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项目申报书——主要农作物核心种质重要农艺性状单元型区段及互作研究
973项目申请书通用7篇
973项目申请书通用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汇报材料、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eflections, written documents, reporting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973项目申请书通用7篇如今申请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范围已经越来越广了,大家拿起笔写一份申请书时,态度一定要端正,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973项目申请书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
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重要支持方向农业科学领域1.光合作用分子机制与作物高光效品种选育针对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需求,以主要粮食作物与禾本科C4植物为材料,着重研究光合作用体系高效利用光能的分子机理、光合产物分配与运输的调控机理、C3与C4植物碳代谢与光呼吸的调节机理、C4植物特殊解剖结构形成的分子基础,获得光能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的主要粮食作物新材料新品系,为农作物高光效遗传改良及育种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方法。
2.重要经济作物油菜或薯类的遗传改良以油菜或薯类(马铃薯和甘薯)为材料,开展重要经济作物高产优质性状的培育研究。
研究影响油菜高油分性状的关键基因及其调控网络、光合产物与油分积累的关系、环境和生育期对油分积累的影响,为油菜高油分育种与生产提供理论指导;研究马铃薯和甘薯高产、抗病、抗旱等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阐明块茎和块根发育、淀粉合成与积累的调控机制,为马铃薯和甘薯高产优质多抗品种的设计育种提供科学指导。
3.重要农业动物扩繁与健康养殖研究针对家畜良种扩繁和健康养殖的需求,从绵羊和山羊的不同品种资源、生理及遗传调控等途径入手,系统研究其生殖生物学特性,提出提高绵羊和山羊繁殖力的理论和措施;针对危害家畜生产的寄生虫疾病,研究其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并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
4.高产作物群体结构与气候、土壤等生态因子的匹配原理与调控机制针对作物高产群体结构的形成和资源高效利用,重点研究:作物群体结构与功能和气候、土壤等生态因子的匹配原理与调控机制;高产高效作物生产体系地上群体与地下根系、根际微生物及土壤养分水分条件的互作机制与调控途径;高产农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特征和演变规律;研究我国粮食主产区未来大面积高产高效的限制因子,为提升我国农田生产力提出可行措施和政策建议。
5.新型农业微生物制剂的基础研究针对农业微生物制剂品种优化、换代升级的需求,开展农业微生物群体感应的基础研究,阐明新型微生物通讯系统的信号构成及传导途径,设计高效微生物制剂;进一步阐明微生物生防制剂合成与生态调控机制。
973项目申报书-植物免疫机制与作物抗病分子设计的重大基础理论【管理资料】
项目名称:植物免疫机制与作物抗病分子设计的重大基础理论首席科学家:何祖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起止年限:依托部门:中国科学院农业部二、预期目标(一)项目总体目标深入阐明重要粮食作物的免疫机理、建立我国主要农作物重大病害抗病机制为模式的创新研究体系,结合我国转基因新品种培育的重大战略需求,建立作物抗病分子设计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本项目将系统分离并鉴定重要粮食作物水稻和麦类新的抗病基因(包括QTL)、病原菌致病因子的寄主靶标、模式植物拟南芥的重要调控基因及其在作物中的相应功能等,建立我国特色的分子植物病理学前沿理论研究模型,开辟植物免疫研究的国际前沿,前瞻性地布局国际前沿的创新研究领域与技术体系。
在植物新的免疫机制、作物广谱持久抗病的分子遗传机制、作物重要腐生病(如纹枯病)的抗病性等方面获得重大突破,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重要粮食作物抗病分子设计的重大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
本项目将在农作物抗病性的基础理论上做出创新性贡献,为作物抗病育种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策略、新技术和基因资源。
本项目的实施将在高水平研究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和优秀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大幅提高我国的农业科学理论与技术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显著增强我国农业科学自主创新的能力,为国家“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的高效实施提供理论与技术体系的保障。
(二)五年预期目标1.建立水稻和麦类作物免疫研究的前沿体系以水稻为代表的农作物与拟南芥相比,它们的免疫分子机理既有相似性,但在抗病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对病原菌PAMP和effector识别应答及其调控网络的结构等方面存在重要差异,并存在较多的技术障碍,重要的研究体系也没有很好建立。
本项目将立足于领域前沿与国家需求,分别把水稻和小麦的重要抗病系统的研究进一步发展成为全面、成熟、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植物抗病分子机理研究的模式体系;并初步建立对顽拗性腐生病原菌纹枯病(立枯丝核菌)和赤霉病(禾谷镰孢)免疫研究的技术平台与重要的抗病相关基因资源,全面揭示宿主农作物对腐生性病原侵染的应答网络和免疫机制,为分子植物病理学科的发展和作物抗病分子育种提供新的理论和途径。
项目申报书(973)1
项目计划名称:若干重大地质环境突变的地球生物学过程首席执行专家:谢树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项目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项目依托部门:教育部二、项目预期目标(一)总体目标对比和阐明现代与地质历史时期不同环境微生物功能群的组成特征、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地质环境突变事件的响应规律。
查明不同地质时期的古生产力组成和古埋藏环境条件上的异同点,弄清自养和异养微生物的地质作用,阐述地质微生物对重大地质环境的响应和影响。
同时也为我国海相烃源岩评价和当代全球变化的研究提供地球生物学方面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促进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的交叉结合,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相关研究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将中国的一些经典地层学剖面建设成为国际上地球生物学研究的典范,使之成为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研究的理论培育基地。
提高中国科学家在地球生物学领域的综合学术优势,培养和造就一批国际知名的中青年专家,使中国地球生物学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为发展地球生物学理论和应用做出原创性贡献。
(二)五年预期目标(1)查明现代极端环境的微生物组成及其功能群的地质作用,从实验模拟角度探索某些微生物功能群对碳酸盐岩沉积的贡献及机制、不同微生物功能群与粘土矿物和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阐述第四纪异常环境的微生物及其地质作用,建立评估地质时期古生产力及其生物组成、古环境条件(古氧相)的地球生物学指标。
(2)查明导致中元古代缺氧硫化环境、显生宙重大地质突变期富CO2环境以及新元古代极端气候环境时期的微生物功能群及其典型的微生物地质过程。
阐明中元古代甲烷厌氧氧化作用对缺氧硫化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微生物功能群对新元古代极端地质环境条件的响应和影响、显生宙重大地质突变期海洋微生物对地质环境事件的响应和反馈。
(3)在国际重要SCI刊物上发表50-70 篇高质量的科学论文,争取在重要刊物上出版地球生物学方面的论文专辑,出版总结地球生物学方面的系统专著。
组织地球生物学方面的重要会议。
973项目申报书模板3
973项⽬申报书模板3项⽬名称:⾼效低成本直接太阳能化学及⽣物转化与利⽤的基础研究⾸席科学家:郭烈锦西安交通⼤学起⽌年限:2009.1⾄2013.8依托部门:教育部⼀、研究内容1、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项⽬拟解决的核⼼及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两个层⾯:第⼀、太阳能制氢催化材料的定向筛选、优化及与之匹配的制氢反应体系构建,制氢反应过程的多尺度表征;第⼆:直接太阳能化学及⽣物制氢系统各部件的匹配耦合原则、安全稳定运⾏理论及其⾼效低成本化途径研究。
2、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关键科学问题⼀,本项⽬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可见光响应催化剂的可控合成、性能优化及多尺度表征;2)光化学反应过程中光⽣电⼦、空⽳激发、迁移、转化过程的调控规律及谱学分析;3)⽆机牺牲剂、有机牺牲剂、天然海与及盐湖卤⽔、纯⽔及硫化氢等五类⾼效光催化制氢反应体系与催化剂的⾼效匹配及其反应动⼒学;4)太阳能热化学转化过程反应机理及功能材料(含催化剂)的设计、筛选、优化、制备与表征;5)光⽣物产氢代谢机制研究、基因测序及其产氢关键功能基因调控;6)模拟酶转化—光系统II放氧酶和氢化酶的结构与功能模拟。
针对关键科学问题⼆,本项⽬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太阳能多光谱聚光、吸热与反应器等部件和系统的⾼效低成本化设计理论;2) 太阳能多光谱传播、分布及其与多相流动、传热传质和化学、⽣物反应耦合的过程规律与调控特性;3) 太阳能⾼效存储与释放理论及低成本化实⽤途径研究。
⼆、预期⽬标1、总体⽬标本项⽬将以⾼效低成本的直接太阳能光、热化学及⽣物转化与利⽤为⽬标,解决⾼效、低成本、直接太阳能制氢的核⼼关键科学问题。
重点研究⾼效低成本制氢催化剂及微⽣物的定向筛选、优化与调控及与之匹配的反应溶液体系的构建,制氢反应动⼒学及过程的多尺度表征与谱学分析;研究直接太阳能化学及⽣物制氢系统内各环节各部件的匹配与耦合原则、安全稳定运⾏理论及其⾼效低成本化途径等基础科学问题,建⽴直接太阳能⾼效、低成本地转化为氢能及其它能源产品的新⽅法、新体系。
973项目申报书——作物高效利用氮磷养分的分子机理
项目名称:作物高效利用氮磷养分的分子机理首席科学家:吴平浙江大学起止年限:2005.12至2010.11依托部门:教育部浙江省科技厅一、研究内容植物高效利用土壤养分的生物学基础包括:感受和转导养分信号,根系适应性发生发育及根构型的改变(发育水平)、关键调控因子的表达或转录后变化(分子水平)、养分活化、吸收、利用及其能量代谢相关的一系列生理生化途径的变化(生理水平)。
阐明上述过程的分子机理,在发育、分子与生理水平上了解植物对养分高效吸收利用的调控机理,从而为挖掘养分高效与高产优异种质中的关键基因、进而提出作物养分高效分子育种策略。
由此,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植物高效吸收氮、磷养分以及氮、磷养分代谢高效促进作物产量关键途径的分子机理及其在优异种质中的聚合效应;以聚合效应为基础的基因标记辅助选择理论与方法。
针对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确定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磷信号途径调控系统:水稻、拟南芥氮、磷信号受体,氮、磷信号与激素信号互相作用分子机制研究。
养分信号与激素信号互作的现象已有一些初步证据,如,磷饥饿胁迫信号受外源CTK抑制,高浓度氮抑制植物侧根伸长与ABA 信号关系密切,磷饥饿胁迫与生长信号均能改变根向地性等。
一些磷信号特异性标记基因也已被发现与克隆,表明磷信号具有相对独立的途径。
因此把氮、磷信号途径与激素信号途径节点的研究作为本研究的切入点,同时利用磷信号标记基因启动子与报告基因构建的融合基因,发展研究磷信号途径突变体,以期在养分信号途径研究中取得突破。
2、磷高效根构型形成的遗传基础与分子机理:根构型形态参数定量分析及磷高效根构型标记基因分子诊断系统;磷调控根系伸长和向地性变化关键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磷调控根毛发生伸长的分子机理研究。
利用自行设计的纸培、根箱栽培系统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建立大豆(直根系代表)、水稻(须根系代表)的三维根形态构型观测与分析系统,获得不同基因型材料在不同磷水平下的根构型原位几何参数,创建三维根构型参数分析计算及图形视觉计算机模型。
973项目申报书-重要园艺作物果实品质形成机理与调控
项目名称:重要园艺作物果实品质形成机理与调控首席科学家:邓秀新华中农业大学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依托部门:教育部湖北省科技厅二、预期目标1. 总体目标(1)在基础研究方面,揭示果实品质形成的机理,找到调控的关键点,探明我国重要果实种质品质组分的基础数据及遗传规律,建立果实品质性状表达谱和代谢组谱,提供园艺作物重要的基因资源和高效的育种方法及创新基础平台,提高我国园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2)在产业支撑方面,通过项目的实施,将对我国园艺产业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提高产品的品质,优质果品率、出口果品优质率大幅度提升。
提高园艺产品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提高产业的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在人才建设方面,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果实品质基础科学研究队伍,提升我国园艺科学研究水平,整体步入国际先进的研究方阵,支撑我国园艺作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4)在资源创新方面,不断创新园艺作物优异种质材料,创制果实品质资源纯系和遗传研究群体,为我国果实品质改良奠定基础。
2. 五年预期目标通过5年努力,阐明柑橘、苹果、番茄果实色泽、风味、营养品质形成的主要代谢途径及累积和保持的分子机理,发掘其关键基因和调控基因30个,构建果实色泽、风味、营养成分的表达调控网络,建立果实品质性状代谢组谱,验证果实品质组分累积和保持相关的8-10个重要基因的功能。
研究柑橘和苹果遗传图谱,开发2000个以上分子标记,创制果实品质资源纯系1-2个,培育优质新种质或新品系6-10个,构建一个果实品质遗传改良的基础平台。
培养和形成一支稳定的果实品质研究国家队伍。
申报国家或国际发明专利10项,发表项目相关的高质量研究论文40-60篇,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0-50名。
使我国在果实品质形成与调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提供园艺作物重要的基因资源和高效的育种方法,增强我国园艺作物的品质形成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我国园艺作物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满足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需求。
一个973标书范本
1、构建干细胞定向为白色前脂肪细胞和棕色前脂肪细胞过程中的信号分子调控 网络,明确白色脂肪与棕色脂肪细胞定向分化中的信号网络的异同; 在白色脂肪 与棕色脂肪的起源研究和相互转换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揭示白色脂肪与棕色脂肪 与代谢系统疾病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入阐述 BMP 信号转导网络介导的脂 肪细胞生长与分化机制及其在代谢生理活动与病理过程中的功能。 2、揭示出 GPCR 信号转导途径与其它代谢相关的信号途径的新的相互作用关系, 发现与鉴定新的交互作用, 发现这些新的交互作用在正常生理与病理条件下的作 用及其机制;为抗击代谢性疾病提供新方法和潜在药靶。 3、建立重要代谢生理活动与病理过程中相关信号转导网络识别、重构与分析的 高通量定量数据整合与挖掘方法; 在蛋白质作用网络, 翻译后修饰、 基因表达调 控、表观遗传研究等规模化数据方面发展出原创和集成的理论计算方法、 新算法。
本项目从演化的角度对这种复杂的生命系统生物学功能进行连续的和动态 的追踪;将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和个体水平的研究紧密的整合在一起,力争通过 在不同尺度上分析细胞内的分子网络的结构与动力学, 识别重要的功能模块、 深 刻认识其动力学机制, 揭示出模式生物和细胞等功能系统生物学功能过程的动态 的分子网络谱胖和 2 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发生 发展机制的研究紧密结合,注重发现关键的生物标志物、药物作用潜在靶点。
本项目将按照 “转化型研究 ”的特点来开展研究。从选定的模式生物和细胞等 功能系统出发, 针对肥胖和 2 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科学问题, 从特
定的信号转导网络的角度展开研究, 争取发现关键的生物标志物、 药物作用潜在 靶点,并力图为代谢系统疾病的分子分型、 检测、 干预和治疗提供实质性的研究 基础。 (二)技术路线及可行性:
973计划某年度项目申报指南(doc 14页)
973计划200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一、农业领域重要支持方向1.农业植物品种、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1)油菜籽油脂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代谢调控。
研究油菜籽中油脂形成与含量的调控机理及其与环境互作的分子机制,为油菜乃至整个油料作物的高含油量育种提供科学基础。
(2)农作物骨干品种(亲本)遗传构成与利用效应的基础研究。
研究农作物骨干品种(亲本)遗传机理与亲本效应,阐明骨干品种与亲本间基因互作、质核互作、基因环境互作的网络系统和遗传物质传递机理,建立农作物遗传育种新理论和新方法。
2.农产品安全的基础研究(1)农产品有害物质形成机理及控制途径。
研究农产品中危害人类健康的外源性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的产生机制、演化规律和控制原理,为建立农产品有害物质控制理论与技术体系奠定基础。
(2)重要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发生和免疫防治的基础研究。
研究主要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流行机制和宿主的免疫机理及免疫防治途径,为防病、治病提供新原理和新手段。
3.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形成与调控机理研究重要农作物抗病性形成的分子机理与重大害虫猖獗危害的机制及其可持续控制。
研究我国主要农作物病原物与寄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为作物抗病育种和新农药开发提供基础;从分子、种群、生态系统多层次研究害虫成灾机理,提出害虫可持续控制的新理论与新方法。
4.草原生态系统功能重建的基础研究北方草原与农牧交错带生产力与生态功能重建的基础研究。
研究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维持原理,重要生命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重要物种的综合生态适应对策, 构建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理论体系和大尺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模型与范式。
5.家养动物复杂性状形成的遗传机制重要家养动物复杂经济性状和品种形成的遗传机制。
利用基因组学等技术,发现影响畜禽等家养动物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或基因网络,阐明其调控性状表型的分子遗传基础,为畜禽品种的可持续改良提供基础。
二、能源领域重要支持方向1.我国煤的成藏规律、开发及高效清洁利用的有关科学问题我国深层煤资源成藏规律及开发有关的基础研究。
2009年新立项973及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益小苏
70
C001190901
高性能钢的组织调控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董瀚
71
A000050919
混合网络下社会集群行为感知与规律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张文军
72
A000080930
复杂条件下飞行器进近可视导航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周名江
40
B003690901
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机制与调控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石建省
41
A000050925
精神分裂症遗传发育问题的临床基础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贺林
42
A000090938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免疫学机制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北京大学
栗占国
43
A000130908
基因靶向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
张华民
18
B001500901
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金红光
19
A000080927
现代设计大型应用软件的可信性研究
清华大学
孙家广
20
A000090932
Pbit/s级可控管光网络基础研究
北京大学
陈章渊
21
A000260901
新型光电子器件中的异质兼容集成与功能微结构体系基础研究
四川大学
魏于全
44
A000170901
胃癌新标志物的筛选及其预警和早诊作用的大规模人群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樊代明
973计划项目申请书范文
973计划项目申请书范文作为国家科技部的重大科研项目之一,973计划项目旨在推动我国重要科学问题的探索与解决,促进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于想要申请973计划项目的研究团队来说,编写一份完整且优秀的申请书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结合实例,就申请书的写作方法、内容要点进行介绍。
一、项目背景与意义项目背景主要阐释该项目所研究的问题或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出现了什么新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开展哪些研究以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例如:本项目主要研究观测到的全球变暖现象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可能的应对措施。
虽然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但我们仍需要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便最大限度地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并保护生态环境。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是指研究小组期望达到的目的或预期成果,应该具体可行且与项目背景联系紧密。
研究内容则是更加详细的阐述研究的具体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等。
例如: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探究人类活动与全球变暖之间的关系,包括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等。
研究内容包括对全球气温、海平面等指标的监测,对不同地区特定问题的专项研究,开发出可持续发展、环保的新技术等。
在研究方法上,将采用数值模拟、实验室测量和野外调查等手段进行研究,并基于研究成果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应对措施。
三、研究团队和研究方法在研究团队方面,申请书要说明研究人员的背景、经验和研究成绩,以此体现研究团队的实力和研究基础。
在研究方法方面,则要说明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效率,并指出研究方法的优越性和创新性。
例如:本项目的研究团队是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荣誉。
其中XX博士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等奖,YY教授在环保领域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认可。
在研究方法方面,我们将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同时结合现有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实验,有系统地记录和分析相关变量的变化规律,以及采集现场数据进行验证。
973项目申报书——重要热带作物木薯品种改良的基础研究
项目名称:重要热带作物木薯品种改良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彭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起止年限:2010年1月-2014年8月依托部门:农业部海南省科技厅一、研究内容1、木薯淀粉高效累积的分子基础采用块根淀粉率差异显著的木薯品系,监测其块根发育的生物学全过程,采用转录组、全长cDNA文库、miRNA和基因芯片等先进的分析手段,寻找木薯淀粉高效累积的主要代谢途径,发掘关键基因,建立相关候选基因间的调控网络。
通过对木薯淀粉积累重要时间节点的转录组和全长cDNA文库分析,筛选淀粉高效累积相关的候选基因并获得其全长序列克隆;通过miRNA测序及其靶基因预测分析,发现淀粉高效累积相关的miRNA及其靶基因(Target genes);通过基因芯片杂交,解析淀粉高效累积相关候选基因和miRNA的时空表达谱。
综合候选基因,miRNA及其靶基因和表达谱信息,利用基因网络分析平台,构建木薯淀粉高效累积的基因调节网络并发现关键节点基因。
进而,利用木薯全基因组序列,将淀粉高效累积的相关基因定位到基因组物理图谱,比较分析这些基因在高淀粉品系、低淀粉野生种和糖木薯3个基因组中的差异,揭示这些功能基因在进化中的结构演化关系。
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发掘木薯近缘作物光合产物形成与分配的关键基因及其共性机制。
从而,建立木薯及其近缘作物光合产物高效累积的理论基础。
2、木薯逆境适应的调控机理选择对干旱、土壤贫瘠耐性和敏感的木薯基因型,完成诱导和非诱导胁迫处理的生物学过程,测定两个处理的转录组和miRNA表达信息,分别获得mRNA 基因的表达类型及其丰度信息和木薯逆境诱导表达的miRNA,并根据miRNA 基因序列,预测miRNA调控的靶基因(Target genes)。
通过基因芯片杂交及分析,获得木薯抗逆相关候选基因和miRNA的时空表达谱,构建木薯逆境适应的基因调节网络并发现关键节点基因。
对关键基因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和miRNA与靶基因相互作用分析。
973 2012 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害控制的基础研究
项目名称: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害控制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彭友良中国农业大学起止年限:2012.1-2016.8依托部门:教育部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本项目将结合我国作物病害控制的重大需求与国际植物病理学科前沿发展的趋势,探讨下列主要科学问题:1)“基因对基因”病害中病菌致病型变异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抗病新品种选育和布局的关系。
已知病原物无毒基因的变异或缺失产生新的致病型,从而克服相应抗病基因的有效性、导致作物品种抗病性的丧失。
虽然目前已从真菌和细菌中分离了不少无毒基因,但缺少有关致病型时空动态规律的研究,有关无毒基因的分子功能及其变异的遗传机制的认识也不很深入,因而没有建立有效选育和选用抗病品种的理论。
本项目将围绕粮食作物的“基因对基因”病害,广泛研究病菌致病型的时空分布规律,深入解析无毒基因的分子功能及其变异的遗传机制,探讨“基因对基因”病害抗性品种培育和布局的理论。
2)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何种类型特异致病关键基因可以作为设计新型杀菌剂用靶标。
有关植物病原物致病性机制的研究报道很多,但是什么是病原物的关键致病基因、选择什么类型的致病基因为靶标设计杀菌剂才是环保高效的?对此,尚没有深入、准确和完整的认识。
本项目将分别通过系统鉴定粮食作物的主要病原真菌和细菌的致病性和致病力基因,发现其中的关键致病基因,深入解析其作用机理,并有选择地开展致病蛋白的晶体结构研究,探讨环保高效杀菌剂设计用靶标选定的理论。
3)持久抗病作物的分子育种途径。
虽然通过遗传杂交途径培育了大量的抗病作物品种,但是广谱、持久的抗病作物品种还很少。
其中一个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是由于缺少对抗病资源的系统发掘和分子评价,尚未确定何种类型的基因可以用于持久抗病作物的培育和分子设计。
对此,本项目将广泛鉴定在植物抗病性中具有重要作用的QTL和具有相对广谱抗病性的主效基因,评价其在抗病作物的培育和分子设计中的利用价值,探讨持久抗病作物的分子育种策略。
973申报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申请书编写提纲题目:纳米光子材料的制备及调控项目摘要(1,000字左右)简述项目所针对的指南方向、国家重大需求、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课题设置、研究队伍、经费概算。
申请书正文(30,000字左右)一、立项依据项目针对的指南方向,项目所面向的我国经济、社会、国家安全和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等的重大需求,项目研究的科学意义,对解决国家重大需求问题的预期贡献。
各国科研计划,各研究机构的研究情况:唐宝成1.纳米光子材料,特别是仿生研究是一个科学研究的前沿.多国都有相关的研究计划,国外的相关研究计划。
这里主要强调科学意义(谢卓颖)2.纳米光子材料在国民经济很多领域都有应用(电子纸,生物、气体、压力等传感器,涂料,化妆品(欧莱雅)),(赵远景,涂料,化妆品(欧莱雅)张文冬)3.项目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传感,显示(柔性显示顾洪成)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内研究现状和水平,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相关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的可能性。
光子晶体起源,在发展过程中概念的拓展,纳米光子材料(谢卓颖)化石,进化:金露结构色,动态:顾洪成自然界中的颜色(特别是结构色),结合化石谈色彩的进化.(化石:金露,)生物体染料导致的颜色(细胞结构)及其调控(比如章鱼,变色龙)动态结构色(特别是环境响应)结构色研究对光子学研究的影响近年来仿生光子学研究进展,(主要是现状)(谢卓颖)纳米粒子有序化组装:赵远景高分子、核酸、生物分子等的组装和诱导组装(留意和仿生的关系):胡文兵,肖守军微加工:卢革宇三、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详细阐述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的内涵。
主要研究内容要围绕关键科学问题,系统、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来详细阐述,重点要突出,避免分散或拼盘现象。
1.结构色及其进化.结构色的结构和功能关系,动态结构色2.解决三维纳米有序组装的关键问题3.通过微加工和纳米组装的结合,解决现有微加工的问题4.基于光子晶体解决显示(或传感的关键问题)四、预期目标从对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预期贡献,在理论、方法等方面预期取得的进展、突破及其科学价值,优秀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等方面分别论述。
973申请书
973申请书973申请书模板一、申请程序1、申请单位注册申请者的依托单位和协作单位在“申报系统”中进行注册,注册成功后,依托单位对课题申请者授予申报用户权限。
2、撰写申请书申请者在确定本人符合863计划课题和项目的申请资格后,选择合适的技术领域、专题、项目和研究方向,确定申请的研究课题名称,在申报系统中进行申请书的撰写。
3、依托单位审核申请书申请书撰写完毕,依托单位对申请书的真实性等进行审核,并在受理期限内通过网络提交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
二、申请者的资格1、申请者构成(1) 自然人或法人:自然人或法人可以申请863计划课题或项目,其中自然人只能申请专题课题,法人可以申请专题课题、项目课题或重点项目。
(2) 申请者主体:申请者的主体由申请负责人和依托单位(或项目牵头申请单位)构成。
自然人必须有依托单位,法人是当然的课题依托单位(或项目牵头申请单位),且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申请负责人。
每个项目(课题)申请只能有1个申请负责人和1个依托单位(或项目牵头申请单位)。
(3) 申请负责人:申请负责人首先是组织项目(课题)申请和正式提出项目(课题)申请的负责人,同时在该项目(课题)批准后的实施过程中,是该项目(课题)的实际负责人,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申请项目(课题)的研究。
国家科技计划过去以支持项目为主,“十一五”期间逐步转向对项目、人才、基地进行统筹安排,实现以技术突破的单一目标向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综合目标转变。
2、申请负责人的基本条件(1) 中国大陆公民,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55岁(含)以下,具有高级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
(2) 港澳台或海外华人,在满足中国大陆公民具备的条件情况下,只要有正式的合作协议或受聘于课题依托单位,合作期或聘任期覆盖课题的执行期,且每年在课题依托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即可向863计划提出项目(课题)申请,并由课题依托单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名称:主要农作物核心种质重要农艺性状单元型区段及互作研究首席科学家:张学勇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起止年限:2010年1月-2014年8月依托部门:农业部一、研究内容以水稻、小麦、大豆全基因组单元型区段分析及关联分析为切入点,重点研究和筛选控制高产、优质、抗病及水肥高效的优异单元型区段(或基因),揭示其形成基础和遗传本质,阐明不同功能单元型间的互作效应,为三大作物设计育种奠定材料基础。
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1、种质资源中重要单元型区段的发掘对水稻、小麦、大豆微核心种质中的重要基因组区段进行精细扫描,结合系谱分析,摸清我国育种中稳定传递的单元型区段及其形成和演变过程;通过标记/性状关联分析,明确一些区段所控制的重要性状,系统分析这些单元型区段在核心种质样本中的变异及主要载体(品种)。
2、控制重要性状单元型区段的遗传及互作效应分析以重要单元型区段在核心种质样本中的变异信息为基础,在微核心种质导入系中,系统筛选同一区段不同单元型,评价它们的遗传效应,发掘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新变异; 对优良单元型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遗传效应进行比较和评价,筛选和培育正向效应突出、对产量、品质等无负面效应的抗病、水肥高效等重要单元型,为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通过导入系之间互相杂交,在消除杂合遗传背景效应的基础上,研究单元型之间的互作效应,提出三大作物育种中单元型优化组合模式与实施方案,与育种单位结合,进行组装育种的研究和实践。
3、典型单元型区段基因组成、结构和功能分析在小麦中选择15~20个典型单元型区段,用与其紧密连锁的标记筛选染色体大片段插入文库(BAC文库),构建覆盖相应单元型区段的跨跌群(Contig),并完成序列分析;用候选基因在核心种质群体中进行关联分析,结合大面积推广品种突变体库进行重要农艺性状鉴定,发掘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功能基因;从DNA 和性状形成两个层面揭示单元型区段的本质,为作物的分子育种提供基因和理论依据;充分利用水稻和大豆的全基因组信息,利用高通量测序设备,对典型材料进行重新测序分析,发掘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单元型和功能基因。
4、控制重要性状关键基因的单元型分析以微核心种质为基础,重点开展氮、磷、水吸收利用基因及其附近区域的单元型分析和功能鉴定;开展发育关键基因、高光效基因、胚乳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单元型及其关联分析;获得与氮、磷、水高效吸收利用的关键基因及高光合、高转化的优良基因;分析发育基因、光温感应基因的单元型,明确单元型地理分布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分子设计育种和遗传转化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为未来重要基因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二、预期目标总体目标:应用基因组学、种质资源学等理论和方法,明确水稻、小麦、大豆种质资源中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单元型组成、种类、功能及互作关系;挖掘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单元型区段,为育种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推动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学与基因组学的融合,将我国在水稻基因组学领域的研究优势尽快转化到应用基础领域,引领全国的种质资源研究,实现资源大国向基因富国的转变,使我国在应用基因组学和种质资源学交叉学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新基因及其单元型研究上取得突破,推动我国育种事业的发展。
培养作物种质资源学与基因组学交叉学科人才队伍。
五年预期目标: 建立规模化的单元型区段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明确一批单元型区段的分子基础,跟踪分析其形成和演变过程;发掘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单元型区段50~60个; 克隆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功能基因15~20个;筛选和创造具有突出特点的优异种质60份;发表SCI论文100篇以上;培养研究生80~100人,培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名。
三、研究方案1)学术思路:将基因组学研究的成果、方法和思路与群体遗传学及种质资源学相结合,研究控制重要复杂性状单元型区段的组成,形成和演变。
从自然变异群体(包括主要品种、地方品种、野生种及半野生种)中发掘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单元型区段和基因,为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开拓种质资源学研究的新领域,提高种质资源的研究水平和利用效率。
2)技术途径:本项目计划从4个层面展开研究。
①关键单元型区段发掘及所控性状分析。
对育成品种、地方品种及野生种的全基因组进行标记扫描和比较分析,通过选择牵连效应分析,结合标记/性状关联分析,明确人类选择的关键单元型区段、所控重要性状及其形成和演变。
②核心种质重要性状单元型区段的效应及互作分析。
以上述信息为基础,微核心种质导入系为对象,在统一的遗传背景(轮回亲本)下系统评价同一基因组区段不同等位之作用,筛选正向效应突出、无负效应的等位型,提供育种利用;通过不同单元型导入系之间的杂交,研究不同单元型之间的互作效应。
③典型单元型区段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充分利用现有的基因组学资源,在水稻和大豆中采用重新测序(re-sequencing),对一些作用突出的单元型区段进行等位型分析,获得重要功能基因和优异单元型;在小麦中,用与重要单元型区段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BAC克隆,通过测序,初步明确其中的主要基因及调控元件,揭示单元型区段的本质,通过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获得重要功能基因和优异单元型。
④重要基因的单元型分析,在微核心种质群体中,对已克隆的一些重要功能基因、如产量基因、发育基因、水肥高效利用基因、抗虫基因等进行单元型(等位型)分析,获得高产、稳产、高效基因及调控元件。
1和2两个层面的研究主要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服务,3和4 为转基因育种提供服务,从而有机的将本项目与国家863计划及转基因重大专项衔接起来,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
四个研究层面之间的关系可用图2表示。
图2、总体研究方案3) 创新点与特色创新点:单元型研究逐步成为后基因组学时代分析、定位和克隆复杂性状基因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作物的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领域,目前国际上仅在水稻和大麦、玉米上启动了相关的研究计划或项目;受973项目的连续资助,我国在重要作物核心种质建立和利用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同时也为关联分析、单元型分析等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材料、方法),本项目的启动必将使我国率先在国际上建立水稻、大豆两大作物的单元型图谱(Hap-Map),同时也将为建立小麦的Hap-Map奠定雄厚基础,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在我国首次开展三大作物重要农艺及产量性状单元型区段的系统研究,将为该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②把基因组学的相关技术与传统种质资源学研究相结合,拓宽和发展了种质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为其注入了新的内涵。
③该研究的实施将为水稻、小麦及大豆的分子设计育种及转基因育种提供可用的重要基因及调控元件。
特色:①将基因组学研究的成果、方法和技术,应用于传统学科作物种质资源学的研究,利用自然变异群体及微核心种质系列导入系,通过随机关联分析和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发掘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单元型区段并克隆基因,是本项目的突出特色。
②我国是水稻和大豆的起源中心,是小麦的次生起源中心。
在973项目资助下,我们建立了具有广泛代表性和遗传多样性的核心种质和微核心种质,整个研究进程比国际挑战计划提前4-5年。
本项目将以微核心种质及其导入系为重点开展单元型区段研究,研究材料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其中许多材料是祖先驯化、选择保留的地方品种,对它们的系统研究,必将在基因组水平向世人彰显华夏民族对人类农业文明的巨大贡献。
4)可行性分析:①雄厚的前期基础:在国家前两期973项目资助下,我们建立了全国水稻、小麦和大豆的核心种质和微核心种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最新优良品种的微核心种质系列导入系及应用核心种质子库;应用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完成了一些重要性状的精细定位,如控制籽粒大小(千粒重、百粒重)、穗粒数、有效分蘖、小麦氮的吸收和利用、大豆根际线虫抗性等;克隆了水稻的多效QTL关键基因Ghd7和控制粒重的GS3等重要基因,并开展了一些重要基因的单元型分析,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雄厚的材料、方法和技术基础。
②团结高效的研究队伍:组成了以我国基因组学专家、作物品种资源学专家为主的研究团队,该团队曾被科技部评为973计划实施优秀集体,这为本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人才保证。
③优良的基础设施条件:本项目依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华中农业大学“国家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具备良好的实验设备,特别是开展基因组研究的大型设备,如ABI3730、Solexa、P454等高通量设备。
同时,具有条件优越的种质资源鉴定与作物育种实验地2000余亩,现代化的温室20余亩,人工气候室200m2,抗旱鉴定棚2000m2及性状鉴定分析平台,为抗病、抗逆、品质、产量等重要农艺性状的系统鉴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课题设置各课题间相互关系课题设置的思路:以解决我国水稻、小麦和大豆育种中的突出问题为目标,标记/性状随机关联和候选基因/性状关联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以自然群体(微核心种质)及导入系为基础,发掘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单元型区段、重要功能基因及调控因子。
在课题设置中强调了整体目标的一致性,方法的通用性及结果的可比性,特别是水稻和小麦之间的可比性。
在制定每个课题的具体目标时,充分考虑三大作物研究基础的差异,如水稻已有非常完整的全基因组序列,大豆的全序测定已经完成,公布时间指日可待,然而小麦基因组计划则仅完成3B染色体BAC克隆的物理图谱的绘制(Science, 322:101-104,2008),个别染色体还无人认领。
因此,在水稻和大豆课题目标中强调了全基因组控制重要性状单元型区段图谱(Hap-Map)的绘制,而在小麦中则更注重重要基因组区域的测序和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
课题间关系:预期目标:1)完成水稻的单元型草图绘制;2)分离5~8个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基因;3)完成4~5个基因的单元型分析;4)申请专利5项:发表SCI论文20篇;培养研究生15人。
研究内容: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常规群体作图两个层次进行新基因发掘,并针对目标基因开展单元型分析。
1)利用Solexa技术对96份微核心种质库进行测序,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明确单元型数目,绘制水稻的Hap-Map。
2)对水稻微核心种质在正常生长条件下进行严格的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考察产量等重要农艺性状数据,同时在氮胁迫,磷胁迫和干旱条件下,进行表型鉴定,开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优良农艺性状基因和抗逆基因;以此为基础,对微核心种质中的其余材料测序,确定单元型数目和最优等位基因(单元型)。
3)根据前两期研究结果,确定第1染色体的RM490-RM5841,和RM472-RM104,3染色体的RM6080-RM156,5染色体的R3166-RG360,6染色体的RM170-RM510,7染色体的RM8006-RM5499-RM2和第8染色体的RM25-RM3181,9染色体的RM242-RM215,11染色体的G4001-C1003B共9个区农艺性状QTL热点区间为目标,利用导入系对目标区间的基因进行高分辨率定位,明确是紧密连锁基因或一因多效基因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