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老师划题
毛概老师上课划的20个大题
毛概老师上课划的20个大题1、科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理论成果⑴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⑵理论成果:①毛泽东思想,是被时间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⑴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
①萌芽时期:时间——党的成立和国民革命时期。
②基本形成:时间——土地革命战争前期;标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行成。
③完备成熟:时间——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注:土地战争前、后期的分界线是遵义会议);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备。
④继续发展:时间——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
⑵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依据、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①形成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②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理论。
③指导意义:a.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对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论断,形成了新的体系。
b.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c.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依据、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原理题
马克思原理题
1. 哲学的根本问题
- 错误的哲学观念如何影响社会的发展?
- 如何通过正确的哲学观念来解决社会问题?
2. 劳动与社会
- 劳动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是什么?
- 如何通过更公平的劳动分配来实现社会公正?
3. 历史唯物主义
- 社会如何通过阶级斗争实现发展?
- 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社会变革的意义是什么?
4. 资本主义与剩余价值
- 资本主义经济系统如何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
-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如何分析现代社会的贫富差距?
5. 阶级与阶级斗争
- 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如何影响社会进步?
- 如何通过解放阶级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6.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 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如何通过社会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社会?
7.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问题
- 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
- 社会主义国家构建中的困境和解决途径是什么?
8. 蒙昧主义与资本主义
- 为什么马克思认为蒙昧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一种特征?
- 如何通过启蒙运动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9.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意义
- 马克思主义对于世界的影响和意义是什么?
- 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来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
1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如何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危机?- 如何通过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来实现生产力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成果是: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 共产主义学说
C. 社会主义学说
D. 科学社会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唯心主义
D. 形而上学
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是:
A. 阶级斗争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
C. 社会演进理论
D. 劳动价值理论
4.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是:
A. 社会形态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
C. 阶级斗争理论
D. 生产力理论
5.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A. 阶级分析
B. 实证研究
C. 历史唯物主义
D. 综合分析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劳动价值论?请简要说明其基本概念和理论要点。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于我们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 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理论观点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4. 请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于经济学理论的贡献。
5.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思考问题有何启示?
三、论述题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方法论,并分析其对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留白,供回答)。
马克思考试题库
马原考试选择题部分据老师说每年都有很高的雷同度,差不多都是从题库里选的所以我把师兄师姐流传下来的各种习题资料的选择题贴在了一起……恩选择题很多……极多……非常多……有耐心的就看看吧没有整合,所以有重复的题,那就是传说中的高频题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C】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2.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D】A.批判其错误观点B.吸收其合理思想C.把二者结合起来D.批判地继承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C.逻辑推理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B】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5.空间是指【B】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物质运动的顺序性D.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6.规律是指【A】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7.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C】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A.对立统一的观点B. 否定之否定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B】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原理经典选择题
马克思原理经典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是()。
a) 社会主义b) 共产主义c) 唯物史观d) 阶级斗争答案:c) 唯物史观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
a) 唯物史观b) 阶级斗争c) 社会主义d) 共产主义答案:a) 唯物史观和b) 阶级斗争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
a) 实现共产主义b) 泯灭私有制c) 实现阶级斗争d) 实现人民民主答案:a) 实现共产主义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一个没有阶级和私有制的社会形态,实现了人类的自由和平等。
4.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是()。
a) 资本主义b) 意识形态c) 剩余价值d) 阶级斗争答案:d) 阶级斗争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是阶级斗争。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5.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a) 列宁b) 马克思c) 恩格斯d) 斯大林答案:b) 马克思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马克思。
马克思是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6.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著作是()。
a) 《资本论》b) 《共产党宣言》c) 《哲学的贫困》d) 《德意志意识形态》答案:a) 《资本论》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著作是《资本论》。
这部著作详细阐述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深入剖析。
7.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包括()。
a) 自由b) 平等c) 公正d) 和谐答案:a) 自由、b) 平等、c) 公正、d) 和谐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包括自由、平等、公正和和谐。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
马克思原理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学说,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
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3. 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社会阶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阶级是由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地位间的对立所确定的,包括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
4. 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国家?-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利益的机构。
5. 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制度有何批判?-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剥削和压迫,导致了阶级对立和社会不平等,必然会走向崩溃,为新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的兴起创造条件。
6. 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社会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是推翻旧的统治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手段,通过革命实现社会变革。
7. 马克思主义的目标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平等。
8. 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基础,社会变革又反作用于经济发展,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9. 马克思主义主张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路径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逐步消灭阶级和剥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10. 马克思主义对于个人自由有何看法?- 马克思主义主张实现个人自由的前提是消除阶级和剥削,建立平等的社会制度,使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潜能。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试题答案与解析搜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题答案搜集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旧的唯物主义者是如何理解感性的?这种理解有什么缺陷?2.为什么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3.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分歧何在?怎样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5.怎样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1.简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2.为什么说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应时“现实的人”?3.为什么说人的解放是一种社会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4.《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5.《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6.为什么说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7.《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条件的?8.《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的?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你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4.怎样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5.《共产党宣言》是怎样阐述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奋斗目标的?6.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革命要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结论?7.《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的?8.《共产党宣言》是如何阐明共产党的行动纲领的?9.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社会作用的思想。
10.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加强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思想。
11.试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马克思为什么要加强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是怎样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出经典阐述的?3.“两个绝不会”的论断的内涵和重大意义是什么?4.根据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艰难历程,谈谈我们应当学习马克思的什么精神5.谈谈《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马克思考试题目
马克思考试题目第一篇:马克思考试题目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2.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 3.恩格斯指出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4.物质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运动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观点是:实践性6.从物到感觉到思想,从思想到感觉到物体现的是:唯物与唯心的观点7.社会发展中起根本性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8.资本论中,上衣无论是裁缝穿还是顾客穿,都有相同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指:使用价值 9.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10.商品二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关系的是:使用价值11.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中的作用不同 1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什么:尊重客观规律.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14.人的本质是什么: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商品二因素中反映人与社会关系价值二.多选题1.马克思主义是什么ABCDE2.价值的特点(ABCD)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多维性E任意性3.劳动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体现在(ACD)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4.影响资本的周转因素有哪些()①资本周转时间②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构成比例5.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ABC)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三,判断题1.没有价值一定没有使用价值(错)2.没有使用价值一定没有价值(对)3.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对)4.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错)5.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错)6.“火是万物的本源”,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错)7.宗教….,所以宗教无意识形态(错)8.资本有机构成用C:V表示,V表示可变资本(对)9.未来消费资料将实现按劳分配(错)1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四、名词解释1.什么是物质,以及提出物质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多选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a.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b. 个人的意识和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c. 社会发展是不可逆转的d. 私有制是社会进步的动力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的经济观点是:a. 价值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b.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充满竞争和危机的c.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本来源d. 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是社会主义的基础3.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历史发展的看法是:a. 历史是无目的的,客观的过程b. 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c. 革命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关键力量d. 历史发展存在阶级斗争的规律4.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意识的看法是:a. 意识来自于人们的社会实践b. 意识对人们社会存在的反映有限制c. 知识是经验和理性的结合体d. 意识的变革是社会变革的结果5.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观点是:a. 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专政的制度b. 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相对低级的资本主义阶段c.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础d. 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是共产主义举例说明:1. 关于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活动,通过劳动,人类能够改变自然和满足自身物质需求。
劳动不仅可以创造物质财富,也可以培养和提高人的智慧和能力。
例如,一个农民通过劳动种植庄稼,不仅可以获得粮食,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和农业技能。
因此,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2. 关于私有制是社会进步的动力: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导致社会不平等和剥削的根源,社会进步的动力在于消除私有制。
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富人拥有大量生产资料和财富,而穷人则无法享受到公平的机会和资源分配。
只有通过彻底消除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进步。
3. 关于历史发展存在阶级斗争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导致社会动荡和变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7.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1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4.资本集中的方式是()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5.资本主义地租是()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16.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17.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1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 生产过剩的危机B. 生产不足的危机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D.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20. 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A. 原料和燃料B. 辅助材料C. 机器设备D. 商业设施21. 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 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 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 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22. 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A. 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 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 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 剩余价值率提高了23. 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A. 政治职能B. 经济职能C. 社会职能D. 对外交往职能24. 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A. 民法B. 宪法C. 刑法D. 行政法25. 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 国会B. 总统C. 最高法院D. 最高检察院26.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 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 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 人民当家作主27.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A. 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 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 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 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28.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 文学、艺术和宗教B. 道德、伦理C.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 哲学、历史二、多项选择题1. 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B.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C. 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D. 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2.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A. 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 商品的社会属性c. 交换价值的基础D. 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3.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 个别劳动B. 社会劳动C. 具体劳动D. 抽象劳动4. 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D. 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5. 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B.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 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D.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6. 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7.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 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C.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8. 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原理题库
马克思主义原理题库1.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2.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在其基础上产生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的变化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3.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之间的斗争来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这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阶级斗争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4.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他们所得到的工资。
这是由于资本家占有并支配生产资料的特殊关系所导致的。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剥削的表现,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5.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追求实现所有制的公有化,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和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社会主义的实现需要通过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专政。
6.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是统治者用来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的机构。
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是由于社会内部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国家是为了巩固工人阶级的政权而存在的。
7.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观点认为,共产主义是最终实现的社会形态。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不再受到任何私有制的束缚,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是公有的,个人能够自由而充分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练习题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1.从资源配置方式角度看,与市场经济对应的是A.自然经济 B .商品经济 C .计划经济 D.产品经济2.市场机制的核心是A.价格机制B.竞争机制C.供求机制D.利率机制3..商品是: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C.一切物品;D.一切有用的物品;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A.劳动力成为商品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D.价值规律起基础性作用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A.社会分工B.货币的使用C.机器的出现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6.存在商品经济但未形成市场经济的社会是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D.社会社会主义社会7.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A.使用价值构成;B.交换价值构成;C.价值构成;D.货币构成;8.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A.社会属性决定的B.价值决定的C.交换价值决定的D.自然属性决定的9.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10.价值的本质是A.一般人类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D.社会生产关系;11.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是A.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C.价值D.价格12.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A.商品;B.货币;C.价格;D.使用价值;1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14.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的交换比例是A.商品的二因素B.劳动的二重性C.商品的交换价值D.商品的使用价值15.具体劳动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创造剩余价值16.抽象劳动不存在于A.简单商品生产中B.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C.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中D.自给自足的产品生产中1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A.两种劳动;B.两次劳动;C.两个过程的劳动;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18.商品的二因素是由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19.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商品二因素B.劳动二重性C.价值规律理论D.剩余价值理论20.下列各因素中与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直接关系的是A.生产条件B.劳动强度C.劳动熟练程度D.生产规模2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为尺度的。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5.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6.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政体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1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3.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参考答案:1-5 DCBCD 6-10 CACAA 11-13 ABD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包括A.社会生产的各种物质条件B. 社会生产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 全部社会关系2.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3.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人思想发展史4.“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5.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A. 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 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 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 社会中的每个人是“合力”的一部分6.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安排它的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 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 否认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参考答案:1.ABC2.ABCD3.AB4.ACD5.CD6.AB7.ABD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3.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4.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两个概念?5.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有哪些?6.什么是经济基础,如何理解经济基础这一概念的内涵?简答题1、2、3、4、6参见教科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一、单项选择题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2.垄断的形成是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B.生产输出的结果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末20世纪初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4.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A.垄断统治B.垄断利润C.自由竞争D.资本主义私有制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A.垄断统治B.资本输出C.国际垄断同盟D.占领殖民地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A.银行资本家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D.商业资本家7.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自由价格D.市场价格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A.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9.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A.资本输出 B.商品输出 C.对外经济援助 D.技术输出10.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和矛盾主要是A.运用妥协和协调的方式来解决B.靠武力解决C.靠威胁解决D.靠冲突解决11.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A.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生产社会化D.经营管理社会化1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表现为A.矛盾与协调并存B.只有协调没有矛盾C.只有矛盾没有协调D.协调与妥协并存13.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是A.自由竞争B.垄断C.社会化大生产D.大量过剩资本14.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A.生产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D.国家资本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垄断组织A.跨国公司B.国际卡特尔C.国际辛迪加D.国际托拉斯16.金融寡头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B.国家调节经济C.公私合营经济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18.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A.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B.在国际贸易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C.金融风险加大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19.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A.从世界各地获取大量的利润B.降低其生产成本C.扩大了贸易逆差D.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控制20.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有许多,但不包括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C.殖民体系全球化D.资本全球化2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A.有利于所有国家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参考答案:1-5 CACAA 6-10 CBABA 11-15 BADBA 16-21 CBDCCB二、多项选择题1.垄断是A.在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C.资本主义大企业或企业联合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和市场D.帝国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2.垄断价格是A.资本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的价格B.垄断组织凭其垄断地位规定的一种市场价格C.由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构成的D.保证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A.垄断资本的跨部门发展B.垄断取代了竞争C.私人垄断资本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D.大型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加剧E.跨国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4.垄断时期竞争的特点主要是A.目的是获得垄断高额利润B.手段更加多样化C.范围涉及政治领域D.程度更加激烈E.后果造成社会劳动的浪费和引起帝国主义战争5.银行业集中和垄断的形成是A.以工业的集中和垄断为基础B.以金融资本的形成为基础C.以金融寡头的统治为基础D.银行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E.银行和工业之间竞争的结果6.经济全球化A.与民族经济利益是对立的B.会威胁着民族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C.要求世界各国进行密切的分工合作D.要求不要保护民族和国家的经济利益E.要求提高民族和国家自身的竞争力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A.避免了经济危机B.在一定程度上削平经济高涨时的尖峰,垫起经济萧条时的低谷C.减弱了经济周期的震荡D.仅仅是治标的办法E.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各种内在的、深刻的矛盾8.从资本输出的主体来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A.借贷资本输出B.生产资本输出C.商品资本输出D.私人资本输出E.国家资本输出9.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A.借贷资本输出B.生产资本输出C.商品资本输出D.私人资本输出E.国家资本输出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业资本迅速国际化的原因在于A.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要求发展民族经济B.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C.国际分工深化,需要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最佳生产地D.各国关税壁垒严重,国际市场竞争尖锐E.运输通信现代化缩短了世界的空间距离11.跨国公司A.是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大型垄断企业B.从事跨国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C.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D.是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E.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A.是产业资本国际化的必然要求B.是垄断大资本对外扩张和掠夺的工具C.成为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D.是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需要E.是资本输出的需要13.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A.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B.引起社会经济严重倒退C.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不断地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向前发展E.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消极作用14.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是由于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具有复杂性和曲折性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容纳生产力继续发展C.资本主义已经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统治经验D.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E.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需要一个历史过程15.促进资本全球化的因素包括A.经济结构变化引起资本的国际流动B.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投资的增加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国家垄断资本的增加D.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放宽E.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大量吸引外资16.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主要表现是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B.区域经济集团化日益发展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D.几乎所有国家都被卷入了市场经济潮流之中E.劳动力已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自由流动17.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重大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包括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B.实行部分国有化C.实行职工持股D.推行企业民主,实现劳资合作参考答案:1.ABCD2.BCD3.ACDE4.ABCD5.AD6.BCE7.BCD8.DE9.ABC 10.CDE11.ABCDE 12.ABCDE 13.AE 14.ABCDE 15.ABCDE 16.ABCD 17.ABD三、辨析题1.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因而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是有百利无一害。
马原问答型背诵资料及选择题题库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原老师强调了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回答)答:(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推进到新时代,并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PS: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其他定义做基本了解吧)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在实践的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本原问题,括号中的简单了解一下)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测试题4
您已经完成本次练习总分61.0 分是非题18.0 分单选题33.0 分多选题10.0 分注:您答错的题已经用红色标注一. 判断题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18.0)1.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就是要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
(对)标准答案:错2. 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和实践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对)标准答案:对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对)标准答案:对4.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对)标准答案:对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错)标准答案:错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万种。
这说明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错)标准答案:错7. 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和方向的行动。
这种观点意味着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须否定历史决定。
(错)标准答案:错8. 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
(对)准答案:对9. 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以外的又一个检验真理的标准。
(错)标准答案:错1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过多超过劳动人民需要的矛盾。
(错)标准答案:错二. 单选题注:每题1.5分。
(得分:33.0)11. “人的依赖性关系”是:(C)标准答案:A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2. “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说明:(C)标答案:DA. 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B. 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C.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D.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13. 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C)标准答案CA. 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 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 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 矛盾双方融合促使事物发展14. 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A)标准答案:A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资本论》的出版C. 唯物史观的形成D. 私有制的消失15. 生产关系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D)标准答案:CA. 产品的分配关系B. 产品的交换关系C.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16.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C)标准答案:D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7. 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D)标准答案:DA. 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B. 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C. 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D. 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18. 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D)标准答案:CA. 人与自然的关系B. 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C. 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D. 人们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19. “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B)标准答案:A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C. 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D. 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20. 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是:(B)标准答案:AA.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B. 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观点C. 否认世界物质存在具有条件性D. 否认世界存在的无限丰富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21. 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B)标准答案:AA. 生产力中B. 生产方式中C. 社会形态中D. 经济基础中22. 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A)标准答案:AA. 形而上学不变论B. 相对主义诡辩论C. 唯心论D. 庸俗进化论23.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原理主观题
马克思原理主观题马克思原理中的主要观点有很多,以下是其中的一些: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形态的变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引发的。
2. 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资料的社会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的社会性已经非常明显,但私有制却限制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化程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过消灭私有制和建立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制,可以实现生产资料的最大社会化。
3. 马克思主义将阶级斗争视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马克思认为,历史上的社会变革都是由于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而引起的。
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将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的崩溃。
4. 马克思主义追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替代品,它摒弃了剥削和压迫,并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
共产主义则是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实现了人类社会的彻底解放。
5.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是其重要观点之一。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剥削和压迫,劳动者被迫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而资本家则通过占有生产资料而获取利润。
6. 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即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决定了上层建筑(即政治、法律、文化等领域)的性质和发展。
这意味着改变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关键。
7. 马克思主义倡导无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手段之一,它通过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来实现社会的彻底转变。
这些是马克思原理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它们对于理解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型及参考答案【老师划定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本科)考试题型及参考答案(老师划重点)[高教社2010版页码]第1页共4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本科)考试题型及参考答案(老师划重点)[高教社2010版页码]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0×2=20)二、名词解释(4×4=16)三、辨析题[先判对错(2),再说理由(4)](3×6=18)四、简答题(4×8=32)五、论述题[原理(8),联系实际(6)](1×14=14)--------------------------------------------------------------------------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0%)一、名词解释①马克思主义(P2-3)提示:以下三点任选其一即可!(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通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二、问答:1、试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P4-8)(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3)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以下重点分析题为北京启航考试学校考研政治强化班内部资料精选,对应之“答案要点”请在北京启航学校网站的“自由下载”版块免费下载。
1.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孩子正在激烈争辩,觉得有趣,便问:‚你们两个争个啥呀?‛一小儿说:‚我以为太阳早晚离地近,中午离地最远,可是他不同意。
‛另一小儿不服气:‚明明是早晚离地远,中午离地近。
‛孔子觉得这个问题比较深奥,似乎不是孩子能发表意见的,于是颇感兴趣地说:‚你们都说说自己的理由,我来给你们作个裁判。
‛一小儿说:‛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顶盖一样,中午只有碗口大,黄昏时又大了起来,同样一个太阳,当然是离我们越远看着越小,离我们越近看着越大,所以太阳应该是早晚离地近,中午离地最远了。
‛孔子恍然:这小孩真聪明,能用这么简单的方法解释如此复杂的问题。
另一小儿不服气:‚不对不对,太阳才出来的时候并不太热,到中午就热得厉害,到黄昏又恢复了清凉,所以,太阳就象是一个火炉,离地越近就越热,离地越远就越凉,当然是早晚离地远,中午离地近啰。
‛孔子觉得也有道理,但两个人不可能都是正确的。
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两小儿的观点。
2.在十七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由很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实验的证明。
后来到了惠更斯菲涅耳时代,光的波动学说被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以及后来的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证实,从而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
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以其优美的数学形式和极其精确的实验再一次否定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但这种微粒是具有波动性的,称之为光量子。
显然量子力学所说的光量子是具有波动性的微粒,1它与牛顿所假设的微粒有本质的区别。
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辨析这段文字。
3.以下是一则漫画:请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分析这则漫画。
4.阅读下列反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几则故事:材料1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头母牛。
这家主人因事要请客,准备挤些牛奶下来,供招待客人之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习题及答案第六与第七章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苏联B、南斯拉夫C、越南D、古巴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C、两大阵营的形成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3、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B、苏联解体C、第三世界的崛起D、中国的强大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坚持党的领导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9、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改良的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民主集中制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实现共产主义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14、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6、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国家政权问题1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农民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1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C、理论斗争D、议会斗争19、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0、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2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2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3、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4、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实践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25、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26、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27、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A、由谁来进行统治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28、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2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D、国家政权30、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31、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 )A、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建设社会主义民主’C、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3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单项选择题答案]1、C2、B3、B4、A5、C6、C7、D8、A9、B 10、D11、C 12、C 13、B 14、D 15、D 16、A 17、:D 18、B 19、D 20、D 21、B 22、C 23、A 24、D 25、B 26、C 27、A 28、A29、A 30、A 31、C 32、B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个国家建立过社会主义( )A、南斯拉夫B、罗马尼亚C、奥地利D、匈牙利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C、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按劳分配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6、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 )A、苏联模式B、南斯拉夫模式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D、民主社会主义模式7、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B、历史传统不同C、指导思想不同D、地域环境不同8、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夺取国家政权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9、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C、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10、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A、政治领导B、组织领导C、思想领导D、集体领导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D、坚持改革开放12、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A、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B、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人社会主义C、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D、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13、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 )A、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B、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C、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D、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14、列宁指出的具备革命形势的主要特征是( )A、被压迫阶级的贫苦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B、统治阶级遭受危机,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C、多数工人充分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并且抱有为革命牺牲的决心D、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 )A、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C、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D、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16、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C、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7、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基本形式有( )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C、文化斗争D、思想斗争18、《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 )A、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B、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C、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D、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9、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 )A、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20、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21、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22、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D、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23、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 )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D、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24、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A、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B、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D、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25、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26、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C、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和平发展原则27、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A、发现了社会上的阶级斗争,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B、提出了人类社会史就是阶级斗争史的学说C、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只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28、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 )A、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国家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C、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和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D、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条件29、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 )A、社会主义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B、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C、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D、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3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指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实践活动。
第一,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第二,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具有可知性。
第三,物质范畴具有深刻的辩证性,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即具有彻底性2.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阶段、每一个矛盾都有其独有的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种辩证的关系: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的,有着各自的内容,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结的,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而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是同一中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成立。
第二,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展。
4.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意义?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旧到新的飞跃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意义:它揭示了事物从肯定阶段发展到否定阶段,原先的否定因素已转化为肯定因素,同时又生长出新的否定因素。
当新的否定因素战胜肯定因素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又一次发生质变,否定阶段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
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什么地方?作用:1.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2.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表现: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2.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3.意识活动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6.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1)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2)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意义:为研究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一条基本知道线索,为划分哲学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标准7规律及其客观性第一人的活动的目的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由人所生活的物质条件所决定的第二人们活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活动的结果不是预期的,这说明目的和结果之间并无必然联系.第三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进程,但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总过程.第四由人们相互作用的全力所形成的客观规律不仅不由人的意志所决定,相反它却制约着人们的目的,意志的实现程度和活动的成败,并规定着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8实践的含义特征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类能动性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形式是多样的:物质生产劳动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说到底就是人类的知识而知识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需要人类的实践才能获得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性决定的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符合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程度2,从实践的特点看,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的特点人们遵循一定认识的去实践,就可引导出现实的结果将客观与主观认识两相对照。
3.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总规律是什么?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与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的进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这就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过程,它体现了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有限到无限的发展过程。
认识的规律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4.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
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现,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总合构成绝对性的真理。
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辩证转化的。
真理永远处于由相对向绝对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的发展规律。
1.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二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三要发挥人大工作的特点和优势,坚持民主集中制,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以人为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为群众做实事!2.怎样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社会存在及其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意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作用,谬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消极作用。
意义:要尊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从客观存在出发;利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造福人类4.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是什么?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它们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
5.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1它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然后利用政权的杠杆建立起来的。
2社会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是公有制的生产关系。
3它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上是适应的,因而使生产力获得解放,社会有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也有矛盾。
但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来加以解决。
6.怎样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基本的方面。
1对生产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2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即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造福人类,同时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的后果,1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消极作用,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引起的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
2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有关。
资本的社会属性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维持着剩余价值的积累和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制度设计中缺乏对科学技术的法律和道德规范,使科学技术的控制本身成为对人自由、隐私的权利侵害,对科技的过分依赖使人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失去自我和能动性,使科学技术“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政治的权利”。
不公平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导致资源环境文化以致国际关系中的强权主义和霸权主义。
落后国家不科学的发展战略,在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上受制于人,形成新的社会问题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2.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4.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5.社会意识能动的反映社会存在。
8.生产力的含义及其基本要素?“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
“所谓生产力就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具有一定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的劳动者。
”。
,它表示的是生产中人对自然界的关系。
”。
这也即是所谓的“生产力三要素”。
1.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2.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
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分的分配;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消极作用:导致垄断,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严重造成社会资源浪费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及意义?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所起的我作用意义:(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2)为准确计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3)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等理论奠定了基础4.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另一种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就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相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5.什么是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来实现。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因素,其实体是抽象劳动。
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6.什么是资本的周转与循环?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