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义和团运动与八国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材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材
碧海沉沉岛屿环, 万家灯火夹青山。 有人遥指旌旗处, 千古伤心是马关。
——康有为 帝中国国面主义临(着列1亡强8国掀9灭起9年种瓜的分)危中机国。的狂潮,
英国 美国 俄国
八国联军
日本
德国 意大利
法国
奥匈帝国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原因:
直接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维护其在华利益。
根本原因: 进一步控制中国政府(彻底瓜分中国)
资料 揭帖指旧时张贴的启事、文告。以下是义和团的 一份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 真欺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女无节义男不贤,鬼子不是人 所添。如不信,请细观,鬼子眼珠都发蓝……不用兵,只
用团,要杀鬼性子质不费:难反。烧帝铁爱道国,拔运电动杆,海中去翻火轮
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一概鬼子都杀尽,和事宜。
《辛丑条约》签订图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 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 条约》。这就是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 与各国列强签约时的情景。
瓦和团德的西反担帝任八爱八国国国运联联动军军,总侵纵司兵令华在,战京11争城月等示抵地北意大京图肆,劫残掠酷。镇压义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从天津 向北京进犯,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统帅西摩尔
1852年加入英国海军。 1857年,他作为中尉见习生, 参加英法侵华的第二次鸦片战 争。1862年在上海与太平军作 战。1863年回英国。后升为中 将。1897-1901年任英国东亚 舰队司令。1900年6月10日, 各国以保护北京使馆为名,由 他率领一支英、俄、德、法、 美、日、意、奥八国军队组成 的侵略联军2000余人,从天津 出发,进犯北京。在杨村、廊 坊等地受到义和团和清军的狙 击,被迫后撤,退回大津。 1901年归国。著有《我的海军 生涯和旅行游记》。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教材分析19世纪末,由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农民阶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它挫败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史实;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及危害;2、通过对“扶清灭洋”、义和团失败等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梳理八国联军、义和团、清政府之间的活动,学会整理历史发展线索的方法;通过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学会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帝国主义侵略者凶恶而贪婪的本质,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贫弱的重要根源之一,从而增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警惕性,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课前准备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起主要侵略方式有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为救亡图存。

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而事实证明资产阶级改良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行不通。

与此同时,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就是席卷了中国北方,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

二、进入新课(一)义和团运动1、背景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深直接原因:洋教势力猖獗组织基础:义和团组织2、兴起:(1)1898年,冠县赵三多竖起“扶清灭洋”大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优秀教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优秀教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大致情况,讲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故事;记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组成八国联军的八个国家,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知道八国联军抢掠北京的暴行;记住《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掌握条约的主要内容。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收集有关八国联军侵华暴行资料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搜索、下载、整理信息及运用信息的能力;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义和团战士和清军部分爱国官兵团结战斗、共同杀敌的史实,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伟大的力量和不屈的民族精神,加深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通过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永远牢记国耻、国难,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严重危害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并用。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放“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视频短片,教师设问,寻机引入新课)(板书)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师设问过渡)八国联军包括哪八个国家?它们为什么要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我们得从教材第一子目说起。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本目为阅读课文,教师提出如下学习提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即可)1.义和团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最早兴起在什么地方?其斗争矛头是什么?2.后来义和团又提出了什么口号?其斗争矛头有什么变化?说明了说明问题?3.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说明了说明问题?(教师小结过渡)由于义和团势力的迅速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

便于1900年6月组成八国联军,绞杀中国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主题: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目标:1. 了解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生背景。

2. 分析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3. 探讨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教案时长:2课时教案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或播放一段影像素材,介绍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

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讲解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历史背景和运动过程。

侧重介绍义和团对外国势力的抵抗行动,以及清朝政府的态度。

2. 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生原因和经过。

重点介绍八国联军的构成和入侵中国的地区。

3. 教师可借助PPT、图片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两个历史事件。

步骤三:讨论(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探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例如:对中国社会民众的影响、对中国政府的影响、对外国势力的影响等。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步骤四:总结和展望(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国家的挫折和觉醒。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增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意识?步骤五: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总结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并提出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的建议。

教学资源准备:1. PPT和多媒体设备。

2. 图片和影像素材。

3. 分组讨论的题目和指导问题。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相关历史遗迹,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2. 指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更多关于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资料,并撰写小论文或口头报告。

高一历史上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2旧人教版

高一历史上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2旧人教版

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习目标导引目标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请把握义和团兴起的背景及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目标二:义和团运动是如何反封建反侵略的?——请把握义和团运动发展的表现、意义;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教训。

目标三: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请把握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过程、《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材内容详解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1.原因:①根本原因:19世纪末,德国强占胶州湾,其他列强效仿,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在山东兴起的具体原因:山东农民有组织基础(义和拳流行);山东是帝国主义侵略特别严重的地区:甲午中日战争中作为战场,山东人民深受其害;战后,日本占领威海卫长达3年,后来又被英国强租;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把山东作为其势力范围并在此修铁路、占夺田地,致使农民无以为生,使南北大运河的运输业迅速衰落,大批人失业;外国教会势力猖獗。

2.兴起:1898年秋,鲁西北义和拳首领赵三多在冠县蒋家庄竖起“扶清灭洋〞大旗,率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到第二年秋,义和拳势力已蔓延到山东、直隶的许多州县。

3.“扶清灭洋〞的口号评价与认识:首先,“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爱国的性质。

这个口号的提出,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尖锐矛盾。

其次,“扶清〞使义和团放松了对清朝统治者的警惕。

“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如:义和团“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同步典型例题讲解一以下对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选项是(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考查点:对义和团口号的评价。

解题思路点拨:此题迷惑性较大,四个选项似乎都正确,没有符合题意的,其实不然。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教学目标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过程及后果。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过程及后果。

三、教学难点1.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关系。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义和团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历史事件。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义和团运动吗?它发生在哪个时期?它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何关系?2.讲解义和团运动讲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民族危机、外国侵略、教案问题等。

讲解义和团运动的过程:从山东兴起,发展到北方,波及全国。

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影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但未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3.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讲解战争起因:义和团运动对外国使馆和传教士的攻击,引发八国联军侵华。

讲解战争过程: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讲解战争后果: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

4.分析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反帝性质,触动了列强的利益,导致八国联军侵华。

5.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分析: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为辛亥革命埋下了伏笔。

6.小结强调历史教训,教育学生珍惜和平,热爱祖国。

五、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整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线。

2.思考: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学生了解了这段历史,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从义和拳到义和团2."扶清灭洋"的口号3.慈禧太后的安抚政策4.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5.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二、德育目标1. 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通过史实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通过认真总结义和团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反帝反斗争任务。

3. 《辛丑条约》是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三、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的成就与不足,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辛丑条约》内容的具体分析,准确评价它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学会运用具体历史史实形成历史概念的能力。

[教学重点]1."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2.《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教学难点] 清政府与义和团的关系[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构思本节内容作为讲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一课,要向学生交待清必要的理论问题及概念。

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具体事实不要细讲,重点讲清"扶清灭洋"的口号;对于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要使学生注重宏观知识的把握,不要拘泥于细节问题;对于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注意把握线索,交待清楚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对于《辛丑条约》及其影响,一定要结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要领进行讲解。

二、导入语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导致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爆发。

三、新课学习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这一目意在使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其后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义和团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思考这些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侵略性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义和团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义和团运动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侵略性质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合作探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分析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

3.史料分析:运用史料,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纪录片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纪录片片段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是本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其在抗击外来侵略者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生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其在抗击外来侵略者中所发挥的作用,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其在抗击外来侵略者中所发挥的作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对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近代中国,外来侵略者会接二连三地侵华?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其在抗击外来侵略者中所发挥的作用。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说课稿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说课稿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说课稿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说课教案
这次说课内容为人教版高级中学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节课属于高一上册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这一章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贯穿了三条主线索,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正是“面对外强的侵略和瓜分,中国社会各阶层奋起抗争,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这条线索中的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在本册中起着关键和承接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2)能力方面:
①通过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1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1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围绕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其反帝爱国精神,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等内容展开。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旨在让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近代中国的革命、甲午中日战争等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事件较为复杂,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和地名较多,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清楚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其反帝爱国精神,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理解辛丑条约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反抗侵略者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及其反帝爱国精神。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3.辛丑条约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2.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历史图片、地图、文献资料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义和团运动的旗帜和口号,引导学生关注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精神。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案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案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案【本节重点知识】、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标志;2、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及其评价;3、义和团运动发展的标志及其主要原因、影响;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主要战斗;5、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历史意义;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统帅及主要罪行;7、《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国家(个数)、内容、危害、影响。

【知识结构】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1898年)、原因: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空前严重。

②主要原因:各地人民的斗争——19世纪末,洋教遍布;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教会活动更加猖獗,肆意欺压百姓;官府“”,民冤难伸;强占进一步刺激了民众。

2、标志:年首领在冠县攻打教堂,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

3、影响:年义和团斗争蔓延到、许多州县;的名称被普遍采用。

4、口号:“扶清灭洋”——评价:①进步性:具有的性质,反映了当时与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矛盾;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扶清”有利于争取;“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斗争。

②局限性:“扶清”容易让群众放松对的警惕;“灭洋”带有的色彩。

5、结果:山东巡抚血腥镇压义和团,山东义和团转移到——直接原因:要求尽快扑灭义和团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1899年)、原因:①年春,、的义和团势力发展到地区②慈禧太后对义和团的策略由“”改为“”,默许义和团,企图。

2、标志:义和团进入、。

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时间:年2、战役:①、阻击战——侵略军遭受重创,逃回。

②天津保卫战:清军将领阵亡,陷落;侵略军成立,对天津实行殖民统治。

③进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的战斗:A、原因:外国侵略者在城里枪杀战士;B、影响:对外宣战;义和团运动达到。

3、结果:义和团运动失败了①失败原因:在逃亡途中命令“铲除”义和团,联合绞杀义和团。

②历史意义: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狂妄计划。

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教学设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设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课程要求】知道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材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本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最后一课,它是继《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的又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其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本课共分二个子目介绍了内容:第一目“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介绍了联军侵略的借口义和团运动、过程、占领北京后的暴行等内容,其中义和团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他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第二目“《辛丑条约》的签订”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最终结果。

《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学生深入认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能够自己通过阅读、观看影视作品等方式独立地了解一些历史事件的大致情况,但是仅局限于感性认识,缺乏理性的认识。

由于本课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既有识记层次的要求,又有运用层次的要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在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的同时,深入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斗争目标。

2.让学生掌握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基本事实,认识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3.让学生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并结合内容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和他们所犯下的罪行。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历史)教学设计1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历史)教学设计1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历史)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识①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②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慈禧太后的安抚政策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几侵略暴行④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⑤掌握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⑥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能力①通过分析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辛丑条约》内容的具体分析,准确评价它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学会运用具体历史史实形成历史概念的能力。

③通过相关历史材料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过程本节内容作为讲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一课,要向学生交待清必要的理论问题及概念。

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具体事实不要细讲,重点讲清"扶清灭洋"的口号;对于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要使学生注重宏观知识的把握,不要拘泥与细节问题;对于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注意把握线索,交待清楚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对于《辛丑条约》及其影响,一定要结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进行讲解。

方法①提问法:在介绍事件的相关历史背景时,可采用提问法,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②讲解法:教师应将教材中的重难点部分给学生通过讲解,加深理解。

本节适用于讲解清政府与义和团的关系。

③比较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作比较,从而加深认识。

④讨论法:在评价义和团纭纭的时,可由学生客观把握义和团运动是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爆发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义和团预备的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依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通过史实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设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设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目标】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学生讲述八国联军侵华概况、新旧知识联系和补充。

【重点难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本课的重点。

义和团的发展壮大,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利益,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极大仇视和恐慌。

帝国主义列强一面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令其对义和团运动进行镇压,一面直接出兵疯狂绞杀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质。

《辛丑条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的武装控制之下。

清政府已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忠实走狗,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通过对史实的了解,必然形成初步的认识,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或论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努力使认识提升到理性高度。

【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阅读本课图片和历史文献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有关的音像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指导学生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以深化学生对《辛丑条约》危害性的认识。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或论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

【教法过程】1.“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

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

上面的歌谣就是当时传唱的。

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拼凑起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

讲述本课前,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然后阅读课文提示,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的签订。
教学难点
《辛丑条约》的影响和危害。






一、义和团运动:在外国列强与中华民族之间民族矛盾不断激化,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以下层民众为主体组成的义和团“反洋教”风潮,首先在山东兴起。并迅速向直隶、京津地区蔓延,在中国北方大地掀起了一场反帝斗争风暴。
教学随笔




一、义和团运动
二、八国联军侵华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教学反思
这次战争中,中国军队表现出了英勇的抗争精神,尤其是在廊坊地区,义和团和清军联合击退了八国联军。书中的介绍不是很详细,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下节课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描述当时惊心动魄的过程。
三、《辛丑条约》
1.《辛丑条约》的签订
师:慈禧太后在西逃西安的路上,任命奕劻和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同侵略者议和。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俄、英、法、德、日、意、奥、美、比利时、西班牙、荷兰等11个国家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哪位同学试着评价一下《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又一副极为沉重的枷锁。西方列强通过这个条约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对中国进行残酷的控制和勒索,使中国的主权几乎丧失殆尽。巨额赔款,使广大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社会经济陷于崩溃的边缘,外债永无还清之日;使馆界的设立,成为中国的“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干涉内政的发动据点,进一步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大沽等炮台的拆除,京榆铁路驻扎外国军队,并可以随时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清政府完全处于帝国主义军事控制之下。《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反封建社会。
2.《辛丑条约》的内容
经济上: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等做为担保;政治上: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担保严禁中国人民参加任何反帝活动;军事上:从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列强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各战略要地驻兵。
3.《辛丑条约》的影响
课堂总结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时期。前有西方列强的瓜分狂潮,后有八国联军的联合侵华,其中还穿插着国内人民此起彼伏的反抗斗争,战事不息,纷扰不断,剥削残酷,人民困苦,中国人民始终处于战争阴云的笼罩之下。在这国势危急的时刻,清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警醒到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在他们的强烈要求和建议下,一场新的社会变革呼之欲出。
课题: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周周
月日
教案数序号
教学目标
1.教师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教师运用图片、课件、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料资源辅助教学,提出问题和组织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形成互动式教学活动。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的排外性和破坏性,使各国列强惊恐万分。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900年6月,英、法、德、日、意、奥、美八国借口中国“内乱”危及其在华利益,组成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
2.八国联军侵华过程北京陷落后,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仓皇西逃,八国联军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种种滔天罪行。大家觉得这次战争中国军队表现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