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山西省临汾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山西省临汾三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③的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的场所扩散到②,至少要穿越3层磷脂双分子层D.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它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2.如图是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液体.则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③B.④C.②④D.②③3.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改变内环境的PHB.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C.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5.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B时刻,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B.在AB段,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C.在AB段,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高D.在BC段,人体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6.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7.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8.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D.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9.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需要Ca2+参与,下列有关突触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可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B.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C.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D.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10.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且其中的信息均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a传到cB.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于a分泌d、b分泌e均具有抑制作用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D.如果该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的膜(即突触前膜),b为递质,c为突触后膜,则发生在a中的信号转换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11.2014年10月6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的科学家约翰•奥基夫及两位挪威科学家梅一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以表彰他们发现大脑中特定神经元参与人体定位与导航中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树突结构增加了突触后膜接收神经递质的面积B.突触决定了神经元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神经元中特有的基因决定其定位与导航功能D.神经元在定位和导航过程中存在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相互转化12.学习了“促胰液素的发现”的相关的科学史,你认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①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胰腺分泌;②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③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④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⑤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A.②③④ 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1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14.以下过程不存在反馈调节的是()A.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B.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对垂体分泌的影响C.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D.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15.有关人体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溏素对血糖浓度变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小肠大量吸收葡萄糖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B.若数小时未进食,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加C.胰高血糖素会刺激肌肉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D.高浓度的胰岛素会刺激肝脏分解糖元16.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先导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D.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17.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18.以下对生物的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儿童会患呆小症,成人耗氧量会增加B.激素的反馈调节作用对机体是有利的,而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机体是不利的C.切除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D.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通过激素调节来协调的19.养鸡场鸡舍中清晨和傍晚用稳定的灯光延长光照时间,以提高产蛋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延长光照刺激可直接通过体液调节提高产蛋率B.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C.鸡的产蛋行为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D.鸡的产蛋行为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20.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21.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体与抗原的结合.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⑦22.埃博拉病毒(EBOV)是一种RNA病毒,能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患埃博拉出血热,危害极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EBOV能在人类和灵长类的血液及其他分泌物中生存和繁殖B.EBOV侵入生物体后,会被浆细胞识别并分泌专一性抗体消灭C.EBOV在体内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D.EBOV在宿主细胞中复制需要的原料和能量都全部由宿主细胞提供23.近期多名艺人被曝吸食毒品,研究发现由于毒品会导致下丘脑调节垂体功能障碍,吸毒者大多伴有怕冷、乏力、免疫力降低等症状.下列推测不可能的是()A.吸毒者容易发生过敏反应B.吸毒者怕冷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受损C.毒品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障碍D.毒品可能会导致与性激素分泌相关的器官功能障碍24.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图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图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从图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25.编码乙肝病毒(HBV)表面S蛋白的基因疫苗,被小白鼠骨骼肌细胞吸收后可表达出S 蛋白.S蛋白(抗原)引发系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图中数字代表细胞,字母代表生理过程,细胞⑦可诱导靶细胞裂解:图乙中抗体效果价用衡量免疫效果的数量单位表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甲中细胞①和⑤均是T细胞,细胞⑦是效应T细胞B.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是识别和处理抗原,呈递抗原S蛋白C.经图甲中N过程形成的细胞③与细胞⑦细胞膜上均缺少抗原S蛋白的受体D.图乙是用50µg空基因载体作对照组,两周后抽取小鼠血清检测抗体含量得到的二、非选择题(除特别标注外,每空1分,共50分)26.如图代表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8代表靶细胞的细胞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神经末梢和靶细胞C等共同构成______,若物质a是唾液淀粉酶,其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填图中序号)______.(2)若刺激M点,则M点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由此刺激引发的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与______ (膜内/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若刺激N点,电流表将偏转______次.(3)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______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结构1______结合.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______和______.27.图1为下丘脑与垂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当人体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时,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刺激了图中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当足量饮水1h后,通过______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该调节机制是______ 相互协调的结果.如果头部遭受创伤导致图中细胞③处的细胞体大量破坏,将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这说明E 处分泌的______物质减少.(2)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在相关部位的影响下,细胞①处产生兴奋,兴奋通过______(结构)传递给细胞②,使其兴奋,比较A血管和B血管相比,B血管中中含时明显增加的激素是______,其最终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图中所示的A、B和C三条血管中,能检测到甲状腺激素的血管有______.(3)A处和B处血管中氧气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4)在图2示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此时测得的两侧电位差为静息电位,是由______引起的.若在图中膜外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坐标图2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______.(5)下丘脑中神经细胞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有______.①具有分泌物质的功能②DNA分子的解旋过程③代谢中产生水与消耗水④核DNA分子复制与基因表达.28.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______,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______,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______(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______调节.乙酰胆碱属于______(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______结合才能发挥作用.(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答出一个特点即可).29.用某种降血糖物质X 做以下实验(注:用生理盐水配制X 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要验证X的降血糖作用,进行如下实验:选择一批体重相同的正常小鼠,测定______,并将小鼠随机等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______,对照组注射等量的______,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______,若______,则表明X有降血糖的作用.(2)若要验证一定量的X 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的范围,进行如下实验:用______小鼠作为实验组,用患糖尿病小鼠作为对照组1,用______小鼠作为对照组2;实验组注射______,对照组1、2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定时间后若实验组和对照组______的血糖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______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则表明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30.如图1为特异性免疫的有关过程.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请写出下列标号的细胞名称:①______,②______.(2)细胞⑥为浆细胞,合成分泌物质Ⅰ能与______特异性结合,则物质Ⅰ的化学本质是______,(3)图中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______(填数字序号).(4)若切除某小狗的胸腺,其体液免疫是否受影响?______(5)图中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______;肺结核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病,结核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当它初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过程是______(填图中数字).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侵入人体后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系统的功能瓦解.请写出艾滋病患者体内缺少抗体的原因:______.(6)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2)和诱导细胞凋亡(图3).前者指效应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①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细胞产生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______(流入/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②图3中的FasL称为死亡因子,Fas称为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Fas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FasL的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请根据Fas和FasL 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解决免疫排斥的思路.______.2015-2016学年山西省临汾三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③的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的场所扩散到②,至少要穿越3层磷脂双分子层D.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它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K+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Na+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据此可判断④是细胞内液,①是细胞外液.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比较多,故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解答】解:A、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A正确;B、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比较多,故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引起血浆中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吸水,所以③会增多,B正确;C、CO2的产生场所在线粒体内,要扩散到血浆至少要穿越线粒体的两层膜、组织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膜(2层)才能到血浆中,故至少是5层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D、K+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因为④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所以④属于细胞内液,D正确.故选:C.2.如图是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液体.则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③B.④C.②④D.②③【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细胞内液,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④是血浆;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不同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不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答】解:毛细血管的管壁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在毛细血管管壁内流的是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外面是组织液,因此该细胞在管内的内环境为血浆,而在管外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故其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故选:C.3.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解答】解:A、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能够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A正确;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B正确;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通过主动运输来维持的,特点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C正确;D、血浆渗透压取决于溶质微粒数目的多少,与蛋白质、无机离子含量都有关,D错误.故选:D.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改变内环境的PHB.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C.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解答】解:A、长期饮用弱碱性水,但由于人体中有缓冲物质的存在,会维持人体的PH在相对稳定的范围,A错误;B、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正确;C、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C错误;D、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不包括细胞内液,D错误.故选:B.5.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B时刻,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B.在AB段,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C.在AB段,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高D.在BC段,人体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据图分析,A点开始血流量增加,则室内温度升高,B点开始血流量减少,则室内温度降低.【解答】解:A、A点时,室内温度升高,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加快,立毛肌舒张,A错误;B、AB段室内温度高于人体温度,人体通过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加,进而增加散热量,B错误;C、人为恒温动物,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故人体内酶活性不变,C错误;D、BC段,环境温度由较高温度变为较低温度,人体能通过体温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D正确.故选:D.6.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内电流方向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外电流方向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所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解答】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A正确;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即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B正确;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的形式单向传递,C错误;D、神经纤维膜外的电流方向与神经纤维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反,D正确.故选:C.7.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分析】根据题干说明“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那么兴奋传递方向在此处只能是神经→肌肉,且是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互变;又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且膜内电流方向代表了兴奋的传导方向.【解答】解:A、根据题干“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说明神经纤维处相当于突触前膜,肌肉处相当于突触后膜,在突触前膜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故A正确;B、刺激①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双向传导,因此肌肉可以收缩,电流可以发生偏转,故B正确;C、刺激②处,肌肉收缩,但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产生作用于突触后膜,不能反向传导,则电流计不会有变化,故C错误;D、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传导,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故D正确.故选C.8.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带答案-山西省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山西省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第Ⅰ卷(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表所列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372的有机产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
下列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有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A.肽键数目减少6个B.氢原子数目增加12个C.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D.氧原子数目增加6个3.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呼吸酶和抗体,这三类物质都是A.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B.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C.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后发挥作用D.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4.下列与细胞器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蓝藻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B.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快C.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但不能分解衰老的细胞器D.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 TP主要用于主动运输等过程5.下列关于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染色质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B.基因可能存在于染色体上,也可能存在于其他场所C.蓝藻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不出现染色体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6.将小鼠红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 溶液中,红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KNO3 溶液的起始渗透压小于红细胞内液的起始渗透压B.与B点相比,A点对应时刻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较大C.AB段失水使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于KNO3 溶液,从而出现BC段的变化D.B点对应的时刻,KNO3 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是由腺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B.所有酶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都可以呈现紫色反应C.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D.消化酶在消化腺细胞内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中共穿过0层磷脂双分子层8.A TP是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①参与ATP形成的元素包括C、H、O、N、P②在叶绿体中,A TP的移动方向是由叶绿体的囊状结构到叶绿体基质③洋葱表皮细胞中能形成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④A TP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细胞内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9.夏季晴朗的中午,某些植物因为蒸腾过于强烈而出现气孔关闭的现象,这是植物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此时这些植物叶肉细胞内C3、C5、[H]、ATP的含量短期变化分别是A.降低、升高、升高、升高B.升高、降低、降低、降低C.降低、升高、降低、降低D.升高、降低、升高、升高10.图1是“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部分操作图,图2是“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结果,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盖玻片下最好是成熟的植物组织细胞B.实验中用吸水纸引流常需要重复几次C.图2中b代表的是叶绿素bD.出现图2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研磨时没加碳酸钙11.如图是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①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五碳化合物还原B.[H]经⑤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CO2参与C.能形成ATP的过程有①②④⑤⑥⑦D.晴天时小麦①过程比在阴雨天时旺盛12.小鼠体细胞培养过程中,发现细胞分为3种类型:甲类细胞核DNA量为4a,乙类细胞核DNA量为2a,丙类细胞核DNA量为2a~4a。
山西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有氧呼吸的过程,下列有关过程①、②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物均相同B.都产生O2C.反应物相同D.都释放能量2.ATP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过程不能产生ATP的是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B.无氧呼吸第一阶段C.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D.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3.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产生的部位是A.叶绿体外膜B.叶绿体内膜C.叶绿体类囊体薄膜D.叶绿体基质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酵母菌酿酒时先通气促进其繁殖,后密封产生酒精B.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C.大棚栽培蔬菜,遇到阴雨天气时,可适当降低温度D.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5.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A.间期B.中期C.后期D.末期6.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B.用龙胆紫染液是为了将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染成紫色C.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D.制作装片的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7.某生物正常体细胞中的核DNA数为24条,则该生物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含有的染色单体的数目是A.0个B.12个C.24个D.48个8.近日,浙江大学胡汛教授的研究团队提出了“用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新疗法,当然这种疗法的疗效还有待检验。
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癌基因只存在于癌细胞中B.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C.相对于正常体细胞,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D.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9.下图甲、乙、丙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是极体和卵细胞B.甲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C.图乙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为0D.图丙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10.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11.两只杂合子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3只小羊是白色。
、临汾一中联考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2015-2016学年山西省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联考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下表所列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 )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A 遗传物质拟核为DNA;细胞质为RNA 细胞核和细胞质均为DNAB 遗传规律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 遗传信息表达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同地点进行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翻译主要在细胞质中D 变异类型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A.A B.B C.C D.D2.某六十肽中有3个丙氨酸(C3H7O2N),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几种不同的有机产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有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肽键数目减少6个 B.氢原子数目增加12个C.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D.氧原子数目增加6个3.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呼吸酶和抗体,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B.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C.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后发挥作用D.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4.下列与细胞器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B.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快C.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但不能分解衰老的细胞器D.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主动运输等过程5.下列关于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染色质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B.DNA可能存在于染色体上,也可能存在于其他场所,C.蓝藻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不出现染色体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6.将小鼠红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红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KNO3溶液的起始渗透压小于红细胞内液的起始渗透压B.与B点相比,A点对应时刻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较大C.AB段失水使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于KNO3溶液,从而出现BC段的变化D.B点对应的时刻,KNO3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是由腺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B.所有酶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都可以呈现紫色反应C.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D.消化酶在消化腺细胞内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中共穿过0层磷脂双分子层8.ATP是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参与ATP形成的元素包括C、H、O、N、P;②在叶绿体中,ATP的运动方向是由叶绿体的囊状结构到叶绿体基质;③洋葱表皮细胞能形成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④ATP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细胞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9.夏季晴朗的中午,某些植物因为蒸腾过于剧烈而出现气孔关闭的现象,这是植物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此时这些植物叶肉细胞内C3、C5、[H]、ATP的含量短期变化分别是( ) A.降低、升高、升高、升高B.升高、降低、降低、降低C.降低、升高、降低、降低D.升高、降低、升高、升高10.图1是“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部分操作图,图2是“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结果.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盖玻片下最好是成熟的植物组织细胞B.实验中用吸水纸引流常需要重复几次C.图2中b代表的是叶绿素bD.出现图2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研磨时没加碳酸钙11.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①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五碳化合物还原B.[H]经⑤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CO2参与C.能形成ATP的过程有①②④⑤⑥⑦D.晴天时小麦①过程比在阴雨天时旺盛12.小鼠体细胞培养过程中,发现细胞分为3种类型:甲类细胞核DNA量为4a,乙类细胞核DNA量为2a,丙类细胞核DNA量为2a﹣4a.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甲类细胞和乙类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B.用药物抑制细胞的DNA复制,乙类细胞比例将增加C.乙类细胞中可能存在DNA解开双螺旋的现象D.秋水仙素作用于丙类细胞,能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13.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不使细胞数目增加B.分化的细胞所呈现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变化,源于细胞内化学物质的改变C.细胞分化的前途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就已决定,不能逆转D.动物不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潜能的体细胞14.如图所示细胞均来自同一生物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图是③④⑤B.细胞①的形成过程:④→③→⑤→②→⑥→①C.图①和图②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D.图③④⑤⑥中都具有同源染色体15.一个mRNA分子有m个碱基,其中G+C有n个;由该mRNA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肽链.则其模板DNA分子的A+T数、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A.m、﹣1 B.m、﹣12 C.2(m﹣n)、m、﹣1 D.2(m﹣n)、m、﹣216.如图是A、B两种不同遗传病的家系图,调查发现,人群中患B病的女性远远多于男性.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控制A、B两种遗传病的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如果第Ⅱ代的3号个体与一患B病的男性结婚,最好生女孩D.若第Ⅲ代的6号个体与9号个体结婚,生下一个患B病不患A病孩子的概率是17.如图表示生物界完整的中心法则,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过程都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且均可在乳酸菌、酵母菌、线粒体、叶绿体中进行B.若将果蝇一个体细胞核中的8个DNA分子用32P标记,然后放入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分裂两次后一个细胞核中含放射性的DNA数目可能是0C.在蓝藻细胞中,②③过程可在细胞同一区域同时发生D.④⑤过程发生在某些病毒体内18.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杀虫剂的使用决定了害虫变异的方向B.有性生殖的出现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率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D.无籽西瓜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而产生的新物种19.探究不同浓度2,4﹣D溶液对柳树插条生根影响的预实验中,四组同学根据各自选择的浓度区间绘出如下曲线,其中有几条是不可能出现的( )A.一条 B.两条 C.三条 D.四条20.糖尿病有I型,II型和III型之分,其中III型的主要特点是脑内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降低,出现胰岛素抵抗,同时伴有脑内胰岛素水平下降,对维持神经元存活起重要作用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水平也降低.而这些机制也导致了脑内神经元死亡,进而加重阿尔兹海默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分子胰岛素都能多次用于调节细胞膜对葡萄糖的转运速率B.因IGF﹣1及其受体水平降低,致使脑内神经元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C.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较高,诱导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导致多尿症状D.人体内,含胰岛素信使RNA和含胰岛素受体基因的细胞数量差异较大21.如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后,都能引起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B.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同C.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则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22.内环境的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组织液中部分物质会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B.体内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内环境中葡萄糖氧化分解给生物体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D.某人在沙漠中多日滴水未进,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增加,内环境渗透压可能发生大幅度变化23.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下列关于艾滋病叙述正确的是( )A.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衰退而体液免疫不受影响B.HIV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合成蛋白质外壳C.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各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D.HIV的遗传物质可以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24.某小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在岛上物种丰富,椰树成荫,景色优美,已发展为旅游胜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椰树苗与椰树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游人与岛上生物存在竞争、寄生、捕食的关系C.群落生物数量是区分该岛屿群落与其它群落的重要特征D.该岛屿形成后进行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25.种群的自然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某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M表示种群数量,据下表分析正确的是( )曲线上的点M (K﹣M)/KS110 0.90S225 0.75S350 0.50S475 0.25S5100 0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2之后B.中的值为0.5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C.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D.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该种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8分)26.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实现了中国自然科学诺奖零的突破,其率领的科研团队提取出的青蒿素可以有效地治疗疟疾,请回答下列问题:(1)导致疟疾的疟原虫属于__________生物(真核或原核),在青蒿素被提取之前,奎宁广泛被用来治疗疟疾,治疗机理是奎宁可以和疟原虫DNA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直接抑制__________,导致疟原虫生命活动出现异常.(2)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组织细胞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其作用方式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摄取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与该过程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3)氨基酸是组成疟原虫的营养物质,其在细胞中形成各种蛋白质.氨基酸进入疟原虫的方式是__________,在疟原虫体内以方式形成蛋白质,疟原虫DNA与蛋白质的关系是__________.(4)屠呦呦分享诺贝尔奖的另外两位科学家发现了阿维菌素,这种药从根本上降低了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其中淋巴丝虫侵入人体后形成蜂巢状组织造成淋巴管堵塞,从而导致机体出现的症状是__________.27.磷酸转运器是叶绿体膜上的重要结构(见图).在有光条件下,磷酸转运器将卡尔文循环产生的磷酸丙糖不断运至细胞质用于蔗糖合成,同时将释放的Pi运至叶绿体基质(Pi和磷酸丙糖通过磷酸转运器的运输严格按照1:1的反向交换方式进行).(1)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可以被卡尔文循环所利用,将物质C转化为磷酸丙糖.图1中物质C的名称是__________.(2)据图推测,磷酸转运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图1(3)图中B是由(物质)产生的,为保证此过程的高效进行,应该采用光.(白光、红光、蓝紫光)(4)据图分析,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多选).A.磷酸丙糖既可以用于合成蔗糖也可以用于合成淀粉B.若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则经此转运器转运进叶绿体的磷酸会减少C.若合成磷酸丙糖的速率超过Pi转运进叶绿体的速率,则不利于淀粉的合成D.若磷酸丙糖运出过少,可能会抑制卡尔文循环.28.将小麦绿色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测量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b点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a点以后的短时间内,叶片细胞内C3的量将__________.(2)在5~15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__________.(3)如果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__________mol/min.(4)请写出有氧呼吸作用反应的总方程式:__________.29.某农科院培育出新品种香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其花的颜色有红、白两种,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控制,但不清楚花色性状的核基因控制情况,回答以下问题:(1)若花色由A、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该植物种群中自然条件下红色植株均为杂合体,则红色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__________.(2)若花色由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其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在DNA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化流程如图.①花色的两对基因符合孟德尔的__________定律.②该植株花色为__________,其体细胞内的DNA 1和DNA 2所在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③该植株自交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红色植株占__________.(3)假设茎的性状由C、c、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只有d基因纯合时植株表现为细茎,只含有D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他表现为粗茎.那么基因型为CcDd的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30.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2)家畜的食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3)生活在沼气池中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其生活方式是__________(寄生、腐生).选考题:第31~第32题,考生根据要求任选一题作答,并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标清题号.31.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为:玉米秸秆糖液酒精(1)玉米秸秆预处理后,因该选用__________酶和__________酶形成纤维二糖,再使用__________酶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2)从以下哪些微生物中可以提取上述酶?__________(多选)A.酿制果醋的醋酸菌 B.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 C.制作酸奶的乳酸菌 D.反刍动物瘤胃中生存的某些微生物(3)若从土壤中分离产生这种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为__________(按功能分),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_________.微生物在纯化培养时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4)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__________,生产酒精时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32.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淋巴细胞能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说明细胞膜__________,此过程常用__________作为诱导剂,该细胞的特点是既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__________,又能产生__________.(2)杂交瘤细胞繁殖进行的是__________分裂,其遗传性状__________(改变或保持不变).(3)杂交瘤细胞的体外培养选用的是__________培养基(物理状态),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相比需加入__________.(4)单克隆抗体注入体内后可以自动追踪抗原(病原体或癌变细胞等)并与之结合,而绝不攻击任何正常细胞,故称为“生物导弹”,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5)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还应用了细胞工程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技术.2015-2016学年山西省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联考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下表所列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 )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A 遗传物质拟核为DNA;细胞质为RNA 细胞核和细胞质均为DNAB 遗传规律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 遗传信息表达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同地点进行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翻译主要在细胞质中D 变异类型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A.A B.B C.C D.D【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原核细胞中的DNA分布在拟核和细胞质中的质粒中;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中进行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也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只能发生基因突变这种类型的变异.【解答】解:A、原核细胞拟核中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均为DNA,A错误;B、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中进行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原核细胞不适用,B 错误;C、由于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同地点进行;而真核细胞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翻译主要在细胞质中,C正确;D、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因此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异同点方面的知识,包括遗传物质、遗传规律、遗传信息的表达以及变异类型等方面,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为DNA;明确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识记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等.2.某六十肽中有3个丙氨酸(C3H7O2N),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几种不同的有机产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有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肽键数目减少6个 B.氢原子数目增加12个C.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D.氧原子数目增加6个【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六十肽是由60个氨基酸形成的,至少有1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共59个肽键,将3个丙氨酸去掉后,形成四条肽链和3个氨基酸,肽键数目减少6个,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6个;该过程中肽键数目减少6个,需要消耗6分子水,氢原子数目增加12个,氧原子数目增加6个.【解答】解:A、根据图示,六十肽是条多肽链,含有60﹣1=59个肽键.如果将其中的3个丙氨酸去掉后,就形成四条多肽链,则肽键数=60﹣6=54,因此肽键数减少了6个,A正确;B、由于减少了6个肽键,相当于多增加了6个水分子,因此氢原子数目增加了12个,B正确;C、一条肽链变成四条肽链,氨基和羧基都增加3个,而3个丙氨酸也含有3个氨基和羧基,故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6个,C错误;D、由于减少了6个肽键,相当于多增加了6个水分子,因此氧原子数目增加了6个,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结构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等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3.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呼吸酶和抗体,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B.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C.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后发挥作用D.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分析】胰岛素、呼吸酶及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是有机大分子,通过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抗体由浆细胞分泌,A错误;B、呼吸酶在细胞内合成并在细胞内起作用,B错误;C、三类物质都需要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后发挥作用,C正确;D、呼吸酶不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4.下列与细胞器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B.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快C.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但不能分解衰老的细胞器D.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主动运输等过程【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分析】分析题干,找知识落脚点是细胞器,回忆相关细胞器的知识,然后对比选项,分析、比较作答.【解答】解: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只有核糖体,A选项描述错误;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形成囊泡进入高尔基体,由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形成囊泡,运向细胞膜,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所以分泌蛋白合成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快,B描述正确;溶酶体的功能是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C选项描述错误;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阶段,主动运输消耗的ATP由细胞呼吸提供,D选项描述错误.故答案应为:B【点评】本题涉及到多种细胞器的功能,通过比较更容易掌握.D选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ATP的产生、用途往往容易混.5.下列关于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染色质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B.DNA可能存在于染色体上,也可能存在于其他场所,C.蓝藻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不出现染色体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解答】解:A、染色质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A正确;B、真核生物中,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少数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B正确;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体,也不进行有丝分裂,C错误;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染色体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染色体的定义;明确染色体和染色质之间的关系;识记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明确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结构.6.将小鼠红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红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KNO3溶液的起始渗透压小于红细胞内液的起始渗透压B.与B点相比,A点对应时刻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较大C.AB段失水使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于KNO3溶液,从而出现BC段的变化D.B点对应的时刻,KNO3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分析】据图分析,AB段,将小鼠红细胞放到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外界溶液的渗透压高于细胞内液渗透压,细胞失水,体积变小.BC段,由于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使得细胞内液的渗透压高于外界溶液,细胞吸水,细胞体积变大.【解答】解:A、据图分析,AB段细胞体积变小,说明硝酸钾溶液的起始渗透压大于红细胞内液的起始渗透压,细胞失水,A错误;B、AB段细胞体积变小,细胞失水,则B点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于A点,B错误;C、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使得细胞内液的渗透压高于外界溶液,细胞吸水,才出现BC段,C错误;D、B点细胞体积不变,说明KNO3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动物细胞的渗透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精品:【全国百强校】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1、某同学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实验(见下图),有关做法不恰当的是()A.把果酒传统发酵中,不需人工添加酵母菌菌种B.把发酵装置放到4℃冰箱中进行实验C.发酵一段时间后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D.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将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答案】B【考点定位】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名师点睛】装置图解读(1)各部位的作用①充气口: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
②排气口: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CO2;与排气管相连的长而弯曲的胶管;加水后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③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2)该装置的使用方法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2、为了使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准确性提高,关键的操作是()A.泡菜的选择B.样品的处理C.标准显色液的制备D.比色【答案】C【考点定位】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名师点睛】检测亚硝酸盐的步骤:a、配制标准显色液的步骤是:①用刻度移液管吸取体积0.2、0.4、0.6、0.8、1.0、1.5mL的亚硝酸钠溶液分别置于比色管中,另取1支比色管为空白对照。
②向各管加入2.0m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匀静置3~5分钟。
③向各管加入1.0mL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
b、比色的步骤是:①将40mL滤液移入50mL比色管中并编号。
②分别加入2、0mL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1.0mL的N-1-萘基乙二胺盐酸溶液,定容到50mL,混匀静置15min。
③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显色液比较,记录亚硝酸盐含量。
④计算样品滤液(40mL)中亚硝酸盐含量。
计算公式是: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mg)/取样量(40mL滤液质量kg)。
3、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毛霉在有氧的条件下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B.卤汤中香辛料越多,口味越好C.卤汤中酒的含量越高,杂菌繁殖越快,豆腐越易腐败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密封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答案】A【解析】制作腐乳主要是利用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豆腐内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从而改变豆腐的成分和口味,A项正确;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可据个人口味配置卤汤,不是越多越好,B项错误;卤汤中酒精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腐乳腐败,C项错误;加盐腌制时,为防止污染,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即只有接近瓶口时因为容易感染需要加大用盐量,D项错误。
2015-2016学年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A.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红色的物质B.在发酵的最后程序中加人了红色的食用色素C.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D.酒精发酵的最终产物C2H5OH是红色的2.果酒变酸、酸奶的制作、腐乳外部致密的一层“皮”,与其相关的微生物分别是A.醋酸菌、乳酸菌、毛霉B.乳酸菌、毛霉、醋酸菌C.醅酸菌、酵母菌、毛霉D.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3.制作下列发酵食品时,需要用香辛料的是A.果酒B.腐乳C.果醋D.酸奶4.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毛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依赖于细胞内的A.淀粉酶、麦芽糖酶B.蛋白酶、脂肪酶C.脂肪酶、麦芽糖酶D.肽酶、脂肪酶5.在制果醋时,要适时打开充气口进行充气的原因是A.醋酸菌是好氧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02的参与B.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02C.防止发酵液霉变D.防止产生的C02气体过多而引起发酵瓶的爆裂6.膳食中含有少量的亚硝酸盐,其主要危害是A.杀死细胞B.形成致癌物,诱发基因突变C.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D.在肾脏中积累7.选择泡菜坛的原则是: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其主要目的是A.防止02进人坛内B.防止泡菜汁液渗出C.防止杂菌污染D.使泡菜坛美观8.下列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9.下列有关腐乳制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酵瓶可用沸水消毒B.豆腐的发酵以曲霉为主C.装瓶腌制时底层处需加大用盐量D.制作卤汤时,酒精的含量越高越好10.下列关于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菌群均都有细胞核B.均可以使用自然菌种C.均需高温髙压灭菌D.均需控制无氧条件11.下图是苹果酒制作的步骤。
临汾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题 无答案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①是环状四肽,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3个B。
若②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则②是脂肪C.若③是脱氧核糖核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6种D。
若④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则其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2。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染色质B。
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
吞噬细胞与肌肉细胞相比,溶酶体的含量较多D。
能形成囊泡的细胞结构只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3.将某植物组织放入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得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B.没有氧气,该组织细胞不能吸收甲、乙两种离子C.该组织细胞运输甲、乙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D。
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细胞不再吸收甲、乙两种离子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接近于白色,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B。
用切片法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苏丹IV染成橘黄色的脂肪粒C。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8%的盐酸有利于吡罗红与RNA结合D。
在电镜下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核膜、核仁、染色质5.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A。
蛋白酶B。
RNA C.RNA聚合酶 D.蛋白质6。
山西省临汾市第三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临汾市第三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可能代表出生或迁入B.若X表示抗利尿激素,则①可代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若X表示胰岛素含量,则②可能代表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D.若X表示人体内T淋巴细胞数量,则②可能代表某种病毒参考答案:C2. 胰岛素是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的,刚合成的多肽称前胰岛素原,在信号肽酶的作用下,前胰岛素原的信号肽被切除,而成为胰岛素原。
最后胰岛素原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胰岛素和一个多肽(如右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前胰岛素原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B.由前胰岛素原生成胰岛素的过程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C.前胰岛素原、胰岛素原和胰岛素三者空间结构虽不同,但功能相同,均能降血糖D.前胰岛素原水解时水中的氢用于形成一NH2和一COOH参考答案:C3. 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 D.细胞核参考答案:D4.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的酶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酶的数量上将发生改变 B.酶有利于相应化学反应的进行C.酶都是蛋白质 D.酶只有在细胞内才能起作用参考答案:B5. 人体感受外界寒冷刺激的感受器主要位于A.眼B.肌肉C.皮肤D.汗腺参考答案:C6. 果蝇中,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因性基因用a表示),灰身对黑身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下一代果蝇类型及比例如下表。
试推测子代灰身直毛雌蝇中,纯合体和杂合体的比例是 ( )A.1:3 B.1:4 C.1:5 D.1:2参考答案:C7. 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3/83/81/81/8♀3/401/40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参考答案:A8. 在一个DNA分子中,如果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则()A.不能转录 B.不能翻译C.在转录时造成插入点以前的遗传密码改变D.在转录时造成插入点以后的遗传密码改变参考答案:D9. 在克隆多利羊的过程中,下列哪项技术没有运用到( )A.细胞培养技术B.细胞核移植C.胚胎移植技术D.基因工程技术参考答案:D10. 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8小时内)给予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1个月、6个月后再各打1支,共3针,此方案称为0、1、6方案。
山西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15秋•长治县校级月考)下列物质中,都可在人体血浆中找到的是()A.氨基酸、纤维素、二氧化碳、钠离子B.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C.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2.(2015春•开福区校级期末)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3.(2009秋•东城区期末)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下列各项生理过程可以发生在这个液体环境中的是()A.抗体抗原特异性结合B.葡萄糖分解产生乳酸C.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D.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4.(2011秋•丰台区期末)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C.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过量时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5.(2015秋•中山市期末)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6.(2015秋•长治县校级月考)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比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速度快B.神经细胞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够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7.(2015•米易县校级模拟)运动员在参加激烈比赛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错误的是()A.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B.运动使产热增多,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C.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D.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8.(2013•兴化市校级学业考试)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④摄水量增加;⑤尿量减少.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①→②→④和①→③→⑤D.②→①→④和②→①→③→⑤9.(2014•射阳县校级学业考试)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I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D.图2中C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以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10.(2015秋•运城校级期中)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某种物质的调节D.①②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11.(2011秋•乐山期末)2008年奋战在汶川大地震抗灾第一线的英雄们,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B.促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C.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D.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12.(2011•黄浦区二模)人体内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右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A.A B.B C.C D.D13.(2013秋•邵阳县校级期中)我国第24次南极考察队历经156天惊涛骇浪、冰雪交加的洗礼和考验,于2008年4月15日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在南极考察期间,科学家经常需要从温暖的驻地室内进入冰天雪地中,此过程中体内发生的反应是()A.皮肤血管舒张,皮肤的血流量增加,抵御寒冷B.垂体合成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代谢活动增强C.骨骼肌战栗,产热量成倍增加D.下丘脑里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14.(2005•江苏)多种激素共同调节人体生理活动.对于同一生理效应()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B.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C.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D.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15.(2012秋•思明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酶及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酶与激素在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作用特点都是微量、高效、促进B.生物体中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C.生物体中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D.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16.(2011•江苏)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17.(2013秋•濠江区校级期末)如图为人体处于某一状态时的皮肤结构示意图据图可知,此人正处于()A.温度适宜环境中B.炎热环境中C.寒冷环境中D.剧烈运动中18.(2012•重庆)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19.(2015秋•长治县校级月考)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说法,正确的共有()个①一个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②一个吞噬细胞可吞噬多种抗原;③机体自身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④一个记忆细胞可识别多种抗原;⑤特异性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⑥免疫功能过低会导致风湿性心脏病.A.0个B.1个C.2个D.3个20.(2015•重庆)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21.(2013•永州模拟)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B.利用高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大豆田中的单子叶杂草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D.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乙烯利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22.(2013秋•成都期末)下面是有关燕麦实验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燕麦胚芽鞘的某些部位纵向插入了云母片.请分析图中a至f的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正确的一组()A.a<b、c=d、e=f B.a<b、c=d、e<fC.a<b、c<d、e=f D.a>b、c=d、e<f23.(2011•西城区二模)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番茄的植株,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溶液浸泡种子可促进种子的萌发B.生长期施放一定浓度的乙烯可促进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C.开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以诱导无籽果实的形成D.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会加速叶片黄化速度24.(2015秋•昌平区校级期末)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A.背地(心)生长B.向水平方向生长C.向光生长D.无法确定25.(2011秋•淮安期中)如图左侧为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那么一段时间后,右侧①②③在图示位置时,其生长情况依次是()A.向右弯曲向右弯曲向右弯曲B.向右弯曲向右弯曲向左弯曲C.向左弯曲直立生长向右弯曲D.向右弯曲直立生长向左弯曲26.(2011•天心区校级模拟)为验证生长素对果实发育的影响,某同学欲借附近农民土地里的农作物做相关实验,但农民要求他不能影响作物的产量.以下作物最合适用来做实验的是()A.玉米B.油菜C.花生D.黄瓜27.(2015秋•海口校级期中)有位同学将四枝葡萄插条插到水肥适宜的土壤中,其中最容易生根成活的是()A.B.C.D.28.(2015春•抚顺期末)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29.(2015•安徽)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侵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30.(2015•琼海校级模拟)图中甲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乙表示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图中c点所对应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31.(2008•南通一模)1914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32.(2013秋•南安市校级期末)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B点分别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情况是()A.相同,两次刺激后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不同,刺激A点时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刺激B点时甲、乙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不同,刺激A点时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刺激B点时甲、乙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相同,刺激A点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B点时乙不偏转,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33.(2015秋•长治县校级月考)我国“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地将三位航天员送入太空,28日飞船安全返回地面,首次实验中国航天员太空出舱行走.下表甲、乙、丙表示在训练过程中,实际测得某位航天员的三项生理指标.以下对此表分析及相关生物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食1~2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与血糖转变为肝糖原有关B.1.5小时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开始发挥其作用C.甲项调节是由激素控制属于体液调节;乙项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属于神经调节D.根据丙项数据分析,人体淀粉酶所需的最适pH要明显高于蛋白酶34.(2014•扬州学业考试)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图.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A.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不同B.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对照组C.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相同D.吲哚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35.(2015春•枣阳市校级期中)如图为人体有关免疫的一系列变化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过程,a~e表示细胞或物质.错误的是()A.图中b、d、e能够识别aB.经④⑤⑥过程,产生e的数量多、速度快C.有过敏反应的人初次接触过敏原时,无图示任何反应D.图示体液免疫,②③过程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36.(2015•福建)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A.都含有20种氨基酸B.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37.(2015秋•天水校级期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38.(2015•安徽)血浆中的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下表列出的抗体肽链合成与抗体加工的场所,正确的是()A.A B.B C.C D.D39.(2015•横县校级模拟)将三组生理状态相通的某种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40.(2015秋•龙海市校级期末)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作用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41.(2015•安徽)如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C.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42.(2015•重庆)将题如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2和O2浓度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黑暗条件下,①增大、④减小B.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①、③增大C.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②、③保持不变D.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②减小、④增大43.(2015•重庆)比较胚胎干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相同的是()A.线粒体的功能B.发育的全能性C.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D.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44.(2015•重庆)结合题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C.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D.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45.(2015秋•乐陵市校级期末)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46.(2015春•大理市校级期末)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选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47.(2015•安徽)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 基因控制的形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75%B.50%C.42%D.21%48.(2008•嘉定区一模)如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O、C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O、C、N、H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C、N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49.(2009•广东)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A.延缓叶片变黄B.促进叶片衰老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D.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50.(2015秋•长治县校级月考)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图.从该图可得出乙烯能促进()①番茄果实发育②果实色素积累③番茄果实成熟④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二、综合题1.(2014秋•农安县校级期中)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填标号,填不完全不得分)(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阶段.(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2.(2014秋•潮阳区校级期中)如图是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并回答:(1)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被称为.(2)③过程是在X的刺激和a细胞等的参与下共同完成的,这属于免疫的阶段.与③过程相比,④过程的应答特点是.(3)⑤过程的产物Y的化学本质是,参与其合成并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等.(4)若X是禽流感病毒,则患者彻底消灭X必须依靠a增殖分化的淋巴细胞去裂解.如果X是HIV,则由于图中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而死亡.3.(2012•天河区一模)如面图一为人体手背皮肤(A)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头肌(E)发生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图二为图一中F结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它包括A 、B 、C神经中枢、D 、E .(2)F处的结构名称是,儿童生活在有益而丰富刺激的环境中该结构的数目会.在F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其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 ] 释放,然后作用于[ ] ([]内填图二中的数字).(3)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传导方向(相同、相反).(4)某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这种抗体可与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并使其失活,导致患者肌肉萎缩.这种疾病从免疫调节看属于病.4.(2015秋•长治县校级月考)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调节.乙酰胆碱属于,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发挥完作用后.(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答出2个特点).(4)肾上腺素除以上作用外,还在调节和调节中起作用,在这两个调节中分别与和激素起协同作用.5.(2015秋•长治县校级月考)如图甲是发现生长素的某些实验,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1)序号①所表示的实验验证了什么结论?.(2)上述实验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请你写出序号②所表示的实验的单一变量是.(3)序号③所示实验说明了.(4)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萘乙酸(NAA)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预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在预实验的基础上,他们又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探究萘乙酸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a.材料用具: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月季枝条若干、烧杯、培养皿、量筒、NAA、蒸馏水等.b.配制一系列具有浓度梯度的萘乙酸溶液5份,编号①~⑤.c.实验步骤:第一步:将月季枝条随机均分为5等份;第二步:将5份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在①~⑤号NAA溶液中;第三步: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第四步:每天对扦插的枝条生根情况进行观察记录.请回答相关问题:①配制的NAA溶液浓度应依次为(浓度梯度差为1.0ppm).②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同时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③实验中盛有不同浓度溶液的小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④实验开始前进行预实验的意义是.⑤请你设计一个表格来呈现实验现象.山西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2015秋•长治县校级月考)下列物质中,都可在人体血浆中找到的是()A.氨基酸、纤维素、二氧化碳、钠离子B.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C.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答案】C【解析】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即内环境的成分: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解;A、纤维素是植物特有的多糖,不存在于血浆中,A错误;B、胃蛋白酶在消化道内,不存在于血浆中,B错误;C、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是内环境的成分,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因此在血浆中也能检测到蛋白质,C正确;D、呼吸酶是胞内酶,不在血浆中,D错误.故选:C.【考点】内环境的组成.2.(2015春•开福区校级期末)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答案】D【解析】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A、通过汗液和尿排泄代谢废物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A正确;B、血液中的CO2增加,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排出CO2,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C、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C正确;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是在消化道中的大肠内形成的,由于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因此不属于内环境,所以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与内环境稳态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故选:D.【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理化特性.3.(2009秋•东城区期末)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下列各项生理过程可以发生在这个液体环境中的是()A.抗体抗原特异性结合B.葡萄糖分解产生乳酸C.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D.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答案】A【解析】本题是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结构,人体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外的液体环境,又叫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细胞内的细胞内液和外界环境都不属于内环境.解:A、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血清属于内环境,所以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的特异性结合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A正确;B、葡萄糖分解产生乳酸,是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内的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C、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C错误;D、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都发生在红细胞内,D错误.。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一)生物试题解析(解析版)含解斩
1。
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A。
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红色的物质 B.在发酵的最后程序中加人了红色的食用色素C.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D。
酒精发酵的最终产物C2H5OH是红色的【答案】C【解析】在果酒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故选C。
【考点定位】果酒制作的相关知识2. 果酒变酸、酸奶的制作、腐乳外部致密的一层“皮",与其相关的微生物分别是A.醋酸菌、乳酸菌、毛霉B.乳酸菌、毛霉、醋酸菌C.醅酸菌、酵母菌、毛霉D.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答案】A【解析】果酒变酸是由于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的原因。
酸奶的制作是通过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来完成的。
腐乳外部致密的一层“皮”是毛霉生长所形成的菌丝,经腌制之后形成的。
所以本题选A。
1【考点定位】果酒、酸奶和腐乳的制作【名师点睛】注意传统发酵产品主要涉及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代谢类型:果酒——酵母菌——兼性厌氧型;果醋——醋酸菌——需氧型;酸奶、泡菜——乳酸菌——严格厌氧型;腐乳——毛霉-—需氧型.3. 制作下列发酵食品时,需要用香辛料的是A.果酒B。
腐乳C。
果醋D。
酸奶【答案】B【考点定位】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4.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毛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依赖于细胞内的A。
淀粉酶、麦芽糖酶B。
蛋白酶、脂肪酶C.脂肪酶、麦芽糖酶D.肽酶、脂肪酶【答案】B5。
在制果醋时,要适时打开充气口进行充气的原因是A。
醋酸菌是好氧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02的参与B.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02C.防止发酵液霉变D.防止产生的C02气体过多而引起发酵瓶的爆裂【答案】A【解析】醋酸菌属于好氧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O2的参与,所以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选A。
【考点定位】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名师点睛】果酒和果醋制作的注意事项:(1)因酵母菌的繁殖需要氧气,醋酸菌是好氧菌,所以在果酒制作的前期和果醋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都需氧。
山西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2.以下关于核酸、蛋白质和糖原这三种生物分子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C.都含C、H、0、N这4种元素D.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普遍存在3.以下有关细胞器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4.右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以下相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①属于生物膜系统的范围,含有磷脂和蛋白质B.③要紧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染色体C.②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④是某些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5.以下有关真核细胞生物膜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6.甲、乙两种物质别离依托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若是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那么A.清除体内多余、关珀沾细胞B.清除体内衰老、病变的细胞8.以下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血红蛋白和生长激素的合成遙祙现了“基因选择性表达”D.衰老细胞的核体积增大,运输物质的功能降低9.将经处置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到因胰岛受损而患糖尿病的小白鼠体内后,该鼠血糖浓度趋近正常。
上述事实说明10.鉴定正在进行有丝割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仍是动物细胞,最靠得住的方式是检测11.以下有关酶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12.以下关于人体细胞内ATP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形成二氧化碳时B.形成[H]时14.细胞呼吸原理普遍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下表中有关方法与对应目的不搭配的是选项应用措施目的A种子贮存晒干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B乳酸菌制作酸奶先通气,后密封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发酵C水果保鲜低温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D栽种庄稼疏松土壤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矿质离子15.在“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中,发觉滤纸条上色素带颜色较浅,其缘故不可能是16.现有甲、乙、丙三支试管,先向三支试管内各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以下图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别离用斐林试剂查验。
山西高三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山西高三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11年“中国之声”曾报道,东北农业大学28名师生在一次实验中因解剖未经检疫的羊而感染布鲁氏杆菌传染病。
下列有关布鲁氏杆菌说法正确的是()A.布鲁氏杆菌细胞中有线粒体、核糖体B.布鲁氏杆菌的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CO2和水C.布鲁氏杆菌所含元素中O是最基本的元素D.培养布鲁氏杆菌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2.右图为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⑤是该细胞的代谢中心和遗传控制中心B.③④⑧的膜结构属于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C.花瓣的颜色与②中含有的色素有关D.③⑤⑦⑧结构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3.下图甲、乙、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硫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最多含有20种甲B.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量比原来少了4832C.丙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且在乙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D.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4.下图表示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该膜中的载体也能运输氨基酸B.该方式发生在被转运物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时C.该膜可能是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膜D.与该过程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核糖体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A.皮肤和消化道上皮每天都会有大量细胞死亡脱落B.骨折时造成的细胞死亡C.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尾部消失D .人的红细胞在经历120天左右的寿命后死亡6.基因型Mm 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MM 、mm 、Mm 分开,分别发生在( )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 ④精细胞形成精子 A .①②③ B .③③② C .②②③ D .②③④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②酶都有高效性 ③酶在37℃环境中催化效率最高 ④酶具有多样性 ⑤酶在pH 为7的环境中催化效率最高 ⑥蛋白酶能催化淀粉酶水解 A .②④⑥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⑤⑥D .①②③④⑤⑥8.图甲是H 2O 2酶活性受pH 的影响,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 =b 时H 2O 2分解产生的O 2量随时间的变化。
山西省临汾一中2016届高三3月月考生物试卷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3月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1.下列关于生命大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种氨基酸可被多种tRNA转运B.某些RNA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一切蛋白质均含有N元素D.蛋白质是生物一切生命活动的承担者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的衰老不影响DNA转录B.细胞核中的DNA量会限制细胞的长大C.细胞的死亡均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死亡D.细胞癌变的原因主要是抑癌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3.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之一,其作用机理是干扰疟原虫表膜和线粒体功能,阻止疟原虫的消化酶分解宿主细胞的血红蛋白,当青蒿素进入人患者体内,机体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青蒿素与疟原虫发生特异性结合B.青蒿素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C.青蒿素会诱发疟原虫的定向变异D.青蒿素治疗疟疾属于主动免疫4.2014年8月西非国家爆发大面积的埃博拉疫情,埃博拉病毒发病快,致死率高。
埃博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RNA),宿主细胞内病毒的增殖过程如下图,—RNA 和+RNA的碱基是互补配对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B.—RNA和+RNA均有RNA聚合酶结合位点C.过程②需要tRNA由宿主细胞提供D.—RNA和+RNA均可与核糖体结合5.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图乙为根据图甲绘制的能量金字塔(数字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没有被标出的生物类群是分解者B.碳元素和能量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中能实现自给自足C.草等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的稳定基础D.若土壤中有某种难分解的有毒物质,则图乙生物中体内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是I6.地中海贫血症由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其显隐性关系为A>+A>a,并且A和a编码的蛋白质均不正常。
已知一对患病夫妇生有一正常儿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夫妇中至少有一方的基因型为+AAB.复等位基因的出现是通过基因突变实现的C.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D.该对夫妇生育正常儿子的概率是1/429.(9分)下图曲线为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山西省临汾三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③的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的场所扩散到②,至少要穿越3层磷脂双分子层D.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它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2.如图是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液体.则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③B.④C.②④D.②③3.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改变内环境的PHB.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C.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5.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B时刻,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B.在AB段,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C.在AB段,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高D.在BC段,人体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6.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7.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8.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D.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9.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需要Ca2+参与,下列有关突触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可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B.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C.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D.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10.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且其中的信息均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a传到cB.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于a分泌d、b 分泌e均具有抑制作用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D.如果该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的膜(即突触前膜),b为递质,c为突触后膜,则发生在a 中的信号转换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11.2014年10月6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的科学家约翰•奥基夫及两位挪威科学家梅一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以表彰他们发现大脑中特定神经元参与人体定位与导航中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树突结构增加了突触后膜接收神经递质的面积B.突触决定了神经元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神经元中特有的基因决定其定位与导航功能D.神经元在定位和导航过程中存在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相互转化12.学习了“促胰液素的发现”的相关的科学史,你认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①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激素,由胰腺分泌;②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③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后分泌的,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④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⑤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A.②③④ 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1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14.以下过程不存在反馈调节的是()A.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B.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对垂体分泌的影响C.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D.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15.有关人体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溏素对血糖浓度变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小肠大量吸收葡萄糖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B.若数小时未进食,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加C.胰高血糖素会刺激肌肉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D.高浓度的胰岛素会刺激肝脏分解糖元16.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先导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D.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17.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18.以下对生物的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儿童会患呆小症,成人耗氧量会增加B.激素的反馈调节作用对机体是有利的,而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机体是不利的C.切除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D.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通过激素调节来协调的19.养鸡场鸡舍中清晨和傍晚用稳定的灯光延长光照时间,以提高产蛋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延长光照刺激可直接通过体液调节提高产蛋率B.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C.鸡的产蛋行为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D.鸡的产蛋行为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20.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21.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体与抗原的结合.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⑦22.埃博拉病毒(EBOV)是一种RNA病毒,能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患埃博拉出血热,危害极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EBOV能在人类和灵长类的血液及其他分泌物中生存和繁殖B.EBOV侵入生物体后,会被浆细胞识别并分泌专一性抗体消灭C.EBOV在体内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D.EBOV在宿主细胞中复制需要的原料和能量都全部由宿主细胞提供23.近期多名艺人被曝吸食毒品,研究发现由于毒品会导致下丘脑调节垂体功能障碍,吸毒者大多伴有怕冷、乏力、免疫力降低等症状.下列推测不可能的是()A.吸毒者容易发生过敏反应B.吸毒者怕冷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受损C.毒品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障碍D.毒品可能会导致与性激素分泌相关的器官功能障碍24.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图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图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从图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25.编码乙肝病毒(HBV)表面S蛋白的基因疫苗,被小白鼠骨骼肌细胞吸收后可表达出S 蛋白.S蛋白(抗原)引发系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图中数字代表细胞,字母代表生理过程,细胞⑦可诱导靶细胞裂解:图乙中抗体效果价用衡量免疫效果的数量单位表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甲中细胞①和⑤均是T细胞,细胞⑦是效应T细胞B.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是识别和处理抗原,呈递抗原S蛋白C.经图甲中N过程形成的细胞③与细胞⑦细胞膜上均缺少抗原S蛋白的受体D.图乙是用50µg空基因载体作对照组,两周后抽取小鼠血清检测抗体含量得到的二、非选择题(除特别标注外,每空1分,共50分)26.如图代表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8代表靶细胞的细胞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神经末梢和靶细胞C等共同构成______,若物质a是唾液淀粉酶,其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填图中序号)______.(2)若刺激M点,则M点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由此刺激引发的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与______ (膜内/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若刺激N点,电流表将偏转______次.(3)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______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结构1______结合.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______和______.27.图1为下丘脑与垂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当人体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时,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刺激了图中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当足量饮水1h后,通过______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该调节机制是______ 相互协调的结果.如果头部遭受创伤导致图中细胞③处的细胞体大量破坏,将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这说明E处分泌的______物质减少.(2)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在相关部位的影响下,细胞①处产生兴奋,兴奋通过______(结构)传递给细胞②,使其兴奋,比较A血管和B血管相比,B血管中中含时明显增加的激素是______,其最终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图中所示的A、B和C三条血管中,能检测到甲状腺激素的血管有______.(3)A处和B处血管中氧气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4)在图2示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此时测得的两侧电位差为静息电位,是由______引起的.若在图中膜外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坐标图2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______.(5)下丘脑中神经细胞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有______.①具有分泌物质的功能②DNA分子的解旋过程③代谢中产生水与消耗水④核DNA分子复制与基因表达.28.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______,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______,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______(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______调节.乙酰胆碱属于______(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______结合才能发挥作用.(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答出一个特点即可).29.用某种降血糖物质X 做以下实验(注:用生理盐水配制X 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要验证X的降血糖作用,进行如下实验:选择一批体重相同的正常小鼠,测定______,并将小鼠随机等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______,对照组注射等量的______,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______,若______,则表明X有降血糖的作用.(2)若要验证一定量的X 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的范围,进行如下实验:用______小鼠作为实验组,用患糖尿病小鼠作为对照组1,用______小鼠作为对照组2;实验组注射______,对照组1、2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定时间后若实验组和对照组______的血糖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______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则表明一定量的X 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30.如图1为特异性免疫的有关过程.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请写出下列标号的细胞名称:①______,②______.(2)细胞⑥为浆细胞,合成分泌物质Ⅰ能与______特异性结合,则物质Ⅰ的化学本质是______,(3)图中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______(填数字序号).(4)若切除某小狗的胸腺,其体液免疫是否受影响?______(5)图中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______;肺结核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病,结核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当它初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过程是______(填图中数字).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 侵入人体后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系统的功能瓦解.请写出艾滋病患者体内缺少抗体的原因:______.(6)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2)和诱导细胞凋亡(图3).前者指效应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①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细胞产生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______(流入/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②图3中的FasL称为死亡因子,Fas称为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Fas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FasL的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请根据Fas 和FasL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解决免疫排斥的思路.______.2015-2016学年山西省临汾三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③的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的场所扩散到②,至少要穿越3层磷脂双分子层D.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它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K+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Na+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据此可判断④是细胞内液,①是细胞外液.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比较多,故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解答】解:A、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A正确;B、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比较多,故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引起血浆中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吸水,所以③会增多,B正确;C、CO2的产生场所在线粒体内,要扩散到血浆至少要穿越线粒体的两层膜、组织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膜(2层)才能到血浆中,故至少是5层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D、K+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因为④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所以④属于细胞内液,D正确.故选:C.2.如图是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液体.则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③B.④C.②④D.②③【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细胞内液,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④是血浆;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不同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不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答】解:毛细血管的管壁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在毛细血管管壁内流的是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外面是组织液,因此该细胞在管内的内环境为血浆,而在管外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故其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故选:C.3.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解答】解:A、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能够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A正确;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B正确;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通过主动运输来维持的,特点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C正确;D、血浆渗透压取决于溶质微粒数目的多少,与蛋白质、无机离子含量都有关,D错误.故选:D.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改变内环境的PHB.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C.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解答】解:A、长期饮用弱碱性水,但由于人体中有缓冲物质的存在,会维持人体的PH 在相对稳定的范围,A错误;B、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正确;C、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C错误;D、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不包括细胞内液,D错误.故选:B.5.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B时刻,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B.在AB段,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C.在AB段,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高D.在BC段,人体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据图分析,A点开始血流量增加,则室内温度升高,B点开始血流量减少,则室内温度降低.【解答】解:A、A点时,室内温度升高,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加快,立毛肌舒张,A错误;B、AB段室内温度高于人体温度,人体通过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加,进而增加散热量,B错误;C、人为恒温动物,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故人体内酶活性不变,C错误;D、BC段,环境温度由较高温度变为较低温度,人体能通过体温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D正确.故选:D.6.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内电流方向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外电流方向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所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解答】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A正确;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即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B 正确;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的形式单向传递,C错误;D、神经纤维膜外的电流方向与神经纤维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反,D正确.故选:C.7.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分析】根据题干说明“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那么兴奋传递方向在此处只能是神经→肌肉,且是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互变;又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且膜内电流方向代表了兴奋的传导方向.【解答】解:A、根据题干“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说明神经纤维处相当于突触前膜,肌肉处相当于突触后膜,在突触前膜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故A 正确;B、刺激①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双向传导,因此肌肉可以收缩,电流可以发生偏转,故B 正确;C、刺激②处,肌肉收缩,但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产生作用于突触后膜,不能反向传导,则电流计不会有变化,故C错误;D、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传导,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故D正确.故选C.8.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