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
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一、工程概述1.1 工程背景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最基础的工程之一,地基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施工规范是为了规范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行为,保障工程质量,确保地基基础的安全可靠。
1.2 工程范围本施工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基础工程,包括但不限于桩基础、扩大基础、复合地基处理等工程。
1.3 工程目标本施工规范的主要目标是规范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行为,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地基基础的安全可靠性。
二、施工前准备2.1 工程资料的审查在进行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前,需要对相关的工程资料进行审查,确认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包括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等。
2.2 施工方案的制定根据设计图纸和地质勘察报告,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步骤、施工要求等内容,并经相关部门审核确认。
2.3 施工人员的培训施工前需要对参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要求,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2.4 施工材料和设备的准备根据施工方案和工程要求,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三、施工工艺和要求3.1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目标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目标是确保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3.2 施工工艺(1)地基处理工艺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工艺,包括加固地基、改良地基等,确保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桩基础施工工艺在进行桩基础工程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包括桩基础的布置、钻孔、灌浆、打桩等工艺。
(3)扩大基础施工工艺在进行扩大基础工程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扩大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3 施工要求(1)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并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2)施工人员应按照施工方案和工艺要求进行作业,不得违反施工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
GB51004-201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应知必会
应知必会条款 5.5.8 预制桩在施工现场运输、吊装过程中,严禁采用拖拉取桩方法。 5.11.4 锚杆静压桩利用锚固在基础底板或承台上的锚杆提供压桩力时,施工期间最大压桩力不应大 6.1.3 在基坑支护结构施工与拆除时,应采取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措施,不得影响周围建(构)筑物 6.9.8 支撑结构爆破拆除前,应对永久结构及周边环境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3.0.2 建筑地基、基础、基坑及边坡工程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资料: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 建筑地 基、基础、基坑及边坡工程施工所需的设计文件;3 拟建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下 3.0.7 严禁在基坑(槽)及建(构)筑物周边影响范围内堆放土方。 3.0.10 施工中遇到文物、古迹遗址等,应立即停止施工,并上报有关部门。 4.1.4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减少基地土体扰动的保护措施,机械挖土时,基底以上200mm~300mm厚土层 4.2.6 素土、灰土地基的施工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每层进行检验,在每层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 求后方可铺填上层土。2 可采用环刀法、贯入仪、静力触探、轻型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等方法, 其检测标准应符合设计要求。3 采用环刀法检验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厚度的2/3深度处。 筏板与箱形基础的地基检验点数量每50㎡~100㎡不应少于1个点;条形基础的地基检验点数量每 4.4.1 粉煤灰填筑材料应选用Ⅲ级以上粉煤灰,颗粒粒径宜为0.001mm~0.2mm,严禁混入生活垃圾及 其他有机杂质,并应符合建筑材料有关放射性安全标准的要求。 5.1.1基础施工前应进行地基验槽,并应清除表层浮土和积水,验槽后应立即浇筑垫层。 5.1.3 垫层混凝土应在基础验槽后立即浇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5.1.4 基础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回填,回填前应及时清理基槽内的杂物和积水,回填质量应符合设计要 5.3.1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宜按台阶分层连续浇筑完成,对于阶 梯型基础,每一台阶作为一个浇捣层,每浇筑完一台阶宜稍停0.5h~1.0h,待其初步获得沉实后,再 浇筑上层,基础上有插筋埋件时,应固定其位置;2 杯形基础的支模宜采用封底式杯口模板,施工时 应将杯口模板压紧,在杯底应预留观测孔或振捣孔,混凝土浇筑应对称均匀下料,杯底混凝土振捣应 5.3.3 基础混凝土浇筑完后,外露表面应在12小时内覆盖并保湿养护。 5.4.1 筏形和箱形基础混凝土可采用一次连续浇筑,也可留设施工缝分块连续浇筑,施工缝宜留设在 5.4.5 筏形和箱形基础混凝土养护宜采用浇水、蓄热、喷涂养护剂等方式。 5.5.1 预制场地应平整、坚实、无积水。 5.5.3 混凝土的预制桩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方可起吊,达到100%后方可运输。 55..55..922接静粧压时桩,施接工头过宜程高中出的地桩面位0允.5许m~偏1.差0m应,为不1宜50在mm桩,端斜进桩入倾硬斜土度层的时偏停差顿不或应接大桩于。倾单斜根角桩正沉切桩值宜的连 15% 。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DBJ/T 61-29-2005 J10692-2006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DB2005-12-29 发布 2006-03-01 实施I建筑地基基础工程 施工工艺标准陕 西 省 建 设 厅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 Construction Craft standard of building foundation主编部门:陕西省建设厅西省建设厅 实施日期:Construction Craft standardof building foundation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 61-29-2005 J10692-2006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批准部门:陕 陕西省技术质量监督局2006年3月1日II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Con on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发行开本:850×1168 1/32 印张:8.75 字数:235千字统一书号: 85369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回陕西省标办退换(邮政编码 710032)struction Craft standard of building foundati DBJ/T 61-29-2005J 10692 -2006*西安昭阳包装印刷有限公司印刷*2006年5月第一版 2006年5月第一次印刷印 数:1—5000册 本册定价: 40.00本套定价: 590.00 (共14册).07/(陕)002.b969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III陕西省建设厅、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发布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陕知各设区市城乡建设规划技术监督局,杨凌示范区规划建设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省级各有关部门: 公办理建立发行和技术条文解释。
陕西省建设厅2005年12月29日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14项)的通陕建发 [2005] 189号局(建委、建设局)、质量 根据省建设厅《关于组织编制<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的通知》,由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陕西建工集团总司、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西安四联智能技术公司共同主编的《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共计十四分项标准,已经省建设厅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审定通过,批准为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 /T61-29-2005至DBJ /T61-42-2005,依据《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现予以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实施。
专业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专业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一、地基与基础工程概述地基与基础工程是指为了支承建筑物或其他工程设施的荷载而进行的土壤层处理和基础结构施工的工程。
地基与基础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在土壤或岩层的基础上建立承载能力满足建筑物要求的基础结构。
地基与基础工程包括了地基的处理和加固、基础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以及地基上的结构物的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地基与基础工程中土壤力学和岩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不同的场地条件和建筑要求,地基与基础工程也需要采用不同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二、地基处理与加固1. 地基的处理地基的处理是指通过加固、改良等方法来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土石方工程、夯实灌浆、浅层地基加固、深层地基加固等。
(1)土石方工程土石方工程是指通过挖土、填土等方法来调整地表的高程和坡度,以保证基础的平整和坚实。
在土石方工程中需要对土壤进行合理的开挖和填筑,同时要对土壤进行合理的压实和加固,以保证地基的承载和稳定。
(2)夯实灌浆夯实灌浆是指通过夯实或灌浆的方法来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
夯实灌浆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力学性能,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和抗沉降性能,从而保证地基的稳定和安全。
(3)浅层地基加固浅层地基加固是通过在地表层进行加固,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常见的浅层地基加固方法包括地基梁、铺设加筋板、地基悬挂法、浅层加筋等。
(4)深层地基加固深层地基加固是通过在土壤深层进行加固,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常见的深层地基加固方法包括灌浆桩、搅拌桩、钻孔灌注桩等。
2. 地基的加固地基的加固是指通过在地基上设置加固结构,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地下连续墙、地下梁、地下承台、地下筏板等。
此外,在地基加固中,还需要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以保证整个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三、基础结构的设计与施工1. 基础结构的设计基础结构的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地基的承载能力,设计出合理的基础结构形式和尺寸。
建筑物地基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
建筑物地基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建筑物地基是整个建筑物的基础,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建筑物地基工程的施工及验收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建筑物地基工程的施工及验收标准做一详细介绍。
首先,在进行地基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对地基进行详细的勘察。
勘察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地基的土质特征、地下水情况、地质构造等信息,以便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对地基进行开挖,开挖的深度和宽度需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要做好边坡支护工作,防止坍塌导致事故发生。
其次,在地基工程的填土工程中,应严格控制填土的质量和厚度。
填土应采用符合要求的土方,并采取适当的填筑方式和方法,保证填土均匀、密实。
填土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分层填土、浇水、夯实,以确保填土坚实牢固。
再次,在进行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基础形式,如桩基、承台基础、板基等。
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基础的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基础的尺寸、位置准确无误。
同时在基础浇筑之前,应对基础的支座及基础表面进行清扫,确保基础表面光洁无杂质。
最后,在地基工程的验收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评估。
验收人员要对地基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施工符合规范要求。
验收时应检测地基的承载力、沉降情况等指标,以保证地基工程的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建筑物地基工程的施工及验收标准至关重要,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和验收,才能有效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希望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地基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标准要求,确保建筑物地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完整版)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完整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我国某城市,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高度为80米,共25层。
工程地基采用桩基础,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
本方案针对地基与基础工程,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图纸、施工规范、技术要求进行学习和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施工技术。
2. 材料准备: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编制材料需求计划,确保施工所需材料的质量和数量。
3. 机械设备准备:根据施工需求,配备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并进行维护和调试,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 劳动力准备:根据施工进度和施工任务,合理安排劳动力,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5. 施工现场准备: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规划,确保施工环境整洁、安全。
三、施工方法及工艺1. 地基处理: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
2. 桩基施工:采用旋挖钻机进行桩基施工,确保桩基质量。
3. 筏板基础施工:采用大模板施工工艺,确保基础质量。
4. 地下室施工:采用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确保地下室结构稳定。
5. 地上结构施工: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确保结构质量。
四、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五、质量保证措施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级人员质量责任。
2. 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3.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关键工序进行重点监控。
4. 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安全保证措施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人员安全责任。
2.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确保施工安全。
3.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控,对关键工序进行重点监控。
4. 定期对施工安全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七、环境保护措施1. 加强施工现场的扬尘治理,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 合理处理施工废水,确保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中建八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培训宣贯
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1.3 章节组成
章序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章名称 总则 术语
基本规定 地基施工 基础施工 基坑支护施工 地下水控制 土方施工 边坡施工 安全与绿色施工 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第一部分 标准简介
节数量 / / /
水控制、第九章边坡施工、第十章安全与绿色施工。
删除了建筑工程施工不采用的工艺即原4.4土工合成材料地基、 4.8预压地基
原标准第五章为桩基础;新标准第五章为基础施工,增加了5.2 无筋扩展基础、5.3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和5.4筏形与箱型基础
新标准增加6.4咬合桩围护墙并对原标准部分支护类型进行了细 分,删除原标准7.7节沉井与沉箱,原标准7.8节降水与排水修改
3、对施工工艺进行了更新。
18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3.3 总则与术语
第三部分 标准变化
1 总则:随着国家相关规范、规程、法规逐步完善,与旧标准相比 编制依据增多。共查阅、参考相关标准、规范、规程等共计65项。
19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3.3 总则与术语
第三部分 标准变化
2 术语:删除部分在建筑工程不采用的术语,如土工合成材料地基、 预压地基等。新增部分增加内容的术语解释,如地下水控制、无筋 扩展基础、筏形与箱形基础等。
为第七章地下水控制
17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3.2 总体
第三部分 标准变化
1、原标准章节编排不统一,为了便于查阅、避免漏项,新标准 对各章节进行了统一编排,各节按照施工准备、材料质量控制、 施工操作工艺、成品保护、安全环保措施、质量标准、质量验 收的顺序进行了统一编排。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 地基工程1.1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施工工艺1.1.1 总则1.1.1. 1 适用范围土工合成材料适用于加固软弱地基,使之形成复合地基,可提高土体强度,显著地减少沉降,提高地基的稳定性;用于公路、铁路路基作加强层,防止路基翻浆、下沉;用于堤岸边坡,可使结构坡角加大,又能充分压实;作挡土墙后的加固,可代替砂井。
此外,还可用于河道和海港岸坡的防冲;水库、渠道的防渗以及土石坝、灰坝、尾矿坝与闸基的反滤层,可取代砂石级配良好的反滤层,达到节约投资、缩短工期、保证安全使用的目的。
1.1.1.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 17638—1998);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 17639—1998);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长丝机织土工布》(GB/T 17640——1998);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裂膜丝机织土工布》(GB/T 17641——1998);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非织造复合土工布》(GB/T 17642——19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聚乙烯土工膜》(GB/T 17643——1998);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聚氯乙烯土工膜》(GB/T 17688——1998);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塑料土工格栅》(GB/T 17689——1998);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塑料扁丝编制土工布》(GB/T 17690—1998)。
1.1.2 术语1.土工合成材料:岩土工程和土木工程中所应用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总称。
2.土工织物: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
地基基础工程---换填法施工工艺标准
换填法施工工艺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的浅层处理。
施工准备砂石换填1. 材料及主要机具:1)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
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颗粒级配应良好。
2)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
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
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3)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 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2. 作业条件:1)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2)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3)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
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灰土换填1. 材料及主要机具:1)土:宜优先采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应先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
含水量应符合规定。
2)石灰:应用块灰或生石灰粉;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含有粒径大于5mm 的生石灰块,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3)主要机具有: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6~10mm 和16~20mm两种)、标准斗、靠尺、耙子、平头铁锹、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
2. 作业条件:1)基坑(槽)在铺灰土前必须先行钎探验槽,并按设计和勘探部门的要求处理完地基,办完隐检手续。
(完整版)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方案依据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①一、施工准备(一)作业条件1、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规格尺寸,选择适当的进料长度,以免浪费,并把钢筋加工成型或点焊网片。
2、钢筋表面的铁锈在绑扎前清除干净;网片几何尺寸规格及焊接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弹好墙身、洞口线,并将施工缝处的松散混凝土剔凿干净。
4、电渣压力焊工人应经内部培训,并做班前焊试件,试验合格,才能上岗操作。
5、大理石块或购置塑料卡作保护层。
(二)材质要求钢筋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并经复试检验合格。
二、质量要求1、钢筋加工工程(1)主控项目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标准的规定。
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②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3)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4)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①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②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0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③钢筋作不大于90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5)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第4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②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0;③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封面、目录)—新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LJ-QB-2002)2002-12-25 发布2003-01-01 实施莱西市建筑总公司编制1 地基与基础工程1.1 土方工程1- 1 人工开挖土方工艺标准(101 —2002 ) (1)1- 2 机械开挖土方工艺标准(102 —2002 ) (4)1- 3 基土钎探工艺标准(103 —2002 ) (7)1- 4 人工回填土方工艺标准(104 —2002 ) (9)1- 5 机械回填土方工艺标准(105 —2002 ) ...................................................................... 1 2 1- 6 渗排水、盲沟排水工艺标准(106 —2002 ) (16)1.2 基础工程1- 7 砂基施工工艺标准(107 —2002 ) (17)1- 8 砂石基施工工艺标准(108 —2002 ) (20)1- 9 人工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109 —2002 ) (22)1- 10 素砼基础施工工艺标准(110 —2002 ) (27)1- 11 桩承台施工工艺标准(111 —2002) (29)1- 12 毛石砼基础施工工艺标准(112 —2002) (35)1- 13 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113 —2002 ) (37)1- 14 筏板基础施工工艺标准(114 —2002 ) (40)1.3 地下防水工程1- 15 防水砼施工工艺标准(115 —2002 ) (43)1- 16 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116 —2002 ) (46)1- 17 地下改性沥青( SBS )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117 —2002 ) (49)1- 18 地下高分子合成(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118 —2002 ) (51)1- 19 地下聚氨酯防水涂料冷作业施工工艺标准(119 —2002) (54)2 主体工程2.1 模板工程2- 1 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标准(201 —2002) (58)2- 2 框架结构定型组合钢模板安装、拆除施工工艺标准(202 —2002) (60)2- 3 组合钢框木(竹胶合板模板安装拆除施工工艺标准(203 —2002) (65)2- 4 现浇剪力墙结构大模板安装、拆除施工工艺标准(204 —2002) (73)2.2 钢筋绑扎安装工程2- 5 地下室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205 —2002) (76)2- 6 砖混、外砖内模结构构造柱、圈梁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206 —2002) (80)2- 7 剪力墙结构大模板墙体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207 —2002) (83)2- 8 现浇框架结构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208 —2002) (86)2.3 钢筋接头2- 9 钢筋手工电弧焊施工工艺标准(209 —2002) (92)2- 10 水平钢筋窄间隙焊施工工艺标准(210 —2002) (97)2- 11 钢筋闪光对焊施工工艺标准(211 —2002) (100)2- 12 钢筋电渣压力焊施工工艺标准(212 —2002) (103)2- 13 带肋钢筋径向挤压连接施工工艺标准(213 —2002) (106)2- 14 锥螺纹钢筋接头工艺标准(214 —2002) (108)2.4 砼拌制、运输、浇筑、养护2- 15 普通砼现场拌制施工工艺标准(215 —2002) (111)2- 16 轻骨料砼现场拌制施工工艺标准(216 —2002) (115)2- 17 砖混结构构造柱砼施工工艺标准(217 —2002) (120)2- 18 剪力墙大模板普通砼施工工艺标准(218 —2002) (123)2- 19 全现浇结构大模板轻骨料砼施工工艺标准(219 —2002) (126)2-20 现浇框架结构砼浇筑施工工艺标准(220 —2002) (129)2.5 构件安装工程2-21 预制钢筋砼框架结构构件安装施工工艺标准(221 —2002) (134)2-22 加气砼条板安装施工工艺标准(222 —2002) (138)2.6 预应力砼工程2-23 预应力后张法张拉施工工艺标准(223 —2002) (141)2-24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标准(224 —2002) (145)2.7 砌体工程2-25 砖基础砌筑施工工艺标准(225 —2002) (151)2-26 一般砖砌体砌筑施工工艺标准(226 —2002) (154)2-27 中、小型砌块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227 —2002) (159)2-28 粘土空心砖砌体施工工艺标准(228 —2002) (163)2-29 加气砼砌块砌筑工艺标准(229 —2002) (166)2-30 现浇砼外墙外保温复合浇筑施工工艺标准(230 —2002) (168)3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3- 1 地瓜石垫层施工工艺标准(301 —2002 ) (172)3- 2 混凝土垫层施工工艺标准(302 —2002 ) (174)3- 3 基层找平层施工工艺标准(303 —2002 ) (177)3- 4 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工艺标准(304 —2002 ) (179)3- 5 水泥砂浆地面施工工艺标准(305 —2002 ) (182)3- 6 现浇水磨石地面施工工艺标准(306 —2002 ) (186)3- 7 预制水磨石地面施工工艺标准(307 —2002 ) (190)3- 8 缸砖、水泥花砖地面施工工艺标准(308 —2002 ) (194)3- 9 大理石、花岗岩地面施工工艺标准(309 —2002 ) (198)3- 10 实木地板面层施工工艺标准(310 —2002 ) (203)3- 11 陶瓷锦砖地面施工工艺标准(311 —2002) (205)3- 12 厕浴间涂膜防水施工工艺标准(312 —2002 ) (208)3- 13 一般抹灰施工工艺标准(313 —2002 ) (211)3- 14 保温砂浆抹灰施工工艺标准(314 —2002 ) (216)3- 15 加气混凝土条板墙面抹灰施工工艺标准(315 —2002 ) (218)3- 16 混凝土墙面、顶棚抹灰施工工艺标准(316 —2002 ) (223)3- 17 装饰抹灰施工工艺标准(317 —2002) (228)3- 18 木门窗安装施工工艺标准(318 —2002 ) (233)3- 19 铝合金门窗安装施工工艺标准(319 —2002 ) (238)3-20 塑钢窗安装施工工艺标准(320 —2002 ) (242)3-21 门窗玻璃安装施工工艺标准(321 —2002 ) (245)3-22 明龙骨吊顶施工工艺标准(322 —2002) (248)3-23 暗龙骨吊顶施工工艺标准(323 —2002 ) (252)3-24 板材隔墙施工工艺标准(324 —2002 ) (255)3-25 外墙贴面砖施工工艺标准(325 —2002 ) (258)3-26 大理石、预制水磨石饰面施工工艺标准(326 —2002 ) (263)3-27 大理石、水磨石干挂施工工艺标准(327 —2002 ) (267)3-28 玻璃幕墙安装施工工艺标准(328 —2002 ) (271)3-29 混凝土及抹灰面施涂油性涂料施工工艺标准(329 —2002 ) (278)3-30 内墙刮腻子施工工艺标准(330 —2002 ) (281)3- 31 护栏及扶手制作与安装施工工艺标准(331 —2002 ) (283)4 屋面工程4- 1 屋面保温层施工工艺标准(401 —2002 ) (287)4- 2 屋面找平层施工工艺标准(402 —2002 ) (289)4- 3 卷材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403 —2002 ) (292)4- 4 密封材料嵌缝施工工艺标准(404 —2002 ) (295)4- 5 平瓦屋面施工工艺标准(405 —2002 ) (297)4- 6 雨水管变形缝制作安装施工工艺标准(406 —2002 ) (300)。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对该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概述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是指在建筑物施工前,对地面进行土方开挖、地基回填、基础浇筑等一系列工序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建筑物在地面上保持牢固、稳定的状态,以承受建筑物自身的荷载和外部荷载的作用。
二、地基基础施工方法1. 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是地基基础施工的首要步骤。
在土方开挖时,需要符合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开挖,并注意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同时,应根据地质勘探结果对土方进行分类、分区进行开挖。
2. 地基回填地基回填是指在土方开挖完成后,将开挖的土方重新填充至原位。
在进行地基回填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按照分层压实的原则进行填充。
同时,应注意控制回填土的含水率,以及严禁回填含有废弃物或杂质的土方。
3. 基础施工基础施工是地基基础施工的核心环节。
首先,需要确保基础的设计符合要求,并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浇筑。
在基础浇筑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基础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如地下室基础采用防水处理,桩基础需要进行钻孔灌注等。
三、地基基础施工注意事项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前必不可少的步骤。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对地质结构进行了解,为施工过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 施工材料在地基基础施工中,施工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
3. 施工技术施工技术是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关键。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施工工艺,采用合适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施工,并确保施工人员具备足够的经验和技能。
4. 施工质量控制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
需要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验收。
综上所述,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是指在建筑和土木工程中,进行基础施工所需的一系列步骤和工艺流程。
基础工程施工是建筑和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首先,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勘察和设计,确定地基情况和基础结构形式,以及相应的荷载要求和材料选用等,这是施工的前提和基础。
接下来是基础的准备工作,包括清理场地、挖掘土方、进行墩基或梁基的打桩和基槽及垫层的设置等。
在基础准备工作完成后,就进入到基础的浇筑和施工阶段。
如果是混凝土基础,首先要进行模板的搭建,之后进行混凝土的配制和浇筑,并进行振捣和养护。
如果是砖石或石材基础,需要进行砌筑、砌缝和填实加固等。
最后是进行基础结构的验收和整理工作,包括对基础的质量和安全进行检查与验收,对施工现场的清理和整理,从而完成整个基础工程的施工流程。
在实际工程中,各个工序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此外,基础工程施工中还需要注意材料的选用和施工环境的控制,以及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等工作。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确保基础工程施工顺利完成,从而为建筑和土木工程的后续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地基工程标准施工方案模板
地基工程标准施工方案模板一、施工前准备1. 土地调查在进行地基工程施工前,必须对施工区域进行全面的土地调查。
主要包括地质勘察、水文勘察、地下管线勘察等内容。
通过对地下土层、地下水位、地下管线等情况的了解,可以为施工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2. 地基设计在进行地基工程施工前,必须根据土地调查的结果制定合理的地基设计方案。
地基设计方案应当包括地基类型、地基处理方法、地基承载力计算等内容。
地基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地基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3. 施工组织设计在进行地基工程施工前,必须根据地基设计方案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当包括施工队伍的组建、施工队伍的管理、施工设备的配置、施工工艺流程的设计等内容。
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将为地基工程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
4. 施工方案编制在进行地基工程施工前,必须根据地基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应当包括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施工安全措施、材料采购、设备调试等内容。
合理的施工方案将有助于地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施工工艺1. 地基平整地基平整是地基工程的第一道工序,主要包括土地的扫平、整平等工作。
地基平整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地基工程的后续施工。
2. 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是地基工程的重要工序,主要包括土方的开挖、清运等工作。
土方开挖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地基工程的承载能力。
3.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地基工程的核心工序,主要包括加固处理、排水处理等工作。
地基处理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地基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地基回填地基回填是地基工程的最后工序,主要包括土方回填、压实等工作。
地基回填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地基工程的使用寿命。
三、施工安全1. 施工作业安全在进行地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定进行作业。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性。
2. 施工设备安全在进行地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定使用施工设备。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一、引言地基与基础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是指在进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时所需要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的相关内容,以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地质勘察:在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包括地下水位、土体力学参数、地质结构等的测量和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2.地面准备:在施工前,需要清理地面上的杂草和垃圾,并对地面进行平整和夯实处理。
三、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1.基坑开挖–根据设计要求,在地面上标出基坑的轮廓。
–使用挖掘机等施工设备进行基坑的开挖。
–在开挖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基坑的坡度和垂直度,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
2.地基处理–在基坑底部进行地基处理。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加固、加密和加耐久性等。
–地基处理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3.基础浇筑–在地基处理完毕后,开始进行基础的浇筑工作。
–在浇筑前,要进行模板搭设、钢筋布置等工作。
–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的配比和浇筑质量的控制,保证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4.基础防水–在基础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基础防水的施工。
–基础防水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来确定,常见的方法包括涂刷防水涂料、铺设防水卷材等。
5.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检验与验收–在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检验和验收,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检验与验收的内容包括地基与基础的平整度、强度等。
四、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1.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定期检查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施工后的质量控制–对施工完成后的地基与基础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
–发现问题后,需要进行及时的修复和整改,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是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一旦出现,不仅会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还可能给施工企业和使用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加强对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管控,确保施工质量,是工程建设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概念与特点地基与基础工程是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物的承载部分,它将结构物的荷载传递到地下土层中。
地基工程包括地基处理、地基承载力试验等,基础工程包括各种类型的基础施工,如浅基础、深基础、桩基础等。
地基与基础工程具有以下特点:1. 严重性: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能导致工程倒塌,给施工企业和使用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 隐蔽性:地基与基础工程处于地下,一旦出现问题,难以发现和修复,因此对施工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3. 复杂性: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受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施工过程复杂,对施工技术和管理要求较高。
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管理与技术措施为了确保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企业应采取以下管理与技术措施:1. 加强图纸会审和施工方案编制:施工前,应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图纸会审,了解设计意图,明确施工要求。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经监理审批后用于施工指导。
2. 做好技术交底: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和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了解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
3. 强化质量控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
4. 加强监测与检测:对地基与基础工程的关键部位和环节进行监测与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 优化施工工艺: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6.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安全、文明、有序进行。
三、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地基处理不当、基础施工质量不达标、施工过程管理不善等。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基础设计与施工方案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基础设计与施工方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验收是确保建筑物安全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针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规范、基础设计与施工方案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实施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规范要求1.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验收应遵循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等。
2. 施工单位在进行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前,应按照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进行基础设计。
3. 施工单位应确保基础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和记录。
4. 施工单位应制定并执行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案,包括现场施工工艺、安全措施、材料质量、施工设备等方面的要求。
二、基础设计1. 基础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地基基础工程的承载力要求,同时考虑地基土的特性、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情况。
2. 基础设计应包括地基类型选择、基础形式设计、基础尺寸确定等内容。
地基类型的选择应根据现场地质勘察结果和工程要求进行合理判断。
3. 在基础设计中,应注重基础的稳定性和均匀性,确保建筑物的承载力和变形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 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工艺,包括土方开挖、处理、回填等过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施工方案1. 施工方案应根据基础设计要求进行制定,包括施工步骤、工艺流程、施工方法等内容。
2. 施工方案应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确保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3. 施工方案中应详细描述并标注各个施工工艺的要求,包括土方开挖、基础浇筑、基础回填等。
同时,应对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进行充分考虑。
4. 施工方案应注重与监理单位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质量验收1.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验收,验收过程应由监理单位和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参与。
2. 质量验收过程中,应检查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合规性,包括基础尺寸、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第一章建筑地基第1节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施工工艺1.适用范围土工合成材料地基适用于加固软弱地基。
由分层铺设的土工合成材料与地基土构成加强筋复合地基,可提高地基强度及稳定性,减少沉降;可用于地基加强层、岸坡防冲层、防渗层、反滤层等。
2.施工准备(1)材料要求①土工合成材料进场时应检查产品合格证,按规定取样送检。
②检查土工合成材料特性包括以下内容:a 产品形态指标:材质、幅度、每卷长度、包装等。
b 物理性能指标:单位面积(长度)、质量、厚度、有效孔径(或开孔尺寸)等。
c 力学性能指标: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握持强度、顶破强度、胀破强度、材料与土相互作用的摩擦强度等。
d 水力学指标:透水率、导水率、梯度比等。
e 耐久性能:抗老化性能、化学稳定性、生物稳定性等。
③作为加筋的土工合成材料应采用抗拉强度较高、受力时伸长率不大于4%~5%、耐久性好、抗腐蚀的土工格栅、土工格室、土工垫或土工织物等土工合成材料;垫层填料宜用碎石、砾砂、中砂或粉质粘土等材料。
当工程要求垫层具有排水功能时,垫层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
在软土地基上使用加筋垫层时,应保证建筑稳定并满足允许变形的要求。
(2)技术准备○1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掌握地基各土层的工程特性、了解地下水和地基土对选用的土工合成材料有无腐蚀性。
○2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工合成材料特性、结合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及现场施工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3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3.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基层处理→检查→土工合成材料铺放和连接→检查→压载稳定→表面保护→回填→验收(2)施工操作工艺①场地平整和基层处理:a 平整施工场地,清除树根、草根及障碍物,平整压实基层土,做到基层局部高差不大于50mm。
凹坑可用含泥量小于5%,厚度为30mm的中粗砂垫层铺平压实,避免损伤破坏土工合成材料。
b 路基表面应留4%~5%坡度,排水沟应留2%~3%坡度以利排水。
②土工合成材料铺放和连接:a 将无损伤破坏检查后合格的土工合成材料按主要受力方向从一端向另一端铺设,端部应先铺填,中间后铺填,端部必须仔细锚固。
铺放时应用人工拉紧,材料表面应没有皱折且紧贴下层。
然后随铺随及时压住,避免被风吹掀起。
b 土工合成材料铺放时,两端须有富余量,富余量每端不少于1000mm,端头应按设计要求加以固定。
c 相邻土工合成材料的连接,对土工格栅可采用密贴排放或重叠搭接,用聚合材料绳、棒或特种连接件连接。
对土工织物及土工膜可采用搭接、缝合、胶合、钉合等方法连接。
当加筋层采用多层土工材料时,第一层铺垫厚度应在500mm以下,上下层土工材料的接缝应交替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
连接处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
采用搭接时应有足够的宽(长)度,一般为0.3-0.9米,在坚固和水平的地基一般为0.3米,在软弱和不平的地基则需0.9米。
在搭接处尽量避免受力,以防移动。
土工织物、土工膜上铺有砂垫层时不宜用搭接法。
采用缝合方法时,应用尼龙或涤纶线将土工织物或土工膜双道缝合,针距7~8mm,两道缝线间距一般为10~25mm。
采用胶结方法时,应用热粘接或胶粘接,粘接时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00mm,胶合后应停2小时以上。
d 有影响工程效果的材料破损,应从破损处剪断,重新连接,对材料的小裂缝或孔洞,可在其上加料缝补,缝补时应用面积不小于破坏面积的4倍,边长不小于1000mm的新材料连接。
土工布与结构的连接质量是保证合成材料地基承载力和抗拉强度的关键,必须选定切实可行的连接方法保证连接牢固。
e 铺设土工合成材料时,应注意均匀和平整;在斜坡上施工时应保持一定的松紧度;在护岸工程坡面上铺设时,上坡段土工合成材料应搭接在下坡段土工合成材料上。
f 土工合成材料用于反滤层作用时,要求保证连续性,不能出现扭曲、折皱和重叠。
g 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完后,不得长时间受阳光曝晒,最好在一个月内把上面的保护层做好。
所有土工合成材料在运送、贮存的过程中也应加以遮盖。
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的曝晒而使材料劣化。
③压载稳定、回填a 用土工合成材料做垫层地基时,所用的回填材料种类、垫层高度、回填料的碾压密实度等都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一般是在土工布下设置碎石或砾石垫层,在土工布上设砂卵石保护层。
回填料为中、粗、砾砂或细粒碎石类时,在距土工织物或土工膜80mm范围内,最大粒径应小于60mm,当采用粘性土时,填料含水量应能满足设计要求,粘性土最佳含水量控制在±2%以内为宜,第一层填料铺垫厚应小于500mm并应防止施工损坏纤维。
b 用土工纤维作反滤层时,土工纤维不得出现扭曲、折皱。
应先在土工纤维上面铺设厚300mm卵石层后才允许做上面抛石层,抛石层施工抛掷高度应小于500mm。
抛石层高度按设计要求,一般小于1500mm。
c 当使用块石做土工合成材料保护层时,应先在土工合成材料上铺放厚度不小于50mm的砂层,再做块石层,块石铺放高度应小于300mm。
d 回填料的铺设应分层进行,但每层回填料的厚度应随填土的深度及所选压实机械的压实性能来确定。
铺设厚度一般为100~300mm。
但土工布上第一层填土厚度不应小于150mm。
回填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及地基沉降情况控制回填速度。
e 辗压土工合成材料上第一层填土时,填土机械只能沿垂直于土工合成材料的铺放方向运行。
应用轻型机械(压力小于55kPa)摊料或碾压。
当填土高度大于600mm后可使用重型机械。
f 回填料前必须检查土工合成材料端头的位置,并做好材料端头的锚固,然后开始回填土。
g 为防止土工纤维在施工中产生顶破、穿剌、擦伤和撕破等,一般在土工纤维下面宜设置砾石或碎石垫层,在其上面设置砂卵石保护层,其中碎石能承受压应力,土工纤维承受拉应力,充分发挥织物的约束作用和抗拉效应,铺设方法同砂、砾石垫层。
④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承载力检验。
4.质量标准(1)土工合成材料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1.1的规定。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质量标准表1.1(2)土工合成材料地基必须按设计规定的数量和方法检测地基承载力,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
地基承载力检测数量:每工程检测点不少于3点。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面积小于3000m2,应每100m2 检测1个点;面积大于3000m2,每300m2检测1个点。
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有一点,基槽每20m应有一点。
(3)土工合成材料主控项目中材料检测强度试验结果与设计要求的材料强度误差小于等于5%内为合格,延伸率检测误差小于等于3%为合格。
检测量:第100m2为一批,每批抽查5%。
5.施工注意事项(1)铺设土工合成材料时,避免过量拉伸超过其强度和变形极限而发生破坏、撕裂或局部顶破等情况。
(2)在斜坡上施工应注意均匀平整,并保持一定的松紧度;避免石块使其变形超出土工合成材料的弹性极限。
(3)当有地下水时,应将地下水位降低到铺设土工合成材料以下500mm,不得在稀泥中铺设。
第2节强夯地基施工工艺1. 适用范围(1)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2)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至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土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3)强夯不得用于不允许对工程周围建筑物和设备有振动影响的地基加固,必须时,应采取防振、隔振措施。
2.施工准备(1) 强夯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
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考虑到“边界效应”,每个试夯区的面积不能太小,不宜少于3排夯点。
在有成熟经验的地区,当地质条件相同时,可不进行专门试夯,直接采用成功的工艺、参数。
(2) 主要施工机具、设备①强夯锤质量可取10~40t,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锤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孔径可取250~300mm。
强夯置换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100~200kPa。
夯锤可用钢板焊接壳体,内部浇筑混凝土制成,亦可采用铸钢或铸铁制造。
当处理碎石土或杂填土时宜选用铸钢锤。
②施工机械一般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
应按所需要的夯击能量选用合适的起重设备,其有效起吊高度和回转半径应满足施工要求。
为防止落锤时吊臂后倾,应在吊臂下部设置弹性支撑。
当单击夯击能超过所选用设备的起重能力时,可在吊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以提高起重能力和稳定性。
辅助门架可采用格构式或其他结构。
其两支腿及横梁强度及稳定性必须满足安全使用要求,且保持平行及垂直于吊车两个平面的自由度。
③采用的脱钩装置必须灵活,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用性。
④推土机。
⑤经纬仪、水准仪及钢卷尺等。
(3) 施工现场(作业条件) 要求①施工前必须对附近施工环境进行调查,应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埋深等,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免因施工造成损坏。
②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仪器以及施工中砌筑工程和浇灌混凝土等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防振措施。
③按设计基底高程和试夯确定的夯沉量对强夯区域的土方进行挖方或填方施工。
3.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施工准备→现场试夯→点夯施工(分遍强夯) →满夯施工→夯后测试(2) 强夯法施工工艺①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②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③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
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
对处理深度较深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
④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⑤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⑥重复步骤④,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单个夯点的夯击。
⑦换夯点,重复步骤③~⑤,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⑧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⑨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该间隔时间取决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
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时间间隔不应少于3~4周;对于渗透性较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3) 强夯法置换施工工艺①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当表土松软时可铺设一层厚度为1.0~2.0m的砂石施工垫层。
②标出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③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④夯击并逐击记录夯坑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