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
老骥伏枥【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
老骥伏枥【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老骥伏枥这个成语出自于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一般常常这样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它的意思是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成语的具体的用法吧。
【注音】lǎo jì fú lì【出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释义】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老年人【结构】主谓式【相近词】老当益壮、壮志凌云【相反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押韵词】挨打受气、愧悔无地、白驹过隙、不食之地、吼天喊地、走投无计、伺瑕导隙、机会主义、脚踏硬地、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年代】古代【英语】ablementieddowntoaroutinepost【教学同步】这是一些真正的人,永不衰老的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赵鑫珊《人是什么》高中五册·课文·2【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先后消灭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控制北方领土。
袁绍的儿子投奔北方的乌桓,53岁的曹操亲率大军彻底征服20万乌桓人,凯旋后作《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成语示列】用飞龙在天,对老骥伏枥。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其它使用】◎ 信写好后,由全家识字的人逐个作了"审查",爱好文学的小儿子提议加上曹操的两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现在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用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和经验,通过各种方式继续为我州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贡献。
◎ 您在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勤于研究,可谓老骥伏枥,壮心未已。
词类符号: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处所名词;人名;姓氏;名字;地名;机构名;其他专有名词;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语素字;非语素字;。
[老骥伏枥的典故]老骥伏枥成语故事
[老骥伏枥的典故]老骥伏枥成语故事【拼音】lǎojìfúlì【出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释义】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老年人【相近词】老当益壮、壮志凌云【相反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东汉末年,政治动荡,诸侯四起,天下大乱。
其中以曹操最有远见,他想统一天下,重新建立安定的社会。
曹操自从“挟天子令诸侯”,许昌屯田以后,先后消灭了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从此,军威大振,曹操更加雄心勃勃。
但是,袁绍的两个儿子投奔了乌桓,企图借助乌桓的力量卷土重来。
乌桓的经济、文化较落后,当时尚处奴隶制时代。
他们乘中原地区经常混战,常常侵袭汉朝的领土,北方人民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
对此,曹操决心征讨乌桓。
公元207年,即建安十二年,曹操亲自统帅大军北上远征乌桓。
当时曹操已年过半百。
古人认为,人到50岁,就进入衰老阶段。
这点曹操心里也十分明白,但为了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真正统一北方,他胸怀宏志,人老心不老,仍然驰骋疆场。
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艰苦行军作战,曹操在白狼山一带与乌桓的20余万兵马进行了激烈的争战,彻底击败了乌桓,杀死了他们的头领,十几万人被迫投降。
曹操率领大军,凯旋而归。
在返回的路上,曹操带着胜利的喜悦,想着自己已经是五十三岁的人,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中原的大业尚未完成,他激情澎湃,赋诗一首: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中原的豪情壮志。
1.老骥伏枥的老王,平日的生活起居都自行打理,不愿劳驾别人。
老骥伏枥怎么读
老骥伏枥 [ lǎo jì fú lì ] 骥:好马。
枥:马槽。
好马虽然老了,就着马槽吃食的时候,它的志向还是奔驰千里。
比喻人虽老,仍怀有雄心壮志。
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近义词;
老当益壮[ lǎo dāng yì zhuàng ] 当:应当。
益:更加。
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更加豪壮。
现多用来形容年纪虽老,但干劲仍很大。
壮志凌云[ zhuàng zhì líng yún ] 形容志向宏伟远大,高入云霄。
反义词:
老气横秋[ lǎo qì héng qiū ] 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
现在常形容青年人暮气沉沉,没有朝气或老年人自高自大,摆老资格。
例句:
1、他晚年仍在科研工作中努力钻研,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老骥伏枥书青史,白发丹心照神州。
3、曹操酷爱文学,是个杰出的诗人,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千古名句。
4、我的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还奋斗在工作岗位上,他跟我说他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老骥伏枥的意思解释
老骥伏枥的意思解释
“老骥伏枥”是一个成语,原指老年优秀的骏马在马厩里休息。
后来泛指年迈而有才华的人重新振作,继续发挥其才华。
这个成语
常用来比喻年迈而依然有所作为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经历了
岁月的洗礼仍然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从文学角度来看,“老骥伏枥”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原文是“众人皆骇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老年人依然怀抱壮志,意志坚定,精神依然旺盛的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老骥伏枥”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年事已高却依
然保持着良好状态并富有活力的人。
这些人可能是在事业上依然有
所建树,也可能是在学术、艺术等方面依然有所成就。
他们不因年
龄增长而放弃追求,而是继续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
总的来说,“老骥伏枥”这个成语传达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即无论年龄大小,只要心怀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就能保持活力,继
续创造价值。
老骥伏枥的解读
老骥伏枥的解读
老骥伏枥,出自于东汉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个成语指衰老的骏马即使卧在马槽旁,心也向往着一日千里的飞奔。
比喻人虽然年老,但仍然保持着雄心壮志、从不服输的斗志与精神。
老骥伏枥这则成语显示了曹操热情洋溢的壮志激情。
它表现出人的精神美。
自然规律虽然不可抗拒,但更重要的是人要有一种精神,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就是“壮志”,白头虽老赤心存。
具有这种精神,可以牢牢地把握时机,在有限生命中创造出更大的社会财富,实现人生的价值,获得精神的永恒。
这也是人类前行的基本逻辑。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拼音】lǎojìfúlì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先后消灭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
等地方势力,控制北方领土。
袁绍的儿子投奔北方的乌桓,53岁的曹操亲率大军彻底征服20万乌桓人,凯旋后作《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原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三国·魏·曹操《踏进夏门行》诗
【释义】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
有雄心壮志。
【用法】并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用作老年人
【相近词】老当益壮、壮志凌云
【相反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
【其它使用】
◎现在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用长期累积出来的多样科学知识和经验,通过
各种方式稳步为我州的改革、发展和平衡搞贡献。
◎您在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勤于研究,可谓老骥伏枥,壮心未已。
老骥伏枥的拼音
老骥伏枥拼音:lǎo jìfúlì
释义: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出处:东汉末·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意思是说,年老力衰的千里马虽卧躺在马槽边,却仍激荡着驰骋千里的雄心壮志。
扩展资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是曹操写的《龟虽寿》的两句话,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老骥伏枥的意思是什么
老骥伏枥的意思:比喻有志之士,年纪虽老而仍有雄心壮志。
出自于曹操的《步出夏门行》。
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思是说,年老力衰的千里马虽卧躺在马槽边,却仍激荡着驰骋千里的雄心壮志。
【出自】: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示例】:用飞龙在天,对~。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含褒义>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先后消灭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控制北方领土。
袁绍的儿子投奔北方的乌桓,53岁的曹操亲率大军彻底征服20万乌桓人,凯旋后作《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历史故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此后军威大振,曹操也更加雄心勃勃。
这年七月,曹操胸怀统一北方之志,统领大军出卢龙寨,日夜抄道疾进,远征乌桓。
大军一到柳城,即大败乌桓骑兵,杀死了单于蹋顿。
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从柳城逃命至平州公孙康处。
曹操手下的大将知道了这件事后,劝曹操乘胜出击,拿下平州,剿灭袁氏兄弟。
曹操深知公孙康与二袁不和,如果急着去进攻平州,那么他们肯定会合伙抵抗;如果再等一段时间,他们一定会自相残杀。
于是不顾众大将的建议,下令收兵。
没几天,公孙康果然把袁氏兄弟的头颅送了过来。
这样曹操北征乌桓、统一北方的大业算是完成了。
中秋刚过,曹操便令班师回朝。
大军经过十多天的艰难跋涉,终于走出了满目荒凉的柳城,来到了河北昌黎。
这里东临碣石,西邻沧海。
曹操屹立山巅,眺望大海。
这时夕阳西下,碧海金光;远处的岛屿若隐若现,近处的海浪又滚滚向前。
眼见如此壮丽的景色,曹操不禁又诗兴大发,脱口吟道:《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老骥伏枥的意思是什么
老骥伏枥的意思是什么老骥伏枥的意思:比喻有志之士,年纪虽老而仍有雄心壮志。
出自于曹操的《步出夏门行》。
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思是说,年老力衰的千里马虽卧躺在马槽边,却仍激荡着驰骋千里的雄心壮志。
【出自】: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示例】:用飞龙在天,对~。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含褒义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先后消灭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控制北方领土。
袁绍的儿子投奔北方的乌桓,53岁的曹操亲率大军彻底征服20万乌桓人,凯旋后作《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历史故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此后军威大振,曹操也更加雄心勃勃。
这年七月,曹操胸怀统一北方之志,统领大军出卢龙寨,日夜抄道疾进,远征乌桓。
大军一到柳城,即大败乌桓骑兵,杀死了单于蹋顿。
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从柳城逃命至平州公孙康处。
曹操手下的大将知道了这件事后,劝曹操乘胜出击,拿下平州,剿灭袁氏兄弟。
曹操深知公孙康与二袁不和,如果急着去进攻平州,那么他们肯定会合伙抵抗;如果再等一段时间,他们一定会自相残杀。
于是不顾众大将的建议,下令收兵。
没几天,公孙康果然把袁氏兄弟的头颅送了过来。
这样曹操北征乌桓、统一北方的大业算是完成了。
中秋刚过,曹操便令班师回朝。
大军经过十多天的艰难跋涉,终于走出了满目荒凉的柳城,来到了河北昌黎。
这里东临碣石,西邻沧海。
曹操屹立山巅,眺望大海。
这时夕阳西下,碧海金光;远处的岛屿若隐若现,近处的海浪又滚滚向前。
眼见如此壮丽的景色,曹操不禁又诗兴大发,脱口吟道:《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老骥伏枥【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
老骥伏枥【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老骥伏枥这个成语出自于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一般常常这样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它的意思是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成语的具体的用法吧。
【注音】lǎo jì fú lì【出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释义】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老年人【结构】主谓式【相近词】老当益壮、壮志凌云【相反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押韵词】挨打受气、愧悔无地、白驹过隙、不食之地、吼天喊地、走投无计、伺瑕导隙、机会主义、脚踏硬地、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年代】古代【英语】ablementieddowntoaroutinepost【教学同步】这是一些真正的人,永不衰老的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赵鑫珊《人是什么》高中五册·课文·2【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先后消灭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控制北方领土。
袁绍的儿子投奔北方的乌桓,53岁的曹操亲率大军彻底征服20万乌桓人,凯旋后作《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成语示列】用飞龙在天,对老骥伏枥。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其它使用】◎ 信写好后,由全家识字的人逐个作了"审查",爱好文学的小儿子提议加上曹操的两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现在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用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和经验,通过各种方式继续为我州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贡献。
◎ 您在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勤于研究,可谓老骥伏枥,壮心未已。
词类符号: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处所名词;人名;姓氏;名字;地名;机构名;其他专有名词;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语素字;非语素字;。
老骥伏枥成语
老骥伏枥成语【成语名字】老骥伏枥【汉语拼音】lǎo jì fú lì【成语解释】好马虽老了,伏在马槽边,仍想奔跑千里的路程。
比喻年虽老而仍怀雄心壮志。
语本三国魏.武帝〈步出夏门行〉。
【成语典故】三国魏.武帝〈步出夏门行〉(据《宋书.卷二一.乐志三》引)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骥老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成语注解】1、骥:千里马。
2、枥:马槽,泛指马房。
3、暮年:老年。
另可参考:《晋书.卷二三.乐志下》【成语出处】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2、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张枢密子功,绍兴末还朝,已近八十,其辞免及谢表皆以属予。
有一表用『飞龙在天』对『老骥伏枥』,公皇恐,语周子充左史,托言于予,易此二句。
”3、宋.陆游〈闻虏乱有感〉诗:“羞为老骥伏枥悲,宁作枯鱼过河泣。
”4、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王处仲赏咏『老骥伏枥』之语,至以如意击唾壶为节,唾壶尽缺。
即玄德悲髀肉生意也。
”5、清.丘逢甲〈放歌与陈伯贞〉诗:“南飞乌鹊栖无枝,老骥伏枥悲鸣时。
”【成语用法】语义说明比喻年虽老而仍怀雄心壮志。
使用类别用在“老而不休”的表述上。
【老骥伏枥造句】1、王老一头银发,仍然活跃于商场中,真是老骥伏枥,不服老啊!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爷爷虽然已退休,还准备去环游世界一周呢!3、“人生七十才开始”,这句话颇有老骥伏枥,仍想有一番作为的意味!4、已届七十高龄的登山家打算向这座高山挑战,老骥伏枥之心,令人钦佩。
5、老王常自称是老骥伏枥,虽然已经退休,仍去当志愿者,为社会贡献心力。
【近义词】老马嘶风,老当益壮,壮心不已【反义词】尸居余气辨似:形音辨误同“老骥伏枥”及“老当益壮”都有年老却仍活跃的意思。
老骥伏枥的意思_老骥伏枥的成语解释
老骥伏枥
成语解释骥:千里马;枥:马槽。
伏枥:就着马槽吃食。
老的千里马虽然趴在槽头吃食;但仍想奔驰千里。
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壮志。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x士暮年,壮心不已。
”
成语繁体老驥伏櫪
成语简拼LJFL
成语注音ㄌㄠˇㄐ一ˋㄈㄨˊㄌ一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老骥伏枥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骥,不能读作“jí”;枥,不能读作“lí”。
成语辨形枥,不能写作“历”。
近义词老当益壮、壮志凌云
反义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
成语例子用飞龙在天,对老骥伏枥。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
英语翻译Old people may still cherish high aspirations.
俄语翻译стáрыйконьостаётсявсбруе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先后消灭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控制北方领土。
袁绍的儿子投奔北方的乌桓,53岁的曹操亲率大军彻底征服20万乌桓人,凯旋后作《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x士暮年,壮心不已。
”。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成语故事:老骥伏枥
“老骥伏枥”这个成语出自于古代著名诗人曹操的《步出夏门行》,意指年老的千里马虽然已经伏在马槽旁,但仍然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个成语比喻有志向的人,即使年老也依然保持着热情和决心。
在《步出夏门行》这首诗中,曹操描述了自己年老时的状态和心境。
他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句话表达了曹操虽然已经步入老年,但他的雄心壮志却依然炽烈如初。
就像一匹老骥,虽然已经伏在马槽旁,但心中仍然有着千里的远志。
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中经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年纪虽大但仍然充满热情和决心的人。
它鼓励人们即使在年老的时候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在现代社会,“老骥伏枥”这个成语也被广泛使用。
它不仅被用来形容个人的精神状态,还被用来形容那些在特定领域内有着丰富经验和深厚功底的人。
这些人即使在退休之后也仍然关注着自己所从事
的领域,并为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老骥伏枥”这个成语代表了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鼓励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应该学习这种精神,不断地追求进步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大坪乡黄田村支部书记章湘克同志事迹介绍在大坪乡黄田村村,有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每当村里遇到棘手的困难、矛盾和纠纷,村里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他,“有什么事去章书记那里说。
”请他出面调解。
他就是黄田村的老支书,人人敬佩的“老舅爹”章湘克。
章湘克今年64岁,本来应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他,2008年村里的支部书记考上乡镇公务员任职后,他被再一次被推选为黄田村的支部书记。
黄田村是大坪乡的一个小村,全村10个村民小组,396户1478人。
地盘一小,矛盾就多,家庭琐事、邻里纠纷、宅地纠葛、土地矛盾等问题时有发生,许多事情不但棘手而且复杂。
章湘克书常常带着村组干部去或者干脆一个人去做工作,哪儿遇到困难,他就去哪解决,哪儿发生矛盾,他就出面调解,村头路边、农家小院到处留下了他的脚印。
一、干一行,爱一行,出一行成绩1962年湘乡三中毕业后,16岁的章湘克回到了村里,在村里的林场任会计。
凭着刻苦专研的精神,一年时间,他硬是使自己由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个业务知识熟练的会计老手,在林场工作期间,经他手的账目数字没有一笔错误,这也使大家对这个小小年纪的会计刮目相看;1964年,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他被任命为林场的厂长,同时个人也被评为湘乡市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先进个人”。
1965年,调任乡政府文化站站长,在他的带领下全乡的文化宣传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全乡9个村,每个村都组织了一支文艺宣传队。
村民在农闲时便自发组织起来开展文艺活动,唱样板戏、花鼓戏、扭秧歌,村与村之间进行比赛联谊活动。
在任文化站长的八年时间里,大坪乡文化站也多次被评为湘乡市“优秀文化站”。
1973年,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从那以后便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
同年,章湘克同志毅然由乡政府回到黄田村担任村里水过亭组的生产指导员,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指导工作中,他带着全组村民开山植树,耕地种粮,一锄一锄的实现着自己转变,把村民装进了自己的心理。
二、不藏私心,一心为公1974年,他在入党转正申请书上写道:“人生为一大事来,干一大事去,把共产党的阳光送到群众手里,是我终生奋斗的目标”。
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和豪情壮志。
正是这种信仰给了他在以后三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中奋斗不止的无穷力量。
这种力量使他时时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舍小家,为大家,忠诚地实践着共产党人的理想和宗旨。
抱着“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1990年至今,在任党支部书记19年间,他一心扑在集体事业上,新房不盖了,自家的承包地、果园顾不上管了,而在植树造林、修建学校、铺筑道路、整修土地的工地上,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群众的大小事,他总是记在心上,尽力办好。
夜以继日,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向贫困宣战,在艰苦的条件下,两次建校,四次修路,发展养殖,坚持连年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平整土地,进行小流域治理,干了一件又一件令群众满意的实事好事。
三十年如一日的艰辛奋斗,使昔日一个封闭、贫困的小山村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把过去偷盗、赌博成风的“烂杆村”变成了连年“治安模范村”,使过去荒山秃岭的“欠账村”变成了拥有千余亩集体山林的“新农村示范村”,人均纯收入由1991年的289元增长到2010年的6100元。
三、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共产党人必须做到克己奉公,以身作则,讲政治,讲正气。
章湘克同志当村支书几十年里,为村里争取资金300多万,而村上每月只有300元的工资补助。
每次出门为村里办事,都是自己买车票,住最差的,吃最简单的,从未报销过。
不仅如此,他还给村集体贴钱,少说也有七八千元。
群众感叹地说:“我们开始变富了,章书记家却不如以前了,他硬是让这个书记给当穷了。
”现在他家所有的家产也只有一栋楼房而已,而且年代久远,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真是家徒四壁,两袖清风。
为了管好集体的林子,他立法立威,先从自家和自己的亲家罚起:大儿子在外打工回来打算盖房子,想着能省点是一点,自己老爹管林场,买树的钱应该能省下来,话还没说完章书记就一口拒绝儿子的要求,直到现在大儿子一家仍然租住在村里没有再使用的小学里。
亲家盖养猪房,木料用得不会很多就来找他,章书记答应了下来,因为他打听到有个朋友拆建新房,所以向他买回些旧的木料,过了几天,亲家带着刚从林场砍伐下来的树回了家,章书记得知后带着村干部赶了过去,依照村里的规定罚了亲家200元钱,然后为亲家拉去了自己买的木料。
章湘克同志向大家树立了正人先正己、秉公办事、廉洁自律的榜样,我们干部和广大党员都要像章湘克同志那样,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淡泊名利,坚持做到“三严”、“四自”,以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去凝聚人、感召人。
四、带好班子,团结一心章湘克同志生在黄田,长在黄田,在基层做了一辈子的工作,天天与父老乡亲生活在一起,对全村的情况了如指掌,哪一户家庭富裕,哪一户家庭困难,哪一户家庭和睦,哪一户儿媳孝顺,他全知全晓。
文丰组长章毅是个年轻干部,工作上缺乏经验,组里搞水泥路面硬化,群众意见不统一,开会时几个群众一吵闹,弄得组长没主意,工作一时陷入了僵局,章毅想打退堂鼓。
章湘克得知情况后,及时找到章毅,一面帮他克服畏难情绪,一面和他一起挨门逐户走访群众,听取大家的意见,过细地做说服教育工作,使大家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
由于路子对头,方法得当,全组的水泥路面硬化,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全部到位。
自从再次站在村支书的这个位臵,章湘克同志带着新上任的三个村干部精诚团结,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以服务村民为宗旨,哪里有村民需要,村干部就出现在哪里,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赢得了村民理解和支持。
6年来,章湘克先后调处了大小纠纷二百多起。
村民赵某为建房与邻居发生纠纷,吵得不亦乐乎,“战争”不断升级,愈演愈烈,打起群架,到现场做疏导工作的一名村干部被打伤,前往调处的司法工作人员也感到棘手。
此时此刻,章湘克日夜奔波,首先通过有关在场的干部、群众了解事实真相,弄清来龙去脉,然后对症下药,找当事人苦口婆心地做工作。
老支书温暖贴心的话语,终于解开了双方的疙瘩,最后达成谅解,平息了这场风波。
村民章某妻子不孝敬公婆,还经常与公婆顶嘴,有一次竟打起婆婆来,婆婆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章湘克知道后,连忙登门,分别找小两口谈心,宣传国家有关法规,严肃指出,打骂婆婆、虐待老人是国家法律所不能容许的。
通过耐心的工作,赵某夫妇承认了错误,主动接回老人,当面向公婆赔礼道歉。
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计育工作的新思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章湘克在工作实践中意识到过去那种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新要求,工作思路和工总方法必须创新。
于是在2009年章湘克带着村支两委实行了“走出去”和“拿出来”两项新举措。
“走出去”是在2009年6月份,针对黄田村流出育龄妇女妇检问题,邀请乡计育办工作人员及黄田村村支两委,专程驱车前往育龄妇女相对集中的长株潭三地做上门宣传、上门督促、上门妇检。
6月酷暑,烈日当头,六十多岁的老书记,总是走在第一个,一手拿着电话本,一手拨打电话联系。
往往找到一个对象,坐不到五分钟就奔赴下一个目的地,在这次行动中,共找到23名该村在外务工的妇女,妇检了20名,长株潭三地的育龄妇女妇检率达到90%。
“拿出来”则是章湘克在村支两委会议上提议,在村里经济紧张的时候,拿出一定的资金,鼓励在村的育龄妇女妇检。
在每一季的妇检活动中,由村里买单,准备一份小小的礼物。
只要来妇检的都有一份小礼物,对于相对路程远的组,则要求村干部派车去接。
“拿出来”的这项举措换来的是村里100%的妇检率。
在这位老而肯学肯思的支书带领下,黄田村的计划生育工作连续5年没出现过问题,村里的计生协会也被韶山市评为“先进计生协会。
”(二)村里建设的三承诺黄田村原来办公、活动的村部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土木结构房,占地3.4亩。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支委会职能的增加,群众集体活动增多,原有的办公、活动用房制约黄田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满足不了全村文化生活的需要,更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急需重建一处新的办公、活动场所;黄田村花铺子组有34户110人,人居较散,多数村民在家务农,整组经济水平较低,而全村仅剩的一条没有水泥硬化的路也是在这里,章湘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日卜塘组位于黄田村西北,共有耕地113亩,有34户农户,138个村民。
全组约75亩左右的低产低洼冷浸田,一直制约整组经济发展。
村民在经营耕地种植水稻时,一下地就是齐膝盖的泥,像陷在泥潭中一样,牲畜和机械根本无法运转,每年的耕种总是投入大,收益少,村民都只有望“田”兴叹。
“既然当起了这个家,就不能粉饰太平,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村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不为他们解决谁为他们解决。
”章湘克书记说。
于是在2009年村民大会上章湘克向村民作出了三个承诺:建好房,修好路、作好田。
面对村集体经济无收入的现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迎难而上,章湘克带着村“两委”班子四处筹集资金,记不清多少次的召开会议商讨决策;记不清多少次的往返长株潭去找黄田村在外人士的赞助;记不清多少次的奔走各个单位部门争取资金支持。
不等不靠,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为新建办公、活动场所出谋划策,经过多番艰苦努力,该村活动场所建设于2010年7月开工建设;多次动员,花铺子组的村民自筹劳工修好路基,今年下半年将进行路面硬化;几番努力,低产田改造项目申报也有眉目。
章湘克长年累月在村里奔波,全心全意为村民着想,每年的秋冬水利建设工地上有他的身影;每季度的村里妇女工作有他的参与;每月党员干部学习有他的组织;每周不定期的义务巡逻有他的号召;黄田村的每个角落都留有他的身影,为人们排忧解难,不取村里分文半钞,许多群众赞叹地说:老支书不愧是共产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老黄牛”啊!伟大的事业需要不懈奋斗的精神,不懈奋斗的精神推动着伟大的事业。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加快发展步伐的形势下,章湘克同志始终以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