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了解分度值的定义(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表示的量值)

2、如何减小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a、刻度尺的摆放:刻度尺要紧靠被测量的物体,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b、读数时,眼睛的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c、测量结果的记录:对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各单位之间的进率

5、科学探究的七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

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气体、液体、固体等作为传播的介质,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

3、人怎样听见声音:外界声音—空气振动—鼓膜振动—听小骨—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产生听觉

人耳感知声音的又一重要途径:骨传导

4、(1)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弦的长短、粗细和张紧程度(弦越长,音调越低;弦越粗,音调越低;弦越松,音调越低)。影响管乐器音调的因素:改变管内空气柱的长度

(2)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音色:影响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及发声方式。

5、“双耳效应”:判断声源的方位。

6、(1)超声: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①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量。②应用:回声定位、B超、超声波去污。

(2)次声: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①特点:传播时能量损失小,能传得很远。②应用:预测自然灾害、军事监测。

7、噪声的控制:采取措施——消声、吸声、隔声。

①在声源处控制。如在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音器

②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如在城市里植树、修隔音墙等

③在人耳处控制。如戴防噪声耳塞等

第三章《光和眼睛》

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速c=3.0×108m/s;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

2、光的色散(白光为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光的三基色为:红绿蓝)

了解:物体的颜色是怎样产生的(物体反射与它同种颜色的色光,吸收与它不同种颜色的色光;白色物体反

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3、光的反射——作图:根据入射光线作反射光线,或根据反射光线作入射光线

4、平面镜成像(成像原理:光的反射)——作图

平面镜成像实验:实验步骤参照初二上册书P57

实验注意:①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既能反射光也能透过光,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及比较像与物的大小)②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大小相等的两支蜡烛?(为了验证像和物等大的特点)③实验中如何检验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虚像?(在玻璃板后放一张白纸,观察是否成像,若成像,则为实像,若不成像,则为虚像)

5、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日常应用:后视镜

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日常应用:车前灯的反光罩

6、凸透镜和凹透镜——作图:透镜光路图

①了解:如何找凸透镜的焦距?

②背:凸透镜成像规律(另背:物近像远,物远像近,物近像大,物远像小)

③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步骤见初二上册书P70

④凸透镜的应用: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7、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的纠正——凹透镜;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的纠正——凸透镜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1、温度计

①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②使用方法:a、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

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体温计与实验用温度计的区别:(1)测量范围;(2)体温计有缩口,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3、汽化(包含蒸发和沸腾)吸热,液化放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升华吸热,凝固放热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1)冬天,从人嘴里呼出白气——(液化,放热)(2)雪花落到手心后,很快变成水滴——(熔化,吸热)(3)洗过的湿衣服会变干——(汽化,吸热)(4)用铁水浇铸铸件——(凝固,放热)

(5)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升华,吸热)(6)夏天,自来水管经常“出汗”——(液化,放热)(7)烧开水时,锅中的水不停地翻滚——(汽化,吸热)

(8)烧水时,壶嘴不断地冒“白气”——(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或放热)

(9)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先升华或凝华,先吸热后放热)(10)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升华,吸热)

(11)加热固态的碘,会看见紫色的碘蒸气——(升华,吸热)(12)冰雪消融——(熔化,吸热)(13)冬天,窗户内侧会出现冰花——(凝华,放热)(14)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升华,吸热)(15)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有暖气的室内,眼镜变得模糊一片——(液化,放热)

(16)夏天,从冰箱里取出水果,表面很快会出现许多小水珠——(液化,放热)

(17)为了防止新鲜蔬菜在运输途中腐烂变质,常将干冰放在车厢中——(升华,吸热)

(18)舞台上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先升华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

(19)南方春季墙壁地板出现返潮现象——(液化,放热)

3、晶体(海波、冰、食盐、石墨、金属)和非晶体(石蜡、松香、玻璃、沥青)

会分析晶体的熔化过程图各部分线段所代表的意义

4、(1)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悬浮在高空中)

(2)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较大的水滴,从空中落下来)

(3)雪:(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

(4)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悬浮在地表周围)

(5)露:(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附着于地表的花草树木上)

(6)霜:(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于瓦片或地面上)

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

1、质量的国际单位及各单位之间的进率(质量是物质的属性)

2、托盘天平的使用(放、调、称、记)

(1)测量前的调平衡:平衡螺母。当分度盘指针偏向左时,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反之则向左调节平衡螺母。(2)测量时的调平衡:砝码和游码。

(3)若物体与砝码放颠倒了,则被测物体的质量m物=m砝-m游

(4)了解:若使用的砝码有些磨损,测量结果偏大;若砝码上粘了污物,测量结果偏小。

3、测量轻小物体的质量——累积法;测量水的质量——补差法

4、物体的密度公式:ρ= m

V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单位为kg/m3)

5、物质的属性(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弹性、延展性、透光性)

(1)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及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

(2)绝缘体:橡胶、塑料、陶瓷、玻璃、油、空气等(3)半导体:锗、硅、砷化镓等

(4)热的良导体:最善于导热的是银,其次是铜和铝(5)热的不良导体:瓷、纸、木头、玻璃、皮革等(6)超导材料:某些材料在很低的温度环境中,电阻会突然变为零,材料的这种特性叫超导性,这种材料就是

超导材料。(7)了解:纳米材料、形状记忆合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