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精神迷失现象反思
浅议我国大学精神的缺失及其重塑
教 学探 讨
浅议我 国大学精 神的缺失及其重塑
李若冰
5 4 1 0 0 6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广西 桂林
摘 要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核心和灵魂,它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历史发 展过 程中通过一代又—代人的共同 努力、学校文 化逐渐积淀而成的。当 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功利主义的激进化,学生思想道德的匮乏 化,大学精神失落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因此,重新思考大学精神, 正视大学精神的缺失, 合理塑造大学精神迫在眉睫,它对推动我国大学 不断向前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学精神;缺失;重塑
1 . 深化高校制度建设 ,发展大学精神 任何 大学都 不是 空 中楼 阁 ,都 要依 托一定 的 制度建设 。 制度 建 设是培育大学精神不可或缺的支撑和保障。第一.要努力建立现代 大学是有精神 的,这种精神是获得社会认可的。一提到大学精 大学制度 。完善教学、科研 、管理等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校、民 教授 治校 、 神 ,许 多人 不 由 自主 的会想 到啥佛 之真理 ,牛 津之博 大 ,清 华之 严 主 管理 、 自主 办学 。其次 。强化 高校 管理 力量 .建立 “ 谨,北大之创新等。大学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 教 授治 学” 的管理模 式 ,规范 高校行 政管理 行 为 ,抑 制行政 权 力膨 是漫长的历史沉淀、凝聚、发展形成的。大学精神一旦形成 ,就作 胀 的非 正常现 象。 2 . 加强高校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精神 为一 种学 校文化 的标 志 ,被 师生 义无反 顾 的继 承和 发展 ,不断 发扬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 的基石,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土壤 。 光 大。今 天大 学精神 失落现 象 曰益 凸显 ,严 重影 响了高校 的发展 水 第一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行动去落实大学精神。积 平 ,制约了高等教育的进程 ,阻碍了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 极举办能发扬学生个性 ,充满人文气息和科学精神 。彰显大学精神 我 国大学精 神 的解 读 何为大学精神?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在 《 大学一解》中对大 的科 技文化 节 。第二 ,培育优 良的校风 ,创 建和谐 校 园。校风 是 大 学精神做 了新的注解: “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 学精神的外在表现,需要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从点滴做起,精心耕 善。 ”有学 者认 为 :大 学精神 是一所 大学 所拥 有的相 对稳定 的群体 耘 。形成 良好的校风氛 围。第三 。提出具有文化底蕴、符合本校特 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 色的校训 ,提升大学精神。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的载体 。对大学精 的精神特征 ,是一所大学整体面貌 、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 神有标志性的指导作用。好的校训可以凝聚大学精神,如 ,广西师 尊 师重道 ,敬业 乐群 ”。 和生 命力 的体现 。大学 精神 是大学 优 良传统文 化的结 晶 ,是大学 历 范 大学 的 “ 3 . 加强 思想 道德建 设 ,创 新大学 精神 久 常新的源 泉 。对于 凸显一 所大 学的形 象 、特 色 、风 格和 水准举 足 大 学是 大学人 思想 道德建 设的 主阵地 ,应通 过各 种途 径引 导大 轻重。目前我国大学精神内容主要包括 自由与独立精神、科学与批 学人人格的健全,使大学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担当起 判精神、人文和社会关怀精神、开拓和创新精神等。 个 人在 社会 中应有 的道 义 ,真 正成 为具有 高素 质的现 代人 。其 一 , = 、我国大 学精 神缺 失的表现 勤 勤恳恳做 学 问 ,实 实在在 做人 ” 的优 良品质 。这是 当今 时代 。我 国高等 教育事 业迅速 发展 。大学 建设 与发展 取得 培育 大学人 “ 了骄人 的成绩。但是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 。功利 主义蔓延高校 的每 学术和思想道德的结合 ,是创新大学精神的必要坏境 ;其二,大学 个角落,大学人思想道德高地失守,我国高校大学精神严重缺失。 是大 学人 的成长 沃土 ,是新 思想 的发祥 地 ,科 技创 新的 摇篮 。创新 已成 为大 学精 神 气 质 的重 要特 征 ,大学 精 神代 表 着 学术 自由 和创 1 . 功利主义的激进化,腐蚀了大学精神 受市场经济和西方价值观的侵蚀,功利化思想玷污了大学的精 新 。 因此 ,大学 人要 有创新 意识 ,与 时俱进 ,大学 才能 永葆独 特 的 神贞操 。贪 污之风 笼罩 着校 园 ,社 会上很 多腐 败现象 都能在 大学里 魅力。大学精神才能焕发出永久的生命力。 总之 。大学精神是大学品牌的精髓 。它是一种无形 的资产 。 找到 ,严重腐蚀着大学精神。高校在追求 “ 一流大学”的 “ 一片喧 哗”声驱使下,盲目扩大办学规模 。片面追求豪华成风,大楼宾馆 荡漾在大 学校 园 的每 一个 角落 ,铭刻 在全体 师生 每一个 人 的心 中。 如何重塑大学精神 ,是我国高校不可回避的课题。高校只有正视现 林立 ,教 育成本 剧增 ,债 台高筑 。教授做 学 问信奉 金钱主 义 。心 态 浮躁 、急 功近利 。把 学术 当成是谋 求获 得金钱 与地位 的路 径 ,重大 实 ,对症 下 药 ,开 拓创 新 ,才能 找 回失落 的大 学精神 ,重 新塑造 出 基础 性研 究少有 根本 的突破 ;学 生素质 严重 下降 ,学术视 野短 浅 。 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大学精神。 无心 上课 ,忙 着考 证考 级 。 硕 士生 、博 士 生 留在 学 校 多为 混个 文 参考文 献 : 【 1 】 吴洁.试论大学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研 凭 。增加 个人在 求职 竞争 中 的砝 码。 高校对有先进的大学精神统帅。大学精 神是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指引着大学健康发展。但是,大学精神 迷 失 已成为 了高校 的普遍 现象 。 目前 我 国高校 的一个 重要任 务 ,就 是走出精神迷失,重塑大学精神。如何重新塑造高校特色的大学精
当代青年的迷失现象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当代青年的迷失现象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青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选择和挑战,但同时也面临着迷失和困惑。
在这个时代,如何实现自我价值成为了当代青年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当代青年的迷失现象1. 社会背景下的迷失随着社会的变化,当代青年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挑战。
但同时,社会也变得更加复杂和竞争激烈,许多年轻人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2. 价值观念上的迷失在传统价值观念逐渐淡化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对于自己应该拥有怎样的价值观念感到困惑。
他们可能没有明确的信仰或者是找不到自己真正热爱并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3. 心理层面上的迷失当代青年很容易受到各种压力和诱惑影响,导致心理状态不稳定。
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难以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出路。
三、自我价值的实现1. 探索内心世界年轻人应该通过反思和探索自己内心的想法、感受和需求,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
可以通过阅读、旅行、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来拓宽视野。
2.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前提。
年轻人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明确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3. 培养积极心态积极心态是实现自我价值不可或缺的因素。
年轻人应该保持乐观向上,学会面对挫折和困难,并从中汲取力量。
4. 不断学习进步在不断学习进步中实现自我价值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年轻人应该注重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提升,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来发挥自己最大潜力。
四、结语当代青年面临着许多选择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迷失和困惑。
但只要能够探索内心、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积极心态和不断学习进步,就能实现自我价值,走向成功的人生之路。
精神困惑与自我迷失
精神困惑与自我迷失精神困惑与自我迷失人类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情绪与思想,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各种挑战,往往会出现精神困惑与自我迷失的情况。
这种困境不仅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和不安,还可能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和个人发展。
本文将从精神困惑的特征、原因和解决方法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精神困惑的特征精神困惑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等方面出现困扰或纠结,感受到内心的混乱和不安。
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精神困惑常伴随着思维混乱。
当人们面临复杂问题时,内心的思考常常变得不清晰,思维逻辑不连贯,甚至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
这会使得人们在做出决策或解决问题时感到困惑,不知所措。
其次,情绪波动较大也是精神困惑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人们的情绪会出现大起大落,时而沮丧低落,时而兴奋激动。
这种情绪波动会影响到人们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认知,使得人们难以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
另外,自我认知和身份认同的模糊也是精神困惑的体现。
当人们无法清晰地认知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价值观时,往往会感到自我迷失,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和目标。
这种自我认知的模糊使得人们在人生道路上感到困惑,不知道应该朝哪个方向前进。
二、精神困惑的原因精神困惑的出现往往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因素有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导致精神困惑的原因。
1. 生活压力过大: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常常让人感到精神紧张和困扰。
长期面临高强度的压力,会导致人们产生焦虑、抑郁等精神困扰。
2. 人际关系问题:与他人的关系紧张、矛盾或不和谐,会使人感到内心的纠结与困惑。
无法与他人和谐相处,会引起人们对自我的怀疑与迷茫。
3. 人生意义缺失:当人们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时,往往会感到迷茫和困惑。
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目标,容易让人陷入自我迷失的状态。
三、解决精神困惑的方法面对精神困惑,我们应该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帮助自己走出困境,重新找回内心的平衡。
首先,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思维。
中国大学精神缺失原因多维分析
5.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索道。尽快启动杭瑞高速公 路铜仁至遵义段的建设,安排便捷通达梵净山的环行旅游通 道。不仅要解决从铜仁至江口到达梵净山的通道问题,而且 要尽快打通从印江到秀山的快速通道,为四川、重庆方向的 客人进入梵净山解决交通制约。使之形成成都、重庆、梵净 山、张家界、三峡和神龙架的优秀景区连线。 关于梵净山是否应修建索道问题争论由来已久,本人认 为,保护只是手段,目的在于利用产生其综合效益,不应把 开发旅游资源与破坏等同起来,梵净山不仅具有极高的科研 价值,同时是旅游者“回归大自然” 度假休闲、观光游览的 好去处, 我们可以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积极的开发, 发挥梵净山的名山效应对铜仁地区经济的发展的作用以此带 动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由于从江口县一侧上山的现实 长期存在,且上山人数日益增加,因此在江口一侧修建索道 是必要也是可行的。索道的修建既能满足游客的游览需求也 有利于梵净山生态旅游的建设,不仅能减轻游客在游览过程 中的疲劳,增加游客量,还能缩短游客在山道间的停滞时间, 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 目前,当地政府及景区部门正在着手解决梵净山旅游存 在的以上问题并取得的积极的效果,对梵净山旅游的发展, 我们有足够的信心相信,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铜仁人民 的共同努力下,在红色旅游、自驾旅游、乡村旅游的带动下, 一定能打造出梵净山旅游的世界品牌。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政治、经 济、文化诸方面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与西方市场经济历经 1 1 2 2008 ・ 3
社会观察 和自身增加收入的考虑,大举扩招,其结果就是使大学的入 业的巨大压力,以‘研究高深学问’为总旨的大学,弥漫着 学率直线上升, 许多成绩不是十分突出的学生也能够上大学, 浓重的官气,为上是从,跑‘部’前进,充满了跃进式的豪 甚至是名牌大学,但大学也自然而然的从精英人才的培育逐 迈和各种各样的高指标,运行着官,产,学,商各不相同的 渐转化为大众的教育基地, 大学生天之骄子的优势不再突出, 机制;屡禁不止的教育腐朽,学术腐败,使学校终于失去了 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面临着就业难的尴尬境地。虽然中国的教 ‘净土’之誉,被诟病为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顽固堡垒’ 育界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也强调重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 ……” 。大学在这股大众化的潮流中迷失了自我,不自觉地降 性,但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还是存在着下降的趋势。他们有些 低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大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形象也随 只是把大学看作是一个获得学位的机构,而非学习知识、提 之远去。 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场所。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另外一个弊端就是学 费的增长。虽然高额学费的收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资 金紧张的困难,却使许多人丧失了入校学习的机会。杨东平 先生在《重建大学制度》中写道: “高昂的学费造就了庞大的 贫困生阶层,正在改变着农村学生的升学意愿;严重的人才 流失仍没有停止,甫出校门的大学生,却面临着就业还是失 (上接第 108 页) 3. 突出民族特色,实施品牌战略。发展梵净山旅游业要 把着眼点放在民族特色,能发挥自身优势的旅游内容和景点 上,应积极发掘各种民族风情、传统习俗、民间艺术、宗教 信仰、人物掌故等优秀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使它们更具浓 郁的民族性、地方性、区域性,在开发和建设旅游景点时, 要尽可能把民族的传统艺术与民族特色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在旅游业的经营上,积极组织旅游者参与并体验具有少数民 族特色的活动项目,积极开展生态游,从中体味我国少数民 族丰富多彩的生活;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带有民族特色的旅 游纪念品和旅游用品,如印有风景名胜的织锦、刺绣、印染、 雕刻、服装、提包等小饰物。此外,梵净山周围地区聚居多 个少数民族,他们都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在服饰、饮食、 节庆、歌舞、婚恋、文学、工艺品等具有鲜明的特色,充满 了神秘的色彩和迷人的魅力,因而应打造民族文化风情游品 牌;在旅游项目方面可广开思路设计游乐项目,如民族风情 旅游项目:踩芦笙、四面鼓舞、板凳舞、反排木鼓舞等土家 歌舞有山歌、哭嫁歌、蓑秧歌、摆手舞、八宝铜铃舞、茅古 斯、肉莲花等;利用土家族的节日赶年、牛王节、清明节、 六月六 ( 晒龙袍)、等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各种形式的物资、 商品交流会。 4. 加大宣传梵净山旅游力度。 尽管铜仁兴建了大兴机场, 开通了渝怀铁路,但几乎为凤凰旅游所用。没有发挥出对梵 净山旅游的贡献。同属武陵山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梵净山的 宣传力度不够,因此要借助主流媒体,网络力量,节庆活动, 名人效应。通过与旅行商合作宣传促销。加强与已有旅游品 牌优势的旅游地的合作,比如与凤凰、张家界共同制作客源 地宣传资料、宣传广告,通过后者直接向客源地宣传促销。 制定城市旅游业发展规划,除了遵循旅游业自身发展规律, 充分考虑旅游资源、市场需求、配套设施、旅游投资等各个 方面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确定合理的旅游业发展目标。把旅 游业的发展放在更大的区域来考虑, 既要考虑区域内的协作, 更要考虑区域内 “同质性” 旅游产品和服务带来的竞争。要 协调好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通过推出具有民族特色的 歌手、宣传片加大梵净山旅游的宣传力度。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经济学院
艰苦奋斗精神缺失原因【中国现代大学精神缺失的原因探析】
【中国现代大学精神缺失的原因探析】面对来自外界的种种诱惑和压力,加上自身固有的矛盾,中国现代大学精神渐趋失落。
大学精神失落的实质是大学固有矛盾即大学理想与社会现实、大学自主性与依附性、大学传统与时代变迁等矛盾在新时代背景下失衡的体现。
重建大学精神需要构建外部和内部制度,培育大学成长的良好环境。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实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使中国高等教育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但也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其中,大学精神的危机更是备受关注。
一、大学精神的内涵所谓“大学精神”,是指赋予大学以生命、活力并反映了其历史传统、社会声誉、人际关系、观念形态、校风校貌和学校个性化特色的一种校园精神文化形态。
具体来说,大学精神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个体取向层面。
体现为大学追求再生产知识,培养人的素质与能力,从而增进个体力量和个人幸福。
依据大学生不同个体的特点,提供“差异化”学习和教学的环境,从而影响差异化人生的去向。
第二,社会取向层面。
体现为大学重视科学研究、生产知识,并将其转化为社会财富和力量,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大学不是世外桃源,大学生也不是隐士,不可能置身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危亡之外;大学不是完全的公共机构,它需要独立自由的学术空间,需要宁静淡泊的精神园地。
它可以傲立时代潮头,大声疾呼呐喊,吹响战斗的号角,唤醒公众;也可以置身名利之外,一心向学,钻研学术,启迪世人。
真正的大学必须游刃于两种角色的转换之中,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与任务,奔走于道义与学术之间,继续弘扬大学精神。
第三个层面,组织取向层面。
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必须不断保护、发展自己,才能与社会形成积极互动的趋势。
这种趋势是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学不是乌托邦,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有差距。
大学不应该成为营利机构,它需要公共的支持与政府的投入。
同时,作为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场所,大学必须独立于社会习气之外,始终保持自己相对独立的地位,没有这一点,大学便成了社会的附庸,大学精神便只剩一具空壳。
当代大学精神的缺失及原因探析
都 由学校 的行政领导兼任 , 至连 学术组织 的一 般成 员大多 甚
也是学校行政部 门的负责人 , 使学术权力成 了行 政权 力的附
社会理想的创造等 。 大学的批判精神一方 面是指大学在教学 和科研过程中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与现实 , 否定非科
刘守勇 :当代 大学 精神的缺失及原 因探析
-2 19・
学 问的追 求变成 了谋求官职 的条件和手段 。 一些大学 教师上
课 、写论 文 、搞项 目,不是为 了做好本 职工作 ,而是 为评职
称 、当领导创造条件 。 ( 二1大学追 求功利化 1 .从学 校来讲 ,一些 大学在办学指 导思想和具体 行动
摘
要 :随着社会主 义市场 经济体制 的逐 步确立和发展 ,受市场 经济的冲击、功利主义 的影响 ,我 国"代大学 3 -
精神 出现 了明显缺失。主要 表现在五个方 面:事业单位行政化 ,大学追求功利化 ,学术研 究世俗 化 ,人 文精神
日趋淡化 ,道德精神 明显滑坡。究其 原 因,主要表现在 :政府对 大学管理过 多过 死 ,市场经济对 大学精神 的培
第 2 4卷
第 4期
天 中 学 刊
J un l f in h n o r a T a z o g o
V_l24 N O. 0| 4
20 0 9年 8月
Au . 0 9 g 2 0
当代大学精神 的缺失及原 因探 析
刘 守 勇
( 平顶 山学院,河南 平顸 山 4 7 0 6 0 2)
一
、
大 学 精 神 的 内涵
大, 教育教学质量不 断提 高。 但是 , 随着 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 社会 结构深刻变动 、 利益格局深刻 调整 、 思想 观念深刻变化 , 受市 场经济的冲击和功利主义 的影响 , 国当代大学精神 出 我
中国现代大学精神缺失的原因探析
中国现代大学精神缺失的原因探析作者:方钫妍来源:《黑河教育》2011年第12期[内容摘要]面对来自外界的种种诱惑和压力,加上自身固有的矛盾,中国现代大学精神渐趋失落。
大学精神失落的实质是大学固有矛盾即大学理想与社会现实、大学自主性与依附性、大学传统与时代变迁等矛盾在新时代背景下失衡的体现。
重建大学精神需要构建外部和内部制度,培育大学成长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大学精神;缺失;原因;重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实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使中国高等教育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但也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其中,大学精神的危机更是备受关注。
一、大学精神的内涵所谓“大学精神”,是指赋予大学以生命、活力并反映了其历史传统、社会声誉、人际关系、观念形态、校风校貌和学校个性化特色的一种校园精神文化形态。
具体来说,大学精神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个体取向层面。
体现为大学追求再生产知识,培养人的素质与能力,从而增进个体力量和个人幸福。
依据大学生不同个体的特点,提供“差异化”学习和教学的环境,从而影响差异化人生的去向。
第二,社会取向层面。
体现为大学重视科学研究、生产知识,并将其转化为社会财富和力量,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大学不是世外桃源,大学生也不是隐士,不可能置身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危亡之外;大学不是完全的公共机构,它需要独立自由的学术空间,需要宁静淡泊的精神园地。
它可以傲立时代潮头,大声疾呼呐喊,吹响战斗的号角,唤醒公众;也可以置身名利之外,一心向学,钻研学术,启迪世人。
真正的大学必须游刃于两种角色的转换之中,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与任务,奔走于道义与学术之间,继续弘扬大学精神。
第三个层面,组织取向层面。
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必须不断保护、发展自己,才能与社会形成积极互动的趋势。
这种趋势是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学不是乌托邦,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有差距。
大学不应该成为营利机构,它需要公共的支持与政府的投入。
引导大学生走出自我意识的迷失
美术学院学生工作材料=====================================引导大学生走出自我意识的迷失谢婧媛摘要: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强化,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促使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良性发展,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目标。
而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往往导致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迷失和混乱。
因此,德育教师要改进德育策略,加强心理辅导,促使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良性发展,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德育自我意识心理健康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成长中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
在这一时期,大学生的成人意识不断被唤醒、催生和强化。
成人意识的核心是自我意识。
大学生成人意识的产生发展期,也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强化期。
这是大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然而,新旧观念的更迭与碰撞、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冲突、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对大学生初步觉醒强化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如果不断强化的自我意识与复杂多变的外界现实不能协调,大学生就会产生许多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自我意识需要经历一个分化、矛盾和统一的过程,而自我意识的良性发展,对他们心理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因此,培养大学良好的自我意识,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核心所在。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内涵及表现自我意识是一种个体对自我的意识,是个体对自我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我体验、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
三者之中,后者是较前者更高一级的意识,前者是后者的发生发展的基础。
三者之间相互交织、互相影响,共同形成个体的自我意识。
1、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主要指个体由于心理冲突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
进入大学后,由于生理的日渐成熟,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自我体验更为丰富复杂、细腻多变。
大学生的自我体验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消极的自我体验,诸如焦虑、烦恼、忧郁、沮丧、自卑、冷漠、嫉妒、愤怒等等,是导致大学生心理疾患的罪魁祸首。
当代我国大学精神的缺失与重建
试论当代我国大学精神的缺失与重建摘要: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引领着大学的发展方向,塑造着学生的道德品格。
但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大学精神却出现缺失的现象,究其原因,高等教育行政化,导致大学独立地位丧失;高等教育产业化,导致大学人文精神弱化;学术目的功利化,导致大学科学精神失落。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重塑大学精神,已经成为我国大学发展的必然举措。
关键词:大学精神;缺失原因;重建对策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157-0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才战略方面有了很多的进步。
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正进入了一个艰难的整体转型阶段,大学精神却在改革中逐渐缺失。
行政化、功利化等不良倾向在高校中蔓延,严重腐蚀了当代大学精神,从而使得目前的高等教育面临诸多困境。
重塑大学精神,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事情,也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所必需的。
一、大学精神的内涵及意义(一)大学精神实质大学精神是指学生在大学环境中生活和学习过程所经历的一切。
这主要包括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以及对校园的认识程度。
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些都属于大学精神实质。
大学精神是反映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精神的内涵。
大学精神主要包括自由精神、独立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其中独立精神是指排除行政权力和经济利益对学术的不恰当干扰;自由精神是指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排除外界压力和干扰;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科学精神是指人们在科学实践、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敢于突破常规,批判对待原有观念,勇于探索未知世界,形成的一种执着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的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理性精神,通常表现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价值追求。
(二)大学精神的作用大学精神是一个大学能够长期存在的重要因素,而且它对大学的形象树立和长远发展都影响深远,a·弗莱克斯纳曾说过:“总的来说,在保障大学的高水准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更有效。
新时期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 生心理健康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 生心理素质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及时处 理心理问题
推进网络素养教育
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增强其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防止网络成瘾 和网络诈骗等不良行为。
网络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网络道德、网络安全、网络法律法规、网络信息辨别等。
单击添加标题
影响大学生精神 生活的因素 实践探索
大学生精神生活 中存在的问题 对策与建议
总结与展望
价值观多元化
社会多元化:社会多元化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 网络影响:网络信息繁杂,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心理压力增大
价值观念:个人 价值观念与现实 社会存在冲突, 导致精神困扰
加强价值观引导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提升心理素质
学习压力:课程难度大,竞争激烈 社交压力:人际关系复杂,难以融入 经济压力:生活费用高,家庭经济负担重 情感压力:恋爱、家庭等问题困扰 职业规划压力:对未来职业发展感到迷茫 心理疾病: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增多
网络成瘾问题
网络成瘾现象:长时间沉迷于网 络,无法自拔
影响社交:减少与他人的交流和 互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影响学习:影响学习效率和成绩
影响健康:长时间使用网络导致 视力下降、颈椎病等问题
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困惑分析
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困惑分析在社会转型期以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使得大学生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时,难免发生精神困惑和信仰危机。
因此,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既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内在要求,又是现实社会的呼唤。
一、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困惑当代大学生的所思所为,无不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他们纷繁复杂的精神世界,有积极健康的一面,也有迷茫困惑的一面,因此,如何认清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困惑对于其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价值。
1.思想观念多元化下,当代大学生思想迷茫。
21世纪的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他们有许多突出的优点,也有明显的不足。
诸如他们有强烈的上进心,但韧性不够,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消沉;喜欢独立思考,但缺乏辩证的思维方法;乐于学习各种知识,但目标不稳定等等。
面对现实,当代大学生在诸多思想问题上产生了无助与迷茫。
2.多元文化碰撞与交流下的信仰危机。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这使得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困惑重重。
绝大部分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健康的,但也不可忽视一小部分人在一定程度上的信仰危机。
小部分大学生对信仰的理解和价值观的选择产生异化,“理想错位”、“信仰冷漠”已经出现,感情寄托和精神归宿产生了移位。
3.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择业中的困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双向选择成为各院校大学生分配择业的一条主渠道。
面对市场经济的人才竞争以及用人单位的挑剔,许多大学生产生消极、焦虑、自卑、困惑的心理,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
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时刻困扰着大学生。
因此,有人发出“天之骄子,骄在何处?”的呼声。
部分毕业生强烈的依赖客观因素、依赖政策、依赖家长。
同时,大学生对现实生活感受的直观性,使他们在进行利益权衡时,以自我需要为中心,而不是以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为中心去择业,往往以眼前经济利益为判断标准,而不是以是否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利为标准,过分相信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金钱在择业中的作用,进而依赖于关系而忽视了主体素质。
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缺失”与创新德育机制的探索
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缺失”与创新德育机制的探索摘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存在着精神缺失的问题。
本文通过研究大学生精神贫困的表现及其现状,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提供针对性的对策,力求构建德育创新模式。
关键词:精神缺失;大学生;德育精神贫困是指某一社会群体或个人因种种因素在思想道德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落后于社会主流精神风貌的一种精神状态[1]。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胡锦涛总书记曾谈到“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当代大学生是在信息技术发达、经济繁荣,社会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方面,他们更富有朝气,敢于挑战,崇尚个性等优点,同时,受各种经济、文化和教育因素的影响,这一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精神上的困惑,一些行为也不够理性,表现为“精神贫困”或“精神缺失”,高校党组织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深化德育工作,强化育人机制。
一、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精神缺失”的表现(一)缺乏公德心,利己主义更强某师范大学做过一项关于大学生公德心的调查。
调查问卷中问及“对于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个人利益,可以违背一点社会道德规范”时,虽然持否定态度者占最大比例,但持默许和赞成态度的比重达到27.5%,而且还有28.2%的被调查者从观念上认同这种行为。
受社会上过度追求个人利益的不良习气,和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协调等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公德心与利己主义产生了冲突,一些学生思想状况不够健康,出现了以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的利益为前提和出发点的利己主义。
(二)缺乏集体主义观念,个人主义更强在大学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大一新生活跃于各类班集体活动,二年级的学生对各类活动的取舍更具方向性和目的性,班集体活动让位于个人利益,三年级的学生则基本上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专注于个人发展,较少关心班集体。
从参加班集体活动的热情和行动这一侧面来看,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有所减弱。
解读大学生的自我怀疑和失去方向感问题
同伴之间的支持和鼓励
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互相 倾诉,分享经验和感受
同伴之间的支持和鼓励:互相 鼓励,给予对方信心和力量
同伴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共同 完成项目,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同伴之间的竞争和激励:互相 竞争,激发对方的潜力和动力
感谢观看
汇报人: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
社会实践:参与 实习、志愿者活 动等,增加社会 经验,提高自信 心
校园文化活动: 参加社团、学生 会等组织,培养 团队合作精神和 领导能力
自我提升:学习 新技能、阅读书 籍、参加培训等, 提高自我价值感 和成就感
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与同学、 朋友、家人保持 良好的沟通和交 流,获得支持和 鼓励
学习动力不足,缺乏目标
情绪波动大,容易焦虑和抑 郁
自我否定,缺乏自信和勇气
产生自我怀疑和失去方向感的原因
学业压力:学习任务繁重,成绩不理想 社交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缺乏支持 职业规划:对未来职业发展感到迷茫 心理因素:自我认知不足,缺乏自信
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影响学习效率:自我怀疑和失去方向感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下降,难以集中注意力
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学 习过程中经常感到自我怀疑,认为自 己的能力不足,无法达到理想的成绩。
案例三:小强是一名大学生,他在 面对人际关系问题时感到困惑,不 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处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案例二:小红是一名大学生,她在 面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时感到迷茫, 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开展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 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举办各类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社交能力 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 建立导师制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如何应对迷失和人生目标的追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如何应对迷失和人生目标的追求大学生期间是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惑,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方面。
迷失和人生目标的追求是大学生常常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以保持心理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认识迷失与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在探讨如何应对迷失和人生目标的追求之前,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这两个问题的重要性。
迷失意味着内心的困惑和不确定感,可能是由于大学生正处于转变期,从高中毕业进入到大学。
这个过程中,他们面临新环境、新挑战和新认知,容易感到困惑和迷失。
另一方面,人生目标是每个人竭力追求的东西,它们驱使我们不断努力和奋斗,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可能追求的目标是学业上的成绩优异、社交能力的提升、职业发展等等。
因此,理解迷失和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二、应对迷失的方法1. 寻找支持系统在面对迷失时,大学生可以寻找支持系统来帮助他们度过这个阶段。
这个支持系统可以包括家人、朋友、辅导员等等。
和他们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困惑,通过倾听和得到建议,可以帮助大学生理清思路,找到新的方向。
2. 寻找兴趣爱好迷失常常是由于大学生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感所致。
在这个时候,大学生可以尝试寻找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参加志愿者工作等方式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认识圈子。
这些兴趣爱好的发展可以帮助大学生重新找到对生活的热情和动力。
3. 建立规划面对迷失的情况下,建立个人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可以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思考自己希望达到的成就和发展方向。
通过制定规划,大学生可以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路径,从而逐渐摆脱迷失的状态。
三、应对人生目标的追求方法1. 设定清晰的目标大学生在追求人生目标时,首先需要设定明确和具体的目标。
例如,他们可以设定学业上的目标,如每学期平均成绩提高一定的分数,或者在某门课程上取得优异成绩等等。
这样的明确目标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计划和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当代大学生目标迷失的原因浅释
收稿日期:2014-12-10作者简介:田雪(1991-),女,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教育史研究。
当代大学生目标迷失的原因浅释田雪(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济南250014)人作为纯然的个体性存在,需要在两个层面上寻求到个体生命的立足点:一个是在本体论层面或者精神层面上找到人生价值的终极归宿;一个是在现实生活层面上寻找到合理的社会伦理规范。
人之为人,尤其是作为一个现代人,这两个层面缺一不可,失掉任何一个层面,或者不能很好地均衡这两个层面,人就会面临迷失的危险。
人的迷失分很多种,如价值迷失、道德迷失、理想信仰迷失、真诚性迷失、自我迷失、方向迷失等等。
在此只对大学生的目标迷失进行简要的分析和研究。
大学生的目标迷失是一种负性的情绪状态,表现为对大学生活不知所措,对未来一片迷茫和困惑,处于一种“停顿”状态、“冷冻”状态之中。
就像杜威提到的当时美国学校毕业生的普遍状态:“许多人现在发现他们自己处于一种可悲的停顿状态,没有职业,也没有前途……他们对于他们的前途感到痛苦、困惑而没有保证……”这一大学生方向迷失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当时的美国,在如今的中国,这一现象同样普遍存在。
导致大学生方向迷失的原因有很多,如社会现实因素、文化因素、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教育因素等等。
本文只从学校教育的视角着手,对大学生目标迷失的原因进行简要的探索及分析。
一、大学生方向迷失的具体表现(一)独立缺失,目光狭窄当前我国高校的数量和规模正在扩张,大学生的数量随之变得越来越巨大。
作为当今我国极具特色的一个群体,大学生们的素质相对较高,其掌握的知识和资源量也相对丰富。
但也存在着独立性、洞察力、行动力、思考力缺失等一系列问题,这是大学生群体方向迷失的重要表现因素。
海德格尔曾满怀忧虑地在他的书中说道:“……每个人都和其他人一样。
这种杂然共在把本己的此在完全消解在‘他人的’存在方式之中,而各具差别和突出之处的他人则更加消失不见了……于是,‘人们’怎样享乐,我就怎样享乐;‘人们’对文艺怎样阅读怎样评论,我就怎样阅读怎样评论;‘人们’怎样从‘大众’中退步抽身,我也怎样退步抽身;‘人们’对什么东西愤怒,我就对什么东西愤怒……”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大学生们嘴上呼喊着独立和坚守,行动上却向现实屈服,在怯懦与缺乏行动力中失去真知灼见和首创精神,失落、迷失在“人们”中。
“当代青年的‘迷失’现象与自我价值的实现”的评论
“当代青年的‘迷失’现象与自我价值的实现”的评论
当代青年的“迷失”现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主要原因包括社会转型期的不确定性、教育体制的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等。
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年轻人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感和信仰,面对的是一个处处充满了挑战、竞争和不确定性的社会环境;教育体制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功利主义和应试教育导致的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匮乏。
此外,家庭教育的错误观念也造成了青少年的“迷失”,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呵护和关注,让他们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主动追求自我价值的动力。
解决这种“迷失”现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对于年轻人来说,应该注重培养自身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承担能力,同时也要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我们的教育体制也需要从形式主义和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后,家庭教育应该遵循科学的原则,既要呵护孩子,也要尽量让孩子独立思考和探索自我,给他们提供正向的环境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哈尔滨工程大学 思政部 ,哈尔滨 1 5 0 0 出现 了政治冷漠、主导信仰危机 以及病态社会心理等 多种 问题 ,严
重地影响 了当代 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主要原因在 于转型期 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影响 ,高校 思想教育引导效果的弱
化 以及大学生元认知能力的缺乏。要提升 大学生精神状 态,必须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创造 良好的社会 生态。增 强 高校教 育引导、提升教育理念与 实效,激发大学生 自我管理理念、提高 自我调 节与控制能力。
是个 人极端 自私 的一种行 为表现 。有些大 学生 即使 家庭条件很优越 ,也不愿做力所能及 的助人之事。 虚荣心理。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 自夸 ,盲 目攀 比, 显示 自己的财富、美貌、家庭地位等 ,以一种夸张 的方式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和羡慕 。空虚心理 。我 国的一份数据调查显示 ,我国每年约有 2 5 万人死 于 自杀 ,而 在 1 5岁 到 3 4岁年 龄段 的青年 人 中 , 自 杀 死亡所 占比例居 于首位 。而 自杀 的背后 正是 空虚 心 理 的一种 极端表 现方式 。浮躁心 理 。大 学生 群体 中的浮躁心理主要表现于对于科研、学习的浮躁 , 往往 急于求 成 ,造成 论文抄 袭 、找人 代笔 以及 办理 各 种就业所需 的 “ 证件 ”等 。
T h e B o r d e r E c o n o m y A n d C u l t u r e N o . 8 , 2 0 1 3
2 0 1 3年第 8 期 ( 总第 1 1 6期 )
边 疆经 济与 文化
THE BOBDER EC0NOMY AND CU删 BE
No . 8 . 2 O l 3 Ge n e r a 1 . N“l l 6
【 社会文化 】
当 代 大 学 生 精 神 迷 失 现 象 反 思
关键词 :大学生 ;精神迷 失;原 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C , 6 4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5 4 0 9 ( 2 0 1 3 ) 0 8 - 0 0 8 1 - 0 2
一
、
大学生 精神迷 失现象 的主要表现
1 . 政 治 冷 漠 的 显 现 。 首先 ,表 现 于 “ 形 式 主 义”的政治参与。众多大学生参加政治活动,普遍 存在着 “ 学校组织参加 就参加 ,没有组织就不参 加 ” 的心理 ,形 成 了一种 敷衍态 度和 冷漠 心态 。其 次 ,表 现 于 “ 极 度 薄 弱 ” 的政 治 效 能 感 。一 般 来 说 ,大 学生参 加政 治行 为都认 为 自己既不能 改变政 治决策又不能给 自身带来任何利益 ,因此 , 形成不 谈 政治 或远 离政 治 的冷 漠心态 。再次 ,表现 于非理 性 化 的政治参 与 。当前 ,国内外 反华势 力往往 利用 大 学生 “ 痛感 强 、燃 点低 ” 的特 点 ,进行 意识 形态 渗透 , 利用不正当、不合法 的传播方式夸大人 民内 二、大学生精神 迷失现 象的主要原 因分析 部 矛盾 ,散布 恶意 谣言 ,而大学 生 的政 治急躁 情绪 1 . 转 型期多元 化 的社会 环境 影响 。从 国际方面 极 易 引 发 极 端 的政治 参 与行 为 ,被 反华 势力 所 利 来 看 ,随着全 球化 时代 的到来 ,国家 间 的竞 争不 仅 用 ,造 成严 重 的不 良后果 。 2 . 主导信仰的危机 。在社会主导信仰方面,高 表现于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竞争 , 意识形态 领域 的争夺更 像一场 没有硝 烟的 战争 ,从未 停止 而 校 大学 生 出现 了对 “ 社会 主义何 去何 从 ”的 困惑 ,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失去信心 ,认为马克思主义 有愈 演愈烈 之趋 势 。西 方资本 主义 国家一直 觊觎 于 和平演变”实施对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 “ 超 已经过时 ,共产主义甚为渺茫 。据一项 2 0 0 3 年对 通过 “ 国企 工人 、农业 工人 、干部 和青年 大学生 四类群 体 越遏 制战略 ” ,西 方发达 国家 的 “ 普世 价值 ” 、 “ 全 的调查 , 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金钱万能和权力万 球话语 ” 以及 文化领域 的渗透无 不对 大学生 价值 观 能 的在 总体上 分 别 占到 4 3 . 1 1 %、2 5 . 1 8 %、2 0 . 1 2 %。 的选择 带来 困惑和挑 战 。从 国 内方 面来 看 ,我 国市 国企 工 人 ( 5 0 %) 、农 业工 人 ( 3 5 . 1 8 %) 、 干 部 场经济 的深入发 展也带来 了一 些负 面影响 。盲 目追 ( 5 4 . 1 3 %)信仰马克思主义 的比例都高于年轻大学 求经济利益以及价值多元化的市场经济环境 ,往往 生 ( 3 4 % ) 的信仰 比例 。 【 1 ] 除此之外 ,高校大学 造成大学 生拜金 主义 、享 乐主义 、攀 比主义 等观念 生还存在对宗教信仰的趋热和封建迷信的追捧等现 的产生 ,特别是当前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主 象。 要构成群体 , 复杂的网络环境更是给青年大学生的 3 . 病 态社会 心理 的 凸显 。病态 社会心 理具有 群 健康成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体性特征 ,如吝啬心理 ,吝啬俗称 “ 小气 ” ,往往 2 . 高校思想教育引导效果的弱化。首先 ,教育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7 . 0 3
作者简介 :刘娜 ( 1 9 8 6 一 ) ,女 ,河北唐山人,博士研究生 ,从事高校政治理论课与德育创新研究。
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 N H U A 回
边疆 经济 与 文化 2 0 1 3 年第 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