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探讨
多层砖混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
下 建 筑 物 的 平 面 布 置 在 建 筑 设 计 中是 十 出 的 问 题 是 上 、 相 邻 楼 层 的 质量 和 刚 度 分重要的部分 , 它直 接 反 映 建 筑 的 使 用 性 相 差 过 大 形 成 突 变 , 从而 在 刚 度 最 小 的 楼
中 图分 类号 : u 2 T 3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 4 9 x 2 1 )3b- 04 0 1 7—0 8 (o o () 0 3 - 2 o
1建筑平面的布置
布的 质量 和 刚 度 的 严 重不 均 匀 , 不协 调 , 突 逐 个 方 向适 当 布 置 纵 横 隔墙 混 合 承 重 的 房 屋, 由于 限制 了纵 横 隔 墙 的 侧 向 应变 , 强 增
墙 体 与 柱 子 的 分 布 的 不 对 称 , 协 调 使 建 不
筑物 在 地 震 时 容 易 产 生 扭 转 对 抵御 地 震 很 有这 些 布 置都 将 给 建 筑 物 带来 抵 御 地 震 应 不 利 , 的 设 计 在 平 面 布 置 上 一 侧 的 墙 体 力能 力削 弱 , 生 局部 应 力 高 度 集 中 , 旦 有 产 一 很 多 , 另一 侧 的墙 体 较 少 , 就 是 成平 面 遭遇 地 震 就 会 给 建 筑 物 造 成 灾 难 性 破 坏 。 而 这 上 刚度 分 布 不 对 称 , 质量 分 布 偏 心 , 使结 构 的 受 力 和 变 形 不 协 调 , 致 扭 转 地 震 作 用 导 应 力 , 来 局 部墙 体 的破 坏 , 的 建 筑物 如 带 有
Q: 业
Sci nce e and Te chn ogy nn ol l ovaton i He al r d
多层混合结构房屋震害分析
1 多层 混合 结构房 屋震 害特点 及原 因
直方 向的荷载 , 承受水平 和垂 直方 向的地震作 用 , 也 受力是 复杂
在混合结构房屋 中, 砖墙是 主要 的承重 构件 , 它不仅 承受垂 屋盖 ) 本身承载力 、 刚度 不足 而造成破 坏 。整 浇楼盖往 往 由于 墙 体倒塌而破坏 。装配式楼 盖则可 能因在墙体 上的支承长度过小 , 的, 加之砌体 自身 的脆性性 质, 地震时在砖墙上很容易产生裂缝 。 或 由于板 与板之 间缺 乏足够 的拉结 而塌 落。楼盖 的梁端则 可能 在反复地震 作用下 , 裂缝将 不断发展 、 增多 、 加宽 , 最后导致 墙体 因支承长度过 短而 自墙 内拔 出 , 造成 梁 的塌落 。或 梁端无梁 垫 、 崩塌 , 楼盖坍落 , 房屋破坏 。砖房震害的大体情况如下 : 或梁垫尺寸不足 , 垂直方 向地震 作用下 , 下墙体 出现垂 直裂 在 梁
试论砖混结构抗震设防
工 程 技 术
试 论 砖 混结 构 抗 震 设 防
济宁鲁 兴建 筑设 计 院有 限公 司 闫建 军 史忠亚
[ 摘 要] 砖混结构是我 国房屋建筑的一种主要 结构形式 , 本文通过 对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的分析, 出了 目前抗震设防 中存 指 在的 问题, 出了改善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 。 提 [ 关键词 ] 砖混结构 性 能分析 抗震设防 设计 地震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种严重的 自然灾害之一,破坏力极 强, 人 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也很 大。地震专 家对历次地震的分析显示 ,5 9 %以 上的人员伤亡是由房屋倒塌造成 的, 仅有不足 5 %的人 员伤亡是 直接 由 地震及地震引发的水 灾、 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导致的。 砖混结构是我国 房 屋 建 筑 的 一 种 主 要结 构 形 式 。 随 着社 会 发展 , 民 生 活水 平 的提 高 , 人 建筑师追求更好的建筑效果 和更 合理的使用功能 ,在多层砖 混结构房 屋 的设 计中追求 丰富建筑造 型 、 活平 面布置 、 灵 大开 间 、 门洞 、 大 大悬 挑, 甚至通窗效果 等, 必将大大削弱房屋的抗震能力 。 在地震设防地区, 多层砖 混砌体房 屋 由于组 成的基本 材料和 连接方式 决定 了其 脆性性 质, 变形能力小 , 导致房屋 的抗震性 能较差 ; 因此改善砌体结构延性 , 提 高 房 屋 的抗 震 性 能 具 有 极 其 重 要 意 义 。 1 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 砖混结 构是指建筑物 中竖 向承重结构 的墙 、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 筑, 横向承重的梁 、 楼板 、 屋面板等采用钢筋混凝 土结构 。 是以小部分钢 筋混凝土及 大部分砖墙承重 的结构 , 是混合结构 的一种 , 是采用砖墙来 承重 , 钢筋混凝 土梁柱板等构件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 。 因为建材质量 和 施工质量的不同, 抗震性能有所悬殊。 砖有 较强 的抗压性 , 但是韧性 差, 遇到 6 7度地震破坏就会产生局部开裂 和散落 , 度 时裂缝会更大 , 、 8 稳 定性 差的则会倒塌 。 如若施工质量好 , 的形状规则 , 砖 砂浆强度高 , 灰缝 均匀 , 则房屋只有在 1 0度时才会被严重破坏或倒塌 。通 常这种结构 的 房屋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和构件有 : 跨度大 的横梁 、 楼梯 间墙体 和开有较 大洞 口的墙 体等。 地震发生时 , 住户应避 开这些部位和构件进入 结构稳 定 并 具 有小 空 间 的部 位 , 厕 所 、 厨 房 等 。 如 小 2 多层 砖 混 房 屋 抗震 设 计 上 应 注意 的 问题 、 ( ) 震计 算 1抗 抗震计算是抗震设计 的重要组成部 分 ,是保证满 足抗震承 载力 的 基 础 。多 层建 筑 的抗 震 计 算 , 采 用 底部 剪力 法 。竖 向不 规 则 和平 面 不 可 规则的多层 建筑, 则采用考虑地震扭转影响 的分析程序 。 目前 , 多层建 筑的抗震设计 中, 大多不作抗震验算是 , 这样就会存在一定 的不安全 因 素。 ( 房 屋 的高 度 和 层 数 2) 历次震害证 明 , 体房屋 的层数 越多 , 砌 高度越高 , 的地震破坏程 它 度越大 ,所 以控制砖砌体房屋 的总高度及 总层数对减 少地震 时带来 的 震害有很大的作用 。现行 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 5o I o 1对多层 GB 0 l一2 o ) 砌体房屋的总高度 和总层数有强制性规定 ,在设计 中房屋总高度及 总 层数应满足规定的限值 , 楼盖 的重量一般 为房屋 总重 的一半左右 , 房屋 总高度相同 , 多一层楼 盖就 意味着增 加半层楼 的侧 向地震作 用 , 同时又 加大了对底 部的倾覆力矩 。中、 强地震作 用下, 倾覆力矩过大 , 会使底部 墙体产 生过 大的压力而被破坏 , 减轻 自重 、 少层数 、 减 降低层高可 以削 弱地震影响。 ( ) 面 布 置 , 震缝 3平 防 多层砖混房屋墙体 的布置应 当均匀 , 上下层墙体 对齐 , 上门窗洞 墙 口大小尽量一致 , 窗问墙应等 宽均匀 分布 , 有同一独立的单元内所采用 的结构和墙体材料相同。 在平面尽量避免凹进 凸出的墙体 , 若为 L形或 u形平 面时 , 应使转角或交叉部分的墙体拉通 。 L形或 U形平面的侧 当 翼伸 出较长时( 超过房屋 宽度 )则应 以防震 缝分割成独立的单元 。另 , 外, 房屋在下列情况也 应设 置防震缝 : ) 1房屋 立面高差在 6米 以上 ; ) 2 房屋有错层 , 且楼板高差较大 ; 各部分结构刚度 、 3) 质量截然不 同。 ( ) 屋 的 刚 度 及 整 体性 4房 房屋是纵 、横向承重构件和楼盖组成的一个具有空间刚度的结构 体系, 其抗震能力 的强弱取决于结构 的空 间整体刚度和整体稳定性 。 刚 性楼 盖是各抗侧力构件按各 自侧移刚度分配地震作用 的保证 。现浇钢 筋混凝 土楼板及屋盖具有整体性好 、 水平刚度大的优点 , 是较理想的抗 震构件 ; 不但可消除滑移 、 散落问题 , 增加房屋 的整体性 , 增大楼板 的刚 度 , 对 平 面上 墙 体 对 齐 的 要 求 也 可 予 以适 当放 宽 , 而且 因作 为 以剪 切 变 形 为 主 的砌 体 结 构 , 问变 形 是 可 控 制 的 。 强 的楼 板 及 屋 盖 水 平 刚度 层 较 使荷载传递具有 良好 的条件 。平 面上 , 当上下墙体未对齐时 , 现浇楼板 及屋盖能起 到一定 的传递水平力作用 , 同时楼 、 屋盖现浇增加 了楼板对 墙体的约束。因此 , 采现浇楼 、 盖是一种较好 的增强楼 房结构 空间刚 屋 度和整体稳定性的方 法 ,在 适当的部位增设构造柱 ,并 配置些 构造 钢 筋, 也能 达到增强结构整体性 的作用 ; 另外 , 置配筋圈梁可 限制散落 设 问题 , 增强空间刚度 , 提高结构整体稳定性 , 而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从 () 5 建筑平 、 立面布置 建筑 的平面布置和抗侧 力结 构的平 面布置宜规则 、 对称 , 平面形状 应具有 良好的整体作用。 建筑 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力求规则 , 结构的侧 向 刚度宜均匀变化 , 墙体 沿竖 向布置上下应 连续 , 避免刚度突变 ; 竖向抗 侧 力结构 的截面和材料强度等级 自下而上宜逐渐减小 ,避免抗侧力构 件的承载力突变。89度时 , 、 当房屋的立面高差较大 、 错层较 大和质量 及 刚度截然不同时 ,宜采用防震缝将结构分割成平面和体形规则的独 立单元 。 多层建筑门窗 间墙 的局部尺寸应符合要求 。 当部分的局部尺寸 不 满 足 要 求 时 ,如该 部 位 已设 构 造 柱 ,可 对 已设 构 造柱 增 大截 面及 配 筋; 如该部位原未设构造柱 , 可用增 设构造 柱来 满足要求 。房屋转角 则 处 的门窗间墙承受双 向侧 向应力 , 其局部尺寸应 不小于 l 其余外墙 m; 的 门窗 间墙 局 部 尺 寸 部 分 不 满 足 l 要 求 时 , 限值 可 放 宽 到 08 内 m 其 .m; 墙 门间墙局部尺寸不满 足要求时, 可用设构造柱来满足 。 值得指出的是, 近几年在多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中, 较普遍存在 为了客厅 开大 门洞 , 不惜 牺牲门问墙宽度的现象 。 这是个对局部尺寸认识不足 的概念设计问题 , 是认为部分不满足局 部尺寸要求关 系不 大 ;二是认 为只要用扩 大了 的构造柱替代门间墙 就没有问题了 ,在设 计中将 构造柱当作 “ 灵丹妙 药” 到处使 用。 当明白, 应 砖砌体和砼 的变形模量差别很大 , 虽然砖砌体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
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随着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的兴起成为了一种趋势。
然而,高层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面临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给其结构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如何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钢混合结构是现代高层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其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韧性,能够有效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在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相结合的钢混合结构中,柱和梁的配合关系对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针对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首先,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的抗震性能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评估。
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基于强度和刚度的能量法原理,即通过计算结构的弯矩和剪力能量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另一种方法是基于结构的振动特性的地基反应谱分析法,即通过考虑结构与土层的相互作用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其次,针对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的设计方法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韧性和稳定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确定柱和梁的尺寸、钢筋及配筋方式,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
对于柱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弯矩、剪力、轴力以及局部压力等多种荷载作用,采用合理的构造形式和钢筋配筋方式。
对于梁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弯矩、剪力、挠度等荷载作用,采用适当的截面形式和钢筋配筋方式。
在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中,还需要考虑结构的边界条件和连接形式。
边界条件主要包括结构的基础、支座和预应力控制等,而连接形式则包括柱与梁之间的节点连接以及节点处的钢筋配筋等。
这些因素对结构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起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予以充分考虑。
在实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混合框架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需要在综合考虑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改进。
同时,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监督,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混合结构的抗震问题探讨
④构造柱的截面及配筋:一般情况下的构造柱截面要求和配 筋数量应按照《规范》规定,当构造柱设置在房间四大转角 处时,截面可以适当加大,或采用其他措施.如用包角的L型截 面.一般主筋采用4根12园,箍筋间距不大于250 mm,墙与 柱之间应沿墙高每500 mm设2根6园钢筋连接,每边伸入墙 内不小于1 m.施工时必须先砌墙,随着墙体的上升而逐段现 浇钢筋混凝土柱身(图2).
(2)构造柱的设置:未按《规范》要求位置设置构造柱,该设的 未设,不需设的反而设置;将构造柱作为受力柱进行设置,而纵 向钢筋的数量仍按构造要求配置;《规范》要求在纵横墙交 接处须设置构造柱,有些设计人员机械地认为在较大空间房 屋无横梁的纵墙上可不设构造柱,忽略在内纵墙与横墙交接 处设置构造柱.
(3)墙柱、梁板的拉结:结构设计施工图交代不清,墙与柱之 间不设拉结筋,楼板搁置长度不够,楼坂与圈梁,楼板与墙体 的拉结,梁与墙、板与板的拉结,均不符合要求.
①墙体转角处拉结筋间距超过构造要求的距离,且拉结筋 长度不够,钢筋不直,漏布现象时有发生.
②空心板堵头作法不合理,或堵头不完全.空心板底坐浆达 不到设计要求,特别是用撬棍安装时,更为明显.
③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屋盖、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与梁、 墙或圈梁无拉结.
④板端加筋时有时无,或未按板端构造要求设置,有些钢筋 虚放于板端,起不到拉结作用.
2 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1)构造柱方面:
①构造柱与砖墙的马牙槎连接施工不符合《规范》要求.马牙槎时有 时无,忽略了混凝土浇筑后形成的伸入砖墙内的刚性键作用,影响了构 造柱与墙体的连接质量.
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浅谈砖混结构的房屋抗震设计摘要:由于砌体这种材料本身具有的脆性性质决定了砖混结构的房屋在地震设防区域的变形能力较小,耗能较差,因此不利于抗震。
因此,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改善砖混结构房屋的延性和耗能性质具有十分重要及深远的意义。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砖混结构的房屋抗震设计,最大限度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生命与财产损失。
关键词: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中图分类号:tu973+.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引言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中破坏比较严重的就是砖混结构,每当想起这些巨大的灾害和人类遭受的损失,都会让人感到颤栗,不少的地震工作者也为此做了很多努力,总结了不少的抗震措施。
因此根据现行的抗震设计规范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我认为在砖混结构的房屋抗震设计上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 砖混结构简介砖混结构有着工期短造价低、取材方便和施工简单等优点,因此在我国建筑行业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
砖混结构在连接方面主要利用混合水泥砂浆通过咬合内外砖墙达到整体性的目的,砖墙主要采用空心砖。
虽然砖混结构具有一定的优点,但由于其脆性材料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抗震性能较差的缺点。
因此利用其优点、避免缺点是广大抗震工作者一直不断努力的方向,换言之,改善砖混结构房屋的延性和耗能性质,提高其抗震性能具有十分重要及深远的意义。
下面着重介绍在砖混结构的房屋抗震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3 控制砖混结构的房屋总高度和总层数无论是哪种结构形式,都会有一定的层高限制,砖混结构也不例外。
历次震害表明砖混结构的房屋层数越多、高度越高,其破坏程度也就越大,因此在减少地震灾害时,控制砖混结构的房屋总高度和总层数具有很大的作用。
其具体做法应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和行业规程,同时满足两者的上限值,如果只满足总高度的要求,多一层楼盖就意味着增加了房屋的重量,从而加大了作用在底部的倾覆力矩;而如果只满足总层数要求,房屋高度过高,结构就比较柔,导致位移比较大,而砖混结构的变形能力不好从而会导致一定的问题。
混合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探讨
一
侧不需进 出车辆设计 为墙直接落地 , 造成两侧 的
() 2 在结 构 的 竖 向布 置 中 , 向体 型存 在 着 过 竖
刚度 不匀 。
大 的外 挑和 内收 , 面 收进 部 分 的 尺 寸与 总 尺 寸 的 立
I 3 上部 结构 问题 .
引言
砖砌体混合结构具有取材方便、 施工简单、 工期 短、 造价低等优点 , 目前建筑施工 中使用最广泛的 是
一
() 1 同一个 结构 单元 内采用 两 种 不 同 的结构 受 力体系。如一半采用砌 体承重 , 而另一半或局部采 用全 框架 承重或 排架 承重 ; 一半 为底框 , 而另一半 为
1 2 基础 设计 中的问题 .
了提 高砖混结构房 屋抗震 能力 的措施 。 关键词 t 砖混结构 ; 房屋 ; 抗震 设计 中图分类号 :U 32 1 T 5 . 文献标识码 : B
现行 规 范规 定 , 结构 单 元 中不 宜 采 用 两种 类 在 型 的基础 。而有 些 房屋 由 于地 质 的原 因 , 分 采 用 部 天然地 基 , 分采 用桩 基 , 样做是 不合 理 的 。 部 这
种结构形式 , 中民用住宅建筑约 占 9 其 0%以上。
但砖砌体混合结构 的组成材料 和连接方式, 决定 了 其 具 有脆性 性 质 、 变形 能力 小 , 致房 屋 的抗 震性 能 导 较差 。 因此 , 理改善 砌体 结构 的延性 , 提高房 屋 合 对 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当的部 位设 置 防震 缝 。 22 加 强抗 震承 载力 验算 .
些结构仅北侧纵墙落地 , 南侧全为柱子 , 造成南北刚
混合结构建筑墙体的抗震主要构造措施
混合结构建筑墙体的抗震主要构造措施
混合结构建筑墙体的抗震构造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墙体的抗震构造措施:混合结构建筑墙体的抗震构造措施包括墙体结构抗震设计和墙体材料的选择。
在墙体结构方面,可以采用多孔墙体、保温墙体和抗裂墙体等材料,以提高墙体的抗震性能。
在墙体材料方面,可以采用砖墙、混凝土墙和轻质保温墙等材料。
2. 屋顶的抗震构造措施:混合结构建筑的屋顶抗震构造措施包括屋顶的结构抗震设计和屋顶的材料选择。
在屋顶结构方面,可以采用斜屋顶、坡屋顶和屋顶绿化等技术,以提高屋顶的抗震性能。
在屋顶材料方面,可以采用钢筋桁架屋顶、石膏板屋顶和混凝土屋顶等材料。
3. 门窗的抗震构造措施:混合结构建筑门窗的抗震构造措施包括门窗的结构抗震设计和材料的抗震选择。
在门窗的结构方面,可以采用抗震门窗、加密门窗框和加装抗震撑等措施,以提高门窗的抗震性能。
在材料方面,可以采用铝合金门窗、钢门窗和木制门窗等材料。
4. 楼层的抗震构造措施:混合结构建筑楼层的抗震构造措施包括楼层的抗震设计和结构的抗震构造。
在楼层的抗震设计方面,可以采用弹性分隔层、地震隔音层和抗震支撑等措施,以提高楼层的抗震性能。
在结构的抗震构造方面,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等材料。
浅谈混合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未设构 造 柱 。( ) 屋 超 高 或 超 层 , 其 是 底层 为 3房 尤
“ 带店 ” 砖 房 。 家 的
2. 结 构 布 局 问 题 3
() 1 结构平 面 形 状 不规 则 、 对 称 、 凸变 化 大 不 凹 等 。有些 结构 的平 面 设 计 一边 进 深 大 , 另一 边 进深 小; 一边设 计为 大 开 间 , 另一 边 设 计 为小 房 间 ; 一边 为墙 落地 承重 , 另一边 则为 柱 承重 。( ) 结构 的竖 2在 向布置 中 , 向体型存 在着过 大 的外挑 和 内收 , 面 竖 立
多层 砖房及 多层 内框 架 房 屋 , 水 平 地 震作 用 沿 着 当
房屋 的横 向对 房 屋产 生 影 响 时 , 平地 震 作 用 主要 水
通过楼 盖传至 横墙 , 传至基 础 和地 基 。这 时 , 再 横墙
主要 承受剪切 , 当地震 作 用 在墙 内 产生 的剪 力 超 过 砌体所 能承担 的抗剪承 载力 时 , 体 就产 生斜 裂缝 。 墙
收进 部分 的 尺 寸 与 总 尺 寸 的 比值 ( 1B) 能 满足 B/ 不
实 际要 求 。
2 4 其 他 结 构 问 题 .
当水平 地震作 用 沿着 房 屋纵 向传 播 时 , 房 屋 的受 则
力情况 与多层 砖房相似 。
另一 种是 由构件 问连结不 牢 而 引起 的破 坏 。有 些结构构 件的尺 寸并不 小 , 承载 能 力是 足 够 的 , 但往 往 由于连 结不牢 、 支撑 系统不完 善 、 体性 差 而导致 整 破坏 , 种现象 在地震 时也是 常见 的 。 这
2 2 上 部 结 构 问 题 .
1 震 害概 述
地震对建筑 物 的破坏作用 主要 是 由于地 震波 在 土 中传播引起 强烈 的地层运 动所 造成 的。 由地震 引 起 的建 筑物破坏 情况 主要有 以下 几 种 : 震 破坏 、 受 地 基失效 引 起 的 破 坏 和 次 生 效 应 引起 的 破 坏 。地震
混合结构住宅楼建筑抗震设计分析
12. 马 牙槎 .2
和 施 工 质 量 直 接 关 系 住 宅 楼 的 安 全 性 和 可 靠 性 。 但 是 近 年
在 对 建 设 工 程 的质 量 监 督 检 查 过 程 中 ,发 现 一 些 设 计 人 员
( )马 牙槎 两 侧面 的砖墙 ,表 面 凹 凸 不平 ,直 接 影 响模 1
( 1)夹 渣 和 “ 根 ” 。 混 凝 土 浇 捣 前 ,未 将 构 造柱 底 烂 部 松 动 石 子 、 残 留砂 浆 、碎 砖 等 废 物 彻底 清 除 ,形 成 夹 渣和
烂根。 ( 露 筋和 麻 面 。支模 前 ,钢 筋 骨 架上 没 有设 置混 凝土 2j 保 护层 垫块 。 同时 ,有 的钢 筋位 置不 准 ,造成 露 筋现 象 :混凝
中 国 位 于 世 界 两 大 地 震 带 环 太 平 洋 地 震 带 与 欧 亚 地 震 带 的 交 汇 部 位 , 受 太 平 洋 板 块 、 印 度 板 块 和 菲 律 宾 板 块 的 挤 压 ,地 震 断 裂 带 十 分 发 育 ,导 致 我 国 地 震 频 繁 震 灾 严 ( 部分施工图对构造柱仅 以涂 阴影 的示意 方式表示位置 , 3)
摘 要 :建筑物 的倒塌 是地震 中导致人 员伤亡的直接原 因,做 好建筑抗震设 计意义重 大。构造柱是 混合结构住 宅楼 重要 的抗震构造设施 ,对 目前住 宅楼 构造柱在设计 和施工 中存在 的 问题进行 分析 ,从 保证住宅建筑抗震安全性 角度论述 消除质量通病的方法。 关键词 :构造柱 ,质量通病 ,防范措施
混 合 结 构 是 是 我 国 住 宅 楼 的 主 要 结 构稳定 。东 偏西 斜 、 位 置不 正 、错 位 I纵
第7章混合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B、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
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 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况 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C、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 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 小于1.0。 D、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 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 7 度时不应大于2.0 ,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E、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 桩基。
第7章混合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7.1 混合结构房屋的震害及抗震构造要求
7.1.1 概述 1、受震破坏:地震力 2、地基失效破坏:地基沉降、液化 3、次生效应引起的破坏:地裂、滑坡、山崩、泥石
流、海啸等。 只要经过认真的抗震设计,通过合理的抗震
设防、得当的构造措施、良好的施工质量保证, 即使在中、强地震区,砌体结构房屋也能够不同 程度地抵御地震的破坏。
弱时,应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不宜采用无竖向配 筋的附墙烟囱及出屋面的烟囱。 E 不应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
第7章混合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不应超过表 7-1 的要求:
房屋抗震墙最大间距(mm)
表 7-1
房屋类别
烈度
6
7
8
9
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 18 18 15 11 土楼、屋盖
探讨房屋砖混结构的抗震设计
探讨房屋砖混结构的抗震设计摘要:砖混结构房屋可以通过建筑上的合理布局,结构上的构造措施等多种方法来弥补砌体房屋脆性材料在抗震方面的不足,从而满足抗震要求。
在抗震设计时体现以预防为主的设计思想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对于建设工程只有在抗震设防,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这三方面都符合要求,才能确保建筑工程具备合理的抗御地震能力。
本文主要探讨房屋砖混结构的抗震设计。
关键词:砖混结构;地基基础;裂缝控制;抗震设计中图分类号:tu97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引言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它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据有关资料统计,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总数的95%是由于房屋倒塌引起的,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
砖混结构建筑物由于变形能力差,抵御侧向水平地震作用时在变形极小的情况下会发生开裂,进而倒塌,在地震中的破坏往往比较严重,因此砖混结构更应做好抗震设防。
目前砖混结构房屋由于某些建筑材料质量低,施工达不到抗震设计的要求抗震设计中各专业之间不协调,抗震结构体系中各结构构件不匹配等,从而降低了砖混结构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给砖混结构的抗震和安全埋下了隐患。
1 地基和基础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又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它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危。
实践表明,建筑物事故的发生,很多与地基基础问题有关,而且事故一旦发生,补救并非容易。
所以地基和基础在建筑工程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地基和基础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应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查明地基土质情况、分布范围、承载力大小、地下水位等水文地质条件,然后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方便施工等要求,进行全面分析,权衡利弊,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类型,以便使上部结构与地基相互影响,共同工作。
对软弱地基和不均匀地基尤其如此。
(2)地基压缩变形大小与上部荷载值成正比。
因此,减轻结构自重是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减少沉降的有效措施,对于基础,可以选用自重轻,覆土少的基础形式,如宽基浅埋,空心基础,薄壳基础甚至箱形基础,或设置地下室、半地下室,采用架空地板,取代室内填土。
框架-砌体混合结构抗震性能加固改造设计-精品文档
楼层
楼层最 大层间 位移角
楼层最大位移/平 均位移(mm) 横向 纵向 1.110 1.114 1.119
层间剪力 (kN) 横向 843 780 671 纵向 1235 1157 988
框架部分承担 剪力(kN) 纵向 152 104 77
框架所占剪力百 分比(%)
2.工程概况
合肥某中学综合楼,共5层,层高为 3.5m。 本综合楼右侧采用砌体结构,预制楼屋 盖,左侧采用框架结构,现浇楼屋盖;第 一层承重墙厚370mm,二层以上承重墙 厚240mm。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场地类别为Ⅱ 类,建筑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简称乙 类),抗震鉴定类别为B类。 经检测,梁、柱混凝土强度可达C20,砂 浆强度可达M2.5,砖强度可达M10。本综 合楼标准层结构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1/3381 1/1988 1/2019
1.367 1.377 1.392
12.3% 9% 7.8%
第四层
第五层
1/2276
1/3058
1.413
1.4401.1231来自132518284
741
393
58
31
7.8%
7.9%
分析: 楼层横向最大弹性水平位移大于该楼层两 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的1.2倍(接近1.5 倍),属平面扭转不规则; 右侧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剪力仅占相应 方向的7.8~12.3%,表明楼层绝大部分地 震剪力都集中到了楼层各片承重墙上。 这种混合结构体系对抗震十分不利。
1.11
1.09 2.36
5.结论
框架与砌体结构是两种不同的结构体系,由于材料性 质不一样,力学计算模型不一样,结构侧移刚度不一 样,造成结构平面扭转,从而使绝大部分地震剪力都 集中到砌体结构的各片承重墙,对承重墙体抗震十分 不利; 通过改变结构体系,变成单一砌体结构形式后,结构 平面墙体布置较均匀,平面扭转较小,地震剪力分配 较均匀,各片承重墙抗震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 对于此类框架与砌体混合结构形式,抗震计算分析比 较困难,但仍然可以通过合适的软件和合理的假设进 行分析计算,从而为抗震加固改造提供依据。
城镇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优化设计
23 砖混 结 构房屋 抗 震构 造优 化措 施 -
231 建筑 布置 与结 构选 型 ..
不 宜大 于 18m。 应大 于 2m。 . 不 不应 采 用墙 中悬 挑 式 踏步 或竖 肋插 人墙 体 的楼梯 。
近几 年全球 地 震频 发 。 国也 是遭 遇地 震灾 害 我 比较 严 重 的 国家之 一 。强 震 引起 房 屋 的倒 塌 是 城 镇 人员 伤 亡重 大 的直接原 因 . 次生 灾 害造成 农村 经 济损 失 大部 分 也是 来 自房 屋 的破 坏 。在 我 国 的不 少 地 区 的中小城 镇 特别是 农村 , 屋 的主要 结构 类 房 型为 多层砖 混房 屋 、 多层 底框 架房 屋 和钢筋 混凝 土
计 成 较 为复杂 点 的体 型时 。 以将房 屋 自下 而上 用 可 抗 震缝 分 开 。有些 房屋 内设 置 烟道 、 垃圾 道 等 附属
设 施 时 。 应 消弱 墙体 , 则应 采取 加强 措施 。 不 否 ( ) 体材 料 的适 当应 用 。在保 证 质量 的前 提 4砌
于建筑 立 面造 型 的变化 , 女儿 墙高 度不 仅仅 要满 足
23 抗 震 构造措 施 .2 .
21 抗震 设计 优化 的基本 考虑 .
主要包 括加 强 房 屋 整体 性 好 构 件连 接 强 度 高 的 措施 。 如构 造 柱 、 圈梁 、 结钢 筋 的布 置 , 墙 体 拉 对 间 咬砌 和楼板 搁 置长 度 的要 求 等 。
() 1 构造 柱 的设 置 。 在砌 体 结构 墙体 设计 中 , 经 常会 遇 到砖 墙 竖 向承 载力 不 足 而 又 不愿 加 大墙 体 厚度 . 这种 情况 下经 常通 过加 设构 造柱 予 以加 强 在 墙体 承载 力 , 增强 房屋 整体 性 。利用 其 塑性变 形 和 滑移 摩擦 来 消耗地 震 能量 , 大大提 高抗 震能 力 。 可
浅谈多层混合结构房屋墙体的抗震设计与抗震构造
多层砌 体房屋 结构 中,水平地震 剪力通过楼 盖和 屋盖传给 墙 、柱 等各抗侧力 构件 时 ,是根据 抗侧力构件 刚度和 楼盖水平 刚度 的不 同而
建 筑 与 展 发
・
建 筑 论坛
Jl Zhu un Tan on L
1 2・ 8
Jl an ZhuYu a F Zhan
浅谈多层混合结构房屋墙体的抗震设计与抗震构造
刘小建 宝鸡铁路 建筑设计所 陕西 宝鸡
【 摘
7 10 2 06
要 】 科学的房屋墙体抗震设计 、合理的抗震构造是提 高房屋墙体抗震性能的重要保 障,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本文从 房屋抗震设计的
照相 关 的 规范 和 要求 。
楼 ( 盖传来 的竖 向压力 以及水平剪 力 屋)
当墙体 同时受到压应 力与
拉应力作 用 时,主拉应力 就有可 能超出砌 体的抗力 强度 ,从而沿着 灰 缝面 墙体 会 出现 斜 向裂 缝 。因此 ,在进 行 墙体 的 抗震 验算 时 ,可 以 用下式估算:
行强度 的理论验 算 时,两主轴 水平方 向上的地 震作用 由该方 向上 的墙 体来 承担 。通常 情况 下 ,纵 向墙 体 的间 距不 会太 大 ,因此 ,未对 其 进行 限制 ,仅对 横 向墙 体 的 间距 作 出了要 求 。 () 4 房屋局部尺寸 限制 整 体是 由局部组成 ,局 部的完 善是整体 完美 的前提 。尤其是对 于 多层 混合结构 房屋来 说 ,任何一个 局部 出现 缺陷都有 可 能在地震 时造 成 整幢 大楼 的倾覆 。因此 ,在 进 行房 屋局 部尺 寸设 计 时 ,要严 格 按
基于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探讨
基于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探讨【摘要】多层砖混结构的房屋建筑由于选材方便、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也导致了其抗震的性能比较差,因此,研究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对于指导我们工作的开展,进而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多层砖混;房屋抗震;构造措施1、引言砖混结构的房屋在我国是比较常见的建筑,主要是由于这种结构无论在选材上,还是施工的工艺上,抑或施工的成本上都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但是在关注其优点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其不足之处,多层砖混砌体房屋建筑大部分使用机制空心砖以及混合砂浆来完成其砌筑的过程,并利用其内外砖墙的咬砌来实现整体的连接性,就决定了其脆性性质,抗震性比较差。
由于多层砖砌体房屋对地震的敏感程度除与平面布置、防震缝、立面体形、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质量有关外,还与房屋的总高度有直接的联系。
因此多层砖砌体房屋高度限值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
结构的整体性连接包括;圈梁、构造柱、墙体、楼(屋盖)结构及其相互间的连接。
确保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
(二)抗震计算方法抗震计算是抗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满足抗震承载力的基础。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对平面不规则和竖向不规则的多层砖房,宜采用考虑地震扭转影响的分析程序。
底框-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计算内容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与砌体结构相同,计算底框-抗震墙中砖填充墙及其他各层砖墙的抗震承载力,以及底框-抗震墙中混凝土剪力墙设计值.计算过程与砌体结构相同.在底框-抗震墙计算中,不考虑框架承担的地震作用,也即地震作用全部由抗震墙承担。
第二部分计算底部各榀框架承受的侧向地震作用及每榀框架中各框架柱由地震倾覆力矩产生的附加轴力.底框-抗震墙的地震剪力要根据上下层侧移刚度比乘以一个1.2~1.5的增大系数;然后将地震剪力在框架-和抗震墙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时混凝土剪力墙的侧移刚度要乘以0.3的折减系数,砖填充墙要乘以0.2的折减系数,非抗震墙(如隔墙)则不应在模型交互输入中输入;上部砌体房屋产生的地震倾覆力矩按刚度分配到各榀框架和抗震墙,再按各柱的转动惯性力矩计算柱的附加轴力。
混凝土结构的地震安全性原理
混凝土结构的地震安全性原理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其安全性与耐久性一直备受关注。
在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混凝土结构的原理、地震的影响、设计和建造等方面探讨混凝土结构的地震安全性原理。
一、混凝土结构的原理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水泥、砂子和石子等原材料混合而成的材料。
在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起到承载荷载的作用,而钢筋则起到加强混凝土的作用。
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混凝土和钢筋的组合,使结构能够承受荷载并保持稳定。
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取决于混凝土的质量、钢筋的数量和质量、结构的形状和尺寸等因素。
二、地震的影响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会对建筑结构造成很大的影响。
地震产生的主要影响包括地震波的震动、地面的变形和建筑物的摆动。
这些影响会导致建筑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增大,从而可能导致结构的破坏和倒塌。
因此,在设计和建造混凝土结构时,需要考虑地震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结构的地震安全性。
三、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地震安全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抗震等级结构的抗震等级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按照其抗震能力分为一至八级。
一级为最弱的抗震等级,八级为最强的抗震等级。
设计混凝土结构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结构的抗震等级。
2.结构形式结构的形式对其地震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结构越规则、对称,其地震安全性就越高。
因此,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形式,尽可能使其规则、对称。
3.结构刚度结构的刚度是指结构在受力后的变形程度。
结构的刚度越大,其地震安全性就越高。
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需要通过设置柱、梁等部件来增加结构的刚度,提高其地震安全性。
4.结构抗震位移结构抗震位移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允许的最大位移。
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需要根据结构的抗震等级和地震地区的地震参数确定结构的抗震位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 卷 第7 2 期
2006年 4 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TE r URE
Vo 3 l 2 No. 7
A r 2 0 p, 06
・6 ・ 9
文章编号 :0 962 (0 6)70 6 —2 10 —8 52 0 o —0 90
构造柱和 圈梁 的设 置 , 多数设计富余较 大 , 部分设计 设置不 足( 含
边 墙落地承 重 , 边又为柱 承重 。底层 作为 汽车库 的住 宅 , 一 一 大洞 口两侧未设 构造柱 )抗震连接措施 不完整或 未交待清 楚 , ; 有 侧 为进 出车需要 , 取消全部外纵墙 , 另一侧不 需进出车辆 , 因而墙 的设计不管具体作法和适用与否, 全包在标准图集身上。 直接 落地 , 造成 刚度不均 。 收进部分 的尺寸与总尺寸 比值 / B不满足( / ≥0 7 ) BlB .5 要求 。
可修 、 大震不倒 。
规范…规定 同一结构单 元中不宜采 用两种类 型的基础 , 有些 2 1 加 强抗震概 念设 计 .
I限制房屋的高度和层数。震害证明, ) 砌体房屋的层数越
多, 高度越高 , 它的地震破 坏程度越大 , 以控 制砖砌体房屋 的总 所 1 3 上部 结构 问题 . 1一个结构单元内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受力体系。如一半 高度 及总层数对减 少震 害有 很大 的作 用。规范 …对 多层 砌体房 ) 采用砌体承重 , 而另 一半 或局部 采用全 框架 承重或 排架 承重 ; 一 屋 的总高度和总层数 有 了强制性规定 。 2 合理选择 结构体 系 。应 优先 采用 横墙 承重或 纵横 墙共 同 ) 半为底框 , 而另一半 为砖墙 落地 承重 , 造成 平 面刚度 和竖 向刚度 同一 结构 单元 中应 采用 相 同的结构 类型 , 不应 二者都产生突变 , 对抗震 十分 不利 。2构造 柱布置不 当。如外墙 承重 的结构体 系; ) 转角处 、 四角未 设构造 柱或 构造柱 不成 对设 置 ; 大厅 以构造 柱代 采用混杂的结构类型。墙体布置应满足地震作用的合理传递途 避免薄弱部位产生应 替砖墙承重; 山墙与纵墙交接处不设构造柱。3 房屋超高或超层 径。纵横墙应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 )
2 0n n 并将 阳台做成 大悬 挑延 扩客 厅面积 ; 4 3 , i 局部 尺寸不 满足要 产生扭转 效应 , 大大加剧地震 的破坏力 度。建筑立 面应避免 头重
求时, 有的不采取加强措施 , 有的采用增大截面及配筋的构造柱 脚轻, 房屋重心尽可能降低, 避免采用错落的立面, 凸出屋面建筑
性 , 提高房屋 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 的意义 。 对
防)承重外墙尽端至 门窗洞边 的最 小距 离小于 10m; 承重墙 ; . 非
外墙尽端至 门窗洞边 的最小距 离小 于 10m, 至只有 几十厘米 . 甚
1 混合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 结构布局 的 问题 .
2 结 构的竖 向布置 中, 向体型 有过大 的外挑和 内收 , ) 竖 立面 2 提 高砖房 抗震 能 力的措 施 我 国建筑抗 震设 防的 目标 是三 水准设 防… 小震 不坏 、 1: 中震
1 2 基 础设 计 中的 问题 .
房屋 由于地质 的原 因, 部分采用 天然地基 , 部分采用桩基 。
替代砖墙肢 ; 住宅砖房 中限于场地 或“ 型” 布置成复杂平 面 , 造 , 或 部分的高度不应过高, 以免地震时发生鞭梢效应。建筑设计不应
1结构平面形状 不规 则 、 对称 、 ) 不 凹凸变化 大等 。有 的平 面
设计 一边 进深大 , 一边 进深小 ; 一边 设计大 开间 , 一边 为小房 间 ;
一
等情况 , 片面追求开敞明亮却忽视 了房屋 的抗震安 全。4砖房抗 ) 震设计 中, 未做抗震承载 力计 算 的 占多数 , 使许 多砖 房 的抗震承 载力存在严重 隐患 。5砖房 抗震设计 中 , 震措施差 别较大 。如 ) 抗
中图分类号 : U3 2 T构房屋 由于取材方便 、 施工简单 、 工期短 、 造价 着严重抗震 隐患 。2 防震 缝设 置不 合 理 。平 面各 项 尺寸超 过规 ) 低等优点 , 是使用最广 泛 的一种结 构形式 , 中民用住 宅建筑 中 范 的限值 、 其 房屋有较 大错 层 、 部分结 构 的刚度 或荷 载相 差悬殊 各 约占9 0%以上 。l 于其 组成 材 料和 连 接方 式决 定 了其 脆性 性 而未采取任何抗震措 施 叉未设 防震 缝 。3 墙体 局部 尺寸 不满足 _ f j ) 质, 变形能 力小 , 导致房 屋的抗震性能较差 , 因此改善砌体 结构延 限值要求 。有 些 房屋 承 重 窗 间墙 最 小 宽度 小 于 1 0m( . 7度设
混 合 结 构 房 屋 抗 震 设 计 探 讨
徐 卫 亚
摘 要 : 工程 实践经验 , 结合 分析 了混合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 , 介绍 了提高砖房抗震 能力的措施 , 而使 从
得这类房屋 的地震破坏 降低到最低 限度 。
关键词 : 混合结构 房屋, 抗震设计 , 构体 系 结
时有发生 , 尤其 是底层 为 “ 带店 ” 家 的砖 房。4 在 “ ) 综合 楼 ” 房 力集 中或 塑性 变形 集中。 砖 中, 为满足部分 大空 间需要 , 底层 或顶层 局部 采用钢 筋混凝 土 在
3科学布局建筑平面和立面。建筑平面 、 ) 立面宜尽可能简
内框架结构。有的仅将构造柱和圈梁局部加大, 当作框架结构。 洁、 规则 , 结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相一致。对于结构平面布置 5为追求大客厅, ) 布置大开间和大门洞。有的大门洞间墙宽仅有 不规则 的房屋 质心 与刚度中心往往不 容易重合 , 震作用下 会 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