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周练试题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历史一、单项选择题1、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二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2、宗法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宗法制度的表现形式不包括A.家谱B.宗祠C.族规D.授土3、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使人民有了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4、《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地方服从中央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5、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
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6、小麦同学很喜欢看穿越小说,自己也构思了几个穿越故事。
下列故事说法不正确的是A.回到明朝当承宣布政使,管理一个地方的行政事务B.回到唐朝参加科举考试,中一回状元C.回到宋朝当个枢密使,掌管财政大权D.回到汉朝当个侍从,替汉武帝出谋划策解决王国问题7、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8、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周测人民版-人民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某某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周测人民版1.史学家X荫麟说:“在一个王室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
”依据史实判断这样的社会实行A.小国寡民的某某政体 B.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C.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 D.元老执政的某某体制2.秦代置谏议大夫之官,专掌议论,之后历代王朝基本沿袭。
谏议大夫的设立,说明封建王朝重视A.加强中央集权B.国家监察事务C.规X官员职责D.法律制度建设3.文帝二年曾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
从中能够得出A.汉文帝时期选拔人才不经过考核 B.汉文帝时期负责人才选拔的官员清廉C.汉文帝选拔人才不注重官员的真实能力D.汉文帝选拔人才将人品与议政能力并重4.《文献通考》中写道:“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
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省)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这反映出宋代A.宰相行政权力加强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权力机构职责明确5.《元史》记载:“至元十三年,初置江淮行省,治某某。
二十一年,以地理民事非便,迁于某某。
二十二年,割江北诸郡隶某某,改曰江浙行省,统有三十路、一府。
”从上述史料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①行省的管理区域时有变化②元朝的行省制度时行时废③路和府是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④行省设置和调整由中央政府决定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6.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
”材料意在揭示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7.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4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4第一篇: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4阶段综合测评(四)第七、八单元(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时间“1964年”,A项是1964年,B项是1965年,C项是2003年,D项是1970年。
【答案】A 2.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
”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 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解析】由“1970年”“第五个空间大国”等信息可知,这指的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故选B项。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是在2003年,“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
【答案】 B 3.西班牙《世界报》报道:“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汇报》报道:“中国正在奋起直追。
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两则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评论,最有可能是指()A.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神舟五号”进入太空【答案】 D 4.1957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
后来在“文革”中被折磨致残的何迟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四)新人教版必修1
阶段综合测评(四)(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正如周恩来所说,“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这是为了“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他们活动的余地”。
与此直接相关的外交方针是( ) A.“另起炉灶”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比较不同方针的内涵,理解材料内容可知是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方针,应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 D2.《人民日报》评论一次国际会议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
……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 )A.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析】从题干中“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等信息可知该会议是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答案】 B3.20世纪5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推动万隆会议的成功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排除①,故选B项。
【答案】 B4.和解是一个进程,是各方在共同努力下,创造性地实现冲突的转换。
著名和平学家约翰·保罗·莱德里奇(John Paul Lederach)认为: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日和解的重要里程碑。
中日关系最重要的基础是( )【导学号:32700158】A.日本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B.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C.日本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D.日本政府追随美国【解析】近代以来特别是1937年以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造成了两国之间长期的民族隔阂。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双周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0×2.5=50分)1.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
该“理念”是()A.强干弱枝是政治改革之魂B.加强君权是政治变革之重C.提高行政效率是改革之本D.弥合君相矛盾是稳定之基2.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3.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统治者采取“犬牙交错”方法划分省界的主要意图是()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B.防止出现地方割据C.出于统治汉人需要D.实行民族分治政策4.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
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
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参政丧失民众信任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6.钱乘旦、陈晓律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这种状况引发的最终结果是()A.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B.建立起君主立宪制C.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D.无产阶级赢得选举权7.学者裴钰认为中国近代文明应该从16世纪开启,并强调:“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且是一个思想问题。
高一历史周考必修一前四单元
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周练历史试卷2017.11.26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
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
这反映出()A.农业发展迅猛B.分封制度崩溃C.郡县制度形成D.官吏待遇下降2.宋制规定,御史台不能由与宰相有关系的人来担当,更不能由宰相提名推荐。
因此,御史台官员与宰相的关系极为紧张。
如宋神宗时御史唐垌,曾面弹王安石,且胡说一通,但神宗却不加责怪。
由此可知()A.王安石的刚愎自用导致被谏官弹劾 B.御史台的设立有效的限制了相权C.御史台设立的目的是加强君权统治D.唐垌的弹劾有效防止了官员贪污3.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
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D.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4.《晋书·王恂传》记载:“魏氏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不同)。
自后小人惮(害怕)役(服劳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
又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
”这主要表明()A.两晋民族对峙严重,民族关系紧张B.晋代农民与地主的租佃关系得到发展C.魏国实行的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D.两晋察举选拔逐渐以士族门阀为依据5.“榜下捉婿”是宋代的一种婚姻文化,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坊间称其为“捉婿”。
这种现象的出现()A.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B.说明富绅渴望跨入上层社会C.冲击了重农抑商的观念D.反映了社会阶级结构的调整6.周代以“天圆地方”的传统认知为基础,在理论上将天下看成九块,寓意王在中央,八方来效。
精品解析: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每周一练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1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每周一练检测历史试题第I 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 春秋时期,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事败后逃至齐国,齐景公呵斥其为“叛徒”!南蒯解释道:“我是想帮助鲁国君王夺回政权啊。
”齐国大夫韩晳指出:“身为季氏的家臣,却奢言加强鲁国公室的权力,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由此可见当时( )A. 士阶层日益成为重要力量B. 齐国积极维护周大子权威C. 礼乐制度仍有社会约束力D. 宗法制度已被诸侯破坏【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强调的是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逃至齐国,没有对士阶层是否重要进行阐释,故A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周天子权威进行维护,齐国大夫韩晳所要表达的是身为季氏的家臣却加强鲁国公室的权力,旨在说明南蒯背叛了季氏,意为起违反了礼制,也就是说礼乐制度仍有社会约束力,故B 项排除,C 项正确;春秋时期宗法制度还没有被破坏,故D 项排除。
点晴:解题时需要能够透过史料现象获取历史本质,紧扣材料中“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的历史现象,从礼乐制度对社会的约束力分析归纳即可。
2.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B. 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C. 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D. 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答案】A【解析】东汉至魏晋南北朝,门阀世族掌握政治权力,世族经济是门阀世族政治的经济基础,故A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民人身依附关系”“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排除BD ;材料中“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
2017-2018学年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长庆高中第四次模拟考试)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1. 据统计,战国时秦有官名52种和爵20等,齐有官名33种,楚有官名98种,赵有官名58种,魏有官名32种,韩有官名19种,燕有官名19种。
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官名明显增多,这反映出当时A. 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B. 机构臃肿,职责不明C. 世卿世禄制快速发展D. 官僚制度的发展【答案】D【解析】官名的增加并不能反映出民族关系的情况,故A的说法不符合材料的意思,可排除A;材料中只是讲到官名的增加,没有指出官员职责不明确,故B的说法与材料的意思不符,可排除B;世卿世实禄制在战国时期已经逐步瓦解,C的说法与史实相违背,可排除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原来的世卿世实禄制在战国时期已经不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并逐步瓦解,各国为了强化统治,为了富国强兵设置了一些新的机构,任命官员,从而使得官名明显增多,故选D。
2.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 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的伦理道德,故AC排除.D由材料看不出,排除;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由题中“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可知,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3. 这种密折治国术为什么独独盛行于雍正时期?雍正和别的君主相比,有着非同寻常的资质:一是精力过人,普天之下无事不想过问和插手,在这种雄主的手下,官员可别指望有什么隐私,妻妾争风的家丑不过夜就被雍正知道了。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阶段性测评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评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上午10:50-12:20)说明:本试卷闭卷笔答,做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A.诸侯推举启为帝B.禹直接传位于启C.启最终继君主位D.益最终被启所杀2.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国王),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
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
这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家国一体 B.血缘纽带 C.等级严格 D.地方分权3.《春秋左传》载:“昔先王之命日:‘王后无适(没有嫡子),则择立长子。
’王不立爱,公卿无私。
古之制也。
”这些做法A.确立了长子的优先继承权B.表明嫡长子继承制被废除C.导致王位继承的混乱无序4.周代的棺椁制度规定:天子三棺四椁,诸侯二棺三椁,大夫一棺二椁,士一棺一椁。
但是战国中晚期的楚墓中已发现多例大夫级的墓用二棺三椁和二棺二椁者,一些士一级的小墓也多见用一棺二椁者。
这表明战国时期A. 大夫均用诸侯葬仪B.礼乐制度遭到破坏C.社会风气注重厚葬D. 等级差异逐渐缩小5.研究历史要“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下图所示是秦朝的四方古印文,仅以此为依据,可知秦朝A. 首创皇帝制B.实行三公九卿侧C. 推行郡县制6.《始皇帝力行郡县制诏书》载:“自今废除封建,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律法一体,官制一体;治权集于国府,决于皇帝。
上下统一政令,举国如臂使指。
如此治权不出多门,私欲不至成灾,天下至大之德也!”材料反映了郡县制有利于A.统一律法官制 B.加强中央集权C.抑制地方私欲 D.扩大领土疆域7.“惧宰官之不修,立监牧以董之;畏监督之容曲,设司察以纠之。
”西汉政府这一措施的口的是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约束官员滥用权力C.打击地方割据势力8.《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每周一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对“现代化”理解准确的是()A. 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 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 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D. 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2. 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
而唐代规定,士子可以自带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
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A. 门第等级依然森严B. 士族退出历史舞台C. 官僚政治逐步形成D. 人才选拔资格放宽3.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
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
这反映了宋代()A.税制发生重大调整B.自耕小农发展壮大C.土地私有不断深化D.经济结构面临转型4.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粤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商业竞争日益激烈B.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C.地缘意识更加突出D.重农抑商威胁商人利益5. “首先因为军亊胜利而得利的不是革命本身,而是叛变了革命的人物.这种包含着成功的失败,同辛亥革命的结局非常相似。
2017-2018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4周测试
第二部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本质上是摧毁旧制度的地主阶级政治革命。
其中,为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可行的地方政权组织模式的是A.“食有劳而禄有功” B.“因能而授官”C.“集小都乡邑聚为县” D .“塞私门之请”( )2.我国古代居于中原的人们自称华夏,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指代边远少数民族。
据载,春秋时楚武王自谓“我蛮夷也”,“楚自东夷伐陈”,“楚破南阳九夷”;另有“公会戎于潜(山东××县)”,“公及戎盟于唐(山东××县)”等。
这说明A.夷蛮戎狄与华夏族地域差异明显B.楚国是最早的少数民族混居国家C.春秋时期的民族融合以山东为主D.中国境内民族融合现象出现较早( )3.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以田宅”。
于是“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官学兴盛人才辈出 B.贵族政治受到冲击C.土地兼并井田瓦解 D.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4.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3年),齐桓公伐鲁,败于乘丘。
次年,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鲁国再胜。
周僖王元年,齐、鲁会盟于柯。
上述记载表明当时A.齐国注重维护王室尊严B.鲁国成为众矢之的C.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D.兼并战争愈演愈烈( )5.“关公战蚩尤”是流传较广的一则神话。
据考证,该神话以片段形式散见于御祭文、类书、道藏经、笔记小说、盐法类政书、地方志书中,有多种文本流传。
它先经佛教原创,后有道教加工、俗世确立信仰,最终进入地方编年史,成功地对接了正史。
这说明A.神话能反映人们的价值追求B.神话因荒诞而缺乏研究价值C.佛道合流颠覆社会意识形态D.研究神话叙事必须溯源而循( )6.中国礼仪的特点是它既拜神也拜人早期是拜“天、地、祖”晚期是拜“天、地、君、亲、师”。
总趋势是“天地”淡出,下降;“祖”变成“君、亲、师”,上升。
(1)2018-2019高中历史上学期第4周周训练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4周周训练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渔)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由材料可知( )A.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B.东汉元兴元年后,纸成了唯一的书写材料C.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D.蔡伦造纸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树皮、麻头、棉布、渔网2.“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新馆展出,把“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定义为我国古代的新四大发明。
下列表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理由是( )A.原四大发明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B.丝绸在古代发明中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范围最远C.造纸印刷对人类文明的传播贡献巨大D.与火药和指南针相比,青铜和瓷器技术更深刻地改变了近代人类文明的进程3.(2011年宿迁高二测试)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 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 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4.下列图片和文字揭示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的过程,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有些汉字的形成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B.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C.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D.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阻碍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5.(2011年德州市统考)下列诗歌反映了流落南方的士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的是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C.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D.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6.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体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一第1—4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
它“是整个文官官僚机构的神经中枢,有权荐举官员,草拟诏书,并奏请皇帝批准,事实上对帝国范围内所有的文职官员的任命都有操控权”,该机构是( )A.唐代尚书省B.元代中书省C.明代内阁D.清代军机处2。
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A.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B.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C.扰乱了社会的秩序D.活跃了人们的思想3.史学家钱穆评价科举制“乃一种直接的民权,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这句话说明科举制的意义在于()A.削弱了中央集权B.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使“学而优则仕"由理想变为现实4。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的()A.分封制B.世袭制C.宗法制D.郡县制5.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这反映出()A.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6。
2015年,央视羊年春晚一曲《回家的路》打动了亿万观众.国人“家"的情节深受()的影响。
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君主专制制度7.“它排除了宰相的个人专权,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这表明A. 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B. 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C. 西周等级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 D。
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而分封制度是以宗法制为核心,故本题选择C项;A属于商朝特点;B说法错误,当时周天子尚未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D属于郡县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2. 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A。
消灭六国 B。
制度创新 C. 修筑长城 D。
严刑峻法【答案】B对后世影响深远,故A排除.修筑长城,也不属于对后世影响深远,故C排除.严刑峻法也不属于对后世影响深远,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影响3。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B. 图二可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C. 图三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的重视D. 图四是西汉海昏侯发行的五铢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西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性”的表述不合史实,因为题干中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的青铜器,故A项排除;图二中的“素纱单衣”是西汉时期的丝织品的代表,反映了汉代丝织业高超的工艺,故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水排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与灌溉无关,故C项排除;五铢钱是汉武帝时期发行的钱币,与海昏侯刘贺无关,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丝织业的发达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春九中2020届高一上学期第四次周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分)
1.曹兵武在《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中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里主要强调( )
A.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2.“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即周的宗盟,除了同姓外还有异姓,异姓列在同姓之后。
异姓纳入周的宗盟( )
A.破坏了宗法制的原则
B.扩大了周王室统治基础
C.丰富和发展了分封制
D.有利于周王的集权统治
3.皇位世袭是皇帝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但历史上不断出现骚乱、争议、政变、兵变、谋杀、篡位等现象,这些现象( )
A.表明嫡长子继承制无以为继
B.体现皇帝制度中皇权至高无上
C.反映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
D.说明宗法制因君权过重受冲击
4.秦始皇规定: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
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
A.皇帝独尊
B.皇位世袭
C.皇权至上
D.避讳制度
5.史载,汉光武帝时规定,对于秀才和孝廉,推荐人要先委以一定的职务,使之“便习官事”,合格者才能推举到中央,称为“试职权”。
这说明当时( )
A.中央集权体制走向衰落
B.选拔官员程序得到规范
C.地方官员溢举现象严重
D.注重弥补察举制的缺陷
6.据记载,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排位最低的人负责,因此当时有“挑帘军机”之称。
“挑帘军机”的出现( )
A.说明军机大臣的地位极低
B.表明了皇帝故意显示威严
C.反映了军机处保密性极强
D.反映了军机处的等级森严
7.从两汉到明清,“封建”藩王的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始终镶嵌在单一制的大一统帝国内,时断时续地与中央集权制并存着。
下列对这一阶段藩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封建”藩王更多的时候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
B.藩王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分封诸王
C.从总体看藩王越来越难以撼动中央君主的权威
D.从总体看藩王越来越失去对地方政治、经济的控制权
8.伯利克里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甚至入场观看城邦组织的戏剧会演的公民也可得“观剧津贴”。
他于公元前443年起到前429年连选连任首席将军,而依照当时的制度,城邦并不给十将军提供薪俸。
对于材料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缓和城邦内阶级矛盾
B.伯利克里无私为国家服务
C.为贫苦人民广泛参政提供了经济保证
D.有利于上层奴隶主阶层掌握政治实权
9.《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B.它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权力
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
D.它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奴隶的利益
10.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11.19世纪60年代后,英国一党长期盘踞政府的现象彻底终结。
在野党被称为“国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其批评、监督和限制执政党以及“后备政府”的作用得到政界的充分肯定。
这反映出英国( )
A.在野党得到国王的支持
B.两党竞争取代一党专政
C.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D.两党制度逐渐走向成熟
12.安妮女王时期,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经过一次竞选进入下院成为议员。
英国议会出台这一决议的目的是( )
A.结束国王专制权力
B.置内阁于议会控制之下
C.防止首相滥用职权
D.确保《权利法案》的实施
13.关于美国的政体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国家元首有实权②政府对议会负责③总统行使立法权④由总统选举结果产生政府。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14.美国1787年宪法第4条第1款规定:“各州对其他州的公共法令、记录、和司法诉讼程序应给予完全的信任和尊重。
”第2款规定:“每州公民应享受其他各州公民所有之一切特权及豁免权。
”这些规定( )
A.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B.有利于黑人奴隶的解放
C.保障了地方各州的权力
D.有利于美国人口的流动
1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参议员每州两名,由各州议会指定,总统由每州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最髙法院机构由参议院提名及同意后,再由总统任命产生。
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实践三权分立的政治理想
B.构建民主共和的政治框架
C.为防止多数人民主的暴政
D.防止联邦政府权力专制化
16.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这一主张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德国()
A.具有军国主义传统
B.保留了大量封建主义残余
C.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国家主权受到英法俄威胁
17.右图是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
是德国民众。
对作者意图的解释,最为全面准确的是()
A.德国以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德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保护人民
C.德国的未来完全由军队控制
D.德国的政治走向由军国主义而非人民群众来决定18.1871年的德意志帝
国宪法规定了皇帝与首相的权限,皇帝的所有命令,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均应
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
材料说明德国( )
A.建立了分权制衡的共和政体
B.首相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力
C.皇帝与首相间权力争夺激烈
D.政体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特点
19.在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不行跪拜之礼;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人字眼;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北京。
《北京条约》重新确定了上述约定。
这表明( )
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B.清政府被迫屈膝求和
C.中国皇帝地位大为下降
D.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20.1844年,道光帝谕令各省督抚:“除现在开采外,如尚有他矿愿开采者,准照现开各厂一律办理”。
1849年议定《云南矿厂章程》四条,由是“一时矿禁大弛”。
上述材料可以表明这一时期()
A.鸦片战争后政府重视矿藏开采
B.开矿筹饷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C.鼓励兴办洋务以实现自强求富
D.放宽限制促进近代工矿业发展
21.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迫求自己的理想。
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
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
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
才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
D.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22.右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比例。
该图实质上反映了( )
A.满族贵族的特权削弱
B.清政府中央集权削弱
C.科举制功能进一步加强
D.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
23.(1898年)《新政始基》中指出,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
材料中的“战”( )
A.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
B.改变、拓展了列强的侵华方式
C.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
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
24.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明中,孙中山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一以表示我党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
”这表明( )
A.辛亥革命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B.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制宪法
D.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认识到了袁世凯企图称帝的阴谋
25.1919年的五四运动,犹如沉沉黑夜中的一声春雷,以前所未有的不妥协精神,给人以振奋和鼓舞,使中国的历史迈进一个新时代。
新时代“新”在()
A.广泛传播民主科学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领导力量发生根本变化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5分)
2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