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我国的旅游资源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旅游地理--山水部分
公园。
贵州荔波
• 荔波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资 源丰富,人杰地灵,是一块神秘的土地, 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年平均 温度18.3摄氏度,无霜期283天,是一个天 然大温室。年降雨量1320.5毫米。农业、 林业、畜牧业生产条件良好。
重庆武隆
• 重庆武隆喀斯特位于中国南方广西、重庆、 贵州、云南等省区。它是大碳酸盐岩、石 膏等可溶性岩石在湿热气候条件下通过水 的溶解、侵蚀、搬运作用形成的石芽、溶 沟、石林、落水洞、溶蚀洼地、坡立谷、 盲谷、峰林和岩溶盆地、丘陵、平原、岩 溶洞穴等及其不同组合地貌形态。
• 其景观特点是:丹山碧水、精巧玲珑。 • 丹霞地貌多发育在降水丰富的红色砂
砾岩地区。丹霞地貌在我国自然旅游景观 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广东仁化丹霞山
•
广东仁化县丹霞山为广东四大名山之首,是
世界上最典型、最大的丹霞地貌之一。广东仁化
丹霞山方圆180平方公里,约有20多座奇山异峰临
江拔起,山山陡峭,峰峰壁立,碧水清流,草木
• 19世纪国际上称之为“喀斯特”我国又称 为“岩溶”。
• 中国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分布广总面积190 多万平方公里主要在中国南方。
• 2007年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我国云南石 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隆三处喀斯特地貌 景区捆绑合称“中国南方喀斯特”,列入 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三、丹霞风光
• 丹霞地貌首先发现于广东仁化县丹霞 山,故而得名。
这里用有六处“中国之最”:1。中国最早的禅 宗寺院——少林寺,2。中国现存最大的少林古塔群, 3。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嵩岳寺塔,4。中国现存的保 存完整的天文台(告成观星台),5。中国现存的最古 的汉代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6。中国最 古最大的汉封将军柏。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摘要:生态旅游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带动经济发展,还能够保护自然环境和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本文通过综述国内相关的生态旅游研究文献,总结了研究者在生态旅游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同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一、引言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注重自然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国内相关的生态旅游研究文献,了解我国生态旅游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问题,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现状1. 研究主题在国内生态旅游的研究中,研究者关注的主题较为多样化。
其中,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许多研究通过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为生态旅游的实践提供了借鉴。
此外,生态旅游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影响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研究者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研究了生态旅游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生态旅游研究多采用了综合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等。
综合分析法主要用于对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和路径的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形成理论框架和发展模式。
实地调研法主要用于研究生态旅游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走访调研和数据采集,实地观察和分析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状况和环境变化。
问卷调查法主要用于调查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通过大样本的问卷调查,了解游客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和满意情况。
三、研究存在的问题尽管国内生态旅游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多样性和全面性还有待提高。
目前研究主题偏重经济和环境方面,对于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
旅游方面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目前学界对于自然观光旅游发展研究较多。
研究遍布了整个旅游的各个环节,研究资料较为翔实。
本次对于文献收集中,发现有以下内容:(1)景区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贺万荣(2019)[1]从全域旅游为视角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中贺首先对于全域旅游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全域旅游作为一个新的旅游发展理念,为游客提供了全过程、全时空的旅游体验。
同时贺也指出,目前乡镇旅游中乡村性特色不突出、商业化色彩浓重导致了游客旅游体验较差,旅游经济难以得到发展。
周慧丽(2020)[2]等对于目前国内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性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周首先总结了目前乡村旅游的内涵与背景,明确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必然性。
其次从实际问题出发,指出了目前乡村旅游中所存在的“产业化”、“认知化”以及“居民参与度”的三大问题。
在研究中对于旅游发展认知化的问题进行了着重讨论。
周以“农家乐”为例子,认为其农家乐可以看作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初级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并且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给人们认为农家乐就是乡村旅游的一个错误思想。
王樱萱(2020)[3]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进行了探究。
在研究中王首先对于我国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随后对于生态旅游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生态旅游中,存在着缺乏专业人才、宣传模式问题、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以及资金支持的问题。
而其中,王认为,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产品缺乏创新是目前生态旅游中最大的问题。
(2)旅游及产业发展赵佳琳(2020)[4]对于乡村旅游发展中民宿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通过对于北京市平谷区的民宿进行了实地调查。
然后从产业布局出发,1贺万荣.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3(14):40-41.2周慧丽,陆晓雨.国内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7):141-142.3王樱萱.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20):103-105.4赵佳琳,胡毅然.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发展对策探究——关于北京市平谷区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市场,2020(13):63+68.提出其民宿产业的发展依托现有旅游资源,融入当地旅游特色。
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现状综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前往乡村地区进行休闲度假、体验农村文化、参与田园活动等旅游活动的形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乡村旅游在我国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文将对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乡村旅游的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内容丰富多样。
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乡村旅游的定义、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发展策略、市场需求、农民收入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多样化。
乡村旅游的研究方法既有定性研究方法,如实地调研、深度访谈、案例分析等,也有定量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为乡村旅游研究提供了多样化的研究视角。
三、研究成果丰硕。
国内学者在乡村旅游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提出了一些新颖的理论观点和实用的研究结论,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一、多元化产品和服务。
未来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将更加多元化,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二、可持续发展。
未来乡村旅游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社会责任,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费,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市场化运营。
未来乡村旅游将更加注重市场化运营,建立健全的旅游市场体系,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基础设施薄弱。
一些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限制,游客的游玩体验受到影响。
二、管理水平不高。
一些乡村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存在一些管理混乱、秩序不佳的情况,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形象和品牌。
三、文化传承不足。
一些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存在丧失和流失的现象,缺乏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旅游管理专业关于旅游资源的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我国旅游景区营销模式研究背景我国旅游业在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成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成为某些地方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
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整体旅游产品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诱发人们旅游动机的直接原因,是人们外出旅游根本性的需求。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景区已有2万余家,新的景区不断涌现,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科学的景区营销是关键。
景区营销是指景区以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经过规划、执行、监控来实现和管理景区整个创造游客满意和价值过程。
看似简单的营销工作,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国大多数旅游景区的营销工作才刚刚开始,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市场营销,这其中既有管理体制落后,市场化程度不高,职业化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等客观原因,更有经营管理人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学习、不跟踪、不运用最新的营销理念、营销技术和营销手段等主观原因。
因此,分析景区营销存在的问题,探讨景区成功营销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中原经济区旅游资源整合意义一个旅游景区的生命周期要经历资源发现-开发启动-快速增长-平稳发展-衰落或者复苏这样五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景区营销将发挥不同作用。
在景区开发启动期之后要制定景区的营销计划。
这时,强大的对外营销力度会提高景区在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增加潜在游客对景区的了解,有效起到宣传促销、吸引游客前来的作用。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景区走过了辉煌时期,开始走下坡路。
这时,及时有效的调整营销方式又能在很大程度上调整客源市场对景区的认知度,人为的延长旅游景区的生命周期,使景区的经济复苏,出现新的增长。
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只有紧密结合,扬长避短,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满足顾客需要;旅游景区要想在旅游市场中取得优势, 就必须将自己的突出特色告知广大消费者, 并通过各种有效的营销手段牢牢抓住消费者, 让自己的产品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在旅游景区的发展中, 营销人员是景区和旅游者关系的纽带。
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综述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对民族 旅游村寨建设进行深入分析。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 梳理和评价;其次,采用案例研究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旅游村寨为研究对 象,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最后,运用统计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 析,以客观描述研究结果。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族旅游村寨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受 到广泛。民族旅游村寨是展示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同时也能为 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本次演示旨在探讨民族旅游村寨建设的相关问题, 分析其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文献综述
民族旅游村寨建设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旅游学、人类学、社会学等。 在旅游学方面,研究者主要民族旅游村寨的规划与设计、游客体验与满意度、旅 游影响与社区参与等方面。在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学者们则更加民族文化的传 承与保护、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等方面。
3、专业化发展:未来,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将更加注重专业化发展,不断提 高服务质量和设施水平。例如,一些专业的旅行社和旅游公司将会更加注重服务 质量和服务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一些专业的导游将会更加注重专业知识 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4、规范化发展:未来,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将更加注重规范化发展,遵守相 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确保旅游业的有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将加 强与国际接轨,推动我国民族村寨旅游走向世界舞台。
结果与讨论
1、发展现状
民族旅游村寨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尤其在亚洲和非洲地区 受到高度重视。这些村寨通常以展示民族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为主要特色,为游 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民族旅游村寨也面临着诸多 挑战,如文化传承与保护、社区参与及利益分配等问题。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2200字》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1国外研究综述早期的城市文化旅游研究学者Jon和Stephen (2005)认为,在旅游资源区域合作的重要关系上,政府的角色定位是导向者。
政府工作内容有三部分重点:一是,保障能够提供旅游资源区域合作的各类组织;二是,负责组织区域间的各项旅游合作的活动;三是,统筹协调旅游区域合作中的各方关系。
Joope (1996)则提出了另一种观点:在旅游资源区域合作关系中,为减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
中央政府应该从地方的角度出发考虑其旅游资源区域合作中经济需要。
需要制定科学、合理和统一的合作安排,促使各个层级主体在合作中,就经济和自然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统筹协调,最终形成一致意向。
但是,也可能会由于行政区域类似程度相对较高,所以会在行政管理中存在利益冲突。
Gary (1999)认为:制订旅游相关政策的过程应该包括如下程序:首先是,制定政策导向目标;然后是,制定政策具体内容;最后是,制定政策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防控预案Peter W (1998)阐述了美国保护遗产地环境的背景、行政管理措施、立法、保护运动方式等方面,并对遗产地交易过程中滥用的行为实施限制计划。
比如,城市的发展权可以转让,但是必须要以合理的规划作为重要前提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结合其他行政手段,如制定相关法律、投入足量的规划资金、将权利授权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公众积极参与选举从而产生的地方行政支持。
Viera Dvorakova (2005)认为:在进行古迹遗址管理时,必须要以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为基本原则。
他还指出,要持续分析古迹遗址文化和其产生的经济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1.2国内研究综述张艳玲(2007)认为陕西是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最早的地区。
当地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然而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目前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他指出了陕西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中的问题,并创造性地将新短板效应理论运用到陕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研究和讨论中,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古镇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成为旅游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及主要研究成果,以期为古镇旅游的健康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
本文将首先梳理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的起源与发展,分析古镇旅游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随后,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总结古镇旅游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热点,包括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古镇旅游的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古镇旅游的社会影响与文化传承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古镇旅游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视角的拓展以及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等。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国内古镇旅游研究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视角,以期推动古镇旅游研究的深入发展,为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古镇旅游的概念与特点古镇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形式,近年来在国内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与追捧。
它指的是以拥有一定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和自然风貌的古镇为载体,通过向游客展示其独特的建筑艺术、传统工艺、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等,来满足游客对于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双重需求的旅游活动。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镇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
这些古镇往往有着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其建筑风格、街巷布局、传统工艺等方面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自然风光优美:许多古镇都位于山水之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古镇与山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为游客提供了极佳的视觉享受。
民俗风情独特:古镇居民的生活方式、传统节庆、风俗习惯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游客在古镇旅游中,可以亲身感受到这些独特的民俗文化,增强了旅游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可持续发展性强:古镇旅游强调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注重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全域旅游研究综述
Further Cover深度涉足中国全域旅游研究综述王芳菲 王取银(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000)摘 要:全域旅游是我国新时期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在全社会上的关注度和认可度较高,践行全域旅游也能够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文梳理全域旅游的研究成果,从全域旅游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全域旅游专题、全域旅游案例、全域旅游空间布局结构、全域旅游的动力机制和支持因素这六个研究领域进行归纳与述评,提出发展全域旅游的建议:增强对策建议的针对性,从供需结合角度进行考察和选取典型地区案例等。
关键词:全域旅游;综述;实践研究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发展全域旅游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素合理流动、产业融合发展,进而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全域旅游的研究成果丰硕,落地实践可圈可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而易见。
全域旅游作为国家战略和发展理念,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回顾近年来关于全域旅游文章,把握全域旅游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展,对拓宽地区全域旅游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全域旅游文献研究概览在中国知网检索主题词“全域旅游”,从总体上把握文献数量和主题分布,从文献数量来看,2013年之前文献数量非常少,2013年开始逐渐增长,2016年激增,从2017年至今每年新增文献数量都保持在较高水平。
从文献的主要主题来看,排名前10位的主题有“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旅游业”“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振兴”“发展路径”“高质量发展”“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区”“政府工作报告”。
二、全域旅游文献研究分析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搜索和下载全域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概念研究,注重筛选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创新性的文献,应用研究搜索范围较为广泛,并主要注重近几年的研究。
笔者对相关文献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类、提炼和综合分析后,发现关于全域旅游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板块。
(一)关于全域旅游的理论认知研究学术界普遍认可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由厉新建等在2013年正式提出,指出要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全社会、全部门、全游客等角度推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1]。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综述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概述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1.旅游资源的三个共同点(1)包括自然界形成的,也包括社会创造的,其存在是客观的;(2)与旅游者直接相联系的,能激起阿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对象物,能满足旅游者的特定需要;(3)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能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产生一定的效益。
2.旅游资源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旅游资源分类:(1)按照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二分法):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2)按照旅游资源国家标准分类:按此标准,旅游资源被分成8个主类和31个亚类,共155个基本类型。
(3)按照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存在状况分类原生性旅游资源:经过漫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过程所形成,对于现今而言是先天赋予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所有作为历史遗产的人文旅游资源(不可再生性、长期性、稳定性)萌变性旅游资源:通过现代社会发展及其投资因素新营造出来的人为旅游吸引因素(不断萌生、发展变化、可复制、可发展创新)二、旅游资源的基本性质1.审美性与文化性2.地域性与广域性3.季节性与节律性4.组合性与整体性5.“永续性”与易损性6.萌变性与创新性(从旅游审美需求以及旅游所耗时间、精力与费用等成本效益出发,旅游资源的组成因素协调配合越好、组合规模越大、组合内容越丰富,其旅游吸引力就越大,旅游价值就越高。
)三、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1.以原生性为主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多彩,世界地位突出2.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并具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3.地域组合特色突出,各地旅游资源互补性强4.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交融性强,文化积淀丰厚(我国观光型原生旅游资源无论在总体数量和质量上的世界地位均非常突出;度假型旅游资源在世界上则相对逊色,但仍具较大开发潜力;萌变性旅游资源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开发起点低而发展潜力很大。
文化 旅游 发展 综述
文化旅游发展综述一、引言文化旅游是一种以了解和体验当地文化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形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观念的转变,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
本文将就文化旅游的定义、资源、市场分析、产业发展现状、政策环境、创新与融合、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综述。
二、文化旅游定义文化旅游是指以了解和体验当地文化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
这种旅游形式注重对当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
三、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是指具有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古迹、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等。
这些资源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是文化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四、文化旅游市场分析随着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文化旅游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文化旅游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目前,全球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各国纷纷推出相关政策,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
同时,各种新兴的文化旅游业态不断涌现,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旅游选择。
六、文化旅游产业政策环境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例如,对文化旅游企业的税收优惠、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七、文化旅游的创新与融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化旅游的创新与融合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与科技、艺术等领域融合,文化旅游产业正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产业附加值。
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历史文化场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旅游体验;在民俗文化村引入现代艺术元素,打造独特的艺术村落等。
这些创新与融合的实践案例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八、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文化旅游的同时,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传承文化遗产,实现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这不仅有利于当地经济的长远发展,也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我国旅游资源产权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旅游资源产权问题研究综述摘要:近十年来, 有关我国旅游资源产权的研究逐步展开。
从最初对我国旅游资源产权问题的总体探析到基于产权理论逐步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已初步形成体系。
最近几年旅游资源的产权制度安排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效率与公平等问题相结合,研究内容不断深化和具象, 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本文旨在对我国旅游资源产权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对目前学术界主要关注和研究的几个方面加以总结、分析、评述, 并指出研究中的主要缺陷和不足, 尝试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考方向。
关键字:旅游资源;产权;研究综述一、引言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给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了新的活力,一跃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
但是在其急速扩张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底下、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旅游产权不明晰等问题。
而产权不明晰几乎是产生其他弊病的根源。
因为产权特有的约束、激励、保障功能,是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产权一词,在英文里是一个复数名次:property-rights,意味着对特定财产完整的产权,不是单项的权利,而是一组权利或一个权利体系。
这一组权利一般可以分作四项:狭义所有权或归属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
[1]对产权的定义学界尚存在很多争议,但上述定义受到了较广泛的认可。
本文试图通过综述国内学术界对于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方面为国内学术界进一步深人研究该问题提供理论线索和研究方向,另一方面为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二部分为我国旅游资源产权问题综述。
第三部分为产生旅游资源产权问题的原因综述。
第四部分为我国旅游资源产权的不同制度安排以及产生的效应与影响分析,并加以批判。
最后一部分为结论性评述。
二、我国旅游资源产权由于产权不明晰产生的问题很多学者对我国目前旅游资源产权现状进行了研究,一致认为旅游资源产权不明晰导致旅游经济负外部性明显。
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综述
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综述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选择民族村寨旅游作为当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形式。
同时一些地方还出现了主题公园式民族文化村寨,如深圳的中华民俗文化村、昆明的云南民族村、台湾南投的九族文化村等,为民族村寨旅游增添了另一种形式。
近年来,我国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迅速,并且成为一些学者的研究热点。
民族村寨旅游是我国大陆的一种称呼,而在宝岛台湾省则称之为原住民部落观光。
因此本文包括祖国大陆的民族村寨旅游和台湾原住民部落观光的发展概述和研究评述,以期读者对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和研究进展有一个总体认识,并希望两岸学术界加强交流,促进民族村寨旅游和原住民部落观光的共同发展。
一、概念分析(一)民族村寨旅游相关概念大陆学者在研究民族村寨旅游的相关问题时,出现过“乡村民俗旅游”、“乡村民族旅游”、“民族文化村寨旅游”、“民族村寨旅游”等提法,它们含义相似,略有不同。
在各种提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民族村寨旅游,这说明已被众多学者接受。
本文标题使用“民族村寨旅游”这一概念,把台湾的“原住民部落观光”也包含其中。
国外文献中关于民族村寨旅游方面的研究,或在民族旅游、乡村旅游或文化旅游的背景下层开,或对原住民旅游或部落旅游进行专门研究。
近几年国内大陆学术界对民族村寨旅游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对民族村寨旅游的定义并不多见,其中罗永常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
罗永常(2003)认为民族村寨旅游是指以少数民族乡村社区为旅游目的地,以目的地人文事象和自然风光为旅游吸引物,以体验异质文化,追求淳朴洁净,满足“求新、求异、求乐、求知”心理动机的旅游活动。
从该定义及进一步分析可知,民族村寨旅游的活动场所在少数民族乡村社区,主要目标市场应定位为异族游客,民族文化性和乡村性是民族村寨旅游的两大本质属性,并且前者应是其首要属性。
民族村寨旅游不等于在民族村寨的旅游,而必须以体验民族文化为主要目的。
从类型上看,严格意义的民族村寨旅游属于乡村旅游和民族旅游的交叉型旅游方式。
我国旅游区划研究综述
划分为 4大旅游区: 武汉城市圈休闲度假旅游区、一江两 “
山” 品牌 旅游 区 、 中荆楚 文化 与三 国文 化旅 游 区 、 江 民 鄂 清
俗 生态旅 游 区 , 探讨 了各 旅游 区 的特 点 、 势 与 开发 战 并 优 略 。梁 留科 、 淑英 根 据 旅游 区划 的 目的 和原 则 , 据 孙 依 河 南省 的旅游 资源 概况 和旅游 资源 的优势 , 以根文 化 为主
28 0
安 徽 农 学 通 报 , nu giS iB l 2 1 ,7 1 ) A h i r c. u1 0 1 1 ( 1 A . .
我 国 旅 游 区 划 研 究 综 述
陈 慧 敏
(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 学校康 复保健 系 , 安徽芜湖 2 10 ) 4 0 0
摘
要 : 19 以来我 国有关旅 游 区划的研究进行 了综述 , 对 9 0年 主要 涉及旅 游 区划的概念 、 省域尺度旅 游 区划 、 区域尺
涛 认 为 , 游 区划 的分类 从 区域 范 围来 看 , 全 国性 旅 旅 有 游 区划研究 、 理大 区 的旅 游 区划研究 和省 级行 政 区 的旅 地 游 区划研究 ; 旅游 区划 指 标 来 看 , 有 以与 旅游 地 密 切 从 既
端谦 、 春燕 、 志华 认 为旅 游 区是 旅 游 景 点 与旅 游 接 刘 李 待设 施组 成 的地 域 综合 体 。依 据 地域 完整 性 并 突 出特 色
度 旅 游 区划 、 游 区资 源 的 有 关研 究 。 旅 关 键 词 : 游 区 划 ; 游 资 源 ; 究 综 述 旅 旅 研 中 图分 类 号 F 9 . 50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0 7 3 (0 1 1 2 8— 2 0 7— 7 12 1 ) 1— 0 0
旅游业文献综述范文1500
旅游业文献综述范文1500摘要:旅游业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通过旅游使人们在体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况,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如推动商业、饮食服务业、旅馆业、民航、铁路、公路、邮电、日用轻工业、工艺美术业、园林等的发展,并促使这些部门不断改进和完善各种设施、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日益显示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不可能问题,旅游业也不例外。
本文将对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对策进行综述。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确立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
1旅游业的发展现状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旅游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魏小安在《关于旅游业成为经济增长点的若干问题》中提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将对旅游需求增长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城乡居民收入将稳定增长,到2020年人均GDP将达3500美元左右甚至更多,这将进入世界旅游界公认的旅游业爆发性增长阶段;国家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方略和加快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将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将为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和世界舞台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中国政通人和,社会安定,将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随着对现行休假制度的完善和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将形成巨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
尽管当前面临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但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没有发生逆转,我国旅游业发展仍属于上升期。
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
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是指对国家境内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分类、统一编码和命名的标准体系。
它是旅游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的基础,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然景观类。
1. 山脉,包括著名的山峰、山脉、山地景观等,如黄山、泰山、长白山等。
2. 河流,包括著名的河流、湖泊、湿地等,如长江、黄河、西湖、洞庭湖等。
3. 海岸线,包括著名的海岸线、海湾、海滩等,如青岛海岸线、三亚海湾、厦门海滩等。
4. 峡谷,包括著名的峡谷、溶洞、地质地貌等,如九寨沟、龙门石窟、张家界等。
二、人文景观类。
1. 古迹遗址,包括著名的历史遗迹、文化遗址、古城遗址等,如故宫、长城、兵马俑等。
2. 名胜古迹,包括著名的历史名胜、文化古迹、风景名胜等,如颐和园、西湖、鼓浪屿等。
3. 民俗风情,包括著名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如苗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藏族赛马节等。
4. 宗教建筑,包括著名的寺庙、教堂、清真寺等,如大雄宝殿、圣索菲亚大教堂、敦煌莫高窟等。
三、现代旅游景点类。
1. 主题公园,包括著名的游乐园、动物园、水上乐园等,如迪士尼乐园、海洋公园、欢乐谷等。
2. 城市建筑,包括著名的摩天大楼、地标建筑、现代景点等,如上海金茂大厦、广州塔、北京鸟巢等。
3. 文化艺术,包括著名的博物馆、艺术馆、剧院等,如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
4. 休闲度假,包括著名的度假村、温泉疗养、高尔夫球场等,如马尔代夫度假村、日本箱根温泉、美国奥兰多高尔夫球场等。
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统一旅游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提高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清晰、便捷的旅游信息,提升了旅游体验的质量,促进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希望各地旅游资源管理部门能够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旅游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
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在国内,关于旅游的评论、报道和文章不少,但主要是从事旅游规划的专家和学者们提出的,涉及的主题是在某个旅游点过去开发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挖掘,力求创造出该旅游点新的看点和新的价值。
进入新世纪,学者们对中国旅游从多领域进行多视角多层面的研究,为转型时期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热点研究。
1,在对旅游业产业地位的研究,比如张凌云﹙2000﹚在《试论有关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产业政策的几个问题》中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角度认为,旅游业从属于主导产业,只能作为配合主导产业的关联产业来发展。
王云才﹙2000﹚在《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产业规模配置》中认为对于一般经济区域来讲,旅游业只是一个重要的具有战略产业特征的产业类型,在国民经济中产业规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每个地区都适合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
赵浩兴﹙2003﹚在《选择旅游业为区域主导产业的合理性问题探讨》中认为选择旅游业作为特定区域特定时期内的主导产业,除了具有明显优势,还应客观认识旅游产业的现实资源、市场动力机制与市场潜力。
2,对旅游资源产权及对遗产资源管理的研究,比如,依绍华﹙2003﹚在《民营企业进行旅游景区开发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中认为民营企业获得经营权投资开发景区在合理的规制合同制约下,不会改变景区的国家所有性质,但要避免陷入短期逐利的误区。
马梅﹙2003﹚在《公共产品悖论》中认为中国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受到旅游产品的利益驱动已经偏离了其作为纯公共产品的目标,解决国家公园旅游产品的悖论需要由私人生产者的参与。
认为旅游资源产权不可转让的理论依据是景区产品的公益性和旅游资源的价值理论与价值核算问题。
张晓等人﹙2001﹚在《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中认为景区产品市场化应在一个完善有效的公益性事业管理机制的框架内实现,而门票专营权的转让使景区失去公益性,性质上成了私人企业的资产。
中国夜间旅游研究综述
中国夜间旅游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夜间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态,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中国夜间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
本文旨在对中国夜间旅游的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回顾中国夜间旅游的发展历程,梳理夜间旅游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分析中国夜间旅游研究的现状,包括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热点等方面。
同时,文章还将对夜间旅游的影响进行探讨,包括经济影响、社会影响、文化影响等。
本文将总结中国夜间旅游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评价,发现夜间旅游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文章还将结合中国实际,探讨夜间旅游发展的策略与路径,为夜间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夜间旅游研究的综述,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实践者关注夜间旅游领域,推动夜间旅游研究的深入发展,为中国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二、中国夜间旅游的资源类型与特色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其夜间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特色鲜明。
这些资源不仅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展现了现代都市的活力与魅力。
资源类型方面,中国的夜间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址、民族风情、现代都市风光等。
自然景观如黄山的云海、张家界的星空,在夜晚更显神秘与壮观。
历史文化遗址如故宫的夜景、西安的古城墙,在灯光的映照下,更加彰显了其历史沧桑与文化底蕴。
民族风情方面,各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如苗寨、藏寨等,其独特的夜间民俗活动和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
现代都市风光则以上海的外滩、广州的珠江夜游为代表,展现了都市的繁华与活力。
在特色方面,中国的夜间旅游体现了“古今交融、多元一体”的特点。
一方面,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夜间旅游体验。
例如,利用AR技术重现历史场景,让游客穿越时空,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文化资源旅游化研究综述
文化资源旅游化研究综述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文化资源的旅游化开发成为了旅游行业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
本文将对文化资源旅游化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发展现状、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发展现状文化资源旅游化是将具有文化内涵的资源以旅游产品的形式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
当前,文化资源旅游化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实践。
众多国家和地区通过将历史遗迹、文化村落、传统手工艺等文化资源打造成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在我国,文化资源旅游化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国家级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地成为了旅游业的热门目的地,例如故宫、长城、兵马俑等。
同时,一些特色小镇、古镇古村也利用其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建设旅游配套设施来吸引游客。
二、问题与挑战尽管文化资源的旅游化开发在各地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对文化资源破坏的问题。
一些旅游景点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对文化资源进行过度商业化开发,导致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纯粹性受到了破坏。
其次,传统的文化资源旅游化开发模式受到了局限。
过于依赖传统文化遗产,缺乏创新与输出,导致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最后,文化资源旅游化开发面临着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问题。
如何在保护文化资源的同时,实现对其经济价值的最大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未来发展的方向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资源的旅游化开发,需从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首先,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
保护是文化资源旅游化开发的基础。
政府应出台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政策,完善保护机制,防止文化资源受到破坏。
其次,注重文化资源的创新利用。
创新是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
国内外成功的案例表明,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打造主题公园、文化街区等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可以提高文化资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文化资源旅游化开发的研究与人才培养。
中国的主要地理观光与地理特色
高原山地气候: 中国西部地区属 于高原山地气候, 昼夜温差大,气 候多变
热带海洋性气候: 中国南部地区属 于热带海洋性气 候,全年高温多 雨,四季如春
地形地貌
河流:长江、黄河、珠江、 松花江等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 山脉、天山山脉等
地形多样:平原、高原、山 地、丘陵、盆地等
湖泊:青海湖、鄱阳湖、洞 庭湖等
城市景观
北京:故宫、天安门、长城、颐和园等
上海:外滩、东方明珠、豫园、南京路等
广州:广州塔、珠江新城、白云山、越秀 公园等
深圳:世界之窗、欢乐谷、深圳湾公园、 深圳书城等
杭州:西湖、雷峰塔、宋城、灵隐寺等
成都:大熊猫基地、锦里、宽窄巷子、武 侯祠等
乡村景观
自然风光:青山绿 水,蓝天白云,田 园风光
添加文档副标题
中国的主要地理 观光与地理特色
汇报人:
目 录
壹
中国的地理观光
贰
中国的地理特色
第一章
中国的地理观光
自然景观
长城: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最著名的地 标之一
故宫:中国古代皇家宫殿,世界最大的 宫殿建筑群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一部分,世界文化 遗产
桂林山水:世界自然遗产,以山水甲天 下著称
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以水景、山景、 林景著称
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古 尔班通古特沙漠等
海岸线:渤海、黄海、东海、 南海等
自然资源
水资源:长江、黄河、珠江等河流,以及众多湖泊和地下水 矿产资源:煤炭、铁矿、铜矿、铝土矿等 森林资源:东北、西南、东南等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生物多样性:中国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许多珍稀物种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地理文化
地理景观:中国 的地理景观丰富 多样,包括高山、 河流、湖泊、草 原、沙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中国与世界五大旅游强国的资源 地位比较-地文景观
景观类型 地质现象景型 山岳景型 探险山地景型 火山景型 丹霞地貌景型 岩溶景型 峡谷景型 土林/沙林景型 黃土景型 海岸景型 洞穴景型 探险/徒步景型 自然灾变景型 Ⅰ级 中国 中国 中国 美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美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Ⅱ级 美国 美国 美国 意大利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中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Ⅲ级 意大利 意大利 法国 中国 西班牙 法国 ――― ――― 德国 西班牙 法国 法国 意大利
云南:石林奇观、丽江古城(含东巴文化)、(澜沧江、怒江、
金沙江)三江并流带、香格里拉、泸沽湖、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26民族共聚、四季如春气候资源
西藏:布达拉宫(世界极品宗教旅游资源)、珠穆朗玛峰(世界
第一峰、冰塔林奇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世界最深、最长、 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为雄峻险奇的峡谷)、羌塘自然保护区 (世界最大的天然高原野生动物园)、藏教文化、圣湖
中国与世界五大旅游强国的资源地位 比 较 - 现 代 人 文 吸 引 物 (2)
景观类型 体育/军事设施 健身设施 节庆活动 景观建筑 人工喷泉 土特产/工艺美术 娱乐设施/表演团体 雕塑 Ⅰ级 美国 美国 法国 意大利 美国 中国 美国 意大利 Ⅱ级 法国 法国 美国 法国 法国 美国 法国 法国 Ⅲ级 意大利 西班牙 中国 西班牙 意大利 意大利 意大利 西班牙
8、特殊的生物旅游资源
我国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种子植物约2900多个属、 24600个种;兽类450种;鸟类1186种;两栖类动物 196种;爬行类动物315种;鱼2000多种。其中,有许 多是“稀世珍宝”,如: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
洞庭烟雨
洞庭落日
(二)人文旅游资源
1、古遗址
如:云南――“元谋猿人遗址”(距今约170万年) 陕西――“蓝田猿人遗址”(距今约50~100万年) 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遗址”(距今约69万年) 山西――“丁村人遗址”(距今约6000年) 河南――“仰韶遗址”(距今约5000~6000年)
2、河流与峡谷景观资源
如:“长江三峡”―――以雄取胜 “漓江山水”――以秀取胜 “钱塘江海潮”――以奇取胜
3、湖泊景观资源
如:“ 五大淡水湖 “ 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 泽湖、巢湖。 此外还有:杭州西湖、嘉兴南湖、绍兴东湖、南京玄 武湖、云南滇池,等。
长江三峡
夔门天下雄
三峡大坝
中国与世界五大旅游强国的资源 地 位 比 较 - 水 文 景 观
景观类型 海面景型 非峡谷河流 湖泊/水库景型 河川潮汐景型 瀑布景型 泉井景型 现代冰川景型 Ⅰ级 中国 中国 美国 中国 美国 中国 中国 Ⅱ级 美国 美国 中国 美国 中国 美国 美国 Ⅲ级 西班牙 法国 英国 法国 意大利 法国 意大利
2、历史文化名城
国务院分别于1982年、1986年、1994年分三批 公布了国家历史名城共161座,有的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有的拥有大量的历史遗迹或革命文物。如:北京、南京、西安、 上海、重庆,等。
3、古典园林
如: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颐和园
圆明园
颐和园万寿山
颐和园
秦始皇陵
万里长城
西双版纳
三、我国的国家地质公园
2001年3月16日,国土资源部为我国首批11 家国家地质公园授牌。它们是: 1、云南石林岩溶峰林国家地质公园; 2、湖南张家界砂岩峰林国家地质公园; 3、河南嵩山地层构造国家地质公园; 4、江西庐山第四纪冰川国家地质公园; 5、云南澄江动物群古生物国家地质公园; 6、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地貌国家地质公园; 7、四川自贡恐龙古生物国家地质公园; 8、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貌国家地质公园; 9、陕西翠华山山崩地质灾害国家地质公园; 10、四川龙门山构造地质国家地质公园; 11、江西龙虎山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 。
五、我国的25个重点旅游城市 我国的25个重点旅游城市 25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承德 大连 哈尔 滨 长春 南京 无锡 苏州 杭州 厦门 青岛 武汉 广州 深圳 张家界 桂林 海口 三亚 成都 昆明 西安 敦煌
六、我国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旅游资源
(一)文化遗产类
万里长城 北京故宫 敦煌莫高窟 西安秦始皇陵
如: “天下第一汤”――云南安宁的碧玉泉 天下第一汤” 天下第一泉” “天下第一泉”――镇江金山寺的中冷泉 “天下第二泉”――无锡的惠山泉 天下第二泉”
7、气候与天气景观资源
如:华北平原的四季分明、云贵高原的四季如春、南岭以南的长 夏无冬、 黑龙江的冰封雪盖、 海南岛的椰林棕榈、 大西北的苍 凉雄厚、江南的柔山媚水、 泰山日出、 黃山云海、 庐山云雾、 洞庭烟雨、 峨嵋彿光 漠河极光
漓江山水
大理三塔
4、海滨旅游资源
我国面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大陆海岸线长1、 8万公里,沿海岛屿有5000多个,全部海岸线长 约3、2万公里。有许多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如: 北戴河、青岛、大连、海南岛、厦门,等。
5、瀑布景观资源
如:贵州的黄果树瀑布 黃河壶口瀑布
黄果树瀑布
6、泉及矿泉旅游资源
中国与世界五大旅游强国的资源 地位比较-气候生物景观
景观类型 天文/气象景型 日照景型 空气景型 雾/雾凇景型 冰雪景型 风景草原 观赏花景型 野生动物 游憩性渔猎 构景地表土壤 Ⅰ级 中国 中国 美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Ⅱ级 美国 美国 中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中国 西班牙 中国 Ⅲ级 英国 西班牙 西班牙 美国 英国 英国 法国 英国 英国 法国
中国与世界五大旅游强国的资源 地位比较-历史遗产(2)
景观类型 古典园林 近代西洋建筑 名桥 传统聚落/田园 古井 古民居 石窟/摩崖石刻 古代水利/交通工程 历史街区 历史纪念地 Ⅰ级 中国 意大利 中国 英国 中国 英国 中国 中国 英国 意大利 Ⅱ级 法国 法国 英国 法国 英国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意大利 法国 Ⅲ级 意大利 英国 美国 意大利 西班牙 意大利 意大利 西班牙 法国 英国
中国与世界五大旅游强国的资源地位 比较-历史遗产(1)
景观类型 人类文化遗址 社会经济文化遗址 军事防御遗址 古城与古城遗址 帝陵与名人陵墓 皇室与官署建筑 宗教礼制建筑 殿堂 楼阁 古塔 牌坊/门楼 碑碣 传统建筑小品 Ⅰ级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意大利 Ⅱ级 法国 意大利 意大利 意大利 法国 法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法国 Ⅲ级 西班牙 西班牙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英国 英国 意大利 意大利 西班牙 法国 意大利 英国
3、河川风景型
如:长江三峡 桂林漓江 大连金石湾 海南天涯海角
4、海滨风景型
如:秦皇岛北戴河
5、石林瀑布风景型 如:云南路南石林 贵州黄果树瀑布 黃河壶口瀑布 6、森林风景型 如:湖南武陵源 云南西双版纳 7、历史古迹名胜型 如:北京“八达岭――十三陵” 湖南“岳阳楼” 8、革命历史纪念地型 如:井冈山 南京中山陵
陕西:秦始皇兵马佣、乾陵、黄帝陵、阳陵、 华山、西安古城、延安 甘肃:敦煌、丝绸之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宁夏:天然長城博物馆、西夏王陵、沙坡头、 贺兰山岩画 青海:青海湖鸟岛、塔尔寺、江河之源、阿 尼玛卿雪山、高原牧场、万丈盐桥、最大避暑胜 地、原子城、唐蕃古道 新疆:亚心、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丝绸之路、 博格达峰、卡拉库里湖、喀纳斯湖、高昌等西域 古城遗址、天山等西域名山、坎儿井、克孜尔千 佛洞、火焰山-葡萄沟、维吾尔族风情
楼兰遗址
4、宗教胜地
如:“佛教四大名山”、四川的青城山、我国的“四大石窟”: “佛教四大名山” “四大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5、帝王陵寝
如:陕西黄陵――“黄帝陵” 浙江绍兴――“大禹陵” 陕西临潼――“秦始皇陵”
纳西古乐
二、我国的风景名胜区
国务院于1982年、1988年、1994年分三批公布 了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共119处,按照其内容,大体上可以 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山岳风景型
如:安徽――黃山 山东――泰山 浙江――雁荡山 陕西――华山 四川――贡嘎山
2、湖泊风景型
如:杭州――西湖 武汉――东湖 无锡――太湖 昆明――滇池 大理――苍山洱海
我国的旅游资源
一、我国旅游资源概况
(一)自然旅游资源 1、山岳景观资源
我国山岳资源众多,许多山体具有雄伟、秀丽、 奇特、险峻、幽深等形象特征。如: 极高山” “极高山”(海拔5000米以上): 珠穆朗玛峰 西夏邦马峰。 佛教四大名山”: 四川――峨眉山 安徽――九华山 佛教四大名山 浙江――普陀山 山西――五台山 五岳” “五岳”:东岳――泰山(山东省) 西岳――华山(陕西省) 中岳―嵩山(河南省) 北岳――恒山(山西省) 南岳――衡山(湖南省)
6、独特的古建筑
如:世界上最大的宫殿群―――“北京故宫” 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北京天坛”
7、古代工程
如:“万里长城” “京杭大运河” 河北赵县“安济桥” 四川灌县“都江堰”
8、革命纪念地
如: 延安、 遵义会议会址
龙门石窟
嘉峪关长城
北京天坛
9、博物馆
如: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故宫博物 院”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 武当山古建筑群 拉萨布达拉宫 庐山风景名胜区
的
平遙古城
拉萨布达拉宫
苏州古典园林 丽江古城 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 北京皇家祭天天坛 大足石刻
(二)自然遗产
武陵源风景名胜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黄龙风景名胜区
(三)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泰山 黃山 武夷山 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