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连除的简便计算

连除的简便计算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回归本源,为学生的数学理解找到支点李江冰“连除的简便计算”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上的一节内容。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的规律(以下简称“连除性质)。

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我有意识地改变了以往规律教学课从“猜想”到“验证”的教学模式,以意义理解为突破口,帮助学生找到理解“连除性质”的支点,从而使学生从“除法”这一源头上把握“连除性质”的本质。

1. 理解“连除性质”的支点同样是规律教学,“连除性质”与一般的规律教学(比如“商不变性质”)有着诸多的不同之处。

从外在的形式来看,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连除的性质”。

教材已经在二、三年级编排了“连除”的相关内容,而且学生已经会用“连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三下)。

应该说,学生对“连除”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感性经验。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应该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探究,更多地应把重心落在对“a÷b÷c与a÷(b×c)外在形式不同,但结果为什么会相等”的本质意义的理解上。

于是寻找理解规律的支点,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数学认识,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了。

经过思考,我认为学生对“除法的认识”是深刻理解和把握“连除性质”的支点。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或几个数),可以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或几个数)的乘积”,它的本质是“平均分”。

对一个数不管是连续地平均分,还是一次性平均分,只要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结果不会改变。

2、完整地认识“除法性质”。

事实上,“连除性质”的内涵是“一个数除以两个自然数的积,等于这个数依次除以积的两个因数”。

这一定义说明在“连除的性质”中,既包括了“a÷(b×c)=a÷b÷c”这一形式,也包括“a÷(b×c)=a÷c÷b”这一形式,根据推论还包括“a÷b÷c =a÷c÷b”这一形式。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林丽群
本节课是解决“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我利用课件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的活动中把自己感悟的、体验的零碎的东西提升到理论水平,为学生后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猜测,探索、研究,允许学生用富有个性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经过一番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等自主活动后,生与生、师与生互相间展示了自己的思考活动过程,培养了师生佳作、生生合作的能力。

我作为数学老师,深知数学学习确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课堂是让学生展示的舞台。

在课堂上教师只有真正尊重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畅所欲言,师生沟通,适时点拔,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课堂上的发现、理解、探索过程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让这个大舞台更加多姿多彩,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数学归纳方法时要引导学生说出了“添了括号要变号”和“脱了括号要变号”的意义,这样学生会学得更好,把知识记得更牢固,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关注学困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四年级上册连除教学反思通用版(合集10篇)

四年级上册连除教学反思通用版(合集10篇)

四年级上册连除教学反思通用版(合集10篇)四年级上册连除教学反思通用版篇11.本节课让学生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方法,以及热的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会下降到和周围环境一样的温度。

2.在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时,实验数据学生能很轻松的得到,本实验也不是很难,但如何分析数据得到我们需要的知识这一问题还需重点加强。

这涉及到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老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学会整理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总之科学课上,动手和动脑是并存的,而学生现在很多往往是分开的,特别是四年级的学生,看到新奇的、好玩的仪器时往往管不住自己的手,一动手之后,只关注一些现象,哪怕是与生活中相违背的现象,学生们也不去思考,这样就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这也是今后值得去思考的问题:怎样在动手的同时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自主、合作探究。

四年级上册连除教学反思通用版篇2在整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英语的关键。

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多种渠道寻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

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引导学生,让他们真正做到爱学、乐学、博学。

本节课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精心设计了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TPR 活动、儿童歌谣、数字卡片、人物头饰、特色实物等,以更好地吸引学生。

而且我运用身体语言调动学习积极性,达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与学兼容的目的。

导入学习新单词这部分,我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知识,一起查查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从而学习four----six,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竞猜纸杯里装有几块糖,让学生来猜有几块糖,“How many candies?”学生用英语作答,从而学习了新单词seven----ten;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城关二小张俊
本节课我通过提问连减的简便运算有什么计算规律?再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几道关于减法的试题,使学生明白我们学习运算定律是为了方便生活中进行简便运算,并通过做题使学生知道应用定律确实很简便。

让学生通过做连除口算题巩固除法,告诉学生这节课来研究连除有什么简便方法,这样引入很自然,学生在老师出示了本课例3后,学生分析问题列算式很顺利。

许多学生在看到题时都能够正确地列出如何求每棵树苗多少钱?并能够说出自己每步求的是什么?本节课在让学生观察除法简便算法的时候,学生能够比较出不同点,但如何总结这个环节是我引导学生说出的。

我感觉这个球节应该让学生讨论得出,这里我做得不是太好。

让学生总结出除法的性质后,我及时让学生做了几道题,这个环节较好,便于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及时地进行运用。

在强化巩固时我设计的题很好,但是题有点多,所以没有进行拓展训练就已经下课了。

下次讲这课时可以在复习那个环节可以不要再进行计算了,这样这节课的内容就可以讲完。

另外本节课读题时我的数学术语不是太好。

比如1250÷(25×5)应该读作1250除以25与5的积,而我读成1250除以括号25乘以5,,这种读法不够严密,下次一定要注意。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简便计算三前置小研究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000÷125÷8 (2)2000÷(125×8)我的发现:哪个更简便?2、有1440个玩具,每24个装一盒,每6盒装一箱,一共要装多少箱?方法一:可以先算:方法二:可以先算:哪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简便?3、我知道了一种简便方法: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字母可以表示成:教学反思:除法运算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是教学的重点,而学习这个运算性质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简便灵活地进行计算,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设计时作了这样的处理:1、迁移类推:因为有减法性质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应用类比迁移能够比较自然地想到除法的运算性质,个人以为,让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虽然是重点,但不是难点。

采用这种教学思路的更多意义在于渗透一种“学习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总结规律的能力应该是有帮助的。

2、根据算式特点合理选择方法灵活计算,并将这个难点分散与各个环节。

在ppt中出示各种习题,引导学生比较后有意识地追问,如果让你选择一种,你会选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可以根据算式中的数据特点,灵活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让学生明白不是学习了除法的性质就一定要看到连除就应用她,进一步强化要根据数据特点来选择简便计算。

2000÷125÷8 6200÷62÷108100÷3÷3 1800÷4÷181200÷12÷5 300÷25÷43、本课现场教学的遗憾。

(1)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放在课后,要当堂解决。

(2)在前置小研究第二个问题我的发现里,为什么简便?这里要巩固一下,可以让学生举例子。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1.12.23.3根据算式特点合理选择方法灵活计算并将这个难点分散与各个环节,使学生正确理解除法的运算性质,抽前名学生板演并要求口述计算方法计算时运用哪些定律,抽生口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2017-08-19 02:02:41 | #1楼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简便计算三前置小研究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000÷125÷8(2)2000÷(125×8)我的发现:哪个更简便?2、有1440个玩具,每24个装一盒,每6盒装一箱,一共要装多少箱?方法一:可以先算:方法二:可以先算:哪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简便?3、我知道了一种简便方法: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字母可以表示成:教学反思:除法运算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是教学的重点,而学习这个运算性质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简便灵活地进行计算,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设计时作了这样的处理:1、迁移类推:因为有减法性质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应用类比迁移能够比较自然地想到除法的运算性质,个人以为,让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虽然是重点,但不是难点。

采用这种教学思路的更多意义在于渗透一种“学习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总结规律的能力应该是有帮助的。

2、根据算式特点合理选择方法灵活计算,并将这个难点分散与各个环节。

在ppt中出示各种习题,引导学生比较后有意识地追问,如果让你选择一种,你会选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可以根据算式中的数据特点,灵活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让学生明白不是学习了除法的性质就一定要看到连除就应用她,进一步强化要根据数据特点来选择简便计算。

2000÷125÷86200÷62÷108100÷3÷31800÷4÷181200÷12÷5300÷25÷43、本课现场教学的遗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5连除的简便运算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5连除的简便运算教案与反思

5 连除的简便计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项目 内 容1.篮子里有16个苹果,平均分成2组,每组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2.王老师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分析与解答:方法一,可以先求出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钱,再求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列式计算:330÷5÷2==方法二,可以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再求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列式计算:330÷(5×2)==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 ),用字母可以表示为( )。

4.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2000÷125÷8 25×(4+8)1280÷16÷8 5×99+55.小明用了3个星期把一本习字本写完。

一共写了420个毛笔字。

他平均每天写多少个毛笔字?温知识准备:除法计算的相关知识。

馨提示5 连除的简便计算1.16÷2÷4=2(个)2.66÷2 33 330÷10 333.积a÷b÷c=a÷(b×c)4.2 300 10 5005.420÷3÷7=20(个)【素材积累】不要叹人生苦短,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长的路;若把人一生的光阴装订起来,也是一本厚厚的书。

开拓一条怎样的路,装订一本怎样的书,这是一个人生命价值与内涵的体现。

有的人的足迹云烟一样消散无痕,有的人却是一本耐读的厚书,被历史的清风轻轻翻动着,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以深情的启迪与深刻的昭示。

《乘法和连除的简便算法》教学反思

《乘法和连除的简便算法》教学反思

《乘法和连除的简便算法》教学反思
在教学《乘法和连除的简便算法》过程中,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反思和改进:
1. 清晰的目标和步骤说明:在教学前,应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并将学习过
程拆解为具体的步骤,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跟随。

2. 给予足够的实例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
养独立解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提供更多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

3.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在教学中,应强调算法的灵活性,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灵活运用。

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的应用场景,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4.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
需求。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参与度。

5. 反馈和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和建议。

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和连除的简便算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的《连除的简便计算》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的《连除的简便计算》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

280÷7÷5
280÷(7×5)
7200÷(25×4)
7200÷25÷4
师:我出题的时候可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其实第二组题也能像第一组一样简便,你们想
知道方法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计算)
环节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2):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每支羽毛
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具体情境的学习,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 际 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66÷2
=330÷10
=33(元)
=33(元)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
八、说教学反思
“连除简便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及“连除”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作为规律教学,它是学生对除法意义理解 和连除计算及应用的进一步提升和归纳,是除法学习过程中数学思考形成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意在体现以下三个方 面的教学设想:1、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凸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问题的特征。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已经为广大教师所认同。连 除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比较多的存在着。呈现连除的数学问题情境,一是唤起学生对连除问题的回忆,二是为解释提供一定 的背景,便于学生以原有的经验来解释新问题。2、以意义理解为突破口,打破规律教学的固有模式。在引导学生对“连除规律”的 理解过程中,意欲打破“以往规律教学通过验证得出,采用不完全归纳法研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除法意义入手,理解为什么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乘积”的道理,从而沟通知识间的联系。3、扩大规律应用的背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 识。把本节课中的重点“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乘积”的规律的应用,安排在“连除运算”和解决问题的背景中, 渗透在一般的除法计算中,意在突出“简便运算”是数学意识的重要内涵,是学生数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4、应用转化的数学 思想进行教学。

《连除的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连除的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连除的简便运算》教学反思1、《连除的简便运算》教学反思连除简便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也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第二个数再除以第一个数让运算变得简便”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我有意识地强化了“根据算式特点灵活运用除法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发现规律后,我本来想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再次验证,但因为对习题的选择不是太合适,所以只验证了其中的一个规律,而对于第二个规律,习题却不能完成验证,这一点是一个失误,应该进行修正,如果把习题再认真选一选效果一定要会好得多。

还有本节课教师的语言设计不是很精练,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验证结束后,学生得到连除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为了强调简便计算,我应该及时引导:“这三种方法,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种?”从而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但要学会根据算式中的数据特点,灵活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这也是我们的数学的价值所在,可惜没有及时引导,很遗憾!总之,本节课既有成功,又有不足,在第二次上课时,我会扬长补短,争取把这节课上的更完美!2、四年级数学下册《连除简便计算》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有意识地强化了“根据算式特点灵活运用除法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连除简便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并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是重点,学生能利用它更简便灵活地进行计算,是难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设计时作了这样的处理:1.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因为有减法性质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应用类比迁移能够比较自然地想到除法的运算性质,所以我依托“类比迁移”的数学思想,以“猜想---验证---应用”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

让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虽然是重点,但不是难点。

《除法简便运算》教学反思总结 除法的简便运算课后反思

《除法简便运算》教学反思总结 除法的简便运算课后反思

《除法简便运算》课后反思引言《除法简便运算》是一门旨在教授学生如何在除法运算中应用简便方法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对《除法简便运算》课后的反思总结进行详细探讨,并提供一些改进建议。

课程目标《除法简便运算》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除法运算方法。

课程旨在: - 通过简便方法帮助学生准确和快速地进行除法运算; -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总结1. 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激发学生对除法运算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使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和实际应用场景,我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例如,我使用了有关糖果分配和食物配方等实际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2. 创设情境在讲解除法简便运算的同时,我也尝试创设不同的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通过将问题置入学生熟悉的背景中,他们能够更容易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3. 渐进式教学由于除法简便运算涉及到多个概念和步骤,我将教学过程分解为几个阶段,并采用渐进式教学的方法。

这意味着我会先向学生介绍基本概念和方法,然后逐步引入更复杂的情况和技巧。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学生的困惑,并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自信。

4. 实践与巩固除了理论知识的讲解,我也注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我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和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掌握简便运算的技巧和策略。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能够更熟练地应用所学的方法,并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反思与改进1. 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尽管在课程中我教授了一些常见的简便方法,但在反思中我意识到还有更多的方法可以教给学生。

下一次教授这门课程时,我计划通过更多的研究和资料收集,丰富课程内容,并引入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

2. 引入合作学习和讨论在本次课程中,由于时间限制,我没有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和讨论环节。

下一次教学时,我计划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一、教师的根本素养1、教师的教态:从教十来年了,今天第—次面对面来看自己的课堂教学,正视自己的教态,唉,是多么地令我堪忧:课堂上,有时我的走动过于随意,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还有在让学生动手操作分24个小正方块并列算式的教学环节时,有一小局部的学生没能精确地连续平均分时,我急了,态度变得急躁,真担忧当时吓到了那几个同学,影响了他们日后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言语:〔1〕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言语“要标准、适用;要确切、简明;要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在让学生动手操作分24个小正方块并列算式的教学环节,我一直在“逼问〞学生分成了多少份,而没及时地提引学生连续平均分是如何分。

现在提示自己:时刻打算着,平心静气,注意修炼自己的教学言语,在课堂上只说简明适用的,富有启发性的话。

〔2〕第—次亲听了自己的课,才真正感觉到说得实在是“快了〞呀。

课堂教学中言语是传递教学内容的重要媒介,是教学信息的载体。

教师语速太快了,学生没有倾听接受消化的时间,这样不管教师怎样兴致勃勃的继续讲,也不会有什么教学效果。

以后提示自己:快了要及时放慢。

这样才能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才能牢牢抓住学生,吸引住学生,调动起兴趣,调节好心理状态,以提高教学效率3、教学机智:在学生遇到连续平均分困难时,没能及时调整好课堂,没有及时应变用上有效的教学方法援助学生解决问题,倒致本堂课的教学前松后紧,稳固练习时间缺乏。

二、教学法与课堂实施1、本节课,我的教学重点突出了,从两次的操作中让学生明白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算理,突破了难点。

2、我的导入引用了神奇礼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通过师生合作连续平均分第—次,生生合作连续平均分第二次,观察比拟总结规律,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根本上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均表现出了乐学、自学,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均学有所获。

简便计算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简便计算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简便计算课后的教学反思简便计算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简便计算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简便计算课后的教学反思1第三单元简便计算已经学完了,说起这单元的内容,可以用千变万化这个词来形容。

简便计算,目的在于使用各种运算定律,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正是应该使其简单化的定律,却变成了同学们为之头疼的难题。

在以往教过的学生中,也不乏这样的同学存在,他们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分辨不清,往往在做题时混在一起使用。

比如88×125,这道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把88分成80+8,接下来就采用乘法分配律。

把88分成8×11,那就必须用乘法结合律,而他们明明分成和的形式,反倒用乘法结合律去做。

就是这样一个并不难的题,却把同学们绕得晕头转向。

我时常在想,是他们没有彻底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吗?如若这样,还得单独对他们进行辅导。

除此以外,千变万化的题型,也让刚刚接触这些定律的孩子们张冠李戴,或许是初次接触这么多的定律,或许是还没有找到做题的窍门,无论什么原因,只要经过刻苦努力,就一定有所收获。

这部分的学习纵然是复杂的,但复杂中也会有规律可循,正如25×4、125×8,诸如这类能够凑整的数相乘或相加,正好运用到定律当中去,只要有25、125的出现,就去找它们的伙伴4和8,如此就能使复杂的计算简单化。

我们学习这些定律,不但要掌握基本变化形式,更要灵活运用,还需要反复练习,这样才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简便计算课后的教学反思2这节课的内容是两数相乘的两种简便计算,一种是通过将其中一个数转变为两个数相乘的形式使得运算简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另一种是通过将其中一个数转变为两个数相除的形式是的计算简便,这是学生理解起来的一个难点。

2023连除问题教学反思9篇

2023连除问题教学反思9篇

2023连除问题教学反思9篇连除问题教学反思1新课程改革的六大具体目标之一: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解决问题”正是为了完成这一项目标而设计的。

一、结合生活实际,让学习更接近生活。

在本节课里,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定在“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尤其是对好动的低年级学生,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使他们感到有趣是设计教学的前提。

这节课我在教学引入方面采用了让学生看团体操表演的形式,学生都感到很有趣,有效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为课堂教学开了个好头。

如果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也就活了,学生也更愿意学了。

团体操的表演的情景,是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

“一个小圈有多少人”也就成了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

可见联系实际能够激起他们学习的愿望,并且能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还能够有效地是数学课堂得以延伸。

二、注重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是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式。

以问题为引导的探讨性学习模式一般可分为四个过程:第一步,发现问题;第二步,学生提出问题;第三步,组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第四步,回顾反思,并提出要继续探究的问题。

在设计时,我是这样一步步完成的:第一步,由观察“春季运动会”的情景,使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步,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第三步,师生共同探讨如何解决“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这个问题;第四步,回顾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并希望大家能够多留心身边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在教学例题时,我首先:(1)创设情景,引出问题:出示情景图:春季运动会正在热烈地进行着,你们看又在进行什么比赛?(2)观察收集,提出问题:①独立观察情景图,收集数学信息。

②交流收集的有关信息:有60人表演团体操,平均分成2个大圈,每个大圈平均分成5个小圈,每个小圈有6人。

连除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连除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连除实际问题教学反思1. 引言说到连除,大家可能一开始会觉得有点晦涩,甚至让人感到头疼。

其实,连除就是把一个数分成几个部分,像是把一个大蛋糕切成几块儿,吃起来更方便嘛!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教学生们公式,还要让他们明白,这些看似无趣的数字背后,其实蕴藏着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学过程中的挑战2.1 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们一开始对连除的兴趣并不高。

你想啊,面对一堆数字,他们更愿意看动画片呢!为了引起他们的注意,我决定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吸引他们。

比如,讲述如何用连除来分配零食,孩子们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毕竟,谁不想分享美味的糖果呢?2.2 理论与实际结合接下来,我开始带他们探讨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假设我们有24个苹果,想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这个时候,连除就登场了!一开始,有的学生甚至还在用手指算,结果笑成一团。

慢慢地,他们开始意识到,连除不仅仅是数学,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3. 学生反馈与反思3.1 课堂互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开始积极发言,甚至自发提出问题。

我记得有个小男孩举手问:“老师,如果我有100块钱,想买50个玩具,怎么分?”当时我就忍不住笑了,这可真是个聪明的问题!这说明他们开始把连除应用到生活中,学会了灵活运用,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结果。

3.2 教师的自我提升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自己的不足。

有时候,面对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我反应不过来,导致课堂气氛变得冷场。

回想起来,应该更加积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去探索,去提问。

教学不仅是我在讲,更是我们一起在学习。

4. 总结与展望4.1 反思的重要性总之,连除的教学过程让我明白了反思的重要性。

每一堂课都像是在修建一座桥梁,把知识与生活紧密连接。

通过学生们的反馈,我意识到,要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找到数学的乐趣。

4.2 未来的方向未来,我计划设计更多有趣的实际问题,让连除的教学更加生动。

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们不仅能掌握技巧,更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有时候我们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说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连除这一数学概念。

连除,听起来就有点复杂,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分成好几个部分,用在实际问题中,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小难题。

想象一下,如果你要分享一个披萨,怎么才能确保每个人都能吃到相同的份量?这时候,连除就派上用场了。

我们可以把这个大披萨切成几块,然后再分给大家,嘿,没准儿还会引发一场“谁的那块最好吃”的讨论,哈哈!这节课上,我一开始就想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讲到连除的时候,我问他们:“有没有谁喜欢吃披萨的?”结果,全班齐声回应,“喜欢!”那一刻,我知道,抓住他们的兴趣是关键。

于是,我就举了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例子,像是家庭聚餐时,大家一起点的各种美食。

想象一下,点了五个不同的菜,怎么才能让每个人都吃得尽兴?这个时候,连除就可以用来解决了。

每个人要吃多少,怎样分配才公平,想想这事儿,心里就有数了。

然后,我开始深入探讨连除的实际应用。

比如说,超市里的促销活动,买一送一的那种,有没有想过其实就是一种连除的思想?我们买了四个苹果,正好有两个免费的,这样算下来,实际上是买了六个苹果。

通过这种方式,我鼓励学生们用他们的日常生活来观察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随着我的讲解,同学们的眼中渐渐闪烁起了光芒,看来他们开始体会到这个概念的妙处了。

我把话题转到一些具体的案例上。

比如说,一个班级有三十个学生,如果老师准备了五十个糖果,大家怎么分?简单的连除就可以帮我们算出,每个人能分到多少。

更有意思的是,讨论中,学生们开始动脑筋,有的甚至提出,如果有的同学不想要糖果怎么办?我笑着回应:“那我们就可以继续分给其他人!”一时间,教室里变得热闹非凡,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分享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然而,在讲解过程中,难免也会遇到一些小问题。

比如,有同学对连除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问我:“老师,这个怎么算?”这时候,我就得想办法简化我的解释。

用连除解决问题教学反思(通用5篇)

用连除解决问题教学反思(通用5篇)

用连除解决问题教学反思(通用5篇)用连除解决问题教学反思(通用5篇)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

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用连除解决问题教学反思(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连除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新课标》提出:计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和运用算用结合,凸显算用结合的优点,值得认真思考和实践。

现以《乘加乘减式题》一课设计为例,谈谈一些想法,请同行赐教。

本课的教学不如以往《两步计算式题》的教学,“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不是由教师提出和说了算。

而是学生从图意列出算式,然后根据列出的算式而进行尝试计算,最后在实际情景(主题图)中得以验证算法,从而得出:“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我认为,这才是本节课算用结合的真谛。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的教学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算与用的结合。

1、利用主题图,以用引算。

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加、乘减式题,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一,也是本节课的第一次算用结合——以用引算。

从乘加、乘减式题的得出,让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直观认识是本节课的第二次算用结合。

设计中,我充分注意了这两次算用结合并力图体现其结合。

2、图式结合,以用明算理。

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的验证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二,也是本节课算用的第三次有机结合——以用明算理。

我以为,这一结合方法是新教材的特色。

当乘加、乘减式题出现之后,无论从顺序上还是直观上学生都觉得应该先算乘法,这一算法正确吗?尽管“先乘除、后加减”是人为规定的,但规定并非想当然,得有一定的道理。

因此,在提倡探究、交流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背景下,这就需要让学生进行验证。

设计中,我注重学生通过图式结合、心里默算来探究算理这一环节,此举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算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乔桂霞连除简便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是教学的重点,而学习这个运算性质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简便灵活地进行计算,因此我有意识地强化了“根据算式特点灵活运用除法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设计时作了这样的处理:
1、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因为有减法性质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应用类比迁移能够比较自然地想到除法的运算性质,所以我依托“类比迁移”的数学思想,以“猜想---验证---应用”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

个人以为,让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虽然是重点,但不是难点。

采用这种教学思路的更多意义在于渗透一种“学习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该是有帮助的。

有句话说得好,“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也是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想努力追求的。

不管对教材和学生的理解是否到位和准确,也不管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要上好一节课还在于课堂节奏的有效把握。

本课现场教学是有遗憾的。

至少有这样几个环节可以让时间更加紧凑:
1、在第一个环节,男女生比赛计算的时候,我本来的预想是女生计算的快一点,然后再观察算式的特点,他们的结果相同、数据相同,运算的顺序和符号不同,男生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女生是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然后再通过小棒的操作和解决植树问题进行引导,发现连除简便计算的规律。

2、在男同学出来2000÷25÷4=2000÷(25×4)、1280÷16÷8=1280÷(1 6×8)简便计算的情况时,没有处理好,在这里,应该有第二套方案,请男生说说理由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呢?重点要抓住这里,可以把结论先板书出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小棒的操作和解决植树问题、自己举例等等进行验证、举例。

3、巩固练习,举一反三,但要把握节奏。

比如讲评学生作业1280÷(16×8)=1280 ÷128=10,不变成连除,按原来的运算顺序算,你认为可以吗?完全可以解决“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这一数学思维,简洁、紧凑、实效。

比展示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可以省时得多?一节原本可以上得很轻松自如的课却出乎意料地变成紧张急促,着实值得自己反思。

有遗憾就会有收获,“追求课堂实效,重视课堂节奏。

”还需要在平时不断历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