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works系统的国际维修会议上有关可靠性的论述
什么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综述摘?要:随着RCM在国际上的推广和应用,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从RCM的定义和基本思路出发,概述了其发展过程,并从七个方面介绍了RCM的发展动态。
最后介绍了RCM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并就RCM的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RCM;故障后果;综述1引言“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译自英文“ReliabilityCenteredMaintenance”,简称“RCM”。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维修大纲的首选方法。
按国家军用标准定防性维修要求的过程或方法”。
(RCM)维修改革,使其装备保持了较高的完1999年轰炸科索沃的战斗中得到了回报。
据统计,天空袭,每天出动飞机2600架次,飞机的完好率保持在85%77天空袭,参战飞机1200余架,先后共出动38000多架次。
英国、日本等国家通过应用RCM分析技术为其设备制定维修策略,避免了“多维修、多保养、多多益善”和“故障后再维修”的传统维修思想的影响,使维修工作更具科学性。
实践证明:如果RCM 被正确运用到现行的维修系统中,在保证生产安全性和资产可靠性的条件下,可将日常维修工作量降低40%至70%,大大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由此可见,RCM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它表现出来的特点已引起各国对它的重视,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
本文通过对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的发展过程分析,结合97年版的《RCM Ⅱ》,从理论和应用的角度综述了RCM的发展动态。
1)只有损耗性故障才与时间有关,而随机性故障是与时间无关的,再多的定期维修也无济于事,而可靠性是设备设计后所具有的固有特性;(2)复杂设备和系统(除某些主导性损耗故障外)多属于随机性,浴盆曲线对此类产品不适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eliabilityCenteredMaintenance,简称RCM)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用以确定资产预防性维修需求、优化维修制度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
可靠性
可靠性知识可靠性工程技术简介国际上,可靠性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1944年纳粹德国用V-2火箭袭击伦敦,有80枚火箭在起飞台上爆炸,还有一些掉进英吉利海峡。
由此德国提出并运用了串联模型得出火箭系统可靠度,成为第一个运用系统可靠性理论的飞行器。
当时美国诲军统计,运往远东的航空无线电设备有60℅不能工作。
电子设备在规定使用期内仅有30℅的时间能有效工作。
在此期间,因可靠性问题损失飞机2.1万架,是被击落飞机的1.5倍。
由此,引起人们对可靠性问题的认识,通过大量现场调查和故障分析,采取对策,诞生了可靠性这门学科。
40年代萌芽时期:现场调查、统计、分析,重点解决电子管可靠性问题。
50年代兴起和形成时期:1952年美国成立了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AGREE〕并于1957年发表了《军用电子设备可靠性》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成为可靠性发展的奠基性文件,对国际影响都很大,是可靠性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60年代可靠性工程全面发展时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可靠性设计、试验和管理标准,如MIL-HDBK-217、MIL-STD -781、MIL-STD-785。
并开展了FMEA与FTA分析工作。
在这十年中美、法、日、苏联等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工作。
70年代可靠性发展成熟时期:建立了可靠性管理机构,制定一整套管理方法及程序,成立全国性可靠性数据交换网,进行信息交流,采用严格降额设计、热设计等可靠性设计,强调环境应力筛选,开始了三E革命〔ESS EMC ESD〕,开展可靠性增长试验及综合环境应力的可靠性试验。
80年代可靠性向更深更广方向发展时期:提高可靠性工作地位,增加了维修性工作内容、CAD技术在可靠性领域中应用,开始了三C革命〔CAD CAE CAM〕,开展软件可靠性、机械可靠性及光电器件和微电子器件可靠性等的研究。
最有代表性是美国空军于1985年推行了“可靠性与维修性2000年行动计划”〔R&M2000〕,目标是到2000年实现可靠性增倍维修性减半。
基于灰色理论的数控机床可靠性及维修性分析技术
基于灰色理论的数控机床可靠性及维修性分析技术一、本文概述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作为核心加工设备,其可靠性和维修性对于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何准确评估数控机床的可靠性并预测其维修需求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灰色理论作为一种处理小样本、贫信息问题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在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及维修性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灰色理论的数控机床可靠性及维修性分析技术,以期为数控机床的性能优化和预防性维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介绍了数控机床可靠性及维修性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接着,详细介绍了灰色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可靠性及维修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理论的数控机床可靠性评估模型,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基于灰色理论的数控机床维修性预测方法,为数控机床的预防性维护提供了决策依据。
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数控机床的可靠性评估和维修性预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还可以为其他机械设备的性能优化和预防性维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同时,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灰色理论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二、数控机床可靠性分析数控机床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设备,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对数控机床的可靠性进行深入分析至关重要。
基于灰色理论,我们可以对数控机床的可靠性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分析。
灰色理论作为一种处理不完全信息和非线性问题的有效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灰色预测等方法,挖掘数据中的潜在规律。
在数控机床可靠性分析中,我们可以利用灰色理论对机床的故障数据进行处理,识别出影响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收集数控机床在使用过程中的故障数据,包括故障发生的时间、故障类型、故障原因等信息。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各因素与机床可靠性之间的关联度,从而确定影响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研究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复杂系统和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确保这些系统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已成为困扰许多领域的重要问题。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作为一种解决策略,旨在通过预测和防止潜在故障,以最小的维修成本,实现系统或设备的最大化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并探讨这一思想的优势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最初在航空和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电子、机械等。
虽然这一思想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例如,如何更准确地预测系统的故障,如何优化维修计划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等。
可靠性是指一个系统或设备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通常用数学模型表示,例如故障概率、故障间隔时间等。
维修是提高和保持系统或设备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维修方式往往是被动式的,即当设备发生故障时才进行维修。
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则强调主动预防性维修,通过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性能测试等,预测并防止潜在故障的发生。
维修思想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事后维修、预防性维修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其中,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是最先进的维修理念,它通过对系统或设备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维修策略和措施。
以可靠性评估为基础:通过对系统或设备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潜在的故障模式和原因,为制定维修策略提供依据。
预防性维修为主:通过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性能测试等,预测并防止潜在故障的发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多种维修策略结合: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结合多种维修策略,如定期维修、视情维修、事后维修等,以实现最优的维修效果。
优化维修计划:通过对维修活动的分析和优化,制定出合理的维修计划,提高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相比传统维修思想具有以下优势:提高设备可靠性:通过预防性维修和优化维修计划,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部件有优先权且修理工可对外服务的可修系统可靠性分析
摘要摘要可修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是可靠性研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可修模型中,表决系统和冷储备可修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模型。
论文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推广了这两个可修模型,得到了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论文首先研究了两个系统,带有优先权且仅有一部件可修复如新的线形()GC:2,3可修系统和修理工可对外服务的冷储备可修系统。
(1)在线形()GC:2,3系统中故障部件修理情形不同,其中两部件故障后是不能修复如新的,而另一个可以修复如新,以及关键部件具有优先维修权;(2)在由两同型部件组成的冷储备可修系统中,每个部件失效分布、顾客的到达间隔时间分布为指数分布,其余分布均为一般连续型分布;在这些假设条件下,利用补充变量法和拉普拉斯变换工具,得到了这两个系统的可用度,可靠度等主要可靠性指标的Laplace变换表达式。
在以上论文的基础上,又研究了由两不同型部件组成的冷储备系统,其中一个部件不能修复如新,另一部件具有工作优先权;在此基础上又将修理优先权和使用优先权两个条件同时引入到由两不同型部件组成的冷储备可修系统中,研究了部件具有优先权且修理工可对外服务的冷储备可修系统,其中部件的寿命分布服从指数分布,部件的修理时间和修理工在系统外工作时间服从一般连续分布,在这些假设条件下利用补充变量法,广义马尔可夫过程方法和概率与统计方法得到了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和系统等待修理的概率和修理工在系统外工作的概率。
关键词可修系统;可靠性;补充变量法;广义马尔可夫过程;拉普拉斯变换;可用度;优先权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Reliability of repairable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research of reliability. The voting repairable system and cold standby repairable system are the two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pairable systems. On the base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harvest of repairable system, the paper has extended some system reliability of repairable models.Firstly, this paper discusses a repairable linear ()GC:2,3system and cold standby repairable system with a repairman doing other work.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repairment, it is assumed that one component after repair is as good as new, otherwise the others after repair is not as good as new in C:2,3system. The cold standby system is formed by two same linear ()Gcomponents. It is assumed that the working time of each component and the arrival interval time distributions of the customers are to be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s, the others are to be general continuous distributions in the system. By using supplementary variable method, the general Markov process method and the tool of the Laplace transform, several reliability indices of this model was obtained: the availability, the stead-state failure frequency and so on.Based on these papers, this paper discusses cold standby repairable system which is formed by two different components, It is assumed one component after repair is not as good as new, we discussed cold standby system with using priority. We further discussed the cold standby repairable system with using priority, repairing priority and the repairman doing other work. The system is formed by two different components. It is assumed that the lifetime distributions of components are all exponentially distributed, and the repair time of components and the work time of the repairman outside the system are all generally distributed. Using Probability Theory and the method of Laplace transformation theory, we obtain the reliability indexes of this system.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Keywords Repairable system; Reliablity; Supplementary variable method;Generalized Markov progress; Laplace-transform; Availability;Priority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 可靠性数学理论的背景可靠性是为适应产品的高可靠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一门综合了概率统计、系统工程、质量控制、生产管理等众多学科的边缘学科。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技术及其在无人机中的运用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技术及其在无人机中的运用蒲海 陈自力(军械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工程系通信与控制教研室,石家庄 050003)摘要:RCM是确定装备预防性维修需求的一种方法或手段,它在装备维修保障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本文针对无人机系统故障的特点,应用RCM理论,进行故障模式和故障影响和故障特征的分析,继而逻辑决断,形成装备的预防性维修大纲。
这种维修模式的建立,从根本上提高了装备的可靠性。
关键词:可靠性;RCM;无人机1 概述1.1 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用以确定装备预防性需求、优化维修制度的一种系统工程。
按国家军用标准GJB1378-92,RCM可以定义为:按照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保持装备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原则,应用逻辑决断的方法确定装备预防性维修要求的过程或方法。
为什么称为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呢?在这种确定维修需求的方法中是如何体现以可靠性为中心呢?因为传统的确定维修需求的方法主要是基于相似装备的经验和现场数据统计,并没有从功能出发对可能发生的故障做出预计。
应用RCM,可以系统地分析出装备的故障模式、原因与影响,然后对每一故障原因,有针对性地确定出预防性维修工作的类型,最后形成装备的预防性维修大纲。
1.2 RCM的应用RCM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役装备;二是新装备。
在现役装备上应用RCM,系统地分析出装备的故障模式、原因与影响,有针对性地确定装备预防性维修工作类型,优化维修任务分工,以有限的维修费用保持装备的可靠性,提高战备完好性,可以实现装备维修管理的科学化。
在新装备上通过应用RCM制订预防性维修大纲,提供建立维修保障系统的基础性文件与数据,及时规划维修保障系统,促使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
2RCM分析过程2.1 RCM分析的要点和基本观点1.RCM分析方法的要点是:以对装备重要功能产品可靠性特性进行分析,即以故障模式和故障影响分析为基础,以维修的适应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为决断准则,确定是否进行预防性维修工作,并确定工作的内容、维修级别、时机等逻辑决断方法。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RCMA概念问题的提出?第一阶段:•工业机械化程度不高•设备简单、易修•日常检修:清洁、维护、润滑等第二阶段:二战,50-60年代•机械化程度提高•设备复杂•故障后停机时间长,出现预防性维修•与运行费相比,维修费开始剧增第三阶段:70年代以后•新期望、新研究、新技术•停机越来越影响生产•自动化程度越高、故障越多•越来越多的故障有严重的安全性和环境性后果维修的变革使用和维修在系统寿命周期费用中所占的比例最高⏹维修所耗时间影响系统和设备的可用性研制生产使用与维修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在编0台在编40台在编65台维修的定义牛津字典里的定义:延续其状态韦伯斯特词典的定义:维持现有状态维修:确保有形资产继续做它们的用户期望它们做的工作RCM:确定有形资产在其使用背景下维修需求的一种过程GJB1378-1992的RCM定义:按照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保持装备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原则,应用逻辑决断的方法确定装备预防性维修要求的过程或方法。
RCMARCMA概念GJB1378A-2007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 Analysis)按照以最少的维修资源消耗保持装备固有可靠性水平和安全性的原则,应用逻辑决断的方法确定装备预防性维修要求的过程。
RCMA概念预防性维修要求:预防性维修工作的类型预防性维修工作的间隔期和维修级别的建议RCM过程的七个问题在现行的使用背景下,装备的功能及相关的性能标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装备无法实现其功能?引起各功能故障的原因是什么?各故障发生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各故障的影响后果是什么?做什么工作才能预防各故障?找不到适当的主动性维修工作应该怎么办?RCMA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和设备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结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区域检查分析⏹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结果的组合系统和设备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目的:为了确定系统和设备的预防性维修要求 需要进行预防性维修的产品工作类型间隔期提出维修级别的建议所需的信息产品的概况;产品的故障信息;产品的维修保障信息;费用信息;相似产品上述几方面的信息。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综述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综述1 引言“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译自英文“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简称“RCM”。
它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用以确定设备预防性维修工作、优化维修制度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也是发达国家军队及工业部门制定军用装备和设备预防性维修大纲的首选方法。
随着RCM技术的发展,在不同领域其定义也不同,但最主要、最基本的定义仍属John Moubray教授的定义:RCM是确定有形资产在其使用背景下维修需求的一种过程。
美军通过在80年代推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维修改革,使其装备保持了较高的完好率。
美军所作的工作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1999年轰炸科索沃的战斗中得到了回报。
据统计,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总共进行了38天空袭,每天出动飞机2600架次,飞机的完好率保持在85%以上。
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进行了77天空袭,参战飞机1200余架,先后共出动38000多架次。
英国、日本等国家通过应用RCM分析技术为其设备制定维修策略,避免了“多维修、多保养、多多益善”和“故障后再维修”的传统维修思想的影响,使维修工作更具科学性。
实践证明:如果RCM被正确运用到现行的维修系统中,在保证生产安全性和资产可靠性的条件下,可将日常维修工作量降低40%至70%,大大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由此可见,RCM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它表现出来的特点已引起各国对它的重视,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
本文通过对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的发展过程分析,结合97年版的《RCMⅡ》,从理论和应用的角度综述了RCM的发展动态。
2 RCM发展历程RCM技术在60年代末起源于美国航空界,首次应用RCM制定维修大纲的是波音747飞机。
70年代中期,RCM引起美国军方的重视,美国防部明确命令在全军推广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
70年代后期RCM开始在美国陆、海、空三军装备上获得广泛应用。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以MSG-3理论为指导,树立以可靠性思想为中心的维修理念作者 / 邵川(机务部技术科)航空公司对飞机实施例行维修工作(如A320系列飞机的A 检)的依据是维修方案,航空公司维修方案的制定主要是以飞机制造国民航当局批准的维修大纲(又称维修审查委员会报告MRBR)为依据。
对我公司目前所执管的EMB145和A320系列飞机而言,它们的维修计划文件分别为SMRD和MPD,其中包含飞机制造国民航当局批准的维修大纲(MRBR)的内容,还有厂家推荐的维修任务、服务通告和服务信函的要求、机载设备生产厂家推荐的维修任务等(参见图1、图2)。
图1 A320维修方案构成航空公司在制定某种机型的维修方案时,必须体现的是MRB (维修审查委员会)的要求,将MRB规定的维修要求以易于航空公司操作和控制的方式体现在维修方案中。
MRBR的制定是以可靠性思想为依据的。
一、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用以确定航空器及设备预防性维修需求、优化维修制度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
它的基本目标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保持飞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应用逻辑决断的方法确定航空器及设备预防性维修需求,并力求使方案达到最优。
它的基本做法是:对飞机各个系统进行功能与故障分析,明确系统故障后果;用规范化的逻辑决断程序,确定各故障后果的预防性对策;以最小的维修停机损失和最小的维修资源消耗为目标,优化航空器及各系统的维修策略。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
在此之前,航空界的人们普遍认为:对飞机的预防性维修工作做得越多,翻修周期越短,翻修深度越高,飞机就越可靠、越安全。
想必老一辈的川航机务人对苏制图154飞机的二型定检以上的检查还记忆犹新,那时驾驶舱内的各种仪表几乎全部都拆下来送车间修理,飞机大修的停场时间长达数月。
到了60年代初,美联航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即:对于复杂的飞机系统,除非具有某种支配性的故障模式,否则定时翻修无助于提高其可靠性;对于许多项目,没有一种预防性维修方式是十分有效的。
浅析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
浅析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姓名:***班级:0708302学号:*********摘要:通过介绍可靠性维修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可靠性和维修性的基本概念,简要阐述了以可靠性中心的维修思想的内容,以及其主要维修方法。
文章最后又总结了我国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的应用和不足。
关键词:可靠性 维修性 RCM1.引言可靠性和维修性理论是以装备的寿命特征和维修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自从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应用于航空维修以来,对保证航空维修质量和飞行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业给民用航空维修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初期发展中(20 世纪30-40 年代),可靠性问题只是应用于军用航空电子设备,它的提出最早也是在美国军用航空部门。
在发展中期(20 世纪50-60 年代),工程技术人员和数学家们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对产品可靠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自此,可靠性理论便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上发展成为一门新学科,同时也被应用于航空、航天、尖端武器和电子等行业以及许多工业部门。
进入21 世纪后,可靠性问题已完全国际化,与产品可靠性相关的产品维修性、测试性也越来越受重视。
进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RCM )在航空维修中得以应用。
先进理论思想的应用加速了航空维修的发展,使得保证航空器质量和飞行安全的同时也降低了维修成本和维修工作量。
2.可靠性的概念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该定义的要素是三个“规定”:规定条件、规定时间、规定功能。
规定条件包括使用时的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不同的规定条件下产品的可靠性不同。
规定时间指产品规定的任务时间。
随着任务时间的增加,产品出现故障的概率增 加,可靠性下降。
要确定产品规定的环境条件、工作条件和任务时间,必须对产品的寿命剖面和任务剖面进行分析研究。
规定功能指产品规定的必须具备的功能及其技术指标。
产品功能的多少和其技术指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可靠性指标的高低。
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与其在设备维修
第二十页,共117页。
(4)考察区间
无限区间
有限区间
机会区间
第二十一页,共117页。
(5)定期预防维修的方式
对象视为孤立设备,定期维修; 对象视为系统中设备,单独定期维修;
对象视为系统中设备,主设备维修时陪修。
第二十二页,共117页。
三、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的八项基本原理
第十页,共117页。
(三)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 维修理论是研究设备维修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论,包括维修设计理论 、维修技术理论和维修管理理论。维修理论是建立在概率统计、可 靠性工程、维修性工程、断裂力学、模糊数学、故障物理、故障诊 断理论和管理理论等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应用 理论,用于指导设备全寿命的维修优化,以获得最佳维修效益,保 证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十四页,共117页。
1、可靠性分析技术优化维修周期的基本思路
设备的故障率随运行时间的变化一般呈递增规律或浴盆曲线规律。 若预防维修周期太短,则材料费用增加;若预防维修周期太长,则系
统故障停运率增加。 存在最佳的维修周期,使设备维修的成本/效益最佳。
评价设备维修的成本/效益的指标:维修/故障费用。
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的数学分析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的目的是通过预防性维修工作,以最少的资源消耗 来保持设备可靠性的固有水平。也就是说,在保证设备R(t)≥K(K是某个可 以接受的最低可靠性水平)的约束条件下寻求实现费用最少的途径。
由于组成设备的大量零部件、机件、组合件及各系统不是相互独立而是 相互关联的,而且制定预防性维修大纲的统计信息总是先天不足,因此按 照概率统计的方法来建立模型、进行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的数学分析是不 可能的。但可以应用集合的知识进行数学分析,即将设备划分为与功能相 关的机件集,并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数学分析。这种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 的数学分析,有利于进一步理解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大纲的制订原理及 其实质。
可靠性理论航空维修管理
4、可靠性的分类
固有可靠性与使用可靠性; 基本可靠性与任务可靠性。
使用可靠性是产品在实际使用 时所表现出来的可靠性。体现 了使用、维修和环境因素对可 靠性的影响。
4、可靠性的分类
固有可靠性与使用可靠性;
固有可靠性是可靠性的最高水平,使用可靠性 基本可靠性与任务可靠性。 不能超过固有可靠性。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首 先要从设计、制造入手,生产出固有可靠性高 的产品,然后在使用中加强科学管理,正确的 使用维修,使其使用可靠性达到或接近固有可 靠性的水平。可靠性在产品设计时已经确定, 在使用中不能提高只能维护。
e
R(Te1 ) e 0.368
1
本讲小结
本讲介绍的主要内容有:
可靠性的基本定义
可靠度与不可靠度
失效率 平均寿命
N S (50) 90 ˆ R(50) 0.9 N 100 N S (100) 70 ˆ R(100) 0.7 N 100
与可靠度相反,规定:产品在规定的 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规定功 能的概率为不可靠度,为 F ( t )。不可 靠度函数也称故障分布函数或累积故障概 率。 对于给定的时间t,如果工作的时间T 小于等于t,就是没有完成规定的功能,这 一随机事件的概率就是产品的不可靠度。 即:
改善可靠性管理,建立可靠性研究中心; 制定可靠性试验标准,发展新的可靠性试 验方法; 发展新的可靠性预计技术,颁发可靠性预 计手册及标准; 开辟故障物理研究新领域、发展新的故障 模式分析技术; 建立更有效的数据系统。
可靠性作为降低武器系统寿命周期费 用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得到进一步发展。这 一阶段主要特点:
由于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 完成规定功能与没完成规定功能是相互对立 的事件,所以对一个确定的产品而言,可靠 与不可靠不可能同时存在。因此有:
机械设计中的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
机械设计中的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机械设计是一门涉及各类机械和设备的工程学科,旨在开发出可靠、高效的机械系统。
在机械设计过程中,系统的可靠性与维修性被视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机械设计中的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以及如何在设计过程中优化这些方面。
一、可靠性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可靠性是指机械系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机械设备的可靠性是保障生产和使用安全的基础。
而在机械设计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选材,可减少机械系统的故障率,提高其可靠性。
在机械设计中考虑可靠性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材料选择:选择与工作环境相适应的材料,材料的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指标应满足系统工作的要求。
2.结构设计:设计考虑合适的强度和刚度,避免应力集中和疲劳破坏。
同时还要避免过于复杂的结构,以提高制造工艺和装配的可靠性。
3.故障诊断与容错机制:引入故障诊断和容错机制,可以减少故障发生后对系统的影响。
例如,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来监测设备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并采取措施。
二、维修性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维修性是指机械系统在发生故障或需要维护时,能够方便快速地进行修复和维护。
良好的维修性设计可以减少故障排除时间,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运行效率。
在机械设计过程中,需要优化以下方面来提高维修性:1.模块化设计:将机械系统划分为各个模块,每个模块具有独立的功能和结构,便于更换和维护。
模块化设计可以降低系统的复杂性,提高修复速度。
2.易于维修的构件设计:设计易于维修或更换的构件。
例如,采用易于拆卸的连接方式,避免焊接或黏合。
此外,对于易损件,可以考虑增加备件,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更换。
3.维修指南和培训:提供详细的维修指南和培训,使操作人员能够快速了解故障排除的步骤和方法。
这可以减少维修时间和人力成本。
三、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的平衡在机械设计过程中,系统的可靠性与维修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
过分强调可靠性可能导致系统结构复杂,维修和更换困难,同时也会增加制造和维护成本。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
18
1.1 可靠性
1.1.12.可1.3靠可性靠模性型预的计建与立分与配分析
可靠性预计与分配关系图
调研
确 定 可 靠 性 目 标 及 设 计 准 则
系统 可靠性指标 分配给分系统 分配给元部件
技术条件
可靠性目标 比较 更改
设计
系统 可靠性预计
分系统 可靠性预计
元部件 可靠性预计
可靠性 维修性 安全性
评估
可靠性、维修 性、安全性分析
19
1.1 可靠性
2. 可靠性预计方法
1.1.12.可1.3靠可性靠模性型预的计建与立分与配分析
20
1.1 可靠性
2. 可靠性分配方法
1.1.12.可1.3靠可性靠模性型预的计建与立分与配分析
课程安排
绪论 第一章 可靠性维修性与维修要求 第二章 航空维修思想 第三章 维修任务的逻辑决断分析 第四章 维修间隔的确定 第五章 维修方案 第六章 维修生产管理 第七章 维修保障系统 第八章 备件系统 第九章 维修质量管理 第十章 维修成本控制 第十一章 维修人为因素理论及人为差错管理
8
1.1 可靠性
1.1.1 可靠性概念与指标
用时间计量的指标
(5)平均拆卸间隔时间 MTBR (Mean Time Between Removals) 与支援资源有关的一种可靠性参数。其基本度量方法为:在规定的条
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累积的总设备飞行时间除以同一时间内设备拆卸 (计划的加非计划的拆卸)的次数。
Rt
P T
t
t
可靠性维修思想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
可靠性维修思想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性为决断准则,确定是否进行预防维修工作,并确定工作的内容、维修级别和维修时机。
以最小的维修资源消耗来保持或恢复航空器及其装备的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可靠性维修思想在航空维修中的具体应用1、传统的维修理论传统维修思想认为,机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多故障,故障的发生与发展与其可靠性有着直接关系,而可靠性又与机件的使用时间相关,同时机件故障又将危及航空安全。
因此机件使用到一定寿命就须进行翻修工作,且必须通过按使用时间进行的预防性维修工作来控制飞机的可靠性。
翻修工作做的越多,飞机就越可靠。
传统维修思想是一种以定期全面翻修为主的预防维修思想。
但在实际中,并不是维修工作做得越多越好,新老机件都会发生故障,且故障是随机发生的,与使用时间没有直接联系。
相反,过多的做维修工作,不仅影响飞机出勤率和公司经济效益,而且机件故障也并不见得就会减少,同样也危及飞行安全。
2、关于RCM理论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
(1)定期维修现代飞机中结构简单的零部件,我们依然采用传统的维修理论来进行检修。
长期的经验表明,机件在新老使用期间出现故障的概率比较高,而在使用中期出现故障的概率则相对较低,因此,定期对相关机件进行拆修并及时排除故障隐患可以大大提高飞行安全。
适合定期维修的这部分机件主要有起落架、液压泵、电动机等。
(2)明确故障模式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维修方式飞机某些零件发生故障,轻则需要及时更换,重则导致机毁人亡。
因此,确保航空的安全,首先要搞清楚故障模式,搞清楚故障的模式,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确保飞机安全航行。
对于危害较大的故障必须进行彻底的维修,确保故障排除之后,飞机方能进行飞行。
目前常见的可靠性维修方式有:定期维修、状态监控以及视情方式等。
(3)对于潜在故障一般采取视情维修的方式潜在故障主要是指机件的功能故障临近前的状态。
确保机件的可靠性需要有效地防止功能故障的出现,这就要求在机件处于潜在故障阶段就将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11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11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文章提交者:腾逸风加贴在陆军论坛铁血论坛一、什么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用以确定设(装)备预防性维修需求、优化维修制度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
按国家军用标准GJB1378-92《装备预防性维修大纲的制定要求和方法》,RCM定义为:“按照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保持装备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原则,使用逻辑决断的方法确定装备预防性维修要求的过程或方法”。
它的基本思路是:对系统进行功能和故障分析,明确系统内各故障后果;用规范化的逻辑决断程序,确定各故障后果的预防性对策;通过现场故障数据统计、专家评估、定量化建模等手段在保证安全性和完好性的前提下,以最小的维修停机损失和最小的维修资源消耗为目标,优化系统的维修策略。
[ 转自铁血社区]二、RCM分析的输出是什么?对于民用设备,RCM分析的结果给出的是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项目、具体的维修间隔期、维修工作类型(或方法)和实施维修的机构。
对于军用装备而言,RCM分析的结果是针对于该装备的预防性维修大纲。
装备预防性维修的大纲是规定装备预防性维修要求的汇总文件,是关于该装备预防性维修要求的总的安排。
其主要内容包括:需要进行预防性维修的产品或项目(WHAT);实施的维修工作类型或“方式”(HOW);维修工作的时机即维修期(WHEN);实施维修工作的维修级别(WHERE)。
[ 转自铁血社区]装备预防性维修大纲对于我们的维修管理来说是一个新的术语,它是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维修管理的产物。
按着现代维修工程的要求,装备在研制过程中就要规划其维修保障系统,而维修大纲是规划维修保障系统的顶层文件,是纲目性的资料。
因为只有搞清了装备的维修工作需求才能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设计和优化维修保障系统。
[NextPage]三、RCM的产生和发展背景RCM的产生和装备维修方式的多样化和人们对维修实践的不断认识有直接的关系。
二十世纪50年代末以前,在各国装备维修中普遍的做法是对装备实行定时翻修,这种做法来自早期对机械事故的认识:机件工作就有磨损,磨损则会引起故障,而故障影响安全,所以,装备的安全性取决于其可靠性,而装备可靠性是随时间增长而下降的,必须经常检查并定时翻修才能恢复其可靠性。
浅谈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
浅谈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本文简要回顾了航空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工程发展历史,在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保障性与可靠性、维修性的关系,突出阐述了RMS工程的重要作用。
标签: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航空装备1、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在航空装备上的发展历史简介1.1 国外发展历史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Reliability,Maintainability and Supportability,简写RMS)技术在国外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工程技术学科,并在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0年代是可靠性工程兴起的年代,1957年美军发布的《军用电子设备可靠性》报告,成为可靠性工程的奠基性文件,标志了可靠性技术的成熟。
60年代开始了维修性研究,维修性和可靠性成为姐妹学科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步进入工程应用。
在这一期间美军发布了一系列可靠性维修性军用标准,并在F-15A等第三代战斗机研制中开始开展可靠性维修性分析、设计和试验。
80年代,由于第三代战斗机存在严重的保障问题,使飞机的战备完好性降低(40%~50%),使用和保障费用增加(约占全寿命费用的60%),保障性引起军方重視,而可靠性维修性作为保障性的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在此期间,美国防部颁发了相关条例,使可靠性维修性的管理走向制度化。
90年代以来强调经济承受性,在F-35新一代战斗机研制中,美军把RMS 作为降低全寿命费用的重要工具,推行费用作为独立变量的方针,广泛采用建模与仿真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等,以确保RMS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大大降低飞机的研制费用、使用和保障费用以及全寿命费用。
1.2 我国航空装备上的发展进程我国对可靠性问题的研究较晚。
纵观中国航空装备RMS工程的诞生和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如下3个阶段:(1)航空装备RMS工程的萌芽和形成阶段。
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鉴于飞机外贸出口的需求,产品寿命短成为当时必须予以解决的关键问题,由此导致了国内航空界寿命观念的变革,即从“保证期内绝对无故障”到“耗损型故障的合理控制”,从单一的“保证期”概念到“首翻期”的应用,从“定寿”到“延寿”最后到耐久性设计,可以说中国航空装备RMS工程起步于对“寿命”认识的逐渐深化。
如何走好设备可靠性维修之路
如何走好设备可靠性维修之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实施可靠性为基础的维修(RBM: Reliability-Based Maintenance)体制时,同样也是如此。
可靠性为基础的维修的出现是为了提高企业生产率的战略规划,集成预防维修、预测维修和主动维修,通过综合平衡地运用。
维修管理人员不要被RBM所涉及的高深技术和复杂过程吓倒。
可能是出于商业目的考虑,许多技术文章和著作乐于鼓吹规模大、集成度高的“标志”性维修体制。
而在具体实施中,大多数企业都选择从小规模开始。
选择遵循“先学走路,再学跑步”的策略是明智之举。
一个设计出色的维修体制总是按照预先定义的时间表一步步实现的。
当然我们不能排除有意外情况,但就维修体制,特别是预测维修而言,都是从处理某个重复发生的问题或灾难性故障而起步的。
大多数企业在开始实施可靠性维修时,初始的范围都比较小,预算紧张,资源有限,手中掌握的单项技术往往是最适合于自己的某种特殊需求。
一旦最初的成功得到证实,管理层对整个可靠性规划的支持就会迅速增加,应用范围得以推广,技术种类得到增加。
只有企业在人员和财政上给予绝对的保证,使多项技术在人力、设备和培训上同时起步,才能形成完整的RBM体制;因此,从小规模着手,循序渐进,是确保可靠性维修成功的最佳途径。
一、RBM基本原理那么什么是可靠性为基础的维修呢?RBM是用于提高企业生产率的战略规划,集成预防维修(PM:以时间间隔为基础)、预测维修(PDM:以设备状态为基础)、和主动维修(PAM:以故障根源分析为基础),通过综合平衡地运用,修改和优化企业以往的设备故障处理状况。
在这个平衡系统中,预测维修是支撑点,拥有监测设备状态的工具。
通过状态监测获得的信息,可用于优化预防维修的任务分配和频率,也可用于选择确定使用主动维修、根源分析的具体对象。
标准的RBM设备能够显著修改“浴盆曲线”走势,改变企业设备的故障发生状况。
图1中的白色曲线代表着这种修改的效果。
可靠性与维修性理论概述
第七章可靠性与维修性理论概述第一节可靠性概念一个机械系统、一台机械设备,不管其原理如何先进,功能如何全面,精度如何高级,若故障频繁、可靠程度很差,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可靠地工作,那么它的使用价值就低,经济效果就差。
从设计规划、制造安装、使用维护到修理报废,可靠性始终是系统和机械设备的灵魂。
其中设计制造决定固有可靠性,而使用维护保持使用可靠性。
可靠性是评价系统和机械设备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
它是研究系统和机械设备的质量指标随时间变化的一门科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的功能由单一转向多能,结构日趋复杂;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后使不可靠的因素增多,可靠性水平降低;新机械设备又要考虑更恶劣的使用条件,增加了保证其使用可靠性的难度;一旦发生故障带来的危害往往很严重,维修费用很高。
基于以上原因,必须对可靠性进行深入研究。
一、定义可靠性是指系统、机械设备或零部件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保持与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由于可靠性不能用仪表测定,所以衡量可靠性必须进行研究、试验和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估计和评定。
二、评定可靠性应注意的问题(一)可靠性与规定条件分不开所谓规定条件是指机械设备在使用时的环境条件、使用条件、维护保养条件等。
例如:载荷、速度、温度、冲击、振动、润滑、环境、湿度、气压、风沙、含尘量、连续或间断工作等。
同样的机械设备在各种使用条件下,其可靠性是不相同的。
通常条件愈恶劣,可靠性愈低。
(二)可靠性与规定时间密切相关所谓规定时间是指机械设备工作的期限,用时间或相应的指标表示。
例如,滚动轴承用小时或百万转,车辆用公里。
规定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是长期的,如若干年;也可以是短暂的,如若干小时。
通常工作时间愈长,可靠性降低。
(三)可靠性与规定功能有关所谓规定功能是指机械设备应具有的主要技术指标。
例如:承载能力、工作寿命、工作精度、机械特性、运动特性、经济指标等。
第二节可靠性理论在维修中的应用一、提高系统和零部件的可靠性在串联系统中,串联的单元愈多,可靠性愈差;反之,愈简单的机械愈可靠。
第六届国际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会议圆满结束
第六届国际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会议圆满结束
佚名
【期刊名称】《兵工学报》
【年(卷),期】2004(025)005
【总页数】1页(P53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会议通知——第七届中国国际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会议(ICRMS’ 2007)[J],
2.第六届国际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年会在西安召开 [J], 春江
3.可靠性真相:关于现在关乎未来——第八届中国国际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学术会议侧记 [J], 张雯
4.第七届中国国际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会议(ICRMS'2007)会议通知 [J],
5.“2011年质量、可靠性、风险、维修性与安全性国际学术会议暨第二届维修工程国际学术会议”在西安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 匪浅 。
一
的, 使用这种技术马上就能查看那些未完成的工作订单 , 对我们 的客户来说 , 作用是无可估量的。 没有一个 C S 管理人员就无 MM ,
法利用这些 由于技术进步所带来 的优势 。 在设施管理人员认识到 这些工具所具有的重要性之前 , 绩效就不会得到改进 。” T n en ,总部设在得克 萨斯州休斯敦 的国际设施 管理 oy K ae 协会 (F IMA) 的董事 长兼 首席执行 官 , 同意 新兴 技术 是一个 杰
向器组成 ,换 向器是 由丝母外径装入丝母后加树脂胶填 补固定 的, 由于滚珠丝杠长时 间正反 向运动 , 再加上 油的侵蚀 , 造成换 向器松动开胶。 为使丝母能在丝杠上转动 , 必须将挤 出的换向器 取 出, 然后 敲击丝母取 出该循 环的全部滚珠 , 丝母才能转动。
作者通联 :河北华北柴油机有 限责任公 司 石 家庄 市桥 西
区 9 0号 1 0 0 8 50 1 [ 辑 编 利 丈]
E mal h s k 1 3c m - i: c y @ 6 .o
_ 设苗管理与维 21 N ■ I ■ 一 圈 值 0 o 2 l
节约方 面的潜 能充分地发挥 出来 。” 二、 减少停机时间—— 一个具有战略性的规划
在 C ok 系统的国际维修会议上有关可靠性的论述 wr s
摘 要 在 2 1 0 0年 1 0月吉隆坡召开的第二届 国际维修年会期 间, Wo s系统公 司把来 自世界各地 的专家聚 集在 了一起 , 可 C r k 对 靠性问题 , 发表 了 自的论述。 各 关键词 维修 可靠性 高新技术
C rs Wok 系统公 司 , 2 1 在 0 0年 1 O月吉隆坡召开的第二届 国际维 修 年会期间 , 把来 自世界各地的专家聚集在 了一起。来 自中国、
必须使用尖端技术 。一位 C S方面的专家 , E杂志的定期 MM M&
撰稿人 ,加拿大西 部管理咨询公司的 D v egr :我发 现 ai B re 说 “ d 几乎所有的与会者都认为采用最新 的技术是理所当然的。 可靠性又能降低成本 在讨论可靠性时 , 很多人面对的另一个窘境是由于经济衰退 造成 的预算 限制。经济衰退对行业运行 的影响非常不利 , 因为人
作, 设施管理人员应该接受这种观点 。 “ 现在 , 许多高性能的建 筑物正在兴建 ,管理人员应该 了解如何对这些智能建筑物进行
维护 。” 他说 ,新兴技术关注的是节约能源和减少浪费, “ 以及 重
整个会议期 间 , 大家都认 为 , 对今 天的设 施管理经理来说 ,
视并 了解所维护资产的价值 。 通过这些科技 , 我们可 以使这些在
令人沮丧的是 , 国 4 %的建筑物都不使用 C 美 0 MMS 如果设施 操 。 作人员 的意识落后 于技术 的进步 ,谈什么如何去改进我们所 管
理环境 的绩效就没有什 么意义了 。” C rs Wok 系统公 司的首席执行官 A d lR n b u a i支持这种观点 , “ 科技不会等待慢半拍的适应者 , 技术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他 说 ,比如 ,我们公司最新的 C “ MMS 产品就包含有谷歌地图 T, M对 很多建筑物用户很有帮助 。 这样的技术就在几年前也是前所未闻
为彻底解决 换 向器被 挤 出的问题 ,参 照 国内外滚珠 丝杠
加 工 中心滚 珠 丝杠 卡死故 障修理
苏 占顺
5台 6 10 X 15 / 5 0 2 B3加工 中心 , 使用 3 5年后 , 在 ~ 先后 出
的结构 , 在丝母外 圆上加装一外 套 , 将换 向器抱住 使其无 法再
苏格 兰 、 加拿大 、 美国 以及澳大利亚 的设施 与资产管理专家 , 对 改进工 厂 、 制造业 以及其他一些资产密集型环境里的维修业务 ,
发 表 了 自己 的看 法 。
尽管与会的专家来 自世界各地 , 从事的工作也不尽 相同, 但
都一致认为资产的绩效能够 , 也应该得 到改进。 在用什么方法能
、
基本主题——高新技术
所有 的讨论都有一个共 同点 , 那就是高新技术的使 用。 再过 去2 0多年 里 , 设施管 理(F 专业有 了突飞猛进 的发展 , M) 这主 要 是因为 F M行业 内在技术上所取得 的进步 以及开发 出了像计 算 机维修管理系统( MMs那样 的高水平系统。 c )
出来 。 由于丝 母外 圆上有 一 定位 圆与非 定 位 圆 的直径 相 差 02 . mm左右 , 须在丝母 两端做 工艺堵将 外 圆磨成 一致 , 在磨 外
圆和加装套 时一定要考 虑丝母安 装定位孔 的尺 寸 ,该机 床的 安装 孔 直径 8 r 丝母 定位 直 径 8mm, 存 在不 能 加套 的 8 m, a 5 不
中图分类号 F7. 233 文献标识码 B
正是在这种追求精益求精 的精神驱使 下 , 业界 的专家们于
马来西亚跟 同行们一起 ,在如何建立一个既高效又卓绝 的运营 环境 的问题上 , 相互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 为了促进亚太地区 的维 修业 务 的发 展 ,作 为 国际 上维 修 管理 系 统领 军人 物 的
问题 。
车套 时由于套壁太薄不好加工 , 可选用壁厚点的管料 , 先车 内孔 , 内孔车好后用 车床 尾座将丝母顶入套 内, 再车外径 , 这样
就彻底解决 了换 向器被挤出的问题 。 经此法 改进 的滚珠丝杠 , 使 用情况 良好 。 w1.14 2O —4
现 、 z轴滚珠丝杠卡死故 障 ,经检查发现 换向器被挤 出 2 m m 左右 , 使该循环 的滚珠进 入死 区以致卡死。 丝母 由 8组内循环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