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 文科综合 安徽卷 历史部分 胡天宝 评析
2010年安徽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点评
19.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消防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答案:D
点评:该题考查选修一明治维新的特点——政府扶植企业,反猜题意向明显(去年考过明治维新)。学生读不懂材料,或对时间注意不够,就会失分。此题也提示我们:今后教学不可仅仅局限于教材知识点的把握。
点评:该题考查改革开放初期的改革状况,只要注意到股票下面的时间——1984年,然后联系教材知识,解题就不难。③要到1994年以后,可以排除。
18.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它
A.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
补充说明:本人曾经为画龙点睛、皖智、华普等公司出过安徽考古成就试题多道,如涉及安徽肥东县境内发现的战国时期武官墓、安徽阜阳双古堆一号汉墓、安徽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等,有点遗憾啊!
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二)试题不足
试题存在明显不足:(1)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考查严重不足,如政治民主化、工业化或全球化、思想理性化和社会生活近代化设计太少(仅15、16、21、22题,占16分,18-20题属于选修内容可以不计),毕竟这些内容占教材70%以上。不管命题者是否出于反猜题的考虑,尤其2个大题都与上述主题基本无关,造成考查内容与教材、《考试说明》的重点知识严重脱节。(但是难度适中)同时,使当代基本史观彰显不足,这不能不说是今年命题的一大缺憾。(2)选择题难度较大,有的选项缺乏迷惑性,答案有歧义(15、22题);非选择题35题第3问、36题第2、3问考查知识点漂浮,缺乏具体知识点的支撑,存在着不利于中学历史教学的负面导向。此外,试题也没有按照由易到难排列。
安徽省2010年高中历史
安徽省2010年高中历史新课程远程培训简报第十七期【学员优秀评课文选专辑】编委会:赵剑峰彭江龙吴云驾沈为慧本期责编:吴云驾[安徽高中历史教育博客同时发布]/space/?uid=980目录◆下水评课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吴云驾(03)◆自评心语祖国统一大业之专家评课及本人再思考伍学文(05)◆鲜花掌声做教学路上的有心人江亚(12)道路曲折,前途光明吴国华(14)创建有活力的历史课堂教学何青(16)《祖国统一大业》观后感石木生(18)紧扣课标,精心整合,激情呈现钱玉(19)伍学文老师的《祖国统一大业》评课稿鲍建春(20)在教材处理方面的一点思考许铁军(23)自主·合作·探究李胜江(24)评价《祖国统一大业》课堂教学夏永昌(27)历史课要有效地进行设问潘学跃(29)鬼斧神工——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丁长青(30)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徐晓春(3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王年胜(34)课堂的魔术师王金霞(36)从学科专业角度评析伍学文老师的《祖国统一大业》仰胜利(38)观看《祖国统一大业》的评课叶春霞(39)评伍学文老师的公开课李小伟(40)浅评课堂实录《祖国统一大业》张晓培(42)浅评课堂实录《祖国统一大业》李应奇(44)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富有效性杨会中(45)让学生有效倾听老师的课唐和凤(47)谈历史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与人文关怀董红卫(50)也评伍学文老师之《祖国统一大业》杨金正(52)◆忠言良药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陈九根(55)繁华散尽是落寞吴照信(57)浅谈高中历史课程三维目标的达成洪亮(59)教学内容是教学的灵魂汪国根(61)开启学生发现问题的智慧之光祖兴祥(62)教学实施过程一窥李沛明(64)只有善问才会“生动”方新云(65)浅谈探究和质疑江翼翔(66)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朱太民(68)质疑与创新的缺失王焰明(70)下水评课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试评伍学文《祖国统一大业》录像课吴云驾一、总体评价看过宣城中学伍学文老师的录像课,我脑中闪过四个带“然”字的成语:浑然天成、焕然一新、豁然开朗、肃然起敬。
安徽省高考文综自主命题5年以来历史卷考点统计分析
安徽省高考文综自主命题5年以来历史卷考点统计分析一、安徽省高考历史卷考点统计分析(一)考点分布统计一览1、2009年题号考察内容考察形式分值涉及模块备注12 古代中国地方政治制度图 4 必修二凸显安徽地方特色13 儒家思想材料解读 4 必修三《认识历史》新课程增加的14 中国古代绘画图 4 必修三15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辛亥革命图 4 必修一、必修二新课程增加16 抗日战争引文观点解读 4 必修一17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引文观点解读 4 必修一新课程增加18 美国独立战争、启蒙思想引文观点解读 4 必修三、选修二19 近代世界科技成就(进化论等)引文观点解读 4 必修三20 世界现代政治(两大阵营对峙)引文观点解读 4 必修一21 冷战阴影下的两极格局(越南战争)漫画 4 必修一22 世界近代文学描述性 4 必修三35 中日近代化对比(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比较)材料题22 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一中外对比36 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材料题、图表28 必修一中国古今相通2、2010年题号考察内容考察形式分值涉及模块备注12 古代中国陶瓷业图 4 必修二凸显安徽地方特色13 史学常识(茶叶)研究性学习 4 选修五《认识历史》新课程增加的14 郡县制引文观点解读 4 必修一三民主义、民生问题15 辛亥革命漫画 4 必修一16 国民大革命.北伐图 4 必修一17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图 4 必修二18 法国《人权宣言》引文观点解读 4 必修一、选修二19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引文观点解读 4 选修一20 日本明治维新.殖产兴业引文观点解读 4 选修一21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关税与贸易图表 4 必修二22 上海合作组织描述性 4 必修一时政热点35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及思想解放的作用(古代中国科技、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材料题28 必修二、必修三中外关联、结合经济危机热点36 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期对外交往政策(外交关系)材料题、图表28 必修一中国古今相通3、2011年题号考察内容考察形式分值涉及模块备注12 儒家思想图 4 必修三凸显安徽地方特色13 书画艺术.苏轼绘画特点图 4 必修三人才选拔才德之争14 中国近代维新思想材料解读 4 必修三、选修二三民主义、民生问题15 辛亥革命(局限性方面)材料、图表 4 必修一100周年、紧跟史学前沿16 抗日战争图 4 必修一新课程增加17 宗教改革.法引文观点解读 4 选修一民主化潮流18 人文主义引文观点解读 4 必修三19 德意志第二帝国漫画 4 必修一20 世界现代经济.经济危机图表 4 必修二回应经济危机21 近现代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描述性 4 必修三日本福岛核辐射22 史学常识、历史学意义描述性 4 选修五金砖五国36 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材料题、图表30 必修二古今相通、三农问题37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雅典民主制(制度创新)材料题26 必修一、选修一中外对比、涉及新课程增加的4、2012年题号考察内容考察形式分值涉及模块备注12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图 4 必修三凸显安徽地方特色13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引文观点解读 4 必修一人才选拔才德之争14 中国古代商业材料解读 4 必修二三民主义、民生问题15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重心南移材料、图表 4 必修二1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材料解读 4 必修二17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漫画 4 选修二民主化潮流18 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图表 4 必修二改革是动力19 罗马法材料解读 4 必修一反腐启示20 第一次工业革命引文观点解读 4 必修二21 美国1787宪法引文观点解读 4 必修一、选修二中央与地方权力平衡22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图表 4 必修二金砖五国36 北魏孝文帝改革、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材料题、图表30 必修一、必修三、选修一民族问题贯穿中国古今、中华民中国100周年37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材料题、小论文26 必修三、选修一首次出现小论文式;开放性试题如约而至,题目立意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棒,是安徽试题的一个重大突破5、2013年题号考察内容考察形式分值涉及模块备注12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重心南移图表 4 必修二凸显安徽地方特色13 维新变法材料解读 4 必修二、选修二思想解放潮流14 辛亥革命材料解读 4 必修一三民主义、民生问题15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图表 4 必修二16 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漫画 4 必修一、选修三17 建国后经济建设的发展文字史料 4 必修二正面理解制度的创新反作用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18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材料解读 4 必修一19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制度(局限性方面)材料解读 4 必修一20 (新航路开辟、基督教产生、罗马帝国的扩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图说历史 4 综合性考察此类题值得注意,考察学生知识整体性21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美国图表 4 必修二22 19世纪以来的世界美术流派材料解读 4 必修三36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法美)材料题26 必修一、必修三选修一、选修二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较好的区分度。
2010年安徽高考试卷解析非常详细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
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不能离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
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
传统的始发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动者、特定的受动者,还有其特定的叫作参照系的现实环境。
在传统的原本中,所有这些都是特定的、不能代替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
这样,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就取得了相对独立于原本所处的参照系以及原初说话人、原初受话人的自主性。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政史地全套完整解析)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128分)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12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完成23--24题。
23.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24.气候变化时安微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23.D24.C【解析】23.考查读图判读分析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1963—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波动上升的,升高了1℃多。
24.考查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可以看出,气温升高,各地的生长期将增长;但是却更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而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将变干,天然湿地面积将缩小。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
图7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
完成25-26题。
25.“八水绕长安”德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A.水平错断B.褶皱凹陷C.断裂陷落D.水平张裂26.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答案】25.C26.A【解析】25.此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地貌。
渭河平原为断裂陷落的地堑。
26.此题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人们为了要开垦荒地,增加耕地,大量破坏了植被,使得古长安“陆海”不复存在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
图8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
完成27-28题。
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卷试卷分析
命题专家认为,在命题时,适当增加材料题的比重,或者打破材料题的界限,选择题和论述题也提供材料,更多地设计新的情景,让考生运用平时学习培养出来的能力去分析解答试题。为加强考查学生的能力,应该尽可能发挥各种题型的功能,如选择题,题干尽可能用新观点、新材料、新情景。与去年一样,今年的12道选择题,情况材料涉及文字史料、表格、学者观点等,试题中几乎没有一题是对直接发问,都需要学生在新情况下运用学科知识,进行一定的思考后才能作答。
2010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评价及试卷分析
(全国一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山西、江西、广西、湖北、河北、河南使用)历史试题着眼于对考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引领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方向。试题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内容分布科学合理,试题科学、规范、准确,无偏题、怪题和超纲现象,既有利于保证科学性、公平性的实现,又有利于在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基础上的发展创新。整套试题较好地体现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目标立意”的命题发展方向,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3)试卷的内容结构作了适当的微调。2009年试题,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所占分值依次为34、30、36分。而今年则调整为36分、34分、30分。 这种调整主要是跟第39题考查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
(4)地史政三科文科综合考查内容的“拼盘”的味道逐渐淡化,学科间的综合进一步加强。只是去年的试题(尤其是第39题)是历史与政治的综合与交融,而今年则变成了地理与历史的综合与交融。
一、试题评价
1.试题稳中求变。
(1)2010年试题稳定性最直观地体现在题型分值分布上。选择题第12至23题,每题4分,共48分。主观题非选择题2题:第37题为历史学科内综合题32分,共3小题,与2009一致。第39题地史政三科大综合,其中第1、4问历史题仍占20分(去年为1、2问)。这一题型分值分布,近几年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2010高考答案(安徽语文)2009年高考安徽卷文综答案
201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参考答案第1卷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128分。
1.D 2.A 3.B 4.B 5.D 6.C 7.C 8.B 9.D 10.C11.A 12.A 13.C 14.B 15.B 16.D 17.D 18.C 19.B 20.D21.C 22.A 23.A 24.B 25.C 26.B 27.D 28.A 29.C 30.A31.D 32.B第Ⅱ卷共6大题,共172分。
33.(30分)(1)地势逐渐降低。
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
(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人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
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34.(30分)(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
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
(3)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35.(22分)(1)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
向西方学习。
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
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
2010安徽省高考试卷含解析最新版本图文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B.“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C.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D.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即使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2、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分)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①写出浓浓春意,②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
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③,④,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⑤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答:①②③④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人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们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2010安徽高考文综答案
2010安徽高考文综答案【篇一:2010年高考安徽卷文综试题及答案(word精校版)】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选择题共128分)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12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这说明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是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2.风险性是居民投资理财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下列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性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①金融债劵②企业③国债④股票a.①③②④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②④①③3.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
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a.44000元 26000元 b.36000元 19000元c.49000元 21000元 d.44000元 11000元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6各民族紧密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
这一大好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创造性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③我国坚持“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方针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5.2009年12月,在歌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呼吁参会各方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
这表明①维护国家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③国际关系健康发展需要协调国家间利益④当代国际竞争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为了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
2010年安徽高考高考文综答案
2010高考安徽文综卷解析政治部分1.【解析】分析:试题背景取自教材中引用的马克思经典语录,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等知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能否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对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商品的价值才能实现,商品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就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A项正确;如果商品不能转化为货币(即卖不出去),商品的价值没有实现,其使用价值没有失去,B项错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C项错误;物物交换是直接的商品交换,不需要货币作为媒介,D项错误。
2.分析:试题取材考生家庭生活实际,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投资收益与风险”、“股票”、“债券”等知识对家庭理财产品的风险性大小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方式,债券是稳健的投资方式,因此,债券的风险总体上小于股票。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其中,国债以中央政府的信誉担保、以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最小;企业债券以企业自身的经营利润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而企业利润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风险较大;金融债券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与企业债券相比,违约风险较小,但高于国债。
故题中理财产品的风险性从小到大的正确排序是③①②④,正确选项为B。
3.分析:试题取材考生家庭生活实际,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分配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去年李某的家庭收入构成中,李某作为国企员工,其工资和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其专利转让收入则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其妻开的杂货店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其房屋出租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故正确选项为D。
4.分析:试题以我国民族大团结的大好局面立意,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等相关知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2010高三历史高考试卷分析
2010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历史试题解析第Ⅰ卷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
曹魏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A.金德B.木德C.水德D.火德【答案】A【解析】全国卷自07年以来,第一题都将文史知识有效结合。
让很多人感觉不是在考历史。
此题信息较多,按其顺序,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五行”、什么是“相生相克”,这是解题难点之一。
所谓“五行相生”是指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所谓“五行相克”是指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如图所示)。
接下来的一个难点就是朝代更替怎样用“相生相克”关系进行“定位”。
考试中不妨“望文生义”,“克”应该是斗争对抗,如朱元璋通过起义推翻元朝建立明朝;而“生”则是一种和平过渡或在原有基础上的重建(一般是形式上的改名),如清朝是在原后金基础上建立的,由皇太极改为“大清”。
题干中“禅让”一词,很容易将西晋代曹魏理解为“相生”。
那么逆向推导,便可知西晋是由曹魏(土德)“生”的金德。
13.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术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的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答案】D【解析】材料中一直说的是“雕印”,并非活字印刷,可排除A项;材料中有“传之虏(对敌人的蔑称)中,大于朝廷不便”,但是由此并不能反映北宋与契丹的关系紧张,况且这句话也不是这段材料的主旨句。
此题的难度体现在B项的干扰迷惑。
但是如果能注意到B项的表述是“完成式”,就可以排除。
欧阳修的上疏正是指出书籍出版业所存在的问题,还未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D项比较好的反映了材料之意,材料中的现象引起欧阳修的重视进而上疏强调雕印文集需经“官司详令”,足以看出“雕印文集已经影响到政府管理。
对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程文综卷第40题的看法
对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程文综卷第40题的看法作者:孙寅生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年第10期关键词:能力,启示,教学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0)19-0022-02对高考题的评价是每年考后的热门话题,也是反思教学、研究教学的一次机会。
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认为,与其对整套试卷泛泛地评析,不如就某一道试题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和讨论。
《历史教学》杂志曾做过这方面的有益尝试,现在又组织对201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40题的讨论,这是探讨新课程教学和高考复习的有效之举。
安徽省虽属单独命题,但笔者认为,全国卷第40题具有方向性意义,确实有研究的价值,因此谈点看法,求教同仁。
该题考查范围,涉及课标“内容标准”的两个专题,即“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考查的思路是比较型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使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下去,为什么没有实现从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而西欧却完成了这样的转变;从对比中认识世界不同地区文明演进的差异。
该题的立意学术味浓厚,当然难度也不小。
有关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研究,过去被誉为史学研究的“五朵金花”之一;在新时期,则被认为是伪命题。
单纯的雇佣劳动能否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没有外部力量的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能否发展成资本主义?类似质疑很多。
该题第3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
”我认为,这是该题的题眼,是点睛之笔,也切合课标提出的“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的要求。
该题的能力考查目标符合考纲的要求:“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而且高层次能力要求比重大。
第1问和第2问都是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础上“概括”“说明”历史问题及其特征。
第1问的答案基本不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就能从材料中概括出来。
2010年新课标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与考生答题评析
2010年新课标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与考生答题评析2010年新课标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在吉林、黑龙江、宁夏、湖南、陕西、辽宁等省、区使用。
作为一套新课程高考历史试卷,与全国文综卷相比实现了平稳过渡,也是对近年新课程试卷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较大的改革力度。
研究新课标高考历史的试题特点及分析考生的答题状况,对于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新理念,改进和完善中学历史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历史试题评析1.历史试题优点2010年新高考历史试卷总体呈现“新思路、新载体、新标准”等基本特征,新课改之风扑面而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一是命题思路新从“史学方法”的角度命题。
2010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体现出的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注重对学生“历史研究方法”的考查。
如选择题第28题,关于亚里士多德的“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理论,这是对史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选择题第35题,关于中日两国史料对同一事件记载的不同,这是对学生“历史研究方法”的考查。
从以“事件”为中心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熟悉程度到以“问题”为中心设置情境考查学生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历史试题命题思路的重大转变。
从学术热点与新课改理念结合的角度命题。
2010年历史试题就很好地兼顾了“学术性”和“探究性”,实现了学术前沿和中学教学实际的“无缝对接”。
从全卷的选材上来看,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流通领域的变化,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转型,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性,唐代盐税的变革,王安石的哲学思想,这都是近年来历史学术界热门的话题。
若从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所占比例来看,2010年历史试卷经济史所占比重最大。
命题人在选取学术热点为依托进行命题的同时,注意了这些理论前沿和中学教学内容的结合,使得2010年的试题立意高远却脚踏实地,新颖灵活却不“偏”、“怪”、“冷”。
从创设全新情境、考查考生能力和素养角度命题。
在前三年的高考中,试题就开始大量启用新材料、新情境,构建全新的情境以考查学生的综合学科素质。
2010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的亮点与启示
2010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的亮点与启示何成刚沈为慧高考试题具有高利害性,它不仅关系到应考学生的升学前途,还关系到一线教师的工作业绩,进而与家长的荣辱、学校的声誉有着不可否认的联系。
因此,每年的高考试题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受到如此关注的高考试题,当然也就成了许多人研究的重点问题。
中学教师研究高考试题,应当侧重于发现试题中的积极特征,以指导今后的备考工作。
根据这样的思路进行研究发现,2010年高考历史学科的试题有五个不容忽视的亮点。
一、试题亮点1.注重普通历史人物考查在当今的史学界,社会史研究方兴未艾,普通的人物个体与普通的社会群体成为史家关注的重点。
许多史书不再单纯进行宏观阐释,而是逐渐重视微观叙事。
这种叙事的中心不再局限于历史伟人,生活中的普通人越来越多地进入历史叙事的中心。
受此影响,高考题的视角也逐渐下移,命题者不断地从普通人身上找出反映历史发展脉络的信息。
比如:【例1】全国文综卷Ⅰ第15题: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题中材料出自范小方的《戴季陶传》。
尽管辛亥革命早已过去,中华民国已经建立,但“老农”却“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还说自己“非中华民国人”。
可是,这位老农能主动询问“身着日式服装”者的国籍,可见,他并非与世隔绝、排斥新生事物的陈腐古怪之人。
但从老农“惊状”与“茫然惶然”的表情上看,他肯定没有从邻人口中听说过“中华民国”。
也就是说,不知“中华民国为何物”的“老农”绝非个例。
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可见一斑。
【例2】海南历史卷第12题: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
[试题]2010年安徽高考文综试题(Word版暂无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8页,第Ⅱ卷第9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128分)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12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这说明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2.风险性是居民投资理财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下列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性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①金融债券②企业债券③国债④股票A.①③②④ B. ③①②④ C. ④①③② D. ②④①③3.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变的情怀华丽的转身
——2010年安徽高考文综历史卷评析安徽芜湖一中胡天宝
纵观2010年安徽高考文综卷不难发现,今年试题的结构、与全年如出一辙,试卷整体在继承去年的良好口碑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创新,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历史试题的命题思路、价值取向和试卷结构均渐趋稳定,但徽派的特色却蕴含其中,全卷命题视角融入先进的史学观念和理论,彰显全球史观和整体史观,注重从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分析的角度把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一、文明史观统领全卷,重视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的关系。
2010年安徽高考文综历史命题思路充分体现了以文明史观为引领。
以文明史观为主线归纳构建古今中外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历史的主干知识体系。
注意探索人类文明间的共性比探索人类文明间的差异性重要。
从安徽卷可以看出三个必修模块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民主与法治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两大基石;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体现物质文明演进的历程,感悟不同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的共存与竞争,建立起以追求公平和效率为目的价值观念。
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历程;从科学技术领域发展的历程中,感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要性。
如第18题《人权宣言》题,此题注意考察的视角:国际威望,主要考查《人权宣言》对世界民主化的影响。
第19题俄国农奴制改革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带有很大的封建残余,所以并未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改革后俄国仍然是沙皇专制国家,代议制并未建立起来。
沙皇专制统治导致了1905年革命。
但1861年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俄国近代化。
第21题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题。
考查学生对表格的解读。
从表中可看出英国关税为0,说明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
美国1894年工业产值世界第一,但关税很高。
二;题型创新
2010年安徽省文综历史高考试卷虽然一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题型方式呈现,但在主观题中不再有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之分,传统的两大题型已逐渐融合,并且更多的是材料解析题向问答题的渗透,以材料出现的非选择题所占比例更大。
反映了近年来历史科命题的一个总趋势,即越来越注重材料的呈现与运用,注意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研究性学习第一次亮相,这是对新课程肯定的肯定,也是对安徽实施新课程的一次检阅。
如第15题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题,此题可谓别出心裁,是今年安徽文综卷的最大亮点。
通过漫画可知,瓢是指湖北,葫芦指四川。
四川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的导火线。
为了镇压保路运动,清政府调集湖北新军入川,革命党人乘机发动武昌起义。
“葫芦尚未按下”说明四川保路运动还未被镇压,“瓢又起来了”说明武昌起义已经爆发。
如第17题飞乐音响公司股票题。
飞乐音响公司股票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股票,中国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新中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是1990年11月26日建立,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89年11月15日筹建,1990年12月1日开始集中交易(试营业),
1991年4月1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成立,并于同年7月3 日正式成立。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到2000年,我们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安徽文综卷做到了有效的反猜题、押题,这也是考查高考试题命制者的必经步骤,每年命制试卷开始,首先摆放在试题命制者面前的是课标和大量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模拟试卷,试卷命制者针对课标、教材、考纲、考试说明等依据命题一般是不成为问题的,因为这本身要求的伸缩性就很大,但是对于反猜题、押题就绞尽脑汁,无论是材料还是设问都是尽量避免尤其是情境材料。
三、选择题难度有了明显提升,主观题难度降低了要求。
安徽卷体现了安徽考试说明“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这一思想。
今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非常注重试题的科学性、可行性,与去年相比,选择题难度有了明显提升,主观题一脉相承了去年安徽卷题型特色,既注重中外历史的的横向比较,又注重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对外交往的比较。
如36题对外关系题。
此题重在考察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
有的直接根据材料即可作答。
有的要集合材料归纳回答,特别是注意将前后变化的态度比较起来回答。
变化的原因要与鸦片战争后状况回答,注意提干中以耆英为代表的的“某些人”的态度。
第三问要注意将三个时期分开分别作答,切忌笼统回答,导致不必要的失分。
材料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宽泛,增加考查的广度与宽度:一组材料之间联系宽泛,具有辐射广的特点。
以前的高考由于试卷整体结构的需要,非选择题试题的设问往往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设问,现在来看,不完全是这样也不必要是这样。
作为拼盘式的高考试卷,试题的题量毕竟有限,宽泛性的好处在于适量增加考查的覆盖面,当然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试题适量考虑到新课改精神。
历史是过去的事件,但历史学是发展的科
学,研究的角度会有变化和更新。
高考考试注重能力的考查。
2010年是安徽省新课标高考的第二年,平稳过渡已经实现对接,因此在高考中一定要会体现课改的精神。
如,近代化视角、文明史观、全球化的观点应非常重视。
如第13题.西晋杜育的《荈赋》题。
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判断茶的起源。
五、考量思维深度:语言凝练,具有思辨性、哲理性。
从安徽文综卷中可以看出命题者匠心独运、题目的立意前瞻,视角独特且卓而不群,无不体现安徽荟萃人文的地位。
如35题科技题。
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中分析特点,可以与农耕文明结合阐释。
注意“这一时期”科技的成就特别是两次工业革命成果。
理解科技的双刃剑的影响。
注意观点表达并用具体事例说明。
如:14题.柳宗元题。
此题关键要读懂材料。
柳宗元的原意是:秦朝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人怨”,即秦的暴政,与郡县制实行无关。
汉代“七国之乱”是因为汉初体制的弊端,即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的膨胀对中央政权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再如第16题.近代战争示意图对应的时代主题题。
要求考生通过对图的释读,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
近几年的高考选择题以新情境材料设置试题,选取材料往往是新颖与独特的,用以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因此,平时没有必要过分追求试题的新颖,只要对现有的试卷进行规范讲解,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上下功夫即可。
而非选择题中的答案也不完全是主观性质,有的答案就是课本的基本结论甚至是基本事实,可惜的是学生往往不能够得到,值得注意。
六、以本土特色打造“徽菜大餐”
高考分省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安徽自主命题本土气息浓郁,体现地方特色这将是新高考的一大亮点。
试题以安徽元素为情境材料,多角度考察安徽的历史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这也是2010年安徽卷特色之一。
如第12题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题。
地方特色题注意不同地区考生的公平性,如地域之间、城乡之间、男女之间:高考的公平性是不能够受到质疑的,因此对于地区性的材料即使应用也是应该是大众化的,即便如此还是尽量避免使用。
如去年高考试题只是考查安徽地理沿革大的史实而不是个别地域性的,今年六安双墩汉墓遗址题也延续了去年的命题思路。
结语:当然瑕不掩瑜,今年安徽文综试题也留下了一些美丽的缺憾,有的题目答案可以更严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有的试题选项设计可以更合理一些,如第20题通过题干中材料“人民独立自主”、“依赖政府”、“弊端”等可知,选C项也也许更相符合题意。
第22题答案选A项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导致许多优秀生在此题丢分,或许是今年安徽文综试题命卷的一大败笔。
欧盟属于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属于我国新时期外交领域的活动。
选B项也许更符合。
事物都是双面的,也正是由这些缺憾,安徽卷才留给我们更多的寻味,更多的反思,有利于高考命题打破思维定势,使今后高考命卷一阵喧闹之后来一场“华丽转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