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及家庭结构变迁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选择
中国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中国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社区养老服务是指通过社区提供的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医疗、康复、护理等多方面需求的模式。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家庭结构的改变,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文将从社区养老服务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社区养老服务的基本概念社区养老服务是以社区为基础,通过为老年人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在内的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目标的养老模式。
它通过社区的资源整合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可及、贴心的服务,使老年人能够在社区中安享晚年。
二、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1.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养老问题,提出“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模式。
相应的政策文件出台,为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 基础设施建设:各地政府加大力度推进社区养老设施建设,例如修建养老公寓、老年活动中心、医疗保健机构等,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了基础。
3. 服务模式创新:创新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不断涌现,如以居家养老为核心的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驿站等,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4. 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了便捷支持,例如通过手机APP预约家政服务、在线医疗咨询等,使服务更加高效、便利。
三、社区养老服务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1. 人力资源短缺:社区养老服务需要专业化、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但目前社区养老人员相对匮乏。
解决方案可以通过设立专业的社区养老服务岗位、培训养老服务人员等方式提升人力资源的供给。
2. 资金不足:社区养老服务需要资金投入,但目前资金来源相对有限。
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引入社会投资、多种养老金融产品等方式增加资金来源。
3. 社会认知度不足:一些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认知程度较低,尚不习惯在社区中接受服务。
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宣传推广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便利性,提升社会认知度。
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选择——社区居家养老
【 中圈分 类号 】 C 9 1 3 .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1 0 0 9 — 3 0 3 6 ( 2 0 1 3 ) 1 2 - 0 1 8 3 - 0 2
‘当前 ,人 口老龄化 已经 成为我 国人 口发 展 的重要 趋 势 。第六次全 国人 口普查结果显示 , 我国6 O岁及 以上老年 人 口已达 1 . 7 8亿 , 占总人 口的 1 3 . 2 6 %。与 2 0 0 0年第 五次
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 。
二、 社 区居 家养老 的发展现状及存在 的主要 问题
在社会 转型和人 口老 龄化 的背景下 , 传统 的家庭 养老 功 能受 现代化进程加 速 、 家庭规模缩 小( “ 4 2 1 ” 家庭 的普遍 出现 ) 、 人 口结构 变化 等多重因素影 响而不断削弱 。无论是 在城 市还是在农村 , 许多人发现难 以平衡 工作和照顾 父母 的关系 , 也难 以找 到合适 的护 理人员 照料老 人 , 使得 以家 庭 为中心 的传统 养老模式正在 弱化 。 ( 二) 机 构养老发展滞后 , 养老服务体 系不健全 与“ 十五 ” 末期相 比 , 虽然 目前全 国各类养老机 构的床 位 大幅增长 至 3 1 4万张 ,但依 然只占老年人 口的 1 . 8 %, 不 仅远低 于发达 国家 5 %一 7 %的 比例 ,也低 于一些发 展 中国 家2 %一 3 %的水平 。为积极应对老龄化 带来 的挑 战 , 许多省
2 0 1 3年 l 2月
黑 河 学 - T ' j
He i h e J o u r n a l
De c 2 0l 3
Hale Waihona Puke 总第 1 9 7期 第 l 2期
“没有院墙的养老院”——社区化居家养老模式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研究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研究,不仅是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综合管理与治理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问题和解决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寻求更有效的解决之道。
一、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1.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8%,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超过2.5亿。
老龄化人口规模的扩大,给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2.社区养老服务存在差距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完善,服务覆盖面和服务质量存在着差距。
一方面,部分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不足,设施规模小、设施功能单一、设施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
由于人员配备不足、服务流程不合理、服务内容不丰富等原因,养老服务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3.家庭养老压力加大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子女在外务工的增多,家庭养老压力越来越大。
在城市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独居、照料、陪伴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成为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问题。
二、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1.服务不到位一些城市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面临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比如服务人员不足、服务质量不高以及服务内容不够丰富等。
这导致了老年人无法获得满意的养老服务,进而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2.服务缺乏人情味目前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往往缺乏人情味,服务人员工作忙碌、机械化,很难与老年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老年人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往往感到孤独和冷漠,这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养老状态。
3.缺乏专业化服务绝大多数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人员都是非专业性质的,他们缺乏专业的养老知识和技能。
这就导致了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得到专业性的照料和护理,生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我国的养老模式的转换趋势
我国的养老模式的转换趋势
近年来,我国的养老模式正逐渐发生转变,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1. 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由于家庭结构变迁、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正逐渐被重新定义。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入住养老院或居家养老,养老机构提供各类服务,包括饮食照料、医疗护理、康复训练等,来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
2. 养老金制度的完善:随着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养老金制度逐渐提高。
政府加大对养老金的补贴力度,提高了养老金的发放水平,同时也鼓励个人自愿缴纳养老保险,以增加个人养老金收入。
3. 社区养老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我国积极推动社区养老的发展,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养老社区等。
社区提供各种养老服务,如社区医疗、日间照料、心理咨询等,让老年人能够在社区中获得全面的照顾和帮助。
4. 科技在养老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养老设备和服务逐渐应用于养老领域,如智能助行器、远程医疗等。
这些科技产品和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了更便利的养老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自理、防范疾病等。
总体来说,我国的养老模式正从传统的家庭养老向多元化、社区化和科技化的方向转变。
这将有助于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并为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提
供更大的市场空间。
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区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受到关注。
居家养老作为一种符合老年人心理和生活习惯的养老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背景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且老龄化速度加快。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子女工作繁忙、家庭规模缩小等。
同时,机构养老由于资源有限、费用较高等原因,也难以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需求。
因此,居家养老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养老选择。
二、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类型(一)生活照料需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需要他人的帮助。
比如,购物、做饭、打扫卫生等基本的生活照料服务是他们较为常见的需求。
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还需要提供上门送饭、协助穿衣洗漱等服务。
(二)医疗保健需求老年人是疾病的高发群体,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较为迫切。
他们希望能够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同时,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需要提供长期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指导。
此外,在家中突发疾病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也是他们所期望的。
(三)精神慰藉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社交圈子逐渐缩小,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
他们渴望有人陪伴、交流,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家庭的关爱对于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但社区的关怀和志愿者的服务也能给他们带来温暖。
(四)文化娱乐需求老年人在退休后,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他们希望能够参与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例如,参加书法、绘画、舞蹈等兴趣班,观看文艺演出,进行棋牌活动等。
三、影响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因素(一)经济状况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可能更愿意购买高质量的居家养老服务,而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则可能对价格较为敏感,更倾向于选择基本的免费服务。
(二)健康状况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对医疗保健和生活照料服务的需求较高,而健康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则可能更注重文化娱乐和精神慰藉方面的服务。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优势及前景分析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优势及前景分析(一)我国城市老年人口结构现状我国早在1999年就已进入老龄社会,截至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约有1.3亿。
而在城市,截至2006年6月1日,我国60岁以上城市老年人口有3856万,被调查的老年人中,低龄老年人(60-69)占56%,中龄老年人(70-79)占34.1%,高龄老年人(80岁及以上)占9.9%。
其中,高龄老年人比例从2000年的8.4%增至2006年的9.9%,到如今,年龄结构高龄化问题显露。
(二)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优势分析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是我国目前存在的三种基本模式,而对城市养老服务来说,社区养老有着明显的优势。
1、政策优势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养老金标准年男男女女男男女女并且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建议,除了加强社会保障之外,还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改革,发展民办养老机构。
中央的这一态度无疑为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经济优势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逐渐进入老年,出现一对夫妇要赡养四个老人的现象。
而现代生产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成本提高,生活压力加大,赡养四个老人对许多城市青年来说已成为“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家庭养老功能愈发弱化。
而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机构养老也难以成为主要养老方式。
首先,成立养老机构在环境、设施、服务、管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而这些无一不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其次,养老院尤其是民营的养老院收费较高,许多老人在退休后并没有什么实际收入,其家庭无法负担高额的养老费用。
就如最近,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卖房养老”事件,他和老伴每月的住宿费大概要两万元,这已经是普通工薪阶层几个月的工资,试问中国有多少老人能够如此“奢侈”?再看社区养老,首先,社区养老服务成本较低,因为社区养老并不需要另外建设一个生活场所,只需有几间房屋作为养老护理服务中心即可。
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
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养老模式的研究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分别探讨国内外的养老模式,以期为完善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一、国内养老模式研究1.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我国最传统的养老模式,也是目前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
这种模式以家庭为核心,由家庭成员承担照顾老人的责任。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养老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口流动、子女工作压力大等。
2.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是指以社区为核心,整合各类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这种模式包括日间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多项服务,旨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然而,社区养老模式的发展也面临着资金不足、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
3.机构养老机构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这些机构包括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
虽然机构养老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但是其费用较高,许多老人无法承担。
二、国外养老模式研究1.丹麦:全面照料模式丹麦是全球公认的养老服务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其养老模式被称为“全面照料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以需求为导向,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支持等。
此外,丹麦还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日本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之一,因此其养老问题备受关注。
日本政府推出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该制度的特点是国民强制参保,政府承担大部分保费。
此外,日本还大力发展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3.德国: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德国的养老服务体系被誉为“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德国政府对养老机构实行严格的监管,确保其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
此外,德国还注重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支持,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
三、国内外养老模式的启示1.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强对养老服务行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优势困境与出路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优势困境与出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家庭结构的变迁,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该模式的优势、困境和出路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1. 服务更贴心。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将服务直接送入老年人生活的“精髓”,通过社区设施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使得老年人能够在最舒适的环境中享受服务。
2. 资源更优化。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整合社区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包括日间照料、健康咨询、文化娱乐、医疗护理等,满足老年人身心的需求。
3. 节约成本。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节约老年人的交通成本,减轻了家庭照料的经济压力,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 参与度更高。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增强其社交网络和生活乐趣,有益于老年人心理健康。
1. 融资困难。
由于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服务项目多元化,资金需求大,目前融资渠道有限,对于更好地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构成了一定限制。
2. 人才缺乏。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需要医护人员、社工、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才,但是相关专业人才在社会上的供给相对不足,导致社区养老服务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3. 管理体制不适应。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需要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但现行的体制机制并未完全适应这种新的服务模式,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4. 社区设施不足。
一些地区的社区设施建设滞后,不够完善,难以满足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需求。
1. 完善政策法规。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同时完善法规,规范、引导和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2. 多元融资渠道。
为了解决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融资难题,可以通过地方政府购买服务、社会捐助、社会投资等多元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这一领域。
从人口结构变化看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
的变化趋势中, 我们可以看出自 20 世纪 70 年代 实行计划生育以来, 中国人口的过快增长趋势得 ,
� , � 服务质量不足的问题 进而引起供需矛盾凸显的 到了有效控制, 从 1965 1970 年的顶峰 27. 4 � � � , 20 15 年 4 . 5 , 情况� 因此面临速度快 程度高的" 银发 " 浪潮, 一直到 20 1 0 再到 20 25 面对尚未实现现 代化, 经济不发 达的特殊 国情 下, 如何选择符合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老年人生 活习惯的保障体系, 为老年人提供合适 , 合理, 合 情的照顾, 让老年人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 稳定 地度过晚年生活, 这不 仅关系到 缓解养老 的压 力, 减轻子女的负担, 促进经济的发展, 更关系到 民生的改善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我们应该对其加 以重点关注�
之比, 用千分率表示�其中从 20 10 年起, 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是采用中位档次得出的预测数据�
19
20 11 年第 58 期 ( 总第 24 0 2 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医疗技术的进步, 人 们的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延长, 这也将使老年人群 逐渐增多�新中国成立前, 我国的人口平均预期 寿命才 3 5 岁, 到 1957 年增长到 57 岁, 而目前, 我 国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提高到了 73 . 5 岁, 达
20 11 年第 58 期( 总第 24 0 2 期 )
从人口结构变化看我国城市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杨宜勇 杨亚哲
在 2 1 世纪,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随 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经济不断增强, 老年人的保障 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老年人的供养, 医疗, 娱乐和教育等各方面都有所顾及, 已经初步形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建立健全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成为迫切需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人口老龄化的背景出发,探讨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研究。
一、人口老龄化的背景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2.5亿,占总人口比例的近18%,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意味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居家养老需求的提升,如何通过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养老服务设施不足,服务水平不高,服务内容不丰富等。
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研究中,存在一定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
四、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探索和创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
比如:北京市推出了“北京养老互助社区”项目,通过社区开展养老服务,提高了老年人的幸福感;上海市建立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了医疗、康复和娱乐等多种服务。
这些探索和创新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五、结论与展望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必须广泛吸收国内外养老服务经验,积极开展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完善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学术界的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加健康、幸福的养老生活。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研报告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研报告二、市场需求分析1. 人口老龄化趋势: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居家养老服务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数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5亿,而60岁以下的劳动人口正逐渐减少。
2. 家庭结构变化:传统的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年轻人工作繁忙,无法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年迈的父母。
因此,需要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有针对性的照料和关爱。
3. 居家养老服务市场潜力:根据市场调研,近年来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但市场容量还未完全释放。
这意味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市场上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运营模式设计1. 服务内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应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如清洁、烹饪、购物)和医疗照护(如健康监测、康复护理),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各种需求。
2. 专业化团队:建立一支专业化团队,包括医护人员、护理员、社工人员等,为老年人提供定期的健康检查、日常护理以及心理关爱等服务。
3. 信息化管理系统: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数字化居家养老服务的各项环节,包括服务计划制定、服务记录、客户反馈等,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4. 合作模式:可以与社区、医院、养老院等机构合作,形成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
例如,与医院合作,提供老年人健康咨询、家庭全科医生上门服务等;与养老院合作,提供专业的护理人员,解决养老院人手不足的问题。
四、可持续发展策略1. 品牌建设:打造知名的居家养老服务品牌,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和品牌信誉,增强市场竞争力。
2. 人才培养:加强员工培训和知识更新,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3. 创新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4. 与政府合作:与政府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养老政策,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满足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家庭结构变化的重要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中国居家养老模式的选择
者, 女儿 在照顾 工 作方 面 IJ 子还 多 。 而 言之 , c L L 总 无 论是 过去 还 是现 在 和将来 , 庭养 老 在 中 国的 家 养 老服 务 中都 发挥 了 、 发挥 着并 将继 续 发挥 基础 性 作用 。
速度加 快 ,国务院新 闻办 《 国老 龄事业 的发展 中 白皮书 》指 出 ,20 0 5年底 6 以上老年人 口近 O岁
1 4亿 , 占总人 口的 比例 达 1%。预计 到 2 5 . 4 l 00
经济共 同体的纽 带 。 2 纪 8 从 0世 0年代 中国城 市 实行经 济体 制改 革 以来 ,出现 了 “ 反哺模 式 ” 逆 ,
成员 提供 。 随着计 划生育 政策 的有效执 行 和经济 快速 发展 , 会急 剧转 型 , 社 家庭 结构 出现 了高龄 化 、 型化趋势 ,家庭 养老功 能减 弱 ,家庭养 老 小 模 式 已无 法单 独应对 老龄 社会 的挑战 。 托社 区 依
有研 究表 明 , 中国的老 人与成 年子 女间存 在
收 稿 日期 :0 9— 8— 2 20 父母 , 并 但是地 理上 的
基金项 目: 浙江省老龄科学研究 中心规划重大委托课题 ( R A 9 0 G o Z C 0 0 3 作者简介 : 郭竞成 ( 9 1 ,男 ,河北 武强人 ,浙江工商大学经 济学 院副教授 ,博士。 17 一)
为丰富的居 家养老实践 经验 ,为确定我 国发展居 家养老的思路 和策略提供 了借鉴。 关键词 :社会保障 ;人 口老龄化 ;养老服务 ;居 家养老
中 图分 类 号 :C 1. 93 6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 10 —5 2 ( 0 0) l 16—0 0 1 14 2 1 0 一0 0 6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也越来越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显。
老龄化使得家庭中年轻成员的压力增大,由于可支配时间和精力有限,老年人的养老难题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一种叫做居家养老的养老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这种养老方式以社区为基础,以强化社区服务体系为核心,以老年人的居民社区为服务对象,推动了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自己的住所中养老,利用社区资源和社会网络,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保健、社交和其他服务。
它具有以下优势:一方面,它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和兴趣。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老年人的孤独感和抑郁感,并使老年人与社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同时,居家养老还可以帮助养老服务机构缓解压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在我国居家养老模式中,城市社区诞生了许多服务平台,如在社区内设立养老服务站和日间照料中心等。
与传统养老方式相比,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服务,老年人可以在长时间得到优质的照顾。
另外,还推广了药店送药上门、团体购买商业保险和移动医疗等新养老方式,为老人提供更全面的养老服务。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还面临一些挑战,如:首先,老年人的需求多样化,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需要增加服务的类型和质量,促进社会网络的建设,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其次,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不够,服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质量和安全问题也很严重。
如何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优质服务人员,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难题的必备条件。
而再次,社区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同时社区医院的资源配备应该更加合理化,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综合来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方式,但它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东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引言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加剧和大量“四二一”(一对小夫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家庭模式的出现,传统养老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加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退休人员由过去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已是大所趋,未来城市社区将承担着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重任。
如何找到一条更加适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是摆在社区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阳光雨家政服务中心对长治市东街社区的居家养老有关调查做以总结和阐述。
二、东街社区老年人口现状东街社区现有常住居民5487人,社区老年人口有1470多人,60岁-69岁的老人有779人,70岁-79岁老人有452人,80岁-89岁老人有206人,90岁-99岁老人有32人,100岁老人1人,老人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空巢老人有52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以及人们择业观念改变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今后,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将越来越重。
三、目前社区老年人居住、养老和居家服务情况(一)居住方式。
一是老人(或与配偶)和儿女住在一起。
二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儿女在同一城市。
三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打工。
四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无子女。
五是老人(或与配偶)与成年或未成年的孙子孙女住在一起。
六是住在养老机构的三无老人。
(二)生活来源。
老年人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退休金,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积累,子女供养,政府供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在以上几种情况中,靠子女接济和吃养老保险金生活的老人数量最宠大。
四、目前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生理机能的衰退及晚年的孤独感已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不得不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能生活。
家庭结构变迁:城市纯老家庭养老服务环境与需求探讨
本期聚焦:老龄化社会中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及对策探讨目前,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2015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老龄化报告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209亿,并且预测将会在21世纪中叶增加到4.9亿人左右,老龄化程度达到36.5%。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时,为"老龄化社会”,达到14%为“老龄社会”,达到20%时为“超老龄社会”。
自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至今,我国从老龄化社会到老龄社会的转变只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并即将进入世界超老龄社会的行列。
在这种快速老龄化趋势下,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我国养老模式主要有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以及后来逐渐出现的社区居家养老这几种模式。
居家养老作为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因为居住环境熟悉,经济负担较轻而易于被老年人接受。
但随着社会及家庭结构的变化,空巢老人逐渐增多,家庭养老的局限性逐渐显现。
机构养老因其专业化以及能弥补家人无力照顾的局限而受到部分家庭的青睐。
但机构养老因亲情的缺失,以及较高的经济成本使得机构养老的接受度不高。
面对以上两种情况,逐步衍生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使得老年人即可在家居住,同时也能得到较为专业的照料。
本期主题文章就社区居家养老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期望能在应对愈来愈严重的老龄化趋势中提供帮助和借鉴。
现代城市研究本期聚焦:老龄化社会中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及对策探讨2019.02才FOCUS:THE STUDY ABOU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 OF COMMUNITY HOME-BASED OLD-AGE CARE IN AGING SOCIETY文章编号:1009-6000(2019)02-0002-06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9-6000.2019.02.00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研究"(15ZDCO35);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14AZD027)o作者简介:李芬(1990-).女,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老年人口学•健康与社会福利;高向东(1963-).男,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作者。
社会老龄化对家庭结构与养老模式的影响
社会老龄化对家庭结构与养老模式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加剧,社会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这一趋势影响了个体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尤其对家庭结构和养老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老龄化对家庭结构与养老模式的具体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家庭结构的变革1.1 家庭核心转移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离开原本的家庭核心,转向独居或选择与其他老年人共同生活。
这种家庭核心的转移对传统多代同堂的家庭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1.2 老年人口的流动社会老龄化导致了老年人口的流动增加,尤其是向城市的流动。
很多老年人选择离开家乡到城市居住,这对于家庭结构的稳定性和家族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新的挑战。
1.3 家庭责任的转变家庭结构的变化意味着家庭责任的转移与改变。
在过去,子女的养老责任常由最年长的儿子承担,但现在,随着家庭结构的改变,这种传统观念逐渐淡化。
老年人的养老责任逐渐转移到社会养老机构或个人。
二、养老模式的转变2.1 家庭照料在传统的家庭结构中,老年人常依赖家庭成员提供照料。
然而,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庭细胞的解体,家庭照料的可行性和持续性受到挑战。
这就导致了家庭照料变得越来越困难,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
2.2 社区养老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促使政府和社会组织重视社区养老模式的建设。
社区养老包括居家养老、社区护理中心和日间照料等形式,旨在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和护理。
2.3 养老机构由于人口老龄化,养老机构的需求也在增加。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居住在养老院或护理院,以便得到更全面的照料和关爱。
三、应对策略3.1 政策调整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改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政策调整包括建立更多的养老机构,提供更好的社区养老服务,并加强对养老人员的护理和管理。
3.2 家庭支持尽管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家庭仍然是老年人最重要的支持系统之一。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提供家庭照料支持计划、培训和指导,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支持网络。
家庭结构变迁对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影响
家庭结构变迁对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影响家庭结构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对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来说,家庭结构变迁的影响更加显著。
在传统的家庭结构中,老年人通常与子女一起生活,子女负责照顾和养老。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迁往城市工作的机会增加,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留在乡村的老人们渐渐形成了寡居或空巢的状态。
这些老人们往往面临着缺乏照顾和经济支持的问题,其中一些老人甚至面临着被遗弃的风险。
正因为家庭结构的变迁,老年人养老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和全社会肩负起了责任,积极推动建设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等。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到,家庭结构变迁并非全部带来负面影响。
家庭结构变迁的背后,是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城市寻找工作机会,这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年轻人在城市工作也意味着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可以更好地支持父母的养老问题。
此外,家庭结构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女性,她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自己的事业,不再完全依赖于家庭角色。
然而,家庭结构变迁也伴随着一些新的问题。
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增大,工作节奏快,人们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宝贵。
很多年轻人因为忙碌的工作和生活无法照顾父母,这给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
家庭结构的变迁,虽然为老年人带来了相对丰富的物质条件,但在精神层面上,老人们也面临着更多的孤独和失落。
为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家庭结构的变迁。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投入,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
其次,全社会应该共同营造关爱老人的氛围,倡导尊老敬老的价值观念。
社会志愿者可以组织活动,关心老人的生活,陪伴他们度过晚年。
此外,科技的进步也为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带来了新的解决途径,比如智能设备的应用、远程医疗等。
在家庭结构变迁对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影响下,我们要看到其中的利与弊。
老人的居家养老需求与社区资源的匹配
老人的居家养老需求与社区资源的匹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人的居家养老需求日益凸显。
如何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提供合适的社区资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老人的居家养老需求以及社区资源的匹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老人的居家养老需求老人的居家养老需求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社交活动和心理支持等方面。
1. 生活照料: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需要有人帮助他们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活动,如购物、做饭、清洁卫生等。
由于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因此他们需要有人提供适当的照料和帮助。
2. 医疗保健:老人的健康状况需要得到关注和照顾。
他们需要定期进行体检、服药、接受治疗等。
同时,老人还需要有人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
3. 社交活动: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往往会感到孤独和无聊。
他们需要有人陪伴和交流,参与一些社交活动,以保持身心健康。
4. 心理支持: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如孤独、失落、焦虑等。
他们需要有人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社区资源的匹配为了满足老人的居家养老需求,社区需要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服务。
社区资源的匹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区医疗服务:社区应该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定期的体检、医疗咨询、药物配送等服务,以满足老人的医疗保健需求。
2. 社区照料服务:社区可以组织志愿者或专业护理人员,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如购物、做饭、清洁卫生等,以减轻老人的负担。
3. 社区活动中心:社区可以设立活动中心,定期组织各种社交活动,如老年舞蹈、手工制作、读书会等,以满足老人的社交需求。
4. 心理健康服务:社区可以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为老人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满足老人的居家养老需求,社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社区资源建设:社区应该加大对医疗、照料、社交和心理支持等方面的资源建设投入,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发展路径研究
社区居家养老发展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制约了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
有必要对社区居家养老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旨在通过对社区居家养老的现状分析、需求调查、服务路径探讨、服务模式创新和标准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的重要性、可行性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为实现社区居家养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社区居家养老是当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家庭结构的变迁,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社区居家养老可以提供老年人更为便利、舒适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有助于延长老年人在家庭中的生活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养老压力,促进家庭和社区的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路径,深入分析当前社区养老服务现状,深入调查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探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路径选择,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的建设。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政策建议,为推动社区居家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研究社区居家养老的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2. 正文2.1 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分析不足的提示,格式调整等。
感谢配合!在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分析中,我们首先要考察当前社区养老服务的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
目前,社区养老服务主要包括日间照料、居家护理、临终关怀等内容,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服务不均衡,一些发达地区的社区养老服务还比较健全,而一些偏远地区或贫困地区的服务水平较低。
其次是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社区养老机构存在着服务员素质不高、设施陈旧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流动及家庭结构变迁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选择作者:陈婷婷陈元刚赵亚男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3期[摘要]“老有所养”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要面临的现实问题,随着人口流动及家庭结构的变迁,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濒临瓦解,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的新型养老模式亟需建立。
本研究以人口流动和家庭结构变迁为背景,从养老模式的选择需求出发,分析社区居家养老的适应性,提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人口流动家庭结构选择需求社区居家养老[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3-0010-02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养老方面一直奉行“百善孝为先”“养儿防老”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历史舞台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养老文化做了深厚的积淀。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医疗设施的完善,社会分工的细化等原因造成人口流动及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空巢”老人,“4—2—1”核心家庭等的出现特别是在老龄化加重的背景下,传统养老模式的弊端愈加突出,家庭能够提供的养老资源越来越少,转变传统养老模式迫在眉睫。
一、文献综述在新的环境下,众多学者对人口流动及家庭结构变迁给社会保障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及对居家社区养老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本研究在总结回顾的基础上,针对人口流动和家庭结构变迁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影响,提出新的看法和观点。
(一)人口流动及家庭结构变迁对养老保障模式的冲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城乡人口流动,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环境遭到破坏。
丁士军(2004)认为由于农村家庭逐渐趋于小型化和核心化,子女数量的减少,老年人和子女生活上的分离以及多代同堂的家庭数量减少。
贺聪志等(2005)则认为由于核心化家庭的出现,造成家庭照料出现困难,老年人地位降低,子女养老的风险和成本加大,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养老需求。
刘艳欣、葛洪(2010)提出中国传统的家庭规模和结构已经变化,中国现代家庭的主要特征是家庭结构的简单化、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家庭模式的多样化。
赵静(2010)提到中国农村家庭结构的主要构成是核心家庭与主干家庭。
而当前中国农村常态的家庭结构形式是隔代家庭与空巢家庭。
李光连(2010)指出“空巢家庭”的出现是中国传统农耕经济解体,文明社会发展所衍生的必然“宿命”。
一系列的研究表明传统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家庭养老的需要,养老模式亟需转变。
(二)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研究“社区居家”的养老模式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
穆光宗(2000)突出强调了社区居家养老与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的区别,指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指老年人可以选择在自己家中居住,不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不单纯依靠家庭照料,主要由社区和社会中间力量通过科学组织管理,为社区内居住老人的日常所需提供社会化的服务来弥补家庭养老不足,进而实现养老目标。
宋言奇(2004)认为家庭养老与福利养老有一定局限性,而城市社区养老方式是一种极好的选择,提出大型城市老龄社区的建设势在必行。
与院舍照顾相比,吕新萍(2004)认为社区照顾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李宗华等人(2005)通过对欧美社区照顾模式的分析总结和借鉴,把我国的社区照顾发展的目标模式总结为:以家庭照顾为基础,大力加强社区建设,以发展社区支援服务内容为中心,以重建社区精神,调动社区民众间的互助及义工队伍建设来输送力量,充分利用非营利组织与社区机构的技术与资源,在家庭层面整合正式与非正式的服务资源,从而有效地回应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这个巨大人口流动和家庭结构变迁的背景下,需要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
二、养老模式选择的需求分析随着传统养老模式的弊端渐显,养老模式如何选择,还应该从我国养老的文化需求、代际支持需要、老年人需求调查等方面来分析。
(一)社区居家养老是对我国养老文化的延续和继承我国是以“孝”文化著称的国家,“养儿防老”“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根深蒂固,和子孙后代在一起安享晚年是绝大多数中国老人的夙愿。
这种文化传统限制了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加上其自身数量不足,设施环境差,服务水平较低,因此机构养老让多数老人产生心理上的排斥,家庭养老仍为首选。
社区居家养老无论是从定义还是从文化上来讲,都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符合我国传统价值观。
社区居家养老以家庭照顾为基础,以社区照顾为辅助,以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服务以及精神慰藉、心理治疗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等主要形式,这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让老年人在接受专业照顾的同时,还可以尽情享受到子孙承欢膝下的晚年生活,这不仅符合我国传统的养老文化,也是对传统居家养老模式一个良好的改革和继承。
特别是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全国各地开展的社区建设,可以将城镇化中的社区建设跟社区居家养老更好地结合起来。
(二)社区居家养老是对我国代际支持的发展和支撑我国在代际支持上有着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特点。
西方的代际支持是一种“接力模式”,是由甲代抚养乙代,乙代抚养丙代,丙代抚养丁代,一代接一代的模式。
而我国的代际支持是一种“反馈模式“,是由甲代抚养乙代,乙代赡养甲代,乙代抚养丙代,丙代赡养乙代的一种代与代之间不断反馈的模式。
这种“反馈模式”深深地孕育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中。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重,“4—2—1”核心家庭的出现,这种反馈模式演变成了一种“隔代反馈”的模式,即由孙辈在赡养父母的同时还肩负着赡养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责任,这进一步加重了家庭的养老负担,降低了养老质量。
社区居家养老的出现,既可以减轻个人的负担,又能够解决“空巢老人”的精神空虚以及无人照料的问题,是对我国代际支持的发展和支撑。
(三)社区居家养老符合老年人的养老意愿,能够弥补家庭和机构养老的不足关于老年人养老意愿笔者进行过专门的实际调查,在对山东、河南、四川、浙江等省市发放的120份问卷中,收回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95.8%,从收集的问卷数据整理知,从养老的选择意愿来看,45.9%的人选择家庭养老,12.4%的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41.7%的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比较感兴趣。
对子女孝顺的家庭来说,家庭养老是老人最愿意选择的养老方式,而社区居家养老因其与家庭紧密结合的关系,也开始受到老人的欢迎,调查过程中发现,相比较,机构养老的选择算是老人的无奈之举,说明老人们的居家养老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社区居家养老能够为家庭养老提供支持,弥补机构养老的不足,是最符合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养老方式。
三、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建议社区居家养老由于其诸多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社会的认可,由于社区与家庭的不可分割性,社区居家养老能够进一步节约成本,节省开支。
因此在社区居家养老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更需要把握好政府、家庭、社区、机构之间的关系,从各个角度和角色出发,设计出供社区居家养老可发挥自身优势和可持续的发展策略。
(一)政府职责1.明确政府责任,做好政府的宣传组织工作。
政府责任是指政府能够积极地对社会公民的需求做出回应,并采取积极地措施,公正、有效地实现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政府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最大的社会组织,有责任为民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政府作为养老建设的担当者,有责任和义务向民众宣传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和内容,增加人们对社区居家养老的理解和信任,充分发挥社区居家养老的优越性和便利性。
2.明确政府职能边界,发挥政府的主导和监督作用。
政府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和监督作用,整合各种民间资源,强化社区管理,提供让民众满意的养老需求,保证老人拥有幸福的晚年。
政府作为养老事业最大的支持者,还应该为社区居家养老建设提供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
设立专门的社区居家养老基金,将其列为政府财政预算的一部分,保证社区居家养老建设的持续进行。
另外,加强政府的监督职能,确保社区让每一位老人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保证社区居家养老的大众性、公益性和服务性。
(二)社区建构1.分层建构,合理设计。
社区居家养老是最迎合我国老年人养老心理意愿的养老模式,但也要分层建构,才能确保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和适应性。
应该注重将社区居家养老和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结合,相互衔接,按照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状况、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类,来满足不同老人不同层次的需求。
对于有子女照顾而且身体较好的老人可以直接家庭养老,对于那些空巢老人、低龄老人以及身体比较健康能够自理的中高龄老人、残疾老人以及独居老人等提供社区居家养老,对于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可以提供机构养老。
在社区居家养老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机构养老的建设,保证家庭、社区、机构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2.社区服务项目合理安排。
社区服务的项目也要根据身体状况、年龄等因素来确定为老人提供的服务范围。
对低龄、空巢家庭的老人提供家务助理、出行旅游服务、建设老年活动中心,鼓励参加老年人活动,老年大学等。
对于生活能够基本自理的中高龄老人提供日间护理中心、托老所以及老年康复、老年文娱等服务。
对于高龄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家务助理服务,如医疗、康复、护理、洗涤、购物、餐饮、心理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对残疾老人以及独居老人提供政府救助和社会救助。
3.配套设施建设。
配套设施的建设应该分别从制度、法律、资金、服务人员四个方面进行。
首先制度方面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完善包括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险在内的相关保障制度,统筹城乡养老水平,扩大养老保障制度的覆盖面。
其次是法律方面需要完善有关老人权益的保障法律条文、严格规范有关社区居家养老的法律法规以及社区养老系统建设,确保任何一项建设都有法可依。
第三是资金方面应该拓宽养老资金来源,吸收民间资金,形成养老服务产业化建设,制定不同的服务标准,提供有偿、低偿、无偿等不同的服务,保证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性、公益性和大众性。
最后是服务人员方面,应致力于打造素质较高、专业性强、有较高服务水平、护理经验的队伍,专设老年人心理咨询室,为老年人排解孤独,解除心结。
【参考文献】[1]丁士军,陈传波著.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老年人保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贺聪志,叶敬忠.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03).[3]刘艳欣,葛洪.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J].天津社会保险,2009(0l).[4]赵静.当前中国农村家庭结构现状调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03).[5]李光连.关爱空巢老人构建多种养老模式[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6]李宗华,李伟峰,陈庆滨.欧美社区照顾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东岳论丛,2005(04).[7]宋言奇.城市老龄社区构建问题三议[J].城市规划汇刊,2004(05).[8]吕新萍.养老院老人的需求与养老机构专业化——对北京市某养老院的个案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4(01).[9]穆光宗.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05).[10]张奇林,赵青.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探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5).[11]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北京大学学报,1983(03).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