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境

合集下载

古徽州四种茶境

古徽州四种茶境

202006/VACATION TOUR茶为中国之饮,历千年演绎,成为文化,不是国粹,也是精髓。

历史上的徽州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儒雅文明,品质生活。

这里的人讲究品位,追求幽雅,以茶调理养生,接人待物,休闲娱情,成为常态,由此打造出各种不同的茶境,演绎出风貌各异的茶境。

首先是富室茶境。

明清以来,徽州人服贾四方,以商为命,打造出名垂青史的徽商。

徽商多富庶之户,十分讲究生活质量。

架梁建房要四水归堂、五岳朝天,屋面装饰要砖雕石雕木雕,俗称三雕。

室内陈设也十分考究,尤其重视厅堂。

上厅悬中堂字画,其下是长案方桌,条案摆东瓶西镜,谐音平静,以寄托主人祈祷经商平安顺畅之意;方桌为八仙桌配太师椅,整个组合肃穆沉稳,端庄高贵。

两侧设茶几座椅,排例有序。

侧壁悬名家山水字画,梁柱挂精美楹联。

下厅多为天井,再置鱼池假山、盆景花卉,营造生机勃勃气息。

整个厅堂既为休闲,也为待客,一派高雅端庄。

于此环境氛围中,长幼欢聚,主客相逢,断断是少不了茶的。

富室茶境尤其重排场、重气派、重器具。

高堂花厅,华贵茶具,嫩芽新茶,一切以气度不凡,富丽堂皇为宗旨。

茶具追求质地优良,款式高雅,饮者多为达官贵人和富贾豪商等,且有专门茶艺,严谨程序,诸如备具、备茶、赏茶、涤器、投茶、浸润泡、冲泡、敬茶、受茶、品茶、收具。

手法是燕子衔泥,有条不紊,慢而不断,行家称为千金泡法。

其次是文士茶境。

徽州素来文风昌盛,尊礼成俗,各种学派纷呈,儒士才人辈出。

文人雅士常相聚,海阔天空,天南地北,古今中外,话题必从茶里出。

以茶助兴,物质里面见精神,高风雅韵,淡泊明志,宁静志远,以及怡情益思养性舒心,茶无疑是百里挑一的载体。

茶的清香和高雅,与文人儒雅和风流相融合,久而久之,完整的文士茶便应运而生,其特点是重环境、重氛围、重程序。

环境要求:或幽林庭园,或竹坞流泉,或山光水色。

氛围讲究:邀三五知音,携同道好友,泥炉薪炭,瓦罐竹勺,加上等名茶。

倘有陆羽茶旗飘扬,古联古炉古壶为用,则更得一味。

中国茶文化的儒家精神

中国茶文化的儒家精神

中国茶文化的儒家精神中国的茶文化中含有丰富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庸”与茶不可分割。

中国“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其哲学思想强调适度原则。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的儒家精神,一起来看看。

中国茶文化的儒家精神一、儒家的“中和”哲学“中和”是儒家的一个极重要的思想,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中庸》第一章解释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揭示了“中”与“和”的内在本质及其关系。

“中和”是儒家中庸思想的核心部分,朱熹《中庸章句》注释:“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庸,平常也。

”此中之“庸”言之平常,却难以真正落实。

但它是中国人的人生大道。

孔子甚至把中庸作为一种君子人格。

《中庸》第二章:“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孔子把这种作为君子修身立命的宗旨。

所谓中庸之道其实质用马克思主义三大基本理论中的质变与量变的关系来说就是“适度原则”。

稳中求进,不急不躁。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指的都是对中庸之度的把握。

可见,从“喜怒哀乐之未发”的“中”,到“发而皆中节”的“和”,此中的情与理,代表着中国精神的一种处事为人之道。

“和”字一“禾”一“口”代表一种自然规律。

据郭沫若考证,“和”之本义为乐器,系一种古乐器的形象,后引申为和声之义,和古“乐”字的演化相似。

这无疑使“和”字之义由标示具体之物变成一种具有精神意义的审美认识。

“中和”作为美学观念,它也是阴阳五行思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孔子及其后儒,把“中和”思想推及到社会各个领域。

儒家提出的礼序人伦,乐移风俗,也就是音和—心和—政和的逻辑。

二、中华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精神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

[1]我们在这里用的是狭义的概念。

私享品鉴丨茶境之妙贵在于淡出于水而又入水

私享品鉴丨茶境之妙贵在于淡出于水而又入水

图/文:煮雪山房主人《楞严》经文中云:「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玉山老人曾用此句为米友仁《云山图》题跋,并曰:由是则知画工以毫端三昧写出自己江山耳。

心生法生,境由心起。

诗画如此,茶亦如此。

一切艺所现之境,皆为「妙明心中之物」。

茶境之妙,贵在于淡,淡出于水而又入水。

「大雅平淡,关乎神明,非名心薄而世味浅者,终莫能近焉,谈何容易?」因此,深得淡味之至者少之又少。

常人吃茶,常以嗅香之绚烂、回甘之迅捷,以判茶品高下。

然茶味之真,在淡与不淡间,极味之致,可以无所不能,而淡之玄味,必由天骨,非钻仰之力,澄练之功,所可强入。

得幸少时生长于江南虞山,此为长江源头至东海的最后一屏障,在此明代虞山琴派的美学主张「清微淡远、博大平和」,王翚所倡虞山画派「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这样的精神气度,乃是虞山的地理气质养成。

清淡,清者,清高绝俗;淡者,平淡随俗。

以似乎并不惊世骇俗的平淡外貌,寓遗世独立的风采心志,正是这一种文化的基本要求。

江南人的含蓄在此把简约的平淡之味无限的向着深远的审美思想延续开来。

又茶味妙境与书画同源同品,古人品味,质任自然,是之为淡。

而往往好茶淡若如「水」,若判其为「寡淡」,实为大错。

入口虽淡,其韵幽远绵长,实非平淡,绚烂之极。

这完全合乎了虞山审美的「清微淡远」之意。

茶类众多,其中最喜,一单丛,二白茶。

前者工艺之极,后者古淡天然。

董其昌言:「诗文书画,少而工,老而淡,淡胜工,不工亦何能谈淡」。

单丛之法,在于工艺多变,工变,香亦变,俗品善重工,高香扑鼻,入口寡而无味,然极至之茶,初嗅不显香,啜饮一二,满口留香,喉韵微妙,其淡中之滋味,精彩纷呈。

白茶制法至简,其味却平淡趣高,文人重山水,于山静水动间,看出了阴阳的变化,白茶恰恰于这一方天地间,生长出了纯粹的山水「造化」。

文人品味中,山有山意,水有水情,一花一木,一草一石,各有意蕴,连缀成文。

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品茶的心境品人生句子

品茶的心境品人生句子

品茶的心境品人生句子1、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

2、喝茶是一种境界,喝茶的时候什么也不要想、什么也不要说,连喝茶的心都不要有。

3、喝茶:当饮料解渴,生理需求。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形,讲究水质茶具茶境,喝时能细细品味,精神需求。

4、即使是一片茶叶的香气,也是在天地间寻找知味的人呀!5、茶味人生,有苦涩也有甘甜。

6、陪你一起逛街,喝奶茶,听音乐。

7、欧世楠花语代表孤独,但是花茶中加一点蜂蜜可谓苦乐参半。

8、初恋象嫩嫩的茶叶,含在嘴里苦了舌头,泡在壶里忘了绽放,只有飘浮在碗里,花了眼,香了鼻,甘了心…9、茶再好,也有变淡的时候;茶再差,也有芳香的一刻。

10、只见洁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阵阵幽香。

11、父爱如茶,虽然苦涩,然细细品味却是满口芳香与甘甜;父爱如酒,虽然炽焰如火,但事后回味确实让人感动而难忘。

12、如兰在舌,沁人心脾,芬芳甘冽,清香怡人。

13、白落梅说:“品茶,就是为了品一盏纯粹,一盏美好,一盏慈悲。

我们就在茶的安静,茶的温的湿润里,从容不惊的老去。

14、茶是静谧的陪伴,浅斟漫饮的情怀里感伤的是独自沉浮的幽香;菊是寂寞的舞者,芳华落尽的怒放里展露的是清看淡观的傲骨,愿品茶赏菊有你陪我一生。

15、八月十五月儿圆,家家户户笑盈盈;亲朋满座心欢喜,团圆喜庆乐陶陶;赏月品茶乐逍遥,吃口月饼甜又香;祝你中秋节快乐,日子红火享幸福!16、品茶有讲究,一杯茶分三口,第一口试茶温,第二口品茶香,第三口才是饮茶。

呷茶入口,茶汤在口中回旋,顿觉口鼻生香。

17、品茶而静心,静心而自省,自省而能悟,悟而能重新发现。

18、看着这杯种茉莉花茶,我觉得美不胜收,此时,一股扑鼻的清香更使我陶醉。

19、茶叶不因沸水的蒸腾而浮浮沉沉,而是选择在开花之后归于沉寂。

20、独处时,我爱泡一杯清茶,一片片盈绿,舞动翩翩,茗香阵阵,享受顷刻的慵懒。

春意浓绿茶茶席文案

春意浓绿茶茶席文案

春意浓绿茶茶席文案
1.茶席的美,不是枯燥刻意的形式美,是对茶味、茶韵、茶意、茶境合乎功能性的诗意表达,正所谓“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2.茶味、茶韵、茶意、茶境,合乎功能性的诗意表达,正所谓“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3.茶席是以人为本,借茶器育化茶汤,以茶盏为桥梁,让席主及客人在温馨素雅、清新如画的茶境中,随心赏茶与品茶的美学空间。

4.茶席的画面美感,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都应当是以意境表达的深邃程度,来确定其审美格调的高低。

5.茶席的设计,要体现出茶席的诗意美、画面美,悦目方能赏心,神驰物外,悠然自得。

6.茶席的“虚”,还表现在茶席的合理留白与疏密对比上。

7.茶席的留白,是构图中需要重点思考的构成因素,它的大小、位置、多少、聚散、呼应等,关系着画面的韵律美和形式美的成立与否,因此茶席的留白,是有目的的预留。

茶艺文化

茶艺文化

宋明时期──点茶道
点茶法约始于唐 末,从五代到北 宋,越来越盛行, 至北宋后期而成 熟。 宋明茶人进一步完善 了唐代茶人的饮茶修 道思想,赋予了茶清、 和、淡、洁、韵、静 的品性。 点茶道鼎盛于北 宋后期至明朝前期, 亡于明朝后期,历时 约六百年。
点茶道
点茶道茶艺 包括备器、选水、取 火、候汤、习茶五大 环节。 茶礼 点茶道注重主、客间 的端、接、饮、叙礼 仪,且礼陈再三,颇 为严肃。 茶境 点茶道对饮茶环境的 选择与煎茶道相同, 大致要求自然、幽静、 清静。 修道 宋明茶人进一步完善 了唐代茶人的饮茶修 道思想,赋予了茶清、 和、淡、洁、韵、静 的品性。
明清时期──泡茶道
泡茶法大约始中唐,南宋末至明 朝初年,泡茶多用于末茶。明初 以后,泡茶用叶茶,流风至今。
泡茶道茶艺
1.备器 泡茶道茶艺的主要器具有茶炉、汤壶(茶 铫)、茶壶、茶盏(杯)等 2.选水 明清茶人对水的讲究比唐宋有过之而无不 及。明清茶书中,也多有择水、贮水、品泉、 养水的内容。 3.取火 4.候汤
泡茶道茶艺之习茶
5.习茶 (1)壶泡法 壶泡法的一般程序有:藏茶、洗茶、浴壶、泡 茶(投茶、注汤)、涤盏、酾茶、品茶。 (2)撮泡法 撮泡法简便,主要有涤盏、投茶、注汤、品茶。 (3)工夫茶 工夫茶形成于清代,流行于广东、福建和台湾 地区,是用小茶壶泡青茶,主要程序有治壶、 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等
中国茶道演示
茶艺 茶礼 茶境 修道
茶道
茶艺, 是指备器、选水、 取火、候汤、习茶的一 套技艺 。 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 的礼仪、法则 。 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 场所、环境。 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 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 道。 饮茶法有煮、煎、点、 泡四类,形成茶艺的有 煎茶法、点茶法、泡茶 法。依茶艺而言,中国 茶道先后产生了煎茶道、 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 式。 茶艺是苛道的基础,茶 道的形成必然是在饮茶 普及,茶艺完善之后。

茶道感悟人生的句子

茶道感悟人生的句子

摆开茶道,斟茶品香,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人生。

只有经历过挫折苦难,尝尽人间冷暖,踏上遥远征程,才能品出茶的甘甜滋味,才能悟透生命的绚烂壮美!茶的滋味,大抵在其或苦或甜,或浓或淡色味交织之中,品出一种淡定的人生,一种不可释怀的人生,一种笑看风轻云淡的人生。

命运不会刻意地留心每一个人,就像饮茶时很少有人会在意杯中每一片茶叶;人生不是因为别人的在意而生活着,而是力求在溶汇交融的过程中释放了自己、健康了他人,清新了世界。

人生道上,饮一壶清茶,即可消除口渴;品茶中,望着沉浮的茶叶,参悟人生的真谛,何尝不是如此,人生没有平坦路,唯有风雨淋浴的曲折人生,才能精彩,甘甜,可谓茶禅一味,茶品人生,难怪乎世人皆好品茶,其实,品茶是手段,品人生是目的。

茶是需要用心去品的,品茶是一种艺术,一种情感的升华。

饮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人生充满了酸甜苦辣,苦在其中;生命越过一道道的艰难险阻,就能苦尽甘来;历尽人世沧桑,蓦然回首人生就如淡淡的微风,三道茶寓寄着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

一个人最好的样子就是平静一点,泡一壶茶,手执建盏,不争朝夕,不急不躁。

用一盏茶的时光,静静品味生活,心素如简,人素如茶。

一个人喝茶,很有境界。

生命本无常,红尘本浮沉。

静下心来品品茶,情用水调,茶需静品,让我们把心变成一壶茶,包容百味,吐故纳新。

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花茶和肠胃,清茶滤心尘,茶之德也;乌龙大红袍,黄山素毛峰,南生铁观音,北长齐山云,东有龙井绿,西多黄镶林,茶之生也;茗品呈六色,甘味任千评,牛饮可解燥,慢品能娱情,茶之趣也。

世间利禄来来往往,红尘滚滚炎凉荣辱,惟有淡泊,才能宁静,才能对人生做最深入。

最独到。

最有价值的品味,这一切又与品茶何其相似!茶,惟其苦涩,才能醒脑提神。

人生如茶,苦如生命,淡如清风。

茶要沸水才能泡出浓香,人要历经沉浮磨炼才能坦然,世间的煎熬对人生是一种成全。

人生这盏茶,或浓烈或清淡,都要细细去品味,成与败、得与失,都是人生的滋味。

中国茶道表演步骤

中国茶道表演步骤

中国茶道表演步骤中国茶道表演步骤1、神入茶境茶者在沏茶前用清水净手,茶者要端正仪容,以平静、愉悦的心情进入茶境,备好茶具,聆听中国传统音乐,以古筝、箫的乐声帮助自己安静心灵。

2、展示茶具茶具有民间传统茶具茶匙、茶斗、茶夹、茶通,以及号称“茶房四宝”的炉、壶、瓯杯以及托盘。

3、烹煮泉水适度的水温,这样最能体现茶叶独特的香韵。

4、淋霖瓯杯淋霖瓯杯也称“热壶烫杯”,就是先洗盖瓯,再洗茶杯。

5、观音入宫右手拿起茶斗把茶叶装入,左手拿起茶匙把名茶装入瓯杯。

6、悬壶高冲提起水壶,对准瓯杯,先低后高冲入,使茶叶随着水流旋转而充分舒展。

7、春风拂面左手提起瓯盖,轻轻地在瓯面上绕一圈把浮在瓯面上的泡沫刮起,然后右手提起水壶把瓯盖冲净。

8、瓯里酝香茶叶下瓯冲泡,须等待一至两分钟才能充分地释放出独特的香韵。

9、三龙护鼎斟茶时,把右手的拇指、中指夹住瓯杯的边沿,食指按在瓯盖的顶端,提起盖瓯,把茶水倒出,三个指称为三条龙,盖瓯称为鼎,称“三龙护鼎”。

10、行云流水提起盖瓯,沿托盘上边绕一圈,把瓯底的水刮掉,防止瓯外的水滴入杯中。

11、观音出海俗称“关公巡城”,就是把茶水依次巡回均匀地斟入各茶杯里,斟茶时应低行。

12、点水流香俗称“韩信点兵”,就是斟茶斟到最后,瓯底最浓部分要均匀地一点一点滴到各茶杯里,达到浓淡均匀、香醇一致。

13、敬奉香茗茶艺小姐双手端起茶盘彬彬有礼地向各位嘉宾、茶友敬奉香茗。

14、鉴赏汤色品饮茶汤,先要观其色,就是观赏茶汤的颜色。

15、细闻幽香闻闻茶叶的香气,那天然的茶香,清气四溢,使人心旷神怡。

16、品啜甘霖品茶味,品啜茶叶的韵味,有万般特殊的感受。

中国茶道表演礼仪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素有客来敬茶的习俗。

茶是礼仪的使者,可融洽人际关系。

在种种茶艺表演里,均有礼仪的规范。

如“唐代宫庭茶礼”就有唐代宫庭的礼仪;“禅茶”中有敬茶(奉茶)之后,僧侣向客人的礼仪;日本茶道中有主人对客人的礼仪;客人对客人的礼仪;人对器物的礼仪。

茶乡问茶-茶境

茶乡问茶-茶境

茶乡问茶茶境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事物,万物生长皆须依据地利得赖天时,茶树亦然。

茶树性喜酸湿暖光,扎根不择地势,高成低也就。

茶树却也怕碱涝寒晒,滋长须挑天地,气候相宜、土壤相适方能茁壮而生。

中国为茶树故里,产茶历史悠久。

中国更是茶叶生产大国,北纬18至37度、东经94至122度,如此广度皆宜植茶。

更以地域区划,分作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

江南茶区广,湘赣浙全境、鄂皖苏南部、桂粤闽北庭,长江中下游南岸偌大地块尽皆归属江南茶区,每年出茶高居四大茶区榜首。

南方有嘉木,好茶出江南。

龙井、云雾、祁门红……中国十大名茶,江南茶区得占六成。

细寻好茶成因,莫过气、光、水、土四要。

江南诸地皆邻北纬三十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适宜动植物生存生长。

境内多红壤,土性微酸正为茶树所好。

地利天时,尽为江南所得,自是处处可觅好茶。

且看江南浮梁,赣东北一处山陲小县,地处赣皖两省交界,地理坐标东经117°01′00″~117°42′00″,北纬29°09′00″~29°56′00″。

受海陆位置与季风影响,浮梁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光照充足、红壤微酸、植被繁茂,正是茶树生长绝佳之地。

浮梁种茶早,汉起便有僧侣于寺院周边栽植。

唐时,世人饮茶蔚然成风,江南民众遂多以种茶为业。

正如古人所云“浮梁歙州,万国来求”,去浮梁贩茶,早是四海茶商获利首选。

浮梁多山。

黄山、怀玉山两脉自北而来,绵延到此余势未绝,既碰撞更交融,形成众山环列、群峰林立之势,自古便有“八山半水一分田”之说。

有道是山高林密出好茶。

在茶乡,评判茶品优劣自有标准,看茶先看山头,“山头茶”叫法由来已久。

要喝正宗山头茶,且往东去。

经臧湾,过鹅湖,到得瑶里已是山峦深处。

瑶里“山头”林立,梅岭、白石塔、汪湖、郑家山……随指一处山头,自会对应一品好茶。

汪湖为景德镇著名风景名胜区,虽说山高路远,亦有公路抵达。

中国茶道五境是什么级别

中国茶道五境是什么级别

中国茶道五境是什么级别中国茶道作为一种传统的茶学文化,凭借其独特的仪式和内涵而广泛受到推崇。

茶道的精髓在于通过茶艺表达情感、培养修养。

其中,中国茶道五境是指在茶道实践中逐步达到的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内涵。

本文将就中国茶道五境的级别逐一加以阐述。

第一境——文境中国茶道的第一境即为文境,体现了茶文化的基本礼仪。

在这个阶段,学习者需要了解并掌握必要的茶具、冲泡方法以及基本的茶道礼仪。

茶道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也需要被熟知,例如茶种、茶类、冲泡时间和水温等。

第二境——茶境进入第二境的茶境,学习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茶道基础,开始深入了解茶的种类、品质和特点。

在茶境中,学习者需要学会品评茶叶的外观、香气、滋味以及茶汤的色泽。

此外,对于茶具的处理和保养也是茶境学习的一部分。

第三境——道境道境是中国茶道的核心阶段,学习者在这一境界中更加注重茶道的精神内涵和修养。

通过仪式化的冲泡过程,学习者将心境与茶道相结合,用心感悟茶的真谛。

在道境中,学习者需注重精神的静定和冥想,以此来提升自身对茶道的理解和体悟。

第四境——景境进入第四境的景境,学习者开始从容观察茶道的环境和布置。

景境的重点在于通过布置与陈设,将茶道的氛围营造到极致。

学习者需要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来创造出与茶道相应的环境,使茶道的仪式感得以展现。

第五境——心境心境是中国茶道最高境界,也是茶道修炼的终点。

在这一境界中,学习者通过实践与体会,将茶道与自身心灵相结合。

心境的重点在于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在冥思静虑中,学习者能够体悟到茶的气质与自己心灵的共鸣,达到心与茶的完美融合。

总结中国茶道的五境分别是文境、茶境、道境、景境和心境。

每个境界都代表着茶道学习者在修行过程中的不同层次和境界,层层递进,互相交融。

通过逐渐提升自身能力与修养,学习者能够在茶道的实践中获得愈发深厚的体验,领略到茶道文化的博大精深。

茶道五境的级别体现了茶道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也为爱茶人士提供了一个清晰的修行路线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茶道文化。

描写喝茶心境的句子40条

描写喝茶心境的句子40条

描写喝茶心境的句子40条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描写喝茶心境的句子40条经典句子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1.喝茶是一种心情,品茶却是一种心境。

真我时刻,手执香茗,心素如简,人淡如茶。

(.)人需要一种淡然朴实淡名利淡世绘淡荣辱淡诱惑,虽无蝶来,芳香照旧。

2.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藏蒙族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3.人如茶,当如沸水一般的困难来袭时,有的抗争不息而浮水面,有的躲避屈服而沉杯底。

茶如人,初沏的茶色绿味香,一如青春的活力;久喝的茶色淡味寡,一如暮年的年轻。

4.薄酒终胜饮茶,丑妇不是无家。

5.早晨,坐在电脑前,我喜爱喝一杯茶,看几许文字。

一夜安眠,晨光清朗,再有香茗陪伴,心情满意如风。

我有两种品质非常好的茶叶。

绿茶芳香,红茶馥郁。

绿茶适合慢饮,啜咂之间,余味渐渐从牙尖嘴角扩散,其香邈远。

而红茶要一口一口的饮下,温润香浓,让人心神荡漾。

6.在暖暖的午后,在一个奶茶店里捧着书喝着一杯奶茶。

这就是生活!7.全部人和事,自己问心无愧就好,不是你的也别强求,反正离去的都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

宁愿独处,也别让自己变得虚伪。

刻意只会让自己更加难看。

宁孤独,不违心。

8.生活本如未经沏泡的茶叶,干瘪单薄;只有倾注如沸水般滚烫的热忱,才能让它饱满丰盈,芳香四溢。

9.日夕有凉风而至,偶有夏末的蝉声传来,忽而惊觉,这初秋的温度,着实凉了些,一些留白许久的心情,是不相宜与之沾染的。

就如,这蝉声无论如何嘶鸣,终究留不住它曾经在盛夏里筑就的一帘幽梦。

10.盛夏午后,我坐在草席上,喝一口茶,感觉这冷了的茶别有一股淡苦微涩;像起风的秋天,竹丛下一只小鸭被吹出毛边,乃景色中又有景色,味道里藏着味道。

突然,天空响雷,我被吸引,闭眼倾听。

11.品一壶好茶,就象品人生一样,苦中有香,香里带甜,茶刚入口先是苦的,苦去而甜来。

12.人生就像那碗茶,刚开头时干燥苦涩,经过沏泡后饱满芳香,历变化起伏跌荡,终究是淡定平和。

茶文化礼仪

茶文化礼仪

茶文化礼仪1、茶文化礼仪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爱将焚香,挂画,插花,点茶视为人生四大雅乐,进而也发展成了用一种程式去体验其中奥妙的四大雅道,既香道,书道,花道,茶道。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伴随着茶叶的出现开始兴起,到唐宋时期中国茶文化才真正发展到顶峰,唐时期既由茶文化发展出来一种茶道,也就是今天日本鼎鼎大名的茶道,茶道是通过一种品茶形式去修身养性,品位人生,感悟自然道法的严格仪式过程,因此最初只是修身克己,思想得到一定升华之后,再去通过品茶去品位人生世事,最后的最高境界才是达到“悟道”的地步,因此,这也是茶道学习者需要经历的三步,唐宋时期茶道讲究的是茶禅一体,通过严格的仪式修炼自己,通过品茶“得道”,最终达到茶人境三者合一得天人合一思想,因此,唐茶道真正在乎得不是冲茶,品茶,前二者只是一个媒介,通过此带入仪式中,又通过仪式升华到自己的心界,因此“醉翁之意不在茶,而于禅也”。

日本茶道虽是学自于唐宋茶道,但却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唐茶道虽然也有一定的请客待客奉茶仪式,但也有看重行为洒脱,融合于自然当中的一面,而且中国本来就看重“无道既道”“心中有道”更多的看重宜情,自然,幽雅洒脱等方面,追求人本性中的自然法道,而不是强化欲速则不达,因此虽然有一定的仪式,但可以自由的程度大些,不必严格依照。

而日本茶道程式非常僵化,大到主客每一步的举止行仪,小到茶具的摆放位置,杯箸放左放右,对事茶者的要求更为严格,先迈哪只脚,怎样行动都有严格的规定,其实,这样繁琐的程式也有它的好处,培养忍性耐心,不停用同样的动作来磨练自己,锻炼坚毅的品性,其意义早已远远超离了品茶的本意,而看上去更像是主客一起进行的一门修炼课程,而中国当时的茶道,除了对主客之间的应答礼仪,事茶者制茶,泡茶,奉茶的一套程式有统一标准规定之外,其余则是更看重个人的感悟,自身的修养。

中国茶文化主要包含四大块:茶道,指品茶过程中自身的修炼自我的修养以及参禅悟道感受自然,茶境,指品茶时的环境,幽雅的环境,对修身养性是有很大帮助的,因此,茶道与茶境分不开,茶礼,指茶事过程的礼仪祭祀等形式,茶艺,指表面的一层,即制茶冲茶时的技艺或者艺术加工,可惜的是,如今茶道与茶境文化自然已成了日本的茶道,茶礼则被韩国学去并发扬光大,只剩下最肤浅的茶艺,看着邻国都有了“茶道”自己堂堂中国发源地怎能没有?因此把此拣去算是兜了底儿,这就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茶艺,更夸张的是,竟然发展成为一种表演形式,没有主客间一起的修养及心理交流,有的只是下面的一群当看电影似的观众,或者是一种街头现买现卖当卖油条式的饮食推销,下面请个客人,冲壶茶给他喝,而台下那位自然而然的想到的是期待茶的美味,所以,这又成了一种饮食文化了,唯一的亮点就是冲茶时的技艺,这样既有趣又值得观赏冲出的茶也自然美味,再加上茶艺小姐带有表演性质的仪式,还可以看到美女红袖添香,也算不错,至于道不道的,就全靠自己去体味了,可悲呼?孰可悲呼?因此,中国的茶文化只能是茶艺,叫茶道就有点暴殄天物了。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

【导语】茶⽂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化中的瑰宝,茶以其独特的魅⼒,将我们深深吸引,下⾯是整理的茶⽂化研究性学习报告,欢迎阅读! 篇⼀ ⼀、研究⽬的 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饮料,然其历史之悠久,远⾮其它饮料可⽐。

⼈们常说茶“发乎神农,闻于周鲁公”(《茶经》),神农是为解毒发现了茶。

茶道乃是中国历史⽂化名⼈,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再结合地⽅风俗、⽂化特点,总结出来的⼀套饮茶礼法。

它代表了主⼈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客⼈的⼀种亲和与敬重。

⾃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向社会,为⼈类交往和经济发展服务。

茶从最初的⾷⽤、药⽤演变到品饮,经历了漫长的岁⽉;成为⼀种被世⼈称道的茶⽂化,更是历史的积淀。

茶和茶道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呢?我们⼩组对茶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决定借这次课题研究⼀下茶⽂化。

⼆、调查的内容: ⼀、中国饮茶简史 1、原始阶段(先秦) 在原始社会神农⽒因发明了农耕。

带领民众种植粮⾷,解决了⽣存危机。

虽然有粮⾷供应,可是仍然有限,也需要采集些野果直接充饥。

在长期的⾷⽤过程中,⼈们发现茶树叶⼦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

就单独将它煮成羹,以后⼜将它熬成茶⽔作为饮料。

现在西南地区的⼀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远古的吃茶习惯,除了直接咀嚼茶叶以外,还可以腌制成茶⾷。

总之陆⽻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还符合历史实际的。

说中华民族喝茶有四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不以为过。

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饮⾷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还给茶叶取了个名字叫做“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也喜欢⾷⽤茶叶做成的菜肴。

《晏⼦春秋》记载:“婴相齐景公,⾷脱粟之饭,炙三⼷五卵茗菜⽽已。

”2、南⽅饮茶已成风⽓(两汉魏晋南北朝) 到了汉代,有关茶的保健作⽤⽇益受到重视,东汉《说⽂解字》:“⾇,茶芽也。

”西汉王褒在《潼约》中提到“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买茶要到远处的武阳去买,由此见,当时已有专卖茶叶的茶市,茶叶已经成为⽇常需要品。

中国的茶道简史

中国的茶道简史

中国的茶道简史中国的茶道简史茶道是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

【中国的茶道简史】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

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

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一般指宇宙法则、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万物的本质或本源。

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有佛教之道、各家之道不尽一致。

中国文化主流是"儒道互补",[隋唐]以降又趋于"三教合一"。

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往往兼修儒道佛,即使道士、佛徒,也往往是旁通儒佛、儒道。

流传最广,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一派,便吸收了老庄孔孟的一些思想,而宋元[明清]佛教的一大特点便是融通儒道,调合三教;宋明新儒学兼收道、佛思想,有所谓"朱子道,陆子禅"之说;金元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竭力提倡"三教合一",其诗云:"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

茶道中所修何道?可为儒家之道、可为道家、道教之道,也可为禅宗及佛教之道,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茶道中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

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来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

证道是修道的理想结果,是茶道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证道则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极高明而道中庸,无为而无不为。

考察中国的饮茶历史,饮茶法有煮、煎、点、泡四类,形成茶艺的有煎茶法、点茶法、泡茶法。

依茶艺而言,中国茶道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茶道的形成必然是在饮茶普及,茶艺完善之后。

[唐代]以前虽有饮茶,但不普遍。

[东晋]虽有茶艺的雏型(见杜育《F赋》),还远未完善。

中国茶道五境美

中国茶道五境美

中国茶道五境美茶道,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以其独特的仪式感和内涵丰富的哲学思想,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研究。

中国茶道的实践过程中,融入了礼仪、审美、哲学等多个维度,通过品茶、泡茶等活动,使人在身心上得到放松与滋养。

在中国茶道的世界里,五境美作为茶道的核心理念之一,给茶道注入了独特的灵魂,让茶道成为一种神圣而美好的艺术。

五境美,即“人境、茶境、情境、器境、道境”,它们相互交织、相互构成,共同构建了中国茶道的独特魅力。

这五个境界互相影响、相互促进,让茶道的整个过程变得丰富多彩,让茶与人、茶与情、茶与器、茶与道之间产生无尽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人境是指茶道的从事者与参与者。

在茶道仪式中,主持人需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能够准确指导,并且具备良好的修养和气质。

与此同时,参与者也应保持专注与平和的心态,以充分感受茶道的魅力。

茶道的人境要求人们与茶进行心灵对话,通过茶的陪伴与悟性,达到心身和谐的境界。

茶境是指茶叶的种类、质量、产地等因素所呈现出来的境界。

中国的茶叶品种繁多,每一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口感与香气。

如龙井茶的清新爽口,普洱茶的独特陈香等。

每一种茶叶都能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与体验,让人们在品茗的过程中享受到茶的香气、滋味和口感的变化,感受茶境的美妙。

情境是指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能够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

茶道要求人们选择一个安静、幽雅、自然的环境进行品茶。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以远离繁忙和喧嚣,专注品味茶的滋味和品质,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安详。

器境是指茶具的选择和使用。

茶道讲究茶具的精致和独特,既要考虑到茶具的美观和实用性,也要注重茶具与茶叶的匹配。

茶具的外观、质地和造型都会影响茶水的品质和口感。

因此,茶道追求器境时,不仅要注重茶具的选择,还要注重茶具的使用方式和维护。

道境是指茶道的最高境界,它表达了茶道背后的哲学思想与内涵。

茶道强调“以茶为道”,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修养的象征。

茶道不仅希望人们能够品味茶的美,更希望人们通过品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茶庄文案短句

茶庄文案短句

茶庄文案短句
1. 品味千年茶文化,感受纯粹的茶香
2. 茶庄,传承中华茶道的智慧与美学
3. 茶庄,让你找到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和谐
4. 清香四溢,品出人生的细腻情怀
5. 茶庄,点亮你的心灵之火
6. 沉淀繁忙的城市,体验真正的生活质感
7. 爱喝茶的你,绝对不能错过的天堂
8. 用一杯清茶,舒缓一天的压力和疲惫
9. 在茶庄,融入自然的美好,找回生命的平衡
10. 茶庄,一场与自己对话的旅程
11. 品茶,品尝岁月的缱绻与浓情
12. 茶庄,唤醒你的味蕾,启迪你的灵感
13. 在茶庄,感受同时存在的宁静与热闹
14. 茶庄,让每一杯茶都成为你心灵的倾听者
15. 茶庄,让你的人生更添一抹雅致的色彩
16. 用茶,陪伴你追寻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17. 茶庄,一个沉浸在茶乡风情的仙境
18. 在茶庄,舒展身心,感受岁月静好
19. 茶庄,一道穿越时空的美丽风景线
20. 用茶,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21. 茶庄,用茶叶播撒你生命的快乐种子
22. 在茶庄,你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很美
23. 茶庄,营造让人心驰神往的梦幻茶境
24. 享受神秘的茶庄之旅,发现内心的平静
25. 茶庄,一个让你远离尘嚣的避风港。

幼儿园敬茶四步

幼儿园敬茶四步

幼儿园敬茶四步
第一步,待客赏境(茶境):茶艺前,主客聚齐,主人与客人依次行礼问安,一般是客人行礼,主人答礼。

主人招待客人,陪其谈话,顺便请客人参观茶室,主人向客人展示自己的布置,并请客人点评,作为话题。

第二步,品初礼茶:茶艺开始前,主客落座,这时都不再讲话,茶师率其侍女进,到桌前,横列一排鞠躬致敬,主客起身答礼,然后皆落座。

茶会便正式开始。

第三步,净手焚香:侍女先捧水盆进,茶师净手(象征性)然后依次走到客人跟前,先客后主,主客也需净手。

古代人认为茶事是心诚庄重的,同时亦要保持清洁,净手无疑已等于净心。

然后茶师点燃香炉,一放于自己桌上,一让侍女放于客人坐中间的矮案上。

静气之香在茶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增添意境外,还利于调节气氛,增添平和的气息,更利于在座人们心灵之间的联系交流。

第四步,展示茶具:然后茶师将茶具放于案上,侍女捧案将茶具(主要是茶杯)分发给客人供其观赏点评。

幼儿园茶道表演步骤(2)

幼儿园茶道表演步骤(2)

幼儿园茶道表演步骤(2)茶道表演步骤1、神入茶境沏茶前,茶艺师先备好茶具,然后用清水把手清洗干净。

茶艺师必须仪容端正,以平静、愉悦的心情进入茶境。

2、展示茶具茶艺师为大家展示备好的茶具,茶具一般包括有:茶匙、茶斗、茶夹、茶通,以及号称“茶房四宝”的炉、壶、瓯杯和托盘。

3、烹煮泉水取泉水放壶里置炉上煮,适度的水温,才更能体现茶叶独特的香韵。

4、淋霖瓯杯淋霖瓯杯又叫热壶烫杯,是指用煮好的沸水清洗盖瓯、茶杯等。

5、观音入宫茶艺师右手拿起茶斗盛装茶叶,左手拿起茶匙把名茶装入瓯杯里。

6、悬壶高冲茶艺师提起水壶,对准瓯杯,以低斟高冲的方式注入沸水,使茶叶随着水流的旋转而充分舒展。

7、春风拂面茶艺师左手提起瓯盖,轻轻地在瓯面上绕一圈,把浮在瓯面上的泡沫刮起,然后右手提起水壶把瓯盖冲洗干净。

8、瓯里酝香冲泡茶叶,须静待一至两分钟才能充分地释放出茶叶独特的香韵。

9、三龙护鼎斟茶时,茶艺师需用右手的拇指和中指夹住瓯杯的边沿,食指按在瓯盖的顶端,提起盖瓯,缓缓倒出茶水,三个手指称为三条龙,盖瓯称为鼎,所以此步骤称为三龙护鼎。

10、行云流水提起盖瓯,沿托盘上边绕一圈,把瓯底的水刮掉,以防止瓯外的水滴到杯子里。

11、观音出海观音出海俗称关公巡城,茶艺师低行把茶水依次巡回均匀地斟入各茶杯里。

12、点水流香点水流香又称韩信点兵,指茶艺师斟茶斟到最后时,把瓯底最浓的茶水部分均匀地一点一点滴分到各个茶杯里,使茶水达到浓淡均匀、香醇一致。

13、敬奉香茗茶艺师双手端起茶盘彬彬有礼地向各位嘉宾、茶友,邀请大姐一起品饮。

14、鉴赏汤色各位嘉宾、茶友品饮茶汤前,可先观赏一下茶汤的颜色。

15、细闻幽香观赏茶汤后,再闻闻茶叶的香气,那天然的茶香,芬芳四溢,使人心旷神怡。

16、品啜甘霖最后品饮茶汤,细细品酌,感受茶水的醇厚滋味,生津回甘,别有一番滋味。

茶道的分类煎茶道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

最早记述于唐代,有“吃茶”之说。

流行于宋代。

法门寺出土的金质茶具,展现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不醉 人。酒误事,茶不误事。酒熏人,茶不熏 人。 酒难成圣,茶能成圣。陆羽写了世界 第一部《茶经》成了“茶圣”,没听说过古今 中外谁写过《酒经》,只听说有酒神酒仙 之称,还没听说过酒圣之誉……
当然,酒比茶容易营造热烈欢乐的气氛,无怪乎上至国宴 ,下至朋友小聚,都让酒唱主角,而让茶演配角。每逢 盛宴喜宴,只闻祝酒词祝酒歌,不听祝茶词祝茶歌。茶 甘于寂寞,乐于做酒前饭后的点缀。茶永远不会像酒那 样燃烧起人们的心中烈焰,掀动起人们的胸中狂涛,让 人们飞盏滥觥手舞足蹈物我两忘喜忧两忘荣辱两忘,茶 会让人宁静淡泊,越喝越成熟清醒,越品越有韵味雅兴 。
“朋友来了有好酒”。好茶也能待朋友。南来北往的朋友来了 。我以茶待客,既经济实惠又清静、好谈话,别有风味, 茶坊比酒馆安静,茶也比酒淡雅,在水甜茶香中,彼此心 扉好打开。古训“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寻思指的茶水。酒 易交友,茶更能交友。世上喝茶人一定比喝酒人多,这就 决定了茶比酒易交朋友。比如不沾酒的女人、和尚、老人 、病人,以茶待之,就能搭起心桥,交流感情。
• 若拿人来比喻,酒是初出茅庐风风火火的小伙子,茶是饱 经风霜洞察事态的老翁;若拿文比,酒是抒情诗,茶是小 品文;酒是狂想曲,茶是小夜曲;若拿太阳比,酒是炎炎 夏日,茶是暖暖冬日;若拿风比,酒是狂飙,茶是微风; 若拿水比,酒是海浪,茶是溪流。由此可悟出,为什么青 年爱酒,而老年喜茶,青年喜欢赌酒逞能,祝酒贺喜,把 酒邀月问天,借酒浇愁泄怒,而老年则嗜好请茶待客,品 茗谈心,把茶冷眼看红尘,借茶静心度春秋。这就是酒趣 与茶趣的区别,酒境与茶境的异处。
品茶可修心养性,过滤心境。为什么那么多高僧名儒喜品茶?奥妙就在 此。品茶到了一定的境界,可使人拂去浮躁狂嚣贪婪嫉妒等杂念,渐 渐变得心胸开阔,光明磊落,不卑不亢,荣辱不惊,顺境不狂,逆境 不馁,世事练达,人情洞悉。像品茶一样有滋有味不急不躁地品尝生 活,品尝时代。丰子恺先生有一幅品茗漫画,酽如茶的文化积淀。这 就是品茗的极境,这就是茶趣的生动写照。
增强现实广告 增强现实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应用
谢谢观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