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在机械能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是物体运动状态或状态发生变化的一种方式。

机械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做功来实现。

火箭升空时,动能和重力势能在转化。

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一般约为每秒3X10的5次方千米。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决许多光学问题:可测距离,可分得较远
的物体;可改善观察范围;可校正光学仪器;可扰乱敌方通讯信号达到迷惑的目的。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归纳为可测距离,可分得较远的物体,可改善观察范围和地方狭小的作用。

以上是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的知识点,供您参考,具体内容建议查阅教材原文进行学习。

人教版物理书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书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书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人教版物理书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篇一】机械能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9.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3.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第十三章内能第1 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 o( r o=10-10m )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 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 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 o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 节内能1 、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2)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3)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4)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
1. 运动与力
1.1 运动的描述
1.运动的相对性和参照系
2.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率、速度、加速度)1.2 力的描述
1.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
3.牛顿第三定律
4.万有引力定律
1.3 力和运动的应用
1.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应用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应用
3.自由落体运动的描述和应用
2. 物理光学
2.1 光的反射
1.光的传播和反射
2.物体的镜像形成规律
3.镜面成像的规律
2.2 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及规律
2.光的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3 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及其原理
2.彩虹的形成
2.4 光的波动性
1.光的偏振和干涉
2.光的衍射及其应用
3. 物理电学
3.1 电荷和电场
1.电荷基本概念及性质
2.电场基本概念及性质
3.电场强度的计算
3.2 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基本概念及测量
2.电阻的基本概念及测量
3.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3.3 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发现和表示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感应电磁场的应用
4. 物理天文学
4.1 地球运动与日月食
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
2.日全食、日偏食和月全食、月偏食的形成原理及规律4.2 星空和天体运动
1.星座的形成和表示方法
2.行星的基本运动及规律
3.恒星的运动和分类
4.3 宇宙的基本结构和发展
1.现代宇宙学的发展
2.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现状
3.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拉力、压力等。

3. 力的图示: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

4. 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方向等。

5.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能量1.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 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或状态有关。

3.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4. 功和功率:功是力在物体上作用并使物体移动的结果,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三、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热能的转移量。

2.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3. 热膨胀和热收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或长度的变化。

4. 热机:利用热能做功的机器,如内燃机、蒸汽机等。

四、声学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如空气、水、固体)来传播。

2.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回声和共振: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现象,共振是物体在特定频率下振动幅度增大的现象。

4. 声音的利用:如声纳、超声波检查等。

五、光学1. 光的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2. 平面镜和曲面镜:平面镜成像特点,曲面镜包括凹面镜和凸面镜,各有不同成像效果。

3.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转的现象。

4. 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它们的成像规律和应用。

六、电学1.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物质的一种性质,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特殊物质。

2. 电路基础: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负载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一、物质的组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1)分子的直径通常用10-10m做单位来量度。

(2)原子的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二、分子热运动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三、内能1.内能(1)概念: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 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 从微观角度来说, 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 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同一个物体, 温度升高, 它的内能增加, 温度降低, 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 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 物体的温度越低,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

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机械能是宏观的, 内能是微观的)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 比如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及复习提纲第十三章·分子动理论+内能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内能知识点总结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9.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

目录第十三章内能 (1)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第二节内能 (1)第三节比热容 (3)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4)第一节热机 (4)第二节热机的效率 (4)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5)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5)第一节两种电荷 (5)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7)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8)第四节电流的测量 (9)第五节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10)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11)第一节电压 (11)第二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3)第三节电阻 (13)第四节变阻器 (14)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15)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5)第二节欧姆定律 (15)第三节电阻的测量 (15)第四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16)第十八章电功率 (18)第一节电能电功 (18)第二节电功率 (19)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0)第四节焦耳定律 (21)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22)第一节家庭电路 (22)第二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25)第三节安全用电 (25)第二十章电与磁 (27)第一节磁现象磁场 (27)第二节电生磁 (28)第三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28)第四节电动机 (29)第五节磁生电 (30)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31)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31)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 (32)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33)第四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34)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35)第一节能源 (35)第二节核能 (35)第三节太阳能 (36)第四节能量与可持续发展 (36)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为10-10m.2、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且分子之间有间隙.生活举例:“花气袭人知骤暖”;“墙角放煤,日久变黑”;“酒香不怕巷子深”;“槐花飘香”.③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第二节内能1、内能:①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②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③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④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质量、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注意:a.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b.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c.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d.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e.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第三节比热容1、比热容:①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②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③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本领的物理量.④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⑤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⑥水的比热容大的利用:一是取暖;二是散热;三是调节气候.⑦比较比热容的方法:a.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b.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2、热量的计算公式:①温度升高时用:Q吸=c m(t-t0);②温度降低时用:Q放=cm(t0-t);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一节热机1、热机定义:将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2、内燃机:是让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汽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最常见的热机是汽油机和柴油机.3、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组成,四个冲程构成一个工作循环,每一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4、内燃机的能量转化: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只有做功冲程是主动依靠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其余三个冲程都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内燃机开始运转时,要靠外力先使飞轮和曲轴转动起来,由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运动,之后才能循环继续工作,但同时不断地消耗燃油以补充能量.5、四冲程的判断:一看气门开闭,二看活塞运动方向.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时为做功或压缩冲程,其中活塞向下运动时是做功冲程,活塞向上运动时是压缩冲程;进气门打开时是吸气冲程,排气门打开时是排气冲程.6、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①汽油机的汽缸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的汽缸顶部是喷油嘴;②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汽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柴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汽缸的是空气;③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柴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④柴油机比汽油机效率高,比较经济,但笨重;⑤汽油机和柴油机在运转之前都要靠外力辅助启动.第二节热机的效率1、热值:①定义:把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②热值反映了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本领的大小.③单位:焦耳每千克(J/kg)或焦耳每立方米(J/m3).④特性: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⑤公式:Q=qm Q=qVQ——放出的热量——焦耳(J);q——热值——焦耳每千克(J/kg);m——燃料质量——千克(kg);V——燃料体积——立方米(m3).⑤物理意义: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3.0×107J;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3.9×107J.2、热机的效率:①定义: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②公式:η=W有/Q放③提高热机效率的措施:让燃料燃烧尽可能充分;充分利用各种废气,减少热量的散失;在设计和制造上,采用先进技术;注意保养,保证润滑,减少因克服摩擦阻力而额外消耗功.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2、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大到宏观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问题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服从能量守恒定律.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1、电荷:①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这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②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④带电体既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又能吸引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⑤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①使用验电器.a.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b.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c.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3、原子结构和元电荷:①物质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电子电荷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作元电荷,e =1.6×10-19C.②物体带电现象是由组成物质的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造成的.③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④注意: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4、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接触带电后的两个物体将带上同种电荷)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5、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6、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湿润的物体、含杂质的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油、陶瓷、纯水、空气等.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既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它们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导体内部自由移动.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绝缘体中有电荷,只是电荷不能自由移动)金属导体容易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容易导电靠的是正负离子.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绝缘体不能导电,但能带电.7、半导体与超导体: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常见半导体材料有硅、锗,其电阻受压力、温度、光照影响明显,用于制造集成电路、二极管等;超导体的电阻为0,电流通过时不发热,可用于制作输电导线、电子元件.第二节电流和电路1、电流:电流的形成: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2、电路的构成:①由电源、开关、用电器和导线组成的电流路径叫作电路.②电源: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干电池、蓄电池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持续电流形成的条件:a.必须有电源;b.电路必须闭合(通路).(只有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才能有持续电流.)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用电器: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导线:传导电流,输送电能.3、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是闭合的.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正、负极连在一起,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或使导线的绝缘皮燃烧引起火灾,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的情况也属于短路(此时电流将直接通过导线而不会通过用电器,用电器不会工作).4、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符号意义符号意义+交叉不相连的导线○M电动机交叉相连接的导线○A电流表(负极)(正极) 电池○V电压表开关电阻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铃5、金属导体内定向移动的是带负电荷的自由电子,其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第三节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路:定义: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特点: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②各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一个用电器因开路停止工作,其它用电器也不能工作;③只需一个开关就能控制整个电路.2、并联电路:定义: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电流在分支前和合并后所经过的路径叫做干路;分流后到合并前所经过的路径叫做支路.特点:①电流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有干路、支路之分;②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当某一支路为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③干路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开关控制所在各支路的用电器.3、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方法:①定义法:用电器逐个顺次串接在一起且相互影响是串联;用电器两端并列地连接在一起,且各自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是并联.②电流法: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为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为并联.③拆除法:拆除其中一个用电器,若其他用电器不能工作,则为串联电路;若其他用电器正常工作,则为并联电路.④节点法:在识别不规则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无电源、用电器等,则导线可以视为一个点,若用电器连接在同一个点上,则为并联,否则为串联.⑤等效法:若电路中有电流表、电压表,可把电压表看作断路,即除去电压表,把电流表看作一根连好的导线.第四节电流的测量1、电流: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符号I表示.电流的单位为安培,简称安,符号A.比安培小的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1A=103mA 1mA=103μA 1A=106μA定义:电流等于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公式:I=Q/t其中I表示电流,单位为安培(A);Q表示电荷,单位为库仑(C);t表示通电的时间,单位为秒(s).2、电流表:①测量电流的仪表叫电流表.符号为○A,其内阻很小,可看做零,电流表相当于导线.②电流表的示数:当指针指向相同位置时,在0~3A量程读出的示数是在0~0.6A量程上读出的示数的5倍.注:部分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分别是“+”、“0.6”和“3”.这时“0.6”和“3”是负接线柱,电流要从“+”流入,再从“0.6”或“3”流出.③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a.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如果电流表与用电器并联,不但测不出流经此用电器的电流,如果电路中没有别的用电器还会因为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使电流过大而烧坏电流表.b.“+”“-”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来.否则电流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c.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量程.若不能预先估计待测电流的大小时,应选用最大量程进行试触.若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将使指针转出刻度范围把指针打弯或把电流表烧坏.在试触过程中若指针偏转超过最大值则应断开开关检查;如果指针偏转幅度太小(小于0.6A),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应选用小量程档.d.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将烧坏电流表.注:使用电表前,如果指针不指零,可调整中央调零螺旋使指针调零.④电流表在使用过程中其指针的状态所反应的问题:a.不偏转:可能电路断路,可能电表损坏或短路;b.反偏转:电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c.满偏:可能电路发生短路或所选量程太小;d.偏转太小:所选量程太大.⑤电流表使用口诀:电流表,测电流,测谁电流跟谁串;正进负出右偏转,左转线柱定接反;禁止直接连电源,毁表毁源实在惨;若有电器被它并,电路发生局部短.第五节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1、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表达式为:I=I1 =I2 =…2、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表达式为:I=I1 +I2+…3、探究实验中注意事项: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②电流表应串联在被测电路中;③连接电路顺序正确,使电流从电流表“+”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④电路检查正确后才能闭合开关,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线垂直,读数完毕后立即断开开关.4、如果流过用电器的电流不相等,则用电器一定并联,如果流过用电器的电流都相等,则用电器可能串联,也可能是相同的用电器并联.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一节电压1、电压:电压使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的符号是U,单位为伏特(伏,V).比伏特大的有千伏(kV),比伏特小的有毫伏(mV),1kV=103 V,1V=103mV,1kV=106 mV.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2、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符号为○V,其内阻很大,接入电路上相当于开路.电压表的示数:当指针指向相同位置时,在0~15V量程读出的示数是在0~3V量程上读出的示数的5倍.注:部分电流表的三个接线柱是“+”、“3”和“15”.这时“3”和“15”是负接线柱,电流要从“+”流入,再从“3”和“15”流出.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①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并联.如果与被测用电器串联,会因为电压表内阻很大,此段电路开路而无法测出用电器两端电压.如果被测用电器在支路上,这时电压表测的是其他支路两端的电压;如果被测用电器在干路上,则整个电路便成开路了,这时电压表测的是电源电压.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压表,从“-”接线柱流出来.否则电压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③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若不能预先估计待测电压的大小时,应选用最大量程进行试触.若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将使指针转出刻度范围把指针打弯或把电压表烧坏.若指针偏转超过最大值则应断开开关检查;如果指针偏转幅度太小(小于3V),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应选用小量程档.④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此时测得的是电源的电压值.⑤使用电表前,如果指针不指零,可调整中央调零螺旋使指针调零.3、电压表使用口诀:V表可并不可串,串时相当电路断;正进负出勿接反,接反指针左偏转;如果发现它被串,电流为零应当然.4、常见的电压:家庭电路电压——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每节铅蓄电池电压——2V.5、电池组电压特点:①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电压之和;②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相等.第二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1、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 =U1+U2+…2、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U1 =U2 =…3、串联电路分压不分流,并联电路分流不分压,即串联电路中只有一个电流值,并联电路中只有一个电压值.第三节电阻1、电阻:①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②电阻符号是R,单位是欧姆,简称为欧,符号是Ω,比欧姆大的单位还有兆欧(MΩ)和千欧(kΩ).③电阻单位换算:1MΩ=103kΩ,1kΩ=103Ω,1MΩ=106Ω④定值电阻:在电子技术中,要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也叫做定值电阻,简称电阻,在电路图中用表示.2、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电阻率ρ)、长度(L)和横截面积(S),还与温度有关.与导体是否连入电路、是否通电,及它的电流、电压等因素无关.注:①导体材料不同,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电阻也一般不同;②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③在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④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温度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只有极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例如玻璃)3、由电阻公式R=ρL/S.可知:①将粗细均匀的导体均匀拉长n倍,则电阻变为原来的n2倍;②将粗细均匀的导体折成等长的n段并在一起使用,则电阻变为原来的1/ n2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总复习知识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总复习知识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应背知识点热和能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6.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9.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也称比热)。

(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回答)。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0.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kg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11.热量的计算:(1)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即末温。

(2)Q放=cm(t0-t)=cm△t降(3)Q吸=Q放(也叫热平衡方程。

如果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在不计热损失时才能使用)1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原子核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核外电子二、质量符号:m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 (mg)、吨(t)3、单位的换算关系: 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5、天平的使用方法(1)天平的调节(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水平):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 c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2)天平的使用:a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c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

(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

增减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平高低。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a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b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c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三、密度符号:ρ1、物理意义: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3、符号:ρ单位:千克/米3kg/m 3 常用单位:克/厘米 3 g/cm34、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 103 千克/米35、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6、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 同各物质, 密度值一定 ,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7、应用:(1)据m = ρv 可求物体的质量。

(2)可鉴别物质。

(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3)可据v = m /ρ求物体的体积。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

一、运动的描述和表示1.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合速度等。

2.运动的表示: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等。

二、力与运动1.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速度、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方向等。

2.力的分类:接触力(摩擦力、弹力、拉力等)和非接触力(重力、电磁力等)。

3.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平行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等。

4.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会变化,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5.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等于受力与物体质量的比值,即F=ma。

6.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三、能量与动量1. 动能:动能等于1/2mv²,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做功。

2.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3.机械能守恒: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4.动量:动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动量守恒: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四、光学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2.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理想平面镜:对称轴、焦点、平面等。

4.透镜:凸透镜、凹透镜等。

5.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绝对折射率等。

6.光的色散:折射角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7.凹凸透镜成像:放大、缩小、正立或倒立成像。

五、声学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3.声的特性:频率、振幅、音量等。

4.声音的反射:声音在不同介质间的反射。

5.声音的增强与衰减:共振、声屏障等。

6.多次反射声现象:回声、共鸣等。

以上就是九年级物理全册的知识点汇总。

这些知识点主要包括运动的描述和表示、力与运动、能量与动量、光学以及声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电流和电路》一、电荷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元电荷e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1e=1.6×10C-19二、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

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5、单位:(1)、国际单位:A(2)、常用单位:mA、μA(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6、测量:(1)、仪器:电流表,符号:(2)、方法: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梳理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一、磁现象: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2、磁体: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分类:永磁体分为天然磁体、人造磁体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① 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二、磁场: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应线:①定义: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

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5、磁极受力: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6、分类:、地磁场:① 定义: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 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③ 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

Ⅱ、电流的磁场:①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

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②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

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

③应用:电磁铁三、电磁感应:1、学史: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

九年级物理全册各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册各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册各章知识点第一章:力和运动1.1 力的概念和分类-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

- 力的分类:重力、摩擦力、弹力、推力和拉力等。

1.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将多个力合成一个力,可以使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计算。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可以使用力的正反向分解原理进行计算。

1.3 动力学基本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改变其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可以用公式 F=ma 表示。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第二章:压力和浮力2.1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压力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 压力的计算:压力 P = F/A,其中 F 为垂直于平面的力,A 为受力面积。

2.2 浮力- 浮力的产生: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 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规律: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浮出;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悬浮;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沉没。

第三章:机械能与能量转化3.1 功与能- 功的定义:当力作用的物体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功为力的大小与位移的乘积。

- 功的计算:功W = F·s·cosθ,其中 F 为力的大小,s 为力的方向上的位移,θ 为力与位移的夹角。

- 能的定义:物体由于位置、形态或其他因素具有的做功能力。

- 动能和势能:动能为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为物体所具有的位置相关的能量。

3.2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的转化:机械能转化包括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动能转化为势能。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中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第四章:简单机械4.1 杠杆- 杠杆的定义和组成部分:杠杆是由支点、杠杆臂和力臂组成的刚性棍棒。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九年级物理笔记一册在手,打牢基础十年经验,倾心整理目录第十三章内能 2 1.分子热运动 2 2.内能 3 3. 比热容C 4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6 1.热机 6 2、热机的效率η 7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9 1、两种电荷 9 2、电流和电路 10 3、串联和并联 11 4、电流的测量 11 5、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2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13 1.电压(U) 13 2、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4 3.电阻(R) 14 4、变阻器 15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17 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7 2.欧姆定律 18 3、电阻的测量 18 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19 第十八章电功率 21 1、电能 21 2. 电功率(P)22 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3 4.焦耳定律 24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26 1、家庭电路 26 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27 第二十章电与磁 28 3、电磁铁 30 4、电动机 30 5、磁生电 31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2 第十三章内能 1.分子热运动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子看成球形,分子直径大约10-10m 演示: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实验。

二氧化氮是密度很大的气体。

过一段时间上下两个瓶子均变成是淡红棕色气体。

液体扩散实验:开使水的下方注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是一种密度很大的溶液。

经过一段时间,界面模糊,最终两种溶液会混合。

固体扩散: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合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看到他们互相渗入约1mm深。

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存在空隙。

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铅柱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 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浮< G ,下沉;(2)F浮> G ,上浮(3)F浮= G ,悬浮或漂浮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 F浮< G,下沉;(2) F浮> G ,上浮(3) F浮= G,悬浮。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状等无关。

2、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 = mcΔT其中,Q为吸收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c为比热容,ΔT为温度变化量。

3、比热容的应用:比热容可以用来计算物质的热量变化量,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物质的热量吸收能力。

四、热传递1、热传递的方式:热传递有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2、导热:导热是指物体内部热量的传递。

物体内部各部分热量的传递方式有三种: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3、对流:对流是指流体(气体或液体)内部的热量传递。

气体和液体的热量传递方式有两种: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

4、辐射: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辐射的方式传递。

辐射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递。

五、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叫能量守恒定律。

它表明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守恒不变。

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ΔU = Q - W其中,ΔU为内能变化量,Q为吸收的热量,W为对外做功。

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用来分析物体内部能量的转化过程,也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热量变化量和做功量。

六、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指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除非有外界做功。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达式: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用XXX循环来表达。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用来分析热机的效率,也可以用来研究热力学过程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

七、热机1、热机的定义:热机是指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2、热机的分类:热机可以分为热力循环式热机和非热力循环式热机。

3、热机的效率:热机效率是指热机输出的机械功与输入的热量之比。

热机效率的理论上限是XXX效率。

八、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是指在绝对零度时,所有物质的熵为零。

热力学第三定律的主要应用是在低温物理学中。

为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3)热机效率的意义:热机效率越高,说明燃料的利用率越高,同时也说明热机的效率越高,能够更好地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改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 0(r 0=10-10m )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②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 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 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 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 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第二节 内能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温度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三节 比热容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 水=4.2×103J/(kg ·℃),物理意义为: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①温度升高时用:Q 吸=cm (t -t 0) c =Q 吸 m (t -t0) m =Q 吸 c (t -t0) t =Q 吸cm+ t0 t 0=t-Q 吸cm②温度降低时用:Q 放=cm (t 0-t ) c =Q 放 m (t0-t ) m =Q 放 c (t0-t ) t 0=Q 放cm+tt =t 0- Q 放cm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 =cm △t c =Q m△t m =Q c△t △t =Q c mQ —热量—焦耳(J );c —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m —质量—(kg );t —末温—摄氏度(℃);t 0—初温—摄氏度(℃)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 ),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

由公式Q =cm △t 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一节:内能的利用内能的利用方式 利用内能来加热:实质是热传递。

利用内能来做功:实质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第二节:热机1、 热机: 定义: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2、 内燃机:内燃机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

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①汽油机工作过程19页: ②柴油机工作过程20: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①汽油机的气缸顶部是火花塞; 柴油机的气缸顶部是喷油嘴。

②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 柴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空气。

③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 柴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

④柴油机比汽油及效率高,比较经济,但笨重。

⑤汽油机和柴油机在运转之前都要靠外力辅助启动。

4、热值 燃料燃烧,使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定义:1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符号q 表示。

单位:固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J/kg )、气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立方米(J/m 3)。

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

公式:、 ①Q =qm m=Qq q=QmQ ——放出的热量——焦耳(J );q ——热值——焦耳每千克(J/kg );m ——燃料质量——千克(kg )。

②Q =qV V=Q q q=Q VQ ——放出的热量——焦耳(J );q ——热值——焦耳每立方米(J/m 3);V ——燃料体积——立方米(m 3)。

物理意义: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 ,它表示:1kg 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 3,它表示:1m 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 。

第三节:热机效率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一是燃料很难完全燃烧,二是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散失很多,只有一小部分被有效利用。

有效利用燃料的一些方法:把煤磨成粉末状、用空气吹进炉膛(提高燃烧的完全程度);以较强的气流,将煤粉在炉膛里吹起来燃烧(减少烟气带走的热量)。

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与热机的功率无关。

公式:Q 总=Q 有用ηQ 有用= Q 总η 由于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总有能量损失,所以热机的效率总小于1。

热机能量损失的主要途径:废气内内、散热损失、机器损失。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① 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② 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③在热机的各种能量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常见热机的效率:蒸汽机6%~15%、汽油机20%~30%、柴油机30%~45% 内燃机的效率比蒸汽机高,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高。

15~18章8418字 第十五章 电流与电 第一节 电荷 摩擦起电 1、电荷: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

这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带电体既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又能吸引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 。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背景: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大得多,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吸引下,绕核高速运动。

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通常用符号e表示。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6.25×1018个电子所带电荷等于1C。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注意: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