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合理性的说明- 关于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计划

合集下载

浅谈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浅谈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2009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论文浅谈技工学校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工艺装备,采用模具成型方法进行生产具有优质、高效、省料,低成本等优点,因此模具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我国的模具工业也发展得很快。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我国模具生产厂约有三万家左右,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的模具企业已有几千家之多,从业人员约一百万人。

模具行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模具企业总体上订单充足,任务饱满,年增长在20%以上。

2006年我国国内的模具销售额达720亿元,进口模具20.47亿美元,出口模具10.41亿美元。

出口额首次突破了10亿美元。

模具工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工业,模具制造技术尤其是制造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这为我国模具工业高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

一方面,国内模具市场将继续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模具制造也逐渐向我国转移,跨国集团到我国进行模具采购的趋向明显。

因此,放眼未来,我国模具工业将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得到高速发展,我国不但会成为模具大国,而且一定会逐步向模具制造强国的行列迈进。

模具工业的发展和社会对模具人才的需求正是我们开设此专业的一个契机,所以我校在2002年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经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基本明确了模具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体现在教学改革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改革培养模式,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要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就必须要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为此,我们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成立了以专业教师、业内专家和企业代表为主的模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用以指导专业的发展方向。

浅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课程改革

浅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课程改革

浅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课程改革【摘要】通过改革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满足现代模具企业对从业人员在知识、技能培养方面的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改革;项目驱动式教学随着模具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模具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教学模式的改变势在必行。

以前的教学安排是学生在一年级、二年级时把理论课学完,三年级做毕业设计或者课程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几乎没有实践教学,导致理论脱离实际,学生毕业后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工作岗位。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

一、改变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很少做到理论结合实践,为了满足现代模具企业对技术人员知识、技术、能力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把模具的单一理论授课改为集理论、实践、经验、制造环境于一体的综合教学[2]。

理论教学改为现场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启发式教学,边讲边练,尽量在现场组织教学,比如在模具实训中心、实验室、甚至企业等实习实训场地进行教学。

使学生对所讲述内容有完全的了解和真正的认识,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实践巩固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

二、改变教学内容学生进入学校后,在学理论课之前安排专业老师给他们讲解模具专业具体是学什么,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将来毕业后能做什么工作等等。

然后老师带着学生去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参观,让学生现场了解模具设计、制造、生产和装配的整个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为了使学生毕业后即能胜任(模具方面的)工作,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应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对课程进行了精简、重组和增设,设置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测量》、《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制造技术》、《模具CAD/CAM》、《综合实训》等主要专业技术课程,突出了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模具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3篇)

模具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模具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行业需求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模具专业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教学改革的需求,提出了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措施,旨在为我国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模具专业教学现状1. 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部分模具专业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部分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

此外,课程体系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模具专业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模具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然而,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投入不足,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4. 师资力量不足模具专业教师队伍中,既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有理论功底深厚的学者。

然而,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难以满足学生培养需求。

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需求1. 调整课程设置,适应行业需求针对模具行业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与行业紧密相关的课程,如CAD/CAM、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等。

2.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模具设计、制造和维修等技能。

4. 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三、模具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措施1. 优化课程设置(1)调整课程结构,增设与行业紧密相关的课程,如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等。

(2)加强课程整合,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实用性。

(3)引入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2. 改革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模具科组教学工作计划

模具科组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方针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模具专业人才为目标,提高模具科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我国模具行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教学目标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 提升学生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加工与检测等方面的专业素养。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4. 提高模具科组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为我国模具行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三、具体措施1. 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

(3)开展教师业务考核,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

2.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1)优化课程设置,突出模具专业特色。

(2)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1)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条件。

(2)开展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加工与检测等实训项目。

(3)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4.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1)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举办讲座、报告会等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

5. 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1)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拓宽学生实习就业渠道。

(2)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开展产学研项目,推动模具专业发展。

四、工作安排1. 第一学期:完成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等工作。

2. 第二学期:开展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 第三学期:加强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推动模具专业发展。

4. 第四学期:总结教学工作,进行教学质量评估。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教学工作计划,模具科组教学质量将得到显著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为我国模具行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模具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模具专业课课程标准

模具专业课课程标准

模具专业课课程标准模具专业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学科,它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模具设计、加工和制造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改变,模具专业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模具专业课程标准,即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

一、课程体系模具专业课程标准的体系包括以下方面:课程目标、课程大纲、课时分配、实验教学和课程实践。

其中,课程目标是模具专业课程标准的核心,它明确了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水平。

课程目标应该与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相适应,能够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课程大纲是模具课程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应该包括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内容,让学生清晰了解课程的要求。

课程大纲也可以帮助教师做好课程的教学安排和准备。

课程大纲也应该遵循国家和行业标准,确保学生学到的是最有效的和最实用的知识。

课时分配是指根据课程大纲将课程时间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的章节。

这样能够有助于教师节约时间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课时分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真正满足课程的要求。

实验教学是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实验教学可以分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三个部分。

实验设计是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是指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报告是指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和进行实验总结。

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课程实践是指让学生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模具设计、加工和制造等方面的实践活动。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产实际情况,了解模具行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最终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教学方法模具专业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实践。

课堂教学是传授理论知识的主要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为实际操作提供支持。

大学模具专业学习计划书

大学模具专业学习计划书

大学模具专业学习计划书一、课程学习计划1. 课程概述模具专业是机械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模具设计、制造、加工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模具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模具专业学习计划包括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加工、模具材料等方面的课程安排,以培养学生在模具领域的技能和知识。

2. 课程安排(1)模具设计课程模具设计是模具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学习模具设计课程,可以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模具结构设计、模具零件设计、模具装配设计等内容。

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将学习使用CAD、CAM等软件进行模具设计。

(2)模具制造课程模具制造是模具专业的另一个重要课程,学习此课程可以了解模具的加工工艺、加工设备、加工方法等知识,包括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电火花加工、线切割等方面的内容。

(3)模具加工课程模具加工是模具专业的技能课程之一,学习此课程可以掌握模具加工的基本技能,包括切削加工、磨削加工、钳工加工等内容。

(4)模具材料课程模具材料课程主要介绍模具常用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塑料材料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模具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等内容。

3. 课程安排(1)模具设计周一 8:00-10:00(2)模具制造周二 8:00-10:00(3)模具加工周三 8:00-10:00(4)模具材料周四 8:00-10:00二、实践教学计划1. 实习计划模具专业的实习教学非常重要,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接触实际的模具制造和加工过程,了解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和技能。

实习计划包括到模具制造企业、模具加工企业或机械制造企业进行实习,学生将参与实际的工作,积累实际经验。

2. 实验课计划模具专业的实验课主要包括模具设计实验、模具制造实验、模具加工实验等内容。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对模具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习方法1. 多做实践模具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多做实践操作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模具技术专业课程教改

模具技术专业课程教改

模具技术专业课程教改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模具技术课程教案已经无法与当前时代接轨,进而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听课效率较以往得到提高,步入社会以后能够成为合格的高技术人才,就必须将现有的模具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出合理的改革。

关键词:模具技术课程高技术人才改革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质量,高科技人才,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尤其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对他们将来竞争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通过改革模具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加入当前行业比较前沿的新兴内容,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1 根据当前社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大,要成为这样的人才,对学生对教师而言都是极大的考验。

因此新兴模具技术专业课程将以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让学生们能够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互交融,相互渗透,辅以强化训练以构建出学生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这样学生既掌握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又能够让理论知识为其用,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有目的去实践,去印证,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

依据当前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要求,本教改课程为学生量身订制了多种强化训练方式。

首先是强化学生对工程训练的意识,让学生提高对日常训练的认识,以严谨端正的态度去对待每一次实际操作;其次是强化学生制作技术的技能训练,即对学生的动手予以加强,让他们明白仅仅理论知识过硬是无法在社会中立足的,还要动手能力强才能真正立足社会;再者强化常用模具的拆卸与组装技能训练,常用模具因为使用频繁,很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学生通过强化拆装技能,遇到问题时,能够毫不慌乱且处理得得心应手;最后是强化设计技能的训练,这是四种强化训练中最为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一项技能,它不仅要求学生操作要熟练,还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出很高要求,能不能真正成为高新技术人才,主要就是要看他们能不能掌握好设计这项技能。

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合 作 ” 色 的课 程 体 系 , 订 素 质 教 育 和专 业 课 程标 准 。 特 制 通 过 课 程 体 系 和 课 程 建设 , 范 课 程 教 学 , 高 教 学 质 规 提 量 , 学 生 获 得 的 知识 、 能 真 正 满 足 职 业 岗位 的要 求 。 使 技
1 .引入 职 业 资 格 标 准 , 革 课 程 体 系 改
将 职 业 资 格 证 书 的 考 核 标 准 融 入 课 程 ,开 发 体
现 “ 证 融 通 , 学 合 作 ” 色 的课 程 体 系 , 出 校 企 双 产 特 突 共 建 、 证 融 通 , 重 能力 培养 , 调 将 职业 道 德 渗 双 注 强 透 到 课 程 ,整 合 现 有 课 程 , 与 企 业 合 作 开 发 新 型 课 程 , 成 双证 融通 的课 程体 系 。 形
3 4

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葛茂 忠
摘 要 :文 章 根 据 模 具 工 业 的发 展 对 人 才 的 需 求情 况 ,分 析 了模 具 专 业 原 课 程 体 系存 在 的 问题 , 构
建 了符 合 “ 证 融 通 , 学 合 作 ”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课 程 体 系 , 组 了课 程 内 容 , 述 了新 课 程 体 系 实 双 产 人 重 阐
的 , 程 体 系 的 内容 必须 体现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牦 。 根 课 据模具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 群 的要 求 , 照 模 具 、 造 参 制 行 业 相 关 的 职 业 资 格 标 准 , 绕 模 具 设 计 能 力 、 具 制 围 模
造 能 力 和 模 具 生 产 技 术 管 理 能力 , 破 传 统 的 学科 体 系 打 课 程 框 架 , 建 适应 模 具 行 业 、 业 的 教学 内容 。 构 企 以此 为 基 础 , 模 具 企 业 、 业 共 同构 建 体 现 “ 证 融 通 , 学 与 行 双 产

模具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具体计划与措施

模具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具体计划与措施

模具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具体计划与措施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具行业对模具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而目前各高职院在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与生产岗位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还需要接受企业较长时间的再培训,延缓了上岗的时间。

针对模具行业对“零距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

一、课程设置的改革根据模具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和生产岗位的需要,我们通过认真调研、专家认证,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做—了调整与改进,减少了一些课程上的理论重复,将一些理论知识有机地融人到实践教学中去。

采取“融合、重组、增设’’等方式,设置了《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设计基础》、《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CAD软件应用》、《CAM软件应用》、《冷冲压成形工艺模具及设备》、《塑料成型模具及设备》、《数控编程与加工》、《级进模与冲压自动化》、《压铸模与锻模》等主要专业技术课程,突出了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在冷冲模和塑料模二门课程设置上进行整合,将《冲压塑料成型设备》的课程内容一分为二,把“冲压成形设备”融进《冲压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中,而“塑料成型设备”融进《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形成了我院模具专业的二门核心课程——《冲压工艺模具及设备》和《塑料成型工艺及设备》。

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整合,融合相关知识为一体,使冲压工艺、模具和设备三者有机结合,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了专业知识的广度,使之成为二门关键的综合性的应用课程,实践环节强。

对实践性教学内容也同时进行调整,加强实用的内容,主要将各门课程的内容进行综合,引成了几大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

如冷冲模综合实训、塑料模综合实训、毕业综合实训等环节。

注重综合应用,冷冲模综合实训中内容包括:冷冲模课程设计和CAD软件应用进行综合;塑料模综合实训中内容包括:塑料模课程设计和CAD软件应用进行综合。

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浅谈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的改革摘要:当前模具专业课程内容繁杂,实践性强,但是中职学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对模具专业的教学具有局限性。

本文对当前的模具教学方式、模具专业发展进行一定的探讨,结合我校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进行一定的研究,给出教师队伍建设应向双师型教师发展,教学模式走向一体化、多元化的模式,并分析中职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探索了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字:模具专业教学改革1、前言近年来我国模具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模具从业人员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适应不了模具行业发展的需求,目前尤其紧缺的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这些因素都将对模具行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在如培养目标、专业设立、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存在滞后于市场需求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加快该专业的建设和改革,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2、传统教育模式对模具专业教学的局限性2.1传统教学体系的限制一般中职教育教学模式结构多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结构进行教学。

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课程体系安排也是按照以上的结构流程开展的。

在强调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中职学生的就业导向,设置了实训课,其中包括:普车实训、钳工实训、模具加工实训、数铣实训、数车实训等,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校采用的是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并行的方法进行教学,两者间的重要性更倾向于实训课。

但是如何把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直至做到一体化教学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另外理论与实训的结合当然需要的师资力量也划分了两派,对于未来的模具人才而言设计人才需要懂得加工原理,加工人才又需要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所以推行一体化教学尤为必要,所以对教师的素质、培养、推进也是一个鞭策,产生共振的最合理就是双师型一体化教学。

2.2教学模式单一化我校现在采用的教学管理方式是班级授课制,以班级为单位,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授课。

模具设计 课程标准

模具设计 课程标准

模具设计课程标准模具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模具设计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对模具设计课程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一、课程设置。

模具设计课程应设置在机械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中,通常安排在大三或大四学年。

课程学时一般为48学时,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等环节。

二、教学目标。

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能力,使其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其具备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模具材料的选用、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加工工艺、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使用与维护等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

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课程设计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考核评价。

模具设计课程的考核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实验考核外,还可以采用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综合评价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综上所述,模具设计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考核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希望各高校在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中,能够充分重视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模具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模具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模具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1 研究和制定教学计划,确保学生学习模具制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模具技术人才。

1.3 建立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1.4 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模具专业方面能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二、教学内容2.1 模具材料和工艺。

介绍常用模具材料的性能和加工工艺,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

2.2 模具设计。

学习模具零件设计、模具结构设计、模具流程设计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2.3 模具制造与加工。

学习数控加工、磨削加工、电火花加工等模具加工技术。

2.4 模具检测与质量控制。

介绍模具的检验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

2.5 模具应用与发展。

了解模具在各行业的应用领域,掌握模具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

三、学时安排3.1 每周安排20个学时的理论课,包括模具材料和工艺、模具设计、模具制造与加工等内容。

3.2 每周安排8个学时的实验课,包括模具加工实习、模具检测与质量控制实验等内容。

3.3 每周安排4个学时的实习课,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模具制造实习,了解模具行业的实际操作。

3.4 每周安排2个学时的讲座,邀请模具行业的专家和企业代表进行讲解,组织学生参观模具企业。

四、教学方法4.1 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4.2 实验课采用实物展示和操作演示,引导学生亲自操作模具加工设备,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4.3 实习课采用导师制和实习报告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实地操作和实际工作体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4 讲座课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开拓他们的思维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手段5.1 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投影仪、电脑、音响等,便于教师进行课件展示和学生进行课堂互动。

5.2 配备模具加工实验设备,包括数控机床、车床、铣床等,满足学生进行模具加工实习的需求。

职业院校模具专业课程改革

职业院校模具专业课程改革

职业院校模具专业的课程改革探讨摘要:本文就高职模具专业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改革改革提出了一些设想,分别从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把改革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素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便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模具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改革;职业能力目前职业院校模具专业是发展最快专业之一,该专业学生是各院校学生人数较多的专业,这是由我国模具产业的高速发展形式所决定的,模具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加工工艺,模具的使用更加频繁并已渗入到各行各业,它在汽车、电器、通讯、电子及轻工等领域的应用尤为广泛。

但是,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提高模具专业的教学质量才能使模具专业在今后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改革培养模式,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模具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应该按照模具示范性专业目录中的核心课程开设,并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市场调研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对其中一些课程作适当调整,再融入各个院校的特色课程。

在改革中坚持的原则是:符合高职层次教学基本要求,在理论知识和新知识上,坚持以“必需、够用”为度;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应放在如何体现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特点上;为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将专业类课程的内容体系由过去以分析为主线转变为以理论--实践一体化为主线。

计算机辅助应用则侧重于与模具设计、制造密切相关的典型应用软件上。

二、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的理念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人才规格的一个完整方案,它涉及到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模式、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实践条件等内容。

要打破传统观念下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的理念,这是保证课程体系改革成功、培养出新型的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的关键。

为此,在制订本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时,始终坚持渗透以下教育理念:一是专业教育必须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找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突出强调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模具专业毕业班课程设置改革

模具专业毕业班课程设置改革

模具专业毕业班课程设置的改革与探索【摘要】对模具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以岗位技能为导向,对模具专业毕业班学生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制定新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经过改革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对已毕业学生进行调研得到,学生进入企业后,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的能力强,能迅速的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体系中。

【关键词】模具专业;课程设置;岗位技能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模具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模具生产决定了许多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模具工业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

正是由于对模具的需求量巨大,很多高校均把模具专业纳入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然而,一方面是全国各地高校开设了大量知识结构难以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课程,另一方面是社会上生产企生很难选择到实用型模具人才,大部分毕业生是学不能致用[1]。

这就涉及到需要对毕业班学生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但课程体系建设是系统工程,既涉及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岗位变迁、又涉及教学计划重构[2]。

因此对模具专业毕业班学生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企业岗位的需要情况来设置,以岗位技能为导向,可以让毕业学生工作后迅速的适应企业的生产需要。

一、模具专业课程设置现状针对模具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供需矛盾,目前各大高校对模具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不断的在探讨和研究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归纳如下:(一)课程知识陈旧,所用的教材都是较老的教材,很多当时认为的先进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现在企业的生产实际,一些被认为是先进的制造工艺很多在企业已经遭到淘汰。

这将造成教学与实际的工作岗位脱节,不利于培养模具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二)开发的课程体系不够科学合理,所选的案例千篇一律,并不能真正代表企业的生产实际,所学和所用脱节,不利于毕业生以后对企业岗位的适用。

(三)核心课程设置单一,大多数模具专业设置的核心课程主要是从理论上去分析,而较少涉及加工工艺,重设计轻制造,而企业所急需的正是具有高水平的模具制造能力的高技人才。

模具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模具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模具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本文针对模具专业课堂教学的改革进行探索,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在校园内就具有一定的模具设计实践经验,为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模具;教学;创新模具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的模具设计能力和较强的模具制造能力、综合素质较强、能够满足现代模具企业生产实践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模具行业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支柱。

模具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传统的教育方式对模具人才的培养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必须加强模具专业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模具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模具专业教育主要培养高科技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操作技能型人才的任务。

因此,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当前模具专业课堂教学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1.讲授内容明确任务,鼓励学生参与探索课堂是老师传输知识,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

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方式都有很大的关系。

在授课前,老师对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需预先设置,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做出合理的安排,明确任务,引导学生参与探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使教学内容层层推进。

2.教学方法革新,转变教学观念使用多媒体教室及各类仿真软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学习内容、方法及目标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有效结合,将素质教育融入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全过程,逐步从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育,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式教育,因而在现代教学当中得到广泛的采用。

这就要求各专业课教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所具备的条件,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合理地将各种成分进行优化组合,才有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上冲压模具设计这门课程时,对基本理论及模具工作零件的有关设计计算内容采用的是借助实物教具,进行由浅入深的教学;对模具结构、工作原理等内容采用的是多媒体课件教学;而对模具装配、安装调整,则采用的是让学生观看企业现场录像的教学方式,并增加模具拆装、测绘部分内容。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合理性的说明-关于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计划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合理性的说明-关于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计划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合理性的说明-关于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计划第一篇: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合理性的说明- 关于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计划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合理性的说明2005年11月,机电一体化教研室在企业展开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知识和技能需求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了认真科学分析(报告见1.1-2)。

2006年初昆山召开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首次会议,与会的校内外专家经过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益、宝贵的建议(资料见7.1-2)。

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和与会专家们的建议,对2005年制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不合理处提出如下调整:一、专业方向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信息以及03级的就业情况和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招生情况,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单一培养目标以及不明确的就业方向须调整,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们的意见,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分为:(1)数控编程技术与应用方向(2)数控设备维护与售后服务方向(3)自动化设备维护与售后服务方向二、《机械制图》现在的机械设计和加工编程基本上在计算机上完成,我们以前执行的教学计划中的《机械制图》课名称已不适应现在的需求,建议改为《工程制图》,与传统的教学重点不一样,才能符合培养现在模具技能人才的要求。

目前在我国国内模具行业,特别是广东、浙江、福建、上海、昆山等发达地区的台资港资企业当中运用的看图角法(第三角法)与国内《机械制图》传统教学的第一角法有一定的差别,致使很多初学者在应聘和实际工作的一二个月内不太适应,故我们结合实际当中的常见的看图问题重点去讲如何运用第三角法/第一角法看图、画图。

在授课过程中要全面贯彻“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

具体依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特点,针对传统机械制图内容进行了精心的挑选和适当的组合。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对画法几何内容进行了压缩和调整。

同时,将组合体和机件表达方法合为一章,强调对机件内外结构的整体表达,将零件和部件的表达合为一章,以求给学生一个整体观念,即零件图与装配图表达有密切关系,两者都是机电一体化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合理性的说明
2005年11月,机电一体化教研室在企业展开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知识和技能需求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了认真科学分析(报告见1.1-2)。

2006年初昆山召开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首次会议,与会的校内外专家经过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益、宝贵的建议(资料见7.1-2)。

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和与会专家们的建议,对2005年制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不合理处提出如下调整:
一、专业方向
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信息以及03级的就业情况和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招生情况,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单一培养目标以及不明确的就业方向须调整,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们的意见,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分为:
(1)数控编程技术与应用方向
(2)数控设备维护与售后服务方向
(3)自动化设备维护与售后服务方向
二、《机械制图》
现在的机械设计和加工编程基本上在计算机上完成,我们以前执行的教学计划中的《机械制图》课名称已不适应现在的需求,建议改为《工程制图》,与传统的教学重点不一样,才能符合培养现在模具技能人才的要求。

目前在我国国内模具行业,特别是广东、浙江、福建、上海、昆山等发达地区的台资港资企业当中运用的看图角法(第三角法)与国内《机械制图》传统教学的第一角法有一定的差别,致使很多初学者在应聘和实际工作的一二个月内不太适应,故我们结合实际当中的常见的看图问题重点去讲如何运用第三角法/第一角法看图、画图。

在授课过程中要全面贯彻“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

具体依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特点,针对传统机械制图内容进行了精心的挑选和适当的组合。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对画法几何内容进行了压缩和调整。

同时,将组合体和机件表达方法合为一章,强调对机件内外结构的整体表达,将零件和部件的表达合为一章,以求给学生一个整体观念,即零件图与装配图表达有密切关系,两者都是机电一体化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文件。

加强了零件几何量公差内容的编写,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学习这一章后,不需要再单独学习几何公差课程。

增加了模具图样识读。

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

在《机械制图》最后一章增加AutoCAD的内容(后续对AutoCAD有另外需求的,如高级技巧、二次开发等在三年级另组班讲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AutoCAD绘图软件的功能、绘图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上机实践,同学们可以学会和掌握该软件,满足将来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图形要求。

这种方法既适用于工程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融为一体上课的需要,又便于计算机绘图单独和集中开课的需要。

同时编写《工程制图习题集》与教材配套使用,习题集的编排顺序与教材完全一致。

习题集的内容不应以单一的画图为主的作业模式,应该适当增加了选择和判断的题型,增加学生的识图能力。

结论:调整《机械制图》为《工程制图》,课时由100调整到150;增加测绘训练和绘图实训。

三、《机械零件与材料》
《机械制造基础》《机械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机械原理》这是4门专业基础课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学生来讲很重要,但企业对于专科的学生要求并不很高,只要有一定的掌握了解就可以,因此我们要根据这4门课的重点内容,结合企业实际合并成《机械设计与材料》一门课。

结论:合《机械制造基础》《机械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机械原理》这是4门专业基础课为《机械设计与材料》一门课。

四、综合练习实训课
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实训课程按学生的就业方向分开进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综合练习实训课按其所说选的“数控设备维护与售后服务方向”、“自动化设备维护与售后服务方向”、“数控编程技术与应用方向”分开进行。

结论:该综合实训课分为方向:“数控设备维护与售后服务方向”、“自动化设备维护与售后服务方向”、“数控编程技术与应用方向”。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训练。

五、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和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要求增加《C语言》课程。

提高学生的编程和对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和维护能力。

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增加《CAD中级证书》、《维修电工中级证书》考证要求。

通过调整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市场需求,调整后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详见2006年教学计划(2.2-1)和知识、能力和素质分解图表(1.4 )。

机械与汽车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教研室
200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