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accac7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1.png)
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用牛顿(N)表示。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形状或速度,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形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拆分为多个力。
5.力的平衡:在力的合成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在力的合成不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6.压力的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用帕斯卡(Pa)表示。
7.压力的计算公式:P=F/A(P为压强,F为作用力,A为受力面积)。
二、力的测量1.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常用仪器,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弹簧的伸长量与作用力成正比的原理:胡克定律。
3.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灵敏度:力的测量范围称为量程,单位力产生的示数变化量称为灵敏度。
三、平衡力与摩擦力1.平衡力和重力:当物体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情况:悬挂重物的情况下,悬挂点受到的拉力等于重力的大小。
3.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分析: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绘制力的平衡示意图,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4.摩擦力的概念: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时,两个接触物体之间存在的力称为摩擦力。
5.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6.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物体材料等。
四、力的作用效果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速度或形状。
2.速度对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速度的力称为加速度,使物体速度减小的力称为减速度。
3.力对物体形状的作用效果:拉力使物体变形产生拉伸应力,压力使物体变形产生压缩应力。
4.力对物体状态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例如使物体开始运动或停止。
五、动力与机械能1.动力的概念: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物体状态的力称为动力。
2.动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3. 动力计算公式:F = ma (F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9d9977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c.png)
一、多彩的物质世界1. 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 质量的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质量。
天平的使用:“放”: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称”:左物右码,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横梁再次平衡;“读”: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3. 密度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rho = \frac{m}{V}\),其中\(\rho\)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主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常用单位还有克/立方厘米(g/cm³)。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4. 测量物质的密度测量固体的密度: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V\),根据公式\(\rho = \frac{m}{V}\)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测量液体的密度: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_1\),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_2\),液体的密度\(\rho = \frac{m_1 m_2}{V}\)。
二、运动和力1. 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运动的快慢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v = \frac{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06d63a336c1eb91a375de8.png)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常考点1.扩散现象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不同的情况表现为不同的力)第二节内能常考点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④存在状态及体积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常考点1、比热容: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九年级物理全部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全部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e001c2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9.png)
九年级物理全部知识点归纳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为我们了解世界提供了一把钥匙。
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一、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和计算: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用符号F表示,计量单位是牛顿(N)。
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其中m 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所受的加速度。
2. 力的合成和分解: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而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
3.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P=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作用力,A表示受力面积。
二、机械能与能量转换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_k=1/2mv²;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_p=mgh,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高度。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3. 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的形式之间进行转化,如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等,并且能量在转化过程中守恒。
三、电学知识1.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计量单位是安培(A);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计量单位是欧姆(Ω)。
2. 电阻和电流的关系: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的大小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可以用公式I=U/R表示,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并联电路与串联电路:在电路中,多个电器设备可以并联连接或串联连接;并联电路中电器设备的电压相同,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而串联电路中电器设备的电流相同,总电压等于单个电器设备电压之和。
4. 电功和功率:电功是电能转化或传输过程中所做的功,计算公式为W=UI,其中W表示电功,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计算公式为P=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全](https://img.taocdn.com/s3/m/fa0b699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8.png)
一、力学1.速度与加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2.运动的描述与分析:位移、时间与速度关系的图表表示,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分析与计算。
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惯性参照系的概念,质点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分析。
4.牛顿第二定律:力的概念,质点的加速度与受力大小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
5.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的特点与性质。
6.机械能守恒: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与动能之间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7.方向定律:曲线运动的离心力与切向加速度,绳子中的张力。
二、热学1.热与温度:热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物体温度的测量与转换,热平衡。
2.物体的热传递:热传导定律,导热系数与导热性能,热传导的应用。
3.热量与功:功的概念与计算,热量的单位与计算。
4.温度与热量变化: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物质的比热容,热量的传递与温度变化的计算。
三、光学1.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虚像与实像的概念。
2.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向和速度的变化。
3.透镜与光学仪器: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特点与用途,透镜成像的规律与公式,虚像与实像的概念与判断。
四、电学1.静电学:静电荷与静电力的性质,库仑定律,电场的概念与性质。
2.电流与电阻:电流的概念与电流的计算,电阻、电压和电流大小的关系,欧姆定律。
3.并联与串联:电流在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中的分布,电压和电阻的计算。
4.电功与电能:电功的计算,电能的转化与保存。
5.磁学:电磁现象,磁感线的概念与性质,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
五、声学1.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机制,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路径的关系。
2.声音的特性:声波的振动周期与频率,声音的强度与音量的关系,共振与声音的增强。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8a1a7b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8.png)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
一、运动的描述
1. 物体的运动状态
- 平面直角坐标系
- 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
2. 运动的描述方法
-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
- 等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 动能和势能
- 动能与动能定理
- 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
二、力的作用和力的效果
1. 力的作用
- 描述和测定力的大小和方向
- 阿基米德浮力和应用
2. 力的效果
- 物体的变形与力的关系
- 物体的平衡和力的条件
三、光的传播和光的特性
1. 光的传播
- 光的直线传播
- 光的折射和反射
2. 光的特性
- 光的颜色与光的谱
- 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四、声的传播和声的特性
1. 声的传播
- 声的波动与声的传播
- 声音的三个特征
2. 声的特性
- 声的音调与音量
- 声的衰减和共振
五、电的基本概念和电流电路
1. 电的基本概念
- 电荷和电场
- 电位差和电势
2. 电流电路
- 电阻和电阻定律
- 串联和并联电路
六、能量的转化和能量资源
1. 能量的转化
- 功率和机械效率
- 能量守恒定律
2. 能量资源
- 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 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的概要,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ef0923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7.png)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汇总一、力与运动力的概念与分类力的单位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力与不平衡力重力与物体的重量弹力摩擦力压强与压力动量与冲量质量与惯性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二、机械能与机械功功的概念与计算功率的概念与计算机械能与能量转化势能与动能弹性势能与动能转化重力势能与动能转化人体劳动功率与机械效率三、力的作用与效果静力平衡条件条件反射动力学平衡测力计的使用摩擦力的应用牛顿摆简单机械杠杆原理滑轮原理斜面轮轴系统四、声音的传播与特性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噪声与声音污染声音的反射与回声声音的吸收五、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与折射定律光的波长与颜色镜子与光的反射透明与不透明物体的区别折射实验与现象棱镜与光的分散与合成六、电路与电流电流的概念与计算电流的方向与大小电阻的概念与计算电阻与电流的关系电阻的影响因素欧姆定律电流的测量与电表的使用串联与并联电路电阻的组合电源与电池七、电的传导与绝缘导体与绝缘体电的传导与绝缘静电的产生与消失电荷的基本属性电荷守恒定律电荷的带电方式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静电的应用八、磁场与电磁感应元件与复现有源元件与电压源无源元件与电阻电容和电感电基础与电容和电感串并联电动势的表达电动势与电势差速域偏转仪真实图象和实在图象反射率和透射率干涉和衍射位相差和干涉色光栅和分光光度计九、电磁感应与电能变换电动势与电流的关系磁场产生的原理电磁感应的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洛伦兹力与电动势发电机与电磁铁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十、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理论的创立与发展科学的发展史及其影响以上是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4b0b24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9.png)
九年级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一、光的传播与成像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指光在媒质中的传输过程。
光可以直线传播,当遇到界面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透射。
2.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是指光线经过透镜或反射后在物体上形成的像。
光的成像可以用光线追迹法和光线反射法来分析。
二、电学基础1. 电流与电路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用安培(A)表示。
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元件组成,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之分。
2. 电阻与电功率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用欧姆(Ω)表示。
电功率是电流通过电器元件时所能产生的功率,用瓦特(W)表示。
三、机械原理1. 力与运动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变化或者速度改变的作用。
根据牛顿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2. 机械能与功率机械能包括势能和动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封闭系统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四、声学基础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介质传播的波动。
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2.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包括频率、振幅和声速。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振幅决定了声音的音量,声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五、能量转换与节能1. 能量转换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换,如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转化过程中总能量保持不变。
2. 节能与可持续发展节能是指通过合理使用能源和科学技术手段降低能量损耗。
实施节能政策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电磁学基础1. 电场与电势电场是指电荷周围产生的力场,电势是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能量。
2. 磁场与磁感应强度磁场是由电荷运动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是磁场对磁场中单位长度导线的作用力。
七、热学基础1. 热与温度热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的指标。
2. 热量与传热热量是能量的传递形式,传热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的知识点归纳,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和实际问题解决。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f0111a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e.png)
一、运动的描述和表示1.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合速度等。
2.运动的表示: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等。
二、力与运动1.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速度、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方向等。
2.力的分类:接触力(摩擦力、弹力、拉力等)和非接触力(重力、电磁力等)。
3.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平行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等。
4.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会变化,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5.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等于受力与物体质量的比值,即F=ma。
6.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三、能量与动量1. 动能:动能等于1/2mv²,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做功。
2.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3.机械能守恒: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4.动量:动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动量守恒: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四、光学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2.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理想平面镜:对称轴、焦点、平面等。
4.透镜:凸透镜、凹透镜等。
5.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绝对折射率等。
6.光的色散:折射角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7.凹凸透镜成像:放大、缩小、正立或倒立成像。
五、声学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3.声的特性:频率、振幅、音量等。
4.声音的反射:声音在不同介质间的反射。
5.声音的增强与衰减:共振、声屏障等。
6.多次反射声现象:回声、共鸣等。
以上就是九年级物理全册的知识点汇总。
这些知识点主要包括运动的描述和表示、力与运动、能量与动量、光学以及声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大全总结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大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ece2b9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6.png)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大全总结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包含了力和运动、光学和声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以这些知识点为基础,对九年级物理进行全面总结。
一、力和运动1. 火箭推力原理:火箭的推力是通过燃料燃烧产生的喷射气体向后排出,火箭就会获得向前的推力。
2. 弹力:弹簧的弹力是指在拉伸或压缩状态下恢复原状的力。
3. 摩擦力:当物体相对运动或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上的相互阻碍运动的力被称为摩擦力。
4. 合成力: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称为合成力。
5. 平衡力:当物体的合外力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称为平衡力。
6.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指出,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沿着运动方向所做的功。
7.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分解。
二、光学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2. 反射定律:光线在反射过程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折射定律:光线在折射过程中,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4. 光的色散:当光从一个介质射入另一个介质时,颜色会发生分离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5. 光的衍射:光通过物体的边缘或小孔时,会发生透射和弯曲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衍射。
三、声学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做快速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的传导传播。
2.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3. 回声:当声音遇到反射面,反射回来的声音称为回声。
4. 共振: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振动时,如果与该物体自身的振动频率相同或接近,就会产生共振现象。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这些知识点,并通过实验和练习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3555d7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c.png)
一、力和压力: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指两个或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产生的合力。
合力的大小等于合成的各个力的矢量和,方向与合成力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4.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
对于一个斜面上的物体,可以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力。
5.压强的概念: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F/A,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
二、速度和加速度:1.速度的定义: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Δs/Δ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
2.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v-u)/t,加速度的单位是米/秒²(m/s²)。
3.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无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恒定,大小约等于9.8m/s²。
三、简单机械:1.杠杆原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杠杆原理是指杠杆平衡时,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2.斜面原理: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对于一个摆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可以分解为沿斜面方向的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力。
斜面原理是指斜面力与斜面的夹角之积等于重力与斜面的夹角之积。
3.滑轮原理: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原理是指滑轮系统中的力等于重力的一部分。
四、光的传播和反射: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或同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路径是直线。
2.光的反射定律:光线在反射时,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之间的关系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镜子的成像:平面镜的成像是虚像,具有位置和大小与实物相等的特点。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根据物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
五、电和电路:1.电的基本性质:电可以传导,可以带电,具有相互作用的特性。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全部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67b1b46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0.png)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全部一、力和力的作用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物理量,用符号F表示。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和方向。
3.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4. 牛顿第一定律:如果物体上没有合力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二、运动和力的关系1.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2. 公式表达:F=ma,其中F表示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3.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4. 质量和重力:物体的质量是物体内部物质的多少,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
5. 自由落体运动: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进行的运动。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两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力,合成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的矢量和。
2.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力,分力的合成等于原力。
四、压力和压强1. 压力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称为压力。
2.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称为压强。
3. 压力和压强的计算:压力P= F/A,压强P= F/A。
五、浮力和密度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竖直方向力称为浮力。
2. 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3. 浮力的作用条件: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且物体密度小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时会受到浮力。
4. 密度的计算: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体积的比值称为物体的密度。
六、能量和功1. 能量的定义:物体具有做功的能力称为能量。
2. 功的定义:力沿着物体运动的方向做功。
3. 功的计算:功=力×位移×cosθ,其中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4. 功能量和储能:物体具有能量时,可以实现对其他物体做功或储存在物体内部。
七、机械能守恒定律1. 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是指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或机械能损失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5篇)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c8acd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d.png)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5篇)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若同时具备,则力做了功。
2、功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3、功的公式:W=Fs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F表示力,对应的单位是牛(N);s表示距离,对应的单位是米(m)4、功的单位:主单位:焦耳(J),1J=1N?1m常用单位:千瓦时(kwh)1kwh=3.6x10J5、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理想情况下:W机械=W人即:Fs=Gh二、功率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力)做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2、功率的定义:物体(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3、功率的公式:P=W/tP表示功率,对应的单位是瓦(w);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t表示时间,对应的单位是秒(S);4、功率的单位:主单位:瓦(w)常用单位:千瓦(kw)换算:1kw=1000w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5、测量功率方法:(器材、步骤、表达式)三、机械效率1.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2.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3、机械效率公式:η表示机械效率,用;W有用表示有用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W总表示总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影响η滑轮因素: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力、摩擦力、被提高货物的重力。
测斜面的机械效率:影响η斜面因素:斜面的倾度、粗糙程度。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21、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总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总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9a5001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1.png)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应背知识点热和能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6.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9.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也称比热;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回答;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10.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kg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11.热量的计算:1Q吸=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即末温;2Q放=cmt0-t=cm△t降3Q吸=Q放也叫热平衡方程;如果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在不计热损失时才能使用1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13.热值q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J/kg固液、J/m3气14.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mq;Q放是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kg;m 是质量,单位是kg;Q放=v q;Q放是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m3;v是体积,单位是m3;15.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16.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17.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18.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电路初探知识归纳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如干电池、蓄电池等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石墨,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5.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或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在串联电路中分为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两种,并联只有电源短路一种8.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9.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10.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如家庭电路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1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1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 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1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1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15.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16.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17.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18.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19.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20.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1.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2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23.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1滑动变阻器:①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②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④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位置;2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欧姆定律知识归纳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2.公式:I=U/R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相对于同一导体同一电路同一时刻而言;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4.欧姆定律的应用: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④分压作用:U1∶U2 =R1 ∶R2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③电阻:1/R总= 1/R1+1/R2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R/n④分流作用:I1:I2=R2∶R1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电功和电热知识归纳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6.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是电量;7.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8. 计算电功率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9.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11.额定电压U12.额定功率P: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当U > U0时,则P > P;灯很亮,易烧坏;当U < U0时,则P < P;灯很暗,当U = U0时,则P = P;正常发光;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18.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19.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20.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21.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22.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23.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足够;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电转换磁知识归纳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磁场是客观存在的,但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11.奥斯特实验证明:①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②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13.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极;14.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1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16.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17.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18.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19. 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20.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21. 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22. 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23. 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2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25.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26. 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27.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28.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590c31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2.png)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1. 牛顿三定律-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为零;- 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任何物体施加力都会得到一个同样大小的反作用力。
2. 动能和势能- 动能:一个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 势能:物体具有势能是因为其位置、形状或状态使其具有能量。
3. 电和电磁学- 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个截面的量。
- 电阻:电流通过某种材料或器件时遇到的阻力。
- 电压:电流通过一个电路时所需的能量或功率。
4. 热学和能量转化- 温度: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
- 热量: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
-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在各种形式之间进行转化,如热能、机械能、电能等。
5. 光和光学- 反射:光在遇到物体时发生反弹。
- 折射:光通过介质时发生弯曲。
- 光的色散: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会以不同的角度弯曲。
6. 运动和力学- 速度:一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
- 加速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量。
- 惯性:物体继续保持其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7. 磁场和电磁感应- 磁场:物体周围产生磁力的区域。
- 硬磁体: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磁性的物体。
- 电磁感应:磁场变化时导线中会诱发电流。
8. 波动和振动- 振动:物体周期性的往复运动。
- 波长:一周期振动中的空间长度。
- 速度: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
9. 声音和音乐- 频率:声波的振动次数。
-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中的分子传播。
- 音乐:通过声音的音调和节奏组成的艺术形式。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bd7fb0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1.png)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第一章:运动和力1. 运动概念和运动的相对性2. 运动物体的速度和速度的计算3. 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4.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恒速直线运动5.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和加速度6.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第二章:力和压力1. 力的合成和分解2. 重力和重力的计算3. 弹力和胡克定律4. 压强和压力的计算5. 浮力和物体浮沉的判断条件6. 大气压力和气压计第三章:物体的密度和压强1. 物体密度的概念和计算2. 水的密度和物体浮沉的关系3. 压强和沉浮定律4. 气压和气压计第四章:电流和电路1. 电流和电流强度的计算2. 串联和并联电路3. 电阻和电阻率4. 欧姆定律——电流、电阻和电压的关系5. 电功和功率6.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第五章:电的变化与磁1. 静电和静电力2. 电荷守恒定律3. 电场和电场力4. 磁场和磁力线5. 安培力和洛伦兹力6. 电流感应和发电第六章:声1. 声的产生和传播2. 声的特性——频率、振幅和波长3. 音速和共振4. 声音的衰减和回声5.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6. 声音的利用和保护第七章:光1. 光的传播和折射2. 折射的定律——斯涅尔定律3. 光的反射和反射定律4. 光的像和成像公式5. 凸透镜和凹透镜6. 光的衍射和干涉第八章:光的颜色1. 颜色和光的频率2. 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3. 颜色的叠加和分解4. 物体颜色的光谱5. 白光的分光和光的成分第九章:热1. 温度和温度计2.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3. 冷热交换的热平衡4. 热膨胀和热收缩5. 热容和比热容6. 热传递的应用和节能以上是九年级物理全册的知识点概述。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原理和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参与实验和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希望大家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发现物理世界的美妙之处。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b6549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f.png)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
1.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 位置、位移和速度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 加速度
2. 力和力的作用效果
- 力和质量的关系
- 牛顿第一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
- 牛顿第三定律
- 摩擦力
3. 力的合成和分解
- 力的合成
- 分解直角斜力
- 平衡力和不平衡力
4. 物体的压力和压强
- 压力的定义和计算
- 飞利浦原理
- 水压力和液压力
5. 浮力和浮力原理
- 浮力的定义和计算
- 浮力原理
- 物体的浮沉和浮力的应用
6. 机械能和能量转化
- 机械能的定义和能量守恒定律- 动能和势能
- 简单机械和力与位移的关系
7. 电流和电路
- 电流的定义和测量
- 电路的基本元件
- 并联和串联电路
- 戴维南定理和欧姆定律
8. 电阻和电阻定律
- 电阻和电阻率
- 欧姆定律和功率的计算
- 线路中的最大功率传输
9. 磁场和电磁感应
- 磁场的特性和磁力
- 电磁感应现象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电磁感应的应用和发电原理
10. 光学
- 光的传播和反射定律
- 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
- 透镜和成像规律
- 光的色散和光谱
- 人眼的视觉和光的干涉
11. 热学
- 热和温度的定义
-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 相变和热量传递
- 热量的测量和稳定性
以上是九年级全册物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还有其他的一些细节和应用知识。
如果需要更详细或具体的知识点,请让我知道。
九年级物理全册各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册各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21be20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c.png)
九年级物理全册各章知识点第一章:力和运动1.1 力的概念和分类-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
- 力的分类:重力、摩擦力、弹力、推力和拉力等。
1.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将多个力合成一个力,可以使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计算。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可以使用力的正反向分解原理进行计算。
1.3 动力学基本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改变其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可以用公式 F=ma 表示。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第二章:压力和浮力2.1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压力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 压力的计算:压力 P = F/A,其中 F 为垂直于平面的力,A 为受力面积。
2.2 浮力- 浮力的产生: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 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规律: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浮出;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悬浮;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沉没。
第三章:机械能与能量转化3.1 功与能- 功的定义:当力作用的物体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功为力的大小与位移的乘积。
- 功的计算:功W = F·s·cosθ,其中 F 为力的大小,s 为力的方向上的位移,θ 为力与位移的夹角。
- 能的定义:物体由于位置、形态或其他因素具有的做功能力。
- 动能和势能:动能为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为物体所具有的位置相关的能量。
3.2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的转化:机械能转化包括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动能转化为势能。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中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第四章:简单机械4.1 杠杆- 杠杆的定义和组成部分:杠杆是由支点、杠杆臂和力臂组成的刚性棍棒。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ad29891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f.png)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一、力和压力:1. 力的定义:力是能够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2.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合成: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合成一个等效的力。
4. 压力的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叫做压力。
5. 压力的计算:压力的计算公式为 P = F/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A表示受力面积。
二、力的效果: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速度不变,则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或者说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3.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力的形式:1. 弹力: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恢复力。
2. 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时,由于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产生的力。
3.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的结果。
4. 浮力:物体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时,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上升力。
四、功、能和机械能转化:1. 功的定义:力沿着位移方向做功,即力与位移的乘积。
2. 功与能的关系:功是能的转化形式,能转化成功,功转化成能。
3. 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4.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
5. 机械能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6. 功和能的转化: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比如热能、电能等。
五、简单机械:1. 杠杆:利用转动力矩平衡原理的简单机械。
2. 轮轴:利用转动力矩平衡原理的简单机械。
3. 楔子:用来抵御外力和分割物体的简单机械。
4. 螺旋:将旋转运动转化为推力和位移的简单机械。
5. 轮子:用来降低摩擦力和改变力的方向的简单机械。
六、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是直线传播。
2.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三者共面。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8b420c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7.png)
一、力学部分1.运动-运动的描述和分析-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曲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加速度和变速运动-动量和冲量-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重力和重力势能-弹性力和胡克定律-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2.士尼子力学-弯曲和扭转现象-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声源的强度和声级-光线的传播和反射-镜像的成因和特点-物体的放大和缩小-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的区别-光能的衍射和干涉二、热力学和热学部分1.温度和热量-分子动能和温度-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膨胀现象-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热量和温度的关系-热容量和热容-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2.热力学定律和过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关系-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气体的体积和温度的关系-热机和热泵的工作原理-热机效率和热机循环三、光学部分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全反射现象-简单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图像性质-球面镜和反射望远镜的成像规律2.光的颜色-光波长和颜色的关系-颜色的合成和分解-颜色的反射和吸收-颜色和光的频率的关系四、电学部分1.电荷和电场-电荷的概念和性质-电场的概念和性质-电势能和电势差-静电场和静电感应-电容和电容器2.电流和电阻-电流的概念和性质-电阻的概念和性质-简单电路和串并联-雷电和静电放电-电阻和电流的关系-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3.磁学部分1.磁场和磁力-磁感线和磁力线-磁场的定义和性质-磁场对电荷和电流的作用-磁铁和电磁铁-电磁感应和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电磁感应和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发电机和电磁起动器的工作原理2.磁性和磁现象-磁性物质和磁化-磁性材料的分类和性质-磁场和磁力的测量-磁力线的画法和方向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一些汇总,涵盖了运动、热力学、光学、电学和磁学等方面的知识点。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原子核1、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核外电子2、分子——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颗粒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的性质,我们称为分子。
用10-10m做单位。
3、物质处于不同的状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固态物质,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具有强大的作用力。
因此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资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分子的作用力极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二、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无关)2、符号:m 单位:千克(kg)克(g)、毫克 (mg)、吨(t)3、单位的换算关系: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5、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1)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 2)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3)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6、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 调横梁成水平。
指针在刻度盘中间或左右摆动的幅度一样,表示平衡。
在调节平衡螺母前,游码要放在0的位置。
哪个肩高平衡螺母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3)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4)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每向右移动一格,就等于向右盘中增加了一个更小的砝码。
(5)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
7.复数测量法三、密度符号:ρ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不同的物质密度也不同。
2、公式:密度单位千克每立方米对应质量的单位kg 体积单位立方米。
密度单位克每立方厘米对应克和立方厘米3、单位:千克每立方米克每立方厘米。
1克每立方厘米= 103 千克每立方米4、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同种物质, 密度值一定,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6、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
由于热胀冷缩,物质的体积会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密度。
(水的反常膨胀——4摄氏度的水密度最大。
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水的密度都变小)四、量筒使用方法、1、以什么单位标度。
是毫升还是立方厘米2、最大量程是多少3、分度值是多少4、读数时要与液面凹底相平。
五、常规法测物体的密度1、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中: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盐水A.往烧杯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B、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为m2C.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D.用公式ρ=m/V求出盐水的密度ρ=2、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步骤中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水、石块、细线A.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为mB、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住此时读数为V1C、让石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2D、用公式ρ=m/V求出盐水的密度ρ=3、测定密度小于水的一大块石蜡的密度。
器材有:小天平、砝码、量筒、水、金属块、细线。
(也可以用大头针)A、用量筒测出石蜡的质量为mB、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让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为V1C、把金属块与石蜡用细线捆绑在一起,完全浸没在水中,用量筒测出总体积为V2D、被测石蜡的密度ρ=4、测量牛奶的密度器材:天平、空瓶、水、牛奶A.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0B、往空瓶倒满水,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1C、把水全部倒掉,再把牛奶装满空瓶,用天平测出瓶和牛奶的质量为m2D.用公式ρ=m/V求出牛奶的密度ρ=5、判断球体是否空心的方法①:用物体质量÷物体体积,将计算出的平均密度和材料的密度相比较,相同是实心,不相同是空心②:用材料的密度×物体的体积,将计算出的实心球的质量和物体的质量比较,相同是实心,不相同是空心③:用物体的质量÷材料的密度,将计算出的实心球的体积和物体的体积比较,相同是实心,不相同是空心五、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定物质的物度(利用浮力知识)1、测石块的密度:器材:弹簧测力计、水槽、细线A、用弹簧测力计石块的重力为GB、让石块完全浸没在水槽的水中,记住弹簧测力计此时读数为F拉C、根据称量法F 浮= G-F拉D、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V排ρ水g 得V物=V排=E、ρ石=2、测某种液体的密度: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铁块、水、细线A、用弹簧测力计铁块的重力为GB、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该种液体,记住此时读数为V1C.让铁块完全浸没在该种液体中,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2,弹簧测力计此时读数为F拉D.V排= V2 -V1 根据称量法:F浮= G-F拉E、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V排ρ液g得ρ液=六、天平在使用过程中读数偏差问题读数大于物体实际质量的1、游码忘记调零,但横梁是平衡的,就直接对物体称量2、调节好天平后,测量时,物体与砝码的位置互相放错了3、调节好天平后,所用的砝码有破损读数小于物体实际质量的1、调节好天平后,所用的砝码生锈了2、调节好天平后,所用的砝码上沾有灰尘,或者有小水珠六、密度测量题破解思路1、紧扣公式2、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不要拘泥于一种(体积——直接测量法,量筒测量法;取样法)3误差问题(砖块涂料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 (2)相对静止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4)单位:m/s km/h 换算 1m/s=3.6km/h2.匀速直线运动(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3.变速运动(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2)公式: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即v=s/t三、长度、时间及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更准确的测量就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4、刻度尺的使用: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
刻度线紧贴物体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G、“准”多次测量,取均值。
5、时间的测量(1)单位:秒(S) 还有小时(h)和分(min)(2)测量工具: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停表:大圈表示一分钟,小圈表示一小时。
6.误差(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方法。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可以不接触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产生和消失,同时增大和减小。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受力物体可用方块代替;作用点必须画在物体上,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作用点可画在重心上;箭头画在线段末端;标上力的符号。
五、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也叫惯性定律。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运动状体的原因。
六、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简单的说:同体,共线,反向,等大。
3、如果物体静止或匀速这些运动,说明物体所受的力平衡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知识提纲第一节弹力知识点一: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4、弹力的基本特征:⑴.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⑵.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知识点二:弹簧测力计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等。
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拉力过大,弹簧测力计会被拉坏,使弹簧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因此在测量之前,先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