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认知及发展对策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创业认知及发展对策探究
柯少峰陈婷
(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武汉 430074)
摘要:本文以武汉地区5所高校为研究对象,简略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现状和创业动机,以及从创业认识、创业需求、创业成功因素、政策支撑等四个维度,对武汉五所高校的大学生创业认知进行了初步探索,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指出创业者、政府、高校应如何联动,对创建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提出了政策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认知,对策
一、背景介绍
1、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
2007年底,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通过对全国六省市近万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有近80%的大学生表示有创业的意愿。尽管近年来大学生创业热情逐步趋于高涨,但据教育部门统计,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的比例仍然占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能达到30%。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科技含量低,成功率也低,大多数毕业生在创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如餐厅、咨询、零售等小而适合自己的行业。
2008中英创业教育发展论坛暨中英创业教育者联盟启动仪式在上海成功举行,上海交大科技创业研究中心主任李湛教授在大会指出,“中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不足毕业生总数的1%,而美国为23%-25%。并且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也比较低,据教育部2004年的一项报告,全国97家比较早的学生企业,盈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的公司,5年内仅有30%能够生存下去。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具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比例占到六成。这一差距说明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难度。”
2、大学生创业的动机
综合参照文献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生创业情况,我们认为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动机有如下几方面:
(1)积累工作经验。大学生创业的方式很多,有兼职创业、休学创业、毕业后创业等。当前很多在校大学生选择兼职创业,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社会工作的锻炼,为将来的创业积累更多的经验,同时也可以赚取一定的生活费用。
(2)缓解就业压力。2006年413万人,2007年495万人,2001-2007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约70%,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11万人,严峻的就业压力迫使大学生投向考研与创业。(3)拥有财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金钱愈发闪耀着诱人的魔力,而报刊、媒体对成功创业者的大肆渲染,使很多学生对成功的创业人士顶礼膜拜,这些创业者不仅拥有巨额财富享受着奢华的生活,还得到了许多常人所难以得到的自由。
(4)实现个人目标。当今的社会是多元发展的,允许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的多元化、灵活化更加明显,当代大学生渴望通过创立自己的事业来成就自我。
二、创业认知调查分析
由于高校扩招的原因,大量的大学生涌入人才市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空前严峻。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更使得大学生就业情况雪上加霜。但是,在选择就业的同时,也有一批怀揣理想、敢于挑战的年轻人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华中地区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及现状不容乐观,学校是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但目前学校自主创业的学生并不多,创业氛围并不浓厚,很多学生对自主创业没有全面的了解,大家没有创业的意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武汉五所高校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来分析武汉地区大学生创业认知情况,
1、创业认识
创业,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通俗的说就是开创一项事业而不管事业的大与小,成功或失败。从调查情况来看,67%的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比较清晰,但另有7%的人认为创业就是开发一项前沿的科技项目。
导致这种误解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以理工科为发展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在科技发明等的资源支持比较雄厚,毕业的优秀校友也多为在科技、化工等领域大有成就,这无形当中使部分同学误认为,创业就是开发一项新技术;二是在各大高校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中,最终取得优异成绩的也往往是一些依托高科技或发明专利的创业项目,使得有些同学对创业的概念产生混淆。
2、创业需求
创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善,使得目前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模式比较欠缺,大多数院校已经开设了创业管理学等创业教育课程,但仅仅是作为全校公选课,影响力不大,授课模式比较单调,学生获得的只是一些创业者的创业经历,缺乏实战的经验。从调查结果来看,有58.62%的学生希望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创业教育方面的指导。因此,学校可以考虑将企业家和各类社会创业资源引入高校, 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设立创业教育中心来专门从事创业教学和研究工作,聘请有创业经验丰富的教授从事教学, 同时还请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投资专家等参与教学活动。
3、创业成功因素
据团队调查,28.63%的大学生认为创业资源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瓶颈,主要包括创业资金和社会关系。大学生没有经济基础和经济来源,在集资方面又欠缺经验,资金的缺乏常常导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社会关系上,大学生长期身处学校,与社会接触较少,无法形成广阔的社会人际网络,在创业过程中会经常遇到用人不当或难以找到有才之士的情况。
创业者素质也是阻碍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不代表着能力,创业需要的是运用知识创造知识。大学生身处校园,难以很好的了解市场规律和法规,欠缺实际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理财能力。对于80后的独生子女来说,毅力不够,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性强,没有足够的创业精神是难以成就“白手起家”的神话的。
4、政策支持
近年来,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地方政府提出了相应的优惠措施,如国有商业银行、
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城市信用社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并简化程序,提供开户和结算便利,贷款额度在2万元左右,贷款期限最长为两年,到期确定需延长的可申请延期一次,贷款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确定,担保最高限额为担保基金的5倍,期限与贷款期限相同。但就调查情况来看,仅有3.45%的大学生对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有所了解,有高达53.10%的大学生对此类政策毫不知情。这些问题充分说明了政府和学校对政策的宣传力度很缺乏,学生本人在获取创业信息方面的意识与能力也很有限。
三、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建议
1、宏观方面的建议
(1)加强创业观念的引导
观念制约是大学生创业中的普遍情况, 根源是中国的一些封建传统观念没有消除。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也使得人们满足于吃大锅饭,而忽略了个人的创新精神。此外, 许多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 希望孩子毕业后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在创业各项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并不支持子女创业,观念上的制约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创业意愿低。中国目前最发达的城市上海在2006 年创业调查显示, 25-34 岁的青年人创业意愿是15.2%。而美国早在1990 年哈佛商学院的调查就显示, 25-34 岁的人群中有近50%的人对创建新的企业有浓厚的兴趣。
(2)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就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整个社会和家庭也缺乏对孩子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因此, 必须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把创业型人才培养与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具体有以下几点做法:一是鼓励和倡导各类大学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 把创业家和各类社会创业资源引入高校, 转变整个社会的传统教育理念,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念,使学生都能够更加意识到,不仅能就业而且还能创业。
二是强调实践教学, 多采用学生分组结合项目进行, 鼓励学生深入到企业中结合实践学习。学校设立创业教育中心来专门从事创业教学和研究工作,聘请创业经验丰富的教授从事教学, 同时还请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投资专家等参与教学活动。为鼓励学生的创业行为, 学校提供资金资助学生开展创业活动, 同时通过竞赛等形式选拔一些学生的创业项目进入孵化器。
(3)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大学生创业初期很希望能获得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包括金融投资部门、社会服务组织、成功人士和政府机构等等。尤其是资金问题,大学生创业基本上是白手起家,资金来源除向家人、亲戚、朋友借之外, 部分依靠银行的小额贷款。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者容易忽视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在于不同地区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撑力度存有较大差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如上海在2007 年初进一步降低小额创业贷款的门槛, 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贷款达1 亿。
主要措施有:一是要加快发展大学生创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不断规范和完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