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36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1

合集下载

2015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36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015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36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实践不能割断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
用。]
基础知识 ·自主复习
核心考点 ·精讲精练
透析热点 ·预测演练
核心考点一 联系及其特征
考点精讲
1.全面把握联系的基本特征
含义 世界上任何事 物都处在联系 之中,整个世 普遍性 界就是一个普 遍联系的有机 整体 表现 世界上一切事 物都与周围的 其他事物有着 这样或那样的 联系,每一事 物内部的各个 部分、要素之 间是相互联系 的 方法论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基础知识 ·自主复习
核心考点 ·精讲精练
透析热点 ·预测演练
联系的普遍性 【典例1】 (2012· 大纲全国卷)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
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
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联、共享。近年来,物联网 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 这进一步佐证了 ( )。 ③ ④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第三十六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最新考纲
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
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法。
基础知识 ·自主复习 核心考点 ·精讲精练 透析热点 ·预测演练
基础知识 ·自主复习
5.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高中政治】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点

【高中政治】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点

【高中政治】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

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
高考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
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
观点看待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
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部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点击查看:更多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具
有普遍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一、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
忌主观随意性;二、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
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上述《
高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36课 第1课时 概念与判断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36课 第1课时 概念与判断

拓展 提升
判断的划分依据是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
2.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1)含义: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 断。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 (2)结构: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 (3)种类
(4)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
要求
错误举例
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
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三十六课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一课时 概念与判断
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课标 要求
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
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核心 素养
正确运用概念,分析比较判断的不同类型的特点,提高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通过学习,进步很快
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
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①所有的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 ②你的这个办法很好,我想没有谁不会不同
意的
3.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2)结构: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3)关系的性质
思维导图
概念的内涵 下定义的方法
概念 结合 形成 概念的外延
明确概念的外延:划分的方法
关系
相容 关系
全同关系 ① 属种 关系或种属关系 ② 交叉 关系
不相容关系 (全异关系)
矛盾关系 ③ 反对 关系
判断
简单 判断
复合 判断
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 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④ 对称性 关系 ⑤ 传递性 关系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36课时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36课时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

2.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③ 本身固有 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 (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④ 主 观随意性 。 (3)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 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⑤ 新的联 系 。 判断: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因此可以随意改变。 提示: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具有“人化”的特点,但是形成后便
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一)
1、联1.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特点
(1)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①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 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② 有机整体 ,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 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判断: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直接存在必然的联系。 提示: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只有条件具备两个事物之间才能构成联 系。
联系都是客观的
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
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 和偶然联系等
整体 方法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
论 立的观点看问题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 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
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 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 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 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A)
A.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B.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规律的制约 C.抓住时机以促成质变,实现飞跃发展 D.根据自身需要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答案 A 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选项B错误。人可 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但是不能随心 所欲,选项D错误。选项C与材料无关。选项A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 答案是A。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新人教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新人教必修4

③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 丰收 ”和“ 蛙声 ” 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诗人
对 “ 丰收 ” 和 “ 蛙声 ” 的描写是对客观联系的艺术反映
和再现,①③④正确。②说法错误。 答案 C
考点2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c)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①区别: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 ______ 主导 统率 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地位,整体 ______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 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联系: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 影响 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 ______ 决定 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 体的功能起 ______ 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解析 )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
有客观性。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 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题中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 F
【例2】 (2016年3月温州模拟)生活中人们发现某些药品与食物
之间存在相克关系,它们的营养素、化学成分会相互拮抗、
判一判 (2015年10月浙江学考)整体性是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 )
解析
答案
根据教材知识可知题中观点是正确的。
T
考向一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三年真题 2016年6月新高考,29 2014、2015年均未考
考查题型 选择题
分值 4分
难度 中等
【例1】 (2016年9+1高中联盟开学考)(判断题)自在事物的联
制约,若搭配不当,会引起中毒反应。如钙片忌菠菜,抗生 素忌果汁,等等。这表明( ) ②人 ③联系

高考政治哲学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

高考政治哲学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

高考政治哲学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高考政治哲学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1、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联系吗?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必须弄清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普遍联系指的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任何一个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即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找不到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东西。

其次,要把握事物的联系不是抽象的、无条件的。

对事物的联系要作具体分析,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如果脱离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而空谈联系,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

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联系。

最后,要理解事物的联系,就要把握判断事物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的标准,即事物之间是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如果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就说明它们之间有联系,否则就没有。

若认为任何两个事物都有必然联系,我们的这个世界不就成为一个神秘莫测的混沌世界了吗?(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第一,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社会产生前就存在了,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尽管有人化的特点,但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形成,而且形成后就独立与人的意识之外了,所以也具有客观性。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5单元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第36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师用书!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5单元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第36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师用书!

第三十六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纲预览:1.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的客观性;(3)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系统优化的方法。

考点联系及其特征1.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名师指导备考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物辩证法主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全面理解联系的观点(1)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名师指导备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

事物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

如果只见区别不见联系,就会把本来有联系的事物孤立起来,这是形而上学的特征之一;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杀事物之间的界限,把世界看成毫无区别的一团混沌,这是相对主义的特征之一。

(2)联系的地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名师指导备考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2.联系的基本特征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含义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表现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部续表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4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综合提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20210414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4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综合提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20210414

第14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框图解读1.掌握联系的知识时,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的内涵,进一步做到能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并明确其方法论要求,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及其应用。

2.掌握发展的知识时,要深刻理解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明确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掌握事物发展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以及方法论要求。

3.掌握矛盾的知识时,能够正确理解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培养坚定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

4.掌握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时,要认识到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培养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明确创新的作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1)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它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我们要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95第十四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36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95第十四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36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
类别
内容及理解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
总趋势 总体方向,而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都是
前进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力量都改变不了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
道路 和每一步的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
百姓的心理接受程度、理解差异等因素,刚实行一个多月就“名存实亡”。这
说明
①所有人不接受的事物就不会是新事物
②在曲折中发展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状态
③新事物往往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④人们对于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核心考点二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考点整合 1.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必修4 第十四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36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最新考纲
1.发展的概念。 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内容索引
主干构建 易错明辨 核心突破 精讲考点 大题提分 揭秘技巧 课时作业
主干构建 易错明辨
发展具有①_普__遍__性__

发展概念 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②__新__事__物__的产生和
核心突破 精讲考点
核心考点一 发展的概念
考点整合 1.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
发展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发展
普遍性 具有普遍性 原理
发展的 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
实质 的灭亡
方法论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 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静止和僵化的保守思想

2020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单元整合提升 课件(共34张PPT)

2020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单元整合提升 课件(共34张PPT)

解析:做好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漫画的寓意,漫画讽刺 了此人思想僵化,生搬硬套,没有认识到矛盾具有特殊 性,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墙没有拆掉的时候需要垫 脚之物,而墙拆掉后就没有必要再垫脚了,所以漫画警示 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项体现的是矛盾具有特殊 性,与漫画主旨相近,当选;A项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 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强调了人的主观能 动性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不符合题意;C项强调了人要胸 怀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与题意无关;D项强调立足点 不同,人的认识不同,不符合题意。 答案:B
d.要进行综合审读。把漫画中的事物、文字联系起 来,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中心和意思。 ②二审题干中的说明性文字。 漫画中的说明性文字,本身较为简练,但却不容忽 视。其作用一般有三个:提出一般性要求,指明漫画的 名称,对漫画内容给予某种提示、说明和要求。 ③三审题干中的选择要求。选择要求不同,对题肢 的取舍标准就不同。例如,“漫画表明”与“漫画说 明”“漫画表明”与“漫画中的某一事物表明”“漫画
(4)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 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做好量的积 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 促成质变。 (5)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6)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事 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7)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要求坚持 创新。
3.右边漫画《吃水果有利健康》( A.否认了联系具有条件性 B.否认了矛盾具有普遍性 C.肯定了事物之间能相互转化 D.肯定了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4.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 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是政治考试命题时经常采 用的方式。具体包括如下原理: (1)联系观点,包括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 (2)发展观点,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事 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 质变的统一等。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4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36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_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4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36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_

第36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最新考点整体总览学科素养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联系的相关知识,知道国家提出的大政方针是联系观的具体体现,增强其认同感。

科学精神: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1.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①联系的观点和②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③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④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点拨: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①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⑤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点拨:联系的普遍性强调的是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事物,但联系是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①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点拨:(1)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不能被“创造”“改造”或“消灭”的,我们可以说“建立新的联系、联系是可变的、联系是多样的”。

(2)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表明人们不能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意味着联系是固定不变的。

(4)人为事物的联系≠主观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联系;主观联系是主观臆造的根本不存在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⑦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近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3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后限时训练36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近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3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课后限时训练36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浙江选考)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3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后限时训练36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版必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选考)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3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后限时训练36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选考)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3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后限时训练36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课后限时训练(三十六)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时间:45分钟分值:46分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8分)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T)2.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F)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F)4.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

(T)5.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F)6.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F)7.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F)8.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优化性。

(F)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9.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

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D[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水与酒、山与民是相互联系的,“水清”则“酒好”、“山瘦”则“民贫”说明“酒好”“民贫”作为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选D;A说法错误,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材料揭示的是人为事物的联系;这句话没有体现联系的多样性,排除C。

2016年高二政治重要考点归纳: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2016年高二政治重要考点归纳: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2016 年高二政治重要考点概括: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2016年高二政治重要考点概括: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色联系的看法和发展的看法(2)唯物辩证法的本质与中心矛盾的看法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广泛性世界上的全部事物都与四周其余事物有着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各部分、各因素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广泛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定联系吗?要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看法,一定弄清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广泛联系指的是世界上的全部事物都处在互相联系之中,任何一个事物都与四周其余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事物的联系拥有广泛性,即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找不到不依靠于四周其余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东西。

其次,要掌握事物的联系不是抽象的、无条件的。

对事物的联系要作详细剖析,以时间、地址、条件为转移,假如离开详细的时间、地址和条件而空谈联系,就不可以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

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详细的,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定联系。

最后,要理解事物的联系,就要掌握判断事物之间能否存在必定联系的标准,即事物之间能否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假如两个事物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就说明它们之间有联系,不然就没有。

若以为任何两个事物都有必然联系,我们的这个世界不就成为一个神奇莫测的混沌世界了吗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自己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从前就存在了,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以外。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掌握事物,切忌主观任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能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力所不及?第一,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自己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社会产生前就存在了,自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只管有“人化”的特色,但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只有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形成,并且形成后就独立与人的意识以外了,因此也拥有客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6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考点展示] 发展的实质(2013·探究);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2012·选择,2013·探究);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2013、2016·选择)。

考点1 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2)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区分联系、运动、变化、发展闪记[原理及其方法论]发展是普遍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典例1 小小鼠标无极限,从发明鼠标到现在的50年间,机械鼠标、光电鼠标、多功能鼠标、3D 鼠标层出不穷,如今人们还在研制不用手操作只靠意念控制的智能鼠标。

这主要说明( ) A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B .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 C .意识的力量是无穷的 D .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答案 D解析 题干体现的是鼠标的不断发展,D 正确。

A 、B 、C 不符合题干的指向性和规定性。

跟踪训练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唐朝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

下列选项与该名句哲理相一致的是( ) A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答案 B解析 题干诗句蕴含的哲理是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B 与之相符。

考点2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点拨 ①发展方向、前途、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道路、过程是曲折的。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符合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好事多磨;多难兴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阳光总在风雨后;在挫折中前进;人生就像心电图;形有波动,势仍向好;缓中趋稳,稳中向好。

典例2 (2012·江苏高考)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 盘等的过程。

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

这说明( ) A .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和上升的 D .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答案 C解析 审题时快速找到“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 盘”“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等有效的“题眼”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题眼”信息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C 项符合题意。

跟踪训练2 下列与下面漫画“在风雪中跋涉吧,你会第一个看到春天”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④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解析 “在风雪中跋涉吧,你会第一个看到春天”,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①②与之一致。

③体现的是实践的重要性;④体现的是对立统一的观点。

考点3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1)地位: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2)辩证关系点拨①量变≠质变≠发展。

质变通过量变实现,但不是有了量变就有质变,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发展通过质变实现,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②重视量的积累=做好好量的积累+防止坏量的积累。

③勿以善小而不为;滴水穿石,绳锯木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重视量的积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弯道超车。

→抓住时机勿以恶小而为之;过犹不及;防微杜渐;适度、火候、分寸、尺度。

→坚持适度原则优化产品结构、消费结构、所有制结构、劳动力结构、分配结构、产业结构。

→优化结构,促进发展典例3 (2013·江苏高考)智齿是人的第三大臼齿,用于切割食物。

现代人的饮食比古人的软,也更容易咀嚼,颚部因此变小,智齿往往长不出来。

有科学家认为,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

这一现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外部矛盾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抓住题干的关键句“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体现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正确。

题干体现的是变化、发展,没有体现联系,B不选。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错误。

内部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D错误。

跟踪训练3 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

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

截口的这种变化过程包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②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抓住题干中的“直角、稍变一点、过了一个关键点”变成“圆、椭圆、抛物线”,说明截口的微小变化会带来截面的性质变化,故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③④应选。

①②不为材料所反映。

总结提升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失分点1 错误理解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区分标准提醒判断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与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矫正训练1 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汽车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席卷而来。

然而共享汽车会面临着汽车牌照困难、充电桩不足等困难,发展过快会造成停车位等公共配套资源进一步紧张等问题。

虽然共享汽车不成熟,阻力也不少,但资源共享仍是大势,共享汽车一定会慢慢成熟起来。

材料体现的观点有( )①新事物出现符合客观规律②规律虽然存在缺陷,但可以逐步修正③事物的发展往往具有两面性④新出现的事物都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规律不存在有无缺陷的问题,②不选;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未必有远大的发展前途,④错误。

失分点2 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提醒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

矫正训练2 1G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2G手机增加了短信、WAP上网等功能;3G手机又增添了网页浏览、视频电话等功能。

这表明( )①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既是前进的又是曲折的②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③新事物优于旧事物④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题中材料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也体现了新事物优于旧事物,②③入选;材料未涉及事物发展的曲折性问题,①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

失分点3 量变一定引起质变提醒量变不一定引起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矫正训练3 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 ) ①善与恶相互对立②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成名、灭身各有相应的量变前提④善、恶的积累必导致相应的质变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善与恶作为矛盾的双方是相互对立的,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善与恶的转化,②与题意无关;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④说法过于绝对化。

失分点4 混淆量变与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提醒量变与质变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状态,前进性与曲折性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与道路。

矫正训练4 与普通微信群不一样,“日行一善”微信群有个特别的群规,群友发出的红包不能抢。

所有微信红包里的钱,都被用来帮助贫困人群,日行一善,积小善成大善,弘扬社会正能量。

材料表明(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②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③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因时而变的④量变引起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③说法过于绝对且与题意无关;④说法错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上升的。

热点聚焦36 反腐倡廉建设永远在路上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徙木立信”之效让人们看到了从严治党、正风肃纪的决心和行动。

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从小处、实处抓起,循序渐进。

通过从小处、细处入手,积小赢为大胜,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共享单车以其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迅速在城市走红。

但是随着投放量的增大,它也在遭遇着“成长的烦恼”,随意停放、盗毁严重等问题日益显现。

对此正确的认识有( ) ①共享单车是新生事物,应鼓励和支持其发展②共享单车使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应阻止其发展③共享单车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要有思想准备④能否发展共享单车要以人们的需求作为出发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②的做法简单粗暴,错误。

能否发展共享单车要尊重规律,看其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④错误。

2.红军长征之初,队伍十分弱小,而病榻上的鲁迅却坚信,这些九死一生的红色种子,就是“民族的脊梁”。

这表明( )A.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发展是一种不显著的变化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答案 A解析红色种子长征之初十分弱小,但就是“民族的脊梁”,表明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选A。

题干没有涉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B不选。

C错误,向上的变化才是发展。

本题容易误选D,红色种子就是“民族的脊梁”,没有强调质变。

3.翻过的每一座山峦都能让你看到更广阔的风景,斩开的每一片荆棘都会将你引向无价的宝藏。

流过的汗水正衬托奋进的面庞,泥泞的路终将盛开繁花。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答案 B解析抓住题干的关键“翻过山峦看到风景”“斩开荆棘引向宝藏”等,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正确。

4.“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下列选项中与诗中蕴含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A.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B.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答案 D解析该诗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B、C与之一致。

D体现了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与之不一致,故入选。

5.速度与安全始终是一对矛盾。

温州动车事故发生以后,我国将动车运行速度降到了250公里以下。

如今,我国新一代动车组“复兴号”的安全性能进一步提升,并以3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正式投入运营,实现了安全与速度的统一。

这表明(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②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③事物的矛盾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④量变与质变共同推动事物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题干体现了速度与安全的矛盾是我国动车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没有涉及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②不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