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教学反思——邓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岗区华龙学校小语高段组

——《在柏林》教学反思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六年级教师:邓莹

《在柏林》这是一篇微型小说,在不足四百字的文章里涉及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战争的残酷性。作者截取火车上短暂的一幕,以后备役老兵的一段话为小说情节的核心,隐去所有背景、过程的交代,而把惨烈的战争后果直接推到读者的面前。小说的篇幅极短,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情节如此简单,却有着极强的可读性。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梳理文章情节,领会文章深厚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

难点: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

上课出示一段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短片,从简短的视频中让学生初步感受战争的残酷,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关于战争所想到的哪些词语,学生都很自然地想到了战争的残酷,为后文学习这篇战争题材的小说蓄势。

2.感同身受。

战争是残酷的,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主题,我让学生先从小说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入手,再设置了几个问题让学生体会战争的残酷性。尤其是提问“假如你此时也坐在车厢中,看到老妇人奇特的举动你会怎么做?”这个问题,大家都能畅所欲言,感同身受。

战争是离学生们实际生活很远的内容,而本篇文章又短小精悍,

所以这一部分可以给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只需抓住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引入文章主题即可。

二、不足之处

这篇文章短小,阅读时为情节吸引往往一气呵成,对其中的词句会有所疏忽。同时,学生难以对文章的深刻意义深入地思考。教师应抓住词句引导学生感悟流淌在文字背后的深沉情感和沉重的主旨。

三、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导入话题,创设情境:谈谈你对战争的印象,最好用四字成语,感受画面。学生可以提出“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等等词语,这样直接引入到战争的残酷。再让学生走进文本,从环境、人物、情节等方面感受战争的的残酷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畅所欲言,最后总结:小说写战争却只截取了一节车厢中的故事来展现,这种写法叫“以小见大”,在今后的习作中要注意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