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 一天的垃圾 教学反思 教科版
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一天的垃圾_教科版
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一天的垃圾教科版昨天学习了《一天的垃圾》这一课,由于时间的关系,在一个班中忘了提前通知他们回家统计一天所使用的垃圾,本来就想空空的讲解了,但一想这样会消弱学生学习这一单元的积极性,那该怎么办呢?突然发现教室的后面有垃圾桶,而且里面刚好有满满的一下垃圾,我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后面的垃圾桶,由我动手来给教室后面的垃圾进行统计分类。
在引导学生对整个年级的垃圾进行推测,进而对全校的垃圾进行分类与估测。
这样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学校一天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认识到仅仅是一个学校就产生了那么的垃圾,那要是全市呢?让学生意识到每天产生垃圾的数量之多,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让学生体会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之大,体会到处理垃圾的重要性及难度。
同时对他们平时丢垃圾的坏习惯进行教育。
回顾本课优点和缺点如下:一、有效使用导学案。
教学中我给学生创设了更多参与的空间,展示的机会,欣赏的机会,突出了主体参与,有利于多元探究,使课堂更自主、更实在。
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我将“身边的垃圾知多少”和“小组一天产生垃圾重量统计”放在课前,其目的是:①让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习惯,有利于独立调查,研究能力的培养。
②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不很遥远,坚定学好科学的信心。
三、分组有重点地对垃圾进行分类并展示,起到了:①节省教学时间。
②互动互展中互学的作用。
这样做会让参与面更广,参与程度更深。
无形中促进了科学方法的形成,为后面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突破难点有层次。
在突破垃圾的危害这个教学难点时,我采用了填表感知、回文感知、图片感知、小组议论等方法有序进行,使学生自己明白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危害健康”三大危害,自然真实,水到渠成。
当然,课中的不足还有很多,但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有:①对科学概念、分类展示不清不实,导致设计有误,课堂生成模糊不清。
②数学感悟环节,小组作用未得到有效落实,各层次学生的作用就体现不出来,就有无事可做之嫌。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一天的垃圾》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41课《一天的垃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二章《环境与我们》的第五节,重点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垃圾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提高垃圾分类意识。
2. 使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的处理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其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垃圾分类图示、垃圾处理设施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垃圾分类卡片、记录表、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吗?它们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垃圾处理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4. 随堂练习:分发垃圾分类卡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垃圾分类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分享经验和建议。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一天的垃圾2. 内容:a. 生活垃圾分类方法b. 垃圾处理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c. 垃圾分类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及其意义。
b. 请举例说明垃圾处理方法对环境的影响。
2. 答案:a. 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垃圾分类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活质量。
b. 垃圾处理方法不当会导致土地、空气、水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例如,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填埋垃圾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具体章节为“一天垃圾的处理”。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处理方式以及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现状,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垃圾的分类方法,了解垃圾处理的基本过程,学会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小组讨论、观察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垃圾的分类方法、垃圾处理的过程及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处理垃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垃圾分类图卡、垃圾处理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垃圾分类表格、垃圾处理记录本、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收集一天内自己产生的垃圾,并记录下来。
2. 新课导入:通过展示垃圾处理的现状,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
3. 垃圾分类: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
4. 垃圾处理过程:介绍垃圾处理的基本流程,让学生了解垃圾从产生到处理的整个过程。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减少垃圾产生,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做法。
6. 观察分析:观察垃圾处理模型,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2. 垃圾处理过程:收集、运输、处理、利用3. 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节约使用、重复利用、分类投放、绿色消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家庭垃圾分类指南。
2. 答案:根据垃圾分类方法,列出家庭常见垃圾的分类指南,如:可回收垃圾:废纸、塑料瓶、玻璃瓶、金属罐等;有害垃圾:废电池、废灯管、过期药品、油漆桶等;厨余垃圾:剩菜剩饭、果皮、蔬菜残余等;其他垃圾:烟蒂、尘土、卫生间废纸等。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一天的垃圾》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最大的难处就是一天垃圾的调查情况。
如果按教参建议,让学生将家中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课堂中进行统计分类,可能效果会很好,但随之产生的负面问题也更多,如课堂纪律,如教室卫生等等,学生的思维意识还无法将这种活动定位为科学调查探究,更多的是好玩有趣,因此在活动中也就缺乏组织纪律性,难以调控(一个班实践的体会)。
因此,我将此项调查活动调整为课前在家中完成调查统计,要求详细记录一天中产生的所有垃圾项目,每一种的重量学生测量也是有困难的,就要求记录一天垃圾的总重量。
课堂教学时,将全班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得出全班家庭每天日产垃圾量,进而计算一个区、一个市日产垃圾的数量。
学生对于日产垃圾N公斤或N吨这个数字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可以换算成需要多少辆大卡车运送,这样就比较形象,易于学生理解日产垃圾的量是相当惊人的。
如果教师提供一些图片,如学校垃圾箱堆满垃圾的照片,小区垃圾箱堆满垃圾的照片,环卫中转站满车垃圾的照片等,这样会使学生对生活垃圾的产生有更多的感受。
总之,这节课的活动重点是让学生意识到每天产生垃圾的数量之多,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让学生体会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之大,体会到处理垃圾的重要性及难度。
《垃圾的处理》教学反思在第一课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每天产生的垃圾量的巨大,自然得思考垃圾的处理问题。
学生依据知识储备,也了解垃圾处理主要有填埋和焚烧两种,但对这两种方法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却知之甚少,这便是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的教学活动,通过模拟实验,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垃圾处理对环境造成的众多影响。
但是教学中如果没有更多的直观资料,是难以让学生对由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操作上并没有什么困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清楚地看到了瓶子底部的水被污染而变色的过程,也能够明白模拟实验中的各部分分别代表着自然界的什么物体。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1《一天的垃圾》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第1课一天的垃圾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1课。
本课是《环境和我们》单元的起始课。
如何认识我们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对学生来说,从调查、研究垃圾入手是简单可行的方法。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把带来的垃圾进行分类、称重、统计,发现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大而且成分复杂,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影响着环境。
本课要求学生可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
教材内容有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学生通过调查家中一天的生活垃圾并给垃圾分类,发现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大而且成分复杂,深入地了解垃圾堆里有什么。
第二部分:通过大数据的统计、研讨、初步认识垃圾问题,认识到垃圾的危害,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影响着环境,培养关注环境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其实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垃圾、每一个学生家庭每天都在制造垃圾、丢弃垃圾,学生也可能实际感受大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但对于“一天的垃圾有多少?垃圾堆里有些什么?”是模糊的。
垃圾中有很多可回收再利用的物质,如:金属、塑料、纸等。
有些虽然不能再生,有些虽然不能再生,但我们可以废物再利用,为我们再次发挥自身价值。
这一课,学生将生活中一天的垃圾进行分类、称重、统计,发现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大而且成分复杂,意识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也为后面几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是学习本课的必要性,同时也说明了学习本课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了解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2)知道随意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2.科学探究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成分。
3.科学态度(1)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
(2)辩证地看问题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
(1)认识到人类的一些活动会对环境产生破坏.(2)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前调查记录单、大型垃圾场图片、科普视频等。
学生准备: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搜集垃圾堆、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等文字图片资料;科学课本、《知识与能力训练》、实验记录本、笔。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一天的垃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4.1《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课题一天的垃圾单元 4 学科科学年级 6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2)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2、过程与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成分。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
(2)发展关注环境的意识。
重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难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你知道哪些?明确:剩饭、菜叶、易拉罐、废报纸、破玻璃杯子、牙膏壳、坏灯泡、硬纸板、废电池、塑料袋、水果、零食包装袋、过期化妆品、泡沫、旧衣服、过期药品、餐巾纸……2、你注意过吗?◆我们的家一天能产生多少垃圾?◆这些垃圾里都有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研究课题:让我们开展一项对垃圾的调查研究吧。
回答交流从生活现象入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小调查:我家一天的垃圾1、第一步:垃圾收集用大塑料袋把家里一天的垃圾收集起来,其中厨房里的垃圾和果皮等可以用另一个塑料袋分装。
2、第二步:垃圾分类3、第三步:垃圾统计收集分类统计通过调查,了解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1)注意事项◆外出时垃圾也不要遗漏◆可使用镊子或戴手套捡垃圾◆注意洗手(2)称重的方法先独自站在称重器上称出自身重量,再拿垃圾袋一起称量,称重器增加的重量就是垃圾的重量。
(3)难以称重的垃圾怎么办?对于难以称重垃圾,如纸片、牙签等,我们可以在大人的帮助下,根据物体的大小、厚度等估计一下它的重量。
(4)范例:垃圾统计表二、关于垃圾的讨论1、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垃圾来自于哪里?明确:2、算一算:①全班所有家庭垃圾的总重量是多少?②全班每人每天平均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是多少?③全校学生家庭一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又是多少?称重阅读交流计算通过讨论,认识到丢弃垃圾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教科版科学六下《一天的垃圾》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一天的垃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天的垃圾》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一天内产生的垃圾以及垃圾的处理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知识,对垃圾的处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对垃圾的处理方式还不够重视,对垃圾分类、减量等方面还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对垃圾处理技术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在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天内产生的垃圾及其处理方式,知道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学会垃圾分类、减量,提高环保意识。
3.了解垃圾处理技术,拓展科学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一天内产生的垃圾及其处理方式,学会垃圾分类、减量。
2.难点:了解垃圾处理技术,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垃圾处理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处理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垃圾处理方法。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垃圾分类卡片。
3.课堂讨论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一天内产生的垃圾,引导学生关注垃圾处理问题。
2.呈现(10分钟)讲述垃圾的处理方式,如填埋、焚烧等,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紧迫性。
3.操练(10分钟)发放垃圾分类卡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会垃圾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类原则,如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里的垃圾分类、减量方法,互相学习,提高环保意识。
5.拓展(10分钟)介绍垃圾处理技术,如生物降解、资源回收等,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先进手段。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垃圾分类、减量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科学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4.1一天的垃圾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
(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教学重点
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组派一位学生把垃圾带到学校来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课堂小结:
讨论并记录通过学习懂得的与垃圾相关的知识,也记录下学习了这节课产生的一些思考。
板书设计
一天的垃圾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
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下册一天的垃圾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一天产生的垃圾”。
具体内容包括:垃圾的分类与定义、垃圾的危害、垃圾处理方法、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垃圾的分类、危害及处理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垃圾处理方法及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重点:垃圾的分类、危害及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垃圾分类图卡、垃圾处理设施模型。
学具:垃圾收集袋、分类垃圾桶、记录表、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让学生观察一天内自己产生的垃圾,记录在记录表上。
(2)讨论:我们每天产生的垃圾有哪些危害?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垃圾的分类、定义及危害。
(2)讲解垃圾处理方法:填埋、焚烧、回收利用等。
(3)阐述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垃圾分类为例,讲解如何正确分类垃圾,并进行现场演示。
4. 随堂练习(10分钟)(2)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减少垃圾产生的行动计划。
5. 实践活动(20分钟)(1)垃圾分类:让学生将一天内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并放入相应的垃圾桶。
(2)讨论:在垃圾分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垃圾的分类、危害及处理方法。
2. 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3. 垃圾分类图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周的垃圾减少行动计划。
2. 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合理规划每天产生的垃圾,尽量减少垃圾产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实践活动中的问题等。
2. 拓展延伸:了解我国垃圾分类政策,参观垃圾处理设施,开展环保公益活动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垃圾处理方法的讲解。
2. 教学目标中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垃圾处理及分类。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一天的垃圾》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最大的难处就是一天垃圾的调查情况。
如果按教参建议,让学生将家中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课堂中进行统计分类,可能效果会很好,但随之产生的负面问题也更多,如课堂纪律,如教室卫生等等,学生的思维意识还无法将这种活动定位为科学调查探究,更多的是好玩有趣,因此在活动中也就缺乏组织纪律性,难以调控(一个班实践的体会)。
因此,我将此项调查活动调整为课前在家中完成调查统计,要求详细记录一天中产生的所有垃圾项目,每一种的重量学生测量也是有困难的,就要求记录一天垃圾的总重量。
课堂教学时,将全班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得出全班家庭每天日产垃圾量,进而计算一个区、一个市日产垃圾的数量。
学生对于日产垃圾N公斤或N吨这个数字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可以换算成需要多少辆大卡车运送,这样就比较形象,易于学生理解日产垃圾的量是相当惊人的。
如果教师提供一些图片,如学校垃圾箱堆满垃圾的照片,小区垃圾箱堆满垃圾的照片,环卫中转站满车垃圾的照片等,这样会使学生对生活垃圾的产生有更多的感受。
总之,这节课的活动重点是让学生意识到每天产生垃圾的数量之多,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让学生体会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之大,体会到处理垃圾的重要性及难度。
《垃圾的处理》教学反思在第一课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每天产生的垃圾量的巨大,自然得思考垃圾的处理问题。
学生依据知识储备,也了解垃圾处理主要有填埋和焚烧两种,但对这两种方法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却知之甚少,这便是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的教学活动,通过模拟实验,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垃圾处理对环境造成的众多影响。
但是教学中如果没有更多的直观资料,是难以让学生对由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操作上并没有什么困难。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清楚地看到了瓶子底部的水被污染而变色的过程,也能够明白模拟实验中的各部分分别代表着自然界的什么物体.这个实验要想效果好,有一定震撼力,做实验用的瓶子要大,最好是用小型鱼缸,这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能极大激发学生兴趣。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精品教案一天的垃圾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精品教案一天垃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中,探究“一天垃圾”。
具体内容包括:解垃圾分类和组成,认识垃圾对环境影响,探讨减少垃圾产生措施。
我们将重点学习第3章“垃圾分类与处理”,并详细解读第1节和第2节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垃圾分类、组成及其对环境影响,掌握减少垃圾产生有效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意识,培养环保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减少垃圾产生具体措施。
2. 教学重点:垃圾对环境影响,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垃圾样品、分类垃圾桶、垃圾处理设备模型。
2. 学具:垃圾分类图卡、学习笔记、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垃圾填埋场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关注,提出问题:“我们每天产生垃圾都去哪儿?”2. 新课导入:介绍垃圾分类和组成,让学生解不同类型垃圾及其特点。
3. 实践活动:分发垃圾分类图卡,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垃圾样品正确分类。
4. 例题讲解:讲解垃圾处理方法,如焚烧、填埋、堆肥等,分析各自优缺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减少垃圾产生措施,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一天垃圾垃圾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垃圾组成:金属、塑料、纸张、玻璃、食品残渣等垃圾处理方法:焚烧、填埋、堆肥等减少垃圾产生措施:源头减量、分类回收、重复利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调查自己家庭一天垃圾产生情况,并分类记录。
答案:根据调查结果,将垃圾进行分类,如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等。
2.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减少垃圾产生方案,并说明理由。
答案:方案示例: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合理规划食物采购,减少食物浪费;废纸、塑料瓶等可回收物进行分类回收。
六下科学4-2《垃圾的处理》教学反思
《垃圾的处理》教学反思现今垃圾分类教育在社会和学校里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学生对分类后的垃圾被如何处理不是很清楚。
往往认为可回收垃圾会被回收后再利用,而其他的垃圾会被填埋或焚烧,这种处理方式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对学生来说是不知道的。
通过第1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对“一天的垃圾”进行分类、称重、统计,发现家庭中一天的垃圾数量大且种类复杂。
如果这些垃圾随意丢弃就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和危害。
本节课要研究对于这些垃圾我们应该如何去处理,这些处理方式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本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模拟实验研究垃圾简单填埋是否安全;第二部分,探索垃圾的合理处理方法。
第一部分:用模拟实验研究垃圾简单填埋是否安全。
通过提出质疑:人们通过简单挖坑填埋垃圾的方法是否安全?让学生开展简单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观察模拟实验的现象,再从模拟实验现象扩展到真正的垃圾填埋场,讨论简单填埋垃圾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第二部分,探索垃圾的合理处理方法。
通过针对简单填埋垃圾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让学生设计并制作合理、清洁的新型垃圾填埋场。
讨论新型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和对土地资源的浪费。
了解垃圾处理的另外一种方法——焚烧。
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讨论焚烧垃圾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
只有合理的对垃圾进行填埋或焚烧才能将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
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简单填埋垃圾对地下水和土壤的危害。
针对简单填埋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设计合理、清洁的新型垃圾填埋场。
根据设计图建立新型垃圾填埋场的模型,并进行检测。
通过垃圾处理问题,发展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意识。
《一天的垃圾》教科科学六下册
一天的垃圾引言《一天的垃圾》是六年级下册教科科学课程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的种类、数量和处理方式。
通过了解和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减少对地球的污染。
本文将详细介绍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的种类和处理方法。
一、垃圾的分类1. 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包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食品残渣、瓜果皮核、纸张、塑料袋、废弃物品等,这些垃圾通常被称为“湿垃圾”和“干垃圾”。
湿垃圾主要包括易腐烂的有机物,如食物残渣和废弃植物;干垃圾则包括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不易腐烂的物质。
2. 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瓶、玻璃瓶、金属制品等可以再利用的垃圾。
这些垃圾可以通过回收处理,转化为新的资源。
回收垃圾的处理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非常重要。
3. 有害垃圾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等对环境和健康有害的垃圾。
这些垃圾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需要进行专门的处理和回收,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二、垃圾的处理方式1. 湿垃圾和干垃圾的处理湿垃圾主要是指易腐烂的有机物,如食物残渣和废弃植物。
处理湿垃圾的方式通常是进行生物降解处理,如堆肥或直接用于农田的肥料。
而干垃圾包括纸张、塑料等不易腐烂的物质,可以通过分类回收或填埋等方式进行处理。
2. 可回收垃圾的处理可回收垃圾是指可以再利用的废弃物品,如废纸张、塑料瓶、金属制品等。
这些垃圾可以通过分类回收,送到废品回收站或专门的回收点进行处理。
回收垃圾的处理过程包括收集、分类、清洗、压缩、加工等环节,最终可以转化为新的资源。
3. 有害垃圾的处理有害垃圾对环境和健康有较大的危害,因此需要采取专门的处理方式。
一般来说,有害垃圾的回收和处理由政府或专门机构负责。
废电池、废灯管等有害垃圾可以送到指定的回收点进行处理,而废药品可以参加药品回收活动,废油漆则需要通过特殊方式进行处理和回收。
三、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分类是一种环保行为,对于减少对地球的污染、节约资源非常重要。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一天的垃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一天的垃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一天的垃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一天的垃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
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组派一位学生把垃圾带到学校来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
【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
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课前布置:1、调查走读生数量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教科版科学六下4.1《一天的垃圾》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4.1《一天的垃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天的垃圾》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垃圾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动脑、动手、动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对垃圾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的垃圾分类、资源利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垃圾处理方式有限,对垃圾处理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垃圾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学会正确分类垃圾,提高资源利用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处理技术。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垃圾的来源和处理方法。
2.任务驱动法: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垃圾分类和处理技术。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案。
2.学生准备:观察日常生活中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情况,准备分享自己的发现。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垃圾处理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准备实物垃圾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垃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垃圾问题。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处理垃圾的?垃圾到底去哪里了?”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关于垃圾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垃圾的相关知识。
广小-詹显新:《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与反思(修改稿)
《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天的垃圾》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的起始课,从调查垃圾入手,逐步展开对“环境和我们”的探究。
而本单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对垃圾的研究”、“对生活用水的研究”和“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一天的垃圾》也是“对垃圾的研究”的开篇,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线索,从研究我家“一天的垃圾”开始,认识垃圾的数量、成分,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逐步加深环保意识。
并为后续学习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做好铺垫。
本课的教学内容,教科书主要分成了两部分。
第一部分:调查家中一天的生活垃圾。
从“我家一天的垃圾”入手,通过调查、统计垃圾的量,了解垃圾的分类。
第二部分:通过研讨初步认识垃圾的问题。
认识到垃圾的数量惊人与危害。
也为后续探究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处理埋下伏笔。
不过,我在设计时,在教材的处理上,增加了在课堂上让小组分一分教师准备好的垃圾的环节,并且提供的垃圾也有所不同。
有已经有部分分装好的垃圾,只需按不同标准分类即可。
也有完全混在一起的垃圾,需要小组先分装,再分类。
这样不仅使学生直观体会被垃圾围住,感受垃圾的多杂,也为后面探究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做准备。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垃圾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学生也可能实际感受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对于“一天的垃圾有多少?垃圾里有些什么”还是模糊的。
本课是让学生把垃圾进行分类、称重、统计、讨论,发现一天的垃圾数量多且成分复杂,进而意识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影响着环境。
通过本课的活动学习,学生将对垃圾带来的问题有较全面的了解,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环保上付诸一定的行动。
且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中直接接触垃圾,制定标准进行分类,称重、统计,这样学生的感受将会更直观,将直面垃圾的危害。
但也能初步领悟到垃圾的可再利用性,为后续探究服务。
教学目标科学感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第一课一天的垃圾
本课作为环境单元的起始课,通过调查家中一天的垃圾情况,开展讨论,从而意识到日常生活垃圾的数量之大,对环境的影响之大。
使学生在内心深处受到震撼,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也为后续教学开展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最大的难处就是一天垃圾的调查情况。
如果按教参建议,让学生将家中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课堂中进行统计分类,可能效果会很好,但随之产生的负面问题也更多,如课堂纪律,如教室卫生等等,学生的思维意识还无法将这种活动定位为科学调查探究,更多的是好玩有趣,因此在活动中也就缺乏组织纪律性,难以调控(一个班实践的体会)。
因此,我将此项调查活动调整为课前在家中完成调查统计,要求详细记录一天中产生的所有垃圾项目,每一种的重量学生测量也是有困难的,就要求记录一天垃圾的总重量。
课堂教学时,将全班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得出平均每人每天日产垃圾量,以此为标准计算全校学生家庭日产垃圾量,计算一个区甚至一个市日产垃圾的数量。
学生对于日产垃圾N公斤或N吨这个数字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可以换算成需要多少辆大卡车运送,这样就比较形象,易于学生理解日产垃圾的量是相当惊人的。
在教学时,还应引导学生了解到,我们统计的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还有很多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每天也在产生,这个数量也是非常惊人的。
如果教师能提供一些图片,如学校垃圾箱堆满垃圾的照片,小区垃圾箱堆满垃圾的照片,环卫中转站满车垃圾的照片等,这样会使学生对生活垃圾的产生有更多的感受。
总之,这节课的活动重点是让学生意识到每天产生垃圾的数量之多,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让学生体会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之大,体会到处理垃圾的重要性及难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