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论十四

合集下载

邓论笔记第1章至第11章(更新)

邓论笔记第1章至第11章(更新)

邓论讲议一、基本历史回顾1840──鸦片战争1917──十月革命1919.5.4──五四运动1921.7──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8.1──建军1927.8.7──陈独秀领导1927.9.9──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于北京)1935.1──历史转折点(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1945──党的七大1949.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社会主义社会1978.12.2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82──党的十二大1987──党的十三大1992──党的十四大1997──党的十五大2002──党的十六大二、改革开放以来三次思想解放第一次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两个凡是”和“实战标准的争论,重新确立了党的和思想路线;第二次1992年党的十四大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第三次1997年党的十五大关于姓公姓彩的争论,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股份共同发民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四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首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在实际基础上科学观和革命的统一(特征),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作用)。

三、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犯了三次左倾路线错误造成严重失败其原因:第一、把马克思主义教育化;第二、把共产国际指示神聚化;第三、把基本经验教条化;四、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中国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民族化;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运用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邓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邓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邓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邓论形成的历史依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邓论形成的现实依据;队代特征和国际局势的科学分析是邓论形成的时代根据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最终共同富裕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精神文明是指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积极成果的总和,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和人们政治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物质文明是指人们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表现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互促进不可偏废。

一方面,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并为它正确的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意义?1只有加强法制建设,才能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注意法律体系。

使我国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做到有法可依2只有加强法制建设,才能使各级检查司法机关得到加强和发展,并且做到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依法行使职权,维护法律权威3只有加强法制建设才能对权力给予规范,限制和制约,使权力不滥用,保证依法行政4只有加强法制建设,开展法制教育,才能使每个公民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提高公民法制素质五“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内涵:1“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实现祖国统一2“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且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3“一国两制”是一项重要国策,长期不变4“一国两制”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同时保证台港澳的高度自治和繁荣5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力争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

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

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

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更多试题资料:第一部分政治第一章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两个基本方面: ( 1) 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问题( 不同的回答是划分唯心和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 ; ( 2) 世界是否可知2.辨证法: 事物都是普通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主张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3.形而上学: 孤立、静止不变的观点;4.列宁对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5.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6.认识的发展过程: 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样两次能动飞跃的循环上升;7.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揭示的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是我们党领导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基础;8.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9.社会经济结构也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10、国家的对内职能: 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11、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 由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组成;12、社会的基本矛盾: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内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4、群众的观点: a坚持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c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d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15、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6、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17、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18、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主义同时胜利论; 列宁: 一国胜利论。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1、”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独创性道路的开辟和新理论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2、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3、毛泽东概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 团结---批评---团结; 方针、政策: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4、党的七大标志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基本成功。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3-4课基础知识背诵资料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3-4课基础知识背诵资料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一、伟大的改革开放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内容: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2.改革开放历程:时间轴,三阶段。

3.我国改革的实质: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水平,而不是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改变。

4.改革开放的意义:四面,三飞,两招,一法宝。

(1)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2)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3)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5.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1.邓小平理论内容:●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邓论学科构架重点考点总结

邓论学科构架重点考点总结

学科构架-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共有十二章,可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即§1、2,是总论,主要阐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历史地位。

第二部分即§3,是思想基础,主要阐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也即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第三部分即§4、5,是立论基础,其中§4主要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内容涉及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5主要阐述“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内容涉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第四部分即§6,是宏观设计,主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发展战略。

第五部分即§7~11,是微观展开,其中§7~9分别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10主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统一;§11主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环境。

第六部分即§12,是结论,主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承担者(建设者和领导者),强调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第一篇§6.3)。

备考策略1.从历年命题的情况来看,考查重点是§6~8,考生复习重点是§4、5、6、7、8、9、12。

2.本学科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时效性、政策性都很强。

为此,考生复习中要注意两点:(1)对大纲涉及我国现实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一定要学会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关论断和观点,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背景、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当前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意义。

(2)对新增知识点的阐释,一定要以党的十六大报告和中央最新文件的精神为规范,因为试题中对现实经济政治热点问题的回答,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参考答案”,大多是以中央文件的最新提法为依据来制订的。

毛邓三科

毛邓三科

挑重点整理的,不必要红字区分了。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源泉。

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它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围绕的主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精髓)、群众路线(根本路线)、独立自主(基本立足点)邓论纠正了“左”的错误,分析了原因,肯定了积极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前夕,邓论的准备和初步提出阶段;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论初步形成阶段;十三大到十四大,邓论进一步发展和丰富阶段;十五大是邓论正式确立命名阶段,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论,并把邓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邓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特社会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知道我党制订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邓论包涵的内容:建设中特;什么是社会主义及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含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个有利于;三步走;四项基本原则;对外开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独立自主;一国两制等。

初级阶段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三个代表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邓论》

《邓论》

一、简答题:1.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是什么?答:社会主义本质内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

2.简述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特点。

答:“三步走”发展战略,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它充分体现了阶段性与整体性的统一,重点性与全面性的统一,跨越性与可持续性的统一,求实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它对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有什么特点?答:全方位,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是面向全球的;多层次: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多层次的,各开放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与人文条件不同,以及开展对外经济活动侧重地区不同,在对外开放经济中表现了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显示出层次性:宽领域:就其内容和领域来说,就是从扩大商品进出口出发,在大力引进国外资金、技术、智力的同时,也在扩大对外投资、技术输出和劳务出口以及土地批租、共同开发等。

4.简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答:1、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

2、是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

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并系统的概括了这个主要观点。

毛思.邓论 三个代表,社会主义

毛思.邓论 三个代表,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和确立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

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在1939年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中国社会的性质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2)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等文章中,科学地论证了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形成了完整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3)新民主主义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4)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3、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基本武器”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基本方法:(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基本经验①同农民结成坚固的联盟。

②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

③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坚强领导。

(2)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3)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4)对于台湾问题,从1955年开始,毛泽东和党中央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的主张。

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论练习

邓论练习

邓小平理论期中练习一单选题1.在和平与发展时期,世界范围的竞争主要是( )A.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的较量B.先进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较量C.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较量D.经济实力和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1、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是在党的A、十六大B、十七大C、十五大D、十四大2、解放思想是指()A、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做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D、主观是第一性的2.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为最高标准。

A.最广大人民的当前利益B. 最广大人民的政治利益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 最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6、“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在A、1949年B、1978年C、1989年D、1992年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的战略决策。

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D、法治建设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发展生产力B.消灭阶级和阶级剥削C.实现共产主义D.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改革开放13、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中,“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属于()A、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构成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构成C、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D、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4、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说: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A、坚持治理整顿B、发展经济C、发展科技和教育D、发展民主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保持)A.与时俱进B.党的先进性C.执政为民D.立党之公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判断()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6.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21世纪头20年,我们的任务是()A.建设总体小康社会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C.基本实现现代化D.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7. 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的( )A.生产力发展程度B.社会性质和所处的历史阶段C.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D.人口和资源状况8. 邓小平曾说:“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邓论选择题汇总1

邓论选择题汇总1

第一章邓小平理论单选: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B.和平与发展)2我国在(B.1956年)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3.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党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的题目是(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A.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5.邓小平在(A.党的十二大)上的讲话中首次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6.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是在(B.党的十五大)多选: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经历了()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基本命题的提出阶段C.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的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D.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的科学体系形成并最终确立指导地位的阶段2.邓小平理论是()C.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D.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单选: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C.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是(C.党成立8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3.明确了自身工作的责任,特别是认识到(B.加强我们党作为国家执政党建设)极端重要性,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考问题和理论创新的重点。

4.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A.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5.“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是(B.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为,加强(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心环节。

多选:1.我们党在新的世纪要带领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是() B.完成祖国统一C.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D.推进现代化建设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者之间()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前提第三章科学发展观单选:1.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C.1000)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邓论单选题

邓论单选题

作业1、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B)。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贫穷与富裕2.我国在(B)年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A.1949年 B.1956年 C.1957年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A)上来的战略决策。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4.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是在(A)。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C)。

A.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全 B.世界经济发展我极化C.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是(C)。

、A.改革开放20多年来历史经验和科学总结B.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C.党成立8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和科学总结7.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A)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A.人民的根本利益 B.人民的当前利益C.人民的长远利益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为,加强(A)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社会主义政治文明9.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当国内生产总值突破(C)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A.2000 B.1500 C.100010.2004年9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C)的能力。

A.领导政治 B.领导经济 C.领导发展11.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B)。

A.第一目标 B.第一要务 C.第一职责12.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B)的集中体现。

A.政策和策略 B.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C.执政理念和执政方法作业2、1.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与重新确立是在(C)。

A.1945年 B.1966年 C.1978年2.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

A.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B.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C.实事求是3.思想路线的本质在于(B),在于不断地研究新问题,在探索中前进。

毛邓论重点

毛邓论重点

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

“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邓论多选题

邓论多选题

邓论多项选择题第一章:1、认定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意味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和平已经是客观事实)2、在当代中国,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统一的思想体系;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

3、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方面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4、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基本命题从酝酿到提出阶段;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的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的科学体系形成并确立指导地位的阶段)5、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重要讲话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开辟新道路、创立新理论的动员令;实际上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体思想;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本命题;他的提出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7、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这个决定具有的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于(确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理论和模式;确立了在总体上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理论和模式)。

8、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9、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0、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总体说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思想体系;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1、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这是因为(它们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是一致的;它们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认识是一致的;它们都具有同样的思想路线)。

1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时(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邓论的重要内容

邓论的重要内容

邓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2013年7月24)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形成阶段(1)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2)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

(3)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以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科学体系。

1992年春,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和平、发展、合作━━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旗帜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四有公民,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一国两制”是为台湾问题提出的,“一个中国”是基础。

三通,是通邮。

通航。

通商!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和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说明了现阶段社会的性质)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指明了现阶段社会发展程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体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市场的基本功能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激励的功能、调节的功能、评估的功能市场经济的主要规律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新的收入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按劳分配是主体)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方针是“重在建设”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与时俱进“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历史歌诀

历史歌诀

历史歌诀1、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西东晋,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十国乱,宋元明清帝王休。

2、远古(旧石器时代)居民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类人猿,会造工具能用火,站起身来直立走。

周口店的北京人,用火还把火种存,山顶洞人讲血亲,磨光钻孔造骨针。

3、原始农耕(新石器时代)遗址长江浙江河姆渡,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分层住,挖井制陶又养猪。

地穴房子建半坡,西安自古遗存多,陶器刻划字之雏,种粟捕鱼又织布。

4、青铜文明夏前已有青铜器,商朝青铜灿烂期:成都附近三星堆,青铜立人不象谁,司母戊鼎镇安阳,四羊方尊耀宁乡。

5、春秋五霸(前770-前476)300年齐桓公当头霸主,首设户籍管仲辅,按地赋税调物价,北御戎狄南制楚。

第二霸主晋文公,城濮之战逞英雄,退避三舍诱楚军,大败楚军城濮中。

一鸣惊人楚庄王,阖闾勾践南霸王。

6、战国七雄(前475-前221)250年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多战争,齐王军师名孙膑,围魏救赵战桂陵,前二六0战又起,秦赵之间战长平,赵括纸上来谈兵,四十六天粮草尽,赵军大败秦军胜,从此六国难抗衡。

孝公变法用商鞅,南门立木诚信张。

赵武灵王搞改革,身穿胡服把箭射。

齐相孟尝瞄秦官,鸡鸣狗盗好难堪。

赵国幸有平原君,毛遂自荐楚击秦,窃符救赵是何人,魏国阿舅号信陵。

李冰修筑都江堰,造福人民几千年。

为政以德反酷刑;正反两面道德经;兼爱非攻墨奉行;法家韩非兵家孙。

7、秦(前221-前206)15年前 230 — 221(年),秦灭六国大统一,丞相、太尉和御史,地方推行郡县制,全国统一度量衡,还有货币和文字,抵御匈奴筑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戍卒大泽揭竿起,陈吴败后项刘继,项羽领兵创奇迹,巨鹿大败秦主力,刘邦率兵逼咸阳,短命秦朝就灭亡,楚汉之争又四年,刘邦长安建政权。

8、大一统的汉朝(前206-220)410年刘邦用人张萧韩,前202(年)建西汉。

文景之治谋发展,社会面貌大改观,轻徭薄赋得民心,奖励农桑重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 考 题
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是 什么? 2、怎样充分认识各民族人民团结的重要性? 3、怎样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4、怎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5、怎样坚定不移地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2、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必然选择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 新中国”。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要求 “从根本上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 有现代中国的一切。”
三、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1、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实践--。 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 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2)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3)发展和巩固新时期爱国尊重 人才、尊重创造
参见教材P.403-40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 心 1、党的性质、宗旨等决定了其领导核 心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也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P412) 主要任务(如何加强建设): 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 力。
3、坚定不移地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1)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 的重大政治任务。 2)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 3)坚持标本兼治的方针。 4)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 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加强各族人民团结,促进各民族 共同繁荣 (1)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2)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3)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民族关系 (4)必须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3、社会主义事业要依靠新时期广泛 的爱国统一战线
1)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1)它是推动改革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它是巩固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需要。 (3)它是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的需要。
第十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 量 1、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紧紧依靠最广大 人民群众 1)工人阶级是中坚力量
1、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 民群众
2)广大农民是依靠力量 3)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基本力量 4)新兴社会阶层也是建设力量
2、社会主义事业要依靠全国各族人 民的团结 1)充分认识各民族人民团结的重要性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 事业胜利的保证
2)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 线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 参见教材P.402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要求 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 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 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政治、文化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 的政治局面服务,为实现祖国完全 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 共同发展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