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大型兽脚类恐龙的牙齿
远古生物的资料介绍
远古生物的资料介绍远古生物资料介绍一、三叶虫三叶虫是一类已灭绝的节肢动物,生活在远古海洋中。
它们属于一种古老的节肢动物门,是早期脊椎动物的近亲。
三叶虫的身体呈扁平状,分为头胸部和尾部。
头胸部有一个外骨骼保护着内部器官,其上有两对复眼和一对触角。
尾部较为细长,用于游泳。
三叶虫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古生物,化石遗迹出现在地球上的各个地方。
二、古翼龙古翼龙是一类远古飞行爬行动物,与恐龙并不直接相关。
它们是一种已灭绝的古生物,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的地球上。
古翼龙拥有独特的翼膜,可以飞翔。
它们的翅膀由第四指延长而成,支撑着薄薄的翼膜。
古翼龙的身体覆盖着鳞片,体型大小不一,有些甚至比现代的小型飞行动物还要大。
三、剑齿虎剑齿虎是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种大型食肉动物,属于哺乳动物类。
它们生活在更新世晚期,约1500万年前至1100万年前。
剑齿虎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其长而锋利的牙齿,它们的牙齿可以达到30厘米以上的长度。
这些锋利的牙齿使剑齿虎成为当时地球上最顶级的捕食者之一,主要以猎物的颈部为攻击目标。
四、恐龙恐龙是一类已经灭绝的爬行动物,生活在地球上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
恐龙的体型大小各异,有些像蜥蜴一样小巧,有些则巨大如山。
恐龙的骨骼结构特别适应陆地生活,它们有强壮的四肢和尾巴,以及独特的骨盆结构。
恐龙分为两类:蜥脚类和兽脚类。
蜥脚类恐龙以植物为食,而兽脚类恐龙则以其他动物为食。
五、剑齿虎剑齿虎是一类已灭绝的大型食肉动物,生活在更新世时期的地球上。
它们的身体结构类似于现代的猫科动物,但体型要大得多。
剑齿虎的最显著特征是其长而锋利的犬齿,这些犬齿可以达到30厘米以上的长度。
这些锋利的犬齿使剑齿虎成为当时地球上最顶级的捕食者之一,主要以猎物的颈部为攻击目标。
六、甲龙甲龙是一类已灭绝的鸟臀目恐龙,生活在侏罗纪时期的地球上。
它们的身体被一层坚硬的骨质甲壳所保护,这层甲壳使得甲龙能够有效地抵御外部的攻击。
甲龙的尾巴上有一排锐利的刺,用于自卫和威慑敌人。
恐龙大百科
恐龙大百科似鳄龙:白垩纪早期大型兽脚类恐龙—似鳄龙,尼泊尔及非洲均有其化石发现,似鳄龙体长12米,身材魁梧,前肢上长有长达30厘米的巨爪,头部与鳄鱼头部非常相似,故名似鳄龙。
它们的前肢强壮,手部有三指拇指上有大型镰刀状指爪,似鳄龙的嘴巴较为细长,用于捕食鱼类再合适不过了。
但是对于大型植食性恐龙的威胁则比较小。
xxxx:侏罗纪中期剑龙类恐龙—华阳龙,它的化石最早发现于我国四川自贡,是为了纪念化石出产地曾经的华阳古国而命名。
华阳龙身长4米,体重1到4吨,在它的背部,从脖子到尾巴中部,还排列着左右对称的两排剑板,前后腿差不多一样长。
华阳龙的尾部有四根非常醒目的钉状脊,这就是它防御的秘密武器。
肿头龙:白垩纪晚期肿头龙类恐龙—肿头龙,其化石最早发现于美国蒙大拿州,肿头龙身体长5米,它区别于其他恐龙最主要特征就是其头顶上的骨骼异常肿胀增厚。
古生物学家们推测,雄性肿头龙之间经常性地以头相撞,获胜者就可以在族群中保持较高的社会地位了。
三角龙:白垩纪晚期大型角龙类恐龙—三角龙,其化石最早在美国丹佛州发现,三角龙体长9米,它们最显著的特征是自己的大型头颅是所有陆地动物中最大的之一,并生有像盾牌一样的骨质颈盾。
有资料显示,三角龙奔跑时速可达每小时30公里。
白垩纪末期三角龙数量众多,且与暴龙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
可以想象,它们与暴龙有过无数次交锋。
巨齿龙:侏罗纪中期大型兽脚类恐龙—巨齿龙,最早的第一块巨齿龙化石是在英国牛津郡的一个采石场发现的。
巨齿龙身长10米,体重3吨,是一种大型可怕的食肉恐龙。
巨齿龙的大嘴里长满大而尖的牙齿,而且牙齿根部长在颌骨的深处,具有巨大的咬合力,这样即使最激烈的撕咬争斗,也不会使牙齿松动。
多刺甲龙:白垩纪早期甲龙类恐龙—多刺甲龙,最早发现多刺甲龙化石的是英国的怀特岛。
多刺甲龙体长6米,头很小,以蕨类植物为食,身体健壮。
多刺甲龙腹部很柔软,当遇到肉食恐龙的侵犯,多刺甲龙就会匍匐在地上,腹部很好地保护起来。
见微知著——用牙齿微痕分析覆盾甲龙类如何咬碎食物
化石新知化石揭秘见微知著——用牙齿微痕分析覆盾甲龙类如何咬碎食物郑文杰众所周知,牙齿的形态是研究古生物食性的重要证据。
如匕首状的兽脚类牙齿显示它们为肉食性恐龙,而且截面呈D 字形的暴龙类牙齿说明它们有很强的穿透力,甚至可以咬穿猎物的骨骼。
鸟臀类中呈叶状的牙齿则说明它们是植食性恐龙。
成排排列的禽龙类和角龙类的牙齿说明它们有一定的咀嚼能力,咬合相对复杂。
而覆盾甲龙类(包括剑龙类和甲龙类及一些早期种类)和肿头龙类则被认为只能进行简单的纵向咬合,它们只有非常有限的上下牙齿接触,在嘴里只能对食物进行很少的处理。
这些恐龙的牙齿小,为典型的早期鸟臀类恐龙的叶片状牙齿,而且牙齿排列松散,加上头骨构造坚固,头骨的各骨骼愈合紧密,不能相对移动。
1971暴龙类牙齿特暴龙头骨上锋利的牙齿年,著名甲龙类研究学者沃尔特•库姆斯(Walter Coombs)在对包头龙(Euoplocephalus)、胄甲龙(Pa n o plo s a u r u s)和埃德蒙顿甲龙(Edmontonia)等甲龙类头骨的闭合肌肉研究后认为甲龙类可能不仅仅只能进行纵向咬合,可是当时甲龙类的牙齿只发现了纵向的磨痕。
这些主要是通过牙齿的宏观形态学观察对比研究得出的结果。
除了对牙齿宏观形态,牙齿表面的微观结构也与食性有关。
动物咬合和咀嚼食物时,牙齿表面会留下很微小的痕迹,通过显微镜观察牙齿的表面,可以了解牙齿表面的磨痕,包括磨痕形态和方向等。
通过对比也可以得到一些关于食性和咬合等方面的信息。
牙齿咬合面的磨痕是由于牙齿之间的咬合或者牙齿咬合时中间的矿物颗粒造成的,因此磨痕的方向与牙齿咬合时的相对方向有关。
如牙齿表面越粗糙,说明磨损越严重,日常的食物就越坚硬。
而且有些在宏观结构相近的牙齿在显微结构上却有区别,说明它们的食物或进食方式不同。
这种对牙齿表面的磨痕分析就是牙齿微痕分析。
牙齿微痕分析主要针对牙齿的磨蚀面,研究人员在分析时先用醮过丙醇或酒精的棉签对牙齿的磨蚀面进行清洁,洗掉牙齿表面的灰尘和加固用的胶等杂物。
恐龙的科普介绍
恐龙的科普介绍
恐龙是一类已经灭绝的爬行动物,生活在距今约2.4亿年至6600万年前的地球上。
恐龙是地球上最为著名的动物之一,也是最古老的动物之一。
恐龙的种类繁多,体型巨大,有些恐龙的体重甚至超过了10吨。
恐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2.4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
当时,地球上的气候温暖潮湿,适宜生物繁衍生息。
恐龙的祖先是一类叫做“兽脚类恐龙”的爬行动物,它们的脚趾非常长,可以支撑它们的体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恐龙逐渐演化出了各种不同的形态和特征。
恐龙的种类非常多,可以分为两类:蜥脚类恐龙和兽脚类恐龙。
蜥脚类恐龙的特点是脖子和尾巴非常长,体型巨大,例如著名的“梁龙”和“雷龙”。
兽脚类恐龙则以其强壮的后腿和锋利的牙齿而闻名,例如“暴龙”和“迅猛龙”。
恐龙的灭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引发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此外,气候变化、疾病和竞争等因素也可能对恐龙的灭绝产生了影响。
尽管恐龙已经灭绝了,但是它们的遗迹和化石仍然可以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被发现。
这些化石为我们研究恐龙的历史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同时,恐龙也成为了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元素,出现在了
电影、游戏和文学作品中。
恐龙是地球上最为著名的动物之一,它们的历史和演化仍然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古老的生物,保护它们的遗迹和化石,让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历史和演化。
介绍霸王龙的作文200字_作文
介绍霸王龙的作文200字1、霸王龙我生活在2.6亿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名字叫霸王龙,是最凶猛的兽脚类恐龙,是最大型的肉食性恐龙之一。
我跑得很快,时速可达40千米,没有人能逃过我的追杀。
我在恐龙界大名鼎鼎,所向无敌。
我身长可达17米,高6米,重达8吨;我的牙齿长达20厘米,向后弯曲,齿缘有锯齿,一旦食物被我的血盆大口咬住,它就不可能逃走;我脖子短粗,前肢非常短小,后肢粗壮有力,尾巴粗壮,被称为森林之王。
我通常独来独往,号称“独行侠”,但有时感到孤独,也会交朋友,一起来寻找吃的。
当我发现猎物时,就会发动猛烈的攻击,用尖利的牙齿搏斗和杀死猎物。
因此,我被称为“动口不动手”的动物。
这就是凶猛的我――霸王龙。
2、霸王龙霸王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有一群身高12米,头部巨大,长约1.5米;牙齿非常粗大,形状类似香蕉,一只长约可达30多厘米;大颌特别强壮,由此它的咬伤力比其他恐龙大得多,足以咬断骨头。
据科学家推算约-0牛至-0牛,力量超强。
它的口可以称为“终极碎石机器”。
你知道它是谁?它就是超级霸王龙。
它的嗅觉力也很好,还具有立体视觉呢!这些功能不仅辅助捕猎,还让它成为恐龙中名副其实的强者。
慢慢的,霸王龙成为了恐龙王国中最后的无敌霸主。
霸王龙虽然已经灭绝了,但它还是我心目中的王者!我还想继续探索霸王龙的新信息,比如霸王龙一次能跳多搞?霸王龙的爪子有多长?……想知道答案,请听下回分解!3、霸王龙昨天,我用圣诞老人送给我的乐高积木,拼了一头霸王龙,这头霸王龙看起来威猛极了。
它有锋利的大牙、粗壮的腿和不太起眼的前肢,还有一条灵活的长尾巴。
霸王龙是食肉恐龙,它生活在距今一亿多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
霸王龙捕食时的最大武器不是它的牙齿,而是它铁鞭似的长尾巴。
捕猎时,霸王龙先用长尾巴将猎物击晕。
然后用它的大脚将猎物踩住,以防猎物逃脱。
接下来,才用它锋利的大牙撕咬猎物,慢慢享用。
只可惜,霸王龙很早就灭绝了,我们现在只能在博物馆或是电视里、书里了解霸王龙,不然,我真想跟霸王龙来个亲密接触。
恐龙科普知识大全
恐龙科普知识大全恐龙(Dinosaur)是地球上生存了1.6亿年的史前巨型爬行动物,其种类繁多,体形庞大。
它们曾统治过地球,而今已经灭绝。
本文将介绍恐龙的起源、分类、生活习性以及其重要的科学意义。
一、恐龙的起源与分类恐龙起源于距今大约2.35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发展于之后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时代。
根据恐龙的骨骼结构、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可以分为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甲龙类等几大类别。
其中,蜥脚类是最大的恐龙,以巨大的体型和长颈著名;兽脚类是肉食性恐龙,拥有锐利的牙齿和强壮的后肢;鸟脚类则以奇特的足部结构和多样化的食性而著称;甲龙类则保护性很强,身体呈盾状。
二、恐龙的生活习性1. 食性多样化:恐龙的食性多样,有肉食性、植食性和杂食性。
肉食性恐龙主要以其他恐龙和爬行动物为食;植食性恐龙则以植物、树叶和水果为主要食物来源。
2. 繁殖方式:恐龙是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
有些恐龙会筑巢保护蛋和幼崽,显示了一定的亲代关怀。
3. 社会行为:恐龙可能有一定的群体行为,例如一些兽脚类恐龙可能会组成群体进行狩猎活动,而一些犬齿龙科恐龙则可能会以群体活动的方式保护自己。
三、恐龙的重要科学意义1. 进化研究:恐龙是了解地球史前生物演化的重要窗口。
通过对恐龙化石的研究,可以揭示生物进化的规律,了解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发展的历程。
2. 生态系统重建:恐龙研究有助于还原古代生态系统的样貌,探索恐龙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对于了解它们生活的环境、食物链、能量流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能源利用:恐龙化石中的矿物质和有机物质可以作为地质能源的指示标志,有助于石油与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4. 科普教育:恐龙作为史前生物的代表,深受大众的喜爱。
通过恐龙的科普教育,可以激发人们的科学兴趣,提高自然科学的认识水平。
总结恐龙是地球上曾经生存过的伟大生物,其独特的形态和生态对于科学研究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恐龙的起源、分类、生活习性以及科学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生物演化的历程以及与我们的关系。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是什么恐龙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是什么恐龙对于远古时代我们充满了好奇,想去探索了解,今天就由店铺介绍世界上最长的恐龙吧。
世界上最长的恐龙,20世纪90年代,一个由美国丹佛科罗拉多大学恐龙足迹专家马丁-洛克莱教授率领的古生物考察队在位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上的一片泥滩上,发现了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长的恐龙足迹化石。
足迹是由20多条巨齿龙留下的。
其中,有5串足迹都比过去在葡萄牙发现的延伸了147米的世界最长恐龙足迹还要长,其长度分别为184米、195米、226米、262米和311米。
巨齿龙形状大型食肉恐龙,牙齿巨大呈锯齿状,与较长的牙根,固定在颌骨内,牙齿顶端向后弯曲而倒伏,像有锯齿的锋利的刀。
他们通常采用小规模的狩猎。
第一具巨齿龙化石遗骸是1818年在英国牛津郡石场的板岩中发现的。
从那以后,已经有25只之多的恐龙被命名为巨齿龙。
其实,这个名称已经给了许多不能清楚鉴别身份的兽脚类恐龙。
在石场发现的巨大颌骨和其他骨骼证明,巨齿龙是一种大型可怕的食肉恐龙。
巨齿龙比两只犀牛还要长,高出一个成年人两倍的高度。
它的大嘴里长满大而尖的牙齿,每一颗牙齿的大小相当于当时小哺乳动物的整个颌部。
牙齿是弯曲的,边缘呈锯齿状,齿根长在颌骨的深处。
这样即使是最激烈的撕咬争斗,也不会使牙齿松动。
温和的吃植物恐龙不是饥饿的巨齿龙的对手。
除去可怕的大嘴外,它的手和脚上还有厉害的武器--长长的爪。
爪用来撕开猎物坚韧的皮,然后把皮下的肉撕碎。
巨齿龙是最早被科学地描述和命名的恐龙,它是一种庞大的动物,也是残暴地猎食其他动物的野兽。
它的头很大,并且在强有力的上下颌中长着弯曲的牙齿,像切牛排的餐刀一样,顶端有锯齿,用于咬食新鲜的猎物。
在它的“手指”和“脚指”上长着尖利的爪,具备了这样的武器,巨齿龙能够随时攻击林型的食草恐龙。
其遗骸非常破碎,里面可能还混杂其他兽脚类骨骼的破片。
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非洲。
巨齿龙的足迹世界上最长的恐龙足迹20世纪90年代,一个由美国丹佛科罗拉多大学恐龙足迹专家马丁-洛克莱教授率领的古生物考察队在位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上的一片泥滩上,发现了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长的恐龙足迹化石。
恐龙的牙齿_杨兴恺
图1 图2
图3
恐龙的牙齿
杨兴恺
象牙硕大,鼠牙细小,狼牙锋利如刀,马 牙厚实耐磨。形形色色的动物有着各式各样 的牙齿,每颗牙齿都讲述着主人独特的生存 之道。两亿年前的大地上,游荡着另外一群生 灵,它们的生活和消失都深深吸引着我们,穿 越时空散发着无尽的魅力。它们的牙齿又讲 述着怎样的故事呢。
认识恐龙的牙齿,让我们从这两幅满口牙 齿的恐龙头像开始(图1,图2)。
图9 图12
图18
图11 图10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9
图20
化石 2010 年 第 1 期
17
图23
图21
显然是参照了如今的大型猛禽。 虽然在遥远的霸王龙时代,牙齿只是切割
和穿刺的工具,但依然简单有效地支持着这些 庞然大物成功生存,统治了地球两千万年。
植食性恐龙的牙齿的形状比较多样,有 马门溪龙的勺状齿,梁龙的钉状齿,甲龙和角 龙带有锯齿的叶状齿,禽龙的锉刀状齿。其与 图24 肉食性恐龙区别的共同特点是:没有明显尖 锐的齿峰,齿根比齿冠细窄,排列紧密。并且 通常不是均匀分布,像梁龙的牙齿集中在口的
化石 2010 年 第 1 期
15
根据异齿龙前颌齿最前端缺齿,而且前颌骨 前端粗糙,可能附着角质喙。而两颊狭窄,前 颌齿在前齿骨的外侧,正是适宜切断植物的 构造。而其犬状獠牙可能只在雄性个体中存 在,仅用于种内斗争或炫耀。这种犬齿功能的
图4 图6
图5
恒齿脱落后是不能再长出的。而恐龙牙齿是终
生生长的,不是像老鼠的门牙那样不停的长,
16
化石 2010 年 第 1 期
图7 图8
回到食肉恐龙的牙齿,让我们来关注一 下细节(图8)。通常我们认为兽脚类恐龙都 是食肉的。它们牙齿的一些共同特点是:匕首 状,两缘或后缘有锯齿。牙齿的大小,横截面 的形状,齿冠的曲率,锯齿的形状、密度、大 小,前缘锯齿密度与后缘锯齿密度的比值, 都是牙齿鉴定的依据。而一些大型的食肉恐 龙还会在锯齿的基部发育出褶皱(ena m el w rin kles),已经报道有霸王龙、异特龙、鲨 齿龙。
【精编范文】简介恐龙分类-范文word版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简介恐龙分类篇一:恐龙介绍沱江龙:生活在中国的沱江龙与同时代生活在北美洲的剑龙有着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
沱江龙从脖子、背脊到尾部,生长着15对三角形的背板,比剑龙的背板还要尖利,其功能是用于防御来犯之敌。
在短而强健的尾巴末端,还有两对向上扬起的利刺,沱江龙可以用尾巴猛击所有敢于靠近的肉食性敌人。
你能够想象得出恐龙日光浴吗?沱江龙的背板也是用于采集阳光的。
它们就像太阳能板那样,吸取热量。
在这些背板中血液的温度升上来时,热量就通过血管流遍全身,就像水在暖气管道中流动一样。
沱江龙的牙齿是纤弱的,不能充分地咀嚼那些粗糙的食物,因此它们可能是在吃植物时一起吞咽下一些石块,这些石块可在胃中帮助将食物捣碎。
分布区域:中国四川沱江地区。
体长:7米长,2米宽。
食物:低冠植物。
生存年代:大约1亿5000万年,侏罗纪晚期。
辨认要诀:尖尖的背板和刺状的尾。
三角龙: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龙科的草食性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白垩纪晚马斯垂克阶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
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
三角龙个体的身长被估计有7.9到9公尺长,高度为2.9到3公尺,重达6.1到12吨。
三角龙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的大型头颅,是所有陆地动物中最大之一。
它们的头盾可长至超过2公尺,可以达到整个动物身长的1/3。
三角龙的口鼻部鼻孔上方有一根角状物;以及一对位在眼睛上方的角状物,可长达1公尺。
头颅后方则是相对短的骨质头盾。
大多数其它有角盾恐龙的头盾上有大型洞孔,但三角龙的头盾则是明显地坚硬。
三角龙各种有结实的体型、强壮的四肢、前脚掌有五个短蹄状脚趾、后脚掌则有四个短蹄状脚趾。
虽然三角龙确定是四足动物,它们的姿势长久以来处于争论中。
三角龙的前肢起初被认为是从胸部往两侧伸展,以助于承担头部的重量。
恐龙百科
恐龙类别蜥臀目蜥脚类:原蜥脚类|蜥脚形类兽脚类:霸王龙|异特龙|南方巨兽龙鸟臀目鸟脚类(Ornthopoda):鸭嘴龙|禽龙剑龙类(Stegosauria):肯龙甲龙类(Ankylosauria):海拉尔龙|多刺甲龙|棱背龙|林龙|棘甲龙|加斯顿龙|顶盾龙| 轮状龙| 雕齿甲龙|装甲龙|多刺甲龙|重装甲龙|敏迷龙|天池龙|雪松甲龙|甲龙|黑山龙|北山龙|孔牙龙|纤龙|剑节龙|古伊犁龙|爪爪龙|窃肉龙|弃械龙|结节龙|海拉尔龙|厚甲龙|尼奥布拉拉龙|德克萨斯龙|活堡龙|埃德蒙顿甲龙|林木龙|胄甲龙|楯甲龙|白山龙|马里龙|山西龙|蓝尾龙|徐龙|安吐龙|结节头龙|钉背龙|多智龙|美甲龙|包头龙|绘龙|克氏龙角龙类(Ceratopsia):鹦鹉嘴龙|原角龙|三角龙|糙牙龙|图兰角龙|纤角龙|倾角龙|亚洲角龙|小角龙|湖角龙|角龙|开角龙|大师龙| 陋龙|五角龙|准角龙|无鼻角龙|牛角龙|双角龙|三角龙|厚鼻龙|河神龙|独角龙|短角龙|野牛龙|戟龙|尖角龙|爱氏角龙|奇迹龙|弱角龙|喇嘛角龙|巨嘴龙|蒙大拿角龙棘龙——Spinosaurus棘龙(拉丁文学名:Spinosaurus,意思为「有棘的蜥蜴」)是种大型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早阿尔比阶到森诺曼阶)的非洲,约为11200万年前到9300万年前。
目前仍不确定棘龙属有一个种还是两个种,其中最著名的种是发现于埃及的埃及棘龙(S. aegyptiacus),而第二个种摩洛哥棘龙(S. marocannus)发现于摩洛哥。
棘龙是在1912年由德国古生物学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发现于埃及并加以叙述。
最初的标本在二战期间被摧毁,但近几年发现了其他的头颅骨。
棘龙长18米、体重14吨,是已知最重的兽脚亚目恐龙和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
简介棘龙(属名:Spinosaurus)意思为“有棘的蜥蜴”,是种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早阿尔比阶到森诺曼阶)的非洲,约为1亿1000万年到9500万年前。
巧学恐龙:科学教案解析恐龙的饮食习性
巧学恐龙:科学教案解析恐龙的饮食习性科学教案解析恐龙的饮食习性恐龙一直是一个令人感到神秘和充满想象力的话题。
它们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数百万年,但是对这些庞大而又奇怪的生物的研究仍在持续着。
通过对恐龙化石的发掘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它们的饮食习惯。
本文旨在利用科学教案,通过对恐龙饮食习性的解析,使读者更加了解恐龙的生态环境和生存方式。
一、恐龙的分类恐龙是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甲龙类等一系列组成的一类类群。
这些类群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的体型、生存环境和饮食习性。
下面将依次介绍这些恐龙类群的饮食习性。
1.蜥脚类恐龙蜥脚类恐龙是一类四足的草食性恐龙。
它们的颈部非常长,可以用来够到树枝上的叶子或其他高处的食物。
蜥脚类恐龙的进食机制有很多争议,但是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它们应该是不断咀嚼,就像现代的牛或羊一样。
这些恐龙的牙齿通常是圆形的,适合咀嚼光滑的植物,比如树枝和嫩叶。
2.鸟脚类恐龙鸟脚类恐龙是一类依靠两脚行走的植食性恐龙。
它们的后腿非常强壮,可以支撑它们的体重。
这些恐龙的牙齿非常特别,上颌部分有锐利的齿条,下颌部分则是直的齿板。
这种牙齿构造使得鸟脚类恐龙可以切断植物的根、茎和枝干,而不必咀嚼像蜥脚类恐龙那样细小的植物物质。
3.兽脚类恐龙兽脚类恐龙是一类以捕食为生的恐龙。
它们的体型通常比蜥脚类恐龙和鸟脚类恐龙小,但是头部却相对更大。
这些恐龙的牙齿锋利而曲折,适合撕开和啃食肉类食物。
兽脚类恐龙通常捕食其他小型恐龙,但是它们也会同样啃食死去的兽类,同样地,这些恐龙也会同样攻击大型的植食性恐龙。
4.甲龙类恐龙甲龙类恐龙是一类身披厚实坚硬的甲壳,能够防止掠食者攻击的植食性恐龙。
它们身上的甲壳同样也防止了它们自己的牙齿啮食树枝和树叶。
因此,甲龙类恐龙的食物主要来自于地面上的植被物质,如蕨类植物和灌木。
二、恐龙的饮食习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植食性恐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植食性恐龙通过消耗植物,使植物的种群和大小发生了变化。
它们的咀嚼方式不同导致了它们对植物的种类和生长期的影响不同。
恐龙的体型与生活方式
恐龙的体型与生活方式恐龙是地球上一群已经灭绝的动物,但由于其独特的体型和生活方式,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就恐龙的体型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方式进行探讨。
一、恐龙的体型特征恐龙的体型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两大类:蜥脚类和兽脚类。
蜥脚类恐龙以其巨大的体型而闻名,如阿根廷的巨大长颈龙和中国的梁龙。
它们通常具有长长的脖子和尾巴,粗壮的四肢,体形笨重。
兽脚类恐龙则以其凶猛的形象而著称,如霸王龙和迅猛龙。
它们通常有强壮的后肢,长而锋利的牙齿,适应奔跑和狩猎。
二、恐龙的生活方式1. 食性差异恐龙的食性多样,可以分为草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
蜥脚类恐龙大多数为草食性,以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如吞食树叶、枝条和植物的种子。
兽脚类恐龙则以肉类为食,是真正的肉食动物,它们依靠锋利的牙齿和强壮的后肢进行狩猎。
而杂食性恐龙则同时摄取植物和动物的食物,食性更加灵活。
2. 活动方式恐龙的活动方式也因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些恐龙是行走型,它们四肢粗壮,可以直立行走,如蜥脚类恐龙。
而有些恐龙则是奔跑型,它们后肢发达,适应高速奔跑,如兽脚类恐龙。
此外,还有一些恐龙是游泳型,它们可以在水中活动,如蛇颈龙。
恐龙的不同活动方式使它们根据自身的特点适应了不同的生存环境。
3. 群体行为恐龙可能具有群体行为,这是通过化石记录和化石现象的研究得出的结论。
一些恐龙的骨骼化石群落中出现了大量的个体,表明它们可能是以群体形式生活的。
这种群体行为可能有助于它们更好地抵御掠食动物、寻找食物或进行繁殖。
4. 翅膀的演化在一些恐龙中,翅膀的演化为它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
比如,恐龙中出现了一支被称为翼手龙类的动物群体,它们通过前肢的变化,形成了独特的翼膜结构,可以进行滑翔飞行。
这样的特征使得翼手龙类能够在树上活动或在飞行中搜寻食物。
五、结语恐龙的体型与生活方式是地球上古生物多样性的体现,它们的独特特征为我们研究地球历史、生物进化和生物地理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恐龙的生物学研究和进化分化
恐龙的生物学研究和进化分化恐龙是地球上历史上最著名的动物之一。
它们生活在大约2.3亿年前,一直延续到6500万年前,与人类的历史以及现代动物的历史相比,有了显着的差异。
这使它们成为古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恐龙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科学家们的发现也让人类对这个早已消逝的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文将探讨恐龙的生物学研究和进化分化。
1. 恐龙的外形特征恐龙的外形特征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它们的身体通常呈长而纤细的形状,四肢直立而强壮,头部较大,具有锋利的牙齿和爪子。
恐龙的颈部通常较长,用于寻找和切割植物,同时也可用于攻击并杀死其他动物。
恐龙的尾巴通常较长,也可用于保持平衡。
它们的角和骨质板可以保护身体并吸收攻击。
2. 恐龙的分类恐龙被分为两个主要群体:蜥脚类恐龙和兽脚类恐龙。
蜥脚类恐龙是大型植食性动物,这些恐龙的颈椎和尾椎非常长,可以取得大量的食物。
兽脚类恐龙是肉食性恐龙,具有强大的下颚和大牙齿,可以杀死其他恐龙或其他动植物。
恐龙还可以根据其生活习性和特征分为许多不同的物种,例如三角龙和暴龙。
3. 恐龙的进化和分化恐龙的进化和分化与地球的环境变化紧密相关。
2.3亿年前,地球的气候非常潮湿和温暖。
这种环境非常适合爬行动物的生存,恐龙也在这个时期出现。
然后,约2亿年前,恐龙的种群逐渐分化为肉食性和植食性两类,开始出现各种不同的物种。
大约到1.5亿年前,恐龙的种类更加丰富,不同的物种具有不同的颜色和羽毛结构。
然后约6500万年前,地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范围内的物种数量骤减,恐龙也在这个时期消失了。
4. 恐龙的研究恐龙的研究一直是古生物学的重头戏之一,最早的恐龙化石在19世纪初被发现。
近年来,随着发现恐龙化石的技术的不断更新,科学家们对恐龙进行研究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通过恐龙的骨骼和齿骨结构的分析,科学家们可以推断恐龙的生活方式和生态位。
通过DNA的研究,还可以了解到恐龙的近亲,以及它们与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关系。
简述大型兽脚类恐龙的牙齿
简述大型兽脚类恐龙的牙齿作者:谢飞来源:《科技资讯》 2014年第36期谢飞(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摘要:恐龙是中生代最庞大的生物群,其中兽脚类恐龙种类繁多,化石数量发现的较少,但是其中的牙齿化石相对较多。
由于带齿根的牙齿多与齿骨一同保存,很少有单独发现的牙齿,因此单个牙齿的研究并不多见。
研究牙齿化石不仅可以对恐龙进行系统分类,而且对恢复古环境、古气候也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今天简单介绍几种大型兽脚类恐龙牙齿:阿贝力龙类,棘龙类,异特龙类和暴龙类牙齿的一般特征。
关键词:牙齿阿贝力龙棘龙异特龙暴龙中图分类号:Q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c)-0217-01恐龙主要活跃于中生代时期,最早出现于三叠纪晚期,是一些体型较小的肉食性恐龙,到白垩纪晚期绝大多数恐龙开始逐渐灭绝。
根据恐龙腰带的结构不同可以分为三射型的蜥臀目和四射型的鸟臀目。
它们的形态和食性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其牙齿形态功能也有很大的区别。
兽脚类是恐龙种类繁多,因为大部分的兽脚类恐龙功能齿有几十颗,一生不断的换齿,所以牙齿化石发现的较多。
我们今天简单介绍几种大型的兽脚类恐龙:阿贝力龙类,棘龙类,异特龙类和暴龙类牙齿的一般特征。
图1是一个兽脚类牙齿的线条图,根据牙齿形状、尺寸和小锯齿形状等特征,可以对其进行分类鉴定。
具体的测量数据包括前后缘的基本长度(CBL),基本宽度(CBW),齿冠高度(CH),每5 mm小锯齿数目。
其中CBR(CBR=CBW/CBL)的数值越接近于0,说明恐龙牙齿的侧向压缩强烈;CBR的数值越接近于1,说明牙齿倾向于椭圆形或圆形。
而HIR(CH/CBL)的数值越小,代表齿冠越低,而数值越大代表拥有一个较高的齿冠[2]。
1 阿贝力龙科阿贝力龙科恐龙生存于侏罗纪中期到白垩纪,大部分的阿贝力龙科恐龙身长范围是5~9 m之间。
分为阿贝力龙科和西北阿根廷龙科。
阿贝力龙科的牙齿强烈压缩,向后弯曲,横截面呈水滴型或椭圆形,两边均有小锯齿,无明显的血槽,牙釉质比较光滑。
霸王龙化石的描述
霸王龙化石的描述
霸王龙(Tyrannosaurus rex)是一种生活在约68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的大型食肉恐龙。
以下是对霸王龙化石的一般描述:
1.头骨:霸王龙的头骨非常大且强壮,具有大而强健的
颌骨。
颌骨上有大型的锯齿,适合撕裂和咀嚼肉类。
头骨骨架结构强化,有助于支持它强有力的颚部。
2.骨骼:霸王龙的身体骨骼结构相对庞大,肌肉发达,
四肢强壮,尾巴粗大。
前肢相对较小,而后肢非常强健,表明霸王龙是一种双足行走的恐龙。
3.牙齿:霸王龙的牙齿非常大且锋利,适合狩猎和撕咬
猎物。
牙齿间隙较大,形成了一种咬合结构,有助于有效地捕捉和控制猎物。
4.化石发现:霸王龙的化石主要包括头骨、牙齿、脊椎、
肋骨、四肢骨和尾椎等。
最著名的霸王龙化石之一是“苏珊”
(Sue),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霸王龙化石之一。
5.身长和体重:霸王龙是一种巨大的恐龙,成年个体的
身长可能超过12米,体重可达8吨以上。
这使得它成为白垩纪晚期最大型的陆地食肉动物之一。
霸王龙的化石发现对科学家们研究白垩纪晚期的生态系统、恐龙行为和演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恐龙知识科普
恐龙知识科普1.名称:异特龙?时代:晚侏罗纪-约1亿5500万年前到1亿4500万年前分布:北美洲尺⼨:平均⾝长为8.5⽶,最长可达12-13⽶。
简介?异特龙,⼜名跃龙或异龙。
它们⽣存于晚侏罗纪,他的⼤脑可能很发达,是侏罗纪时期智商最⾼的⼤型⾁⾷恐龙,这也给它们的群居提供了⽅便。
异特龙眼睛上⽅拥有⼀对⾓冠,是种典型的⼤型兽脚类恐龙。
2.名称:⾓⿐龙名称的含义:⿐⼦带⾓的恐龙时代:侏罗纪晚期-15000万年前分布:美国-科罗拉多州和犹他州,⾮洲,坦桑尼亚尺⼨:全长6⽶,⾼约2.8⽶简介:在侏罗纪晚期,有⼀种个⼦⼤却很凶残的⾷⾁恐龙,从外形上看,它与其他的⾷⾁恐龙没有太⼤区别,都是⼤头,粗腰,长尾,双脚⾏⾛,前肢短⼩,上下颌强健,嘴⾥布满尖利⽽弯曲的⽛齿,但它的⿐⼦上⽅⽣有⼀只短脚,两眼前⽅也有类似短⾓的突起,这可能就是它被称为⾓⿐龙的原因。
3.名称:⾷蜥王龙名称的含义:以蜥蜴为⾷的专家时代:侏罗纪晚期到末期1.51-1.45亿年前分布:美国、西班⽛尺⼨:长15⽶简介:侏罗纪晚期,长约15⽶,重2.6-3.2吨,是⼀种⾷⾁恐龙。
⾷蜥王龙与异特龙的区别⾮常少,⼀定要所有的话,那就是颈椎与尾椎的⼀点点差异。
脑袋⼤⼩适中,腿粗,中等⾝材。
4.名称:巨齿龙名称的含义:怪物蜥蜴时代:晚三叠纪分布:欧洲,东⾮,澳洲,印度,中国尺⼨:7-9⽶长,约3.5⽶⾼简介:晚三叠纪,约9⽶长,⼤型⾷⾁恐龙。
第⼀具巨齿龙化⽯遗骸是1818年在英国⽜津郡⽯场的板岩中发现的。
巨齿龙⽐两只犀⽜还要长,⾼出⼀个成年⼈两倍的⾼度。
它的⼤嘴⾥长满⼤⽽尖的⽛齿,温和的吃植物恐龙不是饥饿的巨齿龙的对⼿。
除去可怕的⼤嘴外,它的⼿和脚上还有厉害的武器--长长的⽖。
⽖⽤来撕开猎物坚韧的⽪,然后把⽪下的⾁撕碎。
5.名称:三⾓龙时代:晚⽩垩纪-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分布:北美洲尺⼨:约7.9到10公尺简介:晚⽩垩纪,中等⼤⼩的草⾷性四⾜恐龙,三⾓龙也是最著名的恐龙之⼀,三⾓龙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的⾓和颈盾。
蓝电霸王龙外貌描写
蓝电霸王龙外貌描写
1、霸王龙的手臂非常细而小,从霸王龙的头骨形状来看,其上颌宽下颌窄,咬合的时候上下颌牙施加的力不完全相对,有利于咬断骨骼,是具型的食肉动物。
霸王龙的牙齿成圆锥状类似香蕉,适合压碎骨头,而绝大部分肉食恐龙的牙齿则多用于穿刺和切割。
其头骨结构显示霸王龙的猎食行为可能和大部分兽脚类恐龙不一样,是属于大型动物。
2、蓝电霸王龙,看看这个名字就知道十分霸气。
一条蓝色的巨龙,身边围绕着的是狂暴的闪电,一出场就注定会成为全场的焦点。
这样炫酷的出场,应该是很多小男孩心中的梦吧。
3、动漫中的蓝电霸王龙是以中国龙的样子呈现的,威武盘龙的身躯,阵阵泛着雷光,光是气势就已经赢了史莱克一截。
4、蓝电霸王龙是剧中最强大的兽武魂之一,拥有强大的战力和帅气的外表。
5、霸王龙拥有非常小的前肢,长度只有后肢的22%,一般个体的长度仅有80厘米左右,相对霸王龙的巨大体型和后肢来说,前肢显得非常细小,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手臂。
6、霸王龙有个大脑袋。
霸王龙的前肢短小,每只手有两个手指,后腿大而有力,每只脚有三个脚趾。
每个手指和每个脚趾都带有爪子,霸王龙有条又细又硬带个尖的尾巴,它一共有60颗牙,每颗牙长9英寸都很锋利,当有一颗牙掉了时,为有颗新牙长出来,霸王龙走路时用两条腿它能跑得很快,每小时的速度可达30英里,他的视觉和嗅觉都很好。
兽脚亚目
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
兽脚亚目的足迹长久以来,兽脚亚目恐龙被认为全是肉食性恐龙;实际上,兽脚亚目恐龙的食物来源相当多 样化。在19世纪到20世纪前半期,古生物学家根据锐利、有锯齿边缘的牙齿,推测它们擅于撕裂肉体。某些物种 甚至被发现有猎食的习性,举例而言,一个美颌龙标本的胃部发现一个蜥蜴化石,而一个迅猛龙标本则被发现正 与原角龙发生打斗。
某些物种的手掌与手指可以做出较灵活的动作,例如肉食龙下目的高棘龙、以及原始的艾雷拉龙下目、双脊 龙科。虚骨龙类的前肢开始出现功能的转变,肩膀关节节相当灵活,可将前肢平举;可飞行鸟类的前肢运动达到 极限。但是,似鸟龙下目与驰龙科的手掌、手指较不灵活。手盗龙类(包含驰龙类)的手腕有半月形骨头,使腕 部关节相当灵活,可以做出类似鸟类的手掌收叠于前肢侧的动作。
动物学史
动物学史
最原始的兽脚亚目恐龙是生活在三迭纪时期艾雷拉龙类(Herrerasaurids)。艾雷拉龙类的成员发现于巴 西,阿根廷及北美洲,且很可能在三迭纪末期遍布整个超级古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发现于阿根廷的艾雷拉龙 (Herrerasaurus)。同其后出现的兽脚亚目恐龙一样,艾雷拉龙的下颌具有折叶一样的结构。这一结构很可能 在在肉食恐龙进食大型猎物时起到吸收压力的作用。虽然艾雷拉龙类生活在同期大型初龙类的阴影之中,但它们 的身体结构表现了其后一亿六千五百万年内兽脚亚目的共同特征:两足行走,具有能抓握的手。艾雷拉龙类在分 类学上的位置还存在争议。一些的研究成果支持艾雷拉龙属于原始兽脚亚目这一理论,但艾雷拉龙类缺少一些蜥 脚类和真正的兽脚亚目共有的特征,证明艾雷拉龙类在蜥脚类和兽脚亚目分裂之前就从蜥臀类中分支开来。
发现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大型兽脚类恐龙的牙齿
作者:谢飞
来源:《科技资讯》2014年第36期
摘要:恐龙是中生代最庞大的生物群,其中兽脚类恐龙种类繁多,化石数量发现的较少,但是其中的牙齿化石相对较多。
由于带齿根的牙齿多与齿骨一同保存,很少有单独发现的牙齿,因此单个牙齿的研究并不多见。
研究牙齿化石不仅可以对恐龙进行系统分类,而且对恢复古环境、古气候也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今天简单介绍几种大型兽脚类恐龙牙齿:阿贝力龙类,棘龙类,异特龙类和暴龙类牙齿的一般特征。
关键词:牙齿阿贝力龙棘龙异特龙暴龙
中图分类号:Q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c)-0217-01
恐龙主要活跃于中生代时期,最早出现于三叠纪晚期,是一些体型较小的肉食性恐龙,到白垩纪晚期绝大多数恐龙开始逐渐灭绝。
根据恐龙腰带的结构不同可以分为三射型的蜥臀目和四射型的鸟臀目。
它们的形态和食性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其牙齿形态功能也有很大的区别。
兽脚类是恐龙种类繁多,因为大部分的兽脚类恐龙功能齿有几十颗,一生不断的换齿,所以牙齿化石发现的较多。
我们今天简单介绍几种大型的兽脚类恐龙:阿贝力龙类,棘龙类,异特龙类和暴龙类牙齿的一般特征。
图1是一个兽脚类牙齿的线条图,根据牙齿形状、尺寸和小锯齿形状等特征,可以对其进行分类鉴定。
具体的测量数据包括前后缘的基本长度(CBL),基本宽度(CBW),齿冠高度(CH),每5 mm小锯齿数目。
其中CBR(CBR=CBW/CBL)的数值越接近于0,说明恐龙牙齿的侧向压缩强烈;CBR的数值越接近于1,说明牙齿倾向于椭圆形或圆形。
而HIR (CH/CBL)的数值越小,代表齿冠越低,而数值越大代表拥有一个较高的齿冠[2]。
1 阿贝力龙科
阿贝力龙科恐龙生存于侏罗纪中期到白垩纪,大部分的阿贝力龙科恐龙身长范围是5~9 m之间。
分为阿贝力龙科和西北阿根廷龙科。
阿贝力龙科的牙齿强烈压缩,向后弯曲,横截面呈水滴型或椭圆形,两边均有小锯齿,无明显的血槽,牙釉质比较光滑。
后边缘小锯齿统一的方块状大小[3]。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阿贝力龙科牙齿的一般特征为:拥有较低的齿冠;唇舌面压缩,横截面呈椭圆形或水滴型;两边均有小锯齿,小锯齿是统一的矩形。
2 棘龙类
棘龙类拥有类似鳄鱼的头颅,上下颌骨有圆锥状的牙齿。
棘龙类的牙齿非常有特点,呈圆锥状,微向后缘弯曲,横断面接近圆形,前后缘均没有小锯齿。
但是有些棘龙牙齿有微弱的小锯齿存在。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棘龙类牙齿的一般特征为:牙齿呈圆锥状,横截面呈亚圆形(CBW>CBL);牙齿两侧小锯齿不明显或者没有小锯齿。
3 异特龙类
异特龙类包含以下四科:中棘龙科、鲨齿龙科、新猎龙科、以及异特龙科。
以中华盗龙为例介绍异特龙类牙齿特征。
中华盗龙牙齿化石具有典型兽脚类恐龙牙齿的特征:强烈侧扁,向后弯曲,前后缘有一锯齿。
齿冠表面覆盖微弱的牙釉质褶皱。
其中,后缘锯齿和前缘锯齿的基部长度近似,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这一特征组合可能是中国盗龙类的一个鉴定特征[4]。
总的来说,异特龙类牙齿相对扁平,呈匕首状,用于撕咬猎物,使猎物失血过多而死。
而我们接下来要讲的暴龙类的牙齿相对粗壮,拥有恐龙之中最强大的咬合力,可刺穿坚硬的骨头,直接咬断猎物的骨头致死。
4 暴龙超科
爬行动物牙齿一般为同齿形,而暴龙类牙齿为异齿型,它的前颌骨牙齿一般小于其他部分的牙齿,并且横截面全部呈D型或者U型。
暴龙科齿骨牙齿和上颌骨牙齿横截面近似圆形。
但是原始暴龙类和幼年的暴龙科的牙齿横截面是侧向压缩的椭圆形[1]。
此外,暴龙类的牙齿还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小锯齿基部有长而明显的血槽,向牙齿基部方向延伸,牙齿后缘基部的血槽更为明显[5]。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暴龙类牙齿的一般特征为:异齿型,前颌骨齿小于其他齿,并且横截面全部为D形或者U形;原始暴龙类和幼年暴龙科的牙齿横截面呈椭圆形,而暴龙科的牙齿横截面近似圆形;前后缘有小锯齿,并且小锯齿之间发育血槽。
恐龙牙齿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恐龙牙齿形态和结构,不仅可以分析恐龙的取食机制,通过恐龙牙齿中碳氧同位素的比值,还可以恢复当时的古环境和古气候,对恐龙牙齿的探索和研究将进一步揭示大自然的奥秘。
参考文献
[1] David B,Dodson Peter,Osmólska Halszka.The Dinosauria,Second Edi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4:880.
[2] Han FL,James M,Xu X,et al. Theropod teeth from the Middle-upper Jurassic ShiShugou formation of Northwest
XinJiang,China[J].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2008(2):57-60
[3] M.R.Furtado,C.R.Candeiro,L.P.Bergqvist.Teeth of Abelisauridae and Carcharodontosauridae cf.(Theropoda, Dinosauria)from the Campanian Maas-
trichtian Presidente Prudente Formation(Southwestern So Paulo State,Brazil)[J].Estudios Geológicos,2013,69(1):105-114.
[4] 徐星,詹姆斯·克拉克.中国西部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石树沟组的巨型兽脚类恐龙[J].古脊椎动物学报,2008(2):157-160.
[5] Fiorillo AR,Currie PJ.Theropod teeth from the Judith River formation (Upper Cretaceous)of souther-central Montana.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
tology.1994,14(1):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