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构造规定

合集下载

构造柱构造规范

构造柱构造规范

构造柱构造规范编辑词条目录1基本内容目录1基本内容收起编辑本段基本内容基本内容在结构设计规范第5.0.1条一般情况下,多孔砖房屋应按表5.0.1的要求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造柱)。

第5.0.2条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表5.0.1要求设置构造柱,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也应按外墙处理。

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本条上述要求或第5.0.1条的要求设置构造柱。

第5.0.3条构造柱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构造柱最小截面为240mm×180mm,纵向钢筋宜采可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与圈梁相交的节点处宜适当加密,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1/6层高或450m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

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二、7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和9度区的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1φ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三、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沿墙高每500mm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图5.0.3-1);四、构造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五、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图5.0.3-2),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

第5.0.4条 7度时层高超过3.6m或墙长大于7.2m的大房间,8度和9度时的房屋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当未设置构造柱时,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第5.0.5条后砌的非承重砌体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φ6拉结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500mm。

8度和9度时,长度大于5.1m的后砌非承重隔墙的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

第5.0.6条多孔砖房屋的现绕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或木楼、屋盖房屋,应每层设置圈梁,横墙承重时,各类墙的圈梁设置要求应按表5.0.6的规定执行;纵墙承重时,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5.0.6内要求适当加密。

统一技术措施(二)构造07

统一技术措施(二)构造07

五、构造及配筋要求:(红色字体处为易出错条款)1、配筋原则:除非有特殊理由且征得专业负责人同意,构件实际配筋时不得放大,严格按计算值配置;梁配筋时最多增加10%以内。

2、箍筋优先使用三级钢ф8,三级钢ф10,三级钢ф12。

3、楼(屋)面板:3.1跨度≤2.4m的隔墙下可以不设次梁(需要梁形成高差者除外),但应设板底加强筋(在“结构总说明”中表示)。

电算时该墙作为板上恒载输入(将该墙重量平摊做为均布面恒载q)。

3.2 板厚及配筋建筑凹口连接板板厚为12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连接墙体方向)/ф8@200或计算结果的大值;框筒结构核心筒区域板厚为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20;住宅部分楼电梯筒板厚11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转换层板厚最小18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12@150;.转换层上下各一层板厚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地下室顶板厚度180mm,设双层双向钢筋,最小ф10@150(人防部分除外);裙房商业大洞口周边楼板加厚为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20(地上)、ф12@150(±0.000m);电梯机房板厚为150mm,双层双向钢筋ф10@150;电梯底坑板厚300mm,双层双向钢筋ф14@150;扶梯底坑板厚150mm,双层双向钢筋ф10@150。

人防区板厚250mm;商业部分楼板板厚110mm(井字梁);办公、酒店标准层板厚120mm;住宅部分楼板最小厚度100mm;所有结构单体屋面板厚为120mm。

带角窗房间板厚130mm。

3.3 住宅项目楼板(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板、加强板等),在板上部无负筋处设置ф6@200双向钢筋网片,与负筋搭接200mm,且配筋率≥0.1%;办公和商业项目楼板跨度≥4200的一般楼板(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板、加强板等),在板上部无负筋处设置ф6@200双向钢筋网片,与负筋搭接200mm,且配筋率≥0.1%。

铁塔识图和构造规定

铁塔识图和构造规定

五、角钢肢和螺栓方向
1、横担上下平面斜材:角钢肢向中心
2、塔身正、侧面交叉斜材 :
外贴——肢向上; 里贴——肢向上。
五、角钢肢和螺栓方向
3、隔面:角钢肢向中心
4、横担正面辅助材:斜向的肢向上,竖向的肢向中心; 横担平面上的辅助材:一般肢向中心,非对称的顺线路
的肢向左,横线路的肢向前; 5、塔身上的辅助材:一般肢向上,其余视切角等因素决定 角钢肢朝向。
4、表示杆塔组立方式的代号:L— —拉线式,自立式可不表示。
5、按线路回路分为: 双回路(S)、单回路(不表示)。
示例:220ZM表示 220千伏猫头型
直线塔;110NB表 示110千伏酒杯型
耐张塔。
注:以上依据GB 2695—81 《输电线路铁塔型号编制规则》的规定,已被 DL/T 1252-2013 《输电杆塔命名规则》替代。
二、术语
心距:在角钢肢平面内,楞线与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又叫准距。(见下图) 间距:在角钢肢平面内,同一准线上相邻两螺栓孔中心之间的距离。(见下图) 端距:在角钢肢平面内,角钢端头与首个螺栓孔中心之间的距离。(见下图)
二、术语
轧制边距:准线与轧制边之间的距离。(见下图) 切角边距:螺栓孔中心与切角边之间的距离。(见下图)
第一排准线 (mm)
45 50 55 60 65 75第二Fra bibliotek准线 (mm)
75 80 90 105 120 135
角钢最大使用孔径 (Φ)mm 17.5
21.5
25.5
三、一般规定
7、构件标志
1) 构件及结构图中的段号,应用直径 10mm单圆圈表示。 2) 结构图的构件编号,主材应用直径 14/12mm双圆圈,其他构件应用直径 8mm单圆圈表示。 3) 角钢用大写“L”表示,如: L140×10,表示角钢肢宽140mm,肢 厚10mm;在结构图中高强钢Q420、 Q390、Q345在规格前面直接标注, 如:Q420L200×16,规格前无其他标 识的表示Q235钢。 4) 板在结构图中短横线“—”表示, 如:“—10”表示板厚10mm,高强钢 Q420、Q390、Q345Q在规格前面直接 标注,如:Q420—16,规格前无其他标 识的表示Q235钢。

桩和桩基的构造应符合的规定

桩和桩基的构造应符合的规定

桩和桩基的构造应符合的规定桩和桩基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 1.5、倍,当扩底直径大于2m、时,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m.在确定桩距时尚应考虑施工工艺中挤土等效应对邻近桩的影响;2、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3、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艺确定,宜为桩身直径的1倍~3、倍。

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

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 5m;4、布置桩位时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5、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时,非腐蚀环境中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预应力桩不应低于C40,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二b、类环境及三类及四类、五类微腐蚀环境中不应低于C30;在腐蚀环境中的桩,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100、年的桩,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宜适当提高。

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40;6、桩身混凝土的材料、最小水泥用量、水灰比、抗渗等级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 476、的有关规定;7、桩的主筋配置应经计算确定。

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 8%(锤击沉桩)、0.6%(静压沉桩),预应力桩不宜小于0.5%;灌注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65%(小直径桩取大值)。

桩顶以下3~5、倍桩身直径范围内,箍筋宜适当加强加密;8、桩身纵向钢筋配筋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配筋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2)、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淤泥质土层或液化土层;3)、坡地岸边的桩、8、度及8、度以上地震区的桩、抗拔桩、嵌岩端承桩应通长配筋;4)、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桩施工在基坑开挖前完成时,其钢筋长度不宜小于基坑深度的 1.5、倍;9、桩身配筋可根据计算结果及施工工艺要求,可沿桩身纵向不均匀配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Hale Waihona Puke 11/3421.3 试设计分析
1) 试设计的工程 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9年7月开始进行试设计。试设 计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提供设计软件,7个单位对7种结构 形式的10个工程进行设计及分析、对比。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框架-筒体结构(办公楼)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框架结构(办公楼)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框架- 剪力墙结构(多层厂 房)、排架结构(单层厂房)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板柱结构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框架结构(教学楼)、框架-剪力墙结 构(商住楼)、剪力墙结构(商住楼)。
8.对于荷载、内力不大,由最小配筋率确定截面配筋 的情况,采用更高强的500MPa钢筋效果并不明显。 因此中高强的400MPa级钢筋可能成为未来的主力钢 筋。 9.板柱结构在限制高度24m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措施 后,可以满足抗震的基本要求。在钢筋等级不变的 情况下用钢量增加10~15%,但采用高强钢筋后, 可以持平或减少。这种结构形式作为车库、商场、 仓储等结构有一定的优势。 10.综上所述,修订规范的工程适用性较好。在适当提 高安全储备、抗灾能力、耐久性能的情况下,通过 技术进步和采用高强材料等措施,有效地落实了节 材、减耗、环保的目标。
γRd——结构构件的抗力模型不确定性分项系数
2 对二维、三维混凝土结构构件,当按弹性或弹塑性方法分析并以 应力的形式表达时,可将混凝土应力按区域等代成内力设计值,按 3.3.2条进行计算;也可直接采用多轴强度准则进行设计验算。 (3.3.3条)
上述表达式能适应多轴强度计算、应力设计、既有结构设计以 及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等情况。

钢筋网混凝土结构规范

钢筋网混凝土结构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structuresreinforced with welded steel fabricJGJ 114━2003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3 年 9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161号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 114—2003,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1.4、3.1。

5、5.1。

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114—97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年7月11日根据建设部建标[2000] 284号文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114—97进行了修订.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符号;3.材料;4。

设计计算;5.构造规定;6。

施工;7。

附录A~附录E。

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

适用范围扩大到市政工程的桥梁和路面等,增加了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板类受弯构件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设计参数;2.新增了热轧带肋钢筋焊接网的有关规定以及焊接箍筋笼的技术内容;3。

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刚度和裂缝宽度计算公式作了调整;4.对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和最小配筋率作了调整,增加了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中钢筋焊接网的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5。

补充了板的构造规定,特别是双向板的布网方式;6.焊接网用于房屋剪力墙的分布筋时,对边缘构件的构造、分布筋的配筋构造以及房屋适用最大高度等作了补充规定;7.给出了桥面铺装用钢筋焊接网常用规格表。

本规程由建设部归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之构造规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之构造规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之构造规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中国建筑行业的基本规范之一,广泛适用于建筑结构设计、施工与验收,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其中,构造规定是规范中的重要部分,涵盖了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中的一系列技术要求与规定。

构造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材料选择与性能要求:要求混凝土、钢筋与预应力钢材的强度、抗震性能、耐久性等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并规定了材料的采购、强度检验等相关规定。

2.结构荷载计算:规定了建筑物的荷载计算方法与标准值,包括自重荷载、活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以及长期与短期荷载计算方法的区别与应用。

3.结构体系选择与设计:要求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与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墙体结构、框剪结构等,并规定了结构形式的具体设计要求。

4.基础与地下室结构设计:规定了建筑物基础的类型、尺寸与深度,包括扩展基础、单排基础、连续墙基础等,以及地下室结构的设计要求与施工工艺。

5.梁、柱、板与墙的设计:规定了梁、柱、板与墙的截面尺寸、配筋率、抗弯、抗剪与抗压承载力等要求,以及相应的构造连接、施工工艺等。

6.抗震设计:要求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抗倾覆、抗滑移和抗破坏能力,包括地震荷载计算与分析、结构抗震性能要求和抗震构造设计要求等。

7.构件的制造与安装:规定了混凝土构件的制造与质量控制要求,包括混凝土浇筑、养护、钢筋捆扎、构造连接等,以及构件的安装、预应力张拉等相关技术要求。

8.结构施工控制与验收:规定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测量、标高控制、构件加工、质量检验等,以及结构验收的程序与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构造规定旨在保证建筑物结构的安全、可靠和经济。

其要求严格,对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同时,规范也会随着技术的发展与经验的积累不断进行修订与更新,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确保建筑结构的质量与安全性。

(完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

(完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新内容有关调整部分:新规范于2002年4月1日启用,原规范(GBJ10-89)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新规范规定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条文共17条,具体分配为:第3章有2条、第4章有4条、第6章有1条、第9章有2条、第10章有2条、第11章有6条;新规范第1.0.2条中明确规定: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及素混凝土承重结构的设计,而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以及其他特种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新规范第3.1.1条、第3.1.2条之条文说明中明确指出:在设计时,荷载分项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取用;对极限状态的分类,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规定确定。

强制性条文部分:第3章“基本设计规定”之强制性条文:第3.1.8条: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第3.2.1条: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建筑结构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

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照表3.2.1的规定选用相应的安全等级。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表3.2.1)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一级很严重重要的建筑物二级严重一般的建筑物三级不严重次要的建筑物注:对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其安全等级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第4章“材料”之强制性条文:第4.1.3条: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ck、ftk应按表4.1.3采用。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N/mm2)强度种类混凝土强度等级C15 C20 C25 C30 C35 C40fck 10.0 13.4 16.7 20.1 23.4 26.8ftk 1.27 1.54 1.78 2.01 2.20 2.39第4.1.4条: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c、ft应按表4.1.4采用。

注:1。

计算现浇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及偏心受压构件时,如截面的长变或直径<300mm,则表中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系数0.8,当构件质量确有保证时,可不受此限制。

组合结构构造要求

组合结构构造要求

1组合结构构造要求1.1栓钉的设置栓钉是组合结构中常见的抗剪连接件,用于抵抗钢材与混凝土交界面的剪力。

根据规范及图集规定一般下列位置需设置栓钉。

抗剪栓钉的直径规格宜选用19mm和22mm,其长度不宜小于4倍栓钉直径,水平和竖向间距不宜小于6倍栓钉直径且不宜大于200mm。

栓钉中心至型钢翼缘边缘不应小于50mm,栓钉顶面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15mm。

1.1.1型钢混凝土梁栓钉设置要求对于配置实腹式型钢的托墙转换梁、托柱转换梁、悬臂梁和大跨度框架梁等主要承受竖向重力荷载的梁,型钢上翼缘应设置栓钉。

(组规5.5.14)剪力墙洞口连梁中配置的型钢或钢板,其高度不宜小于0.7倍连梁高度,型钢或钢板应伸入洞口边,其伸入墙体长度不应小于2倍型钢或钢板高度;型钢腹板及钢板两侧应设置栓钉。

(组规9.2.11)当框架柱一侧为型钢混凝土梁,另一侧为钢筋混凝土梁时,型钢混凝土梁中的型钢,宜延伸至钢筋混凝土梁1/4跨度处,且在伸长段型钢上、下翼缘设置栓钉。

栓钉直径不宜小于19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在梁端至伸长段外2倍梁高范围内,箍筋应加密。

(组规14.4.1)型钢混凝土悬臂梁自由端的纵向受力钢筋应设置专门的锚固件,型钢梁的上翼缘宜设置栓钉;型钢混凝土转换梁在型钢上翼缘宜设置栓钉。

栓钉的最大间距不宜大于200mm,栓钉的最小间距沿梁轴线方向不应小于6倍的栓钉杆直径,垂直梁方向的间距不应小于4倍的栓钉杆直径,且栓钉中心至型钢板件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

栓钉顶面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组规14.4.2)1.1.2型钢混凝土柱栓钉设置要求各种结构体系中的型钢混凝土柱,宜在下列部位设置抗剪栓钉:1)埋入式柱脚型钢翼缘埋入部分及其上一层柱全高;2)非埋入式柱脚上部第一层的型钢翼缘和腹板部位;3)结构类型转换所设置的过渡层及其相邻层全高范围的翼缘部位;4)结构体系中设置的腰桁架层和伸臂桁架加强层及其相邻楼层柱全高范围的翼缘部位;5)梁柱节点区上、下各2倍型钢截面高度范围的型钢柱翼缘部位;6)受力复杂的节点、承受较大外加竖向荷载或附加弯矩的节点区,在节点上、下各1/3柱高范围的型钢柱翼缘部位;7)框支层及其上、下层的型钢柱全高范围的翼缘部位;8)各类体系中底层和顶层型钢柱全高范围的翼缘部位(组规14.7.1)在各种结构体系中,当结构下部楼层采用型钢混凝土柱,上部楼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时,在此两种结构类型间应设置结构过渡层,过渡层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计中确定某层柱由型钢混凝土柱改为钢筋混凝土柱时,下部型钢混凝土柱中的型钢应向上延伸一层或二层作为过渡层,过渡层柱的型钢截面可适当减小,纵向钢筋和箍筋配置应按钢筋混凝土柱计算,不考虑型钢作用;箍筋应沿柱全高加密;2)结构过渡层内的型钢翼缘应设置栓钉,栓钉的直径不应小于19mm,栓钉的水平及竖向间距不宜大于200mm,栓钉至型钢钢板边缘距离不宜小于50mm。

例如规范规定墙体长度超过5m就要加构造柱

例如规范规定墙体长度超过5m就要加构造柱

例如规范规定墙体长度超过5m就要加构造柱,加的这个柱子图纸就不会标出来,不管是结构还是施工图都没有,至于这个规定是规范上的,但是一般总施工说明上都有,砖混结构的房屋(如住宅楼)都是先砌墙体厚浇混凝土,所以没有插筋这么一说,只有框架结构,也就是先浇筑混凝土后砌筑的建筑材存在。

比如要砌筑了,墙体超过了5m得加构造柱,那么构造柱和梁得连接在一起,此时梁都已经浇筑好了,此时就要插筋了,几根钢筋从梁上弄出来和柱子的钢筋连接,其中这个插筋好几种做法,比如在几年前有的是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直接把这个钢筋先放进去,等浇筑好了后,拆模板了在把这个钢筋给凿出来,也有的是在梁的模板上打几个孔然后把钢筋插出来再浇筑,现在一般都是植筋,等砌筑的时候在梁上打孔把钢筋放进去再打胶进去,然后直接跟构造柱子的钢筋连接。

还有就是墙体每500高的时候都设有拉结筋,在框架柱与墙连接处这个拉结筋的也和上面说的一样,现在的一半也都是植筋的做法。

所以说图纸上是没有插筋的,插筋你可以理解成就是一般的都是先弄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插筋是先浇筑了混凝土但是钢筋是后来补上的就行了。

你看到混凝土做了,但是没有预留钢筋,那就需要插筋了。

基础插筋主要是解决柱子的纵向钢筋,箍筋暂时是构造的。

因为所插的钢筋需要临时成形与固定。

这临时箍筋如何配置,一般是在混凝土上表面以下50mm设置第一道,再向上按设计要求设1~2道也就够了。

如果插筋很长,可能为一层楼高或更高时,那就要按设计图纸设置更多道。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一般基础和柱子是分开施工的,这时候柱子的钢筋如果直接留到基础里,由于钢筋很长不方便施工,所以就甩出来一段钢筋用于柱子的钢筋搭接用,大小和根数应该和柱相同,至于基础内的箍筋,一般是2~3道,用于固定插筋用,出了基础顶面就是柱子的箍筋了,按照图纸施工,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一般取1米左右就可以了,满足搭接或者焊接要求就可以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前言
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经过四年多的修订已经于2002年4月1日起施 行; 新规范仍采用以分项系数表达的概率极限状 态设计方法; 为适应加入世贸以后与国际接轨,与国内其 他规范协调一致,适当提高了结构的安全度, 增加和改动了不少内容。
返回
第一章 概论
修订经过 修订原则 修订内容 试设计分析
返回
第二节 修订原则
修订原则:统一、接轨、补充、完善、安全;
与国内各专业规范协调统一,如水工、公路、桥


梁桥涵、港口工程等规范组成员的共同参与; 与国际标准规范接轨,尽量与MC-90等国际规范基 本一致; 设计方法的补充,如补充了混凝土耐久性的规定、 结构分析的原则和方法等内容; 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完善,如提高了混凝土强度等 级和主导钢筋的要求、改进了正截面和斜截面承 载力的计算模式、完善了预应力设计方法和深受 弯构件设计方法等; 适当提高了安全度约10-15%,造价约提高5%。
返回
第四节 耐久性的规定
新规范关于耐久性设计的内容有两种形式:
1) 特别增加了耐久性规定这一节,直接规定环境的分级方 法以及各类环境对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等; 2) 对于分散在各章节中的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有关条款作 必要的修改,如加大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在“构件”和“构 造”章节中表达与耐久性有关的构造措施等; 影响耐久性的最重要因素是环境,新规范把环境分为五类,与 模式规范MC-90基本相同,环境是耐久性设计的主要依据; 影响耐久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混凝土本身的质量,而混凝土 的质量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水灰比、水泥用量密切有关,此外 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和碱的含量也对耐久性有重大影响,新 规范为保证结构混凝土的耐久性,对使用年限50年和100年的 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质量提出了规定; 应该指出,新规范只是采用宏观控制的办法,还不能定量地确 定结构的耐久性。

国家电网公司110-500kV输电线路典型设计--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110-500kV输电线路典型设计--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110~500kV输电线路典型设计 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正式版)输电线路典型设计工作组2006年06月18日目 录图纸幅面尺寸一 (2)图标与工程名二 (2)图纸内容三 (4)铁塔构造四 (4)图面一般规定五 (11)常用图型式六 (15)螺栓、角钉、垫圈规格表七 (17)工艺符号说明八 (17)九 (18)塔脚板型式十.插入式基础型式 (20)十一.铁塔加工统一说明 (20)一.图纸幅面尺寸基本幅面代号 0# 1# 2# 3# 4# 5#长×宽(mm) 1189X841 841X594594X420420X297297X210 210X148边 宽(mm) 10 5装订边宽(mm) 25注:1、建议尽量不采用0#图纸;2、1#、2#、3#图不宜加宽,可按(长边/8)的倍数加长,最长不超过1931mm;3、4#、5#图不得加长和加宽,5#图用于手册;4、选用图纸幅面时,同册图纸宜以一种规格的图幅为主,尽可能不要大小图幅混用。

二.图标与工程名1.图标图标采用以下两种形式:(样本见图框的DWG文件)图 2.1 大图标格式图 2.2 小图标格式图标统一放在图纸右下角。

设计院签署设计、校核、审核和批准,制图公司签署制图和校核。

校核栏内设计院签署在前,制图公司签署在后。

2.结构图册及塔名5A-ZM1 ZM1直线塔总图及材料汇总表5A-J1 J1转角塔结构图5A-ZBC1 ZBC1直线塔(长短腿)结构图5D-SZ1 SZ1双回路直线塔结构图5D-SJ1 SJ1双回路转角塔结构图5D-SZC1 SZC1双回路直线塔(长短腿) 结构图3.工程名: 110~500kV输电线路典型设计4.图纸名称:5A-ZBC1直线塔地线支架结构图①5A-ZBC1直线塔中导横担结构图②5A-ZBC1直线塔边导横担架结构图③5A-ZBC1直线塔上曲臂结构图④5A-ZBC1直线塔下曲臂结构图⑤5A-ZBC1直线塔塔身结构图⑥5A-ZBC1直线塔腿部结构图⑦5D-SZ1双回路直线塔地线支架结构图① 5D-SZ1双回路直线塔上导横担结构图②5D-SZ1双回路直线塔中导横担结构图③5D-SZ1双回路直线塔下导横担结构图④5D-SZ1双回路直线塔塔身结构图⑤5.图纸目录:图纸目录采用A4号图纸,格式如图2.3所示。

网架构造设计的一般规定

网架构造设计的一般规定

网架构造设计的一般规定1.网架的选型应结合工程的平面形状和跨度大小、支承情况、荷载大小、屋面构造、建筑设计等要求综合分析确定。

网架构件步子必须保证不出现构造几何可变情况。

注:本规程中大、中、小跨度划分系针对屋盖而言。

大跨度为60m以上。

中跨度为30m-60m。

小跨度为30m以下。

2.平面形状为矩形的周边支承网架,当其边长比(长边/短边)小于或等于1.5时,宜选用斜放四角锥网架、棋盘型四角锥网架、正放抽空四角锥网架、两向正交斜放网架、两向正交正放网架、正放四角锥网架。

对中小跨度,也可选用星型四角锥网架和蜂窝型三角锥网架。

当建筑要求长宽两个方向不等时,可选用两向斜交斜放网架。

3.平面形状为矩形的周边支承网架,当其边长比大于1.5时,宜选用两向正交正放网架,正放四角锥网架或正放抽空四角锥网架。

当其边长比小于2时,也可采用斜放四角锥网架。

当平面狭长时,可采用单向折线型网架。

4.平面形状为矩形,三边支承一边开口的网架可按2.0.3条开展选型,其开口边可采取增加网架层数或适当增加整个网架高度等方法,网架开口边必须形成竖直的或倾斜的边桁架。

5.平面形状为矩形,多点支承网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正放四角锥网架、正放抽空四角锥网架、两向正交正放网架。

对多点支承和周边支承相结合的多跨网架,还可选用两向正交斜放网架或斜放四角锥网架。

6.平面型状为圆形、正六边型及接近正六边心切为周边支承的网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三向网架、三角锥网架或抽空三角锥网架。

对中小跨度,也可选用蜂窝型三角锥网架。

7对跨度不大于40m多层建筑的楼层及跨度不大于60m的屋盖,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板代替上弦的组合网架构造。

网架构造宜选用正放四角锥网架、正放抽空四角锥网架、两向正交正放网架、斜放四角锥网架、蜂窝型三角锥网架。

8.网架可采用上弦或下弦支承方式,如当采用下弦支承时,应在支座边形成竖直或倾斜的边桁架。

9网架的网格尺寸和高度可根据网架形式、跨度大小、屋面材料以及构造要求和建筑功能等因素确定。

构造与安装要求范文

构造与安装要求范文

构造与安装要求范文构造与安装要求是指在进行项工程项目、产品研发或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所需的构造步骤和安装方式的规范、要求和步骤。

构造与安装要求的制定对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和顺利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探讨构造与安装要求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

构造要求是指在进行工程项目、产品研发或系统设计时,对于相应的构造步骤的规范和要求。

这些构造要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构造要求应该明确规定项目中所需的材料规格及使用方式。

具体而言,构造要求应该对于项目所需的各类材料,如钢材、混凝土、木材等,给出相应的规格和使用方式。

这样有助于确保所使用的材料满足工程项目的要求,并且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其次,构造要求还应该明确规定项目中各个构造步骤的顺序和重要事项。

不同的工程项目可能包含多个构造步骤,如地基处理、墙体搭建、屋面施工等。

在构造要求中,应该明确规定各个构造步骤的顺序、配合和时限,以确保项目可以按照计划进行,并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率。

另外,构造要求还应该明确规定项目中特殊构造部分的施工要点。

一些工程项目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构造部分,如电力系统、制冷系统等。

对于这些特殊构造部分,构造要求应该给出相应的施工要点,以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

最后,构造要求还应该明确规定项目中所需的设备和工具要求。

在进行工程项目时,可能需要使用一些专门的设备和工具,如起重机、焊接设备等。

构造要求应该明确规定所需设备和工具的规格、使用方法以及保养要求,以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正确和安全地使用这些设备和工具。

除了构造要求,安装要求也是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的重要部分。

安装要求是指在进行一些产品的安装或系统的配置过程中,对于相应的安装步骤和方式的规范和要求。

首先,安装要求应该明确规定产品或系统的安装方式和顺序。

具体而言,安装要求应该规定产品或系统安装的基本步骤,如安装前的准备工作、不同部件的组装顺序等。

这样可以确保安装过程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避免因步骤错乱而导致问题的发生。

盘扣式脚手架构造要求和监理检查要点

盘扣式脚手架构造要求和监理检查要点

盘扣式脚手架构造要求和监理检查要点构造要求的一般规定1、脚手架的构造体系应完整,脚手架应具有整体稳定性。

2、应根据施工方案计算得出的立杆纵横向间距选用定长的水平杆和斜杆,并应根据搭设高度组合立杆、基座、可调托撑和可调底座。

3、脚手架搭设步距不应超过2m。

4、脚手架的竖向斜杆不应采用钢管扣件。

5、当标准型(B型)立杆荷载设计值大于40kN,或重型(Z型)立杆荷载设计值大于65kN时,脚手架顶层步距应比标准步距缩小0.5m。

检查要点和验收1、对进入现场的钢管支架构配件的检查与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有(脚手架)钢管支架产品标识及产品质量合格证;型式检验报告;(2)应有钢管支架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及产品使用说明书;(3)当对支架质量有疑问时,应进行质量抽检和试验。

2、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支撑架应进行检查与验收:(1)基础完工后及支撑架搭设前;(2)超过8m的高支模每搭设完成6m高度后;(3)搭设高度达到设计高度后和混凝土浇筑前;(4)停用1个月以上,恢复使用前;(5)遇6级及以上强风、大雨及冻结的地基土解冻后。

3、支撑架检查与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础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平整坚实,立杆与基础间应无松动、悬空现象,底座、支垫应符合规定;(2)搭设的架体应符合设计要求,搭设方法和斜杆、剪刀撑等设置应符合相关规定;(3)可调托撑和可调底座伸出水平杆的悬臂长度应符合相关规定;(4)水平杆扣接头、斜杆扣接头与连接盘的插销应销紧。

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作业架应进行检查和验收:(1)基础完工后及作业架搭设前;(2)首段高度达到6m时;(3)架体随施工进度逐层升高时;(4)搭设高度达到设计高度后;(5)停用1个月以上,恢复使用前;(6)遇6级及以上强风、大雨及冻结的地基土解冻后。

5. 对脚手架应重点检查和验收下列内容∶(1)搭设的架体三维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2)立杆基础不应有不均匀沉降,立杆可调底座与基础面的接触不应有松动和悬空现象;(3)连墙件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应与主体结构、架体可靠连接;(4)外侧安全立网、内侧层间水平网的张挂及防护栏杆的设置应齐全、牢固;(5)周转使用的支架构配件使用前应作外观检查,并应作记录;(6)搭设的施工记录和质量检查记录应及时、齐全;(7)水平杆扣接头、斜杆扣接头与连接盘的插销应销紧。

例如 规范规定 墙体长度超过5m就要加构造柱

例如 规范规定 墙体长度超过5m就要加构造柱

例如规范规定墙体长度超过5m就要加构造柱,加的这个柱子图纸就不会标出来,不管是结构还是施工图都没有,至于这个规定是规范上的,但是一般总施工说明上都有,砖混结构的房屋(如住宅楼)都是先砌墙体厚浇混凝土,所以没有插筋这么一说,只有框架结构,也就是先浇筑混凝土后砌筑的建筑材存在。

比如要砌筑了,墙体超过了5m得加构造柱,那么构造柱和梁得连接在一起,此时梁都已经浇筑好了,此时就要插筋了,几根钢筋从梁上弄出来和柱子的钢筋连接,其中这个插筋好几种做法,比如在几年前有的是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直接把这个钢筋先放进去,等浇筑好了后,拆模板了在把这个钢筋给凿出来,也有的是在梁的模板上打几个孔然后把钢筋插出来再浇筑,现在一般都是植筋,等砌筑的时候在梁上打孔把钢筋放进去再打胶进去,然后直接跟构造柱子的钢筋连接。

还有就是墙体每500高的时候都设有拉结筋,在框架柱与墙连接处这个拉结筋的也和上面说的一样,现在的一半也都是植筋的做法。

所以说图纸上是没有插筋的,插筋你可以理解成就是一般的都是先弄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插筋是先浇筑了混凝土但是钢筋是后来补上的就行了。

你看到混凝土做了,但是没有预留钢筋,那就需要插筋了。

基础插筋主要是解决柱子的纵向钢筋,箍筋暂时是构造的。

因为所插的钢筋需要临时成形与固定。

这临时箍筋如何配置,一般是在混凝土上表面以下50mm设置第一道,再向上按设计要求设1~2道也就够了。

如果插筋很长,可能为一层楼高或更高时,那就要按设计图纸设置更多道。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一般基础和柱子是分开施工的,这时候柱子的钢筋如果直接留到基础里,由于钢筋很长不方便施工,所以就甩出来一段钢筋用于柱子的钢筋搭接用,大小和根数应该和柱相同,至于基础内的箍筋,一般是2~3道,用于固定插筋用,出了基础顶面就是柱子的箍筋了,按照图纸施工,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一般取1米左右就可以了,满足搭接或者焊接要求就可以了。

圈梁的构造应符合的规定

圈梁的构造应符合的规定

圈梁的构造应符合的规定
1、圈梁宜闭合,圈梁截面宽度宜与墙厚相同,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圈梁的纵筋,6~8度时不应少于4φ12,9度时不应少于4φ14;
2、厂房转角处柱顶圈梁在端开间范围内的纵筋,6~8度时不宜少于4φ14,9度时不宜少于4φ16,转角两侧各1m范围内的箍筋直径不宜小于φ8,间距不宜大于100mm;圈梁转角处应增设不少于3根且直径与纵筋相同的水平斜筋;
3、圈梁应与柱或屋架牢固连接,山墙卧梁应与屋面板拉结;顶部圈梁与柱或屋架连接的锚拉钢筋不宜少于4φ12,且锚固长度不宜少于35倍钢筋直径,防震缝处圈梁与柱或屋架的拉结宜加强。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内容均出自《混凝土设计规范》第八章P105)
1.8.1.1取用,目
前设计的大都是现浇混凝土结构。

2.8.2.1要求设计。

基础保
护层厚度从垫层顶算起,且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保护层厚度大于50m,宜在保护层内设置放裂放剥落的钢筋网片,该网片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3.钢筋锚固:
A.钢筋的锚固计算公式按照《混凝土规范》8.3.1中来进行(基本锚固长度=钢筋外形系数*
直径*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实际操作中只需查图集中的基本锚固长度x相应的修正系数即可,详见各图集分界处。

B.注意,锚固长度有抗震和不抗震之分,不论是否抗震都需乘相应的修正系数,且不应少
于200mm。

C.钢筋的弯钩和机械锚固的形式和技术要求详见《混凝土规范》表8.3.3及图8.3.3
D.混凝土结构的纵向受压钢筋,当计算充分利用其抗压强度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相应受
拉锚固长度的70%。

E.具体参数(注意,未注明总锚固长度,即未考虑弯折前水平或竖向长度)
1)(箍筋)弯钩,非抗震5d,抗震10d且不小于75;直钩12d;还有单侧锚筋、双侧锚筋、锚板的锚固
2)柱纵筋在顶层柱和变截面处弯折,抗震12d,(若将屋面弯折筋作为梁的受力筋的话略有不同,详图集);柱插筋插入底板竖向高度≥0.6lab,且水平弯折端15d
梁上柱伸入梁内弯折12d,注意竖直端长度≥0.5laE(也就是说梁要足够高);
柱顶直锚≥1aE时、以及钢筋端头加锚板且锚固长度≥0.5laE时不必弯折。

3)剪力墙水平筋分布筋在墙端部弯折处10d,转角墙处水平筋伸入对边弯折、翼墙水平筋伸入主墙内弯折、墙内钢筋伸入柱对边后弯折均为15d;剪力墙竖向筋在顶层和变截面处的弯折均为12d,嵌固部位为15d;
4)连梁、框梁上下纵筋在端部(边跨)弯锚时弯折15d;因标高不同造成梁钢筋不能贯通时,需要弯折时,弯折15d;纯悬挑梁顶筋在柱内向下弯折15d,底筋伸入柱内15d;梁底筋直锚时12d(边跨和中间跨均是)
5)板边跨顶筋除直锚段外,还要向下弯折15d,底筋直锚5d且至少过梁中线;跨中支座处底筋直锚5d且至少过梁中线;
6)悬挑板底筋锚入梁内12d且至少到梁中线,顶筋水平锚固长度大于等于0.6Lab,弯折段15d。

7)基础底板顶筋和底筋弯折12d;普通独立基础不需要弯折,还可将底筋隔一截断10%;;
承台底筋在边缘向上弯折10d;
4.
A.连接位置:接头位置应设在受力较小处(如梁应纵筋接头位置为顶筋跨中、底筋支座处);
相邻纵筋绑扎搭接接头、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位置应错开;受力关键位置不宜设接头;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的纵筋不得采用绑扎连接。

B.搭接长度==非抗震基本锚固长度*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搭接率小于25%时为1.1;搭接率25%~50%时为1.4;搭接率50%~100%时为1.6);
C. 1.3倍搭接长度;
35d,d为钢筋较小直径;
且不小于500mm,d为最小纵筋直径;注意:三种搭接方式的搭接接头中点位于搭接区域内即认为属于同一搭接区域内;
位于同一区段内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25%,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当却又需要加大时,梁类不宜大于50%,柱墙板等类可根据实际放宽。

不受限制。

E.受压钢筋采用搭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70%,且不应小于
200mm。

F.机械连接套筒的保护层厚度宜满足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的要求,套筒净距不宜小于
25mm。

G.需进行疲劳验算的构件,纵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也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处端部锚
固外,不得在钢筋上焊有附件。

5.8.5.1,注意看表下说明)
A.受压构件根据钢筋等级不同最小配筋率有所不同详见《混凝土规范》表8.5.1
B.受弯、偏心及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20%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对于板,当采用强度等级400Mpa、500Mpa的钢筋时,最小配筋率允许采用0.15%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C.对于框架梁,应结合表11.3.6-1根据不同抗震等级及位置(支座及跨中)确定最小配筋
率。

不过这一项软件会自动考虑,只有考试时需要注意。

D.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单不应低于0.15%。

E.次要构件中的混凝土受弯构件,构造所需截面高度远大于承载要求时,可单独计算,详
详见《混凝土规范》8.5.3
6. 3.4.3及表3.4.5。

挠度在PKPM后处
理生成梁施工图自行计算,梁裂缝也可在生成施工图前设置好裂缝要求进行判断;板的挠度和裂缝可直接在PKPM中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