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中外服装史复习提纲
中外服装史重点笔记
中外服装史重点笔记
中外服装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浪漫主义等多个时期和风格的服装样式、材料、工艺等方面。以下是一些中外服装史的重点笔记:
1. 古代服装:古代服装通常是以丝绸、麻布等材料制成,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制作过程较为繁琐。古代服装有着丰富的款式和装饰,如古埃及的鳞片状长裙、古希腊的紧身长裙、古罗马的袍服等。
2. 中世纪服装:中世纪服装风格受到宗教和贵族阶级的影响,通常以长袍、披肩、外套、帽子等为主要款式。同时,中世纪的服装也受到周边国家和文化的影响,如拜占庭帝国的长袍、伊斯兰世界的罩袍等。
3. 文艺复兴时期服装: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文化和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服装也不例外。这个时期的服装通常以丝绸、麻布、薄纱等为主要材料,款式多样,细节精致,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身穿的华丽披肩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连衣裙等。
4. 巴洛克时期服装:巴洛克时期是欧洲文化艺术的顶峰时期之一,服装也不例外。这个时期的服装通常以华丽的装饰和繁琐的细节为特点,如金玉饰品、刺绣、缀满宝石的外套等。
5. 洛可可时期服装:洛可可时期是欧洲文化艺术的另一个顶峰时期,服装也不例外。这个时期的服装通常以轻盈、简约、优美的特点为特点,如清汤挂面的发型、蓬松的连衣裙等。
6. 浪漫主义时期服装:浪漫主义时期是 19 世纪欧洲文化艺术
的代表时期之一,服装也不例外。这个时期的服装通常以自由、大胆、个性化的风格为特点,如长长的裙子、宽松的外套、富有艺术气息的饰品等。
以上是中外服装史的一些重点笔记,这些知识点对于学习服装史和研究服装文化都非常重要。
(完整word版)服装史考试要点
中国服装史整理(整理者晓四)
第一章绪论
简述东西方服饰的异同.
答:1我们研究中国服饰主要是看不同朝代服装的演变,而西方服装史主要看不同的宗教信仰、艺术流派对服装的影响。
2西方服饰形态在早年与东方相近,但在中世纪以后,欧洲采用窄衣文化,从而形成与东方不同的服饰形态与审美观念。形成这种差异有其各自民族、文化、心理的因素。也有历史、地理、气候等形成的客观因素,这种差异是服装使用功能的必然选择.
3在服装材料上,东方普遍采用丝绸、麻、棉这类吸湿性、透气性强的纤维材料。而西方则更多采用保暖性强的羊毛纤维。不同服饰材料的选用,如厚挺的羊毛织物与飘逸的丝绸织物导致服装形态上产生较大的差异。
4在服装裁剪技术上,东西方的服饰由于功能审美的不同取向,所以在技术上发展了不同的结构、裁剪、装饰等工艺手段.自公元13世纪以后,西方服装越来越趋向贴身、合体,在裁剪上采用“省道”技术,是西方服装越来越立体。反之,东方服饰一直采用平面裁剪的方法,保持东方服装的宽松、飘逸。
5西方文化更多的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在服饰形制上注重突出人,强化性别,凸显人体线条,甚至夸张第二性征。而东方文化中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并在长期的封建文化中忽视人的本体,故在服饰中有意弱化人体,掩盖人体,模糊性别差别,这使东西服饰文化分道扬镳上千年.这种植根于两大文明深层的思想文化、观念上的差别使两种服饰朝着不同方向发展,形成了今天各自不同的服饰文化与传统。
第二章
简述骨针、纺轮的特点以及在中国服饰史上的意义。
答:骨针:大约在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的遗址中发现的骨针,长8。2厘米,最大直径0.33厘米,通体磨光,针孔窄小,针尖尖锐。骨针的发现可以证实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来缝合兽皮,
大一中外服装史知识点
大一中外服装史知识点
服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能反映出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迁。了解服装史的知识点,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以下是大一中外服装史的一些知识点。
1. 早期文明时期的服饰
早期文明时期的服饰主要以动物皮革和天然纤维为原材料,采用简单的设计和结构。例如,埃及的古代法老常常穿着长袍和头巾,而古希腊和罗马的人们则喜欢穿着华丽的长袍和斗篷。
2. 欧洲中世纪服饰
欧洲中世纪服饰以宗教和封建制度为背景,分为贵族和平民两类。贵族穿着富丽堂皇的礼服,常常用金线、珠子和宝石进行装饰。平民则穿着简单朴素的衣服,并以布料的颜色和质地来显示社会地位。
3. 东方古代服饰
东方古代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中国的汉服是
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它以绸缎和细腻的手工制作而
闻名。日本的和服则以其独特的剪裁和染色技巧而闻名。
4. 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
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展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和个人表达的重要性。女性的服装开始展示出丰富的细节和裙摆的蓬松,男性的服装则
强调身材的线条和轮廓。此时期的服饰也开始使用丝绸、绢和纱
等贵重的面料。
5. 近现代服饰革新
近现代的服饰革新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纺
织技术的进步,大规模生产和销售成为可能,使得服装的样式和
数量有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服装也开始与时尚产业和广告业相
结合,成为个体身份和时尚态度的表达。
6. 当代服装设计
当代服装设计追求个性化、舒适度和可持续发展。设计师们使
用新材料、新技术和创新的方式来推动服装设计的发展。此外,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知识点复习课程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
知识点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知识点
一、中国服装史
1、服装起源的四种说法。
A、羞耻说
B、装饰说
C、性吸引说
D、保护说
2、原始人类的三个服装阶段是什么?
答:裸态、毛皮、纤维
3、旧石器时代的服装一般用何种材料制成?(毛皮)
4、我国远古居民缝制衣服的开端以?为标志。(骨针)
5、运用动物纤维蚕丝为首的国家是?(中国)
6、中国古代以上衣下裳象征?(天地阴阳)
7、中国古代“褐衣”的材料是?(麻)
8、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是?朝,鼎盛时期是?朝,废除时期是?朝。(夏、周、秦)
9、设立“司服”之职掌管帝王服饰开始于()朝。
10、什么是冕服“十二章”纹,象征意义各是什么?
十二章纹: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称“十二章”,绘绣有章纹的礼服称为“衮服”。
11、帝王冕冠有几旒?玉珠多少颗?正确戴法是?
答:帝王冕冠为十二旒,共有玉珠144颗(前后相加288颗);正确戴法是前低后高。
12、仅次于冕冠的帝王冠是?
13、周朝时,天子燕居、诸侯祭祀宗庙、大夫和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穿的衣服是?(玄端)
14、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的服式是?(深衣)
15、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是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
16、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服式区别于汉族服式的最主要特征是
__________。
17什么是丝绸之路?
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服装史复习资料
服装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上衣下裳制度是中国古代着装的一种基本观念,
十九世纪欧洲女服风格分为五个历史时期帝政时期、浪漫时期、克里诺林时期、
巴瑟尔时期和欢乐的九十年代。
清代官服的官阶标志是顶珠、花翎与补子。顶珠即帽顶最高处缀有的宝石珍珠。
花翎即冠上向下垂着的一根孔雀的翎羽,也叫孔雀翎。
古希腊服装:无裁剪、无缝合、无性别之分、无等级地位之分、无过多的装饰、无过多的色彩、简洁和谐。
太阳神鸟:三足金乌
五方正色:东青、南赤、中黄、西白、北黑。
四大名锦:蜀、宋、云、织金。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面像为柱状纵目,平伸的大耳,蜀王,亦称蚕丛氏斗牛服:龙的纹样,龙角换为牛角,是一种力量的象征。
拉夫领:其形如轮状,周边是8字形的连续褶襞,外口边缘部分又采用花边雕绣装饰,通过上浆处理使面料易于定型然后烫成连续褶襞形状,多采用细金
属丝放置领圈中做支撑以保型。
凤冠霞帔:凤冠: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明清时一般女子盛
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
霞披:1.古代妇女的一种披肩服饰。宋以后定为命服,随品级高低而不同。
补子:官员袍服的胸前背后各缀一方布帛,以布帛上的纹样来区别官阶的大小,通常文官为禽类纹样,武官为兽类纹样。
马蹄袖:凡作为礼服之袍的袖端,都做成马蹄形,因其形似马蹄而得名。
迷你风格:20世纪70年代风格,长筒丝袜、短裙、短袖长上衣。服装风格(艺术、地域、人名、自然学科):服装设计师在服装创作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服装艺术与文化的特色和创作个性,并体现在其服装形式的各
个要素中,如款式、面料、色彩、纹样、服饰配件中。服装风格在服装
服装史 复习提纲
商代服装的特点:上衣下裳。
周代:深衣。
特点:右衽(衣领自左系向右),上下分裁,然后缝联,使衣裳相连。
形式有用料12幅,款式运用规、矩、绝、权、衡5种原理。
春秋战国时期:
襦裙,续衽勾边。
秦汉时期:
汉代服装以袍为主,丝履,锦绣衣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
少数民族影响服装风格。
男服以袍、衫为主,宽袖大衫。女服为深衣。
裲裆:男女通用,布帛质地,前后两片,一当胸,一当背,肩部皮搭襻相连,腰间系皮带。
北朝在服装改制时也吸收胡服的长处。
隋唐服饰:
男装:幞头、袍衫、乌皮靴:
幞头:巾子——裁出四个角,两个向上扎起,两根下垂,有硬衬固定
初唐、中唐:下垂
晚唐、五代:演变成硬翅。
袍衫:用色彩区分等级:天子:黄(唐朝开始,黄色为帝王专用颜色)
三品官员:紫
百姓:白
袍下施一横襕,象征上衣下裳。
乌皮靴:借鉴少数民族。
女装:半臂襦裙、大袖衫、纱罗、披帛
披帛:置于女子肩背之间的轻质罗纱披带。
女子喜着男装。
胡服:泛指中亚、西亚服装。
宋代:男装:幞头、束带。女装:禙子
辽金元服饰:
元:男子:四方瓦楞帽
辨线袄:盘领、窄袖,腰间有密褶,腰围宽阔
女子:贵族妇女:顾姑冠
袍
套裤
明代:龙袍作为帝王专有服装。龙:很多种动物的结合体。
蟒衣飞鱼服斗牛服
官员服装:补服(补子)
女子服装:比甲(最早产生于元代):无领、无袖对襟马甲,在明代形成风气。
清代:十从十不从:男从女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
老从少不从,儒从而释道不从,倡从而优
伶不从,仕官从而婚姻不从,国号从而官
号不从,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
马蹄袖的袍、马褂、马甲。
马褂:领多为圆形,平袖口。
马甲:也叫坎肩。
西方服装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古代服装讲稿
古代服饰是卷衣时期,中世纪是从宽衣到窄衣发展过程,近世纪窄衣发展阶段。
一、古埃及
主要衣用材料:亚麻布。初期以棕榈纤维为主。白色亚麻布。
2、古埃及衣服是非常贵重的物品,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3、古埃及男装最古老、最基本的衣服形态叫“罗印•克罗斯(Loin Cloth缠腰布)”。
4罗印•克罗斯普及埃及所有阶层。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服装的几种形式
3、丘尼克:
丘尼克是一种筒形紧身衣,出奴隶外,妇女一般穿丘尼克,是埃及妇女的正式服装,
古埃及男女服装区别不大,衣服对于埃及人并非仅仅为了蔽体,强调衣服的象征意义和价值才是着装的主要目的,
古埃及冠帽、鞋履:
鞋对于古埃及人在一定程度上是最贵重的服饰品,是身份高贵的人的专用品,但他们还是让侍从为自己拿鞋,习惯于赤脚,旅行时也常提鞋赤脚行走,到目的后在穿鞋。
桑达尔(Sandal凉鞋)用草芦苇棕榈和皮革等做成。
帽:为了防晒,古埃及人常带厚棉帽、亚麻帽、羊毛帽,并有很多装饰物,莲花、宝石等。
二、古希腊(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146年)
最具代表的是希顿和西玛纯。希顿“麻布的贴身衣”,男女都穿的一种内衣,是与外衣西玛纯相对而论,内衣与现在意义不同,实际是古希腊人的常服。
从穿着方式可分多利安式和爱奥尼亚式。
多与爱区别:
1、多利用毛织物,爱奥麻织物,
2、多利有折下来的阿波太革玛,爱奥没有
3、多利用别针在双肩固定两点,爱奥固定多处
4、多利侧缝不缝合,爱奥侧缝必须缝合
5、多利没有袖子,爱奥有袖子。
(3)、希玛纯(Himation):是古希腊男女子都穿的一种披风,一般把希顿作为内衣,把希玛纯作为外衣来理解,希玛纯是披在希顿的外面。
000中外服装史复习提纲汇总
一、重点章节
中国服装史部分
春秋战国
战国时期,“胡服骑射”,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求,将西北狩猎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引入中原,最主要是改去下裳而着裤。
汉代
赵武灵王与服饰改革
(1)改去下裳,即废去下裳而着裤,所谓上褶下裤说。褶即一种短袍。可在膝部系带,改穿靴。
(2)带钩,初期只限甲服,后袍服也用,汉代成为风尚。
(3)服饰变革的意义:推行“胡服骑射”,对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产生了重大影响;服饰的改革对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革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进步。(服饰变革的意义是我自己总结的,书上没有)
唐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开放的历史时期,穿胡服成为一时风尚。胡服和受西域影响的服饰极大地丰富了唐人的衣裙,这时服饰的丰富多彩正是与外来文化交流的结果。这也是中国服装史上吸纳异族服装的自觉时期。
一、历史背景
(1)唐前期,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这种青春、自由和欢乐之美渗透在唐文艺之中。
(2)唐中期,审美趣味中多了富贵闲适,少了雄豪刚健;多了规矩格律,少了自由不羁。
(3)唐后期,此时的艺术精神不再注重对人世的征服进取,而是从人世的逃遁退避,审美趣味沿着中唐一线走向更为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色彩,纤细和伤感弥漫在整个艺术风格之中,并给以后深刻的影响。从此以后,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虽有流变,但整体上从阳性趋向阴性,从雄浑趋向秀眉。
二、灿烂的唐代文化
(1)南北文化交流,推陈出新。
(2)中外贸易交通发达,有物质文化交流,也有精神文化的交流,制度文化方面只有输出。
中西服装史大纲doc-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中西服装史大纲doc-第一部分课程性
质与设置目的
中西服饰史入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测试目的
考核目标
识记:对中西服装史中差不多知识点能够做到熟记,诸如专有名词、各时期服装典型形制、在服装史上占有明显地位的事象等,并能够通过文字或绘制给予表达。
明白得:对服饰进展的自身规律及其历史现象,能够举其始终,察其源流,明其因革,论其古今,做到知其然并知其因此然。
应用:能将历史知识和当今现状结合,作到知古通今。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考试时刻为3小时。满分为150分。
考试题型。
名词讲明题15分(10%)、
简答题15分(10%)、
绘制题30分(20%)、
论述题30分(20%)、
论文60分(40%)。
试卷中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为60%,“明白得”为30%,“应用”为10%。
第二部分考核大纲
中国服装史部分
第一章服饰的起源及中国早期服饰(略)
识记:
关于服饰起源的要紧学讲。
中国原始服装的差不多形制。
应用:
1、服饰起源的缘故在现代服饰中的反映、变化;
2、服饰的本质和属性。
领会:
中国古代服饰及其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衣裳的形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重点)
第三章先秦服饰
识记:
礼服的作用和形成缘故。
胡服骑射。
领会:
赵国变服的缘故。
应用:赵武灵王变服对当今服饰变革的启发。
第四章秦汉服饰
识记:
汉代官服的特点和等级标志。
袍服的特点。
明白得:
秦统一服饰的意义。
汉初服制随秦制的缘故。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服饰(重点)
识记:
1、魏晋时期服饰的要紧特点。
玄学对服饰的要紧阻碍。
裲裆与袴褶的服饰特点。
领会:
南北民族服饰的相互阻碍。
大一中外服装史知识点总结
大一中外服装史知识点总结
服装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个性的表达。服装的风格和款式经历了不断变革与演进,同时也受到不同地区、民族和时代的影响。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总结大一中外服装史的知
识点。
一、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
中国古代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经历了多个时代和朝代。早期的中国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主要穿着动物皮毛来抵御严寒。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植物纤维和丝绸来制作服装。在汉代,丝绸成为了主要的面料,随着纺织技术的进步,丝绸服
饰的款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到了唐宋时期,衣着逐渐分为男女区别明显的样式。唐代女装
崇尚宽袖、大袖口,并注重配饰的精美。宋代女装则更加妩媚,
主要特点是裙装的流行,多层次的裙摆使得妇女在行走时更加优雅。
从明清时期开始,中国的服饰逐渐受到西方的影响,融合了一些外来元素。传统的汉服逐渐被改良,出现了腰带、襟扣等新的设计。在清朝,女子开始流行束腰、高叉、宽袖的长袍,男子则穿着马褂。这种改变标志着中国古代服饰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和融合。
二、欧洲中世纪的服装发展
欧洲中世纪时期,服装的发展受到封建制度的影响。平民和贵族的服饰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贵族的服饰注重繁复的装饰和奢华的面料,例如丝绸、刺绣和珠饰等。而平民的服饰则简单朴素,主要以粗布料和皮革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的服饰风格逐渐受到来自东方的影响。十四世纪时,从中东传入的贸易和文化,使得服饰上的装饰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男子开始穿戴长袍和外套,女子则穿着长裙和紧身衣。同时,帽子和鞋子的款式也逐渐丰富起来。
三、现代服装的发展趋势
中外服装史期终总结复习知识点
中外服饰史期终复习知识点
一、中国服饰史
1、服饰发源的四种说法。
A、羞愧说
B、装修说
C、性吸引说
D、保护说
2、原始人类的三个服饰阶段是什么
答:裸态、毛皮、纤维
3、旧石器时代的服饰一般用何种资料制成(毛皮)
4、我国太古居民缝制衣服的初步认为标记。(骨针)
5、运用动物纤维蚕丝为首的国家是(中国)
6、中国古代以上衣下裳象征(天地阴阳)
7、中国古代“褐衣”的资料是(麻)
8、中国冠服制度初步成立是朝,鼎盛期间是朝,取销期间是朝。(夏、周、秦)
9、建立“司服”之职掌管帝王衣饰开始于()朝。
10、什么是冕服“十二章”纹,象征意义各是什么
十二章纹:中国帝制时代的衣饰等级标记,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
员制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斗、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称“十二章”,绘绣有章纹的制服称为“衮服” 。
11、帝王冕冠有几旒玉珠多少颗正确戴法是
答:帝王冕冠为十二旒,共有玉珠144 颗(前后相加288 颗);正确
戴法是前低后高。
12、仅次于冕冠的帝王冠是
13、周代时,天子燕居、诸侯祭祀宗庙、医生和士清晨入庙、叩见父
母穿的衣服是(玄端)
14、春秋战国期间,最为流行的服式是(深衣)
15、实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是战国期间的__________。
16 、中国古代少量民族服式差别于汉族服式的最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_。
17什么是丝绸之路
是指开端于古代中国,连结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结中国要地与欧洲诸地
中外服装史复习提纲
服装史重点
一、重点章节
1、中国服装史部分
春秋战国、汉代、唐代、宋代、明代
2、外国服装史部分
哥特、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
二、重点知识点
1、中国服装史部分
A、代表性服装款式:
冕服、深衣、唐代圆领袍衫、宋代背子服、明代水田衣、中山装
B、重点考查、发挥点:
唐代、宋代整体服饰风格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中国古代传统服装中纹饰、图案、色彩的运用举例,并从社会思想意识、哲学思潮、物质技术基础等方面说明其象征意义、风格取向、审美趋向等。
胡服骑射
程朱理学
2、外国服装史部分
A、代表性服装款式:
达尔玛提卡、希顿、希玛纯、巴洛克式服装、洛可可式服装、New Look
B、重点考查、发挥点:
东西方文明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对中西服装特点形成的影响?试举例若干。
巴洛克服饰风格的特点?洛可可艺术表现在服饰上有何特点?
紧身胸衣(科塞特corset)、臀垫(巴斯尔bustle)的出现、发展、极致、消亡、反复的相关探讨。
20世纪战争之下的服装现代化进程。
设计师时代的来临与发展,并举例若干。
高级时装的“尴尬”与高级成衣的“崛起”。试分析并举例。
三、重点题型
选择题
论述题(唐、宋时期女装风格是怎样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绘图题(3个:文艺复兴高潮期代表性男装、巴洛克、洛可可时期代表性女装的款式图或简易效果图)
四、重点常识记忆
1、中华服饰制度形成时期是夏朝,奠定服装发展的时期是商朝,服饰制度的完备时期是西周。
2、十二章纹饰是什么?各自代表什么?
3、秦汉妇女礼服,仍承古仪,以深衣为尚。
4、曲裾袍承战国深衣式,西汉早期多见,至东汉时渐少。直裾袍又名襜褕。
中国服装史复习提纲
中国服装史复习提纲
一、判断题(1分×40题=40分)
例题
1服装起源包括本能说。
2先秦服装,是中国服装史的奠基阶段,一些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均在此期间逐步走向成熟。
3商周时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裙。
4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麻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
5上衣下裳是上衣下裤。
6屐,出门行路用,是一种布底鞋。
二、名词解释(4分×5题=20分)(主要解释款式和结构)
1深衣
2披帛
3胡服
主要特征是短衣、长裤、革靴或裹腿,衣袖偏窄,便于活动。
4裲裆
背心或坎肩的意思,其意在挡住前心后背,形制也与现在的背心相似,是前后各一片,在肩部有两条带子相连,腰间再以皮带系扎。
5半臂
半臂似今短袖衫,因其袖子长度在裲裆(背心)与衣衫之间,故称其为半臂。6背子
直领对襟,中间不施衿纽。
7襕衫
无袖头的长衫,上为圆领或交领,下摆一横襕,以示上衣下裳之旧制。
8比甲
比甲,样式如背子无袖,多为对襟,比马甲长,一般齐裙。
9裈
有裆裤。
10襦裙
短襦长裙是隋唐女服的基本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上衣短不过腰,裙长至脚踝,裙腰系得较高。
11冕服
应包括冕冠、上衣下裳、腰间束带,前系蔽膝,足登舄屦。
12补子
将上绣鸟兽于其上的圆形或方形布块缝在衣服的前胸,以区分皇帝,以及文官和武将和等级。
三、简答题(8分×5题=40分)
1汉代男服主要是什么?有何特点?
袍(直裾-曲裾-单衣-裤)\冠(5种)\履(4种),讲究配套规范,不同身份不同冠,不同场合不同履。
2裲裆在中国服装史上有何意义?
背心-马甲-坎肩,单\夹\棉等,可内可外,可制普通服装,可制军用服装,古代-现在都用。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知识点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知识点
一、中国服装史
1、服装起源的四种说法。
A、羞耻说
B、装饰说
C、性吸引说
D、保护说
2、原始人类的三个服装阶段是什么
答:裸态、毛皮、纤维
3、旧石器时代的服装一般用何种材料制成(毛皮)
4、我国远古居民缝制衣服的开端以为标志。(骨针)
5、运用动物纤维蚕丝为首的国家是(中国)
6、中国古代以上衣下裳象征(天地阴阳)
7、中国古代“褐衣”的材料是(麻)
8、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是朝,鼎盛时期是朝,废除时期是朝。(夏、周、秦)
9、设立“司服”之职掌管帝王服饰开始于()朝。
10、什么是冕服“十二章”纹,象征意义各是什么
十二章纹: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称“十二章”,绘绣有章纹的礼服称为“衮服”。
11、帝王冕冠有几旒玉珠多少颗正确戴法是
答:帝王冕冠为十二旒,共有玉珠144颗(前后相加288颗);正确
戴法是前低后高。
12、仅次于冕冠的帝王冠是
13、周朝时,天子燕居、诸侯祭祀宗庙、大夫和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穿的衣服是(玄端)
14、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的服式是(深衣)
15、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是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
16、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服式区别于汉族服式的最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
17什么是丝绸之路
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中外服装史复习资料
中外服装史复习资料
《中外服装史》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测验题型:
共计:35分
1、选择题1分×8题=8分
2、填空题1分×5题=5分
3、名词解释3分×4题=12分
4、论述题5分×2题=10分
二、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课堂笔记,另可参考:
1、叶立诚:《中西服装史》,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2、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装史》,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
2、张乃仁、杨蔼琪:《外国服装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1992
三、复习范围:
1、汉代曲裾的形制特点及直裾的区别
(1)曲裾和直裾
A曲裾——流行直西汉时期
长袍,交领,右衽,续衽钩边,领、襟、袖口处有锦缘
B直裾——东汉
长袍,交领,右衽,直襟,领、襟、袖口处有锦缘
原因:内衣的改进
2、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服饰的特点
(一)男子服饰——放荡不羁的服饰风格:反映对现实的不满
宽衫大袖、广衣博带、敞领袒胸(文士)
3、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融合的典型服饰款式
服饰融合——少数民族服饰对汉族服饰的影响
a 裤褶褶——大袖短上衣、裤——肥管裤(汉襦裤外加袍裳)
b 緉裆(背心、坎肩)
c 半袖、半臂
4、唐代女子服饰的类型
(1)小袖襦衣:高腰长裙(石榴裙、间裙)、披帛
(2)小袖襦衣、高腰长裙、披帛、半臂
(3)大袖衫裙
(4)回鹘装:翻领、对襟、窄袖上衣下裳相连腰间系带(蹀躞diéxiè带)
5、唐代女子典型妆饰
发型、妆饰和鞋履
(1)高髻(假发)
(2)华丽的妆饰:花钿diàn (花子)、斜红、面靥yè(黄豆——钱币)
(3)高头丝履
6、唐代女子服饰开放性的体现
唐代女装的开放性
(1)坦领、轻薄
唐诗:“粉胸半掩疑暗雪”、“长留白雪占胸前”、“绮罗纤缕见肌肤”
中国服装史复习提纲
中国服装史复习提纲
一、判断题(1分×40题=40分)
例题
1服装起源包括本能说。
2先秦服装,是中国服装史的奠基阶段,一些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均在此期间逐步走向成熟。
3商周时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裙。
4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麻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
5上衣下裳是上衣下裤。
6屐,出门行路用,是一种布底鞋。
二、名词解释(4分×5题=20分)(主要解释款式和结构)
1深衣
2披帛
3胡服
主要特征是短衣、长裤、革靴或裹腿,衣袖偏窄,便于活动。
4裲裆
背心或坎肩的意思,其意在挡住前心后背,形制也与现在的背心相似,是前后各一片,在肩部有两条带子相连,腰间再以皮带系扎。
5半臂
半臂似今短袖衫,因其袖子长度在裲裆(背心)与衣衫之间,故称其为半臂。6背子
直领对襟,中间不施衿纽。
7襕衫
无袖头的长衫,上为圆领或交领,下摆一横襕,以示上衣下裳之旧制。
8比甲
比甲,样式如背子无袖,多为对襟,比马甲长,一般齐裙。
9裈
有裆裤。
10襦裙
短襦长裙是隋唐女服的基本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上衣短不过腰,裙长至脚踝,裙腰系得较高。
11冕服
应包括冕冠、上衣下裳、腰间束带,前系蔽膝,足登舄屦。
12补子
将上绣鸟兽于其上的圆形或方形布块缝在衣服的前胸,以区分皇帝,以及文官和武将和等级。
三、简答题(8分×5题=40分)
1汉代男服主要是什么?有何特点?
袍(直裾-曲裾-单衣-裤)\冠(5种)\履(4种),讲究配套规范,不同身份不同冠,不同场合不同履。
2裲裆在中国服装史上有何意义?
背心-马甲-坎肩,单\夹\棉等,可内可外,可制普通服装,可制军用服装,古代-现在都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重
点章节
中国服装史部分
春秋战国
战国时期,“胡服骑射”,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求,将西北狩猎民族的裤褶、
带钩、靴等引入中原,最主要是改去下裳而着裤。
汉代
赵武灵王与服饰改革
(1)改去下裳,即废去下裳而着裤,所谓上褶下裤说。褶即一种短袍。可在膝部
系带,改穿靴。
(2)带钩,初期只限甲服,后袍服也用,汉代成为风尚。
(3)服饰变革的意义:推行“胡服骑射”,对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产生了重大影
响;服饰的改革对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
念的变革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进步。(服饰变革的意义是我自己总
结的,书上没有)
唐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开放的历史时期,穿胡服成为一时风尚。胡服和
受西域影响的服饰极大地丰富了唐人的衣裙,这时服饰的丰富多彩正是与外来文
化交流的结果。这也是中国服装史上吸纳异族服装的自觉时期。
一、历史背景
(1)唐前期,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一种丰满的
、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这种青春、自由和欢乐之美渗透在唐文艺之中。
(2)唐中期,审美趣味中多了富贵闲适,少了雄豪刚健;多了规矩格律,少了自
由不羁。
(3)唐后期,此时的艺术精神不再注重对人世的征服进取,而是从人世的逃遁退
避,审美趣味沿着中唐一线走向更为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色彩,纤细和伤感弥漫在整个
艺术风格之中,并给以后深刻的影响。从此以后,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虽有流变,但整体
上从阳性趋向阴性,从雄浑趋向秀眉。
二、灿烂的唐代文化
(1)南北文化交流,推陈出新。
(2)中外贸易交通发达,有物质文化交流,也有精神文化的交流,制度文化方面
只有输出。
(3)唐朝处在中国古代音乐、诗歌、美术、工艺的高峰期。唐朝的服饰更是丰富
多彩,融合了西域异族的服饰文化,且大胆创新,是中国服装史上最多彩、最丰富的时期。
四、唐代服饰
(1)唐高祖颁布“武德令”,内容基本因袭隋朝旧制。
(2)一般公服和平时燕居的常服吸收了异族服装的成分,形成了独具大唐特色的服装新形式。
(3)唐官服用颜色区别等级。冠和腰带也是官阶的标志。武则天时织赐不同纹样区别文武官阶,为以后王朝效法。三品以上紫色、五品以上绯色、六品七品服绿色、八品九品服青色,后因“深青乱紫”改八品九品服碧色。
(4)唐代服装种类和样式更加趋于完美、整体和成熟。其款式和织物都和当时崇尚丰硕体态的审美融为一体。绘画、雕塑、音乐、舞蹈都达到一个完美的高度,在服饰上显现出开放、自信的民族自信心。
五、唐代男子服饰
(1).圆领袍衫,又叫团领袍衫,是唐朝男子的主要服饰。样式为上衣下裳连属
的深衣制,形制为圆领且右衽,领袖及襟出有缘边,前后襟下缘各接横襕以示下裳之意,有单夹之别。穿圆领袍衫时上戴幞头,下蹬乌皮六合靴,腰系革带。
(2).幞头,源于北齐,隋唐之初逐步定型。①是用黑色纱罗做的软胎帽,裹在发髻的后部,稍稍突起并微微前顷;②帽带两条系于铆钉前部,两条垂于颈后,初尚平头小样,而后渐高。③后垂的两条带子或下垂或上举,或斜耸一旁或交叉在后,带形如梭子,继为腰圆式,中施丝玄为骨。④幞头脚的形状非常多样。⑤不仅为男子头衣,宫中女侍也多有用者。
⑥从一块民间包头布逐渐演化为官员身份象征的乌纱帽,幞头与帻相似,也是由低向高不断上升,但其发展时间之久、变化形式之多、适用范围之广,华夏冠帽中可谓无出其右者。
六、唐代女子服饰
(1)襦裙
1.唐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以上身襦、袄、衫,下身束裙子,裙式及色彩之丰富是前代从未有过的。
2.初唐女转束,接近隋代,平民多小袖长裙,裙束襦外,腰节线提高,收裙束至
乳上,甚至腋下。裙常用两色绫拼合,形成褶裥效果。中唐以后,唐女装越来越趋长大宽博。
3.盛唐后,女装袒胸为时髦。裙长多可曳地,以多幅为佳,常用两色绫拼合而成
褶裥效果,外束裙腰上压上金银线作装饰,上有双垂绣带,红裙最流行。
(2)半臂
1.
半臂又称半袖,是从魏晋以来由上襦发展而来的一种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的短外衣。
(3)披帛
1.披帛是继承六朝“帔紫”而来,轻薄纱罗制成,上印花或加泥金银绘画,最初为短阔,后变狭长,是利用丝帛轻盈飘逸之态而装饰的。
(4)女着男装
1.唐女着男装成为当时世风,上行下效。
(5)胡帽、幂篱、帷帽
1.胡帽是西域少数民族所戴帽子的总称,包括番帽、搭耳帽、珠帽、毡帽、浑脱帽。
2.胡帽最初为男子头衣,武则天时期兴起穿胡装戴胡帽之风。
3.幂篱、帷帽都是女子外出遮蔽容颜之物,幂篱在先、帷帽在后。开元时用没有遮挡的胡帽,中唐后索性露髻驰骋。这个过程不仅反映了服饰的演变,也深刻而有意味地反映了唐时社会的开明、女子的相对自由和唐人对健硕之美的欣赏。
七、胡服的流行
(1)唐代开疆拓土,军威四震。中外贸易文化交流发达,丝绸之路引来了异国的礼俗、服装、音乐和美术等。
(2)唐代国力强大、思想开放,无所畏惧地引进吸收各国文化,表现了唐代的博大胸怀和民族自信心。
(3)其实自战国以后,魏晋南北朝时,汉文化与西北少数民族大融合,服饰上相互影响,上身短褶,下身穿裤成为流行。
(4)唐中期,出现大幅度流行胡服、胡装。分为两个时期:
1.前期,受高昌、回鹘文化影响,女子多戴尖锥形浑脱帽,穿翻领小袖长袍,领袖间用锦绣缘饰,钿镂带,条纹织物小口袴,软锦透空靴。
2.中唐以后,“胡服”降温,女子装束受吐蕃影响较大。重点在于头部发式和面部化妆,有“囚装”、“啼装”、“泪装”等。衣着方面因尚宽博反而体现不出鲜明的胡服特征。
3.“胡服”在初、盛唐的广泛流行,说明汉族衣文化同样不断吸收他民族的精华。对异族服饰唐政府兼收并蓄,对丰富和发展我国民族服饰文化起到重要影响,是中国服装史上又一次重要的服饰改革。
、宋代
历史背景
(1)宋代经济取得显著进步,农业、手工业、纺织业、陶瓷业等都有很大发展。国内外贸易发达。
(2)宋王朝轻视北方契丹、女真、党项等少数民族,实际上他们正由弱变强。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