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三篇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三篇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三篇篇一: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快的风景区——三峡。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大峡谷,全长约191千米,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得神韵。
1、认读词语橘柚树陡峭累累闪烁驳船摇曳消逝狭小清冽朦胧谷壑宛若金鳞巨蟒凌空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色的?(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晚)二、整体感知课文1、请同学们欣赏《三峡之秋》的朗读视频,初步感受三峡秋季之美。
2、自读课文,探究思考: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
(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鳞),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三峡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平静。
(4)夜晚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
后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日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三峡月光图)(汇报交流时观看图片)3、朗读练习(出示重点句子,对比中体会)(请用欣赏的眼光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的哪个景物?为什么?你能读读吗?1)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2)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
《三峡》教案最新5篇
《三峡》教案最新5篇《三峡》教案篇一《三峡之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了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具体描述了三峡早晨的明丽、中午的热烈、下午的青色而透明、夜的宁静,表达作者了对三峡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安排在第四单元,该单元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制订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二)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审美、想象等能力。
【学习重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情感。
【学具准备】网络教室、课件、麦克风等。
【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方法】观、读、说、写四结合。
【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设计理念】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
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激趣导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本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前到学校图书馆、看VCD、看电视、请教到过三峡旅游的人、上网等途径去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实现了“大课堂、中课堂、小课堂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们一定要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此过程中,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主动的获取知识能力得到养成,使他终身受用。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三峡之秋》教案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2)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对三峡热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1)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三峡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 2)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理解作者描写的三峡美丽的景色,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课前准备:(1)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三峡、长江的资料、图纸和彩笔。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略)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橘、柚、漾、曳”的写法。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气象万千的特点。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1. 关于长江。
2. 关于本课。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三峡美、中秋美)二、初读,潜心会文。
(朗读美、绘画美)1.教师朗读课文。
(配音)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连环画。
3.师生评价作品。
三、精读,体情悟美。
(解读美、感悟美)1.感受早晨的三峡明丽之美。
(多媒体)2.感受中午的三峡热烈之美。
(多媒体)3.感受下午的三峡平静之美。
(多媒体)4 感受 . 夜晚的三峡宁静之美。
(多媒体)5.对比发现长江的变化美(多媒体)6.再次感受夜晚月光下的三峡神秘之美。
(多媒体)7.感受中秋美。
(多媒体)四、拓展,超越文本。
(欣赏美、升华美)1.欣赏三峡的风光。
2.感悟语言之美。
《三峡》说课稿(精选3篇)
《三峡》说课稿《三峡》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峡》说课稿(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峡》说课稿1一、说教材《三峡之秋》一课是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
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韵律感强烈,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
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新闻记者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自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
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来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贪图三峡之秀丽雄奇的美景,产生热爱三峡,热爱祖河山的感情。
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二、说教法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阅读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时教学。
三、说方法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课时可引导学生应用“谈→思→议→读”,即:“初步了解深入体会→评议提高→诵读升华”这一学习方法,学习本课时内容。
四、说程序(一)创设情境感受美1、虽然巫溪地处三峡库区,但学生几乎都没有切身体验过三峡的雄奇壮丽。
因此,授课时可用语言描述激发学习兴趣(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里。
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2、听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3、欣赏《三峡风光》等三个步骤,逐步引入本课教学。
(二)凭借情境鉴赏美在学生进入情境后,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方法去鉴赏美。
教师把录像定格、让学生说出三责秋天的景物特点,并抓关键词句学文,重视比喻句的学习,抓住词句的形象点现象,体会景物的特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三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三篇篇一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
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
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
教学目标:能领略三峡之秋的美景,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并体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使用媒体、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领略美景学生学习过程一、导语:1、课前播放歌曲《三峡情》。
2、导语:一曲《三峡情》情真意切,勾起了我们对三峡的向往。
现在,就让我们欣赏几幅三峡的自然风光图片,从视觉上感受三峡的美丽。
(投影打出图片)令人遗憾的是,三峡这条古文明的大通道已经在2003年永远地消失了。
可幸运的是文学作品保存了三峡的美丽。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之秋》,去重温那已逝去的三峡神韵。
二、领略美景1、布置学习任务(投影):用你喜欢的、习惯的方式自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绘三峡之秋的?请按课文描写的顺序重新排列下列插图。
(2)请各用文中的一个形容词、用“ 的三峡之秋”的形式为每幅画面配一个标题。
2、学生活动:(1)自读课文,圈点勾划、做批注。
(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投影)三、品析美点1、布置任务(投影):请用欣赏的眼光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提示:欣赏文章,可从语言、修辞、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2、学生活动:(1)精读课文,批注。
(2)同桌之间相互说给对方听,并认真听取对方的建议。
(3)全班交流。
三峡说课稿15篇
三峡说课稿15篇三峡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与处理1、六年级既要升华五年级的课程目标,又要兼顾与初中的衔接。
要让学生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基本上能够自学语文。
《三峡之秋》是北师大版新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母亲河”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课文都以“长江”和“黄河”为主题,本课与其它三篇课文形成了灿烂的母亲河文化。
2、《三峡之秋》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按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以优美大气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长江三峡中秋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方纪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本课将“以读为主线,在读中领会,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求发展”,以此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由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提高有感情朗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提高学生观察、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的写作顺序。
(2)精读课文,体会三峡秋天的美景,领悟作者写景方法。
(3)赏读课文,有感情朗读,与作者情感共鸣,品味优美语言。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1)通过读使学生感受三峡秋天的美,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这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巧妙的修辞形象描绘出不同景物的特点,再考虑到学生平时习作不能把事物写具体的现状,所以我把“作者是如何描写三峡不同的景色?”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本课我将以“以读为主线,在读中领会,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求发展”为主导思想,采用开放式教学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峡之秋教案 《三峡》优秀教案
三峡之秋教案《三峡》优秀教案教学目标:篇一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关于三峡之秋教案(精篇二长江三峡旅游,可以从重庆顺流而下,快镜头地观赏三峡奇特风光,也可以从上海、南京或武汉逆流而上,慢节奏地饱览长江沿途美景。
然而,从长江三峡门户宜昌出发,畅游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是长江三峡旅游最佳起始点。
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
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
朋友,让我们开始神奇壮丽的三峡之旅吧。
【西陵峡】风光绮丽的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
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得名。
西陵峡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
西陵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滩多水急,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
“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
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白里,水位上升,险滩礁石永睡于江底,加上解放后的航道整治,西陵峡中滩多水急的奇观、船夫搏流的壮景不复见了。
今天我们沿途可欣赏博大恢弘的三峡工程及西陵峡两岸的美妙景色。
【南津关】这就是南津关,长江三峡的起始点,长江上游的分界线。
这里有著名的西陵峡口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渡假区。
主要景点有嫘祖庙、桃花村、白马洞、三游洞、下牢溪、龙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闲乐园等景点。
穿过南津关后,江面由2019多米骤然左右变窄到300米,展现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壮丽画卷。
【灯影峡】过南津关西行约10公里,就到了灯影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8篇)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8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三峡之秋一天中美景的不同特点,积累好词佳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秋天之美;2、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秀丽景色,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怀,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山河,喜爱宏大祖国的感情。
3、学习根据时间挨次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领悟抓住一天内同一景物不同时间的特点来描写三峡之秋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秀丽景色,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怀,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山河,喜爱宏大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根据时间挨次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领悟抓住一天内同一景物不同时间的特点来描写三峡之秋的写作方法。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1、今日我们来“神游”一番金秋的三峡。
下面,结合大家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哪一位同学来简洁介绍一下三峡?(生充分介绍)2、刚刚同学们介绍的长江三峡,“听起来很美”,那么,三峡的山究竟什么样?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老师预备了一段录像,请大家一起来观赏。
[放三峡风光片] 观赏了三峡的秀丽风光,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美)3、录像中的三峡真美,方纪笔下的三峡更美。
今日这节课,就让我们连续走进三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板书课题)二、沟通感悟,感受美(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扫瞄课文,思索:课文是按什么挨次写的?[同学自学][全班沟通]1、大家觉得课文是按什么挨次写的?(时间挨次)。
2、大家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早上”、“中午”、“下午”、“夜”。
)(二)、自主探究1、三峡的秋天有着怎样的气息呢?课文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告知了我们,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找到答案?(成熟)从哪里看出来?(同学充分说)三峡的秋景如此迷人,那么你们最喜爱哪个时间的三峡? 请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学2-5自然段,找到答案。
出示自学提示:(1)自读课文,勾画描写三峡秋天景色及特点的语句。
(2)勾画出描写景色的比方句和拟人句,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知识目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品味文章优美的句子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的描写的顺序,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2、教师准备三峡风光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板书:时间顺序)现在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情感乘着语言文字这艘小舟,去看看三峡美丽的景色吧!二、品读赏析。
(一)、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你认为哪些景物的描写最美,把你的感受批注在书上,并美美的读出来。
2、每个时间段的三峡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或感受是什么,用一两个词来说说。
(二)、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对文章进行讲解。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很多感触和收获。
谈谈你的感受吧!1、早晨(1)你来说说说早上三峡的特点?(板书:明丽)(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这个特点的?生读句子(3)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绿叶金实”吗?(4)谁能用自己的体会,把这种明丽的特色读出来?2、中午下面谁来接着介绍其他部分的景物?(1)你能用书上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吗?(板书:热烈)(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长江的热烈?(3)出示改变了的句子。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照在水面上,长江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变一变,还能感受到长江的热烈吗?(不能)(4)、出示完整的句子。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对照两个句子看一看,为什么变一变就不能感受到长江的热烈了呢?(关键词和比喻句,更能体会文章的感情,能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峡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课文中的美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三峡秋景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大意,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三)课文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并讨论其作用。
3.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课文中所表现的三峡秋天的特点,以及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之情。
(四)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三峡之秋”为题,写一篇描绘三峡秋天美景的作文。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进行写作。
3.教师挑选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并给予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了解三峡的历史文化,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课后作业1.阅读课文《三峡之秋》,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了解三峡的历史文化。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描绘三峡秋天美景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写作训练,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对三峡的深入了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描绘的三峡秋天的景色,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三峡之秋 教案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峡秋天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探究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优美。
2. 了解和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和风土人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专业术语和相关文化背景。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2. 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和体验。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三峡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回答问题。
3. 内容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描述和表达。
4. 情感体验:通过情景模拟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态度。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三峡的资料,进行探究学习。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2. 准备课文及相关阅读材料。
3. 准备教学用的地图和图表。
七、教学内容与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变化。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4.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三峡秋天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5. 引导学生思考三峡秋天对旅游的意义。
八、课堂互动与评估:1.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3. 通过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体验三峡秋天的美景。
2. 让学生进行三峡秋天风景的绘画或写作创作。
3. 引导学生关注三峡环境保护的问题。
十、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2.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感受和意见。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共5篇)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读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背诵重点段落。
2、读懂课文,能简单说说三峡之秋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大自然的教育。
3、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了解三峡各个时段的景象特点,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难点1、了解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物。
2、能体会三峡之秋一天当中的景象特点。
知识链接三峡的资料。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思路:一、创境激情,诱发阅读兴趣1 我们先来欣赏一些优美的图片。
〔课件播放三峡风景的幻灯片〕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了,这里就是三峡,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想说些什么?老师想到了一首诗你对三峡又知多少呢?能结合课前预习说说你对三峡有哪些了解吗?2自古以来,有无数的文人墨客写下了很多关于三峡的诗文,这节课就让我们顺江而下,和著名作家方纪一起,领略他笔下的美妙迷人的《三峡之秋》。
〔板书课题〕 3 齐读课题。
再读。
“之〞是什么意思?对了,三峡之秋就是三峡的秋天,在作者的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去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三峡之秋。
二、初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2.画出表达顺序的词语。
3.三峡秋景总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词语答复〕三、精读课文1.三峡早晨的特点是什么?2.出示自学提示一.自读课文,找出能概括三峡中午、下午、夜晚景色的词语。
二.为了突出这一特点,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三.品读课文,看看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四.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自学〕●全班交流〔一〕中午1.中午的三峡有什么特点呢?〔热烈〕〔学生充分说〕2.你见过热烈的场面吗?课文那些句子是描写三峡热烈的特点的? 2.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拓展:还能把长江比作什么?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读出雄劲、热烈的气势,评读,男生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填空、选择、简答等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测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和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互相评价、借鉴,共同提高。
4.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三峡秋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课堂讲解,引导感悟:针对课文中的重难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4.读写结合,提高能力:设计相关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创意写作。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环保意识。同时,教育学生珍惜美好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如“连绵”、“屹立”、“泼洒”等,并能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
2.领悟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通过课文描绘的景物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使其能够进行合理的创作。
4.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三峡》说课稿12篇
《三峡》说课稿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峡》说课稿12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三峡》说课稿12篇三峡说课稿一等奖的优秀说课稿,供大家参阅。
三峡之秋优秀教案优秀6篇
三峡之秋优秀教案优秀6篇工作单位:容县黎村镇平洛小学姓名:梁玉兰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6篇三峡之秋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篇一之四佚名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三峡。
(看录像)看后简单说说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去三峡旅游过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
二、检查预习读生字:橘(橘树)驳(驳船)学生互相解词:摇曳:摇动。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在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
全班讨论,得出结论:(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
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
六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精选8篇
六年级语文三峡之秋教案精选8篇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篇一教材分析《三峡之秋》是“新世纪”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之(母亲河)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通过认真细微地观察与体验,抓住了长江三峡中秋这一天中自然景物特点的变化,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时间顺序,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描绘出绚丽多姿的长江三峡秋景。
作者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长江三峡描绘的气象万千,充满生机和灵性。
全文处处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江河,对伟大祖国母亲的赞美之情。
设计思想课标中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学生进入六年级后,在阅读中感受、理解、分析、鉴赏的能力都较之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并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状况尽快查漏补缺。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设法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去感悟作者要抒发的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母亲的炽热之情。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手法,通过反复吟诵、领悟作者精美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在今后的语文实践中去自觉地学习使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能力目标(1)提高有感情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培养写作能力。
三、方法目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四、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抓住三峡秋天特点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三峡之秋》秋日三峡教案
《三峡之秋》秋日三峡教案一、引言1.1 介绍三峡的自然风光三峡是中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三峡的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景色。
通过介绍三峡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三峡之秋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阐述秋天的特点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大自然呈现出一片金黄色的景象。
秋天天气凉爽宜人,适合户外活动,如徒步、露营等。
通过阐述秋天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秋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
1.3 引入《三峡之秋》的内容《三峡之秋》是一篇描写三峡秋天美景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引入《三峡之秋》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三峡秋天的美丽和魅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三峡的地理位置和概况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和湖北省之间,是长江三峡的一部分。
三峡地区地势险峻,山峦起伏,景色壮丽。
通过讲解三峡的地理位置和概况,让学生了解三峡的地理特点和自然风光。
2.2 三峡的秋天气候特点三峡秋天的气候宜人,气温适中,降雨较少。
秋天的三峡天空湛蓝,空气清新,适合户外活动。
通过讲解三峡的秋天气候特点,让学生了解三峡秋天的气候条件和适宜的旅游季节。
2.3 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三峡秋天的景色以红叶为主,山峦被红叶覆盖,美不胜收。
三峡的秋天还有云雾缭绕,如仙境一般。
通过讲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让学生了解三峡秋天的独特美景。
三、教学内容3.1 《三峡之秋》的作者和背景《三峡之秋》的作者是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介绍《三峡之秋》的作者和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3.2 《三峡之秋》的主要内容和主题《三峡之秋》主要描写了三峡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感受。
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通过讲解《三峡之秋》的主要内容和主题,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3.3 《三峡之秋》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三峡之秋》采用了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三篇教材分析: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
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持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
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
教学目标:能领略三峡之秋的美景,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并体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使用媒体、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领略美景学生学习过程一、导语:1、课前播放歌曲《三峡情》。
2、导语:一曲《三峡情》情真意切,勾起了我们对三峡的向往。
现在,就让我们欣赏几幅三峡的自然风光图片,从视觉上感受三峡的美丽。
(投影打出图片)令人遗憾的是,三峡这条古文明的大通道已经在2003年永远地消失了。
可幸运的是文学作品保存了三峡的美丽。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峡之秋》,去重温那已逝去的三峡神韵。
二、领略美景1、布置学习任务(投影):用你喜欢的、习惯的方式自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绘三峡之秋的?请按课文描写的顺序重新排列下列插图。
(2)请各用文中的一个形容词、用“ 的三峡之秋”的形式为每幅画面配一个标题。
2、学生活动:(1)自读课文,圈点勾划、做批注。
(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投影)三、品析美点1、布置任务(投影):请用欣赏的眼光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提示:欣赏文章,可从语言、修辞、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2、学生活动:(1)精读课文,批注。
(2)同桌之间相互说给对方听,并认真听取对方的建议。
(3)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四、朗读美文1、布置任务(投影):比较起来,你最喜欢一天中哪一段时间的“三峡之秋”?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入情入景地读出三峡之秋的神韵。
2、学生活动:(1)各自放声朗读。
(2)学习小组内相互朗读、评价,并推选出读得的同学。
(3)个别学生上前实行配乐朗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带着欣赏的眼光作出评价。
(4)全班集体朗读课文片段,再次感受文章的美。
五、畅所欲言1、布置任务(投影)对比今昔,你更喜欢什么时候的三峡风光,为什么?2、学生活动:(1)或说或写。
(2)个别发言。
3、教师总结:(投影)三峡过去是我们的骄傲,今天它仍是中国人的自豪!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作业设计1、回家后,请你做一做小导游,将你领略到的三峡美景介绍给爸爸妈妈。
2、办一期主题为《奇丽的三峡》的小报。
板书设计:长江之歌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深入理解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学生学习过程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相关资料。
二、再读,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写作方法。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
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
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
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
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
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
再加上比喻手法的使用,表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
四、朗读比赛。
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即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五、教师小结: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作业设计: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在课后展开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板书设计:长江之歌早晨:新鲜而明净中午:热烈下午:平静而轻缓晚上:沉沉欲睡<P style="BORDER-LEFT: #9F0000 5px solid; LINE-HEIGHT: 35px; PADDING-LEFT: 10px; MARGIN-BOTTOM: 8px; BACKGROUND:#FFEEEE; COLOR: #9F0000"><B>篇二</B>教材分析《三峡之秋》是“新世纪”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之(母亲河)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通过认真细微地观察与体验,抓住了长江三峡中秋这个天中自然景物特点的变化,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时间顺序,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描绘出绚丽多姿的长江三峡秋景。
作者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长江三峡描绘的气象万千,充满生机和灵性。
全文处处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江河,对伟大祖国母亲的赞美之情。
设计思想课标中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水平。
这种综合水平的培养,各学段能够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学生进入六年级后,在阅读中感受、理解、分析、鉴赏的水平都较之以前有大幅度的提升,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并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状况尽快查漏补缺。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设法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去感悟作者要抒发的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母亲的炽热之情。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变化实行景物描写的手法,通过反复吟诵、领悟作者精美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在今后的语文实践中去自觉地学习使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水平目标(1)提升有感情朗读水平。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水平。
(3)培养写作水平。
三、方法目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四、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抓住三峡秋天特点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水平。
教学准备教师:理解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课件;搜集背景信息。
学生:阅读课文;从网络或书本等地方搜集、整理长江三峡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播放三峡图片导入1、同学们想不想旅游啊?今天我们就来“神游”一番金秋的三峡。
2、简单介绍三峡的相关资料。
3、欣赏三峡图片。
4、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点评:这样的导课设计通过展示三峡的图片,交流相关三峡的信息,使学生初步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与景观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按要求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相关词语。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写一写喜欢的理由,并试着读好它。
2、全班交流(1)交流生字、词语的读音。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2)交流文章的写作顺序。
(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点评:这样设计使学生在整体阅读中扫除障碍,理清思路,有助于教师依据学生的学情需要指导阅读,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理解、想象、感悟,在美读欣赏中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进一步感受文章所描写的景色美,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魅力。
】二、品读欣赏,感受三峡秋景美1、理清文脉。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作者就是按照从“早晨——中午——下午——夜”的顺序描写三峡秋天景色的。
同学们再看看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1)扫读1、7自然段,思考这两段的作用。
(2)交流。
(3)反馈、指导。
(第1自然段是写三峡秋色的,是总体写,在文中起“总起”作用。
第7自然段“这个天,正是中秋。
”与文章第一句“时令已经是秋天了。
”相呼应,具体说明了作者所观察到的三峡之秋的时间。
)(4)划分段落,找到重点。
2、按时间顺序学习作者是怎样具体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三峡之秋景色的。
(1)自由读文(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笔下三峡之秋早晨的景色。
学生边读边圈点批画优美的词句,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色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抓景物特点的。
(2)同桌交流。
(3)反馈。
小结:露水闪耀峡风凉绿叶金实明丽早晨,三峡秋色的特点(用一个词概括——明丽)。
(4)品味感悟,问题:为了突出“明丽”这个景色特点,作者怎样描写所观察到的早晨三峡的景色的?突出写什么(露水阳光)?为什么?(露水、阳光都直接与“明丽”相关,最能表现“明丽”这个特点。
)(5)指导朗读。
师:你们觉得怎样才能表现三峡之秋早晨美丽的景色?才能突出秋色“明丽”的特点呢?(自由朗读同桌读指名读)(6)小结学法:①自由读,圈点优美词语,想象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怎样抓景物特点的,特点是什么?②小组交流。
③设计本自然段板书内容。
④品味感悟作者的语言(重点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
⑤感情朗读。
3、自主、合作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问题: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中午、下午三峡秋色的?中午,群峰披金甲,阳光在水面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呼啸,三峡充满了秋天的热烈。
(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江水写得活灵活现,充满生气。
)【点评:课文描写中午、下午三峡秋色的两个自然段与早晨的段落相似,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学完后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实行检测就行了。
】4、共同学习第5、6自然段。
(1)自由读文5、6自然段。
问题:课文描写三峡夜晚的景色主要写了什么(渔火、灯光和月色)?(2)课文是怎样描写渔火、灯光的?(默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优美的句子认真品读。
(3)课文又是怎样描写月色的?(按刚才的方法自学第6自然段)(4)反馈自学第6自然段的情况。
问题:三峡的月色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有什么不同呢?月亮很迟很迟月光朦胧宛如一块巨大的磨平的云母石(让学生查字典或教师协助解释)清冽的光辉,像;又像5、读第7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