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传统图书市场发展与徽州坊刻市场特色研究

合集下载

黄山学院学报2020年总目录

黄山学院学报2020年总目录

第6期哲学社会科学[徽州文化研究]徽商经济建构下明清刻书中徽派版画嬗变探析…………………………………………………薛配,吴衍发(1.1)明清徽州彻上明造建筑木雕文化形态研究……李健,黄凯(1.6)抗战时期绩溪县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的调查……汪伟强(1.10)徽州藏书与新安理学人才……………………张守卫,解馨培(2.1)徽墨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王曼,吴文浩(2.6)歙县韶坑目连戏班社现存状况调查与思考…………方文婷(2.11)徽州美学思想研究三论…………………………………洪永稳(4.1)徽州傩舞的历史特色、现状与传承保护………翟屯建,曹必冉(4.6)清代“一口通商”时期徽州“屯溪茶”外销到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出口量研究……………………………………………吕长岭(4.11)羁绊与困窘:晚清徽州发轫之际的新式教育……………方光禄(6.1)论许国的寿序创作………………………………………许璐(6.8)“一带一路”背景下徽州非遗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方新,荣金金(6.12)徽商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研究……………许文娟(6.17)[旅游研究]国内旅游企业管理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基于Cite Space 的分析………顾寒月,王群,杨万明(1.14)“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与出境旅游市场发展……………程涛(1.20)县域旅游目的地旅游投资模式演化研究——以黄山市黟县为例…………李东和,李雨轩,孟红(2.18)“三生”融合视角下黄山世界遗产地保护和利用新途径………………………………………………李慧芳,杨效忠(2.25)廊道旅游视角下的黄山市全域旅游空间分析与驱动机制研究………………………………………姚李忠,杨效忠,闻飞(2.33)民国时期黄山景区建设经费概算与筹措研究………………………………………任唤麟,吕彬,罗海燕(4.16)山岳型景区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成因……………………许艳,赵海溶,胡悦,沈惊宏,周葆华(4.21)基于投入产出效率分析的长江经济带11省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丁浩(6.21)乡村振兴背景下黄山市乡村旅游扶贫效益评价研究………………………………………张静,朱红兵,吴虹(6.28)徽州传统村落旅游者的环境态度研究——基于宏村的调研…………………………………左迪(6.33)[经济·管理]现代服务业转型与升级过程中人才供给侧问题研究——基于芜湖高职院校的现状………………………俞荟(1.26)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市直部门政务微博情况研究——以黄山市为例……………………………………方兴林(1.3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检察权职能研究…………………张晓静(1.37)论企业财务报告的优化措施…………………………胡丰(2.49)医药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黄平,侯丹丹(2.53)SWOT 分析视角下地方融资平台的转型升级探究——以H 市城投公司为例……………………………詹凯(4.29)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韩启昊(6.39)股权性质差异下股权质押、高管风险偏好与盈余管理…………………………………………………彭振革,刘敏(6.44)基于VAR 模型下的阜南县柳编非遗产业与农村扶贫资金效率研究…………………………………………………………方瑛(6.49)非典型互动行为对参展商参展绩效影响研究…………程璐璐(6.53)[政治·法律]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标准和着力点………沈友耀,陈莉(2.40)非公主体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研究…………………………………………………………操基栋(2.45)高校女大学生就业法律保障缺失问题探讨…胡兰,高燕(4.34)[文学·语言]托妮·莫里森小说《秀拉》的空间解析…………………濮志敏(1.43)超越与局限:萨拉·奥恩·朱厄特小说《乡村医生》中的职业女性形象………………………………………………魏巢凤,窦玉玉(1.47)近二十年现代汉语区别词研究:回顾与展望…张淑静,李铁范(1.52)改写理论视角下《射雕英雄传》郝玉青英译本研究……韩贤格(1.57)登特-杨父子译《水浒传》中帽、抹额和幞头的翻译研究…………………………………………………刘幼玲,王金秋(1.63)徽州机智人物故事类型………………………………王相飞(2.59)“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文化外译体系的生态学视角研究…………………………………………………………陈圣白(2.64)中国特色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探讨…………………………………………陈圆圆,宋阳,陈彦彦(2.68)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福建省旅游网站英译研究………黄冬群(2.73)张元幹南渡前后词作抒情主人公的转变………………罗笑(4.38)咸丰九年己未科会试进士群体情况浅析——以《咸丰九年己未科会试同年齿录》为中心…………………………………………………李琪琪,曲晓红(4.43)分裂的自我——镜像式解读约翰·契佛笔下艾琳自我建构的破灭…………………………………………………………吴玲(4.47)从“无缘”到“有缘”的人际重建——评青山七惠《一个人的好天气》…………………林彩虹(4.52)从副文本视角解读宇文所安《盛唐诗》…………………周蓉蓉(4.58)胡适短篇小说翻译研究………………………方英姿,童兆升(4.62)内拉·拉森笔下女性黑白混血儿的认同危机和身份构建…………………………………………………………张德文(6.59)格雷厄姆·格林短篇小说《隐形的日本绅士》中的后现代主义元素…………………………………………………………张君(6.64)文学语篇的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以《喜福会》为例…………………………………吴静静(6.68)认知视角下汉语文化专有项的英译研究——以徽派建筑译介中的三音节词为例……………杨晓丽(6.73)[文化·艺术]文化生态保护区居民地方文化认同调查研究——以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王永桂,叶姗,江红(1.68)皖西南桑皮纸文化传承与制作技艺保护研究…………周宇(1.72)人工智能对新闻从业者的影响…………………………冀萱(1.76)黄山学院学报2020年总目录黄山学院学院2020年总目录··141黄山学院学报2020年当代篆刻艺术继承与创新问题的思考…………………郭刚举(1.80)服饰卖场中动态橱窗的设计与创新研究………………………………………汪清,杨明,王晴(1.84)中国现实主义油画中色彩语言的情感表达……………吴梅(1.88)以网络直播为途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叶丹,戴旸(2.80)商业片背景下的电影创意型改编论析………………杨瑾(2.84)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分众化”流变探微……………王颖荷(2.89)基于北欧陶瓷产品的设计与工艺探析………黄茹,白宗刚(2.93)博物教育与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关系探析——基于博物教育的生态文化内涵………………………………………王丹,王倩倩,闫小满(4.70)地方高校学报组稿策略探析……………………………朱家席(4.75)《中国女报》编辑特色分析………………………………余瑶(4.80)芒砀山石崖墓室文化艺术特色研究……………………夏爽(4.83)中国传统木雕图案特点分析及其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王先华(4.87)合肥城市品牌视觉形象推广APP设计研究……………台佳(4.90)基于Select多路复用的游戏服务端框架研究与实现…………………………………………………………章国雁(4.95)皖南周代青铜器区域特征探讨…………………………冯雨程(6.78)清末涡阳堡圩与置县研究……………………徐和阳,张影(6.84)谈朱权的茶道思想………………………………………董杰(6.87)盘扣传承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朱真真,邬红芳,张冰,黄云芳(6.94)基于形状文法的徽州木雕灯具产品设计研究………………………………………庄德红,任尧,王震霆(6.98)[教育·教学]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路径选择…………路善全(1.92)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一流本科人才评价体系研究…张娟(1.96)“优良学风班”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崔晓霞,杨积芳(1.101)我国集成电路人才的特点及建立档案的思考………苗洪丽(1.106)基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微课教学设计……周乐,张青(1.110)对口单招背景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黄山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为例……………………………孙克奎,谢成芳,朱国兴,姜薇(1.115)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黄山学院中法酒店管理专业为例…………程敏(1.119)PBL+CBL教学模式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应用……李园园(1.124)“4551”理念下高师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改革探究………………………………………朱绍庚,帖玲,郝冉(1.128)基于教编演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黄山学院《形体舞蹈》课程为例……………张文文(1.133)传统而新锐宏阔而细微——李时人先生治学思想管窥……………………李玉栓(1.137)当代优秀大学生的卓越特质及培育研究——透视“安徽省十佳大学生”的秘密……………任少伟(2.97)新形势下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立体化培养的探索与创新………………………………………………………廖荣军(2.101)全程化职业指导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实施路径研究…杨璟(2.104)地方高校在徽州民歌传承与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孙四化(2.109)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研究……………孟筱筠(2.113)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应用型教学模式探究………余艳艳(2.118)新时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德育内涵及其实践展开………………………………………………………徐畅(2.122)我国应用型高校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研究…谭艳华,江六一(2.127)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独立学院专业结构分析——以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为例……………………………袁慧宇,赵娟,刘咏梅,朱庆仁(2.131)大学生评教结果的差异性分析及对策探究……………………………………………范亚男,梅松竹(2.137)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机制探讨…………俞念胜(4.99)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对应用型高校教师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黄翠,朱昌平(4.104)优秀徽商文化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传承与创新…………………………………………任琪,张志平,宋超(4.108)论徽州楹联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汪恭艳(4.112)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机制研究——以黄山学院为例……………芦洁媛,胡善风,黄良芳(4.115)论地方高校的社会责任与科学发展——以黄山学院为例………………………徐勇,胡家俊(4.119)地方传统艺术资源在图案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刘静(4.123)衔接与连贯理论视域下的新闻听力特点研究——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新闻听力为例…………王琳(4.126)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洪莹(4.131)思维导图在韩国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章鏴,窦云鹏,施静,王毅聪(4.134)地方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皖北地区五河民歌为例……………………安琦(4.137)基于建构主义的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建设与个案应用…………………………………………………………李之琳(6.103)借鉴综艺节目开启高校创意课堂情境教学的新范式…………………………………………………………陈叶(6.107)应用型高校“教赛相融”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孙健(6.110)“马工程”教材背景下的古代文学教学策略研究……徐文翔(6.115)基于中西比较的文学理论课程建设路径……………冀志强(6.119)“国际商法”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张卫彬,葛瑶(6.124)区块链技术对应用型本科会计学实践教学的影响分析………………………………………………………刘成刚(6.128)新安画派作品在山水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黄山学院为例………………………………周康正(6.133)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三创”教育探析………张晶,葛燕男(6.137)自然科学[数学与统计]一类具有密度制约的时滞捕食与被捕食系统解的稳定性分析…………………………………………………………方辉平(5.1)基于Super-SBM和Malmquist模型的安徽省环境效率分析…………………………………………………宋雅晴,刘兮(5.4)非均质分布式人群接种疫苗的多组流行病模型研究…陈亮(5.8)新的区间值直觉模糊集的熵…………………杨金鑫,赵有金(5.13)[机电与信息]基于证据理论融合两级分类规则的不平衡数据分类方法…………………………………………………………李莎莎(3.1)有限单元思想在静电场与稳恒磁场求解中的应用……………………仰振东,何沛,沈陵,王悦,李伟艳(3.5)7075铝合金搅拌摩擦加工改性区硬度性能分析……………………刘胜荣,蒲家飞,葛小乐,汪洪峰,董旗(3.8)基于北斗技术的新能源电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高丽(3.12)··142第6期基于LK8810S平台的DAC数字芯片的性能评估及研究…………………………………………………………高艳(3.16)基于CAN总线的车辆模式开关设计………胡娟,芦莎(3.20)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垃圾桶设计与试验………………………………………杨咸启,梦伟,解文辰(3.24)钛酸铋钠-钛酸钡陶瓷的铁电压电性能研究………………………………………赵年顺,周云艳,孙太明(5.19)换热翅片级进模冲孔机构参数化设计研究…祝梦臣,汪洪峰(5.22)玉米色选机滑板结构参数对落料均匀性影响的研究……………………………葛小乐,刘胜荣,李占福,姚文杰(5.27)低噪声放大器设计……………………………………李铮(5.32)一种基于hadoop平台下的矩阵优化Apriori改进算法………………………………………………梅俊,陈建敏(5.35)融合隐语义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混合推荐模型研究…王子岚(5.39)[化学·化工]霍山石斛内生真菌DHS-3、DHS-4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研究………………………………………陈传平,柯成,陈乃东(3.29)微波辐射催化合成富马酸单正丁酯的工艺研究……………………黄飞,张锐,戴璐,张浩冉,吴琳(5.43)超临界CO2萃取无花果叶中的挥发油及其成分分析……………………兰艳素,徐玉婷,张愉快,何宁涛,陈伟惠(5.47)[资源与环境]大数据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研究………………………………王慧慧,涂丽丽,梁栋,马友华(3.33)豆腐保鲜工艺的研究进展…………张际峰,张兮,叶韬(3.37)基于微信的县域配方施肥系统研究与应用……………………朱福斌,丁世伟,李子杰,张友华,马友华(5.51)歙县山核桃植株不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姚琦(5.55)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园林的转译和表达……杨欣,汪天(5.60)[建筑]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人居环境优化策略研究——以安徽省庐江县小山根村为例………………胡明璐(5.64)黄山区乡镇特色文化在环境景观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分析……………………………骆美,吴子倩,偶春,刘潇潇(5.69)局部腐蚀损伤下钢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研究……………………杨明飞,沙志平,陈宜网,王辛,王磊(5.74)徽派木构古民宅结构分析——以棠樾某民宅为例……………………邢凯峰,肖官衍,王小平,王公成,李红艳(5.78)[体育]中国体育产业区域竞争力比较研究…………………王庆庆(3.43)基于快速发展期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之研究…胡良平(3.48)产教融合视野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研究………………………………………李开文,王萍,张琼(3.52)乡村体育赛事扶贫优势、劣势及策略分析……………汪轶群(3.57)高校推进足球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郑代义(3.61)雅加达亚运会女足决赛之中国女足技战术分析………………………………………………李翔,许姣(3.64)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论述之研究——“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关系分析…汪俊祺(5.81)福建省体育产业增加值与GDP互动关系研究………………………………………………李勇妹,李加鹏(5.85)安徽省社区体育俱乐部社会资源开发整合路径研究………………………………………………王林,王兰(5.89)体育运动对大学生抑郁症的作用及机制……王学坤,吴鹏(5.93)[教育·教学]《生态学》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佘新松,董丽丽,马明海(3.67)《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的探讨…………………李长江,兰艳素,韩冰冰,郑玉船,周权(3.70)“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策略研究………………………………………………………吕贤清(3.73)论“酒店工程自动化”培养方向构建与特色凝炼………………………………………施云贵,赵磊,陈佩军(3.76)面向新工科的大数据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孔超,张丽平,刘涛(3.79)基于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内容的创新实践项目实施——以“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作物颗粒计数”为例……………………马慧敏,黄金日,焦俊,乔焰,沈春山(3.83)移动通信中多普勒频移的教学方法研究………………………………………刘琦,侯丽,何宁业(3.87)提升“光电检测技术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以“薄透镜光学传递函数测量实验”为例………………………………………叶剑锋,蒋峰建,焦铮(3.90)工程光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黄山学院为例………………………………黄志永(3.93)应用型烹饪本科专业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姜薇,卢丞文,孙克奎,金声琅(3.96)“互联网+”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信息化改造——以《食品快速检测技术》课程为例……顾海洋,孙艳辉(3.99)应用型本科卓越农艺师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以黄山学院岭南林场实践教育基地为例…………………陈黎,潘健,万志兵,李燕,蒋小凡(3.103)生物类专业野外实习探索——以黄山学院为例…李伟,杨雨玲,王德青,吕顺清(3.107)微视频在动物行为学教学中的应用………王希,朱勇(3.111)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许竟成,马雪泷(3.114)基于创新能力培养对食品工艺设计实践课程的探索…………………………吴丽萍,吴永祥,楚文靖,胡长玉(3.117)地方性本科院校《环境工程学》教学改革探索………………………………………………万顺利,钱丽萍(3.121)论高等学校微生物学的教学改革……………………项兴佳(3.125)乡村振兴背景下地域性规划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黄山学院城乡规划专业为例……………………………………余汇芸,汪婷婷,石蕾(3.128)直观教学法在应用型高校《桥梁工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全伟,张志强,邓林(3.132)工程教育驱动下GIS开放实验模式探讨与实践…………………………冯少茹,黄木易,解华明,杨婉清(3.136)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过程学生参与的研究………………………………………………孙露,胡建伟(5.98)大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教法向“对分课堂”转变的策略……………………………………崔冬玲,朱红旗,吴正飞(5.104)应用型本科院校数据库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丁丙胜,宋卫华,王勇(5.107)基于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宛楠,张义,杨利(5.112)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的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吉小利,邢宏龙,张晓梅,石建军,甘颖(5.115)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工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之研究……………………………………潘乐,周权,李长江(5.118)“新工科”视域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虚拟仿真教学与创新平台的构建……………吴永祥,胡长玉,王德青,金声琅,吕顺清(5.121)新工科背景下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以滁州学院为例…向玉勇,殷培峰,张元昶,柴新义(5.125)徽州古建筑测绘的教学与改革……汪兴毅,管欣,刘红云(5.129)影响学生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因素分析——以黄山学院大学体育课程为例……沈曦,武勇(5.132)不同类型学生高校校园设施空间认知差异研究……………………………………高鹏,陈玲玲,宋朝伟(5.137)黄山学院学院2020年总目录··143。

明清时期图书出版与文化交流研究

明清时期图书出版与文化交流研究

明清时期图书出版与文化交流研究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图书出版和文化交流因为新兴的出版业和海外贸易的扩张逐渐繁荣起来。

本文将探讨明清时期的图书出版和文化交流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并着眼于中国的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

一、图书出版的兴起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图书出版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

明朝时期,随着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书籍的印刷变得更加容易,印刷量和种类都大大增加。

同时,由于明代政府大力发展教育,图书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

明朝时期的图书出版业经历了从个体手工制作到机械化印刷的转变,大大推动了图书的流通和传播。

清朝时期,图书出版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清朝政府对图书出版特别重视,大力支持和鼓励图书出版,成立了专门从事图书出版的机构——养正书局。

养正书局从选择图书、审定稿件到印制出版等方面采用理性的管理制度,大大提高了图书印刷的质量和效率。

清朝时期还兴起了专门的书摊、书局和书馆,促进了书籍交流和流通。

这些机构吸引大批文人学士,为书籍的出版和传播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平台。

二、图书的流通与文化交流图书出版的繁荣推动了图书的流通和文化交流。

明清时期,图书的流通渠道逐渐多元化。

从个体贸易到海外输出,图书流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中国本土,书摊和书局是重要的集散地,藏书家、文人学士和社会名流纷纷涌入,通过购买和借阅书籍,掌握各类知识和信息。

通过书局和书摊等机构,图书流通范围逐渐扩大,形成了类似于现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图书印刷品牌。

这种保护措施使得各地图书之间不存在关联和衔接,导致着一种各地文化独立和萎缩的愚民状态。

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随着扩张而渗透到南洋、东南亚、印度和非洲等地,图书逐渐开拓了海外市场。

据节选自欧洲日报的科学杂志说:“形式上,这一图书形式因比新闻传播方式更便宜而迅速发展。

商人经常网罗大量的书籍,带回香料和香烟假球。

”这就是为什么印度尼西亚有很多古代中国书籍的原因。

印刷的技术不断提高,书籍的数量和种类也日益增多。

浅析徽商与明清艺术品市场关系

浅析徽商与明清艺术品市场关系

浅析徽商与明清艺术品市场关系摘要:明清时期,徽商为艺术品市场的推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徽商与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营方式和艺术赞助的研究,极大程度反映了徽商与艺术市场的联动关系,这对更深层次掌握中国艺术品收藏状况,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明清时期:徽商:艺术品:市场徽州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位于新安江上游,宋徽宗宣和三年。

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经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

辖境为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

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尊师重教,人文荟萃。

徽州商人之所以成为中国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商派。

从中国明清时期众多的商帮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徽州商人大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素养。

在世界美术史上鲜有商人加入艺术品的购买和收藏行列的记载,也没有任何一个庞大的商业群体长期坚持专注于购买以及收藏艺术品。

明清时期中国10大商帮之一的徽商却有着对艺术品的购买和收藏艺术品的经济实力和主观需求,带动了中国明清时期商业的推广,打造了独特的商业文化品质,树立了极具特色的商务文化理念。

一、徽商介入艺术品市场的原因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一文中认为:“能同别的生产品进行交换的一切产品都是商品。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分工细化。

出现了作为商品的劳动产品。

而书法、绘画这类艺术作品。

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也成为了一种商品。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商品的源源不断产生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帮也逐渐成立,他们大多是以家族为帮,以地域为伙的商人群体。

明清时期最著名的3大商帮是徽商、晋商、潮商。

徽商则以从贾人数之多、活动地域之广、商业资本之巨和经营能力之强位居第一。

明清时期,在经济文化更加发达的江南、江北一带,艺术品市场相当活跃。

社会上也相应出现了专门经营或者兼职经营的艺术品商人。

这类商人以赞助艺术家的方式以金钱换取一定数目的艺术品,徽商是热衷于购买和收藏绘画艺术品,他们凭借着雄厚的财力为当时的艺术市场增添了许多的生气和活力。

徽州商人在经商致富后介入艺术品市场的原因。

古籍宋元明清古籍版本发展与特点

古籍宋元明清古籍版本发展与特点

古籍宋元明清古籍版本发展与特点我国作为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古籍。

由于雕版印刷的出现,文献的数量大量增加,因而出现了众多版本。

其中成就辉煌的要数宋元明清各朝。

下面简要叙述一下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版本概况。

宋朝古籍版本发展概况宋朝,雕版印刷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的成熟,并在全国推广开来。

宋朝在前朝的基础上,印刷业空前发展,刻书的数量急剧增多。

(一)官刻本官刻本又分为监刻本和地方刻本1、监刻本宋朝初期,刻书的权利掌握在国子监手中,直到熙宁年间才开私人刻书之禁。

宋初官刻书,于校雠极为重视。

校勘之事,属国子监;刻书之事,亦属国子监管领。

2、地方刻本自从熙宁(1068-1077)以后,刻书不必申请国子监,因此,刻书之事,如滔滔江水,风起云涌,遍布全国。

其中值得称赞的要数浙江、四川、福建。

(二)私刻本两宋的私家刻书比较发达,也比较有名。

私家刻书或为自己保留、或为赠送亲友,质量因此非常精致。

和官刻本一样,私家刻本主要分布在浙江、四川、福建等地。

(三)坊刻本宋朝文化风气比较浓,读书人比较多,对书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繁荣了宋朝的刻书业。

尤其是坊刻本,因为其成本低廉,所以出版的书价格也比较便宜,这恰恰迎合了那些读书人。

宋版书的特点,据毛春翔《古书版本常谈》如下:1、版式上,宋刻本多白口单边,版心上记字数,下记刻工姓名,书名在鱼尾下方,卷末大名仅间一行,或者三四行,卷末有记大小子总数的,也有些不记。

2、行款上,宋刻本较旧的,每行字数多寡不一,是仿古卷子本体式。

3、字体上,宋版书在字体上有肥瘦两种,瘦者学欧柳体,肥者学颜体。

4、墨色上,墨香色淡。

5、纸色上,白而硬。

6、牌记,宋书坊刻本和私刻本多有牌记。

7、讳字,官刻本讳字较严,而私刻和坊刻多忽略。

8、装潢上,宋版书多为蝴蝶装。

元版本概况元朝刻书,必经中书省看过,经同意之后方可刻书。

元朝建立了兴文署,并召集天下刻工刻经史子集等版本。

另外,元代书院发达,地方刻书,多有书院主管。

明清书籍史的研究回顾

明清书籍史的研究回顾

明清书籍史的研究回顾发现了大量丰富的史料。

对于许多研究者而言,要在其他领域取得同等深度和广度的研究可能性却相对较低。

尽管如此,从丹顿的研究方法中,我们可以看到書籍史研究的广阔前景。

書籍不再仅仅是一种载体,而是一个交织着作者、出版商、读者、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复杂网络。

書籍在流通中的种种变化和互动,正是理解社会和历史变迁的关键。

这种研究范式的确带给我们更加立体和全面的视角,不仅关注技术发展,更关注書籍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反响。

回到中国明清时期的書籍史,我们或许可以借鉴这种综合考察的方法。

明清时期,書籍的印刷和流通也经历了许多变革,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更是社会结构和文化认知的演变。

書籍是知识的传递者,同时也是社会变迁的见证者。

从南京和福建的出版工业到滿文書籍的出版,从读者群体的变化到家譜印刷,每一个方面都是書籍史研究的潜在主题。

此外,書籍的生命史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書籍的版本变迁、排版的差异、阅读感受的变化,都可能带来不同的文化解读。

同样,关注書籍在社会和文化中的互动,以及对社会变迁的反响,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明清时期的历史脉络。

总体而言,書籍史的研究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可能性的领域。

借鉴世界范围内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将有助于深入挖掘中国書籍在历史变迁中的重要角色,为我们理解过去的智慧和洞见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

找到了豐富的資料。

丹頓的做法提供了一個優秀的方法範例,但同時也讓人意識到書籍史研究的挑戰。

回到明清書籍史的討論,儘管目前該領域仍在發展中,但從前述的歷史書籍史研究發展可以獲得一些建議。

首先,書籍史的研究應該超越技術層面,關注書籍的社會背景和影響。

傳統的書籍史研究通常侧重于技術的發明和版本的珍稀,而忽視了書籍印刷對社會的深遠影響。

明清時期書籍的流通已經超越了以往的時代,這一點值得研究者的重視。

其次,書籍史的研究應該納入多層次的考察,包括作者、出版者、讀者等多個層面。

這種多元的視角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書籍的生成、流通和閱讀過程。

徽商文化与明清文学的传承与发展:现代价值与启示

徽商文化与明清文学的传承与发展:现代价值与启示

097[摘 要] 徽商文化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成化、弘治年间的安徽徽州地区,以诚信、勤俭、团结和敬业为核心价值观。

明清文学则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杰出的文学家。

徽商文化与明清文学在历史长河中相互交融,并得到传承与发展,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启示。

因此,考察徽商文化和明清文学时,需要关注两者间的良性互动以及产生的现代价值。

[关 键 词] 徽商文化;明清文学;传承与发展;现代价值;启示徽商文化与明清文学的传承与发展:现代价值与启示张心宇徽商是明清时期以安徽商人为主体的商业集团,他们通过商业活动积累了大 量的财富,并以独特的商业文化和伦理价值观影响了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

徽商在商业方面的成功使他们对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进而对明清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宏观角度来说,徽商文化与明清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

数百年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徽商积极参与文学创作,丰富了明清文学的题材和内容。

身为江南地区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经历与见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许多徽商文人将自己的从商史、家族史以及所见所闻的风土人情融入文学作品创作之中,使得明清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徽商文化和明清文学的传承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为商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徽商文化的精神,如勤俭、诚信、务实等,对企业家和管理者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而明清文学的文化遗产,如徽州文化、徽派文学等,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和传承的价值,其精神内核对现代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徽商文化的历史渊源徽商文化起源于徽州地区,包括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六县。

其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晋,但真正兴盛起来是在明清两代,特别在清代中前期达到鼎盛,涌现出制剪名匠张小泉、徽商工业创始人胡练九、红顶巨商胡雪岩、徽墨名家胡开文等知名商贾[1]。

出版专业基础课后习题解答(2007版)

出版专业基础课后习题解答(2007版)

第一章出版概论1.1什么是出版?它有哪些构成要素?其前提是什么?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出版活动由编辑、复制、发行三个要素构成。

进行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

1.2出版活动有哪些特征?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3.政治性和思想性4.经济性和产业性1.3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什么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出版活动应社会需要而产生、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作为出版活动的社会基础,对出版活动发展的方向、规模和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1.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1.4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社会的发展对出版活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出版活动反过来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这种能动作用是通过它所生产的出版物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所施加的影响来实现的。

这种影响相当广泛、相当深刻,经常表现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各个方面。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形成舆论导向、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和谐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迅速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主要在于发现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并组织、促进其迅速传播,使它们尽快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增进文化积累、推进文化创新、优化文化选择、促进文化交流。

1.5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明清徽州刻工的生存考察

明清徽州刻工的生存考察

明清徽州刻工的生存考察作者:张秀玉来源:《出版科学》2014年第04期[摘要] 明清时期徽州刻工数量大,成就高。

刻工的工价在明代基本呈现下降趋势,清中前期较高,清末物价上涨而工价未变。

徽州刻工大体上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难以通过手艺改变生存状态。

明清时期徽州刻工无法获得合理的报酬来进行雕版印刷术的技术改进,对科技的发明激励不足,是导致“李约瑟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同时中西社会在中世纪后亦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徽州刻工工价生存[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 04-0104-05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刻书发达,是全国刻书中心之一。

对徽州刻书,明万历时胡应麟赞许道:“近湖刻、歙刻骤精,遂与苏、常争价。

”[1]同时期的谢肇淛说:“今杭刻不足称矣,金陵、新安、吴兴三地剞劂之精者,不下宋板。

楚、蜀之刻,皆寻常耳。

”[2]歙即徽州府治歙县,新安为徽州古称。

徽州刻书的成就与当地数百年来庞大的刻工队伍和传承不绝的精湛技艺相关。

以刻书史上最负盛名的歙县虬村黄氏刻工一族为例,刘尚恒统计明清两代虬村黄氏刻工“达329人,刻书367种,其中插图本和书画谱约110余种”[3]。

数百年间,徽州刻工群体数量大,成就高,然而他们的收入与生存状态却较少得到关注,这与他们社会地位较低、文献记载较少有关。

1 刻工的工价关于古代徽州刻工工价的材料不多。

事实上,非独徽州,迄今为止发现的有关中国古代刻工工价的记载极少,研究亦不多。

叶德辉《书林清话》、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中论及刻工工价,另有杨绳信《历代刻工工价初探》、刘卫武《明代绣梓成本考》、白莉蓉《一份珍贵的明代刻书价银资料:从〈方洲先生文集〉说起》等文是专门对工价的论述。

这些著述中涉及的不同时代的工价主要有:宋宝祐刊刻《碛砂藏》中《法苑珠林》的刻工工价、元大德间刻《碛砂藏》的工价、元至正时刻《金陵新志》的工价、明代成化时刻《豫章罗先生文集》的工价、正德十六年刻《夏忠靖公集》、嘉靖刻《罗浮山志》、万历刻《径山藏》《金陵梵刹志》《方洲先生文集》的工价、崇祯毛晋汲古阁刻工工价、清乾隆时内府刻工的工价。

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概述

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概述

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概述【摘要】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在兴起初期面临了不少困难,但在各地政府部门和爱书人士的积极倡导下逐渐发展壮大。

徽州地区图书馆以其丰富的藏书和独特的特色吸引了众多读者,对当地教育和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徽州地区图书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对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进行振兴是当务之急。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兴衰与社会文化的繁荣息息相关,其振兴不仅是对过去的传承,更是对未来的投资。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学者和爱书人士关注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关键词】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兴起、发展、特色、影响、困境、振兴、重要性、启示、未来发展展望。

1. 引言1.1 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概述在民国时期,徽州地区的图书馆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为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徽州地区的图书馆不仅仅是一座仓库式的藏书机构,更是承载着地方文化、历史和精神的象征。

通过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播各类书籍,徽州地区的图书馆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知识信息,促进了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民国时期,徽州地区的图书馆事业逐步建立起规范的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吸引了许多知识界人士和文化爱好者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国内外书籍的搜集和交流,徽州地区的图书馆不断丰富自身的藏书资源,开设各类文化活动和学术讲座,提升了地方文化教育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

民国时期的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不仅在当地社会文化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今日的图书馆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对其发展历程和特色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借鉴和传承其中的精华,推动现代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2. 正文2.1 徽州地区图书馆的兴起徽州地区图书馆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当时徽州地区开始在文化和教育方面迎来一波兴盛的时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对知识和书籍的需求逐渐增加,徽州地区的知识分子和志士开始积极倡导建立图书馆,以便更好地传播知识、弘扬传统文化。

明清刻本的特点与鉴别

明清刻本的特点与鉴别

明清刻本的特点与鉴别明清刻本啊,那可是咱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宝贝呀!你想想,那一本本带着岁月痕迹的刻本,就像一个个会讲故事的老人。

明清刻本的特点呢,首先就是字体漂亮啊!那一个个字就像是能在纸上跳舞一样,或端庄秀丽,或古朴苍劲。

有的刻本字体还特别有个性,就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一样。

这可不是现在的印刷品能比的呀!还有啊,纸张也很有讲究。

那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有的纸张可能已经泛黄了,可这正是它经历岁月洗礼的证明呀!就好比一个饱经沧桑的人,脸上的皱纹都是故事呢。

说到鉴别明清刻本,那可得有点眼力劲儿了。

你得看看那字体是不是自然流畅,有没有那种生硬做作的感觉。

要是字都写得不咋地,那能是好刻本吗?再看看纸张,新崭崭的肯定不对呀,明清时候的纸哪能跟现在的一样呢。

你说要是碰到一本声称是明清刻本的,结果纸张白花花的,那不是搞笑吗?这就好比说一个人说自己是古代大侠,结果穿着现代的衣服,那不一眼就看穿啦?还有啊,装订方式也很重要呢。

明清刻本的装订那都是有讲究的,不是随随便便弄一下就行的。

要是装订得乱七八糟的,那肯定有问题呀。

咱再想想,明清刻本那可是当时的文化瑰宝呀,那印刷的质量能差吗?要是印得模糊不清,缺胳膊少腿的,那能是正版吗?就好像一件精美的瓷器,要是上面都是瑕疵,你会觉得它是好东西吗?鉴别明清刻本真的是一门学问呢,得仔细琢磨,认真研究。

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得靠经验积累呀。

你要是真喜欢这些宝贝,那就得多花点心思,多去看看真东西,多跟懂行的人交流交流。

不然的话,可别轻易下手,免得买了个假的回来,那不就亏大啦!总之呢,明清刻本是咱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我们可得好好珍惜,好好研究。

可别让那些假的东西来糊弄我们,咱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把真正的好东西给找出来!让这些古老的智慧在我们手中继续传承下去呀!。

明中后期坊刻本的版权观念

明中后期坊刻本的版权观念

明中后期坊刻本的版权观念彭志【摘要】明中后期,在先进印刷术与图书商品化的双重推动下,严重的坊肆翻刻盗印与日益凸显的版权观念伴生.此期坊刻本的版权观念,在规模、策略、深度上都超越了前代,促进了古代版权观念的继续发展.不同于官刻系统强制性版权规定与有限的应对范围,坊刻系统更多的是道德层面的诉求,其涉及范围更广阔.对几篇坊刻本版权文献的细读,可以透视出版者、作者的心理轨迹与利益诉求.【期刊名称】《云南社会科学》【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5页(P167-171)【关键词】明中后期;坊刻本;官刻本;版权观念;文献细读【作者】彭志【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48现代法理层面上,版权即指著作权,对版权的界定可以借用著作权的规定,是指“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产生的权利”[1](P23),指向人身权和财产权两个维度。

在法律规定下,出版者、作者的权益得到了有效的维护,然饮水思源,版权法规的确立自然离不开古代处于萌发暗涌状态的版权观念。

在历史长河中,这些渐生的观念,伴随着印刷术的不断发展和书籍的日益商品化,共同推动了版权观念在出版者、作者视野中的生发与成长。

观照版权观念的发展历程,明中后期是个特殊的时段,是时出版业生机勃发,“明代刻书者四千六百七十人,刻书八千二百六十种”[2](凡例,P1),足见刻书者之多、刻书数量之巨。

相较于前代,在近万种的明代出版物中,坊刻本较为鼎盛兴旺,“根据《全明分省分县刻书考》的著录,在今江苏省境内,明代共有坊肆416家,刻书1050余种”[3](P123)。

明中后期的坊刻本,面临着猖獗的翻刻盗印,出版者、作者采取有力措施维护了自身权益。

相较于前朝刻书和明代官刻,这些策略在古代版权观念的发展中都举足轻重,值得追寻与思索。

一、溯源与流向:明中后期坊刻本版权观念的定位版权观念的萌芽,是印刷术与图书商品化共同推动的结果。

据现有资料,第一篇有关版权的文献出现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准敕禁断印历日版。

清代刻书发展之特点

清代刻书发展之特点

清代刻书发展之特点清代刻书发展之特点1.刻书地区清代的刻书地区比较普遍。

初期刻书以南京、苏州、杭州刻书较多,苏州的刻本质量较好。

福建刻书也多,但由于麻沙书坊遭到大火,使百年书店全遭烧毁,从此建本日趋衰落下去。

正如金植在《不下带编》中评述:;今闽版书本久绝矣,惟白下(南京)、吴门(苏州)、西泠(杭州)三地书行于世。

然亦有优劣,吴门为上,西泠次之,白下为下。

;北京是清代都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央的官刻都在这里进行。

在政府的刻书风气影响下,私人、坊间刻书事业繁荣发达。

是全国的刻书中心地区。

到中后期,全国各地刻书地区分布更广,湖南、湖北、江西、山东、山西、河北、广东、福建等省,印刷事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化。

然仍以苏州、杭州、南京、北京为最突出。

2.刻书内容清代的雕版印书,内容丰富多采。

经、史、子、集四部俱备。

上自皇帝谕旨,下至民间日用杂品,应有尽有,品类齐全,普遍地采用雕版印刷方式颁行、销售。

书籍编撰的类型不断创新,尤其到了清后期,无论官、私、坊各个刻书系统都在编印卷帙繁简不等、题目范围多式多样的丛书、类书。

这类书籍的刻印流传,对于发展传统学术研究、保存古代文化遗产,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刻印技术印刷技术发展到清代,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雕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套版印刷,由于皇室的积极采用,对制版、镌刻、刷印各个工艺环节都有了新的提高和改进,并影响了私家、坊间,也竞相印刷套版书籍。

尤其是政府、民间广泛兴起应用活字印书,促进了印刷术更全面的发展。

呈现出传统印刷事业继续向前发展的大好趋势。

直到清代后期,西方新型印刷术传入中国,新的技术经过交插、融汇、撞击,最后,传统的中国手工印刷技术终于被先进的新技术所更替。

4.字体版式清初期刻本,字体仍是明代末期的风格,字形长方,直粗横细。

康熙之后,盛行着两种字体。

一种是软体字,也称写体。

写刻上版多出于名家手笔,字体优美,刻印俱佳。

另一种是硬体字,也称仿宋字,这种字体与明仿宋不同的是横轻直重,撇长而尖,捺拙而肥,右折横笔粗肥,道光以后,字体变得呆板,世称匠体字。

明清徽商与徽州刻书业的兴盛的开题报告

明清徽商与徽州刻书业的兴盛的开题报告

明清徽商与徽州刻书业的兴盛的开题报告
明清时期,安徽徽州地区的徽商群体逐步形成并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商业团体。

他们在贸易、金融、制造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其中,徽州刻书业的兴盛正是徽商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刻书业起源于唐代,当时的制书方式以张贴为主。

到了宋元时期,刻书业已经形成,其刻书技艺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徽州民间有“印章没徽州,刻书没黄山”的说法,说明了徽州刻书业的地位和影响力。

徽州刻书业的兴盛与徽商的发展密不可分。

徽商作为商业领域的佼佼者,他们在财富积累的同时也注重文化底蕴的积累和传承。

因此,徽商们在刻书业中的投入和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

他们不仅雇佣工匠,支持经营,还进行赞助和捐赠等公益行为,为刻书业的兴盛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徽州刻书业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徽州地区的宗族文化和地方传统都在刻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徽州刻书以篆书为主,形成了独特的“徽派篆刻”风格。

在春秋战国之际,徽州出土了大量的楚系青铜器,这些器物几乎是由周鼎、秦卽、汉匡、晋欣四派篆刻名称带来的印章,这也表明了徽州篆刻的源头。

徽州刻书艺术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使之成为了文化交流和交往的重要方式,同时也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总之,徽州刻书业的兴盛与徽商的成功密不可分。

徽州刻书业不仅是徽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珍品之一。

它的兴盛不仅推动了徽州地区文化的繁荣,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明清分家阄书所见徽州典商述论

明清分家阄书所见徽州典商述论

明清分家阄书所见徽州典商述论
摘要:
一、引言
二、明清时期徽州典商的发展背景
三、徽州典商在分家阄书中的表现
四、徽州典商的经济地位与影响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言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典商在经济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分析分家阄书中所见徽州典商的情况,来揭示其在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明清时期徽州典商的发展背景
1.徽州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商业传统
2.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与政策支持
3.徽州典商与其他地区商帮的竞争与合作
三、徽州典商在分家阄书中的表现
1.徽州典商在阄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徽州典商在分家阄书中的经济活动
3.徽州典商与其他社会阶层的互动
四、徽州典商的经济地位与影响
1.徽州典商的经济实力与地域影响力
2.徽州典商在地方公益事业中的贡献
3.徽州典商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五、结论
通过对分家阄书所见徽州典商的述论,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徽州典商在地方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明清时期的徽州刻书

明清时期的徽州刻书

明清时期的徽州刻书
翟屯建
【期刊名称】《图书馆学通讯》
【年(卷),期】1989(015)001
【摘要】明清时期徽州刻书盛极一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于明清时期徽州刻书概况,笔者曾撰《明清时期徽州刻书简述》一文加以阐述,本文仅就明清时期徽州刻书兴盛的原因及其贡献加以探讨。

【总页数】8页(P31-38)
【作者】翟屯建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6.1
【相关文献】
1.明清时期徽州的刻书和版画 [J], 居蜜;叶显恩
2.明清时期徽州家庭分家析产的特点——以徽州分家文书为中心 [J], 洪虹
3.集徽州出版著述之大成r——《徽州刻书史长编》评述 [J], 张志强
4.展现徽学博大精深再现徽州辉煌历史——《徽州刻书史长编》评述 [J], 张志强
5.明清时期的徽州刻书业 [J], 徐学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概述

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概述

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概述【摘要】在民国时期,徽州地区的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和知识交流平台。

徽州地区图书馆的兴起源于当地知识分子的倡导和支持,逐渐形成了以家族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为主体的格局。

这些图书馆多集中在县城和乡镇,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场所。

徽州地区图书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馆藏丰富多样、门类齐全,以及注重保护和传承本地文化的特色。

这些图书馆对当地文化生态和知识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当地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发展状况和意义方面,徽州地区图书馆在民国时期不断壮大,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促进了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

这些图书馆的兴起也为地方经济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性、影响和特点不可忽视,对当地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徽州地区、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兴起、特点、影响、发展状况、发展意义、重要性、结论、影响、特点。

1. 引言1.1 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概述在民国时期,徽州地区的图书馆事业逐渐兴起,并逐步发展壮大。

徽州地区作为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民国时期,徽州地区的图书馆事业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不仅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质,也促进了地区的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对民国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兴起、特点、影响、发展状况和发展意义进行全面概述,以展现出这一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性和特点,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在当时的地位和作用提供参考。

通过对这一时期徽州地区图书馆事业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民国时期徽州地区的文化发展和教育进步,同时也能够为当下的图书馆建设和文化传承提供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徽州地区图书馆的兴起徽州地区图书馆的兴起始于民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徽州地区陆续建立了多家图书馆,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和学习机会。

明清四堡地区书坊经营研究

明清四堡地区书坊经营研究

明清四堡地区书坊经营研究印刷术的发明与改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长久保存,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杰出体现。

中国古代,印刷术主要分为两种,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而雕版印刷术是活字印刷术的先驱。

明清时期,雕版印刷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虽然活字印刷术更为先进,但重印时,在刻字、字模存放以及排字等方面略显费时费力,对于当时社会的刻书需求来说雕版印刷较活字印刷更省时更方便。

而书坊这种民间商业性的图书刻印、销售机构充分利用雕版印刷这一技术,不断创造经济财富和文化财富。

明清四堡书坊刻书业在一段时间内大放异彩,所刻图书有“垄断江南,行销全国,远播海外”的美誉。

其编校,刻印、供货、销售一体产业链条的形成,让人对四堡书坊经营者的能力叹服不止。

郑振铎先生曾称“四堡是明清时期我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同时,四堡是目前仅存保存比较完好的雕版印刷文化遗址,但四堡书坊雕版文化遗址保存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且世人对其所知甚少。

本文通过史料、文献、雕版印刷遗存实物、古书坊遗址等方面的研究,探讨明清四堡地区书坊的经营活动。

本文拟从五方面阐述明清四堡地区书坊的经营活动。

首先,介绍明清时期四堡地区书坊雕版印刷活动的历史,探究其兴盛与衰落的原因;其次,研究分析四堡书坊的经营者及其书坊堂号;再次,四堡书坊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刻书、售书两方面,通过搜集到的四堡图书、雕版影像等资料,分析四堡图书在种类、装帧、插图、色彩、广告等方面的特色;此外,通过文献调查和实地走访,研究其在售书发行经营上的努力以及四堡地区书坊“本斋藏板,翻刻必究”的图书版权意识。

最后,反思四堡书坊经营的得失,提出两点对于现代文化事业发展传承的建议:第一,打造区域文化品牌,壮大文化发展的软实力;第二,技术革新、内容创新、营销策略及时更新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的建阳、 南直隶 的徽州 、 常熟、无锡、 浙
孔 尚任 《 桃花扇 》 “ 之 逮社”中书坊主蔡益
所描绘云 :“ 天下书籍之 富,无过俺金 陵; 这金陵书铺之多 ,无过俺三山街 ;这三山
坊刻 ,作为徽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 图书市场关系紧密 ,两者具有紧密的互动 关系。关于此领域 目前学界还没有专文研 究。本文试图从 明清图书市场发展的大背
书 市 场 的 发展 状况 。
精刻善印。 这段话 由面及点显现了 当时金 ”
陵书市 的繁荣景象。金陵而外 ,苏州、杭 州书市承继 明代的盛世而继续发展。乾嘉 时期 ,图书 中心市场分布更广 ,北京图书 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 ,成为重要的中心 市 场之一。湖南 、湖北 、江西 、山东 、山西 、
dl -l ■■ '- j l



_
蕊 霹
示 书源 的广发和稳定。随着 图书 、 书贾 、 资
金等在全 国范围内的流通 ,说 明全 国性的
明传 图市发 与 清统书场 展
徽 坊 市 特 研 州 刻 场 色 究
■ 秦宗财 博 士生 ( 安徽 师 范大学社会 学院 安徽 芜湖 3 1 0 4 0 0)
代统治者很快意识到文治的重要性 ,注意
到与知识分子联系密切的图书事业 , 于是 ,

方面严禁对 自己统治不利 的图书 ;另一
以后 ,各地图书市场逐渐 趋向繁荣 ,国内 图书市场逐渐形成。按照图书市场 的辐射 状况 ,可 以分为三个 层级 :中心地 图书市 场 、几个中心 地连片的区域 图书市场和全
刻本质量较好。福建刻书也多 ,正如金植 在《 不下带编 》中评述 :“ 闽版书本久绝 今
矣 ,惟 白下( 南京) 、吴 门( 苏州) 、西泠 ( 杭 州) 三地书行于世。 然亦有优劣 , 吴门为上 , 西泠次之 ,白下为下。 此话论 的是刻本质 ” 量 的优劣 ,但 当时各地图书市场兴盛的状 况却另有一番景象。北京书市 因遭战乱 的 破坏而略显凋零 ,金陵书市最为繁华 ,如
◆ 中图分类号 :F 1 . 文献标识 码 :A 7 35
片芜废。历经 明初的休养生息 ,至 明中叶
内容 摘耍 :明 清传 统 市场 日渐繁 荣 ,形 成 中心地 、 区域 性 和全 国性 三个 层级 的
图 书市场 ,徽 州地 区 图 书市 场便 是 典型

图 书市 场 已经 形 成 。 ( )清代 图 书 市场 的发 展 二
江的湖州、山西 的晋 阳、四川 的成都等地 I
各 自成为该地 区的中心地 图书市场。 2. 几个 中心 地连 片的区域 图书市 场。 几个相互联 系、相互融通 的中心地 图书市 场构成了区域图书市场 ,如江南地 区图书 市场 ,包括 南直隶 、两湖 、闽粤等地 图书 市场 ,这些地区由于地理环境 和交通 的便 捷, 中心 地图书市场相互渗透 、 相互融合 , 最终联 成一 片 , 总体形成 区域图书市场。 其
河北 、广东 、福建等省 ,均分布了大小不

打击而急剧 萎缩; 清初虽受文字狱 的影 响,
刻 市场特 色
清前 中期 ,与 明代相较而言 ,清代图 书 中心地市场在继承 中变化发展。清康乾 时期金陵 、苏州 、杭州刻书较多 ,苏州的
1中心地 图书市场。 . 明代 图书市场 , 主
要分布于北 京地 区和东南吴越地带 ,并遍
及福建、楚地、云南、贵州 、四川、陕西 、 山西 、河南各地 。明万历 年问胡应麟 《 少
荣 ;反过来 ,图书市场则是坊刻生产的方 向和归宿 , 也是坊刻革新和发展的动力。 徽
州 坊 刻 与 图 书 市 场 的 关 系 亦 是 如 此 。 徽 外 I
则余时友其人 , 旁诹历 阅。 ”胡应麟所谓 的
“ 聚 ” 是 当 时 四个 重 要 的 中心 地 图 书 市 四
场 ,即燕京 、金陵、苏州 、 州。此外 , 杭 福
I \ 刻生产 是传统 图书市场 发展 和繁
室 山房笔丛 》 :“ 载 今海 内书 , 凡聚 之地有
四: 燕市也 , 陵也 , 金 阊阖也 , 临安也 。闽、 楚 、滇 、黔则余 间得梓。秦 、晋 、川、洛 ,
一 T .
荣的主导因素, 没有坊刻的发展和
-活 便 有 书 场 发 和 J 跃,没 图 市 的 展 繁
国 性 图 书市 场 。
方面又极力发展 图书 出版事业。 自康熙 以 后 ,清代 图书事业重新获得发展 ,很快形
成繁荣局面。
的 中心地 图书 市场 。在 日臻成 熟 的传 统
市场环 境 里 ,徽 州 坊刻 运作 具 有 鲜 明的 市 场特 色 , 主要 体 现 在 选 题 的 市 场 细 分 、图 书装 帧 的市 场竞 争 以及 市 场 的促 销 手段 等 方 面 。 关 键词 :明 清 传 统 图书 市场 徽 州坊
明 清 传 统 图 书 市 场 的 发 展
明清国内传统图书市场发展历经几个 阶段 ,即明初国内图书市场的复苏至明中
叶繁荣并逐渐形成全国性的图书市场 ;明 末清初战乱之际 ,各地图书市场受到沉重
它如北 方图书市 场 ,包括北直隶 、秦晋等
地区的图书市场 。 3全 国性的图书市场网络。 由于南北 . 地 区的图书交流通过 商业渠 道大大加 强 ,
明末清初的战争 以及清初大兴文字狱 , 特别是顺治 、 康熙、 雍正 、 乾隆几朝 , 先后 颁布查禁坊 间不利于统治 的戏 曲小说的禁

令 ,类似 《 水浒传 》 三 国演义 》等图书 、《
直被作 为淫书而被查禁。在此严禁政策 之下 ,清初坊刻刊刻 的图书范围和数量锐 减 ,国内图书市场也大大萎缩。不过 ,清
街书客之大 , 无过俺蔡益所 。 你看十三经 、
廿一史 、九流三 教、诸子百家 、 糜烂 时文 、 新奇小说 , 上下充箱盈架 , 高低列肆连楼。 不但兴南贩北 , 积古堆今 , 而且严批妙选 ,
景出发 , 考察徽 州传统坊刻的市场特色 , 并
从徽州传统坊刻的市场特色来反观 明清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