stiffness or limited mobility; angiography showed irregular tumor margins, fuzzy, vascular lakes orvascular stiffness, irregular, central tumor or eccentric, no staining area; CT scan the tumor were large,mainly intramural or to the cavity was the main growth,uneven density,with low density necrotic cavity,enhanced uneven.CT examination also can be found in distant organ metastasis and adjacent organs violations. No lymph node metastasis.ConclusionGIST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barium examination of the lack of features,and tumor growth by way of limitation,but as a routine examination,in the discovery,diagnosis and other aspects of positioning and still make sense.Becau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IST blood supply, angiography can find most of the tumor and make a diagnosis,but the trauma and cost of checking the disadvantages,limiting their difficult as a routine examination method.CT scan diagnosis of GIST has characteristic imaging findings,in the location,nature and so have a greater clinical value.[Key words]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astrointestinal barium contrast;Selective angiography;CT scan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原发性间叶源性、非定向分化的消化道间叶肿瘤。

胃肠间质瘤30例诊治分析

胃肠间质瘤30例诊治分析

胃肠间质瘤30例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

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至2008年30例GIS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内镜和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比较重要,阳性率超过90%。

免疫组化CD117阳性率约90%,CD34阳性率约70%。

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为100%。

结论外科手术和分子靶向治疗是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from 30 cases with GIS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3 to 2008,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It is important to examine GISTS with CT and endoscopy,diagnosis of 27 cases was by them.The positive rate of CD117,CD34 were 90%,70%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All cases were by surgical treatment.Conclusion Surgical resection and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are the main mothods of GISTS treatment.[Key words]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diagnosis;treatment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肿瘤,是一种来源于胃肠道原始间质细胞的缺乏分化或未定向分化的非上皮性肿瘤,是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性肿瘤[1] 。

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的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的研究进展
胃肠道 间质瘤 (at i et a s o a tm r G S )为一 组 在 恶 性 指 标 阳性 则 为 恶 性 。 gs o tsnl t m l u o, IT rn i r 独立起源于胃肠道原始 间叶组织 的非定 向分化的肿瘤 , 病理形态 2 胃肠 道 间质 瘤 的 C T表 现 复杂多样 , 其病理特点和生物学行 为不 同于 其他 间叶性肿瘤 , 临 胃肠道间质瘤生 长方式 可分为 黏膜下 向腔 内生 长 ( 可伴有 床较为少见。2 0 04年 前关 于此 病 的 C T诊断 的文献 报道 较少 , 表面溃疡形成 ) 肌壁间生长或浆膜 下生 长 , 、 一般来说 , IT倾 向 GS 20 0 6年后 大量关 于 胃肠道 间质瘤 的影 像学 检查 的文献 报道 出 于腔外生长 。C T是 胃肠道 间质瘤 定位 诊 断的 主要 影像 学 方 现, 现就 近两年 的胃肠道间质瘤 的 C T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
整或不规整 , 边缘可清楚光 滑或部分不 整模 糊 , 部分病例 可见侵 检 查 时 不 能 显 示 肿 块 的起 源 。
犯相邻器官组织或转移征 , 此型属肯定恶性。
12 临 床 表 现 G S 的临 床 表 现 一 般 无 特 异 性 , 性 别 差 异 , . I T 无
32 c . T诊断的依据和 鉴别诊 断 李 晚君 等… 在文献 中提 出, 胃肠道 间质瘤 的 C T诊断依据和确立诊 断 的过程 可概括为 : T ①C
多发 生 于 中老 年 , 女 之 比 为 15 12, I 的 好 发 部 位 依 次 为 淋 巴结转移 的, 提 出此 病 的初诊 ; C 男 . : ]G S L T 可 ③ T导 向下作 肿块 穿刺 活
平均年龄 5 6 0~ 0岁 ,0岁 以 前 罕 见 , IT发 病 的年 龄 越 小 , 瘤 检查发现 的位于腹部实质器官外 的肿块病变 , 4 GS 肿 倘其形态表现符合

CT检查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中的临床应用

CT检查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中的临床应用
道如下。
层 , 内生 长形成溃疡者 6例 , 向腔 7 向腔外生长者2 例 , 1 同时向腔 内、 腔外
生长者 l例 。 瘤呈膨胀 生长 , 界清楚 , 4 肿 边 质硬易碎 , 切面鱼 肉状 , 灰红
色, 中心可有 出血 、 、 变等继 发性改 变 。 坏死 囊性 在 光 镜下 观察 1 8 肿瘤切 片 , 中7 例 由梭形 细 胞构 成 ,2 3例 其 6 6 例
3 讨 论
胃肠 道间 质瘤(ato tsn l to ltmosG S s 一种 g s i et a s ma u r, IT ) rn i r 是
发生于 消化道少见的 肿瘤 , 近年来有增 多的趋 势。 它来源于 胃肠 道壁 间 质( 结缔组 织)以 < 基 因突变  ̄kt I( D 1) 为生物特征 的 , i t ni  ̄ C 17 蛋 表达
叶状 , 边缘模 糊的肿物 , 经手术病 例检查 确认 多为恶性肿 瘤 。
10 v 管 电流为 10 2k , 5mA, 患者先 施行 患部平 扫后增 强扫描 。 对
2 结果 2 1 术后病 理检 查 . 18 患者均 在C 检 查拟诊 后施行 手术病 理检查 , 中病变 发生 3例 T 其
部 不适 为主诉就 诊者 9例 , 呕血 、 6 以 便血 为主诉 就诊者2例 , 8 以咽喉部
例患者 病灶 C 检查表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均匀 等密度 阴影 , T 直径范 围在1 c 间 , ~5m之 呈现椭 圆形 , 边界较为清晰 ; 肿瘤内密度不均匀 , 现形态不一 、 呈 大小不
哽咽感为 主诉 就诊者 l例 。3例病例均 经C 增强扫描 检查 , 4 18 T 拟诊为 胃
10mL 00 左右 , 瞩患者 取常规仰 卧位 , 区域根据 患者具 体病情而 确 扫描 定, 若患者 病情不 甚明确 则需做全 腹扫描 。

31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

31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
潜 能 , 此 会 出现 一 定 程 度 表 达 口 MA、 因 一S S~1 0 D s 电镜 : 0 、e。
( ) 血 ( ) 症 状 体 征 。 例 患 者 为 查 体 时 无 意 发现 , 4例 贫 3例 等 2 1 例 2 患 者 合 并 C re 联 征 。 1岁 any三 2 2 病 理 学 检 查 () 检 . 1巨 肿 瘤 多 数 位 于 肌 间 ( 3 )黏 2例 ,
( ) n M A、 e 、 一 1 0在~ 些 病例 中 也 有 阳性 表 达 。嫱论 胃 肠 道 问 质 瘤 是 发 生 于 胃 肠 道 的 最 常见 的 问 叶 组 织 肿 瘤 , 向平 + ,—S D sS 0 可 滑 肌 、 经 方 向 分 化 , Dl7 C 4对 其 诊 断 具 有 重 要 价值 。 神 C l 、 D3 关键词 : 胃肠 道 间 质瘤 ( S )免 疫 组化 GITs ; 中 图 分 类号 : 6 R3 5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6 22 3 (0 6 0 — 0 6O B 17 — 69 2 0 ) 20 4~ 1
梗阻表 现。
其 中 胃1 8例 , 二 指 肠 3例 , 肠 4例 , 肠 4例 , 肠 2 。 十 空 回 结 例 所 有 标 本 均 经 4 甲醛 固定 , 蜡 包 埋 , 规 制 片 , 镜 观 察 。 % 石 常 光 12 方法 . 复 习 HE切 片 ,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蜡 块 进 行 切 片 , 将 免 疫 组 化 染 色 。免 疫 组 化 采 用 E vs n两 步 法 , 用 一 抗 n io i 所
2 结 果
2 1 临床资料 . 3 1例 胃肠 道 间质 瘤 中 , 1பைடு நூலகம்男 7例 , 1 例 。 女 4 年

胃肠道间质瘤30例临床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30例临床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3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了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GIST的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

结论: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原发性间叶肿瘤,受诊断技术的限制,以前许多GIST均被诊断为胃肠道平滑肌瘤。

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均得到较大发展,已证实了以往胃肠道平滑肌瘤或肉瘤、神经鞘瘤的病理诊断(主要依靠光镜)是不全面的,它们属于一类间叶性肿瘤,是一个从良性到高度恶性都有的概念,现统称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1~2]。

由于GIST与真性平滑肌瘤或神经鞘瘤极为相似,其诊断及临床治疗存在较大困难。

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我院1998~2006年收治的30例GIST,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为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8例,女12例。

年龄31~75岁,平均56岁。

肿瘤发生于胃16例,小肠8例,结、直肠6例。

临床表现:呕血及黑便17例,腹部包块8例,腹部疼痛或不适5例。

手术次数1~2次,依据肿瘤所在部位、大小、是否有周围脏器受累而决定手术方式。

1.2 手术方法:所有病人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肿瘤位于胃、小肠、结直肠者分别为16、8、6例。

瘤体直径1~10 cm。

1例胃间质瘤已广泛转移,其余未见远处及周围淋巴结转移。

经HE染色和免疫组织学染色证实,恶性17例、良性15例。

16例胃间质瘤病人中, 1例广泛转者仅行肝结节活检,术中给予5-FU腹腔内化疗; 9例行胃癌根治术(D2),病理证实7例为恶性,但淋巴结无转移;6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证实2例为恶性。

8例小肠间质瘤中,均行病变肠段切除及相应系膜淋巴清扫,切缘距肿块5~10 cm以上,术后病理证实5例为恶性, 1例见淋巴结转移。

胃肠道间质瘤24例CT与病理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24例CT与病理分析
21 0 0年 1 2月
中国民康 医学
Me ia o ra fChn s e peSHel dc l u lo ieeP o l at J n h
De . 01 c2 0
第2 2卷
下半 月
第2 4期
V 12 S 0. 2 HM N . 4 o 2
【 临床 研究 】
GS IT表 达 C 1 5 % 一8 % 的 GS 表 达 C 3 ,0 一 D17,0 O I T D 4 2%
21 C . T检查
本组 2 4例均 为单发 , 肿块呈类 圆形 1 , 6例 分
叶状 8例 ; 中 , 其 发生在食管 1 , 例 胃部 1 例 , 1 小肠 8例 , 结肠 及直肠 2例 , 肠系膜 2例 ; 腔外 1 , 内 4例 , 4例 腔 同时 向腔 内 外生 长 6例。 良性 9例 , 瘤大 小 ( 肿 2×2 5 c . ) m一( 5×5 8 .) c 恶性 1 , m; 5例 大小 ( . 5 1 c 4 2× . ) m一( 3×1 ) m。平 扫肿 1 7c
和附于 胃肠外表 面或黏膜下 ( %) 当其 向腔 内生 长使黏 膜 8 ,
隆起 , 引起 继发性溃 疡。肿瘤直 径 1—2 c 不等 , 则 0m 多数 是 膨胀性生长 , 为境 界清 楚 的圆形或 椭 圆形 肿块 , 包膜或 有 无

呕吐 、 腹部肿块 、 肠梗 阻等。所有病 例均 经病理 ( 免疫 组化 )
例 。G S 多 为 恶 性 , 通 过 血 液 循 环 和 种 植 转 移 到 肝 脏 、 I T 可 腹
干细胞肿瘤 , 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 。本文 回顾 性分析 是 J 2 4例资料完整 的 G S , I 着重 探讨其 C T T表 现及 病理 特征 , 以 期提高对本病 的认识 。

胃肠间质瘤的影像诊断(附35例报告)

胃肠间质瘤的影像诊断(附35例报告)

浅谈胃肠间质瘤的影像诊断(附35例报告) 【摘要】目的学习胃肠间质瘤的影像特点和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方法分析诊断35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影像、临床资料。

结果 ct影像显示为胃肠道腔内外有大量肿块,直径范围约1.2-41cm,<5cm者9例,≥5cm者26例,肿块呈类圆形和不规则形,可分为腔内型、壁内型、哑铃型、腔外型和腹内胃肠道外型。

密度为均匀及不均匀分布,增强后实性部分中到强度强化。

8例患者瘤内出现点状钙化灶。

其中恶性25例,交界性7例,良性3例。

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具有一定特点,对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帮助。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病理;免疫组化【中图分类号】r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290-02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类胃肠道管壁间叶组织由于非定向分化的间叶性肿瘤。

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在胃肠道肿瘤中只占少数,大约仅占胃肠道肿瘤的1-3%左右,但却种类繁多,形态复杂。

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种比较少见肿瘤,但是其在消化道非上皮细胞性肿瘤中却最为常见,目前发现大多数胃肠道非上皮细胞性肿瘤皆为胃肠道间质瘤。

由于该肿瘤的隐匿性,病理学技术的限制,胃肠道许多混有平滑肌纤维或神经束的梭形细胞肿瘤,常被诊断为平滑肌源性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从而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现在随着一些技术的发展,如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研究认为其中大多数为c-kit阳性或cd34阳性类似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的间叶性肿瘤,即目前定义的胃肠道间质瘤,而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只占极少数。

icc 为胃肠起搏细胞,因此,有人又将其称之为胃肠道起搏细胞肿瘤(gastrointestinal pacemaker cell tumor,gipact)。

但gist可发生于胃肠道外,如大网膜、肠系膜等,且gist瘤细胞无icc功能,因此目前认为gist可能不是起源于icc,而是起源于与icc 同源的前体细胞(间叶干细胞),这也可解释部分瘤细胞中有灶性肌源性标记表达。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研究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研究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研究目的探讨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统计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47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资料。

结果47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27例。

其中肿瘤位于胃24例,15例位于小肠,4例位于结肠,2例位于十二指肠,1例位于食管,1例位于肠系膜。

结论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能准确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及形态,能有效诊断肿瘤和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CT诊断;间质瘤;肠胃道胃肠道间质瘤是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高发于中老年患者,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大部分胃肠道间质瘤发生于胃(50%~70%)和小肠(20%~30%),结直肠约占10%~20%,食道占0~6%,肠系膜及腹腔后较为罕见[1]。

胃肠道间质瘤的症状依赖于肿瘤的大小及位置,通常无明显特异性,胃肠道出血是最常见症状,而在食管,吞咽困难症状往往也常见,部分患者因肠穿孔就诊,可增加腹腔种植和局部复发的风险。

胃肠道间质瘤的转移率较高,转移主要在肝和腹腔,且胃肠道间质瘤多具有潜在恶性,故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准确诊断具有很重要意义[2]。

目前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方法很多,一般先行影像检查,如有怀疑再进行病理检查。

CT、超声内镜、消化道造影可辅助胃肠道间质瘤大小,局部浸润,转移及位置等判断。

其中普遍认为CT诊断应用较多,为进一步讨论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47例胃肠道间质瘤案例,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现将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胃肠道间质瘤患者47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2例。

患者年龄为50~84岁,平均年龄62.3岁,病程为3个月~12年。

患者大多伴有腹胀、腹痛、腹泻、进食哽咽、消化道出血、黑便、呕血、腹部包块等典型症状。

胃肠道间质瘤30例临床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30例临床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30例临床分析目的:研究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诊断以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采用资料回顾性方法,针对其临床病理进行分析,并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117、DOG1、CD34、CD68、SMA、S-100、desmin以及Ki-67的表达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所选取患者均为肿块单发,且经CT扫描之后,误诊9例,误诊率为30.00%,术前诊断恶性肿瘤5例,胃部平滑肌肿瘤4例,经随访治疗,其中由于肝转移死亡3例,治愈率为90.00%(27/30)。

病理诊断: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肿瘤平均直径为(12.2±0.8)cm,免疫组化为CD117、DOG1、CD34、CD68、SMA、S-100、Ki-67表现为(+),desmin表现为(-)。

结论:针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病理诊断需开展免疫组化、基因检测综合判断,同时还要CT影像学检查辅助,为术后治疗存活率提升提供相应保障。

标签: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治疗;病理诊断;鉴别胃肠道间质瘤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种间叶源性肿瘤,主要是因为特异的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或者血小板生长因子突变,从而造成上皮样细胞与梭形细胞形成形态结构异质性肿瘤[1]。

胃肠道间质瘤和胃肠道外间质瘤的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相类似,只是其来源不同,胃肠道外间质瘤来源于腹腔或者腹膜后的软组织,其和浆膜面与胃肠壁的关系不大[2]。

胃肠道间质瘤比胃肠道外间质瘤更常见,并且近几年来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人数日益增多,虽然两者的病理学形态比较类似,但是两者的免疫组化和良恶性参考指标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进一步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有益于腹腔软组织肿瘤临床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采用资料回顾性方法,针对其临床病理进行分析以及治疗效果统计,现报道如下。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附16例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附16例分析)

确率相 比,数值 明显要大,比较差异显著,即存在统计 的
意义 ,P< 0 . 0 5 。 综上,在妇产科急腹症患者诊断 中联合应用经腹部与
在临床上 ,妇产科的急腹症较为常见 ,其起病 比较急, 腹痛 的症状较为严重,需要及 时进行诊断与治疗 。但是在 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可推广。 诊断妇产科急腹症患者 时,容易产生漏诊,这就需要结合 经超声诊断和患者具体临床表现 ,同时结合化验检验来鉴
恶性 l 2 例 ,其 中远 处转 移 3例,免 疫组 织化 学检 查 1 6
例肿瘤细胞对 C D 1 1 7 及C D 3 4均呈不同程 度阳性反应,而 对平滑肌及神经源性标记物呈 阴性反应 。 本组 G I S T S中 l 5例 c T 定位准确 ,1 例因为盆腔 巨大
种植转移而误诊为盆腔肿瘤;术前 明确诊断或考虑为间质 瘤 1 3 例 ,余 2 例提 示为胃肠道恶性肿瘤 。手术及病理 发 现腹膜 、网膜转移者 2 例 ,c T 发现 1 例。发生于 胃 7 例, 小肠 8 例 ,结肠 1 例 ;根据肿瘤的生长王琦 ,张红薇 .腹部 B 超联 合 阴道 B超对妇 产科
别患者病灶 ,避免 因为误诊影 响到临床治疗 的效果 。近 J ] .现代 医用影像 学,2 0 1 4 ,2 3 ( 5 ) : 5 1 5 — 几年 ,临床急腹症诊 断中影像学应用越发广泛 ,辅助作用 急腹症 的诊 断研 究 【 16 . 比较 明显,尤其和 实验室检验结果、临床表现 以及体征变 5 2 】 赵 君萍 .超声影像 学检查技术在 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 中的 化等相结合 ,可以有效诊 断患者临床症状 ,为治疗提供参 [
G I s T多发病 于 5 5~ 6 O 岁 ,男性多于 女性 ,本组 病人 l 6 例 ,其 中男 1 2 例 ,女 4例,年龄 2 8~ 7 0岁,平 均5 7 . 4岁 ,其 中 l 2 例 年龄在 5 5 岁 以上 。临床表现 主要 为 中上腹隐痛或绞痛 ,2 例 由体检发现 ,全部病例经病理 ( 免疫组化 ) 证实 。 1 . 2检查方法 采用西 门子 S O M A T O M E m o t i o n 1 6螺旋 C T机,行平扫 及双 期增强扫描 。患者禁食 6 h以上,扫描前 1 5 ~2 0 m i n

胃肠道间质瘤的CT 诊断研究

胃肠道间质瘤的CT 诊断研究

胃肠道间质瘤的CT 诊断研究作者:杨新华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4年第2期杨新华南阳市肿瘤医院放射科河南省南阳市473000【摘要】目的:通过对胃肠道间质瘤的CT 特征观察,分析CT 对间质瘤的诊断效果与价值。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11 年11 月至2012 年11 月收治的40 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观察其CT 影像资料,并与其大体病理加以对照。

结果:40 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胃间质瘤患者24 例,食管间质瘤患者3 例,回肠间质瘤3 例,空肠间质瘤2 例,十二指肠间质瘤5 例,腹腔内肠道外间质瘤3 例;良性患者9 例,潜在恶性患者12 例,恶性患者19 例。

通过CT 诊断治疗,良性和潜在恶性肿瘤的实质部分得到了有效的强化,静脉其也得到加强。

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 诊断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 诊断对显示肿瘤位置、大小与形态等有重要的作用,对有效诊断肿瘤和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价值,值得大力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CT 诊断;体层摄影术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非定向分化的消化道间叶性肿瘤[1],这种肿瘤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能,主要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临床变化较大,且病理形态较为复杂。

以往大多将胃肠道间质瘤归为平滑肌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进行治疗,随着电镜分子生物技术和免疫组化检测的发展和应用,利用CT 诊断胃肠道间质瘤逐渐成为一项主要的治疗方法。

这类肿瘤一般没有结构蛋白表达和肌丝的存在,其肌动蛋白呈阴性,本文针对我院收治的确诊病例CT 表现特点,与手术病理加以对照,分析CT 诊断的效果和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11 年11 月至2012 年11 月收治的40 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男23 例,女17 例,年龄为33~77 岁,平均年龄52.4 岁。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不适患者26 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 例,进食哽咽感患者3 例,便血患者4 例,病程2 个月~18 年。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 25例,术前均行CT平扫和(或)增强检查。

结果肿瘤发生于胃部16例,空肠4例,食管1例,回肠3例,直肠1例,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

平扫:肿瘤呈均匀等密度者18例;肿瘤呈密度不均者7例。

增强扫描:病灶呈均匀强化者4例;病灶呈不均匀强化者17例。

25例GIST中,良性11例,肿块直径多5cm,边界常不清楚,多呈不均匀强化,2例出现转移灶。

结论CT检查对GIST的定位准确,对肿瘤良恶性的判断亦很有价值。

标签:胃肠道;间质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胃肠道间质瘤(GIST)以往多归为平滑肌瘤,随着病理学尤其是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研究的进展,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GIST实为一组独立的起源于胃肠道壁的间叶性肿瘤。

笔者综合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个GIST病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50~80岁,平均61岁。

病程0.5d~3年。

主要临床表现:腹部胀痛不适者17例,1例为胃肠道间质瘤术后3年,2例伴间歇黑便;体检发现者3例;单纯排便性状改变者1例;吞咽困难1例。

1.2 检查方法使用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机,禁食6h以上,扫描前30min口服清水500~800mL。

重建层厚5~10mm,Pitch 1.5。

常规平扫后部分患者作增强扫描,采用高压静脉注射Omnipaque 80~100mL,速率2~3mL/s,三期扫描。

检查范围视病情而定,如病变部位不明确则作全腹扫描。

2 结果2.1 GIST的大小、部位及形态肿块良性者4例,恶性者7例。

其中发生于食管1例,胃部16例,空肠4例,回肠3例,直肠多发者1例,胃部发生比例最高。

胃肠间质瘤30例诊治分析参考模板

胃肠间质瘤30例诊治分析参考模板

胃肠间质瘤30例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

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至2008年30例GIS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内镜和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比较重要,阳性率超过90%。

免疫组化CD117阳性率约90%,CD34阳性率约70%。

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为100%。

结论外科手术和分子靶向治疗是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from 30 cases with GIS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3 to 2008,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It is important to examine GISTS with CT and endoscopy,diagnosis of 27 cases was by them.The positive rate of CD117,CD34 were 90%,70%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All cases were by surgical treatment.Conclusion Surgical resection and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are the main mothods of GISTS treatment.[Key words]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diagnosis;treatment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肿瘤,是一种来源于胃肠道原始间质细胞的缺乏分化或未定向分化的非上皮性肿瘤,是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性肿瘤[1]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及特殊的CT表现,以指导临床上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

方法选择入住我院的患者47名,其临床表现多为消化道症状,结合病史、行相关检查后,均可明确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其中最具诊断意义的是病变部位夹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

结果 47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病检结果显示为恶性患者31例,为良性肿瘤患者16例,其中,CT显示肿瘤发生部位在胃者32例(68.1%,胃底部19例,胃体部22,胃窦部6例,其中良性12例,恶性20例),发生于十二指肠者8例(17.0%,良性3例,恶性5例),发生于空肠者4例(8.5%,良性1例,恶性3例),发生于食管、横结肠及直肠者各1例(2.1%),均为恶性。

肿瘤大小及形态各异,直径最大者39cm,最小者0.7cm。

其瘤体由胃肠壁固有肌层向腔内生长及腔内外混合生长者居多,分别为24例(51.1%)、14例(29.8%),向腔外生长者为9例(19.1%)。

肿瘤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者14例,此多为良性肿瘤,为不规则形状者26例,为梨形者7例。

形态清楚、边缘清晰者14例,边缘模糊者33例。

平扫后16例出现密度均匀,密度不均匀者31例,其病变部位伴有组织坏死等,10例病灶内出现点状钙化,行增强扫描后,31例出现不均匀强化,13例患者动脉期明显强化,不均质,静脉期强化程度更为明显。

21例患者病变部位内可见到肿瘤血管。

本组47例患者手术前后诊断一致者为44例,准确率达93.6%。

其中3例分别误诊为直肠癌、胃癌、腹腔内占位性病变。

结论 CT检查可直接反应胃肠道间质瘤的大小、形态、部位等,其结果回报对于临床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CT胃肠道间质瘤目前的临床发病率不高。

其病理改变主要是胃肠道间叶组织的异常增生分化,主要起源是消化道间质卡哈尔细胞或者原始的干细胞[1],从而进一步生长繁殖形成肿瘤。

该病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可能因为瘤体较小,位置特殊等原因,通常比较隐匿,容易漏诊,逐渐发展到后期,患者感症状明显,此时行CT检查多有阳性发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灶密度不均匀 , 增强后明显不均匀 强化 。结论 C T检查对 胃肠道问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 重要价值 。
【 关键词 】 胃肠道间质瘤 ; T 诊 断 C ;

胃肠道间质瘤是原发 于胃肠道 、 网膜及肠系膜 , 以往 多
3 讨论
误诊为平滑肌源性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随着病理学 的发 展, 尤其是 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研 究的发展与应用 , 胃 证实
肠间质瘤是来源 于胃肠道原始间充质 细胞 的缺乏分化或非 定 向分化的非上皮性肿瘤,是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性肿 瘤【 。本文对我院近期收治的 3 l 】 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GS I T
胃肠道 间质瘤好发 于胃, 中约 1 其 / 2发生于 胃体 , 发生 于 胃窦 和贲门的各 占 1 , / 以前被称 为平滑肌瘤 、 4 平滑肌母 细胞瘤或平滑肌肉瘤 ,但 电镜与免疫组化表明它是不 同于 平滑肌肿瘤 和神经源性肿瘤 的一种独立 的疾病 。R si oa 和
m, L流速为 3m s L/ , 剂量按 1 mL/ g . 5 k, 注射开始后 2 5—3 0S
行 动 脉期 扫描 ,0—7 开 始 静 脉 期 扫 描 , 灶 较 小 时 , 5 6 0S 病 取 mm层 厚 和 间隔 。
2 结果
参考文献
[] 1 叶颖江, 王志强, 杉. 王 胃肠道 间质瘤诊 断和治疗 进展U. 】 中华 胃 肠外科杂 志,0 71()9 — 4 2 0 ,O1 1 9 . :
女性 7例 , 年龄 3 ~7 岁 , 均 5 5 8 平 6岁。2 3例均为原发肿 瘤 首 次发 现就诊 , 临床 主要表现为腹痛 2 例 , 1 消化道 出血 或 呕血 4例 , 因其他 目的或体检行 C T检查共发现 4例。所有
病例经病理学检查具有 G S IT的形 态学特点 , 并经免疫组织 化 学 C 17阳性 证 实 为 G S 。 D 1 IT
A kr a cem n通过免疫组化 、 超微 结构将 G S IT分为 4个类 型 : 平滑肌分 化型、 神经分化型、 平滑肌和神经双 向分化型和未 分化 型【]胃肠道间质瘤在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 中, 2。 无论肿
的C T表现进行分析 , 探讨 C 对该病 的诊断价值 。 T
1 资 料 与 方 法
部 2例 ;T表 现为大小不等 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 ,最小者 C 最大径约 1 c 最大者最大径约 1c . m, 4 8m。8 例小肠 G S IT中
[ 杨 其昌, 3 ] 季晓华, 沈屹, 7 例 胃肠道 间质 瘤临床病理 与生物学 等. 4 行为评价『 . J 中华病理学杂志, 0 , ( : ] 2 5 416 0 3 ).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 院 2 0 . 0 6年 6月至 2 0 0 9年 6月期 间
经 临床 手术病理证实 的 GS IT患者 3 , 中男性 2 0例 其 3例 ,
瘤大小均表现为粘膜下肿瘤的特点 ,合并覆盖肿瘤表面 胃
肠道粘膜 坏死 与溃疡形成时 , 表现为钡斑或 龛影 。G S IT多 层 螺旋 C T检查 不仅能全 面显示肿瘤 的位置 、 小 、 态 、 大 形 内部 结构 ,还能对肿瘤 的 良恶性在术前做 出初 步的判断 。 GS IT原发肿瘤 C T主要表现为 胃肠道腔外生长肿块 ,也可 以侵入系膜 、 包绕邻近肠管和膀胱 , 较小肿块可以为均匀密 度, 增强后显著均匀强化 。而较大肿块 因囊变 、 坏死或 液化
为肠 系膜 , 而淋 巴结 相对少见[】表现为单发或 多发肿 块 , 3,
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 , 也可以表现为囊性变 。总之,T检查 C 对 胃肠道 间质瘤 的定位和定性诊 断具有重要价值,为 胃肠 道间质瘤 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指导和参 考意见 ,可作 为常 规 的 术后 监 位不 明确 , 则作全 腹部扫 描, 者层 厚 1rm 间 隔 1 m, 者层 厚 、 距 均 为 1 前 0 , a 0m 后 层 0 m, m 螺距 1 。常规平扫后增 强扫描: . 0 普通 C , T静脉注射优维 显 10m 0 L后 立 即扫 描; 螺旋 C , 静脉 注射碘海 醇 10 T高压 0
[】 oa J A kr nL . k n8S哂 c mh oy [ . t o i 2 R si, eema V Acma’ H A p d g M]S us L :
Mo b ,9 6 6 5 6 7 s y1 9 : 4 — 4 .
3 0例 G S IT中, 良性 6例, 恶性 2 4例, 中肝转移 6例, 其
21 年 7 00 月上 第 2 第 1 期 卷 3
J l uy 2 0 01 Vo. 12 No1 .3
中国 中医药咨讯
Ju n 1 f iaTrdto a ieeMe iieIfr o r a n a i n l n s dcn n0m ̄in o Ch i Ch o
1 方法 检查前禁食 、 8h 检查前 2h口服 2 . 2 水 , %泛影葡
胺 1 0 L扫描前再 口服 5 0m , 于在 C 0m , 0 0 L对 T检查 前就经
而密度不均匀 , 与消化道 相通时 , 肿块内可含气 、 一液平 气
面, 增强后表现为不均匀强化。GS IT转移以肝脏为主 , 其次
C T扫描 时发 现病灶较 大 ,最大直径 约 1 c 4 m,呈外生性生 长, 密度不均匀 , 增强后 明显不均匀强化 。3例原发于十二
指肠 降段乳头 附近呈 内生性生长 , 边界清楚 , 增强后 明显均
匀强化 , 但未引起胆道梗 阻。5 例原发于肠 系膜根部 , 病灶
密度 不均匀 , 增强后 明显不均匀强化。
侵犯临近脏器 2 , 例 淋巴转移 1 腹膜腔转移 1 。 例, 例 肿瘤 的 起源 、 形态和大小肿瘤发生于 胃 1 ; 4例 小肠 8例, 中空肠 其 7例, 回肠 l ( 例 该病例合并 结肠病变 )十二指肠 3例 ; ; 小肠 系膜 5例。1 胃 G S 4例 IT中 , 胃体部 9例 , 胃底部 3例 , 胃窦
C T诊 断 胃肠 道 间质 瘤 3 0例 临床 研 究
丁 祥 华
( 成都 市郫县 中医医院, 四川
成都 , 17 0 613 )
【 摘要 】 目的 探讨 c T在 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价值 。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 院近期收治的 3 例经手术病理证 实 GS O I T的 c 表 T
现临床资料。 结果 3 例 G S 0 IT中, 良性 6 恶性 2 例 ; 例, 4 发生于 胃 1 例 ; 4 小肠 8 ; 例 十二指肠 3 ; 例 小肠 系膜 5 例。 T 现为病 C 表
相关检查 , 拟诊 胃肠 道肿瘤行 水充盈法 C T检查 准备, 即检
查前 2h口服温开水 1 0 ,扫描前再 口服 温开水 50 0mL 0 0 m ,无禁忌证 患者 扫描前 1 L 5~2 n肌 内注射 64 22 0mi 5 — 0 m。 g 采用飞利浦 MX 0 0机平 扫及双期增强扫描, 40 扫描范 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