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原文赏析及注释
桃花源记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桃花源记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原文】
桃花源记
[魏晋]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注释
《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注释
《桃花源记》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注释,希望能帮到大家!
桃花源记
魏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桃花源记原文翻译注释
桃花源记原文翻译注释
《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出了一个和平、宁静、平等、安乐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的愿望。下面是桃花源记原文翻译注释,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桃花源记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xíng),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qiān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jí)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注释
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
2.武陵:郡名,1913年更名武陵县,湖南常德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4.缘:沿着。
5.行:划船。
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翻译)及注释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翻译)及注释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桃花源记原文:
去年五月,會稽山阴之阳亭,有人告诉我“有地方有个桃花源”。我感到非常奇怪,忍不住询问,是否能详细告诉我那个地方的故事。朋友满面笑容地告诉我:“我有个朋友,最近刚刚亲自去过那里,确实是桃花源。”
桃花源记译文:
去年五月的时候,我正在会稽山阴的阳亭上,突然有人告诉我:“在某个地方,有一个桃花源。”我对此感到非常意外,忍不住追问该地的故事是否可以详细告诉我。我的朋友满脸笑容地回答:“我有一个朋友最近亲自去过那里,的确是一个桃花源。”
桃花源记注释:
1. 会稽山阴:地名,指古代中国地理中的一个地方,在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附近。
2. 阳亭: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亭子,通常用于观赏风景。
3. 桃花源:指一个传说中的隐秘之地,充满了美丽的桃花和极富诗意的景色。
4. 去年五月:时间指向了过去的一年五月份,既是时间的具体点,也用来引出故事的背景。
5. 忍不住:表示情感上的不能抑制,此处表示对于故事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的强烈不能抑制。
6. 追问:表示对于问题的追问和进一步的探讨,表达了对故事内容
的兴趣。
7. 详细告诉:要求对方把事情的细节告诉自己,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8. 满脸笑容:形容说话人脸上带着开心的表情,表示对即将讲述的
故事非常满意和高兴。
9. 亲自去过:强调说话人的朋友亲自亲身去过那个地方,通过亲身
经历告知事物的真实情况。
10. 的确是:用来表示经过亲身体验之后,证实了此事的真实性。
11. 某个地方:表示说话人无法具体说明地点,可能是因为此地较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赏析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赏析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赏析
《桃花源记》是一篇虚构的用来寄托作者社会理想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乱、自给自足、鸡犬之声相闻、老幼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的图景。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翻译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原文】
晋太元中[1],武陵人捕鱼为业[2],缘溪行[3],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4],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6],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7],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8];黄发垂髫[9],髫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10],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1],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2],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13],处处志之[14]。及郡下[15],诣太守说如此[16]。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17],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18]。未果,寻病终[19]。后遂无问津者[20]。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陶渊明集》
【注释】
[1]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年号(376—396)。这里年代是假托的。
桃花源记课文原文及其注释
桃花源记课文原文及其注释
桃花源记课文原文及其注释
《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桃花源记课文原文及其注释,我们来看看。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紧靠着溪流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花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桃花源记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
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注释
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注释
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值得我们反复了解与赏析,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桃花源记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
阅读过桃花源记以后,我们会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桃花源记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注释
1. 陶渊明:(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2. 太元:公元376~396年,晋孝武帝年号。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1年。
3. 武陵:晋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
4. 缘:循,沿着。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xíng),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qiān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jí)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
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
2.武陵:郡名,1913年更名武陵县,湖南常德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解析赏析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解析|赏析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描绘了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桃花源,表现了自己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下面是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这篇古文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桃花源记》原文
魏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源记》原文注释及翻译
《桃花源记》原文注释及翻译
《桃花源记》原文注释及翻译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桃花源记》原文注释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花源记》
陶渊明(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2)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3)缤纷(4)。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5)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7)。阡陌交通(8),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9),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10)答之。便要(11)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12)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13)来此绝境(14),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15)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16)所闻,皆叹惋(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18),处处志(19)之。及郡下(20),诣(21)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22),遂(23)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24)往。未果(25),寻(26)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释词】
(1)陶渊明:东晋田园诗人。
(2)缘:沿着
(3)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译文文言知识赏析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译文|文言知识|赏析
《桃花源记》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桃花源记》原文
魏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源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桃花源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桃花源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桃花源诗
魏晋: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班白一作:斑白)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译文: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秦王暴政乱纲纪,贤士纷纷远躲避。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四皓隐居在商山,有人隐匿来此地。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往昔踪迹消失尽,来此路途已荒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相唤共同致农耕,天黑还家自休息。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桑竹茂盛遮浓荫,庄稼种植按节气。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春蚕结茧取长丝,秋日丰收不纳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荒草遮途阻交通,村中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祭祀仍遵古礼法,衣裳没有新款式。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班白一作:斑白) 儿童欢跳纵情歌,老者欣然自游憩。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桃花源记陶渊明原文及翻译注释
桃花源记陶渊明原文及翻译注释
每个人心中大概都有个世外桃源吧,社会稳定和谐,心中充满无限期待。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陶渊明原文及翻译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桃花源记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翻译
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
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赏析
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赏析
桃花源记是我们课本上学习的文章,来赏析一下原文和翻译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桃花源记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
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
2.武陵:郡名,1913年更名武陵县,湖南常德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4.缘:沿着。
5.行:划船。
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7.忽逢:忽然遇到。逢:遇见。
8.夹岸:两岸。
9.杂:别的,其他的。
10.鲜美:鲜艳美丽。
11.落英:坠落的花瓣。
12.缤纷:繁乱交杂。
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诧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本文先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的美景;接着总写渔人的感受和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社会风尚;然后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家里做客以及辞去的经过;再接着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复得;最后写桃花源无法找到。
2、通过本文知道作者的愿望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
注释:
缘:沿着。
夹:生长在。
杂:其它。
异:感到诧异。
复:继续;接着。
穷:走到某处源自文库头。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得:看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
舍:离开。
初:开始。
才:副词,仅仅,刚刚。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通:通过。
迷:迷路。
闻:听说。
欣然:高兴。
桃花源记原文赏析及注释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3、文章中心思想:表达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和平生活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4、桃花源是理想社会的原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人人各尽所能的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