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
地质的概念
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地质的魅力地质,是一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地球表面和其演化
历史及相关自然现象的学科。
地质学在揭开地球历史和构造变动方面
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介绍几个地质学中的重要概念。
第一,板块构造论。
板块构造论是地球的基本模型,它认为地壳
是由许多小的板块组成的,板块之间在不断的运动和冲撞,这种运动
导致了地球表面的构造特征和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的发生。
这一理
论由美国地质学家莫霍尔提出,后由美国地质学家威尔逊等完善,是
现代地质学和地球科学的核心。
第二,地质时间尺度。
地层是自然地球科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是指一定时期内地球表面形成和发展的沉积叠加。
地层是根据其沉积
或岩浆形成时期和特征划分的,它是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基础。
科学
家们利用各种方法,如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测定、化石分类研究等,将
地质时间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若干个时代。
第三,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是地球表面自然形成的各种地形特征,它是地质时代的产物。
包括山脉、高原、盆地、河流、湖泊等,它们
是岩石和地表形态所反映的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结果。
不同的地区、
不同的构造条件都会导致不同的地貌类型。
地质学是有关地球的谜团的解谜学,通过研究地球构造、设施内
部和演化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本质和演化,对资源的开
发和环境的保护都有重要意义。
地质资料
• 张节理一般短促而稀疏,裂隙面弯曲粗
糙,无擦痕,呈开口状易被后期产物充 填。剪节理一般伸展而较密集,裂隙面 平直光滑,通常闭合。
错失矿体寻找
• 1、根据标志层的位移估计断层错移的方向和距离。
• 2、根据断层产生的牵引褶曲,以及被错断岩层或矿石
碎块的拖移情况估计断层错移的方向。 • 3、根据矿层上下盘蚀变矿化特点的对比判断矿体错移 方向。 • 4、根据断层面上擦痕和擦阶的光滑方向估计断层错移 的方向。 • 5、根据断层旁侧派生裂隙和劈理的分布估计断层错移 方向。
倾角﹤45度。
• 按断层群的组合方式
• 地堑:相向或向背的正或逆断层间出现下降断块的构
造。 • 地垒:相向或向背的正或逆断层间出现上升断块的构 造。 • 阶梯式断层:产状一致的正断层群,上盘梯式下降。 • 叠瓦状断层:产状一致的逆断层群,上盘叠瓦状上升 。
节理
• 按力学成因:张节理、剪节理。
• 按与岩层产状关系: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
地质资料
一、岩石
• 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二、地质构造
• 地质构造:地壳受地球内力作用,导致组成地壳的岩
层倾斜、弯曲和断裂,这样的岩层存在状态称为地质 构造。 • 这里指的地质构造是指影响矿体位置和形态的中小型 地质构造。
1、褶皱构造
• 褶皱包含有众多的岩层弯曲,其中的单
小构造判识与错失矿体的寻找
• 判别褶皱构造的基础是正确确定地层的
层序和产状。此外轴面劈理及塑性岩层 内的小褶和层间劈理可以帮助确定大褶 曲轴的位置,和在褶皱时上下岩层的相 对滑动方向。
• 断层主要按其对地质体的错移进行判识
。视断层发生的环境不同,断层面(或 带)可分别伴有擦痕、擦沟、牵引褶曲 、摩擦泥、角砾层、破碎带、劈理带、 片理化带。在地表断层线常表现为沟谷 ,在井下断层带常常是漏水带。
地质基本知识
地质基本知识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球表面形态以及地球演化历史的科学。
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岩石、矿物、地壳、地震、火山、地貌、构造等。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帮助读者对地质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质现象。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之下的一层,由固态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地球表面的地质现象包括地震、火山、地壳运动和地貌等。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会导致地壳的震动。
火山是地球表面岩浆喷发的结果,形成火山口和火山喷发物。
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面岩石的变形和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壳漂移。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平原等。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野外地质调查、实验室分析和数值模拟等。
实地考察是地质学家亲自到地质现象发生的地方进行观察和记录。
野外地质调查是对地质现象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量,收集样品和数据。
实验室分析是对野外采集的样品进行化学、物理和显微镜等方面的分析。
数值模拟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地质过程和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地质学问题。
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质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预测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寻找矿产资源,保护环境等。
地质学的研究成果也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等。
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涉及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质现象。
通过实地考察、野外地质调查、实验室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地质学家可以揭示地球的奥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地质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地质学的定义
地质学的定义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地壳变动以及地球历史演化的学科。
它通过对地球上岩石、矿物、地质构造和地层等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揭示了地球上数十亿年的演变历史,为我们认识地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岩石和矿物。
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物质,由不同矿物组成。
地质学家通过对岩石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特性。
矿物是岩石中的化学成分,地质学家通过对矿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化学反应和矿物的形成过程。
地质学还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球由固态地壳、流动的地幔和固态的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流动的岩石层,它对地壳的运动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地质学家通过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方向,可以推断出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
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地壳变动。
地壳变动包括地质构造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地壳的隆升和沉降。
地质构造是地壳中的断裂、褶皱、断层等地质现象,它们的形成和变化反映了地壳的运动和变形过程。
地壳的隆升和沉降是地壳表面相对海平面的上升和下降,它们与地球的板块运动和地球内部热对流有关。
地质学还研究地层,即地球表面上不同时期形成的岩石层序。
地层是地球上各个时期的沉积物的堆积,通过对地层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历史上的地质事件和生物演化过程。
地质学家通过对地层中化石的发现和分析,可以推断出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组成和环境条件。
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学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能源和矿产。
地质学还研究地球的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为防灾减灾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地壳变动以及地球历史演化的学科。
通过对岩石、矿物、地质构造和地层等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地质学家揭示了地球上数十亿年的演变历史。
地质常识知识点总结
地质常识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地球结构和演化1.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核包括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的铁镍合金,内核则是固态的铁镍合金。
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由熔岩构成,温度较高。
地壳是地球的最薄的一层,分布在地幔之上,主要由岩石构成。
2. 地球内部的热力学地球内部存在着地热,地热能是地球内部释放的热能。
地热能通过地球表面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分布到地球表层。
地热能的发展利用对于资源利用和环境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3. 地球的演化地球的演化是指地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据地质学的研究,地球的演化可以分为原始地球演化、地球大陆演化、地球气候演化、地球生物演化等多个阶段。
地球演化过程中,地球发生了地壳形成、地震地壳的漂升、喷发火山、地壳板块漂移等现象。
第二部分:地质地貌和地质灾害1. 地质地貌地质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特征。
地球表面的地貌可以分为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河谷、湖泊、海洋等。
地质地貌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气候作用、水体冲刷等有着密切关系。
2.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灾害、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地裂缝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预测对于减灾和救灾意义重大。
第三部分:地球资源和环境保护1. 地球资源地球资源是指地球内部所蕴藏的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地质能源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有着重要意义。
2.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对地球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防止环境污染和退化。
环境保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排放、推行可持续发展等。
地质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从而更好地保护地球。
第四部分:地球科学的应用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指采用地质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对地下资源进行勘察和探测,包括矿产资源勘探、水资源勘探、地热资源勘探等。
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
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地理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和地下构造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以下是一些地理地质构造的知识点:1. 地球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层,地幔是位于地壳下方的可塑性岩石层,地核是地球的内核和外核组成的液态金属层。
2. 地球板块:地球的地壳被分为若干个大板块,这些板块在大陆漂移和构造运动中相对移动。
板块边界可以是构造边界、边界或转换边界。
3. 大陆漂移:大陆漂移是指地球上大陆板块的相对运动,造成大陆的位置和形状发生变化。
大陆漂移的证据包括大陆边缘的拟合、相似的岩石和化石记录以及地震活动和火山活动的分布。
4.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指地壳内部的构造运动,包括隆升、下沉、抬升和折叠等现象。
这些运动可以造成山脉、盆地、地震和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
5.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通常由板块运动或地壳断裂引起。
地震可以分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和远源地震,震源深度和震级会对地震的影响。
6. 火山活动: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另一种形式,通常是由于岩浆从地壳内部向地表喷发。
火山活动会形成火山口、火山喷发和火山岩,并对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7. 断层和地裂缝:断层是地壳中由于构造运动而形成的岩层断裂带,地裂缝是断层带中的裂缝。
断层和地裂缝可以导致地震和地壳变形。
8. 山脉和盆地:山脉是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表隆起形成的地形,盆地则是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表下陷形成的地形。
山脉和盆地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和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9. 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是用来描述地球历史的时间尺度。
它通常被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和现代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又被细分为若干个纪和期。
这些知识点是地理地质构造的基础,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以及地球上各种地质现象的成因和影响。
地质行业文化常识
地质行业文化常识地质行业文化常识包括以下内容:1. 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构造、地球物质组成、地球演化过程以及地壳上的岩石和矿产资源等的学科。
地质学家通过观察、实地调查和研究地球表面和内部的特征,来理解地球的形成和变化。
2. 地球构造:地球由不同的地球层构成,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地幔是地壳下方的一层,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地核是地球最内层,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3. 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上的事件发生顺序和时间跨度。
常用的地质时间尺度包括年代、纪、期、世、时等级别,例如中生代、白垩纪、侏罗纪等。
4. 岩石分类: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构成物质,根据岩石的成因和组成可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由已有岩石风化、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如砂岩、页岩等;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岩石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如片麻岩、云母片岩等。
5. 地球资源: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是地球上的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如铁矿石、铜矿石)、非金属矿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稀有金属(如锂、钾、铌)等。
地质学家通过勘查和资源评价等工作来寻找和利用这些资源。
6. 地球灾害:地质学也研究地球上的各种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地质滑坡等。
地质学家通过对地质构造和地质过程的研究,可以预测和减轻这些灾害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
7.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地质学的基础工作之一,通过实地勘查和采样等方法,获取地质图、地层剖面、矿产分布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地质学研究、矿产勘探和环境评价等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地质行业文化常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构造
研究地层不整合的意义: 研究地层不整合的意义:
地层不整合接触是地壳运动历史的记录,不仅反应岩层在空间 的相互关系,也反应了构造运动的性质和在时间上的顺序,是地质 发展史研究、地壳运动特征及时间鉴定的依据;不整合面是层序、 构造单元、岩石单元划分与对比的重要界线;不整合面及上覆地层 附近是许多矿产形成的重要场所,其残留物质的类型也是确定古地 理、古气候的重要证据;对于油气地质而言,不整合面不仅是油气 对于油气地质而言, 对于油气地质而言 侧向运移的良好通道,而且在不整合面下的地层, 侧向运移的良好通道,而且在不整合面下的地层,经历了长期风化 剥蚀,往往孔缝发育,形成良好的储集层, 剥蚀,往往孔缝发育,形成良好的储集层,角度不整合面下是潜山 油气藏形成和勘探的有利地区。 油气藏形成和勘探的有利地区
沉积岩
碎屑岩 盖层
粘土岩
储集岩层
碳酸盐岩
生油岩层
地质时代 地层单位
地质时代
地质时代就是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包括两 地质时代 种意义:其一是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另一 个是地质事件发生距今的实际年龄。 由于地层是在不同时代里沉积的,先沉积的是老 地层,后沉积的是新地层。把各地大致相同时期沉积 的某一地层称为某某时代的地层,这种表明地层形成 先后顺序的时间概念称为地质时代。
地质构造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 断裂 褶皱和断裂 褶皱 断裂。
褶皱
地质构造
断裂
由正断层组成的地堑
由正断层组成的地垒
地质构造
地层层序的基本概念
沉积层序:是一个地层单元,它由内部相对整 一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组成,其顶底界以不 整合面或者与之对应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
பைடு நூலகம் 地质构造
普通地质知识点总结
普通地质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是地质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地球内部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厚度约为5-70公里。
地壳的质地比较坚硬,主要由岩石构成。
地壳的厚度随着地球表面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层,主要由硅氧化物和镁铁矿物组成,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的温度和压强都比较高,能够形成地幔柱流,驱动地球板块的运动。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组成,内核则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与一些小量的碳、硫等非金属元素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厚度约为2200公里。
地核的温度非常高,能够维持地球的内部温度,形成地球的磁场。
二、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板块构造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地球的外表面被划分成了若干块板块,而这些板块则以不同的速度在地球的表面上移动。
地球板块的运动导致了地壳的变形和地震的发生。
目前,地球表面上有七大陆板块和十多个小板块。
地球板块的运动是由地球内部的地幔柱流所驱动的。
地幔柱流是地幔内部的热对流造成的,能够带动地球板块进行运动。
地球板块的运动也导致了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地球历史与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是地质学的一个基本知识点。
地球的形成日期约为46亿年前,而地球自然演化的过程则分为了四个主要的地质时期,分别为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每一个地质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地层和化石。
通过对地球不同地质时期的地层和化石的研究,地质学家能够对地球历史的演化过程进行推断和研究。
地质时间尺度的建立也为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四、地质资源地质资源是地球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能源和矿产等。
地质资源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了矿产资源、水资源、燃料资源和地质遗迹等。
矿产资源是地球内部的各种矿物资源,包括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矿物资源等。
水资源是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海水等。
燃料资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地质概况内容
地质概况内容
地质概况是指某个地区或地理单位的地质特征和地质历史的总体描述,包括地质构造、岩性组成、地貌形态、地质时代和地质事件等。
地质构造是地球内部构造与形态的总称,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分为洲壳和海洋壳;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部分,由上地幔、中地幔和下地幔组成;地核位于地幔之下,分为外核和内核。
岩性组成是指地壳中的岩石的种类和特征。
常见的岩石类型包括火山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山岩是由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如玄武岩、安山岩等;沉积岩是通过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等;变质岩是由旧有岩石在高压和高温的条件下改变而成,如片麻岩、页岩等。
地貌形态是地表的地形特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等。
地貌形态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如山脉常常是由地壳运动造成的地皮隆起而形成的;平原则是沉积物堆积而成。
地质时代是指地球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划分。
地质时代的划分基于地质事件和化石的演化,如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
每个地质时代都有不同的地质特征和化石记录。
地质事件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
地壳运动是地层的抬升或下沉等地壳变动,常常会导致山脉的形成;火山喷发
是地壳中岩浆的喷出,形成火山口和火山岩;地震是地壳的震动,常常与地壳运动和火山活动有关。
地质概况的了解对于资源勘探、地质灾害预防和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地质科学研究的基础。
地质情况描述
地质情况描述地质情况描述地质情况是指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产资源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情况。
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情况对于开展矿产勘探、建设工程、防灾减灾等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描述地质情况。
一、地质构造地球是由多个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之间相互移动,导致了各种地形和构造的形成。
在中国境内,主要有华北克拉通、扬子克拉通等大陆板块以及青藏高原和东北亚陆缘等活动板块。
这些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中国境内许多山脉和高原的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山脉等。
二、岩石类型岩石是组成地壳和上部地幔的主要物质,其类型有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
火成岩是由火山喷发或深部侵入物浆结晶而成的,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如砂岩、泥岩等;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由原有岩石发生改变而成的,如片麻岩、云母片岩等。
中国境内主要有华北地区的花岗岩、扬子地区的砂岩和变质岩以及青藏高原的大量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等。
三、矿产资源中国境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和能源矿三类。
金属矿主要包括铁、铜、铅锌等;非金属矿主要包括盐、硫、石灰石等;能源矿主要包括煤、油气和核能等。
中国境内最大的金属矿资源是铁,其次是铜和锌;最大的非金属矿资源是盐和硫;而能源方面则以煤为主。
四、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和滑坡等自然灾害都与地质情况密切相关。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交界处,地震频繁。
火山爆发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
洪水和滑坡则与地形、降雨等因素有关。
总之,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情况对于开展各种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和研究。
地质的分类
地质的分类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地质的分类!你可知道,地质就像是一个超级大宝藏,里面有着各种各样让人惊叹不已的玩意儿。
首先呢,有火成岩。
这就好比是一场热烈的火山喷发,激情四射!想想那些滚烫的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坚硬岩石,多酷啊!比如玄武岩,咱出去旅游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能看到那种黑黑的、有着独特纹理的石头?那就是火成岩的一种例子呀。
然后还有沉积岩。
这不就像是时间这个神奇的魔法师慢慢堆积起来的成果嘛!河水啊、风啊把各种物质搬运过来,一层一层地堆积。
就说砂岩吧,是不是能在很多地方看到它那有着层次的模样,就像是岁月的痕迹。
再来说说变质岩。
哇哦,这简直就是地质界的变形金刚啊!原本好好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像大理石,那华丽的外表,不就是经过了一番蜕变嘛。
咱就说,这些地质的分类是不是超级有趣?这不就跟我们人的成长一样嘛,经历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模样和特点。
嘿,你想想看,要是没有这些不同类型的地质,我们的世界得少多少精彩啊!火成岩给了我们壮观的景象,沉积岩记录了时间的故事,变质岩展示了变化的魅力。
它们就像是地球这个大舞台上的主角,各自演绎着独特的篇章。
所以啊,一定要好好去欣赏和了解这些地质分类,那会让我们更加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啊!。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名词解释1. 陡坡(Steep slope):指地表的倾斜度较大的地形,通常是由于地壳的断层运动或者水侵蚀等因素导致的。
2. 峡谷(Canyon):指形成于地壳运动或者水侵蚀过程中的深而狭长的地形,常见于河流或者冰川形成的地区。
3. 枯水线(Perennial stream):指全年都有水流存在的河流或者溪流,水源通常来自降水、融雪或者地下水。
4. 云杉林(Coniferous forest):指以云杉为主要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
云杉是一类常绿树种,通常生长在高纬度或者高海拔地区,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5. 落叶林(Deciduous forest):指以落叶乔木为主要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
落叶乔木在秋季会从树枝上脱落叶子,在春季重新生长新的叶子。
6. 风化(Weathering):指地壳岩石在地表或者地下受到气候、水、生物等作用的破坏和分解过程。
风化过程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形式。
7. 地震(Earthquake):指地壳发生剧烈震动的现象。
地震由于地壳的断层运动造成的,能够产生地震波,并且在地表产生地震破坏。
8. 火山(Volcano):指地壳下方存在有活跃的岩浆,并且通过地表的火山口喷发出来的地质现象。
火山的喷发会释放岩浆、烟尘、火山灰等物质。
9. 熔岩(Lava):指岩浆从火山口喷发出来并流动到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物质,通常呈现黑色或者暗红色,具有较低的黏性。
10. 陨石坑(Crater):指由于宇宙物体(如小行星或者陨石)撞击地表而形成的圆形坑洼地形。
陨石坑通常由撞击物体的能量形成的溅射物质和地壳碎片构成。
11. 重力坍塌(Gravity collapse):指由于地质构造的失稳或者物质移动的影响,导致地形陷落或者坍塌的过程。
重力坍塌可以造成地壳的塌陷、山体滑坡等。
12. 高山(Mountain):指地表地壳上海拔较高的地形,通常由于地壳构造运动或者火山喷发造成的。
高山区具有陡峭的山峰和坡地,气候和植物区系也有较大的差异。
总结地质特征
总结地质特征地质特征是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和结构,反映了地球长期以来的演化过程。
地质特征包括地形、地貌、岩层和岩性等,它们是地球表面地质历史的重要记录。
本文将总结常见的地质特征,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简要分析。
地形特征地形特征是地表面的起伏和高低变化,即山地、丘陵、平原等地貌形态。
地形特征可分为构造地形和侵蚀地形两大类。
构造地形构造地形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所形成的。
地壳运动包括地震和地壳运动运动两种类型。
常见的构造地形有以下几种。
1.山地:山地是由地壳的抬升和隆起而形成的,通常具有陡峭的山峰和峡谷。
山地常见于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如地震带附近。
2.高原:高原是由地壳隆起而形成的宽阔而平坦的地表,通常高处较为平缓,地势逐渐向四周倾斜。
高原与山地相比较平缓,常见于地壳运动较为缓慢的地区。
3.盆地:盆地是由地壳下陷形成的相对低洼的地表,通常具有相对平坦的地形。
盆地常见于构造活动较弱的地区,如华北平原。
侵蚀地形侵蚀地形是由水、风、冰等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侵蚀地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山地地形:由水流沿着山坡切割而成的地形,其地貌特征为陡峭的山谷、深峡和瀑布。
2.高原地形:高原地形的形成与外界水流侵蚀有关,水流在高原上形成广谷、阶地等地貌。
3.平原地形:平原地形主要由水、风等自然力量在长时间作用下形成的,地势平坦,常见于河流汇聚处和海岸周边。
岩层特征岩层特征是地下岩石的堆积和分布特征,是地质过程的产物。
岩层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下深处岩浆喷发到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火成岩的特征是晶粒较大,质地坚硬,如花岗岩和玄武岩。
2.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屑、泥沙等沉积物经过水或风等力量沉积堆积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特征是质地较软,如砂岩和泥岩。
3.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经过高温、高压等地质作用转变而成的岩石。
变质岩的特征是晶粒重新排列和重结晶,如片麻岩和页岩。
地质特征的形成机制地质特征的形成机制复杂多样,涉及到地球的内部和外部作用力。
地质学的定义
地质学的定义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造、物质组成以及地球演化历史的科学。
通过对地壳、岩石、矿物等地质现象的研究,地质学家们揭示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为人类认识地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表面的形态、地球内外部的物质组成以及地球的演化历史等。
地球内部主要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部分。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由铁和镍等重金属元素组成,温度和压力极高。
地幔位于地核之上,主要由硅、氧等元素的氧化物组成,温度和压力较高。
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主要由硅、氧、铝等元素的氧化物组成。
地质学家通过对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地球表面的形态进行研究,揭示了地球的构造和演化历史。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岩石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火成岩是由地下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由风、水、冰等作用将岩屑沉积形成的,如砂岩、页岩等;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由原始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如片麻岩、石英岩等。
地质学家还研究地球表面的地貌,了解地球形成和演变的过程。
地球表面的地貌多种多样,包括山脉、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
山脉是地球表面的隆起地形,由地壳板块之间的挤压和抬升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平原是地球表面的相对平坦地形,主要由沉积物积累形成,如长江中下游平原、亚马逊平原等;河流是地球表面的水系,由降雨和地下水形成,如长江、尼罗河等;湖泊是地表积水形成的水域,如五大湖、青海湖等;海洋是地球表面的大面积咸水水域,占地球表面积的大部分。
通过对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岩石和地球表面地貌的研究,地质学家们揭示了地球的演化历史。
地球的演化历史可以分为数个时期,包括地球的形成、原始地壳的形成、大陆漂移、板块构造以及地质事件等。
地球的形成是指地球从原始太阳云气体坍缩和聚集形成的过程;原始地壳的形成是指地球初期地壳的形成,由火成岩和沉积岩组成;大陆漂移是指地球板块在地球表面运动和漂移的过程,导致地球表面地貌的变化;板块构造是指地球表面被分割成若干块状板块,并在板块边界处发生构造活动;地质事件是指地球表面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如火山喷发、地震等。
地质资源类型
地质资源类型地质资源是指存在于地壳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或能源。
地质资源类型主要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地质工程材料。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地质资源类型。
1.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指地球上的矿物质资源,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和燃料矿。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农业等领域。
1.1 金属矿金属矿是指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
常见的金属矿有铁矿、铜矿、铝矿、锡矿、铅锌矿等。
金属矿用于制造各种金属及合金,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建筑材料、电子产品等领域。
1.2 非金属矿非金属矿主要包括石灰石、石膏、磷矿、硫磺等。
非金属矿多用于建筑材料、化工原料、冶金工业等领域。
1.3 燃料矿燃料矿是指含有燃料能源的矿石。
燃料矿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燃料矿是人类社会能源供给的重要来源,广泛应用于发电、交通运输、化工等领域。
2.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是指可以转化为能量供人类使用的物质,包括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2.1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自我更新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
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污染较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2.2 非可再生能源非可再生能源是指不能自我更新的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非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的主要能源供给来源,但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3. 地质工程材料地质工程材料是指在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以及交通运输工程中使用的材料,包括石料、水泥、砂石等。
3.1 石料石料是指岩石经爆破、破碎和筛分等工艺处理后得到的砂石、砾石等物料。
石料广泛用于道路建设、桥梁工程、房屋建筑等领域。
3.2 水泥水泥是一种用于粘结材料的矿物粉末,通过与水反应形成胶凝材料,用于制作混凝土和砂浆等建筑材料。
3.3 砂石砂石是指由颗粒状岩石通过天然风化或人工破碎得到的颗粒状材料。
砂石常用于建筑、道路工程和水利工程等领域。
结论地质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地质工程材料。
对地质学的理解和认识
对地质学的理解和认识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岩石、矿物、地球表面以及地球历史发展的一门科学。
它涉及了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内部的构造、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地球表面的地貌和地球历史的变化等方面。
地质学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球内部结构:地质学通过地震波传播、地热传导等方法,研究地球内部的構造,如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层结构,以及地球板块的运动和地震活动等。
2. 岩石和矿物:地质学研究地球上的岩石和矿物,包括它们的成因、分类、性质和分布。
通过对岩石和矿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质过程。
3. 地球表面的地貌和地质过程:地质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沙漠等,以及它们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通过研究地质过程,可以了解地球的地壳变动、气候变化、沉积作用等。
4. 地球历史的演化:地质学研究地球历史的演化过程,包括地球形成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的变质和岩浆活动、地壳的运动和地质事件等。
通过对地球历史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球环境的变化。
地质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为石油、煤炭、金属矿产等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可以为灾害预测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此外,地质学还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地球的自然奥秘,增长对地球的认识和保
护意识。
地理地质知识
地理地质知识地理地质知识是指对于地球上与地质有关的各种现象、过程、规律以及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地理地质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变过程,还可以提高我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本文将从地质的定义、地质的分类、地质历史和地质事件等方面详细介绍地理地质知识。
一、地质的定义地质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地壳发展演化、地球表面及其上空活动的一门学科。
它探讨地球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研究岩石、矿产和地质灾害等现象,从而揭示地球的历史和未来发展。
二、地质的分类地质可以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
根据地球内部构造和性质的不同,地质可以分为岩石地质、构造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等;根据地质过程和地表特征的不同,地质可以分为地貌地质、沉积地质和地震地质等;根据地质发展的时间和阶段的不同,地质可以分为古生代地质、中生代地质和新生代地质等。
三、地质历史地质历史是指地球形成以来的漫长岁月中所经历的各种地质事件和地球的演变过程。
它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地质时代,即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和第四纪。
在地质历史中,地球经历了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地震活动等各种重大地质事件,这些事件直接影响着地球的地貌和环境。
四、地质事件地质事件是地球内外各种现象和过程的总称,是地球地质变动和发展的具体表现。
地质事件可以分为内部地质事件和外部地质事件两大类。
内部地质事件包括火山喷发、地震、地热活动等;外部地质事件包括风化、侵蚀、沉积、地貌形成等。
五、地理地质知识的重要性地理地质知识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地理地质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变过程,加深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其次,地理地质知识对于资源开发和利用、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后,地理地质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总结地理地质知识是我们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演变过程的重要工具,它涉及到地质的定义、分类、历史和事件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球的外部圈层是指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大气环流分布于【对流层】中,是【全球范围】的大规模大气。
3.【大陆架】是海上采油的部分。
4.地球的重力--重力值小于正常重力值称【负异常】。
【实测<标准】,低密度---【石油、天燃气】。
5.地磁异常和地磁场的变化--若地壳中存在【金矿、盐矿、石油、花岗岩】等【低磁或反磁性的矿物和岩体】,测定的地磁场要素值小于地球基本磁场,叫【负异常】。
6.通常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把固体地球分为三大圈层,即【地壳、地幔、地核】。
7.软流圈具有【软塑性、流动性】。
8.8种元素—【O、Si、Al、Fe、Ca、Na、Mg、K】,这8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占地球的【97.52%】。
各种元素在地壳中重量的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9.【矿物】是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10.矿物粉末的颜色称为【矿物的条痕。
条痕的作用】:消除假色,减弱他色,固定自色。
11.【硬物的鉴定方法】:选用新鲜矿物的光滑面与摩氏硬度计标准样式进行刻划,较软矿物上留下被刻划的痕迹,较硬的矿物上则黏有较软矿物的粉末,依次刻划,最终确定硬物的范围,对于粒状、纤维状矿物,不宜直接刻划,应先将矿物捣碎,在已知硬度的标准矿物面上摩擦,是否有其擦痕,来比较硬度大小。
(金刚石---10度)12.矿物表面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称为【硬度】。
13.【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14.【断口】:矿物受外力作用,沿任一方向破裂并出现各种不规则断面。
15.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6%)】。
16.【造岩矿物】:矿物种类很多,但组成岩石的只有几十种,这些种类少,数量多,在岩石中常见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17.【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
【时间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
18.【时间】:早、中、晚、末。
【地层】:下、中、下、顶。
19.岩石地层单位是【物质性、穿时性】,物质性是地层单位系统中最常用的代表,主要根据【地层的岩石特征】进行划分、对比。
岩石地层分为【四级】,即群、组、段、层。
生物地层单位:【物质性、穿时性】。
20.【化石】是保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
【标准化石】:划分对比地层最有效的化石。
【指向化石】:能够指示环境特征的化石。
21.利用岩石矿物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及其衰变产物的数量比借助仪器测算得出的岩石矿物的年龄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
22.【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及生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产物:【岩石碎屑】。
【物理风化作用方式】:a.岩石释重 b.温差风化c.冰劈作用 d.结晶撑裂23.化学风化作用方式有【溶解作用、氧化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和碳酸化】作用。
【产物】:a.溶于水,随水迁移 b.留在原地的残疾物24.【生物风化作用】可分为生物物理风化和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产物】:岩石的碎屑。
产物为:土壤。
25.【风化壳】是指在陆地表面有残疾物和土壤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厚薄不均的薄壳。
26.【风化壳】由地表向下依次分为【土壤层、残积层和半风化层】。
【地壳】: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层、基岩。
27.【地面流水】是指沿陆地表面流动的水体。
地面流水根据水源补给特点可分为【常年性流水和暂时性流水】。
暂时性流水包括【片流和洪流】。
28.【片流、洪流的危害与防治】:【危害】:片流、洪流主要冲刷地表松散的土层。
造成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的贫瘠和缺失,同时大量的泥沙被带入到河流中,造成河床淤浅、堵塞,河水泛滥,对农业、交通等方面危害极大。
【防治措施】:首先要广种植被,增加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固着能力,减少片流对土壤的洗刷量,其次大力兴修水平梯田,挖水平沟、鱼鳞坑,减小地形坡度,增加土壤的蓄水量,防止片流汇集成洪流。
29.河谷的三要素:【谷坡、谷底、河床】。
30.【河流侵蚀作用】可分为机械侵蚀和溶蚀。
机械侵蚀按侵蚀作用的方向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31.河水及其所挟带的碎屑物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作用称为【下蚀作用】。
32.【急流成因】:在河床的重剖面上,有缓陡坡交替出现的阶梯,在较陡的河床上流水及出现水化形成急流。
33.【瀑布成因】:在长期的下蚀作用下,在河床的缓陡交接处,陡坡下部岩石不断地被剥蚀而上部坚硬的岩石还保存下来,从而使河床在重坡面出现直立陡坎,河水从陡坎处直立而下形成瀑布。
34.【河流的下蚀作用】不断使河谷加深。
35.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侧蚀作用】。
侧蚀作用的结果使河床弯曲、谷坡后退,河谷加深。
36.河水的河曲处截弯曲直的弯曲河道称【牛轭湖】。
37.河流的机械搬运作用有【推移、跃移和悬浮】三种方式。
38.【机械沉积分异作用】:随着水流速度由大到小有规律的变化,碎屑物质根据其粒度、密度、形状和矿物成分的不同,在重力的影响下按一定顺序沉积的现象称为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沉积方式以机械沉积为主。
39.潜蚀作用包括【机械和化学】两种方式。
【机械潜蚀】:流速小,冲刷力弱,机械潜蚀弱。
化学潜蚀作用较显著。
40.【岩溶作用】:把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发生的以地下水为主(兼有部分地表水作用)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崩塌作用等一系列过程称为岩石作用或喀斯特作用。
41【.岩石作用发育条件可归纳为】:a.可溶性岩石b.岩石的透水性c.地下水的溶蚀能力d.地下水的流动特征41.【过饱和沉积场所及对应产物】:a.岩石裂隙中沉积---矿脉b.岩浆岩气孔中沉积---杏仁体c.在洞穴中沉积---石钟乳、石笋、石柱d.碎屑物间沉积---胶结物e.泉口沉积---泉华冰川及其挟带的岩石碎块对冰床基岩的破坏作用称【刨蚀作用】。
其方式挖掘和磨蚀两种。
42.迎冰面磨蚀作用【强】,表面变【光滑】,坡度【变缓】。
背冰面挖掘作用【较强烈】,表面变得【凹凸不平】,坡度【变陡】。
43.当冰川消融后,这些遭受磨蚀和挖掘的基岩,若保留下来,则称为【羊背石】。
44.山岳冰川形成的冰蚀地形主要有【冰蚀谷、冰斗、鳍脊、角峰】等。
45.冰川的搬运方式为【载运和推移】。
46.海水的运动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几种方式。
47.【波浪、潮流和洋流】是海洋搬运作用的【主要动力】。
通常以【波浪】为【主要搬运动力】。
48.【泻湖】是因沙嘴、沙坝扩大相连,使之与大海隔离的海湾。
49.【锰结核】是一种黑褐色、外表呈球形或椭球形,内部具同心圈层结构的锰、铁氧化物团块。
锰结核拥有【“永远资源”】之称。
50.湖泊的沉积作用的方式为【剥蚀、搬运】,与海洋类似。
51.【盐湖沉积分为四个阶段】:a.碳酸盐阶段产物:CaCO3(方解石)、MgCa[CO3]2(白云石)、Na2CO3*10H2O(苏打)、Na2CO3*NaHCO2*2H2O(天然苏打)——此类湖泊称碱湖或苏打湖b.硫酸盐阶段产物:CaSO2*2H2O(石膏)、Na2SO4*10H2O(芒硝)、Na2SO4(无水芒硝)——这是湖泊称为苦湖。
c.氯化物阶段产物:NaCl(石盐)、KCl、MgCl2*6H2O(光卤石)和KCl(钾盐)等氯化物结晶析出——这时形成干盐湖。
d.沙下湖阶段51.【风蚀作用】:是指风以其自身的力量和所挟带的沙石对地表岩石、松散沉积物的破坏作用。
按其作用方式分为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52.【风的运动】方式分为【悬移、跃移和蠕(推)移】三种。
53.【跃移】是风运物的主要运动方式。
风沙流中跃移物一般占70%-80%,蠕(推)移物占20%-30%,悬移物<5%,粒径0.2-2mm的沙、砾都以跃移和蠕移的方式移动。
54.在一定条件下,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坚硬的岩石过程称为【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压实、胶结、重结晶、交代作用】。
55.【沉积岩】:地壳表层条件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以及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份在原地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56.【层理构造】:是沉积岩中最普遍的一种原生构造,是通过组成沉积岩的矿物、岩屑的颜色、成分、厚度、颗粒大小及排列状况等,在垂直于沉积岩表面的方向上变化表现出来的层层构造。
57.当岩层沿着层面裂开时,在层面上出现的各种不平坦的沉积构造痕迹,统称为【层面构造】。
【主要的层面构造】有:波痕、泥裂、雨痕及雹痕、晶痕58.具有层状构造的岩石统称为岩层。
层状构造有原生和次生两类。
原生层状构造又称【层理】,常见于【沉积岩及火山岩】中。
次生层状构造常见于变质岩中。
59.岩层面【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60.岩石的【产状类型】:a.水平岩层 b.倾斜岩层 c.直立岩层61.【构造运动】是指由于地球内部动力引起的组成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包括升降运动、水平运动(主导)。
62.【褶皱】:层状岩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形成一系列波状的弯曲线的现象。
63.【褶曲—基本单位】,是褶皱的一系列弯曲中的单个弯曲。
64.【褶皱的基本类型】背斜:核老侧新向上弯曲向斜:核新侧老向下弯曲65.【褶曲的分类【:按转折端形态按轴面产状按平面长短的比例 a.线型褶曲 >10:1b.长轴褶曲 10:1-5:1c.短轴褶曲 5:1-3:1d.穹窿(背)构造盆地(向)<3:1e.鼻状构造65.【褶皱的组合型式】(两种基本类型)复背斜和复向斜隔挡式褶皱和隔槽式褶皱66.【断层】:岩层或岩体受力破裂后,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了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叫断层。
67.【断距】:是断层面两侧岩块相对滑移的距离。
68.【断层的几何要素】: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下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平移断层—水平方向有一定的移动69.正断层可组合成【阶梯状、地堑和地垒】。
70.【岩浆】是由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分得熔融体。
71.将岩浆从其形成、活动直至冷凝为岩浆岩的整个复杂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72.【火山喷发类型】:熔透式喷发、裂隙式喷发、中心式喷发{按爆烈程度又可分为宁静式、爆烈式及递变式【大多数火山喷发属此类】}73.【喷出作用的产物】:火山喷出物—气态喷出物、液态喷出物、固态喷出物【火山地形】—碎屑椎、熔岩锥、复合锥74.根据侵入深度不同,可将侵入岩分为【深成侵入岩(3-6Km)和浅成侵入岩(<3m)】。
75.【深成侵入岩】—岩基,岩株【浅成侵入体】--岩床,岩墙,岩盆,岩盖,岩脉76.【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其组成物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及相互关系。
76.【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体构造】(常见的特有物)77.变质作用的因素和方式: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