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四节课 思维与语言(新)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
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初等教育专业)教育科学学院《基础心理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 指导思想基础心理学是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 专科生较好学完基础心理学课程后能达到的水平, 以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二、 命题的原则(1) 重点考察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心理现象的实 质,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等内容。
(2) 考试命题应该覆盖指定教材的各章内容,既全面考核,又要突出重点。
(3) 试卷含有认知能力各个层次的题目,并着重考核应用能力。
各层次题目 所占分数比例大体是:识记占20%,理解占40%,应用占40%。
(4) 试卷难易适度。
题目难易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即:易、较易、较难、难。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体是: 较难占40%,难占15%。
试题认知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概念, 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
在命题中是二者兼顾, (5) 各个试题彼此独立,某试题不会替其他试题作答或成为暗示其它试题答 案的线索。
三、 考试对象: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
四、 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答题时间:120分钟 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12%填空约10%选择题约15% 判断说明题约12% 简答题约25% 论述题和实例分析题约26%五、考试参考用书:梁宁建主编:基础心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6月第1版。
易占20%,较易占25%, 在各个认知能力层次中都可 统筹安排。
第二部分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一、考核知识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的主要研究方法。
3、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主要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一、考核要求识记:心理过程、个性、主要理论派别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理解掌握: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方法。
综合应用:分析说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一、考核知识点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方式、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及其规律。
第三章第四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当前教育教学的启示
(二)教育教学模式
1.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 点击添加文本 是在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衍生出的以实现儿童认知发 展潜能为根本目的,以师生平等交往为途径,以教师对 点击添加文本 儿童的准确把握为鲜明特征的教学理念。
点击添加文本
基于此,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要以儿童自发的大纲为基础也 即儿童的兴趣、需要、经验为基点,进行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 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努力使教学大纲与儿童自己的大 纲相一致。
案例:中班美术活动《冬娃娃》 《冬娃娃》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引导幼儿画出冬季人物服装的 主要特征。这是教师基于幼儿原有水平提出的教学自标,即教学大 纲。 活动中,教师在引导讨论范例人物小弟弟时,将该目标变得非 点击添加文本 常具体而有弹性:小弟弟要出门怎样才能保暖呢?你们戴过什么样 的帽子呢?在分辨人物服饰颜色的时候,老师还请幼儿从桌上的蜡 点击添加文本 笔中任选两枝,比较哪一枝颜色深,哪一枝颜包浅。
2.交互式教学 教师与学生小组之间的相互对话,最初教师进行活 点击添加文本 动示范,之后,教师与学生轮流当教师。 从维果斯基的观点来看,互动式教学强调社会交往 点击添加文本 和教学支持在学生逐步发展技能过程中的作用
点击添加文本 3.认知学徒式 在学徒制中,新手与专家近距离地一起进行与工作 点击添加文本 有关的活动。学徒在它们的最近发展区中工作,因为他 们经常遇到超过他们能力以外的工作任务,通过与专家 一起工作,新手获得了专家与他们分享的关于重要过程 的知识,并且将之与自己当前的理解调整起来。
活动中,教师要示范蜡笔涂色,其实是提高控制手 部肌肉动作的能力和协调性的技能演示。但教师没有把 这个涂色技能抽象地告诉幼儿.说:“要用力地涂得均 匀,涂得浓”,而是把它与穿上厚厚的衣服,衣服上不 点击添加文本 要有小孔,别让北风吹进来等与幼儿息息相关的经验联 系起来。所以当幼儿涂色时,他们想到的不是涂满、均 匀,而是给冬娃娃穿上暖暖的衣服,把涂色练习变成了 点击添加文本 幼儿关心冬娃娃的行为,提高了幼儿练习涂色的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点知识归纳
第三章中学生的学习第一节学习的本质一、什么是学习(一)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二)狭义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地获得社会社会及个体经验的过程。
它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人类除了能够以直接的方式获取经验外,还能通过社会交往等形式获取大量的间接经验。
第二,人类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语言、文字是人类经验的载体。
第三,动物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是被动的,而人类的学习是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并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的特点有:1.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室指导下展开的。
2.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3.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
4.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的。
二、学习的种类(一)依学习水平划分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个层次水平,这八类学习分别是: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系列学习。
4.言语联想学习。
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原理学习。
8.解决问题学习。
(二)依学习内容和方式划分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有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一)依学习内容和结果互分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最终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
技能学习最终要解决的是会不会做的问题。
三、学习理论(一)刺激-反应理论刺激-反应理论是由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创立的。
猫的迷笼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他用S和R表示刺激和反应,从而得出结论:S-R。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必背知识点第一部分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发展教育第一节感觉与知觉一、感知觉概述(一)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是新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感觉和知觉的联系:首先直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其次,感觉和直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首先,二者在感受与反应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
其次,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
再次,经验在感觉和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三)感觉的分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肤觉)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四)知觉的分类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二、感知觉的一般规律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就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指人的主观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引起感觉刺激的限度,也成刺激阈限,表示客观刺激量的大小心理物理方法常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主观感觉性能力的大小,二者之间成反比关系(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也是成反比关系。
(3)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同样成反比关系。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的互相作用 4、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发展。
2、知觉活动的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指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客观有;第一,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第二,对象的活动性;第三,刺激物的新颖性;第四,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
主观有: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需要和兴趣爱好;定势与情绪状态等影响对知觉对象的选择。
幼儿的思维发展与语言发展的关系
幼儿的思维发展与语言发展的关系幼儿的思维发展和语言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思维发展与语言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幼儿的思维发展与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1. 思维发展与语言发展的相互关系思维发展和语言发展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过程。
语言是幼儿表达思维的主要方式,它承载着幼儿的思维内容,帮助幼儿理解和表达世界。
同时,语言也是思维的载体,通过语言的使用,幼儿能够将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感受转化为概念和逻辑思维。
2. 幼儿语言发展的阶段与特点幼儿的语言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主要包括前语言期、单词期、短语期、句子期和语法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在前语言期,幼儿主要通过非语言手段,如表情、动作和声音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到了单词期,幼儿开始学习和使用一些简单的词汇;在短语期,幼儿能组合两到三个单词成为简单的短语;句子期,则是幼儿可以使用完整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最后,在语法期,幼儿逐渐掌握语言的语法规则和结构,能够连贯地表达复杂的思维内容。
3. 思维发展与语言发展的互相促进思维发展和语言发展在互相促进的过程中相辅相成。
通过语言的运用,幼儿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
同时,思维的发展也推动着幼儿对语言的进一步学习和运用,促进语言的迅速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讨论、互动、思考和表达,逐渐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4. 促进幼儿思维和语言发展的方法和技巧4.1 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创造经常听到和使用语言的环境,与幼儿进行良好的互动,启发幼儿思考和表达。
4.2 给予积极的反馈:对幼儿的语言表达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建立他们对语言表达的自信心和兴趣。
4.3 阅读与讲故事:通过阅读和讲故事扩展幼儿的词汇量,培养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4.4 提供思维训练:给予幼儿一些思维训练的活动,如拼图、玩具组合等,帮助幼儿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与语言艺术 ppt课件
ppt课件
3
思维的发散性还涵盖:
1.逆向思维:实际上是一种注意力的转移,
变换角度去思考。
2.侧向思维:从与自己无关的事物中得到启
示,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3.立体思维:指思考问题跳出点,线,面的
考。
限制,有意识地“立”起来思
ppt课件
4
(二)主持人的发散思维品质
首先,“多端”:发散思维体现主持人思维的开阔性;对 一个问题,可以多开端,产生很多联想 展开思路。能发展,全面和辩证地认识 事物。美国《60分钟》节目主持人华莱 士仅一个小时的采访,竟设计了100多 个问题作支撑。
会从天而降,就是降下来了自己也把不住,把不牢。
如果中国人再这么沉浸在 “8” 的迷梦pp中t课,件敢问 “发”在何方?
10
“8”的深思
主持人从“现象描述”,“现象分析”,“纵 深分析”
等三个层面展开思维。 从对历史的反思
对现实的包容
深入探讨现象背后的心态,成因
ppt课件
11
(三)主持人发散思维的培养
夺冠选手大多是马骏仁率领的马家军,教练是老将出马,队员自然快马加鞭。马年刚
到,体育界就有接二连三的好成绩,中国体育今年的热度依然不会减。
节后还有人马不停蹄,从前说不过十五不出门,而今年民工初四初五就往回赶,
因为北京正在筹备2008年奥运会,自然就少不了招兵买马,外来打工人员恐怕不愁找
不到工作。
节后工商银行的门口排起了大队人马,有句话叫歇人不歇马,可工商行是发散性思维?
那就是“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的思维” (游国经《创造性思维与方法》)。
其特点是不依常规,寻求新意,能将多种学科,多种 知识于碰撞中顿悟,于汇总中吸纳。
语言学纲要教学大纲
语言学纲要教学大纲《语言学纲要》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XX班的学生。
课程说明: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叶蜚声、徐通锵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学纲要》,参考教材是徐通锵、王洪君等编写、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
本课程主要阐明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学习各门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学习语言理论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导言[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基本类别和主要流派,了解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三、语言学的应用价值第一章语言的功能[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它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
通过信息的交流,人们才可以在社会中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感知,更好的分工协作。
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全民性,它与社会相互依存,是人们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
没有语言,就无法形成人类社会。
第二节语言的思维功能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思维不同于思想,是指动脑筋去认识现实的一种能动过程。
思维离不开语言。
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与思维的发展儿童学会语言的过程与思维能力的发展相辅相成。
三、关于聋哑人的语言和思维聋哑人失去语言能力对他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四、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语言的性质;理解语言符号的特点;初步认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理解语言系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这一命题的含义。
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一、语言和说话语言是指由有限的材料和有限的规则组成的系统,而不是具体的话语。
说话具有具体的和个人的特点。
二、语言与符号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相结合的统一体。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
系和关系中去认识事物。 思维广阔的人, 不仅注重问题的整体, 还 注重问题的细节; 不仅考虑问题的本身, 还考虑与问题有关的其他 条件。 思维的广阔性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 只有具备大量知识 的人, 才能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和不同联系上去考虑问题, 从而避免 片面性和狭隘性。
• ( 五) 思维的敏捷性
•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 它是指一个人能在 很短的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 即人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当 机立断, 不徘徊、 不犹豫。 古人所谓 “ 眉头一皱, 计上心来” , 便是思维敏捷的一种表现。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有的人遇事胸有 成竹, 善于迅速做出判断; 与此相反, 有的人遇事优柔寡断, 或草 率行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思维概述
• ( 二) 抽象与概括 • 抽象是指在头脑中抽出一些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 舍弃其非本质属
性的过程。 例如,“ 可以写字” 是笔的本质属性, 这一结论是通过抽 象得到的。 概括是指在头脑中把从同类事物中抽取的共同本质属性 结合起来, 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的思维过程。 例如, “ 凡是有羽 毛的动物是鸟” , 这就是概括。 • 抽象与概括是在分析、 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 是更高一级的思维过 程。 只有通过抽象与概括, 人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 联系, 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 三) 比较与分类 • 比较是对事物进行对比, 确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以及它 们之间的关系的过程; 分类是把具有共同点的事物归为一类的过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思维概述
• ( 二) 判断与推理 • 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
人民大中外幼儿教育名著导读(第二版)PPT《思维与语言》
中外幼儿教育名著导读
二、写作背景
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思维与语言》一书是维果斯基后期的主要代表作,汇集了作者工作的主要方面,尽管该书主题是思 维和语言的关系研究,但是书中却深刻地展现了富有创见和缜密思考的智力发展理论,其最近发展区理论 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一项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原则,该书是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经典著作之一。
学概念的研究结果,证明儿童概念的形成同其思维活动是密不可分的。
第5章 “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提出各年龄期儿童概念形成的过程。
第6章 “童年期科学概念的发展”通过对学校教学过程中概念的形成过程和以非系统方式获得生活经验的
过程进行比较,提出科学概念与日常概念具有不同的形成途径。
第四部分包括第7章。第7章 “思想和言语”概述了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过程,阐发了内部言语的自
1896 年 11 月 5 日,维果斯基出生在白俄罗斯奥尔沙 ( Orshe)小镇的一个犹太裔家庭。 维果斯基自幼酷爱文学和哲学, 1913-1915年,文学、法学、戏剧成为维果斯基兴趣的中心, 1917 年,维果斯基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毕业。 1924年,维果斯基进入莫斯科的心理学研究所工作,正式走上心理学研究的道路。 1934 年 6 月 11 日,维果斯基因患肺结核病去世,年仅 38 岁。维果斯基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在 心理科学的众多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被誉为 “心理学界的莫扎特”. 维果斯基认为,人类心理与动物心理的区别主要是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 (逻辑记忆、思维、有意注 意等)。维果斯基强调环境和社会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下,个体的心理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维果斯基对儿童心理学的另一 个突出贡献是提出了 “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 (表现)和 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潜在能力 (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
想象与思维的发展
3.想象更富于现实性
•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保留着幼儿想象的特点,容易脱离现实,他们往往沉 溺于不切实际的虚幻之中,并且把自己想象的东西与现实生活的客观存在 等同起来,他们喜欢看有幻想性质的影视作品、听神话故事等。
• 到了高年级,他们逐渐认识到这些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其中的一些情 结和人物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他们的想象开始变得更理性和现实。
•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显示出如下一些特点: 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2.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 3.逐步稳定地形成各种概念
• 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 小学儿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不是自发实现的,而是在新的 生活环境中,在教学条件的影响下实现的。刚入学的儿童的思维还离不 开事物的具体形象,也就是说,他们还要借助具体事物的表象解决问题。 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当儿童对抽象的数学运算感到困 难时,只要教师用直观教具一演示或以形象的语言来提示,学生就能很 快领悟,得到正确答案。初入学儿童的思维虽然保持具体形象的特点, 但不意味着他们的思维没有任何抽象概括的成分。
• 3.逐步稳定地形成各种概念
• 概念是思维的重要方面。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只有形成了某种概念,才能用它进行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用它 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另一方面,儿童掌握概念和理解概念又是以原 有认知水平,特别是以思维水平为基础的。
九、小学儿童思维的培养
• 1.丰富儿童的感性知识 • 2.发展儿童的言语 • 3.教给儿童正确的思维方法 • 4.鼓励儿童提问
• 2.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
•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幼儿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注意事物的某一点或某 一个方面,不能同时注意和思考更多的方面。这种倾向称之为思维的中心性。瑞士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一个试验:他给儿童看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玻璃杯, 杯中装着一样多的水,让儿童确认两个杯子的水一样多之后,将其中之一倒在另一 个扁平的杯子中。他们让儿童判断此时两个杯子的水是否一样多,幼儿往往认为两 杯水是不一样多的。这说明幼儿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容易考虑事物的单一因素,他们 的分析综合能力还很差。而到了小学阶段 (6 岁半到 8 岁半),儿童已能同时考虑到 液面降低了和杯子变宽了等多种因素,而且知道一个维度──液体高度的变化可以由 另一个维度──液体宽度的相应变化所补偿。这种倾向称为思维的脱中心化。这说明 儿童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了。小学低年级儿童还只能在直接观察事物的条件下进行 分析综合,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积累, 在教学条件的影响下,小学高年级儿童已能 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更高水平的分析和综合了。
2022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新课程系统复习
2022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新课程系统复习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小学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地位)小学语文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按照通行的课程分类法,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分为核心课程、知识课程和技艺课程而小学语文课程则是核心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小学语文课程对于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特征,丰富生活经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在未来社会中谋取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一、“文”与“道”的争论,语文教学中政治思想教育和语文知识教育两者都重要。
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争论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关于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一段话: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不仅强调了语文本身是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各种外在目的,其中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工具理性。
人文性不仅强调了人不是一个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对于实现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的意义,其中核心的意义在于人文精神。
第三节小学语文课程的任务“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就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学生语文素养包含的具体内容: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大致可以把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分解成四个方面:一、人文素养方面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德。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3、具备开放的视野,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逻辑学》完整版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言第一节“逻辑”的含义一、逻辑的词源1. 逻辑一词源出于希腊文的“逻各斯”(logos.复数形式是logoi)。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据说有专论逻各斯的著作《逻各斯》。
·逻各斯的基本词义是言辞、秩序和规律。
言语是这一语词的原创义.然后在此基本词义基础上派生出理性、理想、推理论证等词义。
2. 逻各斯演变为“逻辑”一词·最先是由斯多葛学派使用 ;看作是由论辩术和修辞学两部分构成的理论。
·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也在这种意义上来看待“逻辑”一词。
·其后.逻辑一词的含义就一直和推理与论辩的方法和原则相关。
3. 逻辑一词传入中国·严复开始.“按逻辑此翻名学。
其名义始于希腊.为逻各斯一根之转”.·严复翻译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末 ;·再过十多年后.由章士钊正式在汉语中定名.作为讨论思维、讨论推理的规范和秩序的学问4. 为什么logic要翻译为逻辑?逻辑学是有点特殊的学科。
特殊在什么地方?学科名的特殊和学科内容的特殊。
中国历史上和逻辑对应的学科?逻辑究竟研究什么?二、什么是逻辑?1. 逻辑是一门和方法、原则、规范紧密相关的人文学科。
她探索和研究的是我们进行推理(reasoning.inference)时应该使用的方法、技巧、标准和原则。
逻辑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
逻辑总是和语言相关。
逻辑总是和论证证明推理相关。
p2 2. 三个方向的推理追寻历史:一个事件出现了.我们寻求其产生的原因.案件、历史、文物等.向后的推导。
确定目标: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这是向前的推理。
演绎推理:没有时空条件的推理.数学和逻辑。
几何证明和数学计算。
第二节逻辑历史简述一、古典逻辑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认为是逻辑学之父。
2. 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科的标志是他所撰写的逻辑专著.这些讨论逻辑问题的专著有《范畴篇》、《解释篇》、《分析前篇》、《分析后篇》、《论辩篇》和《辩谬篇》.这些篇章后来合编为《工具论》一书。
第三章知识的学习
(三)概念的教学 以准确的语言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 突出有关的特征,控制好无关特征的数量
和强度 提供概念范例,适当运用例证和比较。 形成概念网络(P86概念网络) 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二、原理学习
1、原理及原理获得的判断标准 原理:(规则学习)是概念间关系的说明:人
们在认识世界、发现各种事物的内在联系的基 础上得出公式,法则、原理、定律都叫规则, 或统称为原理。如功=力*距离。(若欲取必先 予之)。 原理掌握的标准:(功=力*距离) 不是能够陈述概念而是:学生能鉴别其中包含 的各个概念(是否做功)。 学生能够揭示概念之间的关系(力与功的关 系)。
其特点是容量为7+-2 影响容量的因素有二、知识背景和对知识的熟练程度。 长时记忆:信息保持时间较长,甚至终身的记忆 特点:容量是无限的、信息通常处于未激活状态。是
通过对短时记忆的信息复述,精加工和编码获得。
(三)遗忘(一般遗忘、神游)
1、定义: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后,记忆信 息消失或无法找到的现象。原因有二: 短时记忆的信息未能进入长时记忆;二 长时记忆无法回忆(三、记忆细胞死亡)
3、作用
提高学习效率 促进智力发展
在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第二节 传统观点的知识学 习
一、概念学习
(一)定义和种类
1、定义:就是具有共同心理特征(关键属性)的物体、 符号或事件的标记系统,它是对类别的心理表征。
2、种类: 加涅的分类: 具体概念: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获得的概念。 定义概念:通过概念定义获得的概念。 维果斯基的概念: 日常概念:没有经过专门教学,而在日常生活中通过
三、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一)动机激发策略
充分利用目标激励(价值和远景教育期 望、效价和期望值)
第三章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
学生的答案
• “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是驱赶韩麦尔 出课堂出学校的最后信号,他难过到极点,脸色惨白……” • “他心里乱极了,他要和同学们作最后的告别,但痛苦使他的喉 咙哽住,不能用语言表达。‘我的朋友呀’,说明他对同学、 对镇上的人爱极了,留恋极了。” • “他只向学生做了一个手势,话也不说。其实,坐在课堂上的 人心里都明白,韩麦尔被迫离开学生、离开家乡、痛苦极了。 我觉得这里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 “韩麦尔的神情、手势、语言、写的字使小弗朗士更加震动了, 他一下子长大了,他从来没有这样敬仰他的老师,老师对祖国 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使他感动不已。”
第一节 语文的含义
• 语言实际上存在静态与动态两种形式。 静态的语言相当于科学意义上的“语 言”,动态的语言则包括科学意义上的 “言语”。 • “语文”融合着科学意义上的“语言” 与科学意义上的“言语”,融合着静态 与动态的语言,指“语言及其运用”。
第一节 语文的含义
• 语文:取材于社会生活、切近日常生活、 选编于于语文课程中的“语文”,包括 语言及其应用,包括语言以及对语言的 理解和运用。 • “语文”涵盖着语言文字本身,涵盖着 听说读写的行为,也涵盖着听说读写的 结果。
第一节 语文的含义
• 语言与言语的辨析 • 强调言语性:实践活动 ;应用过程;生活 化、个性化。 • ——言语是语言的存在方式 • 言语是活跃的,发展的,运态的。语言则 在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调整。 • ——读不懂的语言 :“I服了U!”;“恐 龙”;“青蛙”;“灌水”;“蛋白质 ” ; “PPMM”、 “TMD,7456,我恨不得一 脚TST”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 一、语文课程 • 1、课程: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 • 2、语文课程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二、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不同认识(从学科角度) • 1、工具性:语言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的工具性。 (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 • 2、人文性:语言不仅是用作交际工具的符号系统, 更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 • (于漪、王荣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1-5-11
18
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 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维过程 称为形象思维. 称为形象思维.
• 例如,在未动手重新布置房间前,我们想象着:
电视机应摆在哪里,写字台应摆在哪里,书柜应 摆在哪里,墙壁的某处应张贴什么画……在思想 摆在哪里,墙壁的某处应张贴什么画……在思想 上考虑着如何布置室内摆设的蓝图。
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想象。 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想象。 • 如:在我们看武侠小说时,会在头脑里 在我们看武侠小说时, 面呈现中各种情景, 面呈现中各种情景,有时觉得主人公似乎 就在我们眼前活动, 就在我们眼前活动,有的人甚至将自己作 为主人公融入小说的情节当中。 为主人公融入小说的情节当中。
20112011-5-11
20112011-5-11 14
母狮联手出击
• 2. 美国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家葛利芬在肯
尼亚发现狮群觅食的一个高招:4 尼亚发现狮群觅食的一个高招:4只母狮联 手出击,两只母狮站在高高的土岗上,有 意让猎物知道这儿有狮子。第三只狮子钻 进草丛,悄悄接近猎物,第四只狮子则从 另一个方向咆哮着冲向猎物。受惊的猎物 看到三面被包围,条件反射地向草丛奔去, 第三只狮子毫不费力地咬住了猎物。
•
20112011-5-11
22
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 角度不同方向思考, 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寻找多种答案的 展开性思维方式,称为发散思维, 展开性思维方式,称为发散思维,又 称求异思维。 称求异思维。 • 如:一题多解、要求学生说出“纸” 一题多解、要求学生说出“ 的作用。 的作用。
我们牛 牛思维 吗?
20112011-5-11
13
精明的小猩猩
• 1. 美国威斯康辛州灵长类研究中心作过一
个实验:他们故意让一只小猩猩独自看到 工作人员在园中某处埋下葡萄,接着又把 它的几十个同伴放到园中。与同伴在一起 时,知情的小猩猩装作若无其事。3 时,知情的小猩猩装作若无其事。3小时后, 等同伴睡着了,它才悄悄起来,摸黑起来, 摸黑来到埋葡萄的地方,神不知鬼不觉地 挖出葡萄,吃个精光。
2
•
•
20112011-5-11
1元钱哪里去了呢? 元钱哪里去了呢?
• 3个学生租老百姓的房子住。一天,3个人 个学生租老百姓的房子住。一天,3
各把10元钱交给女佣。当女佣向房东转交 各把10元钱交给女佣。当女佣向房东转交 时,房东说,学生们经济不富裕,少要5元 时,房东说,学生们经济不富裕,少要5 钱吧。便把1 张的5 钱吧。便把1元1张的5张票子给女佣。女佣 想,3个人分5 想,3个人分5元分不出整数,于是偷偷地 留下2元,给3个学生每人退还1 留下2元,给3个学生每人退还1元。可是, 仔细想来钱数似乎不对。因为每个学生最 仔细想来钱数似乎不对。因为每个学生最 终每人交了9 ,合在一起27元,再加上女 终每人交了9元,合在一起27元,再加上女 佣偷留的2 ,总共29元。最初30元中的那 佣偷留的2元,总共29元。最初30元中的那 1元钱哪里去了呢?
屿上每个人都是赤脚。赤着脚没有穿鞋的。他气馁了,没 有穿鞋的,推销鞋怎么行,这个岛屿上是没有穿鞋的习惯 的。马上发电报回去,打手机回去,鞋不要运来了,这个 岛上没有销路的,每个人都不穿鞋的,这是第一个推销员。 第二个推销员来了,高兴得几乎昏过去了,不得了,这个 第二个推销员来了,高兴得几乎昏过去了,不得了,这个 岛屿上的鞋的销售市场太大了,每一个人都不穿鞋啊,要 是一个人穿一双鞋,不得了。那要销出多少双鞋出去,马 上打电报,空运鞋来,赶快空运鞋。 同样一个问题,你看,不同的思维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
第四节 思维与语言
主要内容: 1、思维的概念 2、思维的特征 3、思维的种类 4、思维的形式 5、思维的过程 6、问题解决的过程 7、想象及其分类
20112011-5-11 1
两个推销员的故事
• 两个推销人员到一个岛屿上去推销鞋。 • 一个推销员到了岛屿上之后,气得不得了,就发现这个岛 一个推销员到了岛屿上之后,气得不得了,就发现这个岛
20112011-5-11 26
头脑中所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称为 事物的表象 • 如:新房子的形象。
征
二、表象与想象 • 1、表象 • 表象是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 表象是当事物不在面前时,
• 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等基本特 具有直观性、概括性、
20112011-5-11
27
• 2、想象概念 • 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 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间接性
概括性
20112011-5-11
8
• •
•
概括性 概括性是思维反映的既不是个别事物, 概括性是思维反映的既不是个别事物, 也不是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反映的一类事 也不是事物的个别特征, 物的共同本质的特征。 物的共同本质的特征。
如:5只老虎,3只山羊,7只猴子,2只猫。 只老虎, 只山羊, 只猴子, 只猫。 这就是一个根据事物的共性使用数量来概括事物 的例子。 的例子。
20112011-5-11
11
例子
• 例如,人不能直接感知电磁场的存在,但根据铁 例如,人不能直接感知电磁场的存在, •
屑在电磁铁的周围,以磁力线形式的分布,便间 屑在电磁铁的周围,以磁力线形式的分布, 接地认识了电磁场的存在。 接地认识了电磁场的存在。 人不能直接感知天体运行的规律, 人不能直接感知天体运行的规律,但根据对各种 天体的观察,能间接地认识天体运行的规律, 天体的观察,能间接地认识天体运行的规律,准 确地推算出日蚀、月蚀发生的时间, 确地推算出日蚀、月蚀发生的时间,制定出未来 许多年的历书。 许多年的历书。 医生根据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医生根据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对患者的症 状分析和体检,就能确定其病因、 状分析和体检,就能确定其病因、病情和治疗方 这些都是思维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的例证。 案。这些都是思维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的例证。
20112011-5-11 6
一、思维概述
• 1、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 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响。 思维是以感觉知觉为基础、以已经具有 的知识为中介的高级复杂的认知心理活动。 思维是人所特有的认知过程。是大脑皮 层高度发达的产物。
20112011-5-11
7
• 2、思维的特点
20112011-5-11 20
(2)按探索答案的方向
发散 思维
聚合 思维
20112011-5-11
21
聚合性思维
聚合性思维是将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 聚合集中起来, 聚合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最好最正确答案 的思维, 的思维,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 维方式。 维方式。 • 如诊断的过程。 如诊断的过程。
12
•
20112011-5-11
思考: 维是人与动物相区别 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重 思考:思维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重 要标志? 要标志?
• 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是更复杂、 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是更复杂、
更高级的认识过程, 更高级的认识过程,是人与动物相区 的重要标志之一。 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 动物有思维吗? 动物有思维吗?
20112011-5-11
16
3、思维的分类
(1)按思维对象属性划分 直觉动作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20112011-5-11
17
直觉动作思维
动作思维是主要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具 体问题的思维过程,又称实践思维, 体问题的思维过程,又称实践思维,如修 理机器等。 理机器等。 • 如手机不能接听,看看是否电池已经用完 了,检查SIM卡是否安装正确等。 了,检查SIM卡是否安装正确等。
20112011-5-11
19
抽象逻辑思维
•
抽象逻辑思维是运用言语符号形成 的概念来拍段、推理, 的概念来拍段、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 维过程。 维过程。 • 例如,当我们思考:“什么是道德”、 例如,当我们思考:“什么是道德” “什么是政权”等理论问题时,是用概 什么是政权” 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 因A﹥B ﹥ 且B﹥C ﹥ 则A﹥C ﹥
20112011-5-11
25
创造性思维
•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
解决问题,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 解决问题,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 • 例如,设计师设计发明一部新的机器,剧 例如,设计师设计发明一部新的机器, 作家创造一个新的剧目等。 作家创造一个新的剧目等。创造性思维是 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 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 •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 是发散式思维与聚合式思维的结合,也是 是发散式思维与聚合式思维的结合,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结合。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结合。
20112011-5-11 15
猩猩爬树
• 3.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威尔森说,曾看到一 3.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威尔森说,曾看到一
只猩猩瞪着一棵大树发愣,这棵树很高又 光滑,难以攀登。就这样静静地过了十分 钟,突然猩猩跑到不远处,拖来一根木头, 斜靠在大树上,然后纵身跳上“ 斜靠在大树上,然后纵身跳上“自制的梯 子”,津津有味地吃起树叶来。
20112011-5-11 10
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综合体现
• 感觉和知觉只能使我们觉知当前的具体事
物,因而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思维则不 因而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然。 • 由于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人就可以认 由于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 识那些没有或不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各种事 物或事物的各种属性, 物或事物的各种属性,也可以预见事物的 发展变化进程。 发展变化进程。
• •
间接性 间接性是思维不是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 间接性是思维不是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 而是借助事物的其它媒介来反映事物本身。 而是借助事物的其它媒介来反映事物本身。 • 例如,早晨起来,推开窗户,看见对门屋 例如,早晨起来,推开窗户, 顶是湿淋淋的,于是便推想到: 顶是湿淋淋的,于是便推想到:“昨夜下 雨了” 雨了”。 • 这时,人并没有直接感知到下雨,而是通 这时,人并没有直接感知到下雨, 过其他事物为媒介(屋顶潮湿), ),用间接 过其他事物为媒介(屋顶潮湿),用间接 的方法推断出来的。 的方法推断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