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

合集下载

物理必修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物理必修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1.大小关系: (1)与速度v无关 (2)与速度Δv的大小无关 (3)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4)绝对值数值上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2.方向关系: (1)a的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 (2)a与v0同向则物体加速,a与v0反向则物体减速
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的物体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但是不一定是匀 变速直线运动。在匀变速运动中,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
一.物体和质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不是真实存在的
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 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在所研究的 问题中是次要因素,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成一个质点。
判断: 1.研究乒乓球的最佳发球角度及力度 2.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 3.研究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速度 4.研究火车过桥时的速度
X-t图象的作用: 1.确定物体在任意时刻所处的位置 2.计算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 3.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 4.确定物体运动的起始时刻和起始位置 5.确定物体的运动方向 6.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7.确定两物体的相遇情况
V-t图象 用图象表示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注意:v-t图象同样只能用于直线运动,此处的v为速度,有大小和方向。而在v 轴上只有正负两种表示,故只能表示正向速度和反向速度,即直线运动。
矢量运算与标量运算遵从不同的法则:
标量运算遵从算术的加减乘除(即代数运算)等 矢量运算在高中物理中主要涉及到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在研究直线运动中,也可以用△X来表示位移。 ΔX=X2 – X1
ΔX的绝对值表示位移大小,正负表示位移方向(首先得规定正方向)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高一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二、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一个有质量的点[模型]1、大小和形状能否忽略2、集中了物体的全部质量3、取决于研究问题物体性质4、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三、时间间隔与时刻的区别四、路程与位移位移定义:从出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五.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六.速度定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公式:V=s/t(定义式)单位:米每秒(m/s)国际单位1、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物体变速运动中运动快慢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运动快慢),简称为速度3、平均速率: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4、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为速率七.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都相同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公式:x=vt八.加速度:a=Δv/Δt=(Vt-Vo)/t定义: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些变化的时间的比值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变化率)单位:米每二次方秒矢量方向:与Δv方向相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一、注意事项1、车.板.纸带共线2、钩码要适宜(重量适度)3、平行放置4、先开电源,再释放扯,关闭电源二、数据处理1、舍(模糊纸带)2、取(起始点)三.v-t图像九.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公式:x=Vot+at2/2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Δs=aT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推论1、从运动开始计时起,在连续星等的各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n=1:5:…:(2n-1) (n=1,2,3,…)2、从运动开始计时起,时间t内,2t内,3t内…nt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n=1^2:2^2:3^2:…:n^23、从运动开始计时起,通过连续的等大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n=1:(根号2-1):(根号3-根号2):根号n-(根号n-1)4.1s末,2s末,3s末…ns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十.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2、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符号F,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是矢量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十一.重力G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与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十二.弹力形变: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弹力有无的判断:1)定义法(产生条件)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的现象。

描述运动的方法有常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等概念。

1.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变化量。

通常用Δ表示,表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量。

一般用v表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很重要。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速度的变化率,即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一般用a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都很重要。

4. 加速度的方向如果速度的大小变化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同,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一致;如果速度的大小变化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反,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

主要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物体如果受力为零,则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即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和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即F=ma,其中F表示合外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相等的,方向相反。

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存在着对等关系。

第三章机械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两个方面。

1.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E=1/2mv^2。

其中E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2. 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重力势能的公式为E=mgh,其中E表示重力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物体的高度。

第四章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描述碰撞过程中物体动量守恒的基本原理。

动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1. 动量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公式为p=mv。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知识点总结(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知识点总结(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的记录纸带如右图所示,图中A、B、C点为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0s。

每两相邻的计数点之间有几个点未画出( )A.3B.4C.5D.6答案:B中学实验所用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f=50Hz周期为T=1f=0.02s则n=tT=0.10.02=5则每两相邻的计数点之间有4个点未画出。

故选B。

2、在实验条件下,复兴号从静止开始加速到350 km/h,用时65 s;在实际情况下,复兴号从静止开始加速到350 km/h,需用时8 min。

关于复兴号的两次加速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在实验条件下更大B.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在实验条件下更小C.实验条件下的平均加速度约为1.5 m/s2D.实际情况下的加速度大小恒为0.2 m/s2答案:CAB.复兴号两次加速过程的速度变化量相同,实验条件下用时更短,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更大,AB错误;CD.已知复兴号的末速度为v=350 km/h=97.2 m/s,实验条件下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a1=ΔvΔt1=97.265m/s2=1.5 m/s2实际情况下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a2=ΔvΔt2=97.28×60m/s2=0.2 m/s2但并不一定是恒定的,D错误,C正确。

故选C。

3、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m/s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hC.汽车通过一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D.子弹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答案:BA.枪口是一个位置,所以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A错误;B.汽车从甲站沿直线行驶到乙站是一个过程,所以40km/h速度是平均速度,故B正确;C.站牌是一个位置,所以汽车通过一站牌时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C错误;D.击中目标是一瞬时,所以击中目标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D错误。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

⑵竖直上抛运动:
①定义?②受力特点?③处理方法?
④全程法的公式(正负号)?⑤两个特征量的求解公式?(易忘!) “上升的最大高度”和“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 ⑥两个对称性:“时间对称性”和“速度大小对称性” 9、说出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至少三种)
如图所示是物体在某段运动过程中的 v-t 图象, 在 t 1 和 t 2 时刻的 瞬时速度分别为 v 1 和 v 2,则物体由 t 1 到 t 2 的过程中( AD ) A.加速度不断减小 B.加速度不断增大 v1+v2 C.平均速度 v = 2 v1+v2 D.平均速度 v < 2
2x3t1 2t 2 a t1t 2 t1 t 2
图中的AB、AC、AD都是光滑的轨道,A、B、C、D四点在同一 竖直圆周上,其中AD是竖直的.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分别 沿AB、AC、AD轨道滑下,到B、C、D点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
t2、t3,则(
A.t1=t2=t3 C.t1<t2<t3
甲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m/s的速度
与甲车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时开始以0.5m/s2
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 (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36m,25s (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两段法求加速度)
⑸会从图象上求某一段时间内的位移(直接信息);(举例)
⑹会求速度大小和方向(间接信息);
⑺x-t中的交点表示?
专题: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4、v-t图: ⑴物理意义; 速度的正负表示大小吗?
⑵匀速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形状? ⑶斜率大小表示?斜率的正负表示?

高中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知识点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知识点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知识点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从初中到高中,学生面临诸多物理学习台阶,物理必修1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则是第一个,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ge;位移的大小。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速度速率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分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决定因素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方向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无方向联系它们的单位相同(m/s),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速度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小程度的物理量,是一过程量定义式单位m/sm/s2m/s决定因素v的大小由v0、a、t决定a不是由v、△v、△t决定的,而是由F和 m决定。

由v与v0决定,而且,也由a与△t决定方向与位移x或△x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与△v方向一致由或决定方向大小①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②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③ x-t 图象中图线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① 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②速度改变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③ v t图象中图线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基本概念1、质点2、参考系3、坐标系4、时刻和时间间隔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

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8、加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

(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二、运动某某某象(只研究直线运动)1、x—t某某某象(即位移某某某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

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某某某象(速度某某某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

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

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

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2、纸带分析;(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特定点的瞬时速度(3)、可计算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基本关系式v=v0+atx=v0t+1/2at2v2-vo2=2axv=x/t=(v0+v)/2二、推论1、vt/2=v=(v0+v)/22、vx/2=3、△x=at2 { xm-xn=(m-n)at2}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某某某。

高一物理1到3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1到3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1到3章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位置改变的过程。

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 运动的描述描述运动的重要概念有位移、位移矢量、路径、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移表示物体在空间位置的改变。

(2) 位移矢量:位移与方向共同构成的量被称为位移矢量。

(3) 路径:物体运动的轨迹被称为路径。

(4) 速度: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称为速度,是标量。

(5) 平均速度: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称为平均速度。

(6) 瞬时速度:物体运动某一时刻的速度。

3. 加速度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即速度每秒变化的量。

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成正比,与时间的变化量成反比。

4. 运动规律运动的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和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 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2) 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第二章:力和运动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同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 力的分类力的分类包括接触力和场力。

接触力是由物体之间的接触产生的,场力则是物体之间通过场作用产生的。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力和运动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会改变。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力时,其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同物体之间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第三章: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分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多个力的合成。

3. 力的平衡与力的不平衡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时称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反之,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即物体处于加速或减速状态,这时称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迹(路径)的长度 下,路程大
于位移大小;单向直线运动中,
二者相等。

位移 运动质点由初位置指
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m 矢量 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
段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相等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6、时间和时刻
(1)时刻指某一瞬间;时间指时刻与时刻之间的间隔。

(2)表示方法:用数轴来表示,在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用以线段表示。

如下图:
图甲
图甲是t s-图象,图乙是t v-图象:(按一看点二看线三看面的顺序看这类图像)
在图甲中:
①表示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从参考点(坐标原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写》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一个章节,主要介绍了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的描述以及与运动相关的物理量和单位。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过程。

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根据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二、运动的描述1. 位移:位移是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位置变化的总量,用Δx表示,是一个矢量量。

位移的大小等于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方向与位移的变化方向一致。

2. 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用v表示,是一个矢量量。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Δx/Δt,即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则是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用a表示,是一个矢量量。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Δv/Δt,即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当加速度为正时,表示物体在加速;当加速度为负时,表示物体在减速。

4. 时间:时间是运动发生的持续过程,用t表示,是一个标量量。

时间的单位有秒、分钟、小时等。

三、与运动相关的物理量和单位1. 位移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厘米(cm)等。

2.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的单位有千米每小时(km/h)、米每分钟(m/min)等。

3.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4. 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分钟(min)、小时(h)等。

四、运动的图像和图象1. 位移-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是描述运动过程中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

如果是匀速运动,图像是一条直线;如果是变速运动,则图像是一条曲线。

2. 速度-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是描述运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

匀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则是一条曲线。

3. 加速度-时间图像:加速度-时间图像是描述运动过程中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补充:直线运动的图象1、从S—t图象中可求: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⑵、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S—t图象中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2、从V—t图象中可求: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⑵、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0....)...表示加速,...表示减速.....a<0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0V)........t=0...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在t.轴上方的位移为正在t.轴下方的位移为负.....................。

........。

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⑶、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⑷、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补充: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⑴若a 与V方向相同...。

.....V.都增大....时,不管..a.如何变化,⑵若a 与V方向相反.....V.都减小...。

..a.如何变化,....时,不管★思维拓展: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吗?如:电流强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一讲 1.1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一讲 1.1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 用点来表示.

下上 下

课课 课
8 45min 945min 10 t/h
10min
2.时间间隔:是指两时刻的间隔,在表示时间 的数轴上用线段来表示.时间间隔简称时间.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第二秒末 第一秒末 第三秒末
0 1 2 3 4 5 t/s
第一秒
第三秒
第二秒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0 1 2 3 4 5 t/s 前三秒 前二秒 前一秒
3.时间的测量:在实验室中常用秒表和打点计 时器.
1.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 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 ) A. 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 时刻 B.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 时间 C.紫珠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 课的时刻是45分钟 D.黑柱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我们下 课的时间
第 一
质点
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
火车在铁轨上行驶
鸟在飞翔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位置的变化
它是自然界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问题 该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呢?
鹰的运动分析
身体 向前运动
翅膀 上下运动
困难和麻烦在哪里?
任何物体都有一 定的大小和形状
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 一般说来并不一样

思考与讨论
3.当研究运动员如何踢出“香蕉球”时,可否将足球看成质点. 不可以 当研究足球在空中的轨迹时,可否将足球看成质点. 可以
思考与讨论
4.将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是什么,请归纳说明.
(1)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无 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 可以用其上某一点的运动代替整个物 体的运动,如平动物体.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清单(非常详细)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清单(非常详细)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清单整理(必修 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一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一、质点、参考系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第二节 质点和位移1.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第三节 速度和加速度1.速度(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x t,是矢量.(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2.速率和平均速率(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3、加速度(1).定义式:a =Δv Δt;单位是m/s 2.(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考点一 对质点模型的理解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来判断.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 (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 (3)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考点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 (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考点三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2.物体加、减速的判定(1)当a 与v 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加速. (2)当a 与v 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 (3)当a 与v 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减速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 =v 0+at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 =v 0t +12at 2.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 2-v 20=2ax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v =v t 2=v 0+v2.2.位移差公式: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 可以推广到x m -x n =(m -n )aT 2.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 1∶v 2∶v 3∶…∶v n =1∶2∶3∶…∶n .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为: x 1∶x 2∶x 3∶…∶x n =1∶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为: 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2-1)∶(3-2)∶…∶(n -n -1).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 =gt .(2)位移公式:h =12gt 2.(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 =v 0-gt .(2)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gh .(4)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202g.(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 =v 0g.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1.速度时间公式v =v 0+at 、位移时间公式x =v 0t +12at 2、位移速度公式v 2-v 20=2ax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当v 0=0时,一般以a 的方向为正方向.3.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步骤画过程分析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用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并讨论4.应注意的问题①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②对于刹车类问题,当车速度为零时,停止运动,其加速度也突变为零.求解此类问题应先判断车停下所用时间,再选择合适公式求解.③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加速度不变,可以将全程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应用基本公式求解.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1.推论公式主要是指:①v =v t 2=v 0+v t 2,②Δx =aT 2,①②式都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注意v 0与v t 、Δx 与a 的方向关系.2.①式常与x =v ·t 结合使用,而②式中T 表示等时间隔,而不是运动时间. 考点三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 (1)对称性 ①时间对称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 →C 所用时间t AC 和下降过程中从C →A 所用时间t CA 相等,同理t AB =t BA .②速度对称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2)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双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点.3.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 =-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过程:自由落体运动全程法 将上升和下降过程统一看成是初速度v 0向上,加速度g 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v =v 0-gt ,h =v 0t -12gt 2(向上为正)若v >0,物体上升,若v <0,物体下落若h >0,物体在抛点上方,若h <0,物体在抛点下方物理思想——用转换法求解多个物体的运动在涉及多体问题和不能视为质点的研究对象问题时,应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转换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就会使问题清晰、简捷.通常主要涉及以下两种转化形式:(1)将多体转化为单体:研究多物体在时间或空间上重复同样运动问题时,可用一个物体的运动取代多个物体的运动.(2)将线状物体的运动转化为质点运动:长度较大的物体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中可转化为质点的运动问题.如求列车通过某个路标的时间,可转化为车尾(质点)通过与列车等长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考点三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1.直线运动的x-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直线运动的v-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面积”的意义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负方向.二、追及和相遇问题1.两类追及问题(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2)若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2.两类相遇问题(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一、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对运动图象的理解(1)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2)x-t图象和v-t图象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3)x-t图象和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二、追及与相遇问题1.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B追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 A=v B时,x A+x0<x B,则能追上;若v A=v B时,x A+x0=x B,则恰好不相撞;若v A=v B时,x A+x0>x B,则不能追上.(2)数学判别式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3.注意三类追及相遇情况(1)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运动中被追上还是停止运动后被追上.(2)若追赶者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在加速过程中追上还是匀速过程中追上.(3)判断是否追尾,是比较后面减速运动的物体与前面物体的速度相等的位置关系,而不是比较减速到0时的位置关系.4.解题思路分析物体运动过程→画运动示意图→找两物体位移关系→列位移方程(2)解题技巧①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②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它们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方法技巧——用图象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1)两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过程较为复杂.如果两物体的加速度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并且两个加速度的大小也不相同,如果用公式法,运算量比较大,且过程不够直观,若应用v-t图象进行讨论,则会使问题简化.(2)根据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过程,利用图象的斜率、面积、交点等含义分别画出相应图象,以便直观地得到结论.第三章相互作用一、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mg.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4.重心: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二、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2.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3.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三、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2.表达式:F=kx.(1)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2)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四、摩擦力1.产生: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受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面间有弹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3.大小:滑动摩擦力F f=μF N,静摩擦力:0≤F f≤F fmax.4.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5.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考点一弹力的分析与计算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3.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考点二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1.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方法(1)假设法:利用假设法判断的思维程序如下:(2)状态法:先判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的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确定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3)牛顿第三定律法: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运动),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其大小.(2)物体有加速度时,若只有静摩擦力,则F f=ma.若除静摩擦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则F合=ma,先求合力再求静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F f=μF N来计算,应用此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 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的大小均无关.方法技巧:(1)在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一般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进行分析.(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运动的.(3)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考点三摩擦力突变问题的分析1.当物体受力或运动发生变化时,摩擦力常发生突变,摩擦力的突变,又会导致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性质的突变,其突变点(时刻或位置)往往具有很深的隐蔽性.对其突变点的分析与判断是物理问题的切入点.2.常见类型(1)静摩擦力因其他外力的突变而突变.(2)静摩擦力突变为滑动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轻杆轻绳轻弹簧柔软,只能发生微小形既可伸长,也可压缩,各弹簧与橡皮筋的弹力特点:(1)弹簧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遵循胡克定律F=kx.(2)橡皮筋、弹簧的两端及中间各点的弹力大小相等.(3)弹簧既能受拉力,也能受压力(沿弹簧轴线),而橡皮筋只能受拉力作用.(4)弹簧和橡皮筋中的弹力均不能突变,但当将弹簧或橡皮筋剪断时,其弹力立即消失.第四章力与平衡一、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1)定义: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2)关系:合力和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2.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3.力的运算法则(1)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首尾相连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所示)(2)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二、力的分解1.概念: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2.遵循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分解的方法(1)按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2)正交分解. 三、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求和时按算术法则相加.四、受力分析 1.概念把研究对象(指定物体)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然后按接触面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已知力.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F 合=0或者⎩⎪⎨⎪⎧Fx 合=0Fy 合=0五、平衡条件的几条重要推论 1.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三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受多个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考点一 物体的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即确定分析受力的物体,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2)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物体有哪些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3)画受力示意图——边分析边将力一一画在受力示意图上,准确标出力的方向,标明各力的符号.2.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 (1)整体法和隔离法①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 ②研究系统内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2)假设法在受力分析时,若不能确定某力是否存在,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然后再就该力存在与否对物体运动状态影响的不同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3.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1.动态平衡:是指平衡问题中的一部分力是变力,是动态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要发生变化,所以叫动态平衡,这是力平衡问题中的一类难题.2.基本思路:化“动”为“静”,“静”中求“动”.3.基本方法:图解法和解析法.4.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的步骤(1)选某一状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2)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平行四边形;(3)根据已知量的变化情况再画出一系列状态的平行四边形;(4)判定未知量大小、方向的变化.考点四隔离法和整体法在多体平衡中的应用当分析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整体的受力情况及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宜用整体法;而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常用隔离法.整体法和隔离法不是独立的,对一些较复杂问题,通常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交替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平衡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求解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有合成与分解法、正交分解法、图解法、整体与隔离法,前面对这几种方法的应用涉及较多,这里不再赘述,下面介绍四种其他方法.一、对称法某些物理问题本身没有表现出对称性,但经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转化,把不具对称性的问题转化为具有对称性的问题,这样可以避开繁琐的推导,迅速地解决问题.二、相似三角形法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画出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的平行四边形中,可能有力三角形与题设图中的几何三角形相似,进而得到对应边成比例的关系式,根据此式便可确定未知量.三、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力合力为零.三个力可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由正弦定理列式求解.四、三力汇交原理物体受三个共面非平行外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考点一 共点力的合成 1.共点力合成的方法 (1)作图法(2)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然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合力,是解题的常用方法.2.重要结论(1)二个分力一定时,夹角θ越大,合力越小.(2)合力一定,二等大分力的夹角越大,二分力越大.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 3.几种特殊情况下力的合成(1)两分力F 1、F 2互相垂直时(如图甲所示):F 合=F 21+F 22,tan θ=F 2F 1.甲 乙(2)两分力大小相等时,即F 1=F 2=F 时(如图乙所示):F 合=2F cos θ2.(3)两分力大小相等,夹角为120°时,可得F 合=F .解答共点力的合成时应注意的问题(1)合成力时,要正确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要视情况而定,不能形成合力总大于分力的思维定势.(2)三个共点力合成时,其合力的最小值不一定等于两个较小力的和与第三个较大的力之差.考点二 力的两种分解方法 1.力的效果分解法(1)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 (2)再根据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3)最后由平行四边形和数学知识求出两分力的大小. 2.正交分解法(1)定义: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2)建立坐标轴的原则:一般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原点,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即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在动力学中,以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3)方法: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F 1、F 2、F 3…,求合力F 时,可把各力沿相互垂直的x 轴、y 轴分解.x 轴上的合力:F x =F x 1+F x 2+F x 3+…y 轴上的合力:F y =F y 1+F y 2+F y 3+…合力大小:F =F 2x +F 2y合力方向:与x 轴夹角为θ,则tan θ=F y F x.第五章 力与运动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意义(1)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2)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二、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3.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本质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三、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一条直线上.2.表达式:F =-F ′.特别提示:(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种性质,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的效果,不会相互抵消.(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2.揭示了力的本质.3.揭示了不受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4.(1)牛顿第一定律并非实验定律.它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2)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固有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的大小无关,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也无关.考点二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1)“三同”:①大小相同;②性质相同;③变化情况相同.(2)“三异”:①方向不同;②受力物体不同;③产生效果不同.(3)“三无关”:①与物体的种类无关;②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③与物体是否和其他物体存在相互作用无关.2.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不同点受力物体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依赖关系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叠加性两力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合力为零力的性质一定是同性质的力性质不一定相同相同点大小、方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二节牛顿第二定律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ma.3.适用范围(1)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即相对于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2)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等)、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二、两类动力学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特别提示: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加速度的“桥梁”作用,将运动学规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相结合,寻找加速度和未知量的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考方向.三、力学单位制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2.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基本物理量共七个,其中力学有三个,它们是长度、质量、时间,它们的单位分别是米、千克、秒.3.导出单位:由基本物理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考点一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瞬时加速度1.求解思路求解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明确该时刻物体的受力情况或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2.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的“两种”模型(1)刚性绳(或接触面)——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其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2)弹簧(或橡皮绳)——两端同时连接(或附着)有物体的弹簧(或橡皮绳),特点是形变量大,其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性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保持不变.3.在求解瞬时加速度时应注意的问题(1)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时刻对应的,当外界因素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2)加速度可以随着力的突变而突变,而速度的变化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不会发生突变.。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专题总结-典型例题分析(整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专题总结-典型例题分析(整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基础知识点归纳1.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3.路程和位移(A)(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即v=s/t 。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 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由v与v0决定,而且由考点三: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相关知识点:1.质点: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在于把这个物体看成质点后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没有影响。

不是物体大就不能当成质点,物体小就可以。

例:公转的地球可以当成质点,子弹穿过纸牌的时间、火车过桥不能当成质点2.速度、速率: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这里都是指“瞬时”,一般“瞬时”两个字都省略掉)。

这里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除非是单向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理论上讲矢量对时间的变化率也是矢量,所以说速度的变化率就是加速度a ,不过我们现在一般不说变化率的方向,只是谈大小:速度变化率大,速度变化得快,加速度大); 速度的快慢,就是速度的大小;速度变化的快慢,就是加速度的大小;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在用公式之前一定要先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常见的有刹车问题,一般前一段时间匀减速,后来就刹车停止了。

所以经常要求刹车时间和刹车位移。

有时候得联立方程组进行求解。

在解决运动学问题中,物理过程很重要,只有知道了过程,才知道要用哪个公式,过程清楚了,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一半。

所以在解答运动学的题目时,一定要把草图画出来。

在草图上把已知量标上去,通过草图就可以清楚的看出物理过程和对应的已知量。

如果已知量不够,可以适当的假设一些参数,参数的假设也有点技巧,那就是假设的参数尽可能在每个过程都可以用到。

这样参数假设的少,解答起来就方便了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t 0 v v t a =+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1v t 2x at =+(3) 位移—速度关系式:22t 0v =2ax v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要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要点总结

3
5. 比较位置 X、位移△X、速度 V 的关系
位置 X
位移△X
速度 V


X=?

意 表示物体的位置

大小
用坐标表示
△X=X2-X1
v x t
表示位置的改变 位置对时间变化率, 描述位置变化的快慢
用坐标的变化量表示 用位移和时间的比值表示
矢标
标量

单位
m
矢量, 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m
矢量,与位移△X 同向
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实验结束后应立即关闭电源.
8
a与V同向
a增大时,则v增得越来越快 a减小时,则v增得越来越慢 a不变时,则v均匀增加
减速直线运动
a与V反向
a增大时,则v减得越来越快 a减小时,则v减得越来越慢 a不变时,则v均匀减小
5
8.速度时间图像(v-t 图像)
组成
横轴 t:表示时间, 纵轴 v:表示速度
意义
v
o
描述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对比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对比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对比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平均速率平均速率意义意义意义粗略描述位置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粗略描述位置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粗略描述位置变化的快慢和方向仅粗略的表示运动的快慢仅粗略的表示运动的快慢仅粗略的表示运动的快慢性质性质性质矢量过程量矢量过程量矢量过程量标量过程量标量过程量标量过程量平均速度大小总小于或等于平均速率平均速度大小总小于或等于平均速率平均速度大小总小于或等于平均速率仅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两者大小才相等仅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两者大小才相等仅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两者大小才相等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粗略描述位置变化快慢粗略描述位置变化快慢粗略描述位置变化快慢对应一段时间是过程量对应一段时间是过程量对应一段时间是过程量精确描述位置变化快慢精确描述位置变化快慢精确描述位置变化快慢对应某一时刻对应某一时刻对应某一时刻是状态量是状态量是状态量大小大小大小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叫平均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叫平均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叫平均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方向方向方向与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相同与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相同与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相同与该时刻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与该时刻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与该时刻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共同点共同点共同点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都是矢量单位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都是矢量单位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都是矢量单位都是ms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机械运动包括:平动、转动、机械振动。

物体的运动轨迹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

二.质点:一个有质量的点,把实际物体看做一个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是为了方便描述物体的运动将实际物体抽象成一个点。

这个点不同于几何点,尽管它们都是零维(零维指没有长、宽、高的维)的,但质点是有质量的,它代表着实际的物体。

把一个实际的物体看做质点是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而忽略了次要因素,这也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今后在物理学中经常会用到这种方法。

三.实际物体能被看做质点的条件:实际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要看问题本身,同一个物体在甲问题中能看做质点而在乙问题中就不能看成质点了。

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如果物体的几何形状和尺度对研究问题本身影响很小,以至于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形状时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

比如,我们要计算一列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因为火车的几何尺度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无法比拟,因此我们可以把火车看成质点。

②作平动的物体一般可以被视为质点,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火车的运动可以被看做平动,我们要计算一列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因为火车的几何尺度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无法比拟,因此我们可以把火车看成质点。

但是要计算一列火车穿越一个山洞的时间时,就不能把火车看做质点了。

③作转动的物体一般不能看作质点,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研究一根绕固定轴转动的木棒的运动情况,就不能把木棒看作质点。

但是研究作圆周运动的物体时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

④并不是很小的物体就一定能视为质点,而很大的物体就不能视为质点。

在高中阶段我们所接触到的物体大部分是可以被视为质点的。

例题:1.关于运动员和球类能否看成质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跳高运动员的起跳和过杆动作时,可以把运动员看成质点B.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冰上动作时,能把运动员看成质点C.研究足球的射门速度时,可以把足球看成质点D.研究乒乓球弧圈球的接球时,能把乒乓球看成质点2.在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可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是()A.研究“神州七号”绕地球运动的圈数时B.对“神州七号”进行姿态调整时C.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翻滚运动时D.研究从滑梯上滑下的小孩四.参考系: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先选定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标准,看要描述的那个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物体是如何运动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考系(参照物)。

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速度1、物理学中常用的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有效物理量是速度,它的单位是m/s。

2、公式: v=st3、重要性: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速度是矢量。

速度是矢量,则运动状态是矢量,物体的位置变化也是矢量。

而且要求定义域相同,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公式: v=st=2πn4、速度变化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量为: v=at5、方向和大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和大小都是恒定不变的。

3、重要性: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速度是矢量。

速度是矢量,则运动状态是矢量,物体的位置变化也是矢量。

而且要求定义域相同,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加速度1、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1)一个匀速水平抛出的石块,从落地瞬间开始做竖直上抛运动,先到达最高点A,又沿竖直方向继续下落,碰到竖直墙壁后静止于B,同时地面上的人看到石块继续下落并碰到墙壁,然后再向右上方滑落,接着又回到了起点。

假设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试确定石块的运动轨迹。

(2)如图所示,将石块从竖直上抛至水平位置,连接AB,同时使AB水平向右做匀速圆周运动。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只需要结果)(3)在平抛过程中,设想石块与水平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求μ与运动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

(4)平抛运动的速度v是多少?怎样求?(5)假如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且不计空气阻力,已知水平方向的初速度为4m/s,斜抛角为30。

2、数据处理:不计空气阻力,假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根据斜抛运动公式可得,其中: V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4m/sV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g/10mV石块所受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根据由质量= m*g可得其中: M为石块质量kg石块重力加速度g3、法则: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变化量与位移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进行分析。

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即v=AT4、推论:当石块作加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加速度成正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知识点
考点:
第一节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物体化为质点的条件:
①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所谓平动,就是物体上任意一点的运动与整体的运动有相同特点的运动,如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的运动。

②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如汽车在运行时,虽然车轮转动,若我们关心的是车辆整体的运动快慢,故汽车可看成质点。

③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不论物体大小如何,都可将其视为质点。

2、参考系: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

②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

③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如果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④参考系本身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在讨论问题时,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常假定它是静止的。

⑤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个参考系。

3、坐标系:为了定量的描述物体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

坐标系的三元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第二节
1、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时间轴上一个确定的点。

时间:时间轴上的一段间隔,也是时间轴上两个不同的时刻之差。

2、路程和位移:路程:路程是指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路程只有大小,是一个标量;位移:表示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①位移只决定于初、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②位移是过程量,与一段时间相对应。

3、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第三节
1、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2、速度: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花费的时间的比值。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①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②公式:v=s/t;③物理意义: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④矢量性:平均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它的方向与物体位移方向相同。

⑤对应性: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对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而言的。

瞬时速度:⑴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⑵公式/vst t非常短,接近于零,表示的是某一瞬时,这时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⑶矢量性:瞬时速度有大小、方向,方向就是物体此时刻的运动方向,即物体运动轨迹在该点的切线方向;⑷物理意义:瞬时速度是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

第五节:
加速度①物体速度的变化(v)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物体的加速度。

式中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如果用V0表示开始时刻的速度(初速度),tv表示经过一段时间t后末了时刻的速度(末速度),则Δv=vt-v0;定义式:a=Δv/t=(vt-vo)/t
②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④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⑤矢量性:加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是矢量,加速度a的方向与速度的变化v
相同,与速度方向没有必然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