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本质的形象测试——卞之琳《寂寞》赏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 以即便有寂 寞也是无 知的寂寞 、快 乐 的寂 寞 。 “ 头边养一 只蝈 蝈 ”, 枕 就 能给他带 来无穷 的乐趣 。由于那时
种对宇宙 、人生 、命运 等问题 的知性 看法。创作于 1 3 年的名篇 《 95 寂寞 》
就是卞之琳诗歌风格 的缩影 。
的寂寞 多源 于对新鲜 世界的好奇 与渴
草 是 “ 蝈 ” 自 由嬉 戏 的 天 蝈
I I ¨
《 寂寞 》之所 以具有高度哲学思辨的蕴藉 ,
与诗 人在诗 中呈示 的 “ 相对”意识是分不开的。
地 ,是令人羡慕的乐园 。诗的最后两句 “ 如今他
死了三小时 ,夜明表还不曾休 止” ,可谓惊人之 笔 ,当生命走到尽头 ,忙 碌的生活连 同麻木 的寂 寞都不复存在 , “ 夜明表”和 它所 象征 的时间却 没有随生命的终止而停歇 ,永恒 的寂寞成了 “ 乡
的寂寞 、更 痛苦 的寂 寞。诗 的 第二节 写道 “ 小时候 他常常 羡
秋 》”一 样 ,人生 若无寂 寞 造访 ,就 不会有 精
辟 、独 到的思想 ,卞之琳若 无思考 的寂寞 ,也写 不出充满人生 睿智的隽美诗章 。在这一点上 ,卞
之琳 的 《 寂寞 》与戴望舒 的 《 寂寞 》异曲 同工 ,
寂寞,前者采用移情的方式化万物于寂寞 ,营造了
浓郁 的情绪氛围 ,相对易于体悟 ,而后者对人类寂
听过 的遥远传说 。这里用 “ 羡
艳” 来描绘 孩子 的童趣 ,煞 是 幽默 ,意喻他 感受不到坟墓 中
寞命题的探寻则比较内敛隐蔽 ,其谜底需有一定的 生命与审美体验积累才能体会到。
死者 的寂寞 ,只知道繁茂 的墓
岸 、他 的放浪形骸 、他 的落拓不羁的 自豪 ,使他
和现存秩 序的冲 突尖锐起 来 ,游仙 、山水 赏玩 , 激发 了他形而 上的想象 。 《 游天姥吟 留别 》正 梦
提供了超越现 实的契机 ,李 白清高的一面 ,天真
的一面 表现 出来。 “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 酒中仙 ” “ 一醉累月轻 王侯 ”的一面就这样得 到 诗化 的表现 。当他干谒顺利 ,得到权贵 的赏识 ,
是他政治上遭受挫折后 的作品 ,他 的人格就在诗
● ●
的创造中得到净化 ,得到纯化 。诗 中的李 白和现 卞之琳 < < 寂寞 >赏析 天 > 津 实中的李 白的不 同,不是李 白的人格分裂 ,而是
人 格在 诗化 创 造 中 的升华 。圈
甚至得到 中央王朝最高统治者 的接纳 ,他就驯服
命本质的形象测试
它们共同指向了2 世纪3 年代流行的寂寞情绪。但 0 0
艳
墓草做 蝈蝈 的家 园” ,童
真 的心还不 能理解死 亡的痛苦
二者 的感悟格调却各怀千秋 ,若说戴望舒的 《 寂
寞 》是情种的寂寞,卞之琳 的 《 寂寞》则是智者的
和恐 怖 ,坟 墓对于孩子 来说并
无任 何超越客 观实在 的深层 含 义 ,人生的终 结仅 仅是一个 未
与戴 望舒 、何其 芳等现 代诗派 的 抒情 诗人相比 ,卞之琳是倾 向于知性 诗歌 创造的。在诗集 《 雕虫纪 历 》的
无人 问津 是寂寞 ……这 些是平常 人的 寂寞。诗人所写 的寂寞是怎样 的呢? “ 乡下 小孩子怕 寂寞 ” ,首句信 手拈 来 ,引领全诗 。 “ 乡下 小孩子 ”
“ 买了一个夜 明表 ” ,提醒 自己时 他
间 的转 动 , 目的是驱赶寂 寞更好地奔
波 ;可 时间 的紧迫 让他无暇 再去体味 寂寞 的痛 苦 ,夜 明表滴滴答答 的转动
是寂寞 ,青 年迷茫独守 理想是寂 寞 , 中年劳碌疲 于奔命是寂 寞 ,老年孤 寡
47
声代替 了蝈 蝈 的呜 叫 ,使他 愈 加 寂寞 ,此时 的寂 寞 已是麻 木
论观念影响等因素的聚合 ,使 卞之琳一度对生与 死 、动与静 、绝对 与相对 、偶然 与必然 、有限与
生的情绪基调 ,这种寂寞 固然源于现代社会对美 好人性 的扼 杀 ,又是 亘 古不变 的 生命悲 歌 的延 续 。诗中少有主体情感的直接介入 ,对童年的天
自序 中 ,他 坦承情感 不能 自已 , “ 总 倾向于克 制 ,仿佛刻意要做 ‘ 冷血 动 物 ’”。的确 ,他 诗 中所传 达的不 是
单纯 的个人情感或 时代情绪 ,而是一 种浸润 着智慧与思想 的人生经验 ,一
是天真烂 漫的化身 ,他尚未接 触人生 的苦难与艰 辛 ,不懂得寂 寞 的悲哀 ,
望 ,寂寞也 因之轻松 。然而随着年 龄
的增 长 , “ 乡下小孩子 ”来到城里操
t
探
劳 ,繁 重而无休 止的工作 、忙 碌让他
趋 于麻木 ,在机械化 的都市 文明中渐 渐 迷 失 了童 年 自然 、快 乐 的 自我 。
人的寂 寞有多种形 态 ,儿 时孤单 没有玩伴 是寂寞 ,少年 怀春锦 书难托
说到相对意识 ,很 多读者 自然会想起诗人另一首
流传甚广的小诗 《 断章 》。
下小孩子”最终的存在方 式 ,至 此诗 的空间里 已
溢满人生的悲哀 。 可见 , “ 寞 ”是 贯 穿 “ 寂 乡下小孩 子 ”一
善于 静观 默 察 的个性 气 质 ,艾略特 、里尔 克等象征主义诗人的艺术滋养 ,和爱因斯坦相对
种潜在的 、深层 的 、藐视摧眉折 腰奴颜婢膝 而
追求超凡脱俗的自由人格 。 不可忽略 的是文体功能 的分化 。在诗 歌中 ,
壁 。他那 反抗 权 势 的激情 、他 的 清高 、他 的傲
生动地 表现 了李 白在卑污潮流 中忍受 不了委屈 ,
苦苦挣扎追求形而上 的解脱 。诗 的想象 ,为李 白
色面具 ,和 当时庸俗 文 士一样 ,不能 不摧 眉折
地承 旨奉诏 ,写出 《 清平调 》那样把皇帝宠妃奉
腰 ,甚至奴颜婢膝 ;李 白之所 以是李 白,就在于 他不满足于这样的庸俗 ,他的诗歌就表现了他有
一
承月下
逢 )的诗 。如 果李 白就 这样 长此 得 到皇帝 的宠 爱 ,中国古典诗歌 史上这颗最 明亮 的星星很 可能 就要陨落了 。幸而 ,他 的个性注定了在政治 上碰
种对宇宙 、人生 、命运 等问题 的知性 看法。创作于 1 3 年的名篇 《 95 寂寞 》
就是卞之琳诗歌风格 的缩影 。
的寂寞 多源 于对新鲜 世界的好奇 与渴
草 是 “ 蝈 ” 自 由嬉 戏 的 天 蝈
I I ¨
《 寂寞 》之所 以具有高度哲学思辨的蕴藉 ,
与诗 人在诗 中呈示 的 “ 相对”意识是分不开的。
地 ,是令人羡慕的乐园 。诗的最后两句 “ 如今他
死了三小时 ,夜明表还不曾休 止” ,可谓惊人之 笔 ,当生命走到尽头 ,忙 碌的生活连 同麻木 的寂 寞都不复存在 , “ 夜明表”和 它所 象征 的时间却 没有随生命的终止而停歇 ,永恒 的寂寞成了 “ 乡
的寂寞 、更 痛苦 的寂 寞。诗 的 第二节 写道 “ 小时候 他常常 羡
秋 》”一 样 ,人生 若无寂 寞 造访 ,就 不会有 精
辟 、独 到的思想 ,卞之琳若 无思考 的寂寞 ,也写 不出充满人生 睿智的隽美诗章 。在这一点上 ,卞
之琳 的 《 寂寞 》与戴望舒 的 《 寂寞 》异曲 同工 ,
寂寞,前者采用移情的方式化万物于寂寞 ,营造了
浓郁 的情绪氛围 ,相对易于体悟 ,而后者对人类寂
听过 的遥远传说 。这里用 “ 羡
艳” 来描绘 孩子 的童趣 ,煞 是 幽默 ,意喻他 感受不到坟墓 中
寞命题的探寻则比较内敛隐蔽 ,其谜底需有一定的 生命与审美体验积累才能体会到。
死者 的寂寞 ,只知道繁茂 的墓
岸 、他 的放浪形骸 、他 的落拓不羁的 自豪 ,使他
和现存秩 序的冲 突尖锐起 来 ,游仙 、山水 赏玩 , 激发 了他形而 上的想象 。 《 游天姥吟 留别 》正 梦
提供了超越现 实的契机 ,李 白清高的一面 ,天真
的一面 表现 出来。 “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 酒中仙 ” “ 一醉累月轻 王侯 ”的一面就这样得 到 诗化 的表现 。当他干谒顺利 ,得到权贵 的赏识 ,
是他政治上遭受挫折后 的作品 ,他 的人格就在诗
● ●
的创造中得到净化 ,得到纯化 。诗 中的李 白和现 卞之琳 < < 寂寞 >赏析 天 > 津 实中的李 白的不 同,不是李 白的人格分裂 ,而是
人 格在 诗化 创 造 中 的升华 。圈
甚至得到 中央王朝最高统治者 的接纳 ,他就驯服
命本质的形象测试
它们共同指向了2 世纪3 年代流行的寂寞情绪。但 0 0
艳
墓草做 蝈蝈 的家 园” ,童
真 的心还不 能理解死 亡的痛苦
二者 的感悟格调却各怀千秋 ,若说戴望舒的 《 寂
寞 》是情种的寂寞,卞之琳 的 《 寂寞》则是智者的
和恐 怖 ,坟 墓对于孩子 来说并
无任 何超越客 观实在 的深层 含 义 ,人生的终 结仅 仅是一个 未
与戴 望舒 、何其 芳等现 代诗派 的 抒情 诗人相比 ,卞之琳是倾 向于知性 诗歌 创造的。在诗集 《 雕虫纪 历 》的
无人 问津 是寂寞 ……这 些是平常 人的 寂寞。诗人所写 的寂寞是怎样 的呢? “ 乡下 小孩子怕 寂寞 ” ,首句信 手拈 来 ,引领全诗 。 “ 乡下 小孩子 ”
“ 买了一个夜 明表 ” ,提醒 自己时 他
间 的转 动 , 目的是驱赶寂 寞更好地奔
波 ;可 时间 的紧迫 让他无暇 再去体味 寂寞 的痛 苦 ,夜 明表滴滴答答 的转动
是寂寞 ,青 年迷茫独守 理想是寂 寞 , 中年劳碌疲 于奔命是寂 寞 ,老年孤 寡
47
声代替 了蝈 蝈 的呜 叫 ,使他 愈 加 寂寞 ,此时 的寂 寞 已是麻 木
论观念影响等因素的聚合 ,使 卞之琳一度对生与 死 、动与静 、绝对 与相对 、偶然 与必然 、有限与
生的情绪基调 ,这种寂寞 固然源于现代社会对美 好人性 的扼 杀 ,又是 亘 古不变 的 生命悲 歌 的延 续 。诗中少有主体情感的直接介入 ,对童年的天
自序 中 ,他 坦承情感 不能 自已 , “ 总 倾向于克 制 ,仿佛刻意要做 ‘ 冷血 动 物 ’”。的确 ,他 诗 中所传 达的不 是
单纯 的个人情感或 时代情绪 ,而是一 种浸润 着智慧与思想 的人生经验 ,一
是天真烂 漫的化身 ,他尚未接 触人生 的苦难与艰 辛 ,不懂得寂 寞 的悲哀 ,
望 ,寂寞也 因之轻松 。然而随着年 龄
的增 长 , “ 乡下小孩子 ”来到城里操
t
探
劳 ,繁 重而无休 止的工作 、忙 碌让他
趋 于麻木 ,在机械化 的都市 文明中渐 渐 迷 失 了童 年 自然 、快 乐 的 自我 。
人的寂 寞有多种形 态 ,儿 时孤单 没有玩伴 是寂寞 ,少年 怀春锦 书难托
说到相对意识 ,很 多读者 自然会想起诗人另一首
流传甚广的小诗 《 断章 》。
下小孩子”最终的存在方 式 ,至 此诗 的空间里 已
溢满人生的悲哀 。 可见 , “ 寞 ”是 贯 穿 “ 寂 乡下小孩 子 ”一
善于 静观 默 察 的个性 气 质 ,艾略特 、里尔 克等象征主义诗人的艺术滋养 ,和爱因斯坦相对
种潜在的 、深层 的 、藐视摧眉折 腰奴颜婢膝 而
追求超凡脱俗的自由人格 。 不可忽略 的是文体功能 的分化 。在诗 歌中 ,
壁 。他那 反抗 权 势 的激情 、他 的 清高 、他 的傲
生动地 表现 了李 白在卑污潮流 中忍受 不了委屈 ,
苦苦挣扎追求形而上 的解脱 。诗 的想象 ,为李 白
色面具 ,和 当时庸俗 文 士一样 ,不能 不摧 眉折
地承 旨奉诏 ,写出 《 清平调 》那样把皇帝宠妃奉
腰 ,甚至奴颜婢膝 ;李 白之所 以是李 白,就在于 他不满足于这样的庸俗 ,他的诗歌就表现了他有
一
承月下
逢 )的诗 。如 果李 白就 这样 长此 得 到皇帝 的宠 爱 ,中国古典诗歌 史上这颗最 明亮 的星星很 可能 就要陨落了 。幸而 ,他 的个性注定了在政治 上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