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资本主义国家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工资=价值:不赚不赔 工资>价值:亏本 工资<价值:价值增值(资本家) 价值增值过程中的劳动: 1)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2)剩余劳动,无偿生产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 本家与雇佣工人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1)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资本——不可变资本 价值转移:生产资料价值→产品价值 2)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可变资本 价值再生产>劳动力价值(工资)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进一步揭示了剩余 价值的源泉。这表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 的,也不是由不可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 雇佣的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 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无偿占有雇佣工人 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由此具有 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对抗性质,由此,资本主义所有 制是雇佣劳动赖以存在的基础,是资本与雇佣劳动 之间剥削与被剥削关系的体现。
4.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一节商会 生产力低下 集体劳动、生产资料归氏族所有、 全体成员共同占有劳动产品 无阶级、无剥削、无私 有制 奴隶社会 生产力有较大发展:普遍使用金属工具、城乡分离、体 脑分工出现 奴隶主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奴隶 劳动被残酷剥削 封建社会 封建地主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农民被剥削(地租)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资本家占有劳动要素: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1、工人在资本家 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1、劳动 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产品价值=原料+生产成本+劳动 价值=产品价值-不变成本=劳动 利润=价值增值-工资支出=剩余价值
第四讲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农业(田地荒芜、农民破产)
对外贸易 (锐减)
等候领救济面包的长队
原因:
根本原因: 具体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1)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
A、 资本家:攫取高额利润――扩大再生产
B、 劳动人民:收入增长缓慢――日益相 对贫困(产品相对过剩)
特点:
(1)范围特别广
A、地域范围:
由美国爆发---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转嫁危机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
B、从经济范围看: 金融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迸发、相 互交织
(2)持续时间特别长
从1929~1933年,持续四年之久。
(3)破坏性特别大
---大萧条
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l/3以上, 国际贸易额减少2 / 3,失业人数更是高达 3000万以 上。甚至在危机过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由此一蹶不振。
到1940年,美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
作用:
2.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挽救和 加强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 恢复了 国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摆脱了法西斯主 义对民主制度的威胁,使危机中的美国避 免出现激烈的社会动荡,为后来美国参加 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作用:
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 调节和干预一直延续下来。对于当代资 本主义经济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国家的 宏观调节和干预已经不可逆转地成为资 本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不可或缺的 内在机制之一了。只是在不同时期和不 同条件下,政府追求的具体目标不同, 因此干预的重点也不同。
二、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危机)
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求助编辑编辑本和在此基础上的分散竞争已经成为历史。
主要产业部门大都已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第二,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日趋溶合为金融资本,金融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又形成金融寡头。
在工业垄断资本形成的同时,银行业的竞争造成银行业日趋集中和银行垄断组织形成。
银行垄断组织的形成,使银行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过去的借贷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并与工业资本日益融合在一起。
这表现在:(1)银行支配工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少数大银行可以通过存放款及其他金融业务,了解工商企业的状况,监督其经营活动,并通过扩大或减少贷款来影响工商企业可支配的资本数量,决定它们的命运。
(2)促进和加速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银行业务的扩大和长期贷款的增加使银行与工商企业的命运紧密结合。
一方面,银行信用增加了大资本的实力,在竞争中自发地推动了资本、生产集中和垄断组织的形成;另一方面,为了自身的利益,银行也开始有意识地促进有信贷关系的企业之间达成协定,形成垄断组织。
(3)银行成了交易所。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后,银行成为股票与债券买卖的场所,并代理工商企业发行有价证券,使一切工商企业的创办与扩大都要通过银行。
这使得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之间日益相互渗透并且在人事上实行联合,其结果是形成金融资本。
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少数既控制银行又控制工业的最大的垄断资本家,即所谓金融寡头。
金融寡头充分利用股份公司制度提供的参股、控股办法,从上到下、逐步放大,对众多企业进行控制,支配更多的企业,形成庞大的资本主义企业集团。
这种控制办法被称之为“参与制”。
第三,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资本输出就已经存在,但不占重要地位。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后,由于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利润率较高的部门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而资本的本性又必然使其对利润率较低的生产部门不屑一顾,从而产生大量的过剩资本。
落后国家资本有机构成低,劳动力价格低廉,则为资本输出提供了对象和场所。
第四章资本主义政府的工作职能
(4)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国有经济成分的目的是为 资本主义社会正常生产创造必要条件,支持私人垄断 资本的发展。具体地说: 第一,国有经济成分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 工业产品等,直接服务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和扩 大再生产的需要。 第二,国有企业将科技成果转让给私人企业,对 其技术水平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国有经济成分向私人企业提供各种支持, 促进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 第四,国家按照垄断资本家集团的需要和意愿交 替实行私人企业“国有化”和国有企业“私有化”, 给私人垄断资本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第五,国家拥有一部分企业,可以作为调节国民 经济的工具和重要物质基础。 (5)当代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成分是垄断资本主义 性质的经济成分。
4.国家货币政策 (1)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 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供应量称为“放 松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称为“紧缩银根”; (2)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七个方面: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和 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私人垄 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干预社会资本再 生产过程,以加强垄断资本集团的经济实力, 调节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缓和资本主义市场 经济中的矛盾,减缓经济危机,为垄断资本主 义经济运行创造条件,保证垄断资本不断获得 高额垄断利润。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 也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5、立法行政手段 立法手段是指国家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来调 节经济活动。 行政手段是指国家依靠行政组织系统,通过发布 命令、规定等方式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6、社会福利政策 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规定的利用社会福利调节 个人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准则。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实行的社会福利措施主要有社会保障、福利补助、 社会救济三种。 7.计划调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管理,其主要对象是私人企 业,它没有约束力而只有引导作用。因此,计划的实 施主要依靠市场机制,靠运用经济手段。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阶段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此时,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兴起,东西方的交流逐步加强,西欧封建制度开始瓦解,逐渐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由于文艺复兴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使人们思想和行为上走向开放,世界发展由分散逐渐走向整体。
第二阶段,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英国、美国、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但欧洲封建势力仍比较强大,资本主义制度在建立和复辟中反复。
第三阶段,18世纪六十年代-19世纪七十年代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蒸汽时代)。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产阶级力量极大增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世界潮流,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英法美俄日等国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开始了对外扩张。
第四阶段,19世纪七十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电气时代)。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不平衡,该阶段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不断地进行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第五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一阶段经济发展更为迅速,自动化、信息化、产业化时代到来。
在此期间先是建立了美苏两级格局,东西阵营不断冷战,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 第四讲 第三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 的工具
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 20世纪初到30年代,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 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 统治的工具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 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它的出现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 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 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第四章 第三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国家职能和本质 1、国家职能包括对内职能和对外 职能。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 统治的工具
2、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是政治统 治职能即资产阶级对人民群众进行资产阶级 专政。对内职能还包括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等。 3、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是指资本主义 国家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和利 益的职能。对外职能是对内政治职能的延伸。 4、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对人民群 众进行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
1、垄断 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 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 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 部门的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 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 但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 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
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 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 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 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 断资本家集团。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参与制”实现的。
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包括资本主义国 家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法律、哲学、 历史、文学、宗教等大多数人文社会科学理 论、学说及意识形式。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在长期反对 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 如 文艺复兴 法国大革命都 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形成时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转次数。周转次数与周转速度成正比。
2、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就是社会总产 品的实现问题:价值补偿与实物替换。
价值补偿即指如何通过商品出售,将社会总产 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以货币形式回流,用以 补偿在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 获得剩余价值。 实物替换即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 转化为货币以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 以补偿社会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
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15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世
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纪 法
国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的 铁
匠
封建社会初期:与较低生产力
作
基本相适应的以铁器工具为特
坊
征的封建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后期:手工业行会的 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与14、15世纪在 地中海沿岸城市产生的途径。
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 关系。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特征 资本是一种运动。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G
W
G'
不同的使用价
值相交换
G' = G + G
从表面上看,资本的价值增值和价值规 律是矛盾的,即为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劳动力商品化,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也是解决G--W--G’矛盾的关键。
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特质
的利益主体所有
(二)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 劳动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 使用价值与价值。
《政治经济学》第七章:资本社会化和垄断形成
第一节 资本社会化和垄断的形成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三节 例证分析
第一节 资本社会化和垄断的形成
一、生产与资本集中和垄断的形成 二、垄断的组织形式 三、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五、垄断统治下的竞争
一、生产与资本集中和垄断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1、自由竞争的含义 所谓自由竞争, 所谓自由竞争,就是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为了争夺有利的生 产和销售条件而进行的不受限制的竞争。 产和销售条件而进行的不受限制的竞争。 2、自由竞争的特征 第一,竞争的主体是以分散的、生产经营规模不大的、 第一,竞争的主体是以分散的、生产经营规模不大的、单个 资本构成的个人业主制为主; 资本构成的个人业主制为主; 第二,各个竞争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自由竞争为基础, 第二,各个竞争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即生产 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在生产部门之间自由转移, 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在生产部门之间自由转移,除了土 地私有权外,没有人为的或自然的垄断障碍; 地私有权外,没有人为的或自然的垄断障碍; 第三,竞争的主要手段是改进技术、扩大规模以降低成本, 第三,竞争的主要手段是改进技术、扩大规模以降低成本, 增大利润; 增大利润; 第四,社会经济运行中,主要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 第四,社会经济运行中,主要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 来调节,资产阶级国家政府奉行“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来调节,资产阶级国家政府奉行“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的原则,一般不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的原则,一般不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垄断条件下的竞争
1、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形式 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1)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垄断组织和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2)垄断组织和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3)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当然, 当然,也还存在着非垄断企业之间 的自由竞争。 的自由竞争。
(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内容标准】(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1、(攀枝花)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是()A.美国B.法国C.英国D.日本下图为1870年—1970奶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平均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根据图示完成3-4题3、(山西)造成图中1913—1950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较低的原因有()①第一次世界大战②第二次世界大战③中东战争④世界经济大危机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4、(山西)促使图中1950年-——1970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C“冷战”的结束D欧盟的建立5、(南宁)以研发电脑芯片而得名的美国“硅谷”今后可能因大力开发太阳能而成为“太阳谷”。
这表明二战后美国重视()A.改善人民生活B.发展跨国公司C.发展高新工业D.降低生产成本6、(威海)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A.高速度、低失业率B.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C.高速度、低通胀D.信息化和全球化7、(泉州丰泽区)回答下列有关美国的有关问题。
(1)20 世纪30年代,美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实行了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2分)(2)谁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你认为19 世纪末促使美国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的十分重要原因是什么?(4分)(3)你觉得二战后美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4分)8、(达州)美国经过200多年的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综合美国发展历史,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回答:(1)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
(2分)(2)美国历史上经历了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这两次革命的领导人分别是谁?(4分)(3)在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选择实行“新政”的人物是谁?“新政”中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措施是什么?“新政”地位作用如何?(4分)(4)下表中提供了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的相关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各阶段特征。
资本主义发展史
资本主义发展史★主体线索和分期资本主义发展史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及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历史,对于这段历史的学习可抓住两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的发生史,二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资本主义的发生史是资本主义的童年时代,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二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时代。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并进一步发展走向成熟的时代,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二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三是两次世界大战;四是二战后至今。
知识结构与精要一、资本主义的发生史(一)资本主义的兴起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4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早期的殖民扩张:孕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文艺复兴(2)新航路的开辟(3)殖民扩张:(二)资产阶级的革命时代从17世纪上半期开始,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英、美、法等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开始逐步确立。
二、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一)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8世纪中期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增加了资本主义的物质力量。
2、最终确立: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成为时代的主流。
如: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德完成统一的战争。
这些活动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最终确立下来。
(二)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不但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还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越来越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三)两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大战进行了四年多,给交战各国带来深重灾难。
政治学概论总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总复习资料本书重点【二、四、六、九、十、十一章】第一章绪论♥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或马克思对政治的论断: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它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做了系统阐述,其主要内容是:第一、《宣言》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第二、《宣言》明确提出了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第三、《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第四、《宣言》强调提出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真正的民主;第五、《宣言》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第二章国家与阶级♥国家的起源: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氏族: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它既是原始社会的血缘亲属集团,又是社会的生产单位,还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各个氏族一般具有共同的名称、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共同的墓地;♥国家与氏族的区别:国家是在氏族组织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与氏族组织既有着历史的联系,又有着根本区别:第一、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第二、公共权力的设立;♥剥削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1)神权论:国家起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利来源于神,即上天或上帝;(2)契约论: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阶级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结果。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集契约论说之大成)(3)暴力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
政经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
第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使是建立在小资本经营基础之上的。众多的小 资本和小企业规模有限,难以产生更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小资本本身就是 生产社会化发展的障碍。 第二,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由于没有控制市场的力量,价格几乎成为竞争 的唯一手段。无限制的价格竞争也会导致企业效益的下降和生产的破坏。 第三,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下,企业行为的短期性和企业精 神的狭隘性。 第四,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以无限制的竞争为特征,任凭市场的自发调节, 出现社会供给和需求的失衡,导致周期性金融危机。
26
垄断资本主义加深了资本主义的一系列矛盾
第一,由于垄断资本获取了高额的垄断利润,致使财富更 加向少数资本家手中聚集,广大劳动群众贫困加剧,购买力下 降,加剧剩余产品的产生,孕育更大的经济危机。
第二,垄断虽然不可能消灭竞争,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竞争,垄断组织为了独占垄断优势,利用各种手段打压竞争对 手,使相当数量的企业由此失去了竞争地位而沦为垄断组织的 附庸或退出竞争。
资本主义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 交换和消费过程都要服从于资本对劳动的雇佣和占有。资本与劳动的关系 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所有经济关系的基础,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过程 和运动规律就是以此为基础的。
15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独资经营的业主制企业:适应生产规模和生产范围都相对较小的条件下
33
补充知识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法国、美 国等,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新局面。主要是以工作 机的的诞生开始,以及以蒸汽机为动力被广泛应用为标志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厂,用机器代替了手 工劳动。
资本主义历史发展历程
资本主义历史发展历程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3、发展——蒸汽时代(19初-1870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年—1917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①战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④二战时期(1939--1945),二战爆发,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1945 年-至今)①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②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③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④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⑤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形成过程:①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
⑵1973——1975 经济危机 ①根本原因: ②直接原因: ⑶“滞胀”阶段 ①含义: ②特征: 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低增长率
3.80年代 经济复苏(里根时期) ⑴原因:①②③ ⑵成效: ⑶问题: 4.90年代 繁荣时期(克林顿时期) ⑴表现: ⑵原因: ①改革 ②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发 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 ③80年代后期,美苏争霸缓和。
1.西德和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相同原因?
四、矛盾和问题
1.阶级矛盾: 麦卡锡主义 2.社会危机加深: ⑴种族歧视→民权运动发展 ⑵毒品泛滥 ⑶邪教横行 ⑷社会暴力
3.极右势力沉渣泛起
⑴德国
⑵日本 4.恐怖主义
2001年美国9· 11事件
思考: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发展经济 都采取了哪些相同措施? ①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革新生产 技术,发展新兴产业。 ②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 ③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缓和 阶级矛盾。
克林顿通过实施所谓的“第三条道路”……推 行改革,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长期稳定的发展。 在克林顿的第一个总统任期(1993——1996年) 四年内,美国经济的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6% , 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的水平,财政赤字连续四 年下降,由1993年的2900多亿美元降至1886年 的1160亿美元,总共减少了60%左右。失业率 则从上台时的7.1%降到1996年的5.1%,还创 造了1000万个就业机会。在他的第二个总统任 期内,美国经济继续稳定发展。1997年,美国 经济增长率达到近4%,通货膨胀率还不到2%, 失业率一直在4.6%~4.9%,创24年来最低纪录。 同时,财政赤字大幅度降低……再此期间,美 国的高科技产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请回答:
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美国实施“遏制战略”的措施 美国实施“遏制战略” 对以苏联、 对以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 杜鲁门主义为核心的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为核心的冷战政策。 对西欧、日本通过马歇尔计划、 对西欧、日本通过马歇尔计划、北约 实行控制。 实行控制。 通过“第四点计划” 通过“第四点计划”等进一步对亚非 拉国家施加影响, 拉国家施加影响,企图将其纳入美国 的战略轨道。 的战略轨道。
(一)里根政府以“实力求和平”的 里根政府以“实力求和平” 对外战略( 新遏制战略” 对外战略(“新遏制战略”) (二)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战略” 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战略”
“实力求和平” 实力求和平”
在国内经济困难和国际地位下降的情况 下上台的里根政府提出以“实力求和平” 下上台的里根政府提出以“实力求和平” 的对外关系总战略。打出“重 振国威”的旗号, 振国威”的旗号,对苏联实行攻性强硬措 借助中国,抗衡苏联, 施,借助中国,抗衡苏联,扭转在美苏争 霸中的不利局面,通过强有力的对外政策, 霸中的不利局面,通过强有力的对外政策, 努力恢复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 努力恢复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
政治上,推行“解放战略” 政治上,推行“解放战略” 代替杜鲁门的“遏制战略” 代替杜鲁门的“遏制战略” 军事上,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 军事上,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 并以“战争边缘政策” 并以“战争边缘政策”作为补充 提出“多米诺骨牌理论” 提出“多米诺骨牌理论”和“爻森豪 威尔主义” 威尔主义”向亚非拉扩张
卡特政府的“世界秩序战略” (二)卡特政府的“世界秩序战略”
密切美欧日三边关系,加强与它们之间的政治、 密切美欧日三边关系,加强与它们之间的政治、经 济和军事合作,从而形成西方国家的共同体。 济和军事合作,从而形成西方国家的共同体。
自考 00312 政治学概论(简答题)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国家的起源:(1)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学研究范围归纳为六个领域:(1)政治学基础理论。
(2)中国政治。
(3)比较政治。
(4)公共政策。
(5)行政管理。
(6)国际政治。
➢西方政治学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
国家起源、性质、分类、政府的结构与类型、宪法条文及其类别等。
第二个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以政治权力为研究对象。
第三个阶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逐渐转变为对公共政策的研究。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第一,提出了国家的阶级组织的观点。
第二,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第三,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第四,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第五,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
(2)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
政治学概论(00312)学习笔记
政治学概论〔00312〕学习笔记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它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其实质是社会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强制力为核心的公共权力,调节利益分配、缓和社会冲突的活动.政治现象既是复杂的,也是有规律的.政治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试图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一门关于人类政治生活规律性的科学.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在古希腊的思想家看来,政治主要指的是国家的活动.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统治,政治主要是指"治国平天下"的活动,即依据某种道德原则管理社会、治理国家.政治的几种代表性观点:〔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道德政治的典型代表.<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纯粹学派的代表人物凯尔逊说过"国家是国内法律程序所创造的的社团,这里,凯尔逊把国家说成一种法律现象,实质上也就是把政治界定为一种法律现象,因为政治活动主要通过国家来进行.<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政治活动的这种特征,要求君主必须要不择手段,残酷、欺骗、背信弃义、不讲情面等等.这种从权利的角度来理解政治观点影响深远,直到现在西方仍有相当多的学者将政治视为一种以权力为核心而展开的运筹活动.〔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的实质和含义:〔共4点〕(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2)政治学的实质是阶级关系.(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治史围绕国家政权而展开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核心问题.(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是有规律可循的.政治的概念: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学基本的研究对象分两个层次:首先,从狭义的角度上讲,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其次,就广义的角度而言,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政治学的研究的范围:(1)政治学基础原理〔包括政治思想史〕;它是建立建立政治制度,指导国家政治活动的基本原理,是政治学的基础与核心.(2)中国政治〔3〕比较政治〔4〕公共政策(5)行政管理〔6〕国际政治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政治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也是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1)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2)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3)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1、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学中国古代社会实行的君主专制的政体形式,是奴隶主阶级、封建阶级掌握政治权力的时代.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儒家的政治学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1)首先是坚持"为国以礼"的政治原则,这就是所谓的"礼治".(2)儒家学说提出"为政以德"治国之道,即所谓的"德治"思想.◆孔子所提出的这种统治方略,经过孟子的进一步阐释和发展,又被归结为"以德行仁"的"王道",并以此来反对"以力假仁"的"霸道".◆法家是与儒家相对立的主要流派.主要主张"霸道"和"以法治国".◆"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最早由老子提出的.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他本人也因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代表作《理想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则是西方社会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他认为伦理学研究的是个人的善,政治学研究的是群体的善,因而他试图在理想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关系中来寻求善的结论.著作《政治学》神学政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他们的政治思想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上帝的意旨来解释一切,极力鼓吹人的原罪学说、神创等级理论和君权神授论,主张神权高于王权,世俗王权必须服从于教权.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这个时期的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在这个时期,宪法成为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第二阶段是第一次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第三阶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个时期的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又从权力逐渐转变为政策的制定过程.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共产党宣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它提出了国家是阶段组织的观点.第二,《宣言》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问题的是政权问题.第三,《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和主要观点,同时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阶级性.第四,《宣言》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第五,《宣言》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包括:(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从具体到一般;(3)理论联系实际;(4)阶级分析:即在考察阶段社会中的社会中的任何政治现象时,都应找出它所体现的阶级关系,从本质上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段本质.(5)经济分析.在上述方法论原则的指导下,政治学研究还需要采取具体的研究方法,其中比较常用的有:(1)历史研究法;(2)制度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4)结构——功能研究法.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2)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建设. (3)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第二章国家与阶级第一节:国家的起源国家的起源问题是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问题,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问题.国家的起源的研究,主要阐明了两个观点:第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产物.〔是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第二,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是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国家产生以前的社会形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氏族就是有普那路亚家庭直接引起的.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一般来说,母系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典型形态.后来,生产力不断发展,畜牧业出现,男子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增长,父权制氏族代替了母系氏族.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换第一节国家的历史类型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最早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他以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把国家分为三类:君主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中的国家贵族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国家民主国:指国家权力掌握在多数人,即民众手中的国家有的学者按照本国政府对国家主权的掌握程度,把国家划分为:主权国、部分主权国、殖民地国家;按地理环境作为划分的标准,把国家划分为海洋国、大陆国、岛国;现代的西方政治学者通常把国家分为法治国、民主国、专制国、福利国.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用以实现和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的工具.因此,国家的本质是由这种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决定的.围绕着国家的本质划分国家的类型,实质上是对建立在同一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具有同一阶级本质的一切国家的共性的概括.二、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马克思主义从对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积极性质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是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国家的历史类型相应地分别为: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压迫和统治奴隶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奴隶制的剥削形式;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广大农民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封建制的剥削形式;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压迫和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它是维护着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社会主义国家:是完全新型的最高历史类型的国家第二节: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2、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者不是一概地反对改良,但不满足改良,不停留在改良上,改良必须服从革命的原则和目的.改良是被统治阶级通过斗争而取得统治阶级的让步,革命者应当利用这些让步积蓄革命力量,进而夺取政权,实现社会的根本改革.而改良主义者则是停留在改良上,满足于统治阶级的让步,甚至阻止群众革命.第三节: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奴隶制国家1、古代东方的奴隶制国家〔如埃及、巴比伦、亚速、波斯等国>都采用了君主制,即所谓的东方暴君制.2、古罗马和斯巴达的奴隶国家采取的是贵族制,表现为由奴隶主阶级中的少数显要贵族组成元老院、长老会议掌握重要权力.3、希腊的城邦国家——雅典,则采用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制.封建制国家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有:地主占有制、领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和自耕农占有制.中国封建制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占有制;西方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领导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国和西方封建国家的不同特征:第一,在国家结构方面,中国是中央集权制,西方是分封割据制;第二,在权力结构方面,中国是官僚等级制,西方是地产权力等级制;第三,在统治思想方面,中国侧重于宗法伦理观念,西方侧主要借助于宗教信仰. 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政治统治,是资产阶级专政,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的工具. 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第一节: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1、按照资本的本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需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充足的货币集中少数人手中、广阔的劳动力市场.2、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是充满剑与火,血与泪的过程,其本质特征就是暴力.3、资本主义社会原始积累的途径:对农民土地的剥削;通过奴隶贸易、贩卖人口;通过殖民活动,征服和夺殖民地,获取资本,扩展世界市场.4、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确立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生产资料为资本主义私人所有;〔2〕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3〕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劳动力本身成为商品,资本家以劳动者的市场价值购买劳动力,雇佣劳动者在交换过程中不具有封建人身依附的关系,而具有出卖自身劳动力的自由权利.〔4〕资本主义生产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5、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1〕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2〕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3〕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统治.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第四章读后感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第四章读后感读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第四章,就像是在窥探一场复杂又刺激的经济大冒险背后的隐藏规则。
这章一开头,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资本秘密花园的门。
它让我看到了资本主义企业内部那微妙又充满力量的权力结构。
那些企业主们,就像是在自己小王国里的君主,有着绝对的统治力。
不过呢,这统治力可不像古代君主那么简单粗暴(有时候也有粗暴的一面啦)。
他们靠着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就能指挥员工干这干那,就像拿着魔法棒的魔法师,员工们只能按照他们画的圈圈来跳舞。
我发现,企业里面的层级就像金字塔一样,越往上权力越大,资源也越多。
高层的那些决策者,做个决定可能就影响了底下好多人的命运。
比如说他们决定要开发一个新的产品,那下面的研发人员就得没日没夜地忙起来;要是决定要削减成本,可能有些员工就得面临被裁掉的风险。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超级巨大的机器,每个员工都是机器上的小零件,而企业主和高层就是控制这台机器的操作员,他们决定机器怎么运转,零件们只能跟着动。
在工资这一块,也是很有故事的。
工资看起来就是企业发给员工的报酬,让他们能够生活下去。
可是这里面啊,就像一场微妙的拔河比赛。
企业主希望付出最少的工资,得到最多的劳动力产出,就像买东西总想砍价砍到最低。
而员工呢,当然希望工资越高越好啦。
这中间的平衡就像是走钢丝一样难。
而且工资还不只是单纯的钱的数字,它背后还隐藏着剥削的小尾巴。
企业主通过占有员工创造的剩余价值,变得越来越富有,而员工呢,可能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或者稍微有点小积蓄。
这就有点像一个不公平的游戏,规则一开始就偏向了企业主。
还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
那简直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啊!每个企业都像一个准备战斗的小怪兽,拼命想在市场这个大战场上抢到更多的地盘。
为了能够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他们不断地创新、降低成本、打广告。
有些企业成功了,就像打了胜仗的将军,趾高气昂,越来越壮大;而有些企业失败了,就只能灰溜溜地退出舞台。
这种竞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资源的浪费,有些企业为了竞争过度生产,最后东西卖不出去只能扔掉或者积压在仓库里,这多可惜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第一节、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一、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发源地是在西欧。
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上层建筑,它的产生与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壮大直接相关。
资本主义国家究其实质就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政治统治。
雇佣劳动关系在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中的确立,标志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生产关系的扩展必需具备两个条件:按照资本的本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需要,一是充足的货币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二是广阔的劳动力市场,二者缺一不可。
这两方面的基本条件是通过原始积累过程创造的,其本质特征就是暴力,基本途径是对农民土地的掠夺(“圈地”运动),第二条途径是通过奴隶贸易,第三条途径是通过殖民活动,征服和掠夺殖民地,获取资本,并扩展世界市场。
生产关系具有以下特点:1、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所有。
2、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3、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劳动力本身也是商品,具有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权利。
4、资本主义生产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封建生产关系的区别:它既有与封建生产关系相容的一面,又有与其冲突的一面。
相容:集中表现在它们都是以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形式。
不相容:首先,封建的生产关系是以劳动者对于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为基本特征的,劳动者并没有出卖自身的自由,而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为基本方式,雇佣劳动者在市场上可以可以自由的出卖自己。
其次,封建生产关系下的生产以使用价值的生产为目的,以自给自足的生产为限度;而资本主义生产以追求剩余价值为自己生产的目的,因而其生产具有无限扩展的需求。
最后,封建的生产关系是建立在暴力和政治权力的超经济强制因素基础上,建立在社会身份等级制基础上的。
资本主义生产以市场的平等交换作为活动的基本条件,在社会经济流通领域,它排斥任何超经济的强制因素。
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有三种类型:英国、法国和德国为典型代表。
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其根本特点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及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种急风暴雨的大革命形式。
法国资本主义社会划分为三个等级:特权等级:第一等的贵族,第二等的僧侣。
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农民、城市贫民和工人在内的广大人民构成。
(大规模暴力革命的方式,打碎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一次社会变革,特征是:封建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政治多重压力下,被迫进行资本主义改良,逐步使封建专制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国家。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本质特征: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政权组织,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阶级专政,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利益、剥削与压迫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机器。
本质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内容是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并剥削雇佣劳动。
资本主义国家成为维护和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政治工具,表现在如下三方面:(1)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剥削雇佣劳动关系,构成权力的力量基础。
资本的控制和支配,产生了以下结果:A使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上升为政治经济阶级,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力的主体。
B使资本主义国家有能力建立和维持一整套军事和暴力,保证国家政治体系的运行。
C具有了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力量优势。
(2)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剥削雇佣劳动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运行规则。
资本以雇佣劳动为其生存条件,以资本增值为其根本目的。
(3)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剥削雇佣劳动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和发展。
第二个方面,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
第三个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专政。
第二节、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一、自由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列宁所指的“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
基本经济特征: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的实现方式。
政治特征:是资产阶级以自由主义的方式来统治国家。
自由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核心。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统治国家的这种自由主义方式在政治生活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具体体现: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方面:所谓公民政治自由、政治平等和政治权利作为政治生活的基础。
政治制度方面:选举制、代议制和政党制。
代议制是最集中、最典型的制度体现。
政府职能方面:体现是“最低限度国家”和“消极国家”,即政府最低限度的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政府的职能只限于必要的公共事务。
政府政策方面: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政府鼓励和维护个人在市场上的自由活动。
尽管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主要是以自由主义方式进行政治统治,但暴力统治方式在这一时期也同样存在。
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基本经济特征: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实现的基本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特性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经一部加深。
阶级特征:垄断资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
政治特性:通过加强政治特权来维持自己的阶级利益和政治统治。
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日益尖锐化起来,主要表现是:内部矛盾: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不仅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加大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在流通领域通过垄断价格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进行掠夺和压榨。
B、垄断资本的产生在经济领域形成了对中小资本的压制,在社会生活领域造成了对中小资产阶级的排斥,从而加深了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对立。
外部矛盾:一国范围内垄断资本的形成,造成了资本的高度集中和生产规模的扩展,垄断资本对生产原料和和产品销售市场的需求急剧膨胀,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和控制廉价的原料供应地,拓展产品销售市场。
同时,也使得一国范围内经济生活中的有利投资机会大大减少,出现资本过剩,为获取超额利润,不得不进行资本输出。
第一,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
第二,加深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中的矛盾和斗争。
第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也加剧。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尖锐矛盾,垄断资本就必然由自由主义方法为主改变为以暴力压迫方法为主的管理方法。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特点反映在政权组织结构上的变化就是:A、在政治生活的基本价值和原则方面,逐渐改变以保护个人主义的自由、平等、权利为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以保护集体利益(垄断集团)为借口的集权制度。
具体表现是:削弱议会权力,扩大行政权力,把政府变为集中主要权力的“万能政府”。
B、在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方面,垄断资本的集中导致资本主义国家权力的集中,垄断资本直接控制政府。
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其代理人执掌政权;二是亲自出马担任要职C、在政府职能方面,垄断资本通过政府干预经济、社会事业和文化思想等领域,为维护其统治服务。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内外矛盾的进一步加深,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走向反动和国家对于社会控制的全面加强,这就促使资本主义社会走向更加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
面对危机,资本主义各国垄断资产阶级进一步强化了国家政权对社会生活的控制和干预。
摆脱危机的方式选择上也有所不同。
法西斯国家:(法西斯----强权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国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它是垄断资本所采取的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是垄断资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统治地位所实行的公开恐怖专政。
形成原因:从历史上看,资本主义市场关系发育不充分,封建的经济关系没有遭到彻底瓦解,独裁专制统治体制在不同程度上得以保留,资本主义议会民主传统比较薄弱,垄断资产阶级与封建主残余政治军事势力相结合,具有了独裁专制体制所需的天然土壤。
从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来看,具备国家崇拜,国家之上主义,民族优越主义和沙文主义的传统。
特征:从统治思想上看,以“种族优越论”,“领袖崇拜论”做为政治统治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特征。
法西斯的民族或种族利益,领袖的绝对权威,构成法西斯国家信奉的根本价值和至上信条。
在经济生活方面: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军事化。
在政治生活方面,实行法西斯的寡头统治。
在对外关系方面,奉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
福利国家:美国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福利国家的变化:(本质没有改变)1、从资产阶级国家本身的变化来看,根据他们的说法,“福利国家”是由“消极国家”变为“积极国家”,由过去的“无为政府”变为“万能政府”。
2、从国家活动方面来说,由过去的“自由放任主义”变为“计划主义”,由“不干涉主义”变为“干涉主义”,即由过去只是保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经济,变为干预、调节资本主义经济。
3、用拉斯基的观点来说,即由过去不为社会服务变为为社会服务。
美国学者达尔提出:“多元民主”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生活来说,在保留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外壳的条件下,资产阶级由过去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民主转为所谓集体主义的“多元民主”。
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垄断资产阶级政权在强大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所实行的一种改良主义方法。
根本目的:是维护垄断资本的统治,但又企图缓和阶级冲突。
从总的历史进程上看,从长远发展看,它是反动的,是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
生产力的发展一定要突破腐朽的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的,福利国家必将彻底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