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分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学生成绩管理
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探讨
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探讨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得到了极大发展,其中学分制在中国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实施完全学分制对于高校者来说是一种必要而优化的选择,其目的在于通过分数掌控学生行为,实现学校学生工作管理的全面可控。
完全学分制的原理和政策是:给予学生在学习上的成绩或行为一定的数字表示,以评价其学习和行为。
学生在每学期实行学分管理,达到规定的学分数即可被给予相应的奖励,而达不到规定的最低分数又会受到惩罚。
学分制不仅定量,也定性,例如学习成绩、参加社团活动、各类创新及学术性研究等,都拥有不同的学分单位以表明评价水平。
学分管理中设置的奖励机制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提高了兴趣爱好,释放了更多的发展潜力。
一方面,对学习敏感的学生进一步强化了学习责任感,挑战性地监控了学习过程,客观发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对于不怎么喜欢学习的学生,可以利用奖励机制吸引他们,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久了自然形成,改变其学习态度和习惯,推动其高校学习进程顺利进行。
实行完全学分制后,责任主体、管理范围及管理模式等也有了重大改变,主要是实现规范化的全面管理,解决突发状况的调节平衡。
首先,规范化管理:学分制加强了学校管理的规范性,学生作为“服务者”的主动性强,对学生的行为具有约束性和要求性;其次,突发情况的调节:由于学分制实施后,学生会根据自身的求学偏好量化了自己的学习负担,主动分配各种学习任务,从而实现自我调整;最后,加强管理模式:学分制规范高校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教师管理的质量,并将管理风格从管理导向的纪律管理变为管理导向的科学管理。
完全学分制的实施,给高校及其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资源去满足学生众多的需求,使他们能够以一种务实及合理的方式管理学业及生活。
实施完全学分制,给学校带来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凝聚精神、激发活力及富有挑战性的作用,对于学校学生形成有益的社会和个人素质,得到了广泛赞誉。
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探讨
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探讨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变革,高校学生的工作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和改进。
近年来,完全学分制在高校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这种教育模式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对学生的工作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完全学分制是指学生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学分,来获得学位。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和学习的时间,自由安排学习计划。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程完成情况被量化成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分情况来调整学习进度和课程安排。
这种教育模式的出现,对高校学生的工作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各种不同类型的课程,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能力培养。
学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课程,来培养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有着许多优势。
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可以自由组合各种课程,形成自己的学习计划,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种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
学生需要承担起管理自己学习的责任,包括课程完成情况、学习进度、学习成绩等,这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
这种模式能够加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学生的学习情况被量化成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分情况来调整学习进度和课程安排,学校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价,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帮助,这能够加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针对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和指导。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的思考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的思考【摘要】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性,指出良好的学生管理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
接着,探讨了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学生自主性较强、管理需求更加多样化等问题。
然后,提出了应对这些挑战的对策,如加强学生导师制度、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等。
还探讨了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的创新,以及未来发展的展望。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更好地认识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管理,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高校、学生管理、重要性、挑战、对策、创新、未来发展、结论、展望未来1. 引言1.1 引言概述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变得更为重要和复杂。
引言概述本文将探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性、挑战、对策、创新以及未来发展。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学分制已逐渐被完全学分制所取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但也带来了诸多管理难题。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如何更好地管理学生,激发他们的潜能,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这一议题,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通过对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发现出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背景研究显示,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涉及到课程设置、学生导向和教学方式等方方面面,需要高校管理者精心设计和持续改进,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
研究也指出,在传统学分制到完全学分制的转变过程中,高校管理者需要重视学生成绩评价、学生导师制度和学生参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研究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的背景,对于进一步探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性、挑战、对策、创新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对于理解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和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浅析学分制下的成绩管理工作
浅析学分制下的成绩管理工作[摘要]成绩管理是高校教学教务管理的重点与难点。
本文在介绍成绩管理、流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成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成绩管理流程特点问题对策成绩管理是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说其是重点,是因为学生成绩是学生在校学习其间对所学知识理解掌握情况的客观反映,是各项评优工作的主要考察对象,会对学生今后的求职就业等产生较大的影响,是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重要指标之一,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数据。
说其是难点,是因为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的激增给学生成绩登载、重修缓考、成绩档案的保管、毕业成绩审核等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与挑战。
本文主要就学分制下成绩管理工作特点、成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谈一些看法。
一、学分制下成绩管理定义、流程及其特点(一)学分制下成绩管理定义。
学分制下成绩管理是指,在选课数据基础上,在进行学籍变动前后的成绩数据维护基础上,生成课堂待录入的成绩数据,组织教学班的任课教师命题出卷评卷,在学期末开放成绩登录权限,督促任课教师登录学生成绩,检查、提交、打印纸质课堂成绩单,交给存档单位,在学期初组织进行成绩核查工作,处理缓考、重考成绩以及由于特殊情况出现的补录、漏登和修改成绩等情况。
(二)学分制下成绩管理流程。
生成课堂待录入的成绩数据→任课教师命题出卷→学生参加考试→任课教师评卷→任课教师网上录入学生成绩→任课教师检查提交打印课堂成绩→成绩单归档→成绩查询与复核修改(三)学分制下成绩管理特点。
学分制下成绩管理是一项非常繁琐复杂的工作,管理者直接面对教师和学生,所处理的信息量大,对成绩录入的及时性要求高,对成绩数据安全性和准确性要求高,对成绩管理软件的使用、开发需求强。
1管理工作复杂、繁重,信息量大。
学分制度的实施,使得学生自主选课的比例扩大,增加了课程设置的不确定性,学生选课后的教学班不等同于自然班,成绩管理不再以班为单位,而是以单个学生为管理对象,使得成绩管理越来越复杂。
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学分制是现代高等教育中一种常见的教学管理模式,它通过对课程学分的统计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术成果进行管理。
在学分制下,仍然存在一些教学管理问题。
本文将对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学分认定问题在学分制下,学生需要通过修满一定学分才能毕业。
在实际操作中,学分的认定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些学校对学分的认定标准不明确,导致不同课程学分的认定存在差异;有些学校对重修课程的学分是否计算存在争议等。
对策:应建立明确的学分认定标准,对于重修课程的学分是否计算也应有明确的规定,以避免学分认定产生的争议和不公平。
二、学生学分管理问题学分制下,学生需要自主选择课程并完成学分要求,但是有些学生存在学分过少或者学分积累过多的问题。
有些学生可能因为课程选择不当或者个人原因导致学分过少,而有些学生可能因为过多选修课程或者课程合并等原因导致学分积累过多。
对策:学校可以加强学生选课指导,提供合理的选课建议,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避免学分过少或过多的情况发生。
三、教学质量管理问题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管理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有些老师可能只关注学生的学分获取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学分制下,可能存在课程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一些学分较轻松的课程可能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对策: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价,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学校也应加强对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的监管,确保课程的质量和难度适宜,避免课程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发生。
四、学分转换问题学分制下,学分的转换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不同高校、不同学科、不同学年的学分转换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学分的转换不一致。
这给学生的学分转换和学籍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对策:学校应建立统一的学分转换标准,使不同学校、学科和学年的学分转换一致,便于学生的学分转换和学籍管理。
总结而言,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学分认定问题、学生学分管理问题、教学质量管理问题和学分转换问题。
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探讨
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探讨1. 学生工作管理的新特点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并根据所获得的学分来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这种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工作管理的难度。
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学生的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进行管理,但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分散,学生工作管理需要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
随着完全学分制的引入,学生工作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分散,学校需要更加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自主选择课程和安排学习时间,需要学校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培训和辅导服务,引导学生健康有序地进行学习和生活。
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就业规划也更加多样化,学校需要更加个性化地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目标。
1. 建立健全学生信息数据库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加分散,学校需要更加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发展需求。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学生信息数据库,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辅导服务。
2. 建立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平台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并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学校可以建立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在平台上分享学习经验和资源,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3. 建立多元化的就业指导平台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就业规划更加多样化,学校可以建立多元化的就业指导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目标。
完全学分制下,学校需要建立高效的学生工作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序进行,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学生服务质量。
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探讨
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探讨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是提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安排和管理,可以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下面将对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应注重学生自主性。
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活动,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参与社团、组织活动等,通过参与和管理不同的团队活动,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高校可以设立相关的学分制度,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组织社团活动等方式获得一定的学分,从而提高他们对学生工作的投入和参与度。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长,高校学生工作应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对于有特长的学生,可以开设相应的课程或培训班,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培训;对于对于缺乏自我认知或尚未找到自己兴趣方向的学生,可以提供心理咨询和导师制度,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完全学分制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活动,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实践课程、组织实践实习和实训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校还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合理的安排和管理,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高校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分制下高校考试管理的思考
学分制下高校考试管理的思考摘要:学分制是当前在许多高校都实行的一种管理制度,这种制度结合学校的一些规则,同时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设立的一项制度。
多数高校的大学生为了能够顺利毕业而努力修够自己的学分,这种情况在很多高校已经普遍实施了。
学分制的实施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和督促自己学习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对学生的个性以及多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如果一味地只是追求得到学分,从而糊弄过关,就没有达到学分制的实施对高校考试管理的要求。
因此,本文将会探讨一些学分制实施的管理办法,以促进大学生更良性的学习。
关键词:学分制;高校考试;管理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193-01前言:学分制对于大学生来说是相对先进而灵活的考试管理办法,学分制给学生提供了一部分自主学习的课程以及时间,可以提前修得学分,也可以在没有修够学分的情况下去补修这门课的学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可以让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
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如果不被重视,学分制真正的作用也难以发挥,也就无法塑造高素质的人才。
高校实行学分制本身具有非常大的好处,许多高校的学生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下选择自己想要去修的课程,同时学校为了学生圆满完成学业,也设定了许多必修课程。
如果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跟从学校的这种学分制的考试管理,多数学生会顺利修得学分毕业。
但是这种学分制的考试管理需要学校重视和真正实施,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程序,落实不到学生的头上,就无法了解学生真正学习的过程,这种考试也不会真正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
因此,高校如何实施学分制,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
一、坚持科学的考试形式科学的考试形式是对学生真正能力的考核,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能力如果只是凭借单纯的知识考试,是完全不能检验出学生的真实水平的。
这种固有的背诵的题目只是测试了学生掌握的一部分知识,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误导,认为在高校只要突击一下就可以随便得到学分,从而不会深入思考,使许多学生失去了思考与锻炼的能力,死记硬背的形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
浅谈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 关键词 】 学分制 ; 学生管理
On Cr di S s e o l g t de s M a g m e e t y t m f r Co l e S u nt na e nt e LU u e Xi m i
( z o Mi o i e a h r ’C l g 4 0 0 He u n r i Te c e s ol e7 7 0 ) ts e
其 主 要 特 点 为 学 习 时 限 的灵 活 性 , 习 内容 的选 择 性 . 程 考 查 的多 主 要 考核 指标 , 学 课 以班 级 为考 核 基 本 单 位 的 学生 评 价 体 系 缺 少 了可 比性 样 性 和 培 养 过程 的指 导 性 。 分 制下 学生 自主选 课 , 行 弹性 学 制 , 学 实 充 和 可 操作 性 。 因此 , 认 真 研 究 、 定 适应 学 分制 下 的学 生 综 合 测 评 体 要 制 分 体 现 了 以学 生 为 主 体 . 重共 性 和 个 性 需 求 差 异 , 出 人 才 培 养 的 系 和 奖惩 措 施 , 其 发 挥 出 应 有 的 激励 作用 。 注 突 使
一
、
学 分 制 下 高 校 学 生 管理 工 作 面 临 的 问题
研究 、 索 , 新 管理 理 念 . 定 、 善 适 应 学 分 制 的 一 系 列 管 理 措 施 . 探 更 制 完
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单位进行教学管理和评估的教育体制,它突破了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进行解决。
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着学分评定不科学的问题。
由于学分制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学分要求完成学业,有些学校或学院为了完成学分指标,会降低课程的难度和要求,导致学生学习质量下降。
应对这个问题,高校可以明确学分的评定标准,强调学分的质量,通过严格的考核和评估体系,确保学生所取得的学分是真实、有效的。
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着学分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质量的束缚。
由于学分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一些学生为了追求学分数量,可能会选择容易获得学分的课程,而对于一些难度较大或者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课程则缺乏兴趣和积极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可以引导学校建立更加灵活的选修课制度,鼓励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发展方向的课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使学分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还需要解决学分转换和认证的问题。
学分制的应用意味着不同高校、不同专业间的学分可以比较、转换和认证。
目前我国高校之间的学分认证机制尚不完善,学分的转换和认证存在一定的困难。
高校可以加强与其他高校的合作交流,推动学分转换和认证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确保学分制的有效实施和运用。
学分制下的高校教学管理问题涉及学分评定、课程选择、学分累积和学分转换认证等方面。
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可以通过明确学分评定标准、建立灵活的选修课制度、推行灵活的学分管理机制和加强学分转换认证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等措施来解决。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学分制的作用,推动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论学分制下高校成绩管理工作
浅论学分制下高校成绩管理工作作者:龙秋媛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龙秋媛(广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广西桂林541004)摘要:成绩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在成绩管理方便普遍存在的问题,从选课管理、成绩异动、管理程序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成绩管理;学分制;选课制;成绩分析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6-0228-02成绩管理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与检查,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和教务管理的工作质量。
学生成绩管理是对学生的课程成绩进行确认、整理、统计、分析等工作,可以为学校的管理和改革提供极具重要性的数据信息,同时有利于学风、考风、教风和课程建设。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使得成绩管理工作满足现代高校发展要求,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当前高校成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教学管理的不断改革,各高校都纷纷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制,但是与此同时给成绩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和挑战。
造成在成绩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一)学生选课不规范现在各高校基本都是实行网上选课,部分学生由于对选课系统不了解,或者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选课,导致某些课程没有选取成功。
学生本人没有及时确认选课信息,却又修读了该门课程,任课老师也给出了成绩,但是教师在成绩管理系统录入成绩时却没有该生信息,从而导致无法正常录入该生成绩。
最后学生必须通过相关部门领导签字盖章后,到教务处进行补选课,然后通过特殊成绩录入给学生补录该门课程成绩,这样就给选课管理和成绩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带来一定的阻碍。
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已经选上课,但是由于课程存在冲突或者学分已修满等原因没有去上课,事先也没有向教务处申请退选,导致任课教师把该生成绩录为零分,缺考。
学生由于要找工作或是其他原因,认为缺考课程会给他们带给不好的影响,都会要求教务处把缺考课程删除,这就容易造成成绩管理出现不公平的情况。
高校学分制下学生管理探析
高校学分制下学生管理探析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研究分析了学分制改革下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打破传统班级制管理模式,重心下移,实现以楼层、宿舍为重点的管理方法,开创高校学生管理新局面。
标签:学分制;宿舍;管理0 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高校招生规模逐渐加大。
后勤社会化、二级学院制度的改革,再加上学生思想观念日益复杂等因素,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加之学分制模式的推广,特别是完全学分制的施行,对传统的学生管理机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完全学分制的施行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安排个人修学计划,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对于成绩基础较弱,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也容易导致其缺乏集体荣誉感,放松自己的学习,这就给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特别是我校作为一所来自山区的二本院校,学生成绩基础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加之大部分学生家长对于高等教育知识的不了解,导致家庭方面对学生教育的空白。
一旦学生送到学校后家人基本不管不问,任其发展,这样就导致了多数学生逃课、留级,不参加班级、学校活动,甚至长时间不在学校,不与家人、学校联系。
而作为学生管理的辅导员、班主任在选课制下,又不能经常接触学生,对学生的各种情况了解不够,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始终处在被动局面,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
因此在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更新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学生工作新思路与新方法。
本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针对完全学分制下的学生管理问题,提出了打破传统班级管理模式,重心下移,实现楼层、宿舍管理的新方法,也是对目前高校学生管理方法的一种有益尝试。
1 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学分制是一种选课制度,辅以学分绩点、导师制等教学管理模式,学分制打破了传统的按班级统一课表上课的限制,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或选择合适自己教学方法的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配置了教学资源,实现了高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的思考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的思考【摘要】本文围绕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展开讨论。
在介绍了完全学分制的背景以及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意识,明确了研究目的。
接着在对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挑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强调了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机制以及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在结论部分强调了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发展,并给出了对高校管理者的建议。
本文系统地探讨了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完全学分制、高校学生管理、现状分析、挑战、有效应对、机制建立、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重要性、发展展望、建议、高校管理者。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这种背景下,对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了解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如何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机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将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的相关问题,为高等教育管理者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
1.2 问题意识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在传统学分制下,学生的学业进度和成绩受到严格的监督和限制,但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这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对学业的散漫和懈怠。
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的学业评价更加注重能力和实际应用,而非单一的成绩和考试,这要求高校管理者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评价方法的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涉及更多的信息化和数据化,高校需要建立更加完善和科学的管理系统来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这些问题意识需要高校管理者认真思考和研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来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并提出建立健全学生管理机制的具体方案。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的思考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的思考前言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科竞争的激烈化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学分制度在高校内的应用也逐渐普及和深入。
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传统的学时制度向完全学分制度的转变,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如何适应完全学分制度下的学生管理,是当前高校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完全学分制度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方案等方面分析讨论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的思考,旨在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完全学分制度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传统的学时制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都根据教师的计划来进行。
而学分制度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择课程,并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和评估,在满足学分要求的同时,还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完全学分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控制力,进一步推动了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同时,由于完全学分制度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更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得以更好地地进行和优化。
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然而,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
1.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完全学分制度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自我管理能力,然而,目前大部分学生还未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
许多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对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导致学习效果差。
2. 学院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当前,部分高校完全学分制度的实施还存在一些管理体制机制上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学院管理者管理经验不足,导致管理措施不够完善、不够有力;另一方面,一些学院管理者的工作重心以及管理方式和方法也没有根据完全学分制度的要求进行调整。
3. 学分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完全学分制度下,高校学分平衡与管理成为重要问题,然而目前,部分学校的学分管理制度还不够严格、规范。
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
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行,学分制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学分制下大学教学管理工作应建立在以下几方面思考和着手:
一是理解学分制。
学分制是用学分作为检查学生取得学习成绩的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它将学习重点聚焦在学习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充分理解学分制的内容,以及对学分制的相关政策的理解,从实践操作角度出发探究学分制在具体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以及应用,以便更好地贯彻贯彻知识课程和技能课程学习内容,有效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二是完善课程管理体系。
学分制要求我们根据学生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部署到课程框架中,以汇集课程中学习活动形式和学员获得成果的学习成果,并建立起相应的课程认证制度,有效地将学习成果测评结合在一起,构建出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
三是深化教学质量管理。
学分制是继课程认证之后更进一步的教学管理体系,要求我们在大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一个科学而规范的测评,而且要求我们根据课程测评结果,通过考核评价,来持续改进和深化教学质量管理。
四是加强学习质量管理。
学分制也必须我们在进行学习管理的时候,必须充分考
虑学生的学习成果,即学习质量,并对学习质量进行客观、合理、科学的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的教学管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更贴近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价值可行,更有助于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成绩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反思
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成绩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反思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成绩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反思成绩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标杆,也是高校教务部门非常重要、非常棘手的工作之一。
学分制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它既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完整,又充分体现了教学管理个性化与人性化的特点。
而规范化的成绩管理无疑成为确保当今学分制实施的监控保障体系。
但由于学分制实行的是弹性学制,使得在成绩管理过程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分析总结在成绩管理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是高校当前和今后的教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一种弹性化的教育模式。
在学分制下灵活的选修途径、灵活的学籍管理、灵活的毕业年限,使得每个学生的选课情况不同,学习进度不同,取得学分不同,使高校成绩管理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
1.学分制下学生成绩管理工作繁重,信息量大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进入高校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学生选修的课程数目也越来越多,学分制下学生选课也更加自由,学生选课后的教学班不等同于自然班,成绩管理不再以班为单位,而是以单个学生为管理对象,成绩也不再是简单的进行班级汇总和计算,相应的成绩管理工作就较学年制条件下更为繁重和复杂,高校学生成绩管理工作量将大幅度增加,成绩管理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2.学分制下学生成绩管理工作时效性强课程成绩录入是一项时间性很强的工作,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及时查询到自己的学科成绩,准备好补考、重修等考试,及奖学金发放等工作如期完成,任课教师务必及时完成试卷的批改和成绩的系统录入工作。
这也要求成绩管理工作所提供信息的及时性,在学期结束后数天内就已将全部课程成绩以适当的方式公示给广大师生。
3.学分制下实施规范化成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学分制管理体制强调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课。
可以说,有几个学生,就有几份教学计划及相应教学环节,学生课程成绩录入将以个人培养计划为依据,实际选课如果与培养计划不一致,学生在选课上可能就易避难,形成“凑学分”现象,这样势必降低学习质量,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
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浅思
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浅思纲要:跟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停提升,大多数高校开始推行学分制教育管理制度,学生的管理工作也所以遇到了冲击。
学分制的实行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课程、地址、讲课教师,每一个学生的课程表都会差别于别人的课程表,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面对着严重的挑战。
本文就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简要地剖析与商讨,为提升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供给参照价值。
要点词:学分制;高校;学生管理跟着高等教育系统改革的不停推动,我国各个高等院校都不停在探究合适国情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踊跃性的教课管理制度,从而培育切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材。
学分制的成立不单能够开发学生的潜能,还可以发展学生个性,达到培育创新人材的教课目标,是当前高校教课管理系统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
所以,怎样在学分制的教课管理制度下做勤学生管理工作成为当下的要点任务。
一、学分制的有关观点学分制主假如指依据专业培育的目标,将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重量单位的教课管理制度,同时也是课程内容深浅难易的量化表示以及学生修读课程总合所需的社会必需劳动时间的反应。
当学生修满毕业与获得学位所要求的学分总数时,即可获取毕业证与学位证书。
学分制教课管理模式不单能够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别,还可以着重学生个性方面的培育,是高校因材施教的最正确门路。
学分制最大的特色包含学习时限的灵巧性、培育过程的指导性等等,从而有益于培育与时代发展接轨的复合型人材。
二、学分制管理制度的特色(一)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要经过学分与绩点来观察学生学习的量与质,固然也借鉴了学年制教育所规定的年限,但又不限制于年限的限制,可依据学生的学习内容、质量、人生规划、经济等要素提早或延缓毕业。
学分制管理制度不单知足了学生的个性差别,同时也表现了高等教育的开放性。
(二)灵巧选课灵巧选课是学分制教育管理制度的主要特色,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知足学生的个性差别,知足不一样学生的需求与志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踊跃性与热忱,提升教课质量。
学分制模式下成绩管理工作的优化
学分制模式下成绩管理工作的优化-高等教育学论文学分制模式下成绩管理工作的优化樊铁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务处)一当前成绩管理存在的问题1 教学管理制度不配套、不健全目前很多学校实施的教学管理制度与学分制模式不配套,许多规则制度、实施细则不健全。
尤其是在成绩管理方面,当前我们学校没有出台明确的、可遵循的、健全的成绩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导致院校两级的成绩管理职责不明确,权利划分不清晰,很多教务人员对成绩管理的过程不清楚,部门间相互推诿的现象严重,大大降低了成绩管理工作的效率及准确性。
2 选课制条件下成绩管理难度加大首先,选课制增加了课程设置的不确定性,它所衍生出的诸如免修、缓考、弃考、重修和辅修等制度,又加大了成绩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
选课时,学生如果不能根据学校提供的课程信息及时进行课程的补选、改选或者退选手续,那么将会出现学生修读课程不准确,课程考试信息有误,教师成绩录入有问题等现象,从而产生成绩上报不及时、不准确,存档成绩不完整等问题,增加成绩管理的难度。
其次,选课制下学生的“个性化”增强,学生在参加就业面试、出国留学、报考研究生和公务员时,成绩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
需要的多样化导致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它对成绩管理模式与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改革,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3 成绩管理工作自身的缺陷成绩管理工作贯穿每学期的始终,存在不集中性、分散零碎等特点。
当前我校进行的考试项目众多,从开学第一周进行的补、缓考,到之后举行的结业生返校考试、期中考试、短学期课程考试、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毕业前重修考试,到最后的期末提前考和考试周,考试门数多、种类杂,涉及到学生人数众多,这导致成绩管理具体工作时间不集中、分散零碎,成绩处理(输入、查询、修改等)工作任务繁重复杂。
若不能及时提供反馈信息,无法对成绩形成系统分析,难以起到成绩管理真正促进教学的作用。
这些工作一旦出现迟缓或差错,还会关系到学籍处理的正确性,并且会对下一学期的重修等教学工作造成影响。
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浅思
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浅思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高校开始实行学分制教育管理制度,学生的管理工作也因此受到了冲击。
学分制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课程、地点、授课教师,每一个学生的课程表都会区别于他人的课程表,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就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简要地分析与探讨,为提高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学分制;高校;学生管理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各个高等院校都不断在探索适合国情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管理制度,从而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学分制的建立不仅能够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发展学生个性,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目的,是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热点话题之一。
因此,如何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下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成为当下的重点任务。
一、学分制的相关概念学分制主要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将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分量单位的教学管理制度,同时也是课程内容深浅难易的量化表示以及学生修读课程总共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反映。
当学生修满毕业与取得学位所要求的学分总数时,即可获得毕业证与学位证书。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不仅能够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还能注重学生个性方面的培养,是高校因材施教的最佳途径。
学分制最大的特征包括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培养过程的指导性等等,从而有利于培养与时代发展接轨的复合型人才。
二、学分制管理制度的特点(一)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要通过学分与绩点来考察学生学习的量与质,虽然也借鉴了学年制教育所规定的年限,但又不局限于年限的限制,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质量、人生规划、经济等因素提前或延缓毕业。
学分制管理制度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也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开放性。
(二)灵活选课灵活选课是学分制教育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与志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学分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学生成绩管理2009-06-05 16:14来源: 作者:网友评论0 条浏览次数142摘要:实行学分制是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教学体制创新性改革的必要性选择。
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推动了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但对高校成绩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对我校学分制下成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方法使成绩管理发挥最大的效能。
关键词:高校;学分制;成绩管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国内许多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始实施学分制。
实行学分制能够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自由选课、自主择业。
学分制具有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学习进程的弹塑性、选择学习时间和教师的灵活性等优点,教学计划、教学安排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是学分制的实质。
但高校实行学分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特点,涉及高校内部全方位的改革。
如学生成绩管理改革就是其中之一一、学分制及绩点制学分制起源于美国,首先由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提出,1984年开始出现学分制雏形,20世纪初美国大多数高校陆续实行学分制,并经过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以后,西欧国家、加拿大等大多数高校都实行学分制。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高等学校普遍实行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学分制。
1952年,我国全面学习前苏联经验,进行院系调整,对学分制予以全面否定并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废除学分制,实行学年制。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普通高校实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已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1、学分制的内涵、特征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学生修满一定量的学分以及达到学校规定的其他要求后,即可毕业。
学分制不受学年和专业的限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学习成绩优的学生可以率先修满学分,提前毕业;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在规定年限内修满学分的学生,可滞后一定的时间毕业。
有的学生还可以在同一时期修满两个专业。
2、学分绩点制所谓绩点制,就是以绩点来分析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质量,绩点越高,学生的学习这质量就越好。
平均学分绩点,可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
绩点数显示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学分仅显示学生学习的广度,学分绩点制既可以显示学生在某门课程上的具体成绩,又可以显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面。
这对于择优,明显地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能切实有效地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争取优异成绩,加快培养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由此可见,学分绩点制能更全面,更准确地衡量学生学习的质和量。
二、成绩管理的特点学分制教学管理是一个从教学计划制定和运行(学生选课和上课安排)到考试组织、成绩管理的连贯的系统工程。
处于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工程末端环节的成绩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1、成绩管理的重要性。
学习成绩是学生档案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是教学过程中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指标,在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及教学管理工作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成绩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所学知识理解及掌握和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始记录,能为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改革、学生毕业就业工作改革等重大措施的制定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信息。
通过对学生成绩的处理、分析,可以从更深层次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变化,从而为及时、正确调整学生的知识发展进程和思想变化提供最基本的信息。
成绩管理工作作为学分制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反馈教育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对学生成绩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学风、考风、教风建设以及课程建设,也同样有助于推进学校的题库建设工作。
2、数据处理的繁琐性。
学分制的灵魂就是选课制。
为了让不同才智的学生,能在不同的领域中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学分制管理体制强调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课。
可以说:有几个学生,就有几份教学计划及相应的教学环节,相应成绩管理工作任务就较学年制条件下更为繁重。
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成绩数据在各种不同教学计划下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处理工作的繁重和复杂程度。
同时,学分制下实行的是绩点制,这样在统计学生平均绩点的工作方面也较算术平均数的统计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
我们稍不注意,就易出错,从而影响整个成绩工作的准确性。
3、反馈信息的及时性。
学分制条件下,我们每年要完成许多成绩查询的工作任务,如奖学金的发放、优秀学生的评比、组织发展、毕业生就业指导以及师资选留、免试研究生推荐、实现学生优胜劣汰等。
作为医科院校学生,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并有严格的淘汰制度。
以上这些工作均要求我们能及时地通过学生成绩反馈的信息来进行取舍,这就要求成绩管理工作所提供信息的及时性。
4、学生成绩的公开性。
学生成绩作为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一个重要尺度,应当充分保证其公开性。
首先,学生及学生家长能通过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所达到的程度;第二,学校也能根据学生成绩来反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从而达到促进教师和教研室改进教学工作的目的;第三,在学分制强调学生可以自主选课的情况下,公开学生的成绩信息更能在一定意义上起到学生合理进行选课的导向作用;第四,在允许学生参加辅修二专业、攻读双学位的管理体制中,成绩是衡量学生是否确实学有余力的指示灯。
5、成绩资源的通用性。
对学生成绩处理所反馈出来的信息作为一种高校管理过程中公共的资源应当保证其通用性。
如学生管理部门要参考学生成绩完成奖学金评比、优秀学生的组织发展等项工作;人事部门通过学生成绩作为师资选留的参考;教研室要通过学生成绩分析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等。
因而成绩管理所反馈出来的信息及其存储格式、可处理性等应当与其它公共信息一样保持其通用性,保证学校其它部门能便利地利用学生成绩信息。
6、管理环节的容错性。
成绩管理工作的容错性的前提条件是教学管理系统中各环节均有可能发生错误;而容错性则主要表现为前阶段发生的错误往往不会立即反映出来,而成绩管理工作作为整个教学管理系统工程的最末端环节,容易集中体现管理系统各个环节发生的问题。
如果不仔细分析问题产生的成因,很可能会将责任全部归咎于成绩管理工作。
通过以上成绩管理工作的几项主要特点,我们不难看出成绩管理工作在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情况的不断出现,成绩管理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三、目前成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1、成绩管理工作贯穿于一学期的始终,开学第一周或第二周补考,接着重修班考试、公选课考试、毕业前补考及期末考试等。
因此成绩管理具体工作时间不集中、分散零碎,成绩处理(输入、查询、修改等)工作任务繁重,若不能及时提供反馈信息,无法对成绩形成系统分析,难以起到成绩管理真正促进教学的作用。
2、由于教学管理一线教学干事不稳定,或由于成绩管理工作的不规范,一些学生的某些课程成绩记录与实际不符合或缺失。
特别是毕业班,问题比较集中,有时只得逐个与系教务部门甚至于教研室核对、寻找,每年牵扯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3、教学计划的调整、教学运行秩序及考试组织工作等方面工作,都直接影响到成绩管理工作。
由于成绩管理工作末端环节的容错性特征而在此阶段方体现出来。
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不健全,职责划分不清。
在初始实行学分制改革时,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各级部门及人员对成绩管理的职责不够明确,没有可遵循的健全的成绩管理制度。
职责划分不清,无疑会降低成绩管理工作的效率及准确性。
2、管理程序及监控措施不完善。
由于学生成绩的呈报、交接、分析处理、档案管理等管理程序不规范,稍一疏忽即会给整个成绩管理工作、学生本人和教师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加之成绩管理工作的监控措施不健全,也会出现一些错误。
3、管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对成绩管理工作造成的失误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四、对今后成绩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1、领导充分重视,完善制度。
学分制改革是今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其相应的各项工作尤其是成绩管理工作应该引起各级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
应更新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建立健全完善的成绩管理规章制度。
首先要在各级部门领导的关心下,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应包括教师命题、监考、评卷、成绩存档及查询等各个环节;其次应从有利于成绩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出发,进行量与质的规定,或对其原则范畴进行科学的划定。
2、规范选课制度,完善成绩管理工作。
选课和学籍的管理是保证学分制下成绩管理的重要环节。
我校学生于2005年已在校园网上进行选课,校级公选课学生可在网上直接选,网上选课实现了成绩管理的网络化。
但我校网上选刚刚起步,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制度。
3、稳定管理队伍,提高成绩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
成绩管理工作是一个连续性的工作,管理人员的频繁更换,交接稍不到位,就易出错,从而影响整个成绩工作的准确性。
成绩管理工作人员除了具备一般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方面的优秀品质和对学分制的深入理解之外,还有必要掌握一些现代化的技能,成绩管理工作人员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事务性工作,要有能力随时把握变化的环境,及时调整成绩管理系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能起到关键性的参谋作用。
4、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提高成绩公开性。
学校校园网络的建设为我们的成绩管理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目前,我校应用“综合教务系统”软件,对学生的选课、成绩记载和绩点计算全部实行网络化管理,以保障成绩信息能快速而准确传达到成绩信息的使用者,包括学生本人及家长、其它部门工作人员等。
5、完善成绩管理工作的监控。
我们必须完善成绩管理工作的监控,增强成绩管理各环节的透明度,成绩管理工作是高校学分制教学改革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评价高校学分制教学过程中教育教学质量,反馈教育教学效果,评价学分制及高校其它各项制度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而,我们在逐步完善学分制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成绩管理工作,全盘考虑,统一规划,根据各级部门的客观需要,规范成绩管理工作,保障成绩信息的全面、完整、准确,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管理过程的顺畅运转,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推动学分制改革向更深层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