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由来、现状与发展
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避塑:蛆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现状研究李志文(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54)喃要】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硕士学位为主。
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并举的专业学位体系,截止2009年底已设置了19种专业学位。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19种新增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自此,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由原有的19种增加到38种。
但由于我国专业学位教育起步较晚,在发展中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正视问题,采职积掘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是今舌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饫键词】专业学位;发碾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思路一、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现状专业学位(prof es si onal degre e),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a ca—de m i c de gr 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
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专业学位的设置,是我国学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改变了我国学位类型、规格单一的状况,推动了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工作,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学位制度。
经过多年的试点和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并举的专业学位体系,截止2009年底E设置了19种专业学位,即: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硕士、博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工程硕士,建筑学学士、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博士,临床医学硕士、博士,口腔医学硕士、博士,公共卫生硕士,销十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军事硕士专业学位,具有专业学位授予权的院校达到476所,累计招生85万人。
如何实现出版与教育的有效对接
如何实现出版与教育的有效对接作者:本刊记者来源:《编辑之友》2010年第11期编者按:当前,企业招不到人才,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已成为我国教育制度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的真实写照,“就业难”正在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出版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关注并渴望获得优秀的人才,然而现实却差强人意。
编辑出版专业出身的毕业生往往无法成为理想中的“出版人”,反倒是非出版专业的毕业生无意中得到出版业相关单位的更多青睐。
2010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针对我国教育与实践脱节的现状,《建议》提出,要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同年10月,国务院学位办下发了《关于下达2010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通知》[学位(2010)32号],公布了全国高校出版专业硕士授权点名单(共计14家),旨在培养出能够适应时代需求,有思维、有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这些举措无疑给处在探索发展阶段的出版学术界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同时,也给出版行业选人思路的回归带来了希望与转机。
岁末寒冬,教育界与实践界的杰出人士汇聚本刊,为出版人才培育问题把脉,他们的灼见透着无限暖意,催生着2011年出版业朝气蓬勃的春天。
(嘉宾排名不分先后)★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建立,将克服以往的出版人才培养的弊端,推动出版业的快速发展。
而且国家今后将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力度,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因此,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成为我国19种新设立的专业学位、成为我国已有的38种专业学位中的一员,无论对出版业界还是对出版教育界,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刊记者:2010年,国务院学位办下发了《关于开展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10)20号],这显示了国家对出版教育的重视,也显示了国家对出版工作的重视。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研究生教育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研究生教育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和灵活性。
本文将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鼓励实践。
与学术型硕士不同,专业硕士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模式上,专业硕士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通过实习、实训、实践等方式,研究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培养模式的特点使得专业硕士毕业生更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容易找到工作和发展事业。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灵活性。
由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培养模式上更加灵活。
专业硕士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选择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和课程,可以选择兼职工作、进行科研项目等。
这些灵活性的特点使得专业硕士的培养更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更加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和探索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专业硕士学位课程设置过于注重专业性,缺乏广度和深度;一些学校在培养模式上缺乏创新和探索,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一些学生对专业硕士学位的认可度不高,在就业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等。
这些问题需要高校和教育部门共同努力解决,不断推动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化和改进。
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必然性及现状分析
维普资讯
叙 又 ‘
2 0.7 08 0
( 旬刊 ) 上
我国专 业学位 教育发 展的必 然性及 现状分析
口
( 汉 大学研 究 生 院 武
赵 丽 娜
湖北 ・ 汉 武 407 ) 30 2
摘 要 专业学位是 与学术型学位不 同的一 种学位类剐 , 具有特定的 内涵和性质 。 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始建于二十世 纪末, 专业学位教 育的设置 与发展 , 单一的学位制度 下培 养的人 才的单一性 是 与社会 发展对人 才多样性需 求的 矛盾 冲突的必然 结果。而专业学位教 育发展 至今也存在 一定的问题有待解 决。 关键词 专 业 学位 必 然性 现 状
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下对 专业学位的论述 是基 于第一种观点的分析。
专业学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13卷第4期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 ol.13No.42012年12月Journal of Y ansha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Dec.2012学位教育诞生于中世纪的欧洲,专业学位教育始于19世纪后期的美国,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产生于20世纪后期。
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有何关系?国外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有哪些?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产生背景、发展轨迹如何?本文试择其要者而述之。
一、学位中的“专业学位”学位是“授予个人的一种学术称号或学术性荣誉称号,表示其受教育的程度或在某一学科领域里已经达到的水平,或是表彰其在某一领域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职业学位是国际通行的称谓,为什么我国采用“专业学位”的称谓?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第一,我国专业学位并没有像美国第一职业学位那样和职业紧密衔接。
在我国,无论是法律还是医学,目前都还不能够完全和职业对接。
第二,我国职业教育一般指初中、高中、高职这几个层次,本科之后就不再提职业教育。
从这个约定俗成的限定来讲,大家觉得还是专业学位更好一些。
第三,专业学位教育也强调学术性内涵,学生要受到良好的理论熏陶。
为与学术性培养标准相区别,还是专业学位更妥当些,在社会上也容易被接受。
但专业学位专业学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刘邦凡,韩兆柱,彭建交(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摘要]专业学位是区别于学术学位的另一种学位类型,专业学位教育晚于学术学位教育。
专业学位教育最早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独特的、完善的培养体系。
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开展较晚,但发展较快,其进一步发展既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
[关键词]教育;专业学位教育;学术学位教育[中图分类号]G64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692(2012)04-0131-06[收稿日期]2012-06-20[作者简介]刘邦凡(1967-),男,重庆涪陵人,燕山大学MPA 中心主任,文法学院院长、教授,哲学博士;韩兆柱(1965-),男,河南沈丘人,燕山大学MPA 教指委秘书长,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管理学博士;彭建交(1979-),男,河北唐山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MPA 中心副主任,法学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简介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简介一,什么是专业学位我国的学位制度把学位分为学术性学位和专业性学位两大类。
学术性学位是在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领域里所授学位的统称。
如法学学位、文学学位、理学学位、工学学位等,它是侧重于理论和学术研究方面的一种学位。
专业性学位是在专业领域所授学位的统称,如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
因此,专业学位的最大特点是,获得这种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有明显的某种特定的职业背景,如律师、教师、工程师、医师等。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
”目的在于“加速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专业学位的设置,是我国学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改变了我国学位类型、规格单一的状况,推动了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工作,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学位制度。
经过多年的试点和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成立了由培养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共同组成的全国性教育指导委员会,如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法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等,这些指导委员会作为国家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专业性组织,在制定培养方案、师资培训、教材与案例的建设、质量评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业学位教育同时也是国家进行的一项教育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首先表现在国家对专业学位教育的宏观管理与办学单位自主招生、自定录取分数线相结合,其次表现在国家对办学单位的监控与办学单位的自律相结合。
具体而言是国家监控学校的招生资格、审查学校的办学资质与条件、制定招生计划,并在每年招生结束后对全部招生院校的招生情况进行排序,同时对违规学校在全国范围通报批评,甚至作出限招、停招的处罚。
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_郑建英
中国成人教育CHINA ADULT EDUCATION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
专业学位是与学术性学位教育互相补充的,与学术性学位教育偏重理论研究不同,专业学位是以应用为方向,有明确和特定的职业背景,毕业后主要从事特定职业领域的高层次技术与管理工作,是专门化程度较高的一种技术和脑力相结合的职业。
一、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存在的问题(一)考试制度不完善我国现在的专业硕士招生实行全国联考,考试内容上过于强调理论知识,且由于很多招生院校的报考人数较少,只好降低面试要求和复试标准,难以考察到考生的综合能力及职业能力,从根源上削弱了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质量,不利于专业学位硕士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同时,对于考生来讲,由于很多是具备相当经验的职业人士,其学习动力不足,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文凭,而部分招生院校也迎合了这种需求,收取高额学费之后,往往以在职人员学习时间紧张为理由,一再降低日常学习和论文答辩的要求,教学双方的互为因果,导致专业学位硕士声誉欠佳,含金量难以提高。
(二)社会认可度不高传统的观念认为,高校就是培养学术性精英人才的,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受到这种落后观念的限制,社会认可度不高,很多公众对专业学位认识模糊,不了解其实质,往往从只发学位证不发毕业证的角度出发,认为专业学位教育不是正规的研究生教育。
同时,用人单位往往对于专业学位获得者存在歧视,不能等同于学术性学位看待,常常以没有毕业证书为由,降低专业学位硕士应享有的福利待遇,甚至政府部门的职称评审政策,也对这两种学位分别对待,这就导致在职人士参加专业学位教育的积极性受挫,进而影响到社会认可度的提升。
(三)培养模式单一很多高校不能正确区分专业学位和学术性学位,在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培养方案等方面几乎完全是学术性硕士学位教育的翻版,根本没有体现出专业学位教育的职业属性。
尽管不少高校也聘请了一定数量的行业精英加入兼职教师队伍,呼声颇高的“双导师制”即是其中的体现,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导师”工作繁忙,无暇备课,也缺乏授课技巧和经验,甚至没有符合国情的实践性教材,往往照抄照搬国外的教材案例,“双导师制”很难落到实处,也无法体现出应有的效果。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现状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现状第一节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现状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由1997年的9395人增到2013年的21.9万人,招生规模和招生比例持续增加。
以2013年为例,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招生计划,2013年研究生的计划招生规模达到60.8万人,比2012年增加2.3万人。
其中,博士生招生总规模为6.9万人,比上一年年增加1784人;博士生中,学术学位67195人,专业学位1805人。
截至2013年上半年,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已累计招生超过100万人。
20多年来,我国累计授予博士专业学位近30万人,授予硕士专业学位近60万人。
近年来,硕士专业学位的授予人数增幅较大,基本覆盖了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2009年之前,主要面向行业内的在职人员进行招生。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所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调整,从2009年开始启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工作。
与此同时,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比例也在逐年调整。
如2008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足硕士生招生总数的10%,在招生规模不断壮大的情况下,到2013年该比例迅速上升至42%,同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收的人数超过20万。
这足以说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态势良好,发展势头迅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进入到了制度创新、总体推进、加快发展、全面提高的新的发展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开展至今已有20多年的时间,这种蓬勃发展的背后实际上还隐藏着生源分布不均以及生源短缺等问题。
这种不均衡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尤其是受各地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制约。
一部分好的院校在招生方面发展势头良好,而普通院校相对来说招生专业有限,招生数量不多,甚至部分专业学位存在生源人数逐年减少的现象。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一)出版专业是以编辑、设计和出版为核心,涵盖了书籍、杂志、报纸等出版物的制作、发行、销售等全过程的专业学科。
本文将介绍出版专业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了解出版专业的重要概念和基本流程。
一、出版专业概述出版专业是媒体与传播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旨在培养具有出版规划、编辑设计、市场营销、发行销售等基本能力的人才。
出版专业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等各种出版物的制作和推广。
二、出版专业流程1. 策划阶段:策划阶段是出版物制作的起点,决定了整个出版过程的方向和目标。
策划包括选题、定位、内容规划等方面,需要考虑市场需求、读者喜好、竞争分析等因素。
2. 编辑设计阶段:编辑设计阶段是指根据策划要求,进行内容的撰写和排版设计。
编辑要注意文案的逻辑性、文采和易读性,设计要注重版面的美感和可读性。
3. 制作印刷阶段:制作印刷阶段是将编辑设计好的内容进行印刷制作和装订加工。
制作印刷环节需要选择合适的印刷厂商,控制印刷质量,确保出版物的印刷效果符合要求。
4. 发行销售阶段:发行销售阶段是将出版物推向市场并进行销售。
发行方面需要考虑渠道选择、市场推广等策略,销售方面需要进行渠道管理和销售促进。
三、出版专业的重要概念1. 版权:指作者或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的法律权利,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展览权等。
2. ISBN:国际标准书号,用于对图书进行标识和管理,方便图书馆、书店等机构进行管理和查询。
3. 校对:对出版物的文字、图片、格式等进行仔细审查,确保准确无误。
4. 排版:根据出版物的设计要求,对文字、图片进行合理的布局和排列。
5. 市场调研:通过调查和分析,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为策划和推广提供依据。
四、出版专业就业方向出版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出版社、图书馆、报纸杂志社、文化传媒机构等单位就业。
主要职业方向包括编辑、策划、制作、发行、销售等岗位。
总结:出版专业是以编辑、设计和出版为核心的专业学科,包括策划、编辑设计、制作印刷、发行销售等环节。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1年第5 01 期
专业学位研 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孟 红 艳 , 谢 媛2
学 院 ;. 河 . 2 教务 处 , 北 保 定 河
摘 要: 国学位制度把 学位 分为学术学位 (cdm cdge) 我 aae i ere 和专业学位 ( r es n l ere 两大类。专业学位强调的 po s oa dge ) f i 是 实践性 , 它与学术学位 虽然有相 同的地 方 , 却有本质 差异 。我 国专业 学位设 置政 策 已实施近 2 但 0年, 虽取得 了巨大成 就, 但也 暴露 出一 系列的 问题 , 文章针对存在 的这些问题 , 通过借鉴 美国专业学位教 育发展 的优越之处 , 对我 国专业学位研 究生教育发展现 状及 对策进行 分析 。
( P )工商管理硕 士( B ) MA、 M A 等。虽然两种学位所 属范畴和人才培养层次相 同, 都属于普通高等教育 中研究生层次的教育 , 都是我 国研究生教育 的重要 组成部分 , 在培养 目标 、 但 培养方式 和生源 、 资格认 定、 学位获得等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 1培养 目 . 标不同
一
格标准 。总体 而 言 , 要求 在 “ 品德 结构 ” “ 、知识 结构 ”
和 “ 质结构 ” 面达 到 研 究 生层 次 的标 准 , 素 方 能够 担
一
、
学术 学位与 专业 学位 : 差异
我 国学位 制 度通 常 分 为 学 术 (cdmcdge ) aae i ere 和专业 ( rf s nl ere 两 大 类 。学 术 学 位 是 对 poe i a dge) so
培养 E标 是 人 才 培 养 的 总 原 则 和 总 方 向 , 指 t 它 导一 切教学 活动 的进 行 。研究 生培 养 目标 是 指通 过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背景可追溯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成为国家发展的迫切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创新成为了高校和教育机构的重要课题。
当前,虽然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日趋完善,但在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如何探索符合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的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成为了教育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旨在为我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00字】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旨在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现有的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其综合素质。
通过对现有培养模式的研究,我们希望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探索新的培养模式,我们希望能够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提供创新思路和方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相关学院和教育机构的重视,促进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1.3 研究意义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需求不断变化,传统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面临挑战。
通过研究不同的培养模式,可以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改进方案,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专业学位的定义及专业硕士学位发展前景如何?
专业学位的定义及专业硕士学位发展前景如何?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
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
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型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
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
到2009年,我国已设置了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博士,工程硕士,建筑学学士、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博士,工商管理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博士,公共管理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博士,公共卫生硕士,军事硕士,会计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等19种专业学位,基本形成了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并举的专业学位体系。
截止2008年上半年,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已累计招生86.5万人,其中学历教育招生24.6万人,占专业学位总体招生数的28.4%;在职攻读招生61.9万人,占专业学位总体招生数的71.6%。
目前我国参与专业学位教育的院校有431个,占我国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总数的60%。
可以说,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回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沿革,分析当前的发展状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要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要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状况,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决策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多元化与特色化发展:新时代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和特色化。
各类高校和专业学位点将根据自身优势和地方需求,形成各具特色的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以满足社会对不同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
产学研深度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更加注重与产业、企业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通过建立实践基地、开展合作项目、聘请产业导师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更加注重国际化。
通过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国际合作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教育。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举办创新创业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更加注重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加,专业设置不断丰富,培养模式不断优化。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教育教学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不稳定,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在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学科交叉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在社会认可和研究生就业方面,一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需要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目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探讨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以及解决对策,从而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析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了解各个学科领域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二是明确存在的问题,如教育质量、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挑战,并找出问题的根源;三是通过深入的原因分析,探讨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四是提出解决对策,从政策制定、体制改革、师资培养等方面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五是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对以上目的的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提升和产学研结合,以满足社会对高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培养水平和科技发展的竞争力。
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提出有效的改革方案,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高等教育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和改进。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逐渐向国际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优化和创新。
通过对国内外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我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部分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既关乎研究生个体的成长,也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分析和探讨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才培养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化和创新,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还在于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研究生是科研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培养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科研成果的产出和社会的进步。
通过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可以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研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意义在于促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对于培养优秀人才、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概述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培养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出版学应该成为一级学科的五个理由
出版学应该成为一级学科的五个理由◎ 聂震宁摘要:出版专业高等教育被列于其他一级学科之下,不能适应出版业创新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也很不利于出版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
多年来,出版业和出版专业高等教育将出版学升为一级学科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歇。
2020年是新一轮学科目录的调整期,应该将出版学设为一级学科,其理由至少有五个,即:出版业在国家文化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的需要,出版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出版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出版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出版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新闻学、传播学和出版学是三个平行的学科,应将目前的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调整为“新闻出版传播学”,让出版专业高等教育合理地跻身于一级学科的行列。
关键词:出版学;一级学科;编辑出版;出版传播DOI:10.3969/j.issn.2095-0330.2020.03.001一、引言:问题的由来2007年3月,笔者在出席全国政协第十届五次会议期间,提出了两个提案。
一个是“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建议”,另一个是“建议将编辑学或编辑出版学列入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并定为一级学科”。
于前者,笔者是第一提案人;于后者,笔者则是联名提案人。
十多年来,前一个提案不断被媒体提到,因为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一直持续升温;后一个提案却很少被媒体提起,因为其内容毕竟是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中的一件普通事情。
可是,关于后一个提案的内容,在出版业内和出版专业高等教育里却经常会讨论到,因为这毕竟是一件关系到出版业人才培养和出版专业高等教育安身立命的大事情。
关于将编辑出版学列为一级学科的提案,确实是出版业和出版专业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要求。
只要仔细辨认提出提案的12位委员的专业身份,也许就能理解提案内容与出版行业关系的紧密度。
第一提案人是时任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桂晓风委员,联名提案人有桂晓风、高明光、聂震宁、常城、龚亚夫、何东君、罗开富、黄景钧、徐锡安、徐心华、唐浩明、徐式谷等12位全国政协委员,全部来自新闻出版界,都是业内资深专家。
出版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
出版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
出版学科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通常涉及到出版业、编辑、图
书馆学、信息管理等多个领域。
在中国,出版学科属于文学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为文学。
目前,关于出版学科的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设
置情况,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回答:
1. 整体情况,目前国内拥有出版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并
不多,主要集中在一些综合性大学或文学院系。
2. 学科发展,随着数字出版、新媒体出版等新兴领域的不断涌现,出版学科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对应的博士点设置也可能
会有所调整。
3. 研究方向,出版学科的研究方向涵盖了出版管理、数字出版、出版传媒、出版社会学等多个方面,不同高校的博士点设置可能会
有所侧重。
4. 就业前景,拥有出版学科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可以在出版机构、高校、研究机构、文化传媒企业等领域从事教学、研究、管理
等工作。
总的来说,出版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设置情况还比较有限,但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和学科研究的深入,相信相关学科的博士点设置会逐渐完善和扩大。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出版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是为了适应出版业专业化、现代化、数字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出版物编印发一体化的宽口径要求而设立的,其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出版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综合运用管理、经济、法律、外语、计算机等知识解决出版业实际问题,适应现代出版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出版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具体包括:(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热爱出版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三)掌握坚实的出版发行学、出版管理学、出版物市场营销学等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有较宽的知识面,具有在书报刊、电子音像、数字出版物的出版和发行行业独立从事研究、实践操作及业务管理工作的能力。
(四)具有较熟练的操作计算机及运用一门外语的能力。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全日制学习一般为2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四、培养方式采取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学校导师和行业导师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与出版实践紧密结合。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出版实践,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五、教学方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实习、实验室教学等方式。
在出版社、报刊社、出版发行等单位建立稳定的专业实践基地,做好专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出版发行单位聘任有经验的行业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出版发行实践,来源于出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对策研究等。
内容要有现实性、应用性,体现学生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出版硕士培养方案
出版硕士培养方案1. 引言出版硕士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出版传媒行业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制定的。
本文档将介绍出版硕士培养方案的目标、课程设置、培养要求等内容,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和实施该方案。
2. 培养目标出版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如下:•培养具备出版传媒行业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具备扎实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术型人才;•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专门人才;•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3.1 基础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统计学原理•传媒与社会•出版传媒概论3.2 专业课程•出版传媒管理学•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媒介经济学•创新与创业管理•媒介法律与伦理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以下选修课程中的若干门:•数字出版技术与应用•新媒体传播理论与实践•媒介营销与品牌管理•国际出版传媒事业发展研究•媒介舆论与公共关系•文化产业经济学4. 实践教学本出版硕士培养方案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生需要完成以下实践教学任务:•实习:学生在出版传媒机构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实践能力;•课程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份与出版传媒相关的课程设计,加强实践动手能力;•毕业论文:学生需要完成一份符合学术要求的毕业论文,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 培养要求为了确保出版硕士培养方案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如下:•修满规定学分,合格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项课程任务;•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实习考核等综合评定;•具备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6. 结语出版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出版传媒行业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以及严格的培养要求,希望培养出具备学术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综合型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由来、现状与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出版教育史上的最大突破,是设立了出版硕士专业学位。
这一专业学位的设立,开辟了一条新的出版人才培养道路。
专业学位教育是以培养具有较好理论基础、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是我国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研究生教育。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力度,以改变目前学术性研究生过多的局面。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专业硕士招生规模持续保持增长态势,2021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达到*****人,已占硕士招生总额的47.41% 。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规划,未来的专业硕士招生数量还将继续增长。
1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由来
1982年11月,时任国家出版局副局长的王子野同志在为钱小柏、雷群明编著的《韬奋与出版》(学林出版社1983年6月版)一书所作的《序》中,曾对出版学的诞生进行了呼唤:“社会上各种行业都有自己的专门学问,经济有经济学,教育有教育学,新闻有新闻学,书刊出版后也有专门的目录学、版本学、图书馆学等,唯独出版工作本身缺少专门研究。
是出版工作没有东西可研究吗?不是的。
出版的历史起码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反正比新闻早得多。
要研究的东西不是很少,而是很多。
就是因为不被重视,所以才留下缺门。
这空白总不能永远留下去,出版学早晚总要在众多的学科中占一席应有的位置。
”鉴于出版工作的重要地位,1983年,我国设置了图书发行学本科专业、1984年又设置了编辑学本科专业。
1998年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上述两个专业合并成了“编辑出版学”专业。
但长期以来,出版研究生专业一直未能被列入国家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
基于此,高校和行业的专家,曾多次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议,希望将出版学或编辑出版学纳入国家的“授予博士、硕士学
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
针对社会上的“出版无学”论,笔者曾花了5年多的时间,对20世纪中国的出版学研究历史进行了详细考察,梳理了20世纪中国出版的大量出版学论著,撰成了《20世纪中国的出版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一书,回击了“出版无学”论。
该书还同时考证出,是中国学者杨家骆率先提出“出版学”这一学科名词,从而纠正了以往学术界认为是日本和韩国最早提出出版学学科设想的说法。
针对出版学到底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是隶属于新闻传播学或其他学科等问题,笔者又撰写了《英美国家的出版学学科归属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
该文从我国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与国际出版教育的大背景出发,首先对英美两国的出版学学科归属进行介绍。
在英国的“共同学术编码系统”(JACS)中,出版学是与信息服务、宣传研究、媒介研究、新闻学相并列的一级学科。
在美国的“教育项目分类”(CIP)中,出版学也是一个与“传播与媒介研究”“新闻学”“广播电视和数字传播”“公共关系、广告和应用传播学”相并列的一级学科。
文章在对我国出版学学科归属现状、出版学学科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议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借鉴英美这两个发达国家的经验,将出版学列为一级学科,以促进和推动我国出版教育和出版产业的发展。
该文在《中国出版》发表后,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工作》都进行了全文转载。
2021年12月,笔者受邀参加在复旦大学召开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设置方案讨论会”。
在会上,笔者重申了出版与新闻是不同行业的观点,从当时国家主管新闻出版的行政部门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说明新闻与出版是不同的行业;并指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时国家设立了新闻总署和出版总署两个机构,同样说明新闻与出版是不同的行业。
否则国家只要设立新闻总署或出版总署就可。
同时,根据专业学位是面向专门的行业领域的特点,希望国家在设立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的同时,设置出版硕士专业学位。
2021年,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人事教育司的大力支持下,本人
承担了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软科学项目“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和出版专业科学学位论证报告”,并将相关的成果提交给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
202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委托南京大学就我国是否设置出版硕士这一专业学位进行论证。
来自出版管理部门领导、出版机构、出版教育界的15位专家组成全国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设置论证专家组,由时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同志担任组长、时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司长孙文科同志、时任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同志、笔者本人担任副组长。
经过一天时间的充分论证,大家一致同意在我国设置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并就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名称、培养目标、招生对象、招生方式、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学位论文、学位授予等问题进行认真讨论,形成规范性的文件,上报给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
2021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批准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ublishing,MP)成为我国当时39种专业学位中的一员。
2021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2021年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名单,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大学、安徽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吉林师范大学14所高校获得首批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授予权。
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南昌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6所学校获得第二批出版硕士授予权,江西、山东、陕西等省份有了出版硕士授权点。
2021年,辽宁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济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學、暨南大学9所学校获得第三批出版硕士授予权,实现了辽宁、广东、广西、云南等省(自治区)出版硕士点的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