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三单元练习(最新)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论语》主要讲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方,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地。
旨趣大异的两部经典,却成了中华文化的两大源头。
这说明中华文化( ) A.就是儒道文化 B.其核心在于传播传统道德精神C.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D.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2.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
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
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
这说明( )A.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B.只要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 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4.在信息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世界各国都在弘扬自己国家和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如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德国人的精确和高效率、美国人的自由开放……我们中国人也在努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这是因为( )①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②民族精神具有精神激励和凝聚民族的功能③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是民族富强的精神动力④民族精神是各国经济建设与综合国力提高的决定因素A.①②B.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5.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题一、单选题(注释)1、2013年2月19日,中央电视台评选的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
在这些杰出人物身上,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又闪烁着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光芒。
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社会主义道德新要求是中华民族一直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B.不同时期的道德要求既有一定的传承性又有一定的时代性C.不同时期人们心目中的道德典范具有完全相同的道德标准D.思想道德总是超越一定时代并被时代赋予全新的广博内涵2、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普通人和民间组织参与到公益事业中,这种平民公益被称为“微公益”微公益行动虽小,但倡导的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美德却释放出无穷大的正能量.这一活动有利于①杜绝落后文化对人侵蚀②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③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④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中学生徐砺寒骑车不慎刮蹭到路边汽车,选择等待车主并留下致歉纸条。
该举动体现的精神A.能引领社会文明风尚B.能提高人的科学文化修养C.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D.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4、《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共同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的倡议》提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群众性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①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②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③有利于传播中国先进文化④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节目,《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十年。
过去十年间,该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因此该节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此项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①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②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③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④传递正能量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某电视台热衷炒作,为低俗言论提供舞台,放大丑恶现象,遭到网友的口诛笔伐。
文化生活三四单元试题
《文化生活》三四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2013年9月,“2013孔子文化节祭孔大典”在山东济宁曲阜孔庙大成殿隆重举行。
据此回答1~2题。
1.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包容性B.阶级性C.民族性D.地域性2.孔子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收集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这说明()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D.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3.“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一曲《龙文》打动人们的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更有涌动着的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血脉和融入其中的民族情感。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4.中国人喜欢喝茶,但各地喝茶方式又有不同,例如潮汕人喝功夫茶,茶具是很小的茶壶和精致的小瓷杯;而四川人则喝大壶茶,茶具是细长嘴的茶壶和盖碗。
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辉煌灿烂③中华文化具有共性④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5.在不同情境下发展的中国海峡两岸文化,虽然具有不同的特色,但是都以同根同祖同文的亲情为纽带,存在着割舍不断的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如两岸人民通用闽南语、共同供奉妈祖等。
这表明() A.世界各国文化具有多样性B.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C.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6.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进步。
”这句话强调()A.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特质B.国家要发展,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C.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D.发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7、一段时间以来,南海、钓鱼岛局势紧张。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30题,计60分)1.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
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 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
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屮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2.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徳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的菇本素养。
下列古语中蕴含二者关 系的冇()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用”(战国•孟子) ② “才者,德Z 资也;德者,才Z 帅也。
”(北宋・司马光) ③ “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明代•陈献章) ④ “徳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东汉•王符)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3. 新中国成立60年來,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劳动光荣、 知识崇髙、人才宝贵、创造伟大。
”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
表彰劳模能够()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①③ B.②③C.②④D.①④4.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雷锋神至今深人人心。
可见雷锋精神()A.仍有现实意义B.是民族精神的核心C.体现了中华文化博人精深D.是爱国主义的主题5. 2008年2月,江苏省教冇厅积极落实教冇部的耍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 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
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6. 2008年两会期间,屮央政府作出决定:具有公益性的购•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 育示范基地,今明两年内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
这项举措冇利于 ( )①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②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徳建设③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 ④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牛活的需要 A.①②B.①④C.②③I ).②④7. 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①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②中华文化的传承性③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④中华文化的地域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的话强调了()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B.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C.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D.有这种精神的人就是“中国的脊梁”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③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表现在①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②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学科网③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④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5. 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A.差异性B.民族性C.地域性D.包容性6.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和的特点A.广泛性先进性B.专业性先进性C.实用性整体性D.先进性整体性7.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有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②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绵延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③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表现在中华文化的力量上④中华民族精神,只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A.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当今,我国的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日渐冷清,而热衷于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的中国人迅速增加,其中不乏众多中学生的身影。
文化生活第3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年月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强烈 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 成重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 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 迅速开展了抗震救灾斗争,最大程度搜救了被 困群众,最快速度转移救治了受伤人员、安置 了受灾群众,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最短 时间开展了灾后恢复重建,夺取了抗震救灾斗 争重大胜利。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 中,涌现出一大批临危不惧、勇往直前、舍生 忘死、感人至深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谱写 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 弘扬了中华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的主旋律,展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彰显 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月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温家宝总理 答中外记者问。“我知道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 框架协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正因为我们是 兄弟,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问题总会可以 解决的。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 我认为中华民族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 凝聚力,不要因为年的政治而丢掉年的文化。我 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 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 图》,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 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 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湾故宫院。我希望两幅 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 堪。”
(2)意义:温总理的愿望实现有利于促进 两岸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与往来,增 进两岸相互了解和政治互信;有利于推 动两岸和平发展、共同发展,进而推动 两岸经济、文化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促 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促进两岸 携手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月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 在青海西宁市隆重举行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 彰大会。会议全面总结了青海玉树抗震救灾 工作,表彰了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抗震救灾 模范,会议强调要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先进模范人物 为榜样,奋力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请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 体现的道理。(分)
《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47、①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 主观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 ③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 远大理想。 ④要脚踏实地,不空谈,重行动,要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 30、①当前,各种文化有吸纳与排斥、有融合与斗争、 有渗透与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 荡之势。我们必须奏响主旋律,引导文化生活。 • ②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 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 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 3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
21、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 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又 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 图谋。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 践。 ⑥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 扬者和建设者。
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 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 入文明时代。 ③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 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 所仅有。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1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 在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 1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 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 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 积极成分。 作用/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 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14、中华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 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 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丰富生活的强大精 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六、七课)及第八课测试题一、多项选择题(老问题25+新问题75)1.“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
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① 中国文化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② 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①②③b.①②c.①d.①②③④2.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a、春秋战国B.秦朝C.隋唐D.明清3.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a.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于民族精神的力量;B.中国文化历史悠久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中华文化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4.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折射出()a、中华民族精神永不磨灭,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中华民族是最好的民族c.中华民族精神是世界上最可贵的精神d.不同的民族精神有不同的时代特色5.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给了我们启示:(1)摒弃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建立全新的民族精神体系b.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全新面貌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d、中华民族精神是促进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灵魂6.在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碑亭里,竖立着《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这块巨大的石碑,碑文记叙了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过程。
土尔扈特蒙古部族重返祖国的壮举展现了()a、蒙古民族的凝聚力B.民族精神渗透于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C.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精神D.一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7.以下关于中国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之间关系的陈述是正确的:(a)中国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b.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c.只要不断改革创新就能使民族精神日益发展d.只要坚持民族精神就能具有时代精神8.福建惠安女装因其“花巾、夹克、银带、大管裤”的特点而深受中国人喜爱1独特的装饰文化。
必修三文化生活试卷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单元检测(可直接打印来用)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姓氏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与女娲传说有关,姬、姜、赢、姒、妊、妘、娮、姚等姓氏,都体现了母系社会的特征。
这体现出()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③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实践证明,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就要做到()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③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春节是我国十几个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但各民族过春节的形式各有不同,如汉族在除夕夜要合家吃年夜饭,长辈给未成年的孩童“压岁钱”;布依族的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火塘旁,整夜守岁;藏族则在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等等。
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④4.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①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②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佛山石湾陶塑艺术,起源于唐朝,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岭南乡土气息,它上承汉代陶塑的传统,又吸收了唐宋以来国画的手法,以及岭南木雕的技巧等特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③文化有鲜明的区域性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6.2012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易错易混问题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易错易混问题1.中华文化走过的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的表现2.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原因1)政治经济原因:经济是基础,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纵观我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其繁荣时期无不是国家政治稳定、民族统一、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
2)文化原因: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自身的传承和发扬,也是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的重要原因。
3)中华文化自身的包容性:在这些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华文化广泛吸收了外来文化,在这种兼收并蓄的过程中,中华文化得到了充实。
4)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升华。
5)国家政策推动,如开放的对外政策和科举制度。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①含义:源远流长是相对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化、古印度文化的断代而言的,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重要标志。
②源远流长的原因:第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第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第三,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①含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指它形式的丰富多彩,内容的精妙、深刻、厚重,在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独领风骚”,享有极高的声誉,占据重要的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的,其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博大精深,囊括了思想、教育、宗教、典章制度、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科学技术、文化典籍、民俗风情以及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
②表现:第一,独特性,中华文化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突出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
第二,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第三,民族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易错诊断及练习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易错诊断及训练易错点1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提醒】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
矫正练习1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繁荣发展、绵延不断,甚至连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
这说明()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中华文化异彩纷呈易错点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
【提醒】是汉字,不是文字。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矫正练习2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是()A.文字B.史书典籍C.汉字D.绘画易错点3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提醒】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能认为中华文化是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矫正练习3(2010·广东高考)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
这表明()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易错点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提醒】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扬弃吸收,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
矫正练习4木卡姆艺术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创造的,是集说、唱、乐、舞为一体的音乐经典套曲,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二木卡姆,它融合了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有着“东方音乐明珠”之称。
东苑高级中学文化生活第三单元质量检测题
苍山县东苑高级中学《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检测题姓名班级一、选择题1.“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2.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
这是基于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3.虽然在近代中国古老的文明遭遇了衰微的过程,但随着祖国六十多年的建设,古丝绸之路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中华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
这告诉我们A.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特的辉煌历程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C.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D.只有中华文化才能和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4.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成立伪满洲国,大肆摧毁当地的文化机关,废除原有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并代之以日伪的教材,强迫中小学生学习日语。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与消解中华文化的做法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其通过奴化教育以维护殖民统治的企图始终未能得逞,是因为①中华文化的力量只有在民族危亡时才能凸显出来②中华文化为我国各族人民所强烈认同,是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善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④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 2011年5月22日,青岛首届写字节正式拉开帷幕,期间有数万人提笔写汉字,回味中国传统文化,目的是增强大中小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之所以重视汉字传承,是因为汉字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③见证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④为今天中华各民族所通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6.2010年5月27日,由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华艺广播公司等单位发起的大型采访报道活动“东南西北风——中华文化之旅”,在河南省郑州市正式启动。
(完整版)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二政治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A、春秋战国B、秦朝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2、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从发展结果看,其特征是:A、发源地不同B、传承的民族不同C、传承的范围、地区不同D、传承的时间不同3、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④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现④洋务运动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6、中华民族精神是①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③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④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7、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折射出A.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B.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C.中华民族精神是世界上最可贵的精神D.不同的民族精神有不同的时代特色8、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希望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团结统一精神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方;可展示出来③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产物④是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的强大精神力量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9、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坚决反对诉诸武力相威胁,这说明A.中国对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放弃使用武力B.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C.世界各国都是热爱和平的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0、勤劳勇敢精神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②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④就是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置个人荣辱、贫富、生死于度外。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资料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临沂市连续举办了九届书圣文化节,建设了一批书法主题文化设施,挂牌了一批书法学校,拥有各类书法团体和书法艺术教育机构千余家,在全国形成了令人瞩目的临沂书法文化现象。
下列关于书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书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③多姿多彩的书法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④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被誉为五千年“国史”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第四次修纂工作预计2015年全部完成。
国家重视史书典籍的修纂工作是因为()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②史书典籍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③史书典籍记载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论语》主要讲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方,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地。
旨趣大异的两部经典,却成了中华文化的两大源头。
这说明中华文化()A.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B.其核心在于传播传统道德精神C.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D.就是儒道文化4.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
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单元提升(三)一.易错点归纳(请你判断并说明理由)()1.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填空纠错:_________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填空纠错:______________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4.填空纠错: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化包容性是指不同文化渐趋融合。
二.选择题()1.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
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是因为A.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B.汉字这种方块字独具特色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3.由国内举行的“汉语缸点”活动意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概括过去的一年,以美丽的汉语来评点不断变化的中国与世界。
如2009年的“被”、2010年的“涨”以及2011年的“控”字等。
“汉语盘点”活动的文化宗旨是,①彰显汉语魅力,推进汉语传播②见证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③促进文化创新,加强文化融合④立足群众实践,体会文化内涵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4.中医形成的过程是中华优秀文化与人体生命现象结合在一起的过程。
中医是医学科学,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天人相应、形神统一、动静结合……等中医理念,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这表明①中国古代科技处于世界前沿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中医理念蕴含着实用性和整体性的思想④中医理念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意识的完美结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金缕玉农、玉棺、编钟编磬、四匹马拉大车、与越王勾践剑相同工艺的铜矛,数不清的金银铜器、玉器、漆木器……江苏最重大考古发现——盱眙大云山汉墓群上万件出土文物,完整地反映了西汉早期的葬制,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____。
A.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B.地域性、民族性C.独树一帜,唯我独尊 D.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6.中国古典诗歌“无体不备,无体不善”,无论内容、风格、形式、技巧,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
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民族性 D.多样性()7.2011年,一批由耶鲁、牛津、哈佛等名校名师讲授的视频课引起网民的热捧;我国也有43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通过网站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在不久的将来,将有更多的中外学者同网竞技,让社会公众享受学术盛宴。
这主要说明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B.大众传媒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C.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D.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8.下列表述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蕴涵的文化意义不一致的是A.君子和而不同(《论语》) B.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庄子》)C.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费孝通)D.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9.龙,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都自称是龙的传人。
在农历“龙”年,普天下炎黄子孙赛龙舟、舞龙阵、唱“龙的传人”,沉醉在“龙”的世界之中。
这主要说明①文化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④民族节日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0.在每年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全国各地都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是A.民族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 B.民族精神集中表现为艰苦奋斗精神C.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D.民族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11.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又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成功,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
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迪有①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了社会发展方向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③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④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这里的“民族脊梁”体现了①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②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③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13.《论语》曰“为仁由己”,又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
得天下者,先自得也”。
这体现了A.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B.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C.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D.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14.2011年“神八飞天接天宫,蛟龙入海探地府”,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
下列与此精神相一致的是①愚公移山、精卫填海②嫦娥奔月、卧薪尝胆③刮目相看、胸有成竹④夸父追日、大禹治水A.①②B.③④ C.②③ D.①④15.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理念,并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融和发展。
这表明①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的禀性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③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包容性④中华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为西方文化渗透的新工具。
为此,我们应该A.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B.增强抵御外来文化的能力C.加快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D.尊重外来文化,促进共同发展17.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③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④为中华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时代增添了新内容1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8.时至今日,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就是要学习和弘扬先驱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因为这种精神是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④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9.“不知道过去什么情况,就不懂得现在要干什么,更没法展翅未来。
”从文化的角度,这句话启示我们①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④ D.②③三.简析题核心知识:中华文化,民族精神【旧题回顾】辨析: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因此在文化建设上应尊重差异,包容一切。
答:(1)中华文化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辩题肯定了包容性的作用,是正确的。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还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传载,得益于自身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3)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我们在文化建设上既要尊重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又要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不加区分的包容和吸收一切文化的观点是错误的。
【新题体验1】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汉字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气质,它是五千年中华文明最直接的传承者。
重视汉字书写训练,是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传统,汉字书写的普及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书法艺术乃至中华文化未来的命运。
2011年第一期《汉字文化》杂志再一次大声疾呼——“还给我们的汉字以民族尊严”!从材料中,你感悟出哪些《文化生活》的道理?答:(1)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见证,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的基本特征。
汉字的发明使中华文明得以传承。
(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等角度回答,亦可酌情给分。
)【新题体验2】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汉族与各兄弟民族文化交融演化的历史产物,在长期地交流、融合、竞争和融合中演进发展,从而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在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有着56个民族的中国,却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民族和睦。
国家不断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使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具有牢固纽带的原因。
答:(1)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社会文明能够促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各民族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4)团结统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它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整体意识在全民族的普遍认同和升华。
BDABA ABBBC CBADB AA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