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中考推荐诗词(中考考查23篇)赏析与练习
2006-2012年徐州市中考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2006~2012年徐州市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2006年(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4.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_____________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_________________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分)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三)(4分)14.(2分,每处1分)望高大雄伟15.(2分,意思对即可)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2007年(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1.词中作者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及自己的观察与感受,抒写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思考,做到了______________结合,浑然一体。
(1分)1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古诗鉴赏(3分)11.答案:情景或景情12.(开放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能从某一个角度比较深入准确的赏析即得2分。
)参考答案:(1)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堪称佳对;(2)景物描写典型,画面生动;(3)蕴含着生活哲理,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4)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2008年(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3 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l 分)14.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2 分)答案:(三)古诗鉴赏(3 分)13 、( l 分)“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 必考34首古诗词鉴赏大意赏析
徐州市2013年中考34首古诗词名篇阅读与鉴赏一观沧海(曹操)七上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大意】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4.诗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5.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和抱负?二闻王昌龄坐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七上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大意】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赏析】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深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
徐州市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徐州市初三中考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请你参与“抓诗题·读古诗”活动,完成问题【甲】望【清】周容独立空庭日没西,归鸦风急翼难齐,故园小阁疏篱外,乌桕梢头各早栖,【乙】望【清】周容万点寒鸦过尽西,一轮斜月向人低。
欲追残梦惊回处,黄菊樽前剥蟹脐。
阅读【甲】【乙】两首诗,关注诗人所望的景物,根据要求答题。
(1)根据诗歌内容,将“晓”“晚”两字分别填在相应诗题的横线上。
【甲】________望【乙】________望(2)追随诗人的目光,你会发现,正是那些富有特征的景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思。
请从两诗中任选一首,结合诗句,品味诗人所望之景,体会诗人流露之情。
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2)这支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色?(3)曲子通过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江苏省徐州市语文诗歌鉴赏 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徐州市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四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云郑准片片飞来静又闲,楼头江上复山前。
飘零尽日不归去,点破清光万里天。
云来鹄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岭上云白居易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
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云郭震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
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1)请从四首诗中指出感情倾向不同的一项()A. 《云》郑准B. 《云》来鹄C. 《岭上云》白居易D. 《云》郭震(2)请述评第二首来鹄《云》“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两句。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菩萨蛮·宿水口南宋·洪瑹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古典诗歌描写景物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2)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诗人春日一次具体的观书经历,形象地说明开卷有益之理,抒发了对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B. “直下”“三千”两词,写出了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如饥似渴的读书情状。
C. 颈联对仗工整,说理形象,“活水源流随处满”一句化用了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
D. 尾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衬托,突出诗人的书斋生活之美好,表达了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
(2)诗人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各题。
送李九贬南阳钱起玉柱金罍①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
鸿声断续暮天远,柳影萧疏秋日寒。
徐州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徐州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古诗词赏析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中“决眦入归鸟”中“眦”的意思是________,颔联写出了泰山的________特点。
(2)结合全诗,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1)眼角;神奇秀丽,高大巍峨(2)作者想攀登最高峰,一览众山的渺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解析】【分析】(1)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诗句的意思,“决眦入归鸟”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眦:眼角。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描写泰山的近景。
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
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故答案为:⑴眼角;神奇秀丽,高大巍峨⑵作者想攀登最高峰,一览众山的渺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中考古诗文阅读赏析试题
中考古诗文阅读赏析试题人教版江苏省邳州市第四中学古诗赏析1考点说明根据徐州市《中考语文说明》,诗词赏析共计三十三首。
其中《关雎》,《蒹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观刈麦》《行路难》属于较长的篇幅,且《中考新航标》中均有试题,故不再涉及。
较短的诗歌中《望岳》和《浣溪沙》是2021和2021的中考题,也不再涉及,新航标的三十三首必考的诗歌中,航标试题又没有出现的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雁门太守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赤壁》,是复习迎考的重点。
此外,又补充进去《黄鹤楼》《望江南》《渡荆门送别》,《西江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山居秋暝》《题破山寺后禅院》《过故人庄》几首常见的课内诗歌。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唐代诗人崔浩写的一首七言诗。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相互映衬,相互衔接,不仅衬托了诗人爬楼梯眺望远方时的忧郁,而且使整首诗一气呵成。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历历”“萋萋”描绘出了什么景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此联相同,请选出一例写在下面。
答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空街道上的小雨像清脆的雨一样平滑,从远处看不到草的颜色。
最好的事情是一年中的春天,这比满城的烟和柳树要好。
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2.整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和感情?夜雨寄北你问是否有时间回来。
2020年徐州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曲鉴赏
1. 析本义。指出所要分析的字(词)的字面意思。 2. 明手法。点明该字所运用的修辞或表现手法,如拟人、夸张、比喻、 对比、衬托等;或者点明该字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相关对象的,如动静角 度,视觉等。
课外古诗词曲鉴赏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3. 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情景, 并结合具体诗(词)句进行分析,或描述该句的景象。 答题规范:×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 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 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借助关键点寻找理解情感的突破口, ①梳理 →
如诗歌、诗眼、意象
诗歌主旨 或
诗人情感
结合具体诗句或意象分析情感,可重 ②分析 →
点关注尾句。
用凝练,概括的术语阐述作者情感或 ③概括 → 诗歌主旨,如忧国忧民,怀古伤今,
忧愁,孤寂,伤感,恬淡……
课外古诗词曲鉴赏
返回目录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3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课外古诗词曲速读技巧
目
中考常考考点及方法突破
录
课外古诗词曲分类群文鉴赏
2020课外古诗词曲分类精练
课外古诗词曲鉴赏
课外古诗词曲速读技巧
1.(2019连云港)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2题。(6分) 重登云台山 【清】陶澍①
又踏金牛顶②上行,海风飞舄③上蓬瀛。 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为访仙人④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 长松迓⑤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
课外古诗词曲鉴赏
赠友送别 思乡怀人 山水田园 爱国忧民
“1+X”群文鉴赏
议题:与“水”有关的送别诗
江苏省的中考诗词赏析
江苏省的中考诗词赏析律诗是一种有严格格律要求的诗体。
这种诗体是以前所未有的。
为了表示与古体诗的不同,唐代称之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我在此整理了江苏省的中考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江苏省的中考诗词11菊罗隐〔唐代〕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
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
此诗以轻巧从容见长,它吐语隽永有致,意蕴却深邃绵厚。
2七夕罗隐〔唐代〕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这首诗的特点是用对比写法,第一句写天上的景物,第二句写人间的情状,有景物,又有欢笑,构成天上与人间相对照。
二联专写人间,不提七夕,在“锦绣篇”里暗指咏七夕。
三联又是对照写法,“香帐簇成”指天上,“金针穿罢”指人间。
“铜壶漏报”二句指天上。
此外,第一联写人间“欢笑”,与第四联写天上惆怅相对。
一乐一悲,构成映衬。
再像写谢女的空出箧子来装檀郎的锦绣篇,写人间男女在七夕的欢乐,又与牛郎织女的临别惆怅构成映衬。
在这样的映衬里,就是衬出天上不如人间了。
再就写天上或人间的词句来看,首句、五句、七句、八句写天上,二句、三句、四句、六句写人间,即四句写天上,四句写人间。
但这首诗题为《七夕》,应以写牛郎织女相会为主,因此使人感到还是看重人间,所以这样安排。
写人间的欢乐胜过天上,在当时有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难得的。
3牡丹罗隐〔唐代〕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
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
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阑干。
罗隐这首咏物诗,为古代咏牡丹的名作。
此诗写牡丹之美,而不限于花叶的描绘,一方面着眼于牡丹的生活环境,另方面着眼于对它精神气质方面的表现,这二者的结合,使得诗中所写似乎并非纯粹的花,好像还表现了人的一种精神风貌。
第一联概括地写其给人的直觉,末一联以美人为喻,前后照应。
徐州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徐州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宿江边阁①杜甫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②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①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春,杜甫由云安(今重庆云阳)到夔州(今重庆奉节),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
②鹳:形似鹤的水鸟。
A. 《望岳》的七,八两句写诗人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B. 《宿江边阁》的五,六两句将鹳、鹤追飞后的宁静安栖同材狼的争喧抢夺对比,一静一喧,渲染夜晚野外凄清与悲凉的气氛。
C. 古人用字颇为考究,《望岳》中的“割”字形象地写出泰山的高峻,《宿江边阁》中的“翻”字使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动感。
D. 杜甫诗歌的主体风格为沉郁顿挫,《望岳》和《宿江边阁》这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这种风格。
【答案】 D【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
D项有误,“《望岳》和《宿江边阁》这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这种风格”理解和分析不恰当,《望岳》的风格不是“沉郁顿挫”而是“气势磅礴、一往无前的豪放风格”。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2.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沁园春·雪(节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惜”字统领下文,请说说“惜”包含哪些意味。
(2)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略”和“稍”的准确性。
【答案】(1)“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中考语文》徐州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精选30练】
一、诗歌鉴赏1.108.下面两首作品都提到喝酒,两位作者在喝酒中寄寓的情感有否相同之处?请做简析。
①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②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注释:第①首诗作于作者由南郑前线调回成都的路上,是年秋,主战派王炎被召回临安,作者也失去抗战杀敌的机会。
2.《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82.本诗属于( )A.边塞诗B.田园诗C.哲理诗D.叙事诗183.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走过居延一地。
B.颔联中“征蓬”“归雁”是远赴边塞的作者的写照。
C.颈联中的“长河”,泛指作者见到的大漠里的河流。
D.结尾写了作者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之事。
184.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
3.阅读下面(甲)(乙)两诗,完成小题。
(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早春寄王汉阳李白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178.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早春寄王汉阳》首联中“访”字的妙处。
179.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钱塘湖春行》“争”“啄”二字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画面;“渐欲”“才能”写花草向荣的趋势,准确生动地写出了西湖早春气象。
B.《早春寄王汉阳》“陌头杨柳黄金色”一句写早春之色,不用“嫩绿”“新绿”而用“黄金色”,是出于细心观察又融进了喜悦之情所得。
徐州2020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主观题资料
徐州2020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主观题资料班级姓名七年级上下册古诗赏析第1首观沧海东汉末·曹操1、“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河灿烂,若出其里。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两个“若”字可以看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3、修辞: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4、情感: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第2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近年未考)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点出闻讯的时节——暮春,“杨花”即柳絮,给人飘忽不定的感觉,“子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二者合起来有了伤感的气氛。
借用这两种意象来烘托凄凉。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军直到夜郎西。
诗人借助奇特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明月人格化,将对友人的思念与担忧融于景中,既有对老友遭贬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和热忱的关怀。
第3首次北固山下唐·王湾(Z近年未考)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以对偶句点题。
“青山”即北固山,“客路”即驿道,“客路”在“青山”之外,诗人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在船上的想象,明写青山与绿水,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正”和“悬”的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行船的平稳;“阔”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
“潮平”一语为“江春”一语做铺垫。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意境开阔,情绪饱满,象征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其心情乐观昂扬。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最新徐州中考必背古诗文
徐州中考必背古诗文徐州中考必背古诗文(55篇、首)1、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木兰诗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最新徐州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徐州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按要求答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宁,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上阙一个“________”字,不仅表现了出猎场面的盛大壮观,而且写出了随猎者矫健的身影和如虹的气势。
(2)请对下阙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简要赏析。
(3)词的结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答案】(1)卷(2)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像汉文帝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3)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解析】【分析】(1)“千骑卷平冈”的“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
所以可提取“卷”作为答案。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据《汉书·冯唐传》记载: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
后因报功时“虏差六级”多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
冯唐竭力为魏尚辩白,认为文帝“赏太轻,罚太重”,颇失人心。
文帝幡然醒悟,当日便令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拜冯唐为车骑都尉。
节: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苏轼当时在政治上处境不甚得意,在这里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
最新徐州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徐州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
“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 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 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 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
【答案】(1)B(2)诗句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解析】【分析】⑴B项有误,“闻说”即听说,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选项中“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有误。
⑵赏析句子,要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并进一步理解其深层含义。
山中的浮云能够遮住登山人的双眼,面对“浮云”,“不畏”二字,写出了态度:不能躲避,更不能妥协,而应与之抗争。
哲理:喻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志存高远方能一览无余,胸襟万里。
故答案为:⑴B;⑵诗句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诗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要结合具体的诗句理解诗句的大意,要注意诗句中写作手法的运用,情感的表达。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南浦①王安石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注】①南浦,在江西南昌西南,即“画栋朝飞南浦云”(《滕王阁序》)中的南浦。
(1)“鸭绿”“鹅黄”分别指什么?请作具体说明。
最新徐州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徐州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 “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C. “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 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2)“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答案】(1)C(2)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解析】【分析】(1)C错误,没有运用象征手法。
(2)词人末句写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据有关资料记载,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孙权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于是感叹说:“ 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 意思是说,生儿子应该像孙权一样,而刘景升的儿子就像猪狗一样。
我们从词人用这一典故来看,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
其实,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
当然,暗示了自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故答案为:⑴C;⑵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
这是一道选择题,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诗歌的理解,考生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选项的说法,判断正误。
⑵本题考查诗歌诗人情感的理解。
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整体感悟诗人的情感,结合语境进行具体的分析。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徐州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徐州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九日送别(唐)王之涣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蓟(jì)庭,地名。
(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
(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答案】(1)一个“暂”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了。
(2)“断蓬”,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
作者用“断蓬”暗喻:明日一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
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的珍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的悲伤。
【解析】【分析】(1)结合这两句诗的意思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这两句的意思是既然明日就要分别,今天我们暂且一起同饮一杯芬芳的菊花酒,也许明天就要成为断根的飘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重阳节,亲朋好友齐聚一堂,饮菊花酒本来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可是“暂同”二字,就表明同饮菊花酒是一种安慰之事。
既然注定明朝就要分别,那暂时忘记离别之愁,一起来饮菊花酒吧。
因此一个“暂”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了。
(2)首先要理解“断蓬”的本义,“断蓬”,就是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
结合最后两句诗的意思分析,今天我们暂且一起同饮一杯芬芳的菊花酒,也许明天就要成为断根的飘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这里作者其实是用“断蓬”自比,意思是明日一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
既然这样,那就珍惜今天的时光吧。
因此,“断蓬”二字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的珍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的悲伤。
故答案为:⑴一个“暂”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推荐诗词(中考考查23篇)赏析与练习〖网上资源初三语文组整理〗(加下划线的为重点赏析与默写的诗句) 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
该诗亦如此。
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练习:结合本诗谈谈你对曹操的认识。
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次”指旅船停泊。
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练习:①、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②、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③、此诗的尾联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的?④、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深韵,为后人所称道。
⑤、任选一联赏析。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
“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练习:①、对这首诗理解不当的一句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的是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风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动词,勾画和渲染了一幅早莺争树,新燕啄泥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茵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②、诗中写了哪些画面()()()()()③、诗人的行踪:④、你知道的写景的名句还有哪些?写出五句。
⑤、绿杨茵里的白沙堤到底怎样可爱,诗人并没有明写,你认为这种写法如何?⑥、诗中的“钱塘湖”就是现在的(),你知道的写此湖的名句还有哪些,请写出两句。
4、秋词天净沙秋思刘禹锡马致远自古逢秋悲寂寥,枯藤老树昏鸦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排云上,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秋思”“秋天的愁思”之意。
开头四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景中带有“悲秋”色彩。
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乡之情。
练习:①、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03 无锡市中考题)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
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断肠人”并没有宿在“小桥流水人家”。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
“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③、上面两首诗同写秋景,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表达的是(豪放热情,乐观向上的情怀),而马却抒发了(凄苦的思想之情)。
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
④、默写表现思乡之情的名句三句。
5、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
颔联:用夸张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因太高,以至于阳光不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形成一面如同清晨,一面如同傍晚的奇观。
尾联:诗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
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所以该诗影响深远,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练习:①、诗中的“阴阳”分别指什么()()“岱宗”指()②、对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岱宗夫如何”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B、“造化钟神秀”一句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
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的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的写出了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
( A )③、《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6、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
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
也隐含一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
练习:①、诗中的“草木深”表面是写(春天来临,草木繁茂),实际是写(都成沦陷,草盛人稀,荒凉萧条的社会现状)。
②、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
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感时忧国、思亲念家的情感)③、任选一联赏析:7、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首尾两联叙事。
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
“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
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
(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颈联所表现的美景)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
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练习:赏析诗中的名句(或描述诗中的名句)8、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赏析:首联:写诗人到山西村做客受到热情招待,描写了淳朴的风俗、善良的农民、美丽的风景。
颔联:意境优美而含蓄。
诗句的字面意思是山西村山环水绕,正当诗人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看见前边绿柳飘飘,花团簇拥,一个村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现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生出许多希望(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
尾联:中“若许”两字表达了矛盾的心情——今后,如果允许的话自己将要在这里隐居悠游了;可是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感能允许吗?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赏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
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
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
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
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练习:①此诗感情沉郁,但前后感情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悲愤),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②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存在,但万木依旧争春。
含义: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③台湾回归的脚步不以台独份子的破坏而停止,这正如本诗中的所写的:()④、词中的乐天指的是()10、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该诗是怀古咏史诗(以古人古事作题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抒发自己的感慨)。
该诗作者(见解)①认为:曹操之败是因为受了火攻,周瑜之胜也是因为用了火攻;火攻的成功又是得力于及时风力相助。
②孙刘联军失败了。
(用假设的、委婉的、生动形象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表明。
)练习:①、诗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有哪些?②、赏析后两句。
11、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首联回顾自己大半生的经历,特别是四年抗元斗争经历。
二、三联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邱峰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
尾联: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