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施工规范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规范一、总则1.1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安全、稳定和耐久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包括民用、工业、交通、水利等建筑物。
1.3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应遵循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进行。
1.4 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并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
二、术语和定义2.1 地基:指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2 基础:指将上部结构所承受的外来荷载及上部结构自重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3 地基处理:指为改善地基的工程性质,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4 基础施工:指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基础垫层、基础主体结构的施工活动。
三、基本规定3.1 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情况,并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3.2 施工中应遵循“先处理、后施工”的原则,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处理,确保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3 基础施工应按照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确保基础的尺寸、位置、标高和倾斜度等符合设计要求。
3.4 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记录和验收签证,确保施工质量的可追溯性。
四、地基施工4.1 地基处理应根据地质条件、工程性质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如压实、加固、排水、置换等。
4.2 地基处理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处理深度、处理范围和处理质量。
4.3 地基处理完成后,应进行地基验收,验收应包括地基承载力试验、地基变形测量等。
五、基础施工5.1 基础垫层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垫层的平整、坚实和排水性能。
5.2 基础主体结构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基础的尺寸、位置、标高和倾斜度等符合设计要求。
5.3 大体积基础施工应采取措施控制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的产生。
5.4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应按照钢筋混凝土施工规范进行,确保钢筋的布置、焊接和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1. 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1.1 什么是地基?好嘞,咱们先来聊聊什么是地基。
地基,就像是咱们的脚底,站得稳,才能走得远。
建筑物的地基是整个房子的支撑点,它直接承载着上面的重量。
想想看,如果脚下不稳,走路都得小心翼翼,别说建筑了,连咱们的日常生活都得提心吊胆。
所以,地基的重要性,那可真是不言而喻。
1.2 基础的角色而基础则是地基的“衣服”,它把地基的力量更好地分散到整个建筑上。
没有基础,地基就是一块孤零零的石头,没啥用。
所以,地基和基础就像一对好搭档,缺一不可。
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出坚固的建筑物,让我们可以安安心心地住进去。
2. 施工工艺的重要性2.1 施工工艺的定义说到施工工艺,简单来说就是如何把地基和基础做好的一套方法。
就像烹饪,做菜的步骤和火候都很重要。
如果你把菜肴烧糊了,那可就惨了。
建筑也是一样,施工工艺不能马虎,得按照标准来,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与耐用。
2.2 常见的施工工艺现在,咱们来看看一些常见的地基与基础施工工艺。
比如,打桩、基坑开挖、混凝土浇筑等,这些都是咱们施工时常用的招数。
打桩就像在沙滩上扎帐篷,得扎得稳,才能挡住风雨;而基坑开挖就像挖洞,既要深又要宽,才能给地基腾出足够的“呼吸空间”。
这些工艺的每一步,都得认真对待,不容马虎。
3. 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1 质量控制接下来,咱们得谈谈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质量控制可是重中之重。
就像我们买衣服,得看做工、材料,建筑也一样,得确保每个环节都靠谱。
检查混凝土的配比,确保沙子、水泥、石子搭配得当,别让“厨师”犯错。
若是一不小心,后期可就得受罪了。
3.2 安全问题另外,安全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
施工现场就像战场,得时刻保持警惕。
工人们得穿好安全装备,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错。
万一发生意外,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大家都得齐心协力,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顺利,建筑才能安然无恙。
4. 结语总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可不是小事,得谨慎对待。
建筑施工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

建筑施工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一、总则1.1 本规范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等相关标准制定。
1.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操作。
1.3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制定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工地布置、设备安装等,并报请监理单位验收。
1.4 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并经有关方面批准后方可施工。
1.5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本规范和相关标准要求进行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施工前准备2.1 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测量,并编制详细的施工图纸和技术资料。
2.2 施工前应清理施工现场,对工地进行平整和清理,确保施工现场整洁和安全。
2.3 施工前应确定施工设备和工具的购置和安装,并对相关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和试验。
2.4 施工前应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和安全知识。
2.5 施工前应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查和验收,并对进场的材料进行分类和存放,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数量有保障。
2.6 施工前应将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并在得到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
三、地基工程施工3.1 地基工程施工包括基坑开挖、地基处理、地基加固、基础制作等过程。
3.2 基坑开挖应按照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进行,确保基坑的稳定和安全。
3.3 地基处理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如土石混合桩、灌注桩等,保证地基的稳定和承载能力。
3.4 地基加固应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进行,如加固土石体或加固软基等,确保地基的稳定和安全。
3.5 基础制作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进行,包括基础底部、基础墙体、基础柱等的施工。
3.6 在地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土方支护、排水设施、防水措施等的设置,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整洁。
3.7 在地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地质灾害(如地陷、滑坡等)的防范和预防措施。
四、基础工程施工4.1 基础工程施工包括基础实体、地下管道、构造物等的施工。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规范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规范一、前言建筑地基是任何一座建筑的基础,它承载着建筑物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地下,因此,地基的施工质量对于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地基的选择、设计与施工三个方面,对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规范进行论述。
二、地基的选择地基的选择是建筑施工的首要任务,必须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土壤特性来进行合理的选择。
具体而言,地基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调查:在施工前,必须进行详尽的地质调查,以获取地下地质情况、土壤类型、地下水位等信息,为地基选择提供依据。
2. 土壤承载力:根据地质调查结果,评估土壤的承载力,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包括浅基础(如筏式基础、板式基础、桩基础等)和深基础(如桩基础、墙式基础等),确保地基能够承受建筑物的重量。
3.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地基的施工,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的稳定性,如采取降水、排水等措施,确保地基施工过程的安全。
4. 土壤的稳定性:对于存在不稳定性的土壤,必须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如地基加宽、土壤改良、加设防护层等,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三、地基的设计地基设计是建筑施工的核心环节,它包括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地基结构的设计、地基材料的选择等。
以下是地基设计的一些要点:1. 承载力计算:根据地质调查结果和土壤试验数据,进行承载力计算,以保证地基能够满足建筑物的要求。
承载力计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依据地基的类型和土壤特性做出合理的假设。
2. 结构设计:根据地基的类型和建筑物的荷载特点,进行地基结构的设计。
对于浅基础,应合理设置地基的宽度和深度,对于深基础,应选择适当的桩型和桩长。
3. 材料选择:根据地基的设计要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进行地基施工。
例如,对于较软的土壤,可以采用砂土填筑,对于较硬的土壤,可以考虑使用砂石、碎石等材料。
四、地基施工地基施工是地基设计的实施阶段,包括地基的准备工作、地基材料的施工、地基结构的加固等。
建筑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建筑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一、基础工程1.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地基处理的工艺标准包括以下内容:(1)勘察阶段:对地基进行充分勘察,确定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土质情况,以便后续施工做好准备。
(2)地基处理方法:根据地基情况,选择适当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挖土、填土、夯实、灌浆等。
(3)监测与验收:地基处理过程需要不断监测,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要求。
2. 地下室工程地下室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点工程之一,其工艺标准包括以下内容:(1)地下室设计: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和地基情况,合理设计地下室结构和布局。
(2)地下室施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进行施工,包括地下室墙体、地下室梁柱等的浇筑和施工。
(3)防水处理:地下室工程需要进行严格的防水处理,确保地下室不受地下水渗漏影响。
3. 基础和桩基工程基础和桩基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工程之一,其工艺标准包括以下内容:(1)基础设计:根据建筑结构和地基情况进行合理基础设计,包括承台、地板、地基等。
(2)基础施工:采用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基础施工,包括浇筑混凝土、钢筋绑扎等。
(3)桩基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桩基施工,包括钻孔、灌浆等。
二、主体工程1. 结构工程结构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核心工程,其工艺标准包括以下内容:(1)结构设计: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进行结构设计,包括梁、柱、墙等。
(2)结构施工:采用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结构施工,包括梁柱浇筑、预应力加固等。
(3)检测和验收:结构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结构安全检测和验收,确保结构安全和稳定。
2. 墙体工程墙体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工程之一,其工艺标准包括以下内容:(1)墙体结构设计: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进行墙体结构设计,包括外墙、隔墙、内墙等。
(2)墙体施工:采用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墙体施工,包括墙面抹灰、隔墙砌筑等。
(3)墙体保温和防水:墙体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保温和防水处理,确保墙体的保温性能和防水性能。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DBJ/T 61-29-2005 J10692-2006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DB2005-12-29 发布 2006-03-01 实施I建筑地基基础工程 施工工艺标准陕 西 省 建 设 厅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 Construction Craft standard of building foundation主编部门:陕西省建设厅西省建设厅 实施日期:Construction Craft standardof building foundation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 61-29-2005 J10692-2006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批准部门:陕 陕西省技术质量监督局2006年3月1日II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Con on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发行开本:850×1168 1/32 印张:8.75 字数:235千字统一书号: 85369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回陕西省标办退换(邮政编码 710032)struction Craft standard of building foundati DBJ/T 61-29-2005J 10692 -2006*西安昭阳包装印刷有限公司印刷*2006年5月第一版 2006年5月第一次印刷印 数:1—5000册 本册定价: 40.00本套定价: 590.00 (共14册).07/(陕)002.b969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III陕西省建设厅、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发布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陕知各设区市城乡建设规划技术监督局,杨凌示范区规划建设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省级各有关部门: 公办理建立发行和技术条文解释。
陕西省建设厅2005年12月29日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14项)的通陕建发 [2005] 189号局(建委、建设局)、质量 根据省建设厅《关于组织编制<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的通知》,由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陕西建工集团总司、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西安四联智能技术公司共同主编的《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共计十四分项标准,已经省建设厅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审定通过,批准为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 /T61-29-2005至DBJ /T61-42-2005,依据《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现予以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实施。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3)挤土桩:挤土灌注桩、挤土预制桩(打入或静 压)。
5)按桩径大小分类
(1)小桩:d≤250mm; (2)中等直径桩:250mm<d<800mm;
(3)大直径桩:d≥800mm。
3 一般规定
1) 桩位放样允许偏差
对桩位放样进行检查:群桩20mm;单排桩10mm。
GB500本规定
1 本章知识点: 1)地基基础施工、检测、见证试验单位应具备
相应资质的要求。 2)地基基础施工前必须掌握和了解的情况。 地质勘察资料,周围环境(邻近建筑物、构
筑物,地上、地下管线等)情况。 3)地基基础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内容。 4)地基基础子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方法。 5)评定、验收程序。 标准使用应首先学习和掌握基本规定的内容。
近年来水泥土搅拌桩、高压喷射注浆桩常用于建 筑深基坑的支护或止水帷幕。
3 本章学习的要点
1)了解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加固原 理、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2)掌握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检验要求(包括取 样数量,标准中的4.1.6条、 4.1.7条)。 3)了解各种地基处理方法所需的材料性能、机 械设备选择,熟悉施工程序和施工要点。
2 评定和验收
1)地基基础分部可以分为九个子分部工程:
无支护土方、有支护土方、地基及基础处 理、桩基、地下防水、混凝土基础、砌体 基础、劲钢(管)混凝土、钢结构等。
(地基基础分部指的是±0.00以下的结构工程)
2)评定和验收的最小单位是检验批。
检验批的划分方法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 和 专业验收需要按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 进 行划分”。
(目前常用的桩身质量检验方法为小应变检验法)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规范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规范引言:建筑地基和基础工程是建造一座高品质、安全可靠的建筑物的基石。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循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耐久性。
本文将探讨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规范和要求。
1. 地勘与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首要步骤。
它包括对地下地质结构、土层特性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的详细研究。
在进行地质调查时,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和仪器设备,如钻孔取样、地层测试等,以获取准确的地质数据。
这些数据将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关键依据。
2.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确保建筑物稳定性的关键过程。
根据地质调查结果,可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如填土、加固、振捣等手段。
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注意保持地基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此外,还需注意避免地基沉降、地基下沉和不均匀沉降等地基问题。
3. 基础工程设计基础工程设计是确保建筑物结构稳固的基础。
施工方应根据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和地质条件,合理设计基础的形式和尺寸。
常见的基础形式包括浅基础(如地基板)、深基础(如桩基)等。
基础工程设计还应考虑地震和风险因素,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和安全性。
4. 施工材料选用施工材料的选用对于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混凝土是常用的基础材料,需要符合相关强度、抗渗性和耐久性的要求。
同时,施工方应注意材料的质量检测,并对材料的储存和使用条件进行合理控制,确保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质量可靠性。
5. 施工工艺与监控施工工艺是保证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
施工人员应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操作,包括土方开挖、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环节。
同时,施工现场需要进行监控和测量,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监控手段包括测量仪器、传感器等,可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变化和变形。
6. 质量验收与检测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验收和检测。
质量验收包括对工程质量的总体评估,如基础的均匀性、平整度和结构的稳定性等。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1 总则1.1 适用范畴CFG桩又称水泥粉煤灰碎石桩,适用于处理黏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
对污泥质土应按地区体会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1.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 00—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2 术语2.1.CFG 桩:又称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2.2.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等混合料加水拌和形成高黏结强度桩,并由桩、桩间土和褥垫一起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
3 基本规定3.1 CFG 桩应选择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3.2 CFG 桩复合地基设计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3.3 技术人员应把握所承担工程的地基处理目的、加固原理、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等。
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质量操纵和监测,并做好施工记录。
当显现专门情形时,必须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妥善解决。
3.4 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或专门机构负责质量监理。
施工终止后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
4 施工准备4.1 技术预备4.1.1.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资料和条件(1)建筑物场地工程地质报告和必要的水文资料;(2)CFG桩布桩图,并应注明桩位编号,以及设计讲明和施工讲明;(3)建筑场地邻近的高压电缆、电话线、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及障碍物等调查资料;(4)建筑物场地的水准操纵点和建筑物位置操纵坐标等资料;(5)具备“三通一平”条件。
4.1.2.施工技术措施(1)确定施工机具和配套设施;(2)编制材料供应打算,标明所用材料的规格、质量要求和数量;(3)试成孔应不小于2个,以复核地质资料以及设备、工艺是否适宜,核定选用的技术参数;(4)按施工平面图放好桩位;(5)确定施打顺序及桩机行走路线;(6)施工前,施工单位放好桩位、CFG 桩的轴线定位点及测量基线,并由监理、业主复核。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标准1. 引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施工的重要阶段,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工艺的标准化,制定本技术标准。
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2.1 土地勘测在进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土地勘测工作,包括地质勘测和地形勘测。
地质勘测可以了解地下岩层的情况、土壤特性等,为合理设计建筑地基提供依据。
地形勘测可以了解地势起伏、河道位置等,为地基的平整和排水提供依据。
2.2 地基设计根据土地勘测结果,进行地基设计。
地基设计应根据建筑的类型、高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包括基础类型、基础底面积等。
2.3 施工方案制定根据地基设计结果,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
3. 施工工艺3.1 地基平整地基平整是地基施工的首要工作。
施工人员应根据设计要求,在地基上进行平整,达到设计要求的高程和平整度。
3.2 基础墙体施工根据施工方案,先进行基础墙体的施工。
墙体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采用合适的材料进行。
3.3 基础梁施工基础梁是墙体之间的承重构件,其施工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
梁体的尺寸、钢筋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4 基础柱施工基础柱是基础梁和楼板之间的支撑构件,其施工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
柱子的尺寸、钢筋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5 基础板施工基础板是地基基础工程中的水平承载构件,其施工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
基础板的尺寸、混凝土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6 施工质量检验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工作,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
包括平整度检查、尺寸检查、钢筋验收等。
4. 施工安全措施4.1 安全教育培训施工人员应接受安全教育培训,了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防护措施。
4.2 安全防护设施在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包括围挡、警示标志等,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4.3 施工过程监控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包括施工现场的巡视、相关设备的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
地基与基础工程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地基与基础工程设备基础施工工艺标准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般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础。
2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水泥:宜用强度等级32.5~42.5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3.2cm,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
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2.1.6 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2.2.1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2.2.2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2.2.3 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
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2.2.4 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2.2.5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
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3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3.2 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
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
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3.3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
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3.4 混凝土的浇筑:3.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宜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是指在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要求,规定了施工工艺流程、操作规范、材料选用、施工方法等方面的标准。
一、基坑开挖工艺标准:
1.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坑开挖,确保基坑尺寸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2. 清理基坑内的杂物和泥土,保持基坑整洁。
二、地基处理工艺标准:
1.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包括夯实、加固、填筑等操作。
2. 使用合适的机械设备进行地基处理,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三、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1.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施工,包括浇筑混凝土、设置钢筋、安装模板等操作。
2.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速度和浇筑质量,确保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3. 安装钢筋时,采用正确的固定方法和间距,确保钢筋的嵌入混凝土内并能满足设计要求。
四、基础检查验收工艺标准:
1. 进行基础施工完工后的检查验收工作,包括基础尺寸、平整度、强度等方面的检查。
2. 使用合适的检测设备对基础进行检测,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
和国家标准。
总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是为了保证地基和基础的质量和安全性,遵循规范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工程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规范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规范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需要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施工。
本文将介绍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规范要求。
一、勘察与设计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第一步是进行勘察与设计。
勘察需要对土质、地下水位等进行详细的调查。
设计需要根据勘察结果和建筑物的荷载要求,确定地基和基础的类型、尺寸和布置。
二、基坑开挖基坑开挖是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第二步。
在开挖过程中,需要保证基坑的稳定性,防止坍塌事故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考虑基坑边坡的坡度和防护措施,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三、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为了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加固地基、排水、沉降预测和控制等。
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处理效果的达到预期。
四、基础施工基础施工是整个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过程的重要环节。
在基础施工中,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垫层、浇筑混凝土和加固钢筋等工作。
对于大型建筑物,还需要进行基础的分段施工。
五、基础验收基础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基础验收。
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偏差的测量、表层平整度的检查、基础质量检验等。
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
六、施工安全在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至关重要。
施工单位需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和施工组织方案。
同时,施工人员需要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并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规定。
七、质量控制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
施工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
同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八、工程监理为了保证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施工过程需要进行工程监理。
工程监理是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负责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监理机构需要具备相关资质和专业知识,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的监控和评估。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规范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规范一、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 )地基工程1.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施工工艺1.1.1 总则1.1.1. 1 适用范围土工合成材料适用于加固软弱地基,使之形成复合地基,可提高土体强度,显著地减少沉降,提高地基的稳定性;用于公路、铁路路基作加强层,防止路基翻浆、下沉;用于堤岸边坡,可使结构坡角加大,又能充分压实;作挡土墙后的加固,可代替砂井。
此外,还可用于河道和海港岸坡的防冲;水库、渠道的防渗以及土石坝、灰坝、尾矿坝与闸基的反滤层,可取代砂石级配良好的反滤层,达到节约投资、缩短工期、保证安全使用的目的。
1.1.1.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 17639-1998);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 /T 17639-1998);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长丝机织土工布》(GB/T 17640--1998);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裂膜丝机织土工布》(GB/T 17641--1998);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非织造复合土工布》(GB/T 17642--19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聚乙烯土工膜》(GB/T 17643--1998);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聚氯乙烯土工膜》(GB/T 17688--1998);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塑料土工格栅》(GB/T117689--1998);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塑料扁丝编制土工布》(GB/T 17690-1998)。
1.1.2 术语1.土工合成材料:岩土工程和土木工程中所应用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总称。
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1. 引言地基及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为了保证地基及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制定本标准,规范地基及基础工程的施工工艺。
2. 施工前准备2.1 施工资料准备•施工资料的准备包括设计图纸、施工方案、施工许可证等必要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同时,应对施工资料进行审查,确保施工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2 施工人员准备•施工现场应安排有合格的施工管理人员,并进行培训,熟悉施工工艺和相关安全规范。
•施工中应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人员,以确保施工工艺的正确实施。
2.3 施工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准备所需的施工材料。
•施工材料应具有相应的质量证明和检测报告,确保材料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3. 施工工艺3.1 基坑开挖•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合理规划基坑的开挖范围和深度。
•开挖过程中注意保持挖机的平衡,避免坍塌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基础底座处理•在基坑底部进行底座处理,包括清理基坑底部的杂物和填充合适的垫层。
•底座处理的目的是保证基础的稳定和均匀承载。
3.3 基础浇筑•在基础底座上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并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养护。
•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浇筑顺序和养护时间。
3.4 基础防护•工程完成后,应对基础进行防护,避免因外界因素引起的损坏和腐蚀。
•防护措施包括使用防水材料、防腐涂料等,确保基础的长期稳定性。
4. 施工质量控制4.1 施工监督•在施工过程中,应安排专门的监督人员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
•监督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和经验,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4.2 质量检验•对施工过程和成果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对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现场等的检查。
•检验结果应详细记录,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的合格性。
4.3 质量验收•在全部施工完成后,对地基及基础工程进行质量验收。
•质量验收应由相关部门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确保施工工艺符合标准要求。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一、引言地基与基础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是指在进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时所需要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的相关内容,以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地质勘察:在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包括地下水位、土体力学参数、地质结构等的测量和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2.地面准备:在施工前,需要清理地面上的杂草和垃圾,并对地面进行平整和夯实处理。
三、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1.基坑开挖–根据设计要求,在地面上标出基坑的轮廓。
–使用挖掘机等施工设备进行基坑的开挖。
–在开挖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基坑的坡度和垂直度,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
2.地基处理–在基坑底部进行地基处理。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加固、加密和加耐久性等。
–地基处理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3.基础浇筑–在地基处理完毕后,开始进行基础的浇筑工作。
–在浇筑前,要进行模板搭设、钢筋布置等工作。
–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的配比和浇筑质量的控制,保证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4.基础防水–在基础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基础防水的施工。
–基础防水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来确定,常见的方法包括涂刷防水涂料、铺设防水卷材等。
5.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检验与验收–在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检验和验收,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检验与验收的内容包括地基与基础的平整度、强度等。
四、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1.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定期检查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施工后的质量控制–对施工完成后的地基与基础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
–发现问题后,需要进行及时的修复和整改,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规范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规范一、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 )地基工程1.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施工工艺1.1.1 总则1.1.1. 1 适用范围土工合成材料适用于加固软弱地基,使之形成复合地基,可提高土体强度,显著地减少沉降,提高地基的稳定性;用于公路、铁路路基作加强层,防止路基翻浆、下沉;用于堤岸边坡,可使结构坡角加大,又能充分压实;作挡土墙后的加固,可代替砂井。
此外,还可用于河道和海港岸坡的防冲;水库、渠道的防渗以及土石坝、灰坝、尾矿坝与闸基的反滤层,可取代砂石级配良好的反滤层,达到节约投资、缩短工期、保证安全使用的目的。
1.1.1.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 17639-1998);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 /T 17639-1998);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长丝机织土工布》(GB/T 17640--1998);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裂膜丝机织土工布》(GB/T 17641--1998);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非织造复合土工布》(GB/T 17642--19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聚乙烯土工膜》(GB/T 17643--1998);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聚氯乙烯土工膜》(GB/T 17688--1998);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塑料土工格栅》(GB/T117689--1998);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塑料扁丝编制土工布》(GB/T 17690-1998)。
1.1.2 术语1.土工合成材料:岩土工程和土木工程中所应用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第一章建筑地基第1节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施工工艺1.适用范围土工合成材料地基适用于加固软弱地基。
由分层铺设的土工合成材料与地基土构成加强筋复合地基,可提高地基强度及稳定性,减少沉降;可用于地基加强层、岸坡防冲层、防渗层、反滤层等。
2.施工准备(1)材料要求①土工合成材料进场时应检查产品合格证,按规定取样送检。
②检查土工合成材料特性包括以下内容:a 产品形态指标:材质、幅度、每卷长度、包装等。
b 物理性能指标:单位面积(长度)、质量、厚度、有效孔径(或开孔尺寸)等。
c 力学性能指标: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握持强度、顶破强度、胀破强度、材料与土相互作用的摩擦强度等。
d 水力学指标:透水率、导水率、梯度比等。
e 耐久性能:抗老化性能、化学稳定性、生物稳定性等。
③作为加筋的土工合成材料应采用抗拉强度较高、受力时伸长率不大于4%~5%、耐久性好、抗腐蚀的土工格栅、土工格室、土工垫或土工织物等土工合成材料;垫层填料宜用碎石、砾砂、中砂或粉质粘土等材料。
当工程要求垫层具有排水功能时,垫层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
在软土地基上使用加筋垫层时,应保证建筑稳定并满足允许变形的要求。
(2)技术准备○1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掌握地基各土层的工程特性、了解地下水和地基土对选用的土工合成材料有无腐蚀性。
○2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工合成材料特性、结合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及现场施工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3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3.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基层处理→检查→土工合成材料铺放和连接→检查→压载稳定→表面保护→回填→验收(2)施工操作工艺①场地平整和基层处理:a 平整施工场地,清除树根、草根及障碍物,平整压实基层土,做到基层局部高差不大于50mm。
凹坑可用含泥量小于5%,厚度为30mm的中粗砂垫层铺平压实,避免损伤破坏土工合成材料。
b 路基表面应留4%~5%坡度,排水沟应留2%~3%坡度以利排水。
②土工合成材料铺放和连接:a 将无损伤破坏检查后合格的土工合成材料按主要受力方向从一端向另一端铺设,端部应先铺填,中间后铺填,端部必须仔细锚固。
铺放时应用人工拉紧,材料表面应没有皱折且紧贴下层。
然后随铺随及时压住,避免被风吹掀起。
b 土工合成材料铺放时,两端须有富余量,富余量每端不少于1000mm,端头应按设计要求加以固定。
c 相邻土工合成材料的连接,对土工格栅可采用密贴排放或重叠搭接,用聚合材料绳、棒或特种连接件连接。
对土工织物及土工膜可采用搭接、缝合、胶合、钉合等方法连接。
当加筋层采用多层土工材料时,第一层铺垫厚度应在500mm以下,上下层土工材料的接缝应交替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
连接处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
采用搭接时应有足够的宽(长)度,一般为0.3-0.9米,在坚固和水平的地基一般为0.3米,在软弱和不平的地基则需0.9米。
在搭接处尽量避免受力,以防移动。
土工织物、土工膜上铺有砂垫层时不宜用搭接法。
采用缝合方法时,应用尼龙或涤纶线将土工织物或土工膜双道缝合,针距7~8mm,两道缝线间距一般为10~25mm。
采用胶结方法时,应用热粘接或胶粘接,粘接时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00mm,胶合后应停2小时以上。
d 有影响工程效果的材料破损,应从破损处剪断,重新连接,对材料的小裂缝或孔洞,可在其上加料缝补,缝补时应用面积不小于破坏面积的4倍,边长不小于1000mm的新材料连接。
土工布与结构的连接质量是保证合成材料地基承载力和抗拉强度的关键,必须选定切实可行的连接方法保证连接牢固。
e 铺设土工合成材料时,应注意均匀和平整;在斜坡上施工时应保持一定的松紧度;在护岸工程坡面上铺设时,上坡段土工合成材料应搭接在下坡段土工合成材料上。
f 土工合成材料用于反滤层作用时,要求保证连续性,不能出现扭曲、折皱和重叠。
g 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完后,不得长时间受阳光曝晒,最好在一个月内把上面的保护层做好。
所有土工合成材料在运送、贮存的过程中也应加以遮盖。
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的曝晒而使材料劣化。
③压载稳定、回填a 用土工合成材料做垫层地基时,所用的回填材料种类、垫层高度、回填料的碾压密实度等都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一般是在土工布下设置碎石或砾石垫层,在土工布上设砂卵石保护层。
回填料为中、粗、砾砂或细粒碎石类时,在距土工织物或土工膜80mm范围内,最大粒径应小于60mm,当采用粘性土时,填料含水量应能满足设计要求,粘性土最佳含水量控制在±2%以内为宜,第一层填料铺垫厚应小于500mm并应防止施工损坏纤维。
b 用土工纤维作反滤层时,土工纤维不得出现扭曲、折皱。
应先在土工纤维上面铺设厚300mm卵石层后才允许做上面抛石层,抛石层施工抛掷高度应小于500mm。
抛石层高度按设计要求,一般小于1500mm。
c 当使用块石做土工合成材料保护层时,应先在土工合成材料上铺放厚度不小于50mm的砂层,再做块石层,块石铺放高度应小于300mm。
d 回填料的铺设应分层进行,但每层回填料的厚度应随填土的深度及所选压实机械的压实性能来确定。
铺设厚度一般为100~300mm。
但土工布上第一层填土厚度不应小于150mm。
回填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及地基沉降情况控制回填速度。
e 辗压土工合成材料上第一层填土时,填土机械只能沿垂直于土工合成材料的铺放方向运行。
应用轻型机械(压力小于55kPa)摊料或碾压。
当填土高度大于600mm后可使用重型机械。
f 回填料前必须检查土工合成材料端头的位置,并做好材料端头的锚固,然后开始回填土。
g 为防止土工纤维在施工中产生顶破、穿剌、擦伤和撕破等,一般在土工纤维下面宜设置砾石或碎石垫层,在其上面设置砂卵石保护层,其中碎石能承受压应力,土工纤维承受拉应力,充分发挥织物的约束作用和抗拉效应,铺设方法同砂、砾石垫层。
④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承载力检验。
4.质量标准(1)土工合成材料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1.1的规定。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质量标准表1.1(2)土工合成材料地基必须按设计规定的数量和方法检测地基承载力,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
地基承载力检测数量:每工程检测点不少于3点。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面积小于3000m2,应每100m2 检测1个点;面积大于3000m2,每300m2检测1个点。
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有一点,基槽每20m应有一点。
(3)土工合成材料主控项目中材料检测强度试验结果与设计要求的材料强度误差小于等于5%内为合格,延伸率检测误差小于等于3%为合格。
检测量:第100m2为一批,每批抽查5%。
5.施工注意事项(1)铺设土工合成材料时,避免过量拉伸超过其强度和变形极限而发生破坏、撕裂或局部顶破等情况。
(2)在斜坡上施工应注意均匀平整,并保持一定的松紧度;避免石块使其变形超出土工合成材料的弹性极限。
(3)当有地下水时,应将地下水位降低到铺设土工合成材料以下500mm,不得在稀泥中铺设。
第2节强夯地基施工工艺1. 适用范围(1)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2)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至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土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3)强夯不得用于不允许对工程周围建筑物和设备有振动影响的地基加固,必须时,应采取防振、隔振措施。
2.施工准备(1) 强夯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
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考虑到“边界效应”,每个试夯区的面积不能太小,不宜少于3排夯点。
在有成熟经验的地区,当地质条件相同时,可不进行专门试夯,直接采用成功的工艺、参数。
(2) 主要施工机具、设备①强夯锤质量可取10~40t,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锤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孔径可取250~300mm。
强夯置换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100~200kPa。
夯锤可用钢板焊接壳体,内部浇筑混凝土制成,亦可采用铸钢或铸铁制造。
当处理碎石土或杂填土时宜选用铸钢锤。
②施工机械一般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
应按所需要的夯击能量选用合适的起重设备,其有效起吊高度和回转半径应满足施工要求。
为防止落锤时吊臂后倾,应在吊臂下部设置弹性支撑。
当单击夯击能超过所选用设备的起重能力时,可在吊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以提高起重能力和稳定性。
辅助门架可采用格构式或其他结构。
其两支腿及横梁强度及稳定性必须满足安全使用要求,且保持平行及垂直于吊车两个平面的自由度。
③采用的脱钩装置必须灵活,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用性。
④推土机。
⑤经纬仪、水准仪及钢卷尺等。
(3) 施工现场(作业条件) 要求①施工前必须对附近施工环境进行调查,应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埋深等,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免因施工造成损坏。
②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仪器以及施工中砌筑工程和浇灌混凝土等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防振措施。
③按设计基底高程和试夯确定的夯沉量对强夯区域的土方进行挖方或填方施工。
3.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施工准备→现场试夯→点夯施工(分遍强夯) →满夯施工→夯后测试(2) 强夯法施工工艺①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②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③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
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