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简介、语录、评价

合集下载

梁文道:在都市里修行

梁文道:在都市里修行

梁文道:在都市里修行作者:来源:《行愿》2017年第01期文化人梁文道有着多重身份:大学讲师、电视台电台节目主持人、电影创作人、剧评家、书评家、时事评论员等等。

他是全方位的传媒人,人称“文化百足”和“文化教父”,然而人们可能不知道的是他还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

自幼,梁文道就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大学读哲学。

直到现在,读了二十多年哲学,发现知识和智慧并没有同时安住在生命中。

文道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开始面向内心,对自身做一些功课。

年少的时候,梁文道曾是天主教徒,因缘际会,梁文道参加了禅修班,禅修使文道感到身心舒泰,2007年,文道皈依佛法僧三宝。

在喧闹的香港,梁文道每年都有一段时间去清修,或短期出家,然后再回到红尘中来,和大家一起尽凡情,读书、评论、各种活动等等。

在家佛弟子梁文道并未忘记:“佛弟子要协助改善这个社会,缅甸的那些僧侣上街是一边诵经一边走路的非暴力游行,为老百姓而慈悲行动。

”从太虚大师倡导的“人间佛教”到证严上人一行禅师,从慈济功德会到今日佛法的现状,梁文道几乎整个晚上将最美好的话都用于赞叹佛法与僧宝:“太虚法师真是近代佛教史上了不起的大人物,在当年那种情况下倡导人间佛教,力办僧伽教育,为佛法培育人才……慈济真的太了不起了,证严上人四十年来如一日,每次大灾难,慈济的师父和志工们都会出现在现场,甚至不会刻意弘法传教,只是默默做事,僧宝的那种清净庄严的形象,看着就让人心安自在。

”除了坐禅,文道也和所有的修学佛法的人一样将功德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的有情众生,也希望能解脱。

文道很懂得佛法中简单行为里包藏的深刻智慧:“回向为什么很必要?学佛不是为了独自的解脱,在这一点上,小乘和大乘没有区别。

一个人学佛不想到众生,怎么可能放下我执?如果没有慈悲心,就更不可能放下我执了。

”因为做时事评论的缘故,他深感知识分子容易起嗔心,如果不带慈悲心去看待世事,会很危险。

修慈悲观,以慈悲来对治嗔心,才更容易生起智慧。

梁文道语重心长地讲了一个故事:曾有一位藏地的仁波切在文革中被关押了20多年,出狱后四处弘法。

品位生活-梁文道

品位生活-梁文道

梁文道,香港人。

1988年开始撰写艺评、文化及时事评论,并曾参与各种类型的文化及社会活动。

现为凤凰卫视评论员,《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中国内地、香港及马来西亚十余份报刊杂志专栏作家。

主要著作有《常识》、《我执》。

《味道之人民公社》这本书是其编写的“美食文字” 或“食经”。

请客吃饭的逻辑假如有一个人约你吃饭,你实在没有多大兴趣,但又不好意思不去,结果虽百般无奈也只好赴会,那么你要如何避免还有下次的机会?你该怎么做才能不用在短期内再见到他而又不失礼数呢?其中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你出钱埋单,把这顿他主动邀约的饭聚变成你的慷慨请客。

如此一来就是他欠你一餐饭了,日后就算他再约你,你也可以问心无愧地借辞推托,反正现下欠债的不是你。

如果你不怕心里不舒服,也不管这人以后会不会小看你,总之见他一次就算,绝对不要再有下回,那么你也大可反其道而行,愉快地让他去掏腰包。

因为自此之后是你欠了他的一餐,依据常理,他断不会不要脸地三番五次来电催促:“喂,你还欠我一餐饭。

”(要是说得出这样的话,那一定是个不用闪躲的熟人。

)于是你就能够厚着脸皮铁了心,让他痴痴地看着手机心想“他怎么还不约我”,直到世界末日。

当然,上述情况已经简化,我还没把双方的性别差异、年龄长幼以及地位的高下一一计算进去;假如顾及这些条件的变化,情形又会复杂许多。

然而这么复杂的道理,我们大部分人却用不着人教,也用不着看书上课,就自自然然地在社会生活里学懂了。

因为请客与被请的逻辑就是整个社会关系逻辑的一个切片,看一个人会不会“做”,只要看他懂不懂请客就行了。

在同一个社会里打滚,我们会预期其他人也懂得这堆复杂的原理。

比如说李嘉诚叫你出来吃饭,你觉得他会在饭后和大家说“不如这餐AA制”吗?当然不,因为大家都知道地位越高身家越厚的人就越该请吃饭。

法国社会学大师莫斯(Marcel Mauss)在他上世纪20年代的经典名著《礼物》里力证这套请客的原理不独中国专享,几乎全世界上所有文化都有“人情”和“面子”一类的观念;几乎全世界有权又有钱的人也都要负责埋单,而且心甘情愿,因为这么做才能彰显他们的地位,这是人类社会的不明言规则。

做一个读书人——专访梁文道

做一个读书人——专访梁文道

做一个读书人—专访梁文道一盈“读书无用论”的根本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他们想要一些很确定的“用”。

我们越来越不愿意做一些事先无法预知结果的事情,我们希望一切都能事先计量好。

读书能改变人,但这种改变无法提前预知航程。

可能你满怀期盼读某种书,最终发现你没有获知太多。

的确,你需要冒这种险。

但就算读书真的无用了,我们也讲“无用之用”。

世界上很多东西原本看来是无用的,但就是这种“无用”,有时候带来的用处是意想不到的,让你充满快乐。

梁文道得了甲型H1N1流感,来内地前先在香港被隔离了一个星期,紧接着气管炎发作,又拖了好一阵子。

见到他时,病已大愈。

依然喝很浓的黑咖啡,每天只睡5个小时;依然每天读一本书,见缝插针写文章。

抽烟。

不是香烟,亦非雪茄,而是自己动手卷烟丝。

取一片烟纸,捏一撮烟丝,熟练地搓捏成条。

燃起,一根接一根抽。

光头,黑框眼镜,白衫,黑服,几乎已经成为标志性符号。

不吃麦当劳,不穿耐克鞋,众所周知的两大怪癖亦只是一种习惯,与趣味无关。

温和谦逊与尖锐犀利和谐并存,是这位“凤凰名嘴”留给多数人的印象。

现实中的他非常温和、认真,逻辑性强得令人惊叹,似乎不能算作一个有趣的人,距离《铿铿三人行》里坐在窦文涛身边那个妙语连珠、妙趣横生的他,差很远。

去年是《铿铿三人行》开播10周年。

采访中,主编邹倚天把梁文道、许子东和窦文涛比作节目的“铁三角”,坦承很多即兴话题不敢交给面生的嘉宾,非要这三个人坐在一起才能指望聊出世态百相。

然而网友们则认为:与许子东的博学多知相比,梁文道显得轻松俏皮;与窦文涛的俏皮滑稽相比,他又显得博学开阔。

他身上洋溢着中西交融的独特气质。

20世纪70年代初,梁文道出生在一个笃信天主教的香港家庭,却在台湾跟随恪守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公外婆长大。

校训为“四维八德”,四书等儒家经典更是烂熟于心。

然而天生极具怀疑精神,反叛不羁,打架,寻衅滋事,直到今天,胸口依然有少年时拳头棍棒的“纪念”隐隐作痛。

曾经向往当神甫,差点进入黑社会。

梁文道书评

梁文道书评

今天在家听《开卷八分钟》,和老婆聊起这个节目的几个主持人,最好的一个自然是梁文道,随便几句聊天,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何梁文道的书评是最好的。

其实好的书评并不简简单单是评价一本书写得好不好,更加不是介绍一本书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讲的是什么,关键在于,您是否讲好了一个故事,或者,讲好了一个道理。

在这个故事或者道理中间,您会自觉的穿插这本书中对这个道理和故事来说重要的部分,读者希望了解和接受的部分。

这是梁文道和其他主持人最核心的差别,更加是好坏书评的关键差别。

优秀的讲故事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构建情景,并让自己和读者融入情景的能力也非常重要,写小说如此,做书评如此,企业管理、企业培训同样如此,连个人训练都是如此,难道没有听说过有一种学习方法叫做“头脑实验”吗?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人的大脑比较容易接受两种东西:第一种是情景化的东西,这个是《秘密》这本书强调的东西;第二种是逻辑化的东西,至少是看似逻辑化的东西。

学好如何讲故事,如何讲道理,对很多方面都会非常有帮助。

以后的书评努力朝着这个方面发展,目前构想是两个方法:
1、构建一个小故事:描述一种情景,当然是书中作者重点描述内容所侧重的情景,然后将作者的某些观点(核心观点,或者我自己引申出来的观点)融入其中。

2、讲一个道理:这个有些难度,因为很多东西都要有背景知识,比如梁文道将中国的达尔文主义时会引述很多东西,从达尔文进入中国的时间点、为人们所接受的原因、引入者如何引述达尔文主义的等等,这些东西靠我现有的知识结构是非常困难的,不过,姑且作为一个努力方向吧!
其实,两种方法我都很难达到,毕竟自己读书的数量太少,知识背景还欠缺很多,只能说努力做好,说白了,就是努力讲好故事,努力讲好逻辑……。

美食文化家---梁文道:整个中国都在重口味 在吃上没有审美判断力

美食文化家---梁文道:整个中国都在重口味 在吃上没有审美判断力

美食文化家---梁文道:整个中国都在重口味在吃上没有审美判断力梁文道,1970年生于香港,少年长于台湾,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1988年开始撰写艺评、文化及时事评论,并曾参与各种类型的文化及社会活动。

现为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主持人,凤凰卫视评论员,中国内地、香港及马来西亚多家报刊杂志专栏作家。

熟悉梁文道的人都知道,与他的约会从来不需要担心,因为他总是最准时的那一个。

和梁文道吃过饭的人也都知道,他一定是要为身边人夹菜斟酒话家常的,仿佛照顾别人本身就是吃饭的一部分。

果然,在北京雾霾重重的下午,梁文道早早就为约好的采访订了专门的会议室,他打着电话进来,并为此连连鞠躬道歉。

这个场景很容易让记者想起去年的那场会面,因为被热心读者拥堵在活动现场而延误采访的他,也是一进门先90度鞠躬致歉,见室内没有了座位,身穿一套黑色上好西装的他干脆背墙席地而坐,有那么几个瞬间,侃侃而谈的他恍如一个菩提树下潜心悟道的修行人。

事实上,作为南传佛教上座部的信徒,梁文道每年都要短期出家,到马来西亚达摩洒甘露尊者座下修行。

我们的话题从他只抽某个牌子的烟丝开始,很快便转入到“吃”这个话题。

等一下!和梁文道谈吃?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奇怪的事情吗?当然有,那就是这个从来以艺术评论和时事评论行走两岸三地的公共知识分子,竟然写了三本小书专谈“味道”与吃食……但如果你以为梁文道的美食书也是满篇的食材、色泽、鲜香,那就错了,事实上这将会是你读到的最不像美食评论的美食评论,用梁文道在序言《行外人的忏悔》中的话来总结即是:“这二十多年来,仿佛不论我写什么,只要我退一步思考自己正在写的东西,它们就会把我引回同一个源头。

”在他看来,无论是时事写作还是美食评论,这一切写作类型似乎都可以溯源到一段时间、一个地点,那便是“从启蒙运动到法国大革命这一百年的巴黎”了。

吃,怎么会是轻松小事《国际先驱导报》:你最近参加了几场活动,但好像没怎么谈自己的书,是因为吃这个事太轻了,不足以拿出来讨论吗?梁文道:第一,倒不是“吃”这个东西本身轻,所以不足以去讨论,而是我写得不好,不足以讨论;第二就是他们两人(许知远、熊培云)没办法和我一起谈吃吧,我们要谈的一些大题目,例如一些知识分子的问题,所以我写的有关吃的这本书就变得和他们写的东西格格不入。

【高考作文素材】梁文道经典语录

【高考作文素材】梁文道经典语录

梁文道经典语录2020年2月第一节︱人生1.任何幽默感都来源于宽容。

——梁文道《常识》2.很多人不求深思,只求思考的姿态。

——梁文道《我读》3.要完全认识一个人,一定要认识他的恐惧。

——梁文道《我执》4.有人说:幸福的人都沉默。

百思不得其解,问一友人,对方淡然自若地答:因为幸福从不比较,若与人相比,只会觉得自己处境悲凉。

——梁文道《常识》5.如今有力奢华招摇过市之辈多如过江之鲫,甘于谦逊力求品格善美的人却几不可闻,岂不可叹?——梁文道《奢华与教养》6.魔鬼总在名声显着的善人心中埋下诱惑的种子。

——梁文道《我执》7.一个人不做物质的奴隶,但他的人格、性情或许可以借着物质偶尔散发出来。

简单的讲,这就是教养。

——梁文道《奢华与教养》8.可是我们就是喜欢回首来时路,以为自己原该变成另一个人;不一定比现在好,也不一定比现在坏,但总之是个不一样的人。

——梁文道《我执》9.教养是何其古老于今天何其陌生的词啊!这个词本来是品味的绝配,不过,由于教养困难奢华容易,我们今天才把品味许给了奢华,让空洞的、无止境的消费去遮掩教养的匮乏。

——梁文道《奢华与教养》10.他鼓励大家特立独行,要坚持自己的想法,要自己掌握思维的乐趣,独立思考,勇敢打破禁忌跟愚昧。

——梁文道《我读》11.教养不必来自家教,更不是贵族的专利,上进的绅士更看重后天的自我养成。

——梁文道《奢华与教养》第二节︱哲理12.握得越紧越是徒然。

——梁文道《我执》13.我们习惯的正常其实不是惟一。

——梁文道《常识》14.哲学教懂我们的第一件事,就是谦卑,因为你虽爱慕智慧,但你永远得不到智慧,他总在你的掌握之外。

故此,哲学家是“爱智之人”而非“智者”。

——梁文道《我执》15.“我要这漫天诸佛,皆明白我意”是我执;“我命由我不由天”是我执;“我是为了打倒你才获得力量的”也是我执,我执是不顺从,我执是信仰,我执是古老的智慧。

——梁文道《我执》16.在许多文化传统里面,水都与遗忘有关,也因此代表了洁净与新生。

三十年三十本书之梁文道书单

三十年三十本书之梁文道书单

三十年三十本书之梁文道书单梁文道,1970年生于香港,在台湾长大,中学时回到香港,后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17岁起开始投稿生涯,首篇剧评见于《信报》文化版。

1998年起开始参与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活跃于香港文化节、知识界,曾在多个文化艺术机构及非政府组织担任职务,现任香港牛棚书院院长、香港艺术发展局艺术顾问,并担任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文道非常道》等节目主持人及其他节目评论员。

著有《弱水三千:梁文道书话》、《味觉现象学》、《读者:梁文道书话Ⅱ》等。

1.《人啊,人!》,戴厚英著,花城出版社,19802.《芙蓉镇》,古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中华书局,19824.《美的历程》,李泽厚著,文物出版社,19815.《干校六记》,杨??著,三联书店,19816.《棋王》,阿城著,作家出版社,19857.《书剑恩仇录》,金庸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8.《朦胧诗选》,阎月君、高岩、梁云、顾芳编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9.《丑陋的中国人》,柏杨著,花城出版社,198610.《唐山大地震》,钱钢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611.《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2.《随想录》,巴金著,三联书店,198713.《红高粱》,莫言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714.《拯救与逍遥》,刘小枫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5.《山坳上的中国》,何博传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16.《卖桔者言》,张五常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17.《王朔文集》,王朔著,华艺出版社,199118.《独白下的传统》,李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19.《文化苦旅》,余秋雨著,知识出版社,199220.《废都》,贾平凹著,北京出版社,199321.《顾准文集》,顾准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22.《陈寅恪的最后20年》,陆键东著,三联书店,199523.《中国可以说不》,宋强、乔边等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624.《牛棚杂忆》,季羡林著,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25.《黄河边的中国》,曹锦清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26.《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吴思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27.《中国农民调查》,陈桂棣、春桃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8.《狼图腾》,姜戎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29.《八十年代访谈录》,查建英著,三联书店,200630.《于丹〈论语〉心得》,于丹著,中华书局,200631.《开卷有疑》,杨奎松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32.《青春万岁》,王蒙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梁文道对书单的特别说明:1.这是我在供网络评选用的《第九届深圳读书月“改革开放30年30本书”评选活动候选书目(200本)》中选出的书目。

梁文道10条语录,读书让人宽容地理解世界有多复杂!

梁文道10条语录,读书让人宽容地理解世界有多复杂!

梁文道10条语录,读书让人宽容地理解世界有多复杂!小煦读书只读所好书 2023-02-27 07:30 发表于北京梁文道,主持人,著有《开卷八分钟》、《我执》、《噪音》等。

梁文道读书心得,读书就是读人性、人生、世界。

世界是多样的,书也是多样的,慢慢读,读懂书,读懂世界。

1. 读书首先要有一种谦卑的态度,这个谦卑不是要放下自己,完全泯灭自己的意见,而是要重新想到什么叫读书,什么是学习。

2. 所谓学习就是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如果我们读书只是读我们已经知道和懂得的东西,那何为学习呢?3. 作为读者,我们是主动的,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目的,知道自己看书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

有不同的目的就有不同的方法,进而有不同的阅读模式。

同一本书可以很迅速很简略地读,也可以很认真很细致地读。

4. 简式阅读:买回一本书之后先看书名,搞清楚这个书是关于什么的,再看作者的背景是什么样的。

看目录,为的是理解整本书的结构。

这本书的结构是怎样的?然后尝试在目录里面找出他的结构、大纲、梗概。

接下来再看序言或是导论,选一两章最有兴趣的简略地看。

5.主题阅读:你像一个学者一样,给自己设定了目标,在此目标下搜集相关或不同层面的书籍来阅读,包括上网、看报纸、看杂志,这时候你的学习阅读是最主动的。

6. 通过阅读我们才发现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种不同的人,有那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

你要把自己设身处地地投入进去,想象你就是他,感受他的欢喜和悲伤。

7. 何必快,又何必求多呢?在我看来,读书最重要的是读得好。

所谓“读得好”,我指的是起码要读通一本书,没把里头的基本事实搞错。

8.就寝前读书是种过渡,身体的一半平躺不再移动,另一半只维持最宁静、最有限的运作,意识则在充满声音、光线和对话的世界中渐渐隐退进沉默和黑暗。

用功博学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一种平心静气的品格。

9. 读书会是种很好的活动,一群人志同道合,细心阅读之后再各抒己见,就算遇上艰深的巨著,合众人之智,终也必有寸进。

书是可以读完的(梁文道)

书是可以读完的(梁文道)
知识面丰富、见解深刻,很多人对梁文道都有这样的评价。其实他小时候并不是个“好学生”,中学六年,他有五年都在班里排倒数前三名,但是他看了很多书。他经常去逛书店、图书馆,把它们当作“冒险乐园”,因为随时都可能有意外的收获。读书最大的乐趣就在于意外之得,灵光一闪的快乐。他说自己很幸运,能把读书当作自己的工作,不管是教书还是上电视。他幽默地说:“电视上帅哥美女那么多,我又不能卖样子,只能多读书了。”
梁文道还有一个新观点,不要给青少年看太多的励志书、名人传记,反而应该给他们看一些“黑暗”点的书,描绘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把他们推到悬崖边上,让他们看到下面的深渊。
梁文道观察过身边的人,感觉只看励志类书的人容易盲目自信,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只知道往前冲,这未必是好事。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只看正面的书,长大以后却接触到很多负面的东西,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打击,甚至怀疑一切,现在社会上就有不少这样的人。梁文道说:“我始终相信一些东西,也有自己的理想,但我知道这些理想可能会失败,我相信的东西可能会背叛我,我有心理准备。”他认为中国的父母习惯于把不好的东西挡在外面,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小环境,但孩子将来总要到社会上去的。如果父母能放开一些,孩子可能会生活得更开心、更健康。
梁文道:我的灵魂我的书(深圳图书馆演讲)
一个人的书房,一个人看什么书,一个人拥有哪些书,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全部,就是这个人,所以我常常很好奇。我不知道平常大家看什么样的杂志,但我会常常看很多香港的流行杂志,像一些周刊、八卦杂志、娱乐杂志我都很爱看。这些杂志里面通常每一期都会有一些固定栏目,介绍一些名人、家居。例如,介绍一些出自名师设计、特别雅致、特别好的那种房子,这些介绍中的房子内部,永远是干干净净、非常漂亮;家具也非常昂贵,意大利、德国名师设计;如果是名人的家,照片上的这些名人都是很骄傲地坐在沙发上,并且呵呵地笑。

梁文道经典语录语句

梁文道经典语录语句

梁文道经典语录语句导读:经典语录梁文道经典语录语句1、这叫做绅士。

不一定喜欢昂贵的身外物,但一定不随便花钱,朝秦暮楚。

2、只有实际的行为才配得上道德判断,所以单恋,其实是超越善恶的爱恋。

3、而爱情,本是一种时间现象,情书就是他最好的表征。

既然时间的伸延状态消失了,爱情还会存在吗?4、你愈想掩藏,那掩藏的手段就愈是耀眼。

最精湛的伪装反而夸耀了伪装的存在。

5、有人说:幸福的人都沉默。

百思不得其解,问一友人,对方淡然自若地答:因为幸福从不比较,若与人相比,只会觉得自己处境悲凉。

6、一个人去崇拜一个偶像,其实是在利用这个偶像的一些形象,来告诉别人“我是什么样的人”。

按照法国社会学大师布尔迪厄的说法,这代表了某种品味的选择。

品味就是人赖以区分自己,并且试图在象征性领域战胜其他人的东西。

7、教养是何其古老于今天何其陌生的词啊!这个词本来是品味的绝配,不过,由于教养困难奢华容易,我们今天才把品味许给了奢华,让空洞的、无止境的消费去遮掩教养的匮乏。

8、等待情人的电话总是难熬,特别是当你留口讯,对方却保持冷静,爱理不理的时候,所有人际来往,莫非一种应答关系,不回电话的就是主人。

9、每次看见“国民性”和“国民素质”这些很宏大很玄妙的字眼,我都会特别谨慎。

10、所有的人际往来,莫非一种应答关系。

有呼召遂有响应,送礼就期待回礼,寄了一封信之后就等着回信的到来。

电话这种沟通技术使得应答俱在一瞬间完成,几有共时的幻觉,因此电话通信的悬搁就更加叫人困扰了,也更加凸显了主奴之间的优次地位。

不回电话的必定就是主人。

11、回忆,无论如何都是伤感的。

如果回忆是痛苦的往事,那么我们就等于再次经历痛苦;如果回忆是甜美欢快的过去,那么我们就不免慨叹其失落与不可复回。

12、怀疑是一种顽强的植物。

当它被下在两人之间的土地上,即便只是一颗种子,迟早也会抽芽长大,终于扭曲一切,排挤开所有本来健康的花朵,使之枯萎。

13、可是我们就是喜欢回首来时路,以为自己原该变成另一个人;不一定比现在好,也不一定比现在坏,但总之是个不一样的人。

常识梁文道读书笔记

常识梁文道读书笔记

常识梁文道读书笔记梁文道的《常识》一书,以其敏锐的观察、犀利的笔锋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引发了我诸多思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作者一同审视社会万象,重新思考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却又常常忽视的“常识”。

书中开篇,梁文道就指出了“常识稀缺”的现象。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各种观点和言论层出不穷,但真正基于常识的理性声音却往往被淹没。

人们在纷繁复杂的表象面前,容易迷失方向,失去对基本事实和价值的判断。

比如,在面对一些热点事件时,公众往往被情绪所左右,而忽略了事件背后的逻辑和常理。

这让我不禁反思,我们在追求快速获取信息的同时,是否忽略了对信息的甄别和思考?梁文道在书中还谈到了政治常识。

他认为,政治不应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而应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对政治抱有一种冷漠或者误解的态度。

他们认为政治只是政客们的游戏,与自己无关。

但实际上,从政策的制定到公共服务的提供,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例如,教育政策的改革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未来;医疗政策的调整关乎着每个人的健康。

我们不能对这些政治问题视而不见,而应该积极参与,用常识去判断和推动政治的良性发展。

谈到媒体,梁文道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指出,部分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和收视率,不惜夸大事实、制造噱头,导致新闻失去了真实性和客观性。

这种现象不仅误导了公众,也破坏了社会的信任基础。

我们应该明白,媒体的责任是传递真实、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利益或者情绪而扭曲事实。

作为受众,我们也要培养自己的媒体素养,不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以常识为依据去判断媒体所提供的内容。

在文化方面,梁文道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我们常常追逐外来文化,却忽略了本土文化的瑰宝。

然而,只有扎根于自己的文化土壤,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同时,对于文化的创新也不能脱离常识和传统,否则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书中还涉及到许多社会现象,如教育公平、环境保护、道德困境等。

梁文道,一个顽劣的文人

梁文道,一个顽劣的文人

梁文道,一个顽劣的文人作者:钟钟来源:《莫愁·天下男人》 2014年第1期1970年,梁文道出生于香港,他说自己是上帝送给人间的礼物,因为那天是西方的“礼物节”,人们会在这天打开圣诞节收到的礼物。

四个月大时,因为父母要外出工作,便将他送到了台湾的外公家。

对于父母都不在身边的日子,梁文道不觉得那是缺憾,却用“好自由”来形容他的童年:“我是老人家的开心果,老人家是我的守护神,他们把我照顾得很好。

”儿时的梁文道是一个非常顽皮的孩子,抓鱼打鸟爬墙头,撬门开锁摘水果,什么都会。

他和小伙伴们一起撬开一个部队的仓库,偷出子弹壳和木头,自己做枪玩;他们剪下有一个房间那么大的气象气球做成弹弓打鸟玩。

听故事,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为了让喜欢四处闯祸的梁文道安分下来,外公经常泡一壶茶,然后摇着蒲扇给他讲《水浒传》《三国演义》和《四书》等名著。

每每此时,他总是能安静一下午,也省去了外公带着他四处赔礼道歉。

那时,祖孙俩就有个约定,只要没人来家里告状,外公就会给他讲一下午故事。

日子久了,外公的那些名著被掏空了,于是戏迷外公便把京剧里的名段编成故事说给他听,杨家将、隋唐演义、七侠五义的故事,成了梁文道最早的文学启蒙。

好不容易到了上学的年龄,外公将他送到一所教会小学读书。

那所教会小学的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二三年级时,老师要求学生轮流分组当小老师来教其他的孩子,老师们从旁边协助。

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学生自我学习,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到了高年级,老师还经常跟学生们讨论哲学上的问题。

梁文道的语文基础和思辨能力都得益于那个时期。

梁文道初中时是一个坏透的学生,成绩差,脾气差,非常反叛,就算生病住进了医院,也还是停不下来。

他会趁同房病人入睡后在病人的嘴上抹牙膏;将病历剪成细条,再用止血钳夹在医生的白大褂后面,医生去给病人做手术时就拖着长长的“尾巴”……这些恶作剧都让他莫名其妙地很开心,或许冥冥中也注定了他的将来没有寻常路可走。

梁文道经典语录语句

梁文道经典语录语句

梁文道经典语录语句1、财富,美貌,甚至才华都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一个人身上无奈的限制与枷锁。

2、我想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

你不能主动,你不能做任何事,你只能等他心血来潮问候几句的时候平淡和缓地应答,你不该成为逼迫的力量,你是一株等待季节性阵雨的沙漠植物。

3、不断向女性放大爱情,使得女性把人生看得太窄,甚至用爱情压迫了女性,让女性认为人生的幸福必然与爱情相连。

4、每一段感情的发生与结束,其实都是场记忆的战争。

受过伤害的,必将在新一轮关系的最初就迟疑畏惧,甚或仓皇退缩,因为他记得那么清楚。

他害怕的,不是眼前的人,而是过去的人。

他不只是在和新认识的朋友交往,他同时还在和自己的记忆协商、谈判与作战。

对方可不知道,这样的关系何等艰难,因为与他角力的是一些过去的陌生人。

5、等待情人的电话总是难熬,特别是当你留口讯,对方却保持冷静,爱理不理的时候,所有人际来往,莫非一种应答关系,不回电话的就是主人。

6、我们都盼望眼前的河流就是忘川,它永远都不会是同一条河;而踏进去的人在出来的时刻,也就不再是同一个人了。

7、只有实际的行为才配得上道德判断,所以单恋,其实是超越善恶的爱恋。

8、要完全认识一个人,一定要认识他的恐惧。

9、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10、有人说:幸福的人都沉默。

百思不得其解,问一友人,对方淡然自若地答:因为幸福从不比较,若与人相比,只会觉得自己处境悲凉。

11、怨恨是一种对他人不满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是种潜藏心中隐忍未发的怒意,毒蛇般地折磨和扭曲了一个人的正常心智与价值观。

所以要隐忍不发,是因为有这种情绪的人根本没有发泄报复的能力。

12、正是记忆,不是别的,把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联系起来,使我历经时间的变幻还能统一,而不分裂。

13、人与人最终的关系归结于“公”与“私”的关系,与有交往的人的关系就是“私人”关系,对陌生的人就是“公共”关系。

梁文道名言

梁文道名言

梁文道名言1、我想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

你不能主动,你不能做任何事,你只能等他心血来潮问候几句的时候平淡和缓地应答,你不该成为逼迫的力量,你是一株等待季节性阵雨的沙漠植物。

2、真正的作品是不表达什么也不沟通什么的。

正如瓶中信,在完成的那一瞬间,就中断了和作者的关系,也中断了和读者的关系;存在,同时又消失在无始无终的海洋之中。

3、而爱情,本是一种时间现象,情书就是他最好的表征。

既然时间的伸延状态消失了,爱情还会存在吗?4、财富,美貌,甚至才华,都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一个人身上无奈的限制与枷锁。

你不能说一个有钱人除了财富之外还有一个完全与此无关的内在,也不能说一个美丽的女子除了美貌之外还有一个不受外在影响的本质,不,因为这些所谓外在的条件不只深刻地改变了穿戴它们的人,甚至还扭曲了他们的人格。

就像一个面具戴得太久的人,他早就失去了原来的面孔。

5、当你想和一个人从头来过,想要创造新的自我,却又不可能割断那不忍让它保存的记忆,就把它沉入水中吧。

6、等待情人的电话总是难熬,特别是当你留口讯,对方却保持冷静,爱理不理的时候,所有人际来往,莫非一种应答关系,不回电话的就是主人7、至于将要结束的关系,那就更不用说了。

我们都盼望眼前的河流就是忘川,它永远都不会是同一条河;而踏进去的人在出来的时刻,也就不再是同一个人了。

8、比如仓颉造字,据说在他造成第一套文字的时刻,天雨粟,鬼夜哭。

天何以雨粟?鬼又何以夜哭?因为自此以后,它们无所遁形,它们的真实被文字套牢了。

9、如果一个人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人性里面的阴暗、邪恶,知道自己控制不了那种欲望、那种动力,你就会明白人生很不简单、很复杂,世界很可怕、有很多意外、很多我们不能控制的东西。

然后你有可能变成性格比较平和的人,至少你不会再犯傻。

所以阅读是一种精神操练,阅读能够改变我们自己,读书不是让人变坏,而是让我们对人性有一个纵深的理解。

当大家都在狂欢的时候,我却很平静。

这是可怕的早衰迹象10、只有实际的行为才配得上道德判断,所以单恋,其实是超越善恶的爱恋。

高中语文优秀阅读材料 名人明星 梁文道,“专家”有范儿即“赚家”素材

高中语文优秀阅读材料 名人明星 梁文道,“专家”有范儿即“赚家”素材

他像大多数香港人一样,相信“一个人跨界越猛烈,能量就越大”,所以非常勤奋:无数档电视节目,两所大学教授,平均年出书3本,全年演讲150场……这一切都使得他成为内地人心目中最熟悉的香港人。

他是梁文道,华人媒体不约而同把他当做“公共知识分子”代表,公共职业也使得他成为务实型财富人物。

胡润财富榜这样点评他:从教授到作家,从主持到专家,梁文道的身价飙升了三倍,财富积累也翻了三番,虽然他身兼多职,但每一种职业也因为做到了极致,薪水和后期财富效应远远高于同行。

干活:一点累,刚刚好最狂的时候,梁文道同时在凤凰卫视做4个节目:《铿锵三人行》、《开卷八分钟》、《走向2010》和《时事直通车》;最高纪录时,你会在凤凰卫视一天看到他八次。

凤凰卫视其实只是梁文道的兼职,他还有若干兼职:13个报刊的固定专栏人,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大学客座教授以及香港艺术发展局顾问。

他真正的职业,是他自己一手创办的香港商业一台总监。

梁文道生于香港,但很小就随父母去了台湾。

住处附近有苹果园,他常常和别的小朋友去摘苹果。

修剪过的苹果树不太高,但是对于还是小孩子的他们来说,要想摘到树上又大又红的苹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大多数小朋友会抡起竹篙击落树枝上的果实,砸落在地的苹果往往被摔得破烂。

梁文道却很聪明,先在园子里找到一棵并不高大的果树,然后奋力往上跳,同时伸直手臂,争取跳跃到最高处时采摘到苹果。

虽然并不是每次的跳跃都能摘到苹果,但只要是摘到手中的苹果绝对是完好无缺的。

童年的趣事,让梁文道在成长与赚钱的过程中深受启发。

梁文道最早在香港大学做讲师。

一周几节课,大多数时间不用坐班,相当悠闲,唯一的缺点就是钱不多。

甚至在书店碰到喜欢的书也买不起,只得用数码相机拍下来放到电脑里面看。

梁文道意识到钱的重要性,但除了读过很多书,会教书外,似乎也没有别的赚钱之道。

闲适的生活有点儿像摘没有高度的苹果,太简单了。

于是,梁文道开始做点有难度的事。

起初是写书。

第一本书拖拖拉拉写了大半年,写好后非常不满意,拿到出版社也没有人愿意要。

梁文道文章

梁文道文章

梁文道文章梁文道:我们需要真正的历史教育众所周知,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镜子。

历史教育是培养国民的基石,更是维护国家文化自信的关键。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真正的历史教育,以便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世界。

历史教育需要真实、客观。

历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不可篡改、不可歪曲。

历史教育应该以事实为基础,让学生了解历史真相,而不是满足于简单的传统教义。

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包括历史的错误和失败,以及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历史教育应该强调历史的连接性。

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段历史都和前面的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这些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进程的演变。

历史教育应该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而不是简单地强调历史的断裂和分离。

第三,历史教育应该注重历史的深度和宽度。

历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因素和事件。

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这些因素和事件,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本质。

历史教育应该注重历史的深度和宽度,而不是简单地强调历史的表面。

第四,历史教育应该强调历史的人文价值。

历史不仅仅是事实的记录,更是人类文化的积淀。

历史教育应该强调历史的人文价值,让学生了解历史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的人文价值,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意义。

历史教育应该强调历史的现实意义。

历史是一个活生生的过程,它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非常重要。

历史教育应该强调历史的现实意义,让学生了解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的现实意义,以便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需要真正的历史教育,让学生了解历史的真相,理解历史的本质,掌握历史的人文价值,认识历史的现实意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世界,维护国家文化自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宾简介:梁文道
简介
梁文道,1970年生于香港。

中学时在台湾接受教育,之后回到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哲学系毕业。

1988年开始撰写艺评、文化及时事评论,并曾参与各种类型的文化及社会活动。

现职凤凰卫视评论员,为《南方周末》及《南方都市报》等中国内地、香港及马来西亚十余份报刊杂志专栏作家。

2009年陆续在大陆出版《常识》《噪音太多》《我执》《读者》。

《常识》面世不久,即销几十万本:演讲之处,都挤满久候的粉丝,有专栏作家称之为“梁文道现象”。

语录
当代中国庞杂繁复,有说不完的故事,谈不尽的现象。

这里的文章就像人体切片,断流截出其中关键的部分,虽然犹如管中窥豹,亦可检视全体经络的气脉动向。

我很难不想起小时候在台湾生活的经验。

当年国民党实施报禁,不只没有几份报纸,而且每份张数极其有限。

仅管如此,那些报章却极有国际视野,常见论者畅谈天下大事,说得头头是道,煞是好看;相反地,自己家里的东西,大家却写得吞吞吐吐,四平八稳。

后来我才明白,那实在是因为岛内的事情不太好说,于是才被迫出了一堆国际问题专家。

评价
香港有个梁文道,他写文章,论时情,观看世界皆有独造,我禁不住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同时也佩服有人能做得那么出色,那么妙。

几乎可以说,他有一种傻,这种傻,这种专情,教他做恁多的事而不感到累。

——舒国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