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考点内容大全
中国现代史 考试重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P5府院之争: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而实权则操纵在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中,双方进行明争暗斗。
1917年关于是否参加一战的问题,黎和段各有企图,段祺瑞想借参战名义扩充自己实力,消灭异己,所以把持内阁提出对德宣战,黎元洪则害怕段祺瑞势力扩张对自己不利,所以利用人民的反段要求进行抵抗,并下令将段免职,这就是所谓的府院之争。
2、P38合作主义:合作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特别是英国的欧文提倡,五四时期各地出现了一批研究和宣传合作主义的小团体,他们主张通过组织合作社,来消灭剥削,实现社会主义,主张用合作的方法,把工人集合起来,就有了资本,就可摆脱资本家的束缚,自营事业。
他们宣称合作主义最适宜中国的社会状况,而不是布尔什维主义,但推行结果失败,这些具有改良色彩的小团体也很快瓦解了。
3、P86北京政变: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之际,直系将领冯玉祥率军回师北京发动政变,监禁了总统曹锟,宣布脱离直系,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
这场政变促使第二次直奉战争以直系失败而结束。
北京政变结束以后,北京政权仍在军阀官僚手中。
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举动,它为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提供了有礼条件。
4、P99整理党务案:1926年5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以改善国共两党关系为幌子,提出整理党务案,对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的任职和活动作出种种限制规定,比如限制共产党担任国民党高级干部的人数,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机关的部长等等,这是蒋介石对共产党发动的新的进攻,蒋介石的权利变得更大,由此打下了他后来实行独裁统治的基础。
5、P162中原大战1929年,蒋介石为建立独裁统治加紧排除异己,引起各地方军阀强烈不满。
1930年3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三派军阀共同反蒋,推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
参战双方的兵力各有六、七十万人。
5月初,两军在商丘、许昌、济南、长沙一带展开大战。
因战线地处中原地区,故又称“中原大战”。
2023年中国现代历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2023年中国现代历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
记
这份文档旨在整理2023年中国现代历史考试所需的必考知识,以下是相关要点:
1. 辛亥革命(1911年)
- 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推翻了清朝统治,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了解和掌握辛亥革命的起因、推动力量、革命过程以及取得
的成果。
2. 四五运动(1935-1936年)
- 四五运动是中国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
的序幕。
- 熟悉四五运动的发展背景、组织形式、主要活动和影响。
3. 五四运动(1919年)
-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以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为
主要目标的爱国运动。
- 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主要内容、影响及其对中国社会
政治的影响。
4. 中国的成立(1921年)
- 了解中国的成立背景、宗旨和早期发展历程。
- 掌握中国的重要领导人及其贡献,如陈独秀、李大钊等。
5. 中国抗日战争(1937-1945年)
-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抵抗外来侵略的伟大战争。
- 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起因、战略方针、主要战役和最终胜利。
以上只是几个主要要点,希望能对你准备2023年中国现代历
史考试有所帮助。
如需更详细的知识整理,请查阅相关历史教材和
资料。
祝你考试顺利!。
中国现代史复习要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目的:筹建新中国;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2.内容: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的作用。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四.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统一大业基本完成):1951年10月。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土地改革:1.标志: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结果: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作用(意义):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1.原因:新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目的: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3.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4.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5.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会议的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2.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二、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周恩来对万隆会议的贡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现代史考点解读
中国现代史考点解读考点120世纪50~7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1)背景①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经济形势好转。
②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2)成就① “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2.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失误(1956~1976年)(1)成功探索①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党的任务是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②1960年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1962 年,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2)探索失误①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规律。
②1958年的“大跃进”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③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④ “文革”动乱使国民经济遭到劫难,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小结: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1)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水平,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片面追求高速度。
考点2经济体制改革1.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2.内容(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原因:旧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概况:安徽、四川等省率先实行以包产到户为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然后在全国推行。
③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①概况:a.首先是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
b.十四大后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②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中国现代史知识总汇
时期
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
政治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
民主法制建设
祖国统一
对外关系
经济建设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社会风俗、大众传媒)
思想
科技文化教育
过渡时期(1949——1956)
政治上,革命任务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国家性质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开始起步。经济上,通过三大改造消灭私有制,经济基础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过渡到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阶级关系上,剥削阶级被逐步消灭或改造,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取代阶级矛盾。文化上,毛泽东思想继续探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文革”时期(1966——1976)
“文革”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是党史上“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和危害最大的时期。政治上,个人崇拜盛行,民主法制被破坏殆尽;“文革”后期,我国的外交局面有了重大突破。经济上,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损失惨重。思想文化领域,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中国现代史基础知识点
中国现代史基础知识点1、开国大典在1949年10月1日举行。
(图6)2、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除香港、澳门、台湾及其它海岛外,全部解放。
3、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2年,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意义: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4、在抗美援朝中涌现了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
5、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化三改,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7、1956年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9.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两弹无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英雄模范人物。
10、文化大革命: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起止时间:1966—1976年结束标志: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
性质:是一场内乱。
冤案:刘少奇被错误地开除出党和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成为党的历史上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教训: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损失巨大;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1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①、对内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②、对外开放: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建立。
③、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④、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⑤、法制建设:颁布了1982年新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重要法律。
第一单元 中国现代史 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中国现代史知识要点考点1:主题:巩固新生政权(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时间:1950----1953★目的:保家卫国;★军队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联合国军(美国)著名战役:上甘岭战役结果:中朝军队取得了胜利。
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意义:①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②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争取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1952年底完成)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实质:变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为农民阶级土地私有制★意义:①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②农民获得解放,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考点2:主题:进入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完成时间:1956年底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农业——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性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意义:①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②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成就: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康藏、新藏公路意义: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考点3:主题:失误与挫折(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开始时间:1958年★原因:①由于对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认识不足,②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③急于求成.表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具体现象:大跃进:虚报农业、工业产量;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吃大锅饭、平均分配★影响:①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②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③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启示:①认清国情,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
②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③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④正确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急于求成,★起止时间:1966年——1976年性质:十年内乱结束标志:1976年粉碎了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参考)
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参考)第一编、五四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选择题1、北李南陈是指:李大钊、陈独秀。
2、李大钊: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骨遗骸。
3、最早报道“十月革命”的报纸是《民国日报》,时间为1917年11月10日。
二、名词解释五四运动三、简答题及述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主义的三次论战及其意义。
2、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中共一大的召开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3五四运动的成果及其历史意义。
第二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中国革命运动的新发展一、名词解释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大罢工、二七惨案二、选择题1、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公开叛变,炮轰总统府。
2公开组织工人运动的机关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1年成立于上海。
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试述中共二大制定的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及其历史意义。
第二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三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涨。
一、选择题黄埔军校与1924年5月5日开学,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
二、名词解释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五卅惨案省港罢工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北京政变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简述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三大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政策演变。
2、试述中国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功绩。
第四章、北伐战争一、选择题1、北伐战争中同吴军作的;两次关键性战役是:汀泗桥战役与贺胜战役二、名词解释京汉铁路大罢工西山会议派汉口一三惨案九江事件《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试述北伐战争是历史根源、战前国内形势、北伐的对象以及经过,并分析北伐迅速取得重大胜利的原因。
第五章、武汉国民政府一、选择题1、一二四沪三广州,五大武昌靠口。
惟独六大莫斯科,七大延安与北京。
二、名词解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论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教训以及历史意义。
中国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一、晚清政治晚清时期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发展的过渡时期。
晚清政治处于封建贵族体制和封建统治者正在衰落但尚未完全灭亡之间。
受封建社会体制和奴隶制度的约束,实行绝对君主制,康有为、裘万家、张之洞为君主顾问。
晚清政治的主要问题是洋务运动失败、君主政体危机加深结果是出现政治腐化,社会动荡不安。
临清前出现了民主主义思想,宣扬民众当家作主,为民族独立做准备。
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是晚清封建帝制结束、中国迈入近代政治制度史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中国实现民族统一、政权稳定的重要转折点。
辛亥革命的动因是民族独立主义思想的发展,它的发起者是孙中山。
发起革命的形式主要有武装起义、学生游行示威,最终以武装夺取政权的方式,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实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民主革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自辛亥革命后到开国初期(从1911年至1949年)发生的社会变革,是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一次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有孙中山、蒋介石等,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抗战解放阶段、蒋介石执政阶段和国共合作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成果是:一是实现社会经济结构变革,完成了封建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二是实现了中国国家政治统一;三是推进了中国工业化发展,促进了社会发展;四是兴办现代教育,建立起大量现代化机构和组织;五是消除封建传统文化,推广西方现代文明;六是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尝试民众当家作主的政治理念。
四、中央人民政府的建立中央人民政府依据《南昌起义公报》而成立,是抗战胜利后中国第一次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成立的统一的行政机构,1940年建国后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中央人民政府主要任务是统一各地政权、中央统一行使主权,协调国家事务,颁布法令,变声国家正统去流训,明确国家发展方向。
在政权统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中国实现了政治统一。
中国现代史考点复习
中国现代史考点复习一、开国大典、西藏的和平解、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三大改造(一)开国大典①A.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B.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②历史意义:A.国内意义: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改变中国人民的命运。
B.国际意义: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为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开辟了光明的前景)。
(二)巩固政权的斗争:1、西藏和平解放:1951.5,《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决议》——标志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的全部解放。
2、三大运动:①抗美援朝——A、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B、经过:彭德怀领导; C、结果:《朝鲜停战协定》(板门店); D、意义: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沉重打击美帝国主义、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国家和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
E、抗美援朝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②土地改革:A.时间:1950年—1952年。
B.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意义:消灭2000多年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③镇压反革命(1950年—1952年)(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时间:1953年——1956年;(2)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3)改造方式:①农业;手工业----通过走合作化的道路;②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4)意义: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现代史纲要简答题重点汇总
中国现代史纲要简答题重点汇总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和背景是什么?- 1911年10月10日,清朝政府的统治危机、日本的侵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是背景。
- 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和成果是什么?- 主要内容: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城市暴动、武装起义。
- 主要成果:清朝政府被推翻、成立了中华民国、宣布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平等自由、结束了封建、实现了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现代化转型。
中国的成立- 中国的成立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1921年7月1日,在上海。
- 中国的成立原因和宗旨是什么?- 原因:中国社会出现空前的危机,资本主义无法解决若干重大问题。
在西方已经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促进了中国的思想启蒙和革命觉醒。
- 宗旨: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领导的、集经济建设和政治革命于一体的新型政党。
第二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时间和背景是什么?- 1937年7月7日,日本进行全面侵华。
中国和中国国民背景下达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主要内容:共同抗日、实行统一战线政策。
- 意义: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心和力量,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的统一与发展。
《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论》的作者和发表时间是什么?- 作者:。
- 时间:1940年。
- 《新民主主义论》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主要内容:阐述了中国革命必须走过民主革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然后才有可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 影响:这是中国的一个独立思考的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在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爆发的时间和背景是什么?- 1966年5月,认为中国内部存在一些走资派,为了重新夺回权力,发动了这场革命。
- 文化大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主要内容:打倒一切反动派、所有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惯、旧道德,削弱党和政府机关的权力,提高群众的权力,推进中国共产规模重组。
中 国近现代史考点
中国近现代史考点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波澜壮阔、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历史时期,涵盖了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的这一百多年。
这期间,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以下是一些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考点:一、鸦片战争1840 年,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二、太平天国运动19 世纪中叶,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但由于其空想性和落后性,未能真正实施。
后来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也未能实现。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势力。
三、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以及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
还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建立了新式海军。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由于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且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最终以失败告终。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 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 2 亿两白银。
中国近现代史考点知识梳理
中国近现代史考点整理一、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基本线索:(1)1840—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屈辱(侵略战争及不平等条约)——抗争(地主、农民、资产阶级等救亡图存)——现代化探索(器物—制度—思想)(2)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探索考点:(一)工业革命以来的中国和世界(19世纪中期)(1)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BA.根本原因:世界: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工业革命率先完成,为扩大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全球扩张中国:日趋衰落,闭关锁国——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B.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为扭转中英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泛滥摧残吸食者身心健康,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严重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1838年底,道光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有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2)《南京条约》内容C: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开列强以不平等条约奴役中国的先例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洋银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即中国进出口货物应交纳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南京条约》附件规定: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英人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等)政治:主权破坏(领土、贸易、司法、关税)—→半殖民地经济: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半封建②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民族矛盾—最主要)、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阶级矛盾)③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④革命性质:民族民主革命(反封建——民主革命反侵略——民族革命)⑤经济结构: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破坏中国自然经济,促进沿海商品经济发展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⑥社会思潮: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强国御侮(1)背景C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背景: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内忧——太平天国的冲击目的: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购置外洋船炮,兴办军工企业,借法自强★指导思想:“中体西用”(七分册思想潮流演进)■代表人物:中央奕䜣、文祥和地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
中国现代史复习要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要点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考点1:新中国的成立1.为新中国的成立做筹备的是什么会议?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分别是什么?(1)会议名称: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
(3)内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在什么时候进行?标志着什么?①1949年10月1日。
②新中国的成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国内意义:①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②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考点2:抗美援朝1.抗美援朝发生在什么时候?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是什么?(1)时间:1950—1953年。
(2)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③朝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什么?中国参加这场战争的军队名称是什么?总司令是谁?这场战争对中国来说性质怎样?①目的:保家卫国。
②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
③总司令:彭德怀。
④性质: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3.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果怎样?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取得胜利。
4.抗美援朝战争有什么意义?国内意义:①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②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
国际意义:①捍卫中朝两国的安全;②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5.黄继光、邱少云分别有什么英雄事迹?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为了掩护战友前进,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中国现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中国现代史 (1949年阶段特征
1 时空坐标
2 阶段特征
阶段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创新举措
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1949~1952 年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阶段。
第二阶段(1953~1956 年底): 三大改造、工业化起步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阶段。
第三阶段(1956~1966 年):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四阶段(1966~1976 年): “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破坏,造成严重损失。
第五阶段(1978 年至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形成并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创新举措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曲折和失误:制定的政策脱离中 国的经济、政治实际。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创新和成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的实际相结合。
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参考)
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参考)第一编、五四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选择题1、北李南陈是指:李大钊、陈独秀。
2、李大钊: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骨遗骸。
3、最早报道“十月革命”的报纸是《民国日报》,时间为1917年11月10日。
二、名词解释五四运动三、简答题及述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主义的三次论战及其意义。
2、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中共一大的召开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3五四运动的成果及其历史意义。
第二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中国革命运动的新发展一、名词解释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大罢工、二七惨案二、选择题1、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公开叛变,炮轰总统府。
2公开组织工人运动的机关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1年成立于上海。
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试述中共二大制定的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及其历史意义。
第二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三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涨。
一、选择题黄埔军校与1924年5月5日开学,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
二、名词解释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五卅惨案省港罢工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北京政变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简述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三大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政策演变。
2、试述中国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功绩。
第四章、北伐战争一、选择题1、北伐战争中同吴军作的;两次关键性战役是:汀泗桥战役与贺胜战役二、名词解释京汉铁路大罢工西山会议派汉口一三惨案九江事件《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试述北伐战争是历史根源、战前国内形势、北伐的对象以及经过,并分析北伐迅速取得重大胜利的原因。
第五章、武汉国民政府一、选择题1、一二四沪三广州,五大武昌靠口。
惟独六大莫斯科,七大延安与北京。
二、名词解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三、简答题及论述题1、论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教训以及历史意义。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一、辛亥革命及其影响
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之一,它发生在1911年,标志着中国封建的结束以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二、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两个重要事件。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中国留学生和知识分子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束缚的一次自发抗议运动。
新文化运动则是五四运动后的文化运动,强调民主、科学和进步,对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抗日战争及其影响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一场艰苦卓越的战斗。
这场战争持续了八年,对中国的社会、政治和军事产生了深
远影响。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保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还为中共建
立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里程碑。
1949年,的人民解放军成功取得全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
影响。
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又一次重大转折。
在1978年,中
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中国向现代化
国家迈进。
改革开放的成果包括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
社会的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中国现代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影响,复习资料中应包
括这些内容以及相关细节。
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这些历史事件,有
助于我们对中国现代史有更全面的认识。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911年。
通过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包括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 辛亥革命使得中国摆脱了封建,奠定了中国近代化的基础。
四五运动- 四五运动是指1945年的中国知识分子和学生的一系列抗议和示威活动,旨在争取民主和自由。
- 这次运动被认为是中国在中国革命中的一次重要策源地。
- 四五运动对中国后来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1966年至1976年期间中国的一场政治运动,由发起。
该运动旨在清除资产阶级、加强的领导地位。
- 文化大革命期间,组织被激励起来,推动了革命和群众运动的发展。
- 文化大革命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混乱,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1978年以来中国的一项政策,由领导。
这个政策旨在改革和开放中国的经济体制,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
-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
这个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面貌。
- 虽然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繁荣,但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如贫富差距的加剧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九五至尊- 九五至尊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计划,为1995年至2000年期间中国科技创新设定了目标和重点。
- 这个计划在电子信息、生物科技、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 九五至尊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发展。
以上是中国现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梳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政治的中国现代史知识总结
初中政治的中国现代史知识总结中国现代史是初中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涵盖了中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期间的历史进程。
从晚清封建社会的动荡到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探索,中国现代史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奋斗与探索的历程。
下面是对中国现代史的知识总结。
1. 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
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的口号。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并推动了一系列改革,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 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长达8年的艰苦战争。
在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广泛的抗日运动,同时与国民党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
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成为抗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越的抗战努力,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 建国初期与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庞大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
创建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当时的主要任务。
进一步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计划经济,推动农村集体化,宣布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等措施,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
4.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在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国实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是一次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的大规模社会运动,但也因计划的过度追求和实施不当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大饥荒。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指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革,将农村的经济、政治和生活组织起来,实行集体农庄和人民公社的管理形式。
这一运动主要是为了在农村推进社会主义化进程,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5. 文化大革命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文化大革命是从1966年至1976年中国发生的一场政治运动。
这场运动的目标是清除资本主义和老干部的影响,重新树立革命意识形态。
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一系列原因,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秩序遭到了严重破坏。
邓小平在1978年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开放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不断的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③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可能性。
11、孙文越飞宣言(名词解释)
1922年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从广东退居上海,绝境中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1923年1月,苏联特使越飞来沪与孙中山会晤,商讨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问题,1月26日,双方联名发表《孙文越飞宣言》,表明孙中山开始抛弃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和寻求国际进步势力援助的愿望,使国共第一次合作有了基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正式确立。
10、西湖会议(名词解释)
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的特别会议,专门讨论与国内革命党合作的具体形式问题,会议做出了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党内合作的决定。西湖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国共两党“党外联合”方针向“党内合作”方针的转变。西湖会议为中共三大确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从思想上、理论上、组织上作了必要的准备。
14、新三民主义(名词解释或简答)
①民族主义:在三民主义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一律平等的思想。这一思想贯穿了反帝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联合社会主义苏联、支持世界被压迫民族的光辉思想。
②民权主义:包括自由平等观、权能分开、直接民权、五权宪法等一套理论和方案。规定了建国三时期说(军政、训政、宪政)。它充满着民主主义精神。出发点是避免专制独裁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流弊,真正做到“主权在民”。目的使中国成为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
中共一大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使命,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工人阶级政党。
5、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名词解释)
1921年8月成立,是中共第一个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总部设在上海(后迁往北京),张国焘、邓中夏先后任主任,机关刊物为《劳动周刊》,此后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925年5月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广州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至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8、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及意义(简答)
内容:四次罢工分别是: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2年10月开滦煤矿罢工和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意义: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这次工人运动由高潮转入低潮的事实也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孤军奋战是不能战胜强大敌人的,组织武装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从指导思想上看: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分不开的。
⑵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思想上:五四运动带来了思想上的大解放,激发了人们追求真理的渴望,为新思潮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拓宽了道路;
干部上:五四运动使大批知识分子抛弃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完成了思想转变,成为早期共产党人,为中共奠定了干部基础。
3、中共成立的建党规律: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解释:中国工人不能产生马克思主义,但是可以接受马克思主义,这种灌输促使工人阶级有了更多的自觉性,而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也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开始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17、广州国民政府(名词解释)
1918年7月,云南和两广人士退出国会,在广州成立了广州军政府,形成南北对峙。
为了统一全国,中国国民党政治委员会决议筹组“国民政府”,于1925年7月1日在广州正式成立,,统称广州国民政府或者广东革命政府。采取委员制,汪精卫为主席;并设置军事委员会,以蒋介石、汪精卫、谭延闿为常务委员,汪精卫为兼任主席,并取消各地方部队名称,统一称作国民革命军,计划北伐。随后在广州国民政府的领导下,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北伐战争创造了条件。1927年初,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12、试分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历史作用(简答或论述)
⑴ 政治基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的一致,成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⑵ 历史作用:①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共产党员,广大工农群众加入国民党,组成了革命联盟,实现了反帝反封的革命人民大团结。②国共合作促使北伐战争的的迅猛发展,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并取得伟大的胜利。③使诞生不久的中国得到发展,扩大了中共的政治影响,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④合作失败后,使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⑷ 国共合作的必要性:①是时代的需要。国内割据混战愈演愈烈。国际上,一战后列强加紧掠夺中国,是中国重新被列强联合控制。②革命斗争的需要。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失败,是中共党人认识到,中国的反动势力非常强大,仅仅靠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工人阶级无法实现“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愿望,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6、国民革命军(名词解释)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组建的中国国民党领导的革命军队,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变为反共反人民的军队。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决议将所辖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多由共产党人担任。取得了东征和北伐战争的胜利。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国民党政府军队仍用这一名称。
③民生主义:发展前期的理论,提出“耕者有其田”;不仅要节制资本,还要“发达国家资本”,“振兴实业”。
三大政策: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正式决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新的革命阶段的进步性,并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
15、黄埔军校(名词解释)
13、国民党一大(名词解释或简答)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广州举行。在共产国际和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在大会《宣言》中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决定接受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选举了有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瞿秋白等参加的中央领导机关。这样,国民党就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⑶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表达了中国人民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精神。
⑷五四运动又是一场文化革新运动,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以及其他各种新思潮在中国的传播,极大的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推进了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成长。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简答)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道路、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胜利的道路。
7、民主革命纲领和最高纲领(简答)
党的二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简答或论述)
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从时代特点上看:五四运动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世界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中国革命虽然还是资产阶级革命,但已明显的具有反帝性质,因此,也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从领导力量上看: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有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摆脱了资产阶级控制,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开始取代资产阶级,踏上了领导中国革命的阶梯;
6、中共二大(名词解释)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关于工会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关于加入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等决议。明确指出中国当前要进行反帝反封的民主主义革命。并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将来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中共二大具有伟大的历史功绩,规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特别是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不仅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和任务,而且初步解决了革命性质、革命动力、革命方式、革命目标和革命前景等一系列问题,这对于当时的革命斗争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党的民主纲领的提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一步结合的重大标志,为以后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奠定了基础。二大制定了一个完备的党章和纲领,标志着中共的创建工作圆满完成。
在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孙中山于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1927年改为中央军官学校。1927年前,这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得到了苏联的大力帮助,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政治干部,为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它既为蒋介石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也为共产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⑶ 国共两党的共同需要:中共刚成立,力量薄弱,迫切需要壮大力量,实现民主革命纲领;国民党有较长的斗争历史在群众中有相当的影响,在部分地区有政权和一定数量的武装,但是政党内部涣散,机构松懈,成分复杂,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力量和新的道路,中共需要国民党的旗帜,国民党需要中共作为新鲜血液,二者有共同的需要。
18、第一次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