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梁晓声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浅析梁晓声知青文学中的女性形象ding
浅析梁晓声知青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摘要:本文通过对梁晓声知青文学中的三类女性形象——贞女型、圣母型、“巾帼”型作一番考察与梳理,获悉这三类女性形象的三个特性——时代性、超时代性与局限性。
关键词:梁晓声;知青文学;女性形象1引言在中国当代文坛,以知青文学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的作家梁晓声在知青文学史上无疑有其独特的地位。
在隐去了那些“伤痕”与“反思”之后,他用自己的笔调“在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剥离出值得珍惜的因素,维护着一代人的青春年华和献身精神”1。
也正是通过这种“剥离”与“维护”。
创构了其知青文学的两大基调——“悲壮”与“崇高”,梁晓声以笔为弦,为我们拉响着那个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芒的火红时期的英雄主义赞歌。
虽然在几千年的封建长河中女性一直是以配角的身份出现在各种历史记载之中,但在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却往往成为文学魅力之所在。
梁晓声的作品也不例外,其知青文学中的女性大都给读者留下了肃然起劲的印象,对于那一代女性来说,梁晓声是带着一种虔诚的心态去完成她们崇高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蜕变。
同时,这些女性的清绝、薄命、与崇高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作品中男人们的心灵,她们大都影响或改变着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甚至是以后的人生道路。
与此同时,梁晓声也在剥离着错误运动中的某些正确精神去刻画女性们命运中的勇往直前,她们在梁晓声笔尖逃逸的思绪中显示着历史的沉重,而这种沉重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历史对女性命运的忏悔。
所以,笔者认为梁晓声知青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大都有着特定的时代光彩,又有着超越时代的意蕴,自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局限。
笔者将从这几方面入手,去做些有关梁晓声知青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力所能及的探索。
目前对梁晓声知青作品的研究已相当丰富。
可以说有关梁晓声作品的研究处于一种“与作品俱进”的状态,且精彩纷呈。
在这些研究性文章中,研究者主要对梁晓声知青文学的创作主题,创作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一主题方面:李锋在《一曲悲壮的英雄主义赞歌—谈梁晓声知青小说的主题意蕴》2中认为梁晓声剥离了那段刻骨铭心的悲惨遭遇,用一种“维护”的心态去展示那个时代特有的真诚与“英雄主义”情怀,从而揭示其主题。
试析梁晓声知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收稿 日期 : 一 2 C 姗 1一 9 作者简介 : 田玉敏 ( 晒一 , , 1 9 )女 山东 巨 野人 , 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2O级 文艺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0 8
・
4 ・ 0
地进行思想意识教育 的到时候 , 接触到“ 的 目 , 自然 我” 光 便不 起来。而她又是多 么真诚 、 良的一个人 。因为 母亲病 危 , 善 “ 偷偷 回家了, 我” 回来后连 长要 以讨 论会议的方式给我 以处 分, 当指导员知道情况后 , 曾经奉若神明的连长的指示 也 对于
特殊的群体给予 了倾心 的关 注 , 了一组青春群像。早 塑造
期的知青小说充满了悲壮 的理想主义色彩 , 重在对知识青年 扎根边疆 、 献身祖 国的热 情给予歌颂和赞美 , 这是一片神 如《 奇的土地》《 、 今夜有暴风雪》 。后期 的知青小说主要 反映知 等
青返城后的生存状态以及命运的延伸, 雪城》《 如《 、 年轮》 等。
知道吗?_P 可以看 出 , 内在 的思 想在 斗争 , 想让 另 ”j蕞 2 ” ( 她 她不
—
的本质 , 以—个矛盾体呈现在读者 面前 。她们 的本性是善 良 的, 但在时代政 治的掩饰下 , 以表面的严肃庄重 , 她们 来掩饰 那个 内心真实的 自己。她们高唱理想豪 情的政治意识 , 自己
摘 要: 梁晓声作为知青文学代表作 家之一, 创作了大量的知青文学作品。在知青文学的文坛上 , 他执着地用 自己的笔 端记 录了知青生活的心路历程。从知青下 乡 到知青返城 , 对这一特殊的群体给 予了 心的关注, 了一组青春群像 。 倾 塑造 对梁晓声小说 中的女性 形象从 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 揭示在 那个特殊 时代 背景下的知青心灵历程。 关键词 : 梁晓声 ; 小说 ; 知青 女性形象
论梁晓声“知青小说”中的英雄主义
论梁晓声“知青小说”中的英雄主义作者:尹光兵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6期摘要:十年的动荡造就了知青小说这一特殊时代题材的诞生,其中,以梁晓声为代表的东北建设兵团的一批知青作家首先把一种虚假的理想主义光辉投射在失败的历史上,使它变成了一部辉煌历史,并借以笔墨展现了知青们在动荡之中、在理想主义的光环下所表现出的一种英雄气概。
关键词:知青小说;梁晓声;英雄主义[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6-0-01文化大革命的第三个年头,一场“上山下乡”运动的浪潮把一千多万的城市青年推向农村,这些城市青年有个共同的名字就叫做“知识青年”。
梁晓声从1968年到1975年曾经有过7年的北大荒经历,正是这些经历为他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从而创作出了大量的反映知青生活、描写知青命运的小说,他的这些小说号称“北大荒”小说系列。
梁晓声作品中所描述的在那无比严酷的现实面前,这批人的理想主义已经受到了相当大的挫折,甚至破灭,仿佛他要把全中国青年心中的理想激情彻底用完,只有用这种激情的方式才能祭奠他们那曾被激情点燃又被焚毁了的青春。
梁晓声曾经说过,知青代表了一个时代,他所反映的这个时代中的人,又是“出生就挨饿,上学就停课,毕业就下乡”的一代人,在他的作品中,梁晓声以他的朋友们、同学们、同龄人为原型,为他们这不平凡的一代人,一代知青,树立一块人们难以忘却的碑石:《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年轮》、《雪城》……他的知青小说倾注着真诚,整个看起来具有非常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当然还有英雄主义。
作为插队北大荒的知青,他用知青文学就像一颗石子般搅动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他在作品中所宣泄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结如涟漪一般震动了那个年代,他所记录的骚动的青春、躁动而又真实的年代以及北大荒的生活带给了年轻一代史无前例的精神食粮。
梁晓声的“知青小说”不同于以往某些同类作品凄切、悲怆的格调,充分肯定了知青的人生追求和劳动创业的价值,讴歌了青年人在大自然面前所显示的不屈的意志,赞扬了他们为祖国乐于吃苦、勇于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为知青题材小说注入了一股阳刚之气,开创了一种雄浑之美。
梁晓声:平凡的“人世间”
时事|人物 |长者风范梁晓声被称为文坛中的“平民代言人”,相比于大时代书写,他更关注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平民立场和人文情怀贯穿写作始终。
他的作品触及社会现实,直击灵魂深处,照亮人性善恶;而在书外,梁晓声也用自己70多年的漫长人生,悉心扶养老人,用心照顾兄妹……他把人性写进书里,也写进了自己的生活。
童年苦乐1949年9月,梁晓声出生在哈尔滨一个大杂院里,那时,妹妹还没有出生。
他们兄弟四人,加上父母、爷爷,一家七口挤在一间16平米的房子里。
“低矮潮湿、漏风透雨”是留在他心底最深的印象。
梁晓声的父亲是山东荣成人,12岁那年闯关东来到哈尔滨,后来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
父亲的脾气十分火爆,一次,一个惯于欺负弱小的大孩子,用碎玻璃在梁晓声的新衣服背后划了两道口子。
回到家,父亲看到后不容分说,狠狠打了他一记耳光。
他把委屈憋在心里整整三天,直到第四天老师上课提问时才“哇”地一下哭了出来。
梁晓声7岁时,父亲随哈尔滨的建筑公司支援大西北建设,每三年才回家探亲一次。
父亲走后不久,爷爷去世,妹妹出生,家里的开销变得更多了,父亲寄回来的钱根本不够用,母亲则在家附近当临时工,每天从早忙到晚。
从三年级开始,梁晓声就开始申请“免费生”,每次开学前,母亲都要为了开一张免费证明跑很多次,这样一学期就能省3.5元钱。
贫穷,深深地烙印在梁晓声的童年生活里,这也成为影响他写作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幸运的是,他有一个虽然不识字、却善良正直的母亲。
不管在外多苦多累,回家后,母亲都对孩子们很关心,给他们讲做人做事的道理,教育他们要自立自强。
在母亲的熏陶下,家庭在梁晓声心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多年后参加电视节目,他深情地说:“家产生了最初的家庭伦理,全部人类文化的这棵大树,是在家这个块根之上生长起来的,如果说人类只不过是地球上的一类物种,那么这一物种的进化方向只有一个,便是向上向善。
”北大荒的知青岁月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大哥梁绍先比他大6岁。
如何评价梁晓声先生的小说、散文、随笔?
如何评价梁晓声先生的小说、散文、随笔?
知青文学作品除了血色浪漫之外,写得最好的就是梁晓声了。
他的今夜有暴风雪,年轮等作品,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边疆屯恳守边写得生动形象。
人物刻画,细节描写故事情节与主题紧密联系,把一群从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大城市到北大荒的知青的命运写的入木三分!在知青下乡生活的悲欢离合,与哪个特定时间,环境波谰壮阔的知青生活相结合,,从热情疯狂的向往北大荒,在艰难困苦中奋斗,挣扎,成熟,长大。
他们都怀揣着梦想,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恶劣的环境,残酷的现实,生死离别,爱恨交加,哭过,笑过,但每个人都真心付出,信心不失,与天地斗,与命运抗争,演绎浪漫情怀,可歌可泣,泣鬼神,动物天地,生动,形象,逼真再现了哪个时代的风釆。
读得我泪流满面!特别是今夜有暴风雪的结尾,更是让人震撼!我曾经也是一个知青同样的经历,同样的命运,不同的结局,让人慷慨万千。
梁晓声的文学作品给我们视觉冲击和艺术享受,也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印象深刻!。
真善美的化身——浅析《今夜有暴风雪》中的女性形象
真善美的化身——浅析《今夜有暴风雪》中的女性形象摘要: 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是著名的知青文学作品,梁晓声在文坛上成为了知青文学代表作家,《今夜有暴风雪》中用自己的心灵笔触记录下了知青的心路历程,从他们下乡直到回到城市都有详细的描述,对知青之一群体倾注了自己的所有关注,并且成功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形象,特别是《今夜有暴风雪》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作家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她们,以求从更深的层次去揭示这些女性的心灵历程,笔者对《今夜有暴风雪》进行了认真研读,对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跟随梁晓声的脚步去追寻《今夜有暴风雪》中女性的真善美。
关键词: 《今夜有暴风雪》女性形象真善美20世纪70年代,梁晓声就在文坛上凭借知青小说获得关注,《今夜有暴风雪》也是创作于这个时期,弥漫了悲壮的色彩,并且充斥着理性主义的思想,他从知青下乡以及返城等各个细节把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个女性形象,主要是对这些女青年将青春奉献给边疆,献身祖国的赞美和歌颂,但是其中也描写了这些女性所付出的诸多代价,理想与历史的重担让她们耗尽青春,她们用自己的生命、青春、热情谱出了对理想的追寻之歌,她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真善美,反应出那一代人的忠诚与热情,但是当时的时代就是那样,她们的爱情都是那么不完整,那么短暂,《今夜有暴风雪》中可以看到女性形象的责任感,同时更能看出她们的真善美和不同于现在的心史。
一、精神痛苦中的本真《今夜有暴风雪》中的女性形象,被作者崇敬而又同情,里面写到当时下乡浪潮席卷全国,她们也都非常狂热地投入到其中,都希望在边疆扎根,为祖国建立功业,作者让这些知青以女性形象出现,更多地是为了掩饰女性的这一本质,用另一个方式将塑造的矛盾体展现给读者,这些女性形象都有着善良的本性,但是在时代政治的束缚下,她们都是以庄重严肃的外表来掩饰自己,她们高唱豪情理想的政治意识,但是有些方面又会和自己一直倡导的价值相反,她们会要求其他人遵守各种制度规定,但是她们自己有事会把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本性表现出来,她们就是一个个矛盾体,李晓燕就是这样的一个女性形象,她在下乡浪潮下狂热报名,并且自己立志要扎根边疆,她有着白皙的面容, 苗条的身材,而她又为自己的容颜苦闷,每天都在太阳底下晒,她的皮肤变得越来越糟,从而她就穿的比男性还男性化,以此来弥补自己内心的失落,她与男知青一样从事着体力劳动,她只是为了让自己扥身体更加符合劳动审美,她经常穿一些宽松的衣服,以此来掩盖自己女性的本真,她还倡导女孩子都不要照镜子,不穿花花绿绿的衣服,总是宣扬着着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她却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在房间里照镜子,穿漂亮的衣服来释放压抑的自我,当身边的人偶然发现她的这些举动,并夸她漂亮时,她又变得十分庄重严肃。
梁晓声小说中的知青形象研究
梁晓声小说中的知青形象研究作者:刘丞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5期摘要:梁晓声是当代文坛中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家。
梁晓声文学作品中,对独特性格的知青们进行典型的描述、概括。
通过分析梁晓声小说知青形象性格,总结其作品特征。
有激情岁月的理想主义者和青春迷茫的现实主义者两个方面。
其中既有富有激情和责任的男知青,又有勇敢的女知青。
梁晓声知青小说丰富了文学画廊中的人物形象,在映现特殊历史情境中,弘扬了正能量的人文精神,对知青形象的创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知青文学;人物形象;文本分析;社会历史价值[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02前言:*梁晓声小说中知青形象的性格特征阅读梁晓声的知青文学作品的时候,有着一种不一样的阅读感受,这在其他文学家的知青文学作品中很少涉及。
他的作品有着自己认定的知青情怀,有着对知青的人文情怀的体现,有着年轻人为理想奋斗的激情一幕。
他书写的每部中长篇文学作品中有着多种类型的人,并且多种的人物在描写的语言方式及性格上都各有千秋。
他所独有的人物形象,是人物性格鲜明保函英气的青年,有着一种英雄主义,是青年人为了祖国奉献的一种激情,但是这种知青形象部分人是否认的,而作家凭借着独有的写作风格,用质朴的语言,塑造了的有深度、有内涵、有思想的人,使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当下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本篇论文将从二方面总结梁晓声小说的人物形象,纵观其作品中的独特魅力。
一、激情岁月的理想主义者饱含激情的年轻人是有着年轻的心,想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或者梦想中发光发热的人,而责任就是激情中的理性因素,有着这种性格的理想主义者,有指导员李晓燕。
在《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她是一位上海姑娘,作者将有政治意义的指导员称号赋予在了这个充满青春活力的人身上。
在这篇小说中,这位副指导员有着一种独立的人格和充满着原则的内心,不但自愿报名来到北大荒度过了一段又一段难忘的时光。
浅谈“知青文学”里的梁晓声
浅谈“知青文学”里的梁晓声“知青文学”始于1983年,最初它指文革中下乡的知青描写知青生活的作品,以此来反映那一特定时期的文学现象,是新时期文学创作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的产物,其特殊性不仅与“文革”相关,还和60年代末期将数百万知青投入农村这一历史事件紧密相联。
这一文学现象分为三个阶段: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带“伤痕”性质的知青小说,写人生的苦难历程,以血泪的控诉为特征;80年代前期具有“回归”倾向的知青小说,主要描写青春的激情和理想主义,以对知青生活正面价值的肯定为特征;80年代中期以后是具有“反思”性质的知青小说,以对人性扭曲的思考为特征。
纵观这一时期的知青文学创作,他们已经自觉地把知青的悲剧与人生悲剧联系在一起,从各种人生本体意识、生存意识和生命情感出发,同时又站在历史文化、哲学和社会诸多联系的高度来反思一代知青、一个民族的生命的跳动。
20世纪70年代末,梁晓声以《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走上新时期文坛,继而写出了《今夜有暴风雪》等一系列反映知青生活的作品,其作品多以描写知青生活及知青返城后的命运遭遇为主。
自他走上文坛起就一直受到文学评论界的深切关注,被称为“平民代言人”。
其作品有两类:一类是“知青小说”,表现特定时代知识青年在那场荒谬的历史运动中所具有的理想追求和人格精神,热情讴歌了在动乱年代和艰苦环境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代表作如《今夜有暴风雪》。
另一类作品则相对平实,多以城镇、农村、学院、家庭等领域的生活,为背景表现出他开拓生活视野的意向,具有鲜明的纪实风格。
代表作有《一个红卫兵的自白》、《父亲》。
梁晓声以创作“知青小说”登上文坛,其作品中洋溢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色彩使其有别于其他知青作家。
他的作品用自己的血泪书写了人的精神和尊严永不堕落的历史,透过他对知青一代苦难艰辛的人生道路和情感历程的真实描述,我们不仅看到了那一代人心中难以抚平的创伤,更看到了那一代人为青春、理想献身的悲壮和与命运抗争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这也显示了梁晓声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对民众、对自我进行审视和反思的心路历程,他用生命、激情和心灵写出知青一代的昂扬青春与崇高奉献。
论梁晓声笔下的知青形象
论梁晓声笔下的知青形象作者:陈梦甜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第06期[摘要]梁晓声是极具代表性的知青作家,他笔下有许多令读者难忘的知青形象。
笔者把梁晓声小说中的知青形象分为三类:知青英雄形象、成长中的知青形象、返城后的知青形象。
每一类知青形象都有其鲜明的特征。
知青英雄形象拥有崇高的理想,勇敢,不畏惧死亡;成长中的知青形象经过不断的蜕变,变得更加成熟、优秀;返城后的知青形象历经生活酸甜苦涩,呈现如何练就一颗勇敢的心。
梁晓声的知青小说不仅为读者创造了许多鲜明的知青形象,更向读者传播着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思想。
梁晓声作家知青小说创作的影响因素笔者将从作家的知青经历和他所受教育两个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梁晓声;知青形象;英雄主义;理想主义梁晓声是被称为有“知青情结”的作家,他创作了许多知青文学作品,造就了许多令读者难忘的知青形象。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年轮》、《知青》、《雪城》等等作品真实的反映知青们的生活。
知青们的生活经历、人生抉择无不扣动着读者们的心弦。
笔者把梁晓声笔下的知青形象归为三类:知青英雄形象、成长中的知青形象、返城后的知青形象。
虽然他们身上有着一样的品质,但是鲜明个性不同,面对的生活难题不同。
梁晓声笔下的知青形象带给读者英雄化、理想化、浪漫化气息。
这与梁晓声的生活经历、所受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纵观梁晓声的写作历程,“知青”已是永远活在他笔下的文字灵魂,“知青”更已成为一种被抽象出来的恒定的精神象征,梁晓声用他真挚而执着地热情去描绘这个特殊群体最真诚的情感。
”《今夜有暴风雪》、《父亲》、《年轮》等等作品中都有许多个性鲜明的知青形象,通过分析作品中知青形象特点及梁晓声生活经历来更加深入的理解他笔下的知青形象。
一、知青形象1.磅礴的英雄主义书写梁晓声以知青之名写知青之歌,他内心里有一股磅礴的力量在推动着他,在滋养着他。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梁晓声为知青们谱写的一首气势恢宏的赞歌,赞扬他们那崇高的理想,赞扬他们那坚定的开辟大荒原的决心。
梁晓声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探究
梁晓声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探究作者:黄国英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04期摘要: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中国文坛上诞生了一批以描写知青生活的作家,形成了独特的知青文学,而梁晓声正是知青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他用自己的作品记录了知青这一特殊群体从下乡到返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塑造了鲜活的知青形象。
女性知青是梁晓声作品中特殊的人物形象,文章从多个角度入手,对梁晓声作品中女性知青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那代人的青春历程。
关键词:知青文学;心路历程;女性形象梁晓声是我国知青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用自己的作品,为整整一代人记录了知青生活的心路历程。
梁晓声作品有着十分明显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代表作是《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等,他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扎根农村,歌颂和赞美了知识青年的奉献精神,作品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悲壮。
第二阶段的作品以《雪城》、《年轮》等作品为代表,将更多的笔墨放在知青返城之前以及返城之后的生存状态,对他们返城后的命运进行了描写。
在梁晓声的作品中,男性知青形象肩负了历史的重担,而女性知青形象再肩负历史使命的同时比男性知青付出了更多惨痛的代价。
梁晓声在作品中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女性知青形象,有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主义者,也有充满矛盾心理,饱受折磨的女干部形象,还有在那个特殊年代显得卑微和残缺不全的爱情故事。
一、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主义者梁晓声的作品总是在现实主义的描写中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激情。
《今夜有暴风雪》中的裴晓云原本就是一个话不多的人,她相貌平平,家庭成分不好,对自己充满了自卑情绪。
为了摆脱这种自卑感,她以近乎自虐的方式去证明自己,但是仍然没有获得认可。
由于自己家庭出身不好,她写血书申请,希望能够持枪站岗,被拒绝之后流下伤心的眼泪。
当她最终获批持枪站岗的时候,她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她看来自己终于摆脱了黑五类的身份,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为了保持站岗时候的身姿,她连军大衣都没穿,当暴风雪来临的时候她没有退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最后“僵直地朝后倒下……恋恋地瞪着天空”,让人潸然泪下。
论梁晓声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论梁晓声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李贤【摘要】Since the new century, Liang Xiao-sheng's novels mainly described the topic of “city and love”, among them Yu Shuo and Yi Ren, Yi Ren were his masterpieces in this period. The change of the theme determined the change of figure images. In the two works, he created two types of images of an intellectual woman of new generation and a Confucian businessman, which were ideal ima-ges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virtue and modern quality. Liang Xiao-sheng created a series of representative age group images for readers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subjective feeling with objective times characteristics.%新世纪以来,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以描写“都市与爱情”为主,《欲说》和《伊人,伊人》是他这一阶段的长篇代表作。
题材的变化决定了人物形象的变化,在这两部作品中,他塑造了知识化的“新生代”女性形象以及新世纪的“儒商”两类形象,他们都是集传统美德和现代品质于一体的理想型形象。
梁晓声以个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的时代特征相结合,为读者塑造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时代群像。
【期刊名称】《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4页(P69-72)【关键词】梁晓声;新世纪;长篇小说;《欲说》;《伊人,伊人》;人物形象【作者】李贤【作者单位】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系,安徽蚌埠 233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5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梁晓声的创作一直都在改变,因为他总是想要实现文学的社会价值。
浅析《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结业论文题目浅析《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姓名徐月学号专业汉语言文学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11月浅析《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摘要:《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让我知道了。
黑龙江北大荒那片神奇的土地。
那里有鄂伦春族人敬畏和恐惧的“满盖荒原”,他们把那万顷沃土叫做“满盖荒原”。
“满盖”是鄂伦春语魔王的意思。
还有荒原上那一片死寂无边的大泽,它在百里之内散发着死亡的气息。
人们叫它“鬼沼”。
”同时也知道了,知青们不畏惧“满盖”的惩罚,开垦那片荒芜的土地,在那乌油油的沃土上开恳、播种。
为开垦那片沃土,副指导员李晓燕,摩尔人王志刚,妹妹梁珊珊等人都付出了生命,用生命去开垦这片神奇的土地。
梁晓声是位知青文学作家,他1949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曾有知青经历。
原籍山东省荣城县。
1974年被推荐到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读书。
他自20世纪80年代初发表作品以来,至今创作一千四五百万字,其名字也自80年代起被载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三国《世界名人录》。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由》、《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
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和1984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奖。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梁晓声的成名之作。
不少作品被译为外文,收入中外大、中、小学教材,并拍成影视片。
从此,梁晓声这个名字被海内外众多读者所知晓。
他有知青经历,是个知青青年,他在黑龙江省北大荒这片荒芜而肥沃的土地上,经历了生活的苦辣酸甜,感情的美好辛酸。
在北大荒的风霜雨雪的洗礼中,铸就了他坚韧的素质、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
梁晓声通过小说展现了生动、鲜活而泥土气息浓郁的现实生活和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感染并感动、教育着读者,其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巨大的激励与鼓舞。
他塑造的丰富多样的艺术形象使人过目难忘,历久弥新—这是梁晓声作品给人最鲜明的印象,也是他最重要的特征。
论梁晓声近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理想叙事
039[摘 要] 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塑造了许多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不乏性格各异、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人世间》中的“天使”郑娟,为理想出走的“娜拉”周蓉,《我和我的命》中的“平凡好人”方婉之,这些女性形象身上凝聚了作家对中国各阶层女性命运的关注,借助他们的人生故事,表达了作家对理想女性、理想人性和理想社会的思考探索。
[关 键 词] 梁晓声;《人世间》;《我和我的命》;女性形象;理想叙事论梁晓声近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理想叙事马媛颖无论在20世纪的知青文学,抑或21世纪以来的《伊人伊人》《人世间》《我和我的命》等作品,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塑造了许多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不乏性格各异、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梁晓声自己曾说:“我笔下的许多知青人物寄托了我对人性、人品、人格的理想主义——若言理想主义,这才是我身为作家的理想主义。
”[1]这种理想主义的写作诉求不仅寄托于他笔下的知青形象,也同样延伸到了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身上。
尤其是《人世间》中的“天使”郑娟,为理想出走的“娜拉”式周蓉,《我和我的命》中修炼“三命”的方婉之,这些女性形象身上凝聚了作家对中国各阶层女性命运的关注。
她们对自我身份的定位,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经营,对家庭和事业的取舍,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补充丰富了梁晓声有关理想主义的思想内核。
作为叙事线索贯穿《人世间》始终的,是周家三个儿女的婚恋故事,向读者集中展示了三种不同的理想爱情与理想人生方式,同时也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女性群像。
其中,以做“贤妻良母”为荣的传统女性郑娟与 “娜拉”式的现代女性周蓉之间形成了鲜明对照。
一、坚守的“天使”郑娟在《人世间》中,主人公周秉昆的妻子郑娟正是 “家宅中的天使”的典型演绎,她的身上集合了许多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秀品质:外表美丽,内心善良,无怨无悔,无私奉献。
周秉昆平淡无奇的人生也因为与郑娟的相遇相爱而逃脱无望的黑暗,进而显现出某种传奇色彩。
青年工人周秉昆受人所托去救济被处死刑的工友涂志强的家人,见到了美丽柔弱、孤苦无依的年轻寡妇郑娟,还有她卖冰棍的老母亲和盲眼弟弟光明,秉昆第一次见到郑娟,就仿佛瞬间被按下开启情感欲望的按键,在初步激发的好奇、同情以及狂野的情欲冲动之后,秉昆的灵魂便被郑娟及其家人的苦难境遇悲剧深深震撼到了:“眼前的郑娟有张蛾眉凤目的脸,像小人书《红楼梦》中的小女子,目光里满是恓惶,仿佛没怎么平安无事地生活过似的。
(读后感)梁晓声父亲读后感
(读后感)梁晓声父亲读后感
《梁晓声父亲》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通过讲述父子之间的故事,深刻地表达了亲情和家庭的重要性。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思考了父子之间的关系,也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自己的家庭。
小说中的父亲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爱。
他为了儿子的未来,默默地付出着一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
他的坚韧和执着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理解了父亲对子女的爱是何等的伟大和无私。
在小说中,梁晓声对父亲的感情也让我感同身受。
他虽然在成长过程中和父亲产生了矛盾,但最终他明白了父亲的艰辛和付出,也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
这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珍惜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通过阅读《梁晓声父亲》,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亲情的伟大和家庭的温暖。
这部小说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自己的家庭,也让我更加努力地去关爱和珍惜自己的父母。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这样一部作品,让我们更加懂得亲情的可贵,也更加明白家庭的重要性。
梁 晓声《母亲》读后感
梁晓声《母亲》读后感《梁晓声〈母亲〉读后感》读完梁晓声的《母亲》,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书中那真挚而深沉的母爱如同一股暖流,缓缓地流淌进我的心田,让我沉浸在无尽的感动之中。
梁晓声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坚韧、勤劳、善良且充满智慧的女性。
她在艰苦的岁月里,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为子女们遮风挡雨,默默付出。
她的形象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那个在生活中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为我操碎了心的人。
我的母亲,和梁晓声书中所描绘的母亲一样,有着无尽的爱和耐心。
记得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为了能让我过上更好的生活,母亲每天都会早早地起床,为我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然后匆匆忙忙地去上班。
下班后,她又会马不停蹄地赶到菜市场,挑选新鲜的食材,为一家人准备晚餐。
晚饭后,她还要收拾碗筷、打扫房间,忙碌的身影总是在我的眼前晃动。
那时候,我特别喜欢画画,总是梦想着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彩色画笔。
可是,对于当时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我知道家里的情况,所以从来没有向母亲开口要过。
然而,细心的母亲还是察觉到了我的渴望。
有一天,当我放学回家时,发现书桌上放着一套崭新的彩色画笔。
我惊喜地拿起画笔,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感动。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为了给我买这套画笔,省吃俭用了好几个月。
母亲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在学习上也对我严格要求。
小时候的我比较贪玩,做作业总是不认真。
母亲为了让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都会坐在我的身边,陪着我一起做作业。
她会耐心地给我讲解难题,直到我完全理解为止。
有时候,我因为做错了题目而感到沮丧,母亲就会鼓励我说:“别灰心,只要你认真努力,一定能做好的。
”在母亲的鼓励和陪伴下,我的学习成绩逐渐提高,也变得越来越自信。
还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里和同学发生了冲突,心情非常低落。
回到家后,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意和任何人说话。
母亲察觉到了我的异常,轻轻地敲开了我的房门,坐在我的身边,温柔地问我:“孩子,怎么了?是不是在学校里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母亲,她静静地听着,没有责备我,而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与人相处要学会宽容和理解,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同学闹矛盾。
粱晓声著的我的父亲母亲读后感
粱晓声著的我的父亲母亲读后感第一篇嗨,亲爱的朋友!我刚读完梁晓声写的《我的父亲母亲》,心里头那叫一个感慨万千呐!你知道吗?这书里的父亲母亲,就好像从书里走出来,站在我面前一样。
他们的形象是那么真实,那么亲切。
梁晓声笔下的父亲,是个刚强又沉默的人。
他用自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哪怕再苦再累,也从不抱怨一句。
那种坚韧的劲儿,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老爸。
有时候他也是这样,默默地为家里付出,却从不求什么回报。
再说母亲,她的温柔和善良简直能把人的心都融化了。
对孩子的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每一个小细节都透着满满的爱。
就像我妈,天冷了会叮嘱我多穿衣服,生病了会整夜守着我。
读着这本书,我一会儿笑,一会儿又想哭。
那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些父母对孩子的爱,真的太打动人了。
我觉得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也让我更加珍惜他们的爱。
朋友,你要是还没读,真的得赶紧去看看,保证你也会被感动得稀里哗啦的!第二篇嘿,朋友!今天来跟你唠唠我读完梁晓声《我的父亲母亲》的感受。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没觉得会有多大的惊喜,可看着看着,就完全被吸引进去啦!母亲呢,那真是个温暖的存在。
她的唠叨,她的关心,都是满满的爱。
就跟我妈似的,我出门她能叮嘱半天,一开始我还觉得烦,读完这本书才明白,那都是因为爱呀!梁晓声把父母之间的那种相互扶持也写得特别好。
他们一起经历风风雨雨,却始终不离不弃。
这种感情,真的太珍贵啦!还有那些小时候的回忆,什么父亲带回来的糖果,母亲做的热饭,都让我觉得特别亲切。
好像我自己的童年也在眼前闪回。
读完这本书,我心里暖暖的,也有点酸酸的。
我就想啊,以后一定要多陪陪爸妈,好好孝顺他们。
朋友,你要是读了这本书,肯定也会跟我有一样的感受!。
浅析梁晓声知青文学中的女性形象ding
浅析梁晓声知青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摘要:本文通过对梁晓声知青文学中的三类女性形象——贞女型、圣母型、“巾帼”型作一番考察与梳理,获悉这三类女性形象的三个特性——时代性、超时代性与局限性。
关键词:梁晓声;知青文学;女性形象1引言在中国当代文坛,以知青文学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的作家梁晓声在知青文学史上无疑有其独特的地位。
在隐去了那些“伤痕”与“反思”之后,他用自己的笔调“在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剥离出值得珍惜的因素,维护着一代人的青春年华和献身精神”1。
也正是通过这种“剥离”与“维护”。
创构了其知青文学的两大基调——“悲壮”与“崇高”,梁晓声以笔为弦,为我们拉响着那个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芒的火红时期的英雄主义赞歌。
虽然在几千年的封建长河中女性一直是以配角的身份出现在各种历史记载之中,但在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却往往成为文学魅力之所在。
梁晓声的作品也不例外,其知青文学中的女性大都给读者留下了肃然起劲的印象,对于那一代女性来说,梁晓声是带着一种虔诚的心态去完成她们崇高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蜕变。
同时,这些女性的清绝、薄命、与崇高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作品中男人们的心灵,她们大都影响或改变着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甚至是以后的人生道路。
与此同时,梁晓声也在剥离着错误运动中的某些正确精神去刻画女性们命运中的勇往直前,她们在梁晓声笔尖逃逸的思绪中显示着历史的沉重,而这种沉重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历史对女性命运的忏悔。
所以,笔者认为梁晓声知青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大都有着特定的时代光彩,又有着超越时代的意蕴,自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局限。
笔者将从这几方面入手,去做些有关梁晓声知青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力所能及的探索。
目前对梁晓声知青作品的研究已相当丰富。
可以说有关梁晓声作品的研究处于一种“与作品俱进”的状态,且精彩纷呈。
在这些研究性文章中,研究者主要对梁晓声知青文学的创作主题,创作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一主题方面:李锋在《一曲悲壮的英雄主义赞歌—谈梁晓声知青小说的主题意蕴》2中认为梁晓声剥离了那段刻骨铭心的悲惨遭遇,用一种“维护”的心态去展示那个时代特有的真诚与“英雄主义”情怀,从而揭示其主题。
梁晓声:一部《人世间》,写尽半世纪平凡中国人的“不平凡”
梁晓声:⼀部《⼈世间》,写尽半世纪平凡中国⼈的“不平凡”这个春节,除了去电影院为“最强春节档”贡献票房,居家追剧也是⼤家欢度假期的主要⽅式。
⽽眼下最热门的电视剧,⾮央视开年⼤剧《⼈世间》莫属。
历时⼋年、全长115万字梁晓声⼿写“五⼗年中国百姓⽣活史”2018年初,著名作家梁晓声创作的长篇⼩说《⼈世间》(三卷本)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全书115万字,历时⼋年完成。
《⼈世间(套装共三册)》⼀作者: 梁晓声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世间》以北⽅省会城市平民家庭周⽒三兄妹的⼈⽣轨迹为线索,展现不同社会层⾯的⽣存状态,体现个⼈命运与社会变迁的交集,塑造了周秉昆、周秉义、周蓉、郑娟、蔡晓光等性格各异、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物群像,多⾓度、多⽅位、多层次地描绘了中国社会的巨⼤变迁和百姓⽣活的旧貌新颜。
⼩说从⼆⼗世纪七⼗年代写起,直到改⾰开放后的今天,透过上⼭下乡、三线建设、推荐上⼤学、知青返城、恢复⾼考、出国热、下海潮、国企改⾰、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等重⼤社会现象,写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历史逻辑,艺术⽽雄辩地表现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活的⼈⽣努⼒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堪称⼀部“五⼗年中国百姓⽣活史”。
作者⽤极富年代感的笔触,⾼扬理想主义精神,讴歌⼈间正义真情,于⼈间烟⽕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
作品积极弘扬向上向善的主流价值观,充满正能量,具有史诗品格,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佳作。
2019年10⽉14⽇晚,第⼗届茅盾⽂学奖颁奖典礼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举⾏。
获奖作品《⼈世间》的授奖辞是:在《⼈世间》中,梁晓声讲述了⼀代⼈在伟⼤历史进程中的奋⽃、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活的和⼼灵的史诗品质。
他坚持和光⼤现实主义传统,重申理想主义价值,⽓象正⼤⽽情感深沉,显⽰了审美与历史的统⼀、艺术性与⼈民性的统⼀。
开创“知青⽂学”先河四⼗年创作笔耕不辍梁晓声原名梁绍⽣,祖籍⼭东荣成,1949年⽣于⿊龙江哈尔滨市⼀个⼯⼈家庭。
梁晓声:以平常心写平凡人
梁晓声:以平常心写平凡人梁晓声谢俊彦摄【走近文艺家】73岁的他,刚刚出版了两本新作——散文集《小人物走过大时代》和长篇小说《中文桃李》。
如今,他写作不必再装深刻, 不再刻意选择某个题材或某类人物进行写作。
他认为,文学一定要以寻常心来看待,用文字用故事展示人性中的真善美,让读者看完后能记住一些道理,这就够了。
“皮皮,皮皮,我们开会啦。
”老人披上一件衣服,走到书桌前,轻轻唤着一只活泼的卷毛犬。
春末的北京,日光渐长,北京西二旗附近的一个寻常小区,柳色青青,春花烂漫。
作家梁晓声就住在这里。
这处住所,曾在梁晓声的散文《兄长》中被提及,是他多年前为患精神疾病的哥哥购置的。
这个春天,《兄长》被收录进梁晓声的散文集《小人物走过大时代》,还是集子的首篇。
梁晓声写作的房间向阳,书桌不大,上面摆着几叠纸、四五盒铅笔和一包香烟。
书桌旁有一张古朴的藤椅,那是梁晓声的爱犬“皮皮”陪伴主人的专属位置。
书桌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幅半米高的托尔斯泰画像。
“作家是一种情怀职业,托尔斯泰为所有人写作,我愿意跟随在他的后面。
”梁晓声端坐在书桌前,久久凝望着画像。
与新中国同龄的梁晓声,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工人家庭。
十几岁时,梁晓声阅读了大量俄国文学作品,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作家的作品在他内心深处留下深刻印记。
高中毕业后,梁晓声在北大荒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这段经历成为其日后创作的重要源泉。
1977年,梁晓声从复旦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之余完全沉浸在读书与写作的世界中。
后来,他凭借《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年轮》等一系列作品,成为“知青文学”的代表人物。
2010年,耳顺之年的梁晓声开始了长篇小说《人世间》的创作。
抱着“好好写一部作品,向文学致敬”的朴素心愿,梁晓声每日坚持在书案前写作10小时左右。
其间,日益加重的颈椎病不断纠缠着长期伏案工作的他。
写到下部时,梁晓声确诊胃癌, 为保证创作顺利进行,他选择保守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 因为她的 自 尊与 自爱 , 每一次 都以被认可开始 , 又都 以失望而结束。多次碰壁之 后, 她不得不痛苦地面对现实 : 多年的勤奋苦读换不 来一份工作 。但她不愿违 背 自己的道德原则 , 坚守
第2 4卷
第1 期
长
春
大
学
学
报
Vo 1 . 2 4 No. 1
2 0 1 4年 1 月
J OURNA L O F CHANGC HUN UNI VE RS I T Y
J a n .2 0 1 4
论梁 晓声新世纪 以来长 篇小说中 的人物 形象
李 贤
( 蚌 埠学 院 文学与教育 系 , 安徽 蚌埠 2 3 3 0 3 0 ) 摘 要: 新世 纪 以来 , 梁晓声的长篇 小说 以描 写“ 都 市与爱情” 为主 , 《 欲说 》 和《 伊人 , 伊人》 是他这 一阶段 的长篇代
中图分类号 : 1 2 0 7 . 4 2 5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3 9 0 7 ( 2 0 1 4 ) 0 l 一 0 0 6 9— 0 4
1 时代群像 的塑造
一
由题 材 和主题 所决 定 , 文 本 中的形 象 都 是 较 为理 想 的: 美丽 高洁 兼具 才 情 、 聪 颖 脱 俗 不 乏 柔 情 的女 性 ,
接点 , 以文学 的方 式参 与社 会 变 化 。进 入新 世 纪 , 梁
2 知识化 的“ 新生代” 女性形象
郑岚是《 欲说》 中的形象 , 她年轻 、 漂亮 , 并且非
常地 理智 。她 以秘 书 的身 份 出现 , 在 宴 会 上 的 言行 都恰 到好 处 , 显示 出她 是 一个 内在 气 质 与 外 在美 兼 具、 才华 出众 的秘 书 。这 与她 的知识 背景 有关 : 中文 本科 、 管 理学 硕 士 、 自学获 得会计 师 资格证 。 小 时候 贫寒 的家境 与父亲 的早 逝激 发 了她刻苦 学 习 的斗志 , 形 成 了 内 向 的性 格 。在 好 心 人 的 帮助
表作 。题材 的变化 决定 了人物形 象的 变化 , 在这 两部作品 中, 他 塑造 了知识 化的“ 新 生代 ” 女性 形 象以及新世 纪的 “ 儒 商” 两类形 象, 他 们都是集传统 美德 和现代 品质于一体的理想型形 象。梁晓声以个人 的主观情感与客观 的时代 特征相结合 , 为读者 塑造 了一 系列具有代表性的 时代群像 。 关键词 : 梁晓声 ; 新世 纪 ; 长篇 小说 ; 《 欲说》; 《 伊人 , 伊人 》 ; 人 物形 象
欲望时代的特殊爱情 , 简单 的财色交易演化为人 间 真情 ; 后 者写 欲望 时代 纯 真 的感情 : 两 者都 是 写新世
纪 的爱情 , 至 情 至性地 诠 释 着 “ 爱” 的 意 义 。这 也正
下完成大学学业 , 以后依靠 自己的能力读完研究生 , 并通 过 自学 获取会 计 师资 格 证 , 她 想 以 自己的实 力
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 的作家 , 梁 晓声的创作 直都在改变 , 因为他总是想要实现文学的社会价
如郑岚 、 秦岑 ; 有 勇有谋 、 有情有 义的儒商 , 如王启
兆。
值 。如果说生活阅历赋 予了他更多 的人生体验 , 那 么经 济 、 社会 的发 展 对 他 的文 学 理 想 提 出了更 高 的 要求 。不 同的时代人们对文学 的阅读期待也会发生 相应 的改变 , 读者影 响着创作 , 作 家又引导着读者。 梁 晓声紧密联系时代 现实 , 试 图找到两者之间的连
书 。 自身 的素质让 她 很 快 任 这份 秘 书 的工作 , 王
启兆对她彬彬有礼 , 但并不掩饰对她 的好感。暂时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9— 0 4
基金项 目: 蚌埠学 院人文社 会科 学项 目( 2 0 1 3 S K 2 5 )
作者简介 : 李 贤( 1 9 8 3 一) , 女, 安徽六安人 , 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 中国现 当代 文学研究 。
7 0
长
春
大
学
学
报
第2 4卷
晓声的长篇小说创作风格一改上世纪 9 0年代的沉
重, 变得 轻松 与 柔 和 , 唯 美 主 义 与 浪 漫 主 义 气 息 增
加, 2 0 0 6年《 伊人 , 伊 人》 的发表将这种风格发挥 到
极致 。被称为 “ 欲 望时代 的理想 主义写 作” 的《 欲 说》 和《 伊人 , 伊人》 , 是这一时期 的代表作 。前者写
做人 准 则 。这一 时期 的她 还是 一个 单纯 的女 孩 。 回到 家 乡所 在 的省城 , 找 工作 的状 况还 是 没有
改善 , 母 亲 又生病 , 在送 母 亲去 医 院的途 中得 到王启
会价值 , 开始注重文学的悦情作用 。主题 的变化决
定 了人 物形 象 的塑 造 , 人 物 形 象 的选 择 与 作 家 的 审
美视觉相关 , 更与时代 紧密相连 , 任何形象 的出现都 是 主观情 感 与客 观现 实 的结合 。
梁 晓声 在 这 一 时 期 的 长篇 小 说 中 , 塑 造 了知识
兆的帮助。当时他们并不认识。失去母亲的她被王 启兆的坦荡态度打动 , 去他的公 司工作 , 成为他的秘
化的“ 新生代 ” 女性与新 世纪 的“ 儒 商” 两类形象 。
寻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工作后 , 才发现所做的工作 与 她 的专业 无关 , 漂 亮 出众 的外形 才 是 这 个 有 实力
的公 司接纳 她 的 真 正原 因 , 她无法接受“ 潜 规则 ” , 再加 上 同事 的嫉 妒 与 排 挤 , 她丢失 了第一份工作。
暗合 了作者的新观点 : “ 爱在文学 中的位 置, 确乎 的 近于水分 。它使文学确乎 的只有它才使文学有时呈 现‘ 水灵灵 ’ 的状态 。 ” _ 1 作为一个有着社会 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