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益众筹中个人救助的参与效果何以评价?——兼论认同性危机的消弭之道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快速传播信息和资源,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有力地推动了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随着众筹平台的发展壮大,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信任危机和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信任危机的成因、表现和治理措施等角度展开探讨,以期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信任危机的成因1. 缺乏监管制度当前,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发展迅猛,但监管制度不够健全,存在一些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和不完备性。
这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通过虚假信息欺骗投资者,损害公益众筹平台的信誉。
2. 信息不对称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上,捐款者和受益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有些受益人可能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虚假宣传,使得捐款者对他们的信任减弱,导致信任危机的发生。
3. 缺乏诚信体系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上,缺乏健全的诚信评价体系和约束机制,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可以肆意欺诈,损害投资者和捐款者的利益,加剧了信任危机。
1. 投资者或捐款者利益受损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欺诈行为,导致投资者或捐款者的权益受到损害。
2. 社会公益事业遭受质疑由于一些不法分子的行为,使得公益事业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遭受质疑,影响了人们对公益慈善的信心和积极性。
3. 众筹平台信任度下降信任危机的发生,必然导致众筹平台的信任度下降,影响了其未来的发展和健康运营。
三、治理措施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加强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监管力度,规范平台运营行为,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确保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2. 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众筹平台应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价体系,对受益人进行信用评估和审核,建立起诚信机制,约束受益人的行为,降低信息不对称和欺诈风险。
3. 完善公开透明机制众筹平台应在项目发布、捐款使用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公开透明机制,及时披露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加强与捐款者的沟通和互动,提高平台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公益模式,它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和大众的参与,为一些有公益意义的项目和活动筹集资金。
这种模式具有便捷、透明、高效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激发社会公众的爱心和参与热情,为一些有益社会的公益事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随着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不断发展,一些信任危机和风险问题也相继浮现,给公益众筹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和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信任危机的成因、现状和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信任危机的成因1.信息不对称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上,项目发起人和捐赠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一些项目发起人可能会夸大宣传和夸大职称、学历、工作经历等,导致项目内容真伪难辨,影响捐赠者的信任度。
一些捐赠者也可能存在收集信息不全、不充分了解项目情况等问题,导致对项目的支持缺乏理性判断,增加了信任危机的风险。
2.资金使用不透明一些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上的项目发起人在筹集到资金后,可能存在资金使用不透明的问题。
有的项目发起人可能会将捐赠款项挪用于个人或其他非法用途,造成公益资金的流失和浪费。
一些捐赠者对自己捐赠的资金流向不清楚,无法监督和跟踪项目的进展,导致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度下降。
3.项目真实性问题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上存在一些项目的真实性问题。
有些项目可能是虚假的、骗捐的,或者存在一些不合法的内容和目的。
一些捐赠者可能会因为项目的真实性问题而对平台失去信任,导致公益众筹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目前,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上的信任危机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开展虚假项目,骗取公众的捐赠款项,严重影响了公众对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一些项目发起人可能存在资金使用不透明、信息不真实、承诺不履行等现象,也影响了捐赠者对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度。
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健康发展受到了较大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来应对信任危机,重塑公众对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促进公益众筹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1. 引言1.1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兴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公益捐赠形式,为有需求的个人和机构提供了更广泛的筹款渠道。
这些平台通过在线众筹的方式,让普通公众可以直接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实现了公益事业的民众化、透明化和互动化。
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为需要帮助的人或事情捐款,从而实现了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初衷:让更多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让公益更加公开透明。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兴起也为一些慈善机构和个人提供了更多的筹款渠道和曝光机会,帮助他们更容易地筹集到资金。
这些平台也为公益组织提供了更多的宣传和推广渠道,使得公益事业能够更好地被社会认可和支持。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兴起为公益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更多人参与推动了公益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社会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相信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2 信任危机的出现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兴起的过程中,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信任危机也随之出现。
这种信任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平台缺乏监管机制。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一些不法分子往往会借机在平台上发布虚假信息,欺骗公众捐款。
虚假信息泛滥。
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上,虚假信息的出现屡见不鲜,这不仅会误导捐款人的判断,还会损害公众对平台的信任。
资金使用不透明也是信任危机的一个重要表现。
一些公益项目在筹款后,却没有明确公布资金使用情况,这给捐款人带来疑虑,降低了他们对平台的信任度。
用户验证不严格。
由于平台在用户验证方面存在疏漏,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可以轻易通过审核,导致平台信任危机加剧。
风险防范措施不足。
在面对各种风险时,平台的应对措施并不充分,这容易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进一步恶化信任危机的发展。
2. 正文2.1 平台缺乏监管机制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兴起带来了便利和机会,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信任危机。
其中之一就是平台缺乏监管机制。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众筹平台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公益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公益众筹的活动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近年来,一些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出现了信任危机,让公众开始对这种模式产生了疑虑。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治理来重建公众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
1. 信任危机的表现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金使用不透明。
一些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在募集到资金后,无法明确向公众公示资金的使用情况,导致捐款人对资金的使用产生了疑虑。
第二,项目真实性难以验证。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众筹平台进行欺诈活动,虚构虚假的公益项目来骗取捐款,给公众带来了信任危机。
平台运营不规范。
一些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存在财务不透明、信息披露不完整、管理漏洞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公众对平台的信任度。
第一,监管不到位。
由于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特殊性,监管难度较大,监管措施不完善,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可以钻空子,进行欺诈行为。
公众教育不足。
部分公众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运作机制和项目真实性认识不够,容易轻信一些虚假信息,造成信任危机。
针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危机,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重建公众对平台的信任。
第一,加强监管。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大对平台运营的监管力度,严惩违规行为。
第二,完善平台制度。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要完善内部制度,加强财务透明度,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规范项目审核流程,加强对项目真实性的验证,增强平台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加强公众教育。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要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平台运作机制和项目真实性的认知水平,增强公众对平台的理性认知。
第四,建立信任机制。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信任机构,建立信任体系,对项目和资金进行信任认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众对平台的信任度。
网络慈善中个人求助的法理分析
CHINACOLLECTIVEECONOMY 展宏菲摘要:网络募捐作为募捐发展的新形 式,其中的个人网络募捐与个人网络求助 之间更是充满争议,相比于传统募捐方式,这的确是值得关注的涉及网络空间法律的慈善新领域。
关键词:个人求助;个人;网络求助;权利2015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慈善 法,与2015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回应了对于个人 募捐的问题,慈善法在慈善组织进行规范的同时,对于个人募捐的行为也做出了禁止性规定。
由于对个人募捐和个人求助的 概念不清晰,理论上对于个人募捐和个人求助行为的法律性质认识也是众说纷纭,有必要区分个人募捐和个人求助的法律性质,寻找规制此问题的有法。
一、个人求助与个人募捐的区别(一)个人求助的定义个人求助,表面理解是当个人遇到难 处,要 求助。
也是说,个人求助 的行为是 “私益”而非公益行为。
社会 生活中,人们 会 个人,个人社会募,有人 的、的捐 助。
个 人求助主要是通过人与人 的、同的 理对 进行 助。
也是公益的体 ,的进 ,的,个人求助 出 了 ,出的是 出的“轻松筹&,“”是个人求助的 的 :,也 “”为 论有个人求助的问题。
“”是由个人发起的,受捐赠人是起人,也可以不是发起人。
(二)网络募捐与网络求助的不同,在 募捐和个人 求助之前,们理 募捐和求助的区别,募捐在《新华 (中的 为“募集捐 ,通 是 慈善 的进 的捐”。
募捐是募捐财物赠与人的行为。
法律 上 募捐应 于 与的,定的 组织 公开的为 定 的的 定的人出捐钱财行为。
求助的解释为“求取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为慈善法,在慈善法中规定的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募产的动。
它的受益对象是定的大多数人,而是公益。
而个人求助的受益对象是定的,是自然人。
个人而 微和微博社交网站上发起的 个人求助,号召大家起公益、对有疾病并且需要助的人进行助、对出 的情况给予帮助。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为社会公益事业的推动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
随着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不断涌现,信任危机也逐渐浮现出来,给公益众筹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从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的原因、影响以及治理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
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上,项目发起方可以随意编辑和发布项目信息,而项目支持者只能通过平台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
由于项目发起方对捐赠者的真实情况了解有限,很多时候项目信息可能存在夸大宣传、虚假承诺等情况,导致项目支持者对平台的信任度大大降低。
另一个引起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的原因是项目执行不透明。
众筹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项目发起方可能出现执行不力、挪用善款等情况,导致项目无法按计划进行,或者无法实现预期的社会效益。
由于项目发起方的行为不透明,项目支持者无法真正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善款使用情况,对平台的信任度也会大大降低。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对公益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信任危机使得社会大众对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度降低,减少了人们愿意参与公益事业的意愿。
信任危机对公益众筹平台的正常运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导致一些有价值的公益项目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和资金,限制了公益事业的发展。
针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平台需要加强对项目信息的审核和监管,确保项目信息真实可靠,并对信息失实、夸大宣传等行为进行处罚。
要加强对项目执行过程的监督和透明度管理,建立项目执行的全过程监控机制,使项目支持者能够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善款使用情况。
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项目进行评估,提高项目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加强公益众筹平台的自律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平台要建立完善的风控体系,对项目发起方进行资质审核和信用评估,排除不良项目的参与。
平台要与项目发起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使其履行承诺,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大学生参与网络慈善众筹的现象、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参与网络慈善众筹的现象、问题及对策作者:贾星星傅文君马一聪楼逸昊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2期摘要: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于便捷性,人们可以更容易了解到各种关于慈善的信息,便捷的支付方式也大大增加了人们参与慈善的热情。
但是也正是由于网络的过度开放以及大学生分辨能力的薄弱,慈善信息在网络的传播最后到达大学生群体的受众时会出现许多信息盲区,阻碍大学生群体对于慈善的了解,破坏他们对于网络慈善众筹信息的信任。
大学生作为未来慈善事业的主力军,因此减少慈善信息传播中的盲区,使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网络慈善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慈善;慈善众筹;传播机制“网络慈善”是受互联网发展出现的慈善新业态。
他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慈善理念深度融合,创造新的慈善发展业态。
其分化出了两种主要形式。
一是以水滴筹为代表的对个人捐助;二是建立在第三方基础上如慈善组织如红十字会、爱德基金会等各类慈善基金会等或网络平台如网易、腾讯等捐赠平台,并以其创意的形式博人眼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大众传播模式也在发生着些许的改变。
比如在传播渠道上的噪音会越来越大,在传统媒体上的反馈信息与当今互联网上海量的反馈信息不能同日而语。
我们也将基于这个模式,以大学生作为调研主体,结合网络慈善众筹的主题,以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作为分析的线索,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个模式进行修改和调整。
一、大学生参与网络慈善众筹的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一)编码者编辑信息失真在罗尔事件中,《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号称每转发一次就有公司捐出一元钱给罗—笑。
文章真诚感人,触发了大家的同情心。
在情感动员的作用下,罗尔获得了仅两个小时就筹集到了资金超过200万元,这远超罗一笑治療实际所需金额以及公众期待值。
有些求助者为了筹到更多的善款,会在求助时可以隐瞒部分信息。
在罗尔事件中,由于罗尔没有在文章中提及自己的财务情况已经有关治疗的医药费的情况,因此在网友和医院爆料后,罗尔无论如何解释都处在被动地位。
互联网公益众筹现状 挑战及应对基于《慈善法》背景下的分析
筹平台的法律定位展开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介绍
1、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指借 助互联网技术
2、法律定位:指互联网公益众 筹平台在法律法规框架下的身份、 地位及权利义务的界定。
1、平台属性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作为互联网与公益众筹的结合体,具有以下属性:
(1)中介性: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为捐赠者与受助者提供信息中介服务, 以促进双方达成捐赠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为了应对以上问题,推动互联网公益众筹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一方面,应提高慈善组织的准入门槛,严格 审查其资质和信誉;另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定期对慈善组织进行评 估和公示,提高其透明度和公信力。
2、促进项目执行过程的规范化和透明度。众筹平台应加强与慈善组织的合 作,共同制定规范的项目执行流程,明确各方的职责和义务。同时,应通过互联 网等渠道及时向公众公布项目的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一、互联网公益众筹的现状
近年来,互联网公益众筹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慈善筹款方 式。据统计,我国目前拥有数千家众筹平台,其中公益众筹平台占据一定比例。 这些平台的活跃度和用户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捐赠者参与公益 事业。
互联网公益众筹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首先,互联网的普及为公 益众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众筹平台的操作简便、高效,使得更多人 能够方便地参与公益活动;最后,《慈善法》的实施为公益众筹提供了法律保障, 推动了其健康发展。
监管机制等手段,推动互联网公益众筹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 力量。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逐渐成为慈善事业的重要 载体,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公益事业提供了便捷渠道。然而,互联网公益众筹平 台在法律定位上仍存在一定模糊性,与其快速发展趋势不相匹配。本次演示将围 绕互联网公益众
网络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及改进对策分析
(1)立法:缺 乏 专 门 法 律,制 度 不 健 全。 网 络 公 益 众筹的行为是 否 符 合 法 律 规 范、公 益 众 筹 平 台 的 性 质 以及捐赠者的 支 持 行 为 是 否 应 减 免 税 收,越 来 越 多 的 争议中我们不 难 看 出,公 益 众 筹 各 个 参 与 者 的 行 为 均 存在着诸多法 律 问 题 没 有 得 到 完 善 的 处 理,我 国 的 公 益众筹没有完 整 的 信 息 监 管 体 系,因 此 在 公 益 众 筹 的 很多环节上都出现了纰漏,例如发起人的准入资源,平 台的审核,信息的公开,项目的跟踪等。正是在环节上 的漏洞问题让 很 多 捐 赠 的 利 益 受 到 了 伤 害,然 而 因 为 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一些捐赠者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并 不会选择通 过 诉 讼 维 护 自 身 权 益。 因 而,目 前 公 益 众 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规范性法 律和完善的制度。
财经管理
网络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及改进对策分析
金 雯 孙梓琪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公益众筹迅速发展成为公益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时
间,水滴筹、轻松筹等一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大范围兴起,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也可以看到各种公益
众筹信息,我国公益众筹事业进入发展高速期。但是,近年来,公益众筹中频频发生的“诈捐骗捐”事件,极大的降
(2)平台:缺 乏 规 范 管 理,监 管 有 待 改 善。 公 益 众 筹平台是发起 人 与 捐 赠 者 之 间 的 桥 梁,它 为 受 助 人 带 来了希望,也为 想 帮 助 他 人 的 社 会 人 士 提 供 了 渠 道 去 献爱心。如 今 很 多 公 益 众 筹 平 台 对 于 受 助 人 发 起 程 序,松散的审核制度让有机可乘,发起人利用漏洞来发 布虚假信息,使 网 络 众 筹 平 台 在 性 质 上 的 争 议 越 来 越 大。因此,公益众筹平台有待加强自我管理,加强平台 的严密性,核 查 的 准 确 性,保 证 信 真 实 可 靠,保 证 捐 款 人的善款得到有效的利用,此外,公益众筹平台存在着 公开信息争议,有 的 项 目 成 功 后 却 泄 露 了 发 起 人 和 捐 款者的个人信 息,从 而 对 发 起 人 和 宣 传 者 造 成 了 一 定 的困扰。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浅析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浅析1. 开放性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具有较高的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平台发起自己的公益项目,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只要项目符合平台的规定,就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众筹。
这种开放性让更多的公益项目得到了发起和资助的机会,提升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2. 透明度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强调项目的透明度,发布的公益项目需提供详细的资料和信息,向公众公开项目的筹款目标、用途、进度等相关信息。
捐赠者可以在平台上实时查看项目的募捐情况,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有效。
3. 便捷性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提供了便捷的募捐渠道,捐款者可以通过电子支付等方式进行捐款,省去了传统募捐方式中的中间环节和手续,让捐款更加方便快捷。
二、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行业内竞争激烈,平台数量逐渐增多,为公益项目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在国内外公益组织、社会团体、个人都纷纷涌入到这一领域,尝试利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进行资金募集。
越来越多的捐款者也将目光投向这些平台,通过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发展还带动了公益传播模式的创新。
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公益项目在平台上获得支持的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公益传播模式,使得公益事业的传播和推广更加便捷和灵活。
尽管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为公益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积极因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信任危机由于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开放性,一些不法分子也通过这些平台敛财,伪造虚假的公益项目进行诈骗。
这些恶意行为不仅侵害了捐款者的利益,也严重损害了公益众筹平台的声誉,导致公众对平台的信任度下降。
2. 项目质量参差不齐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上,由于参与者的多样性,公益项目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项目缺乏可行性和透明度,甚至存在着挪用资金等问题,给捐款者造成了捐款风险。
3. 经营模式不够成熟目前,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盈利模式还不够成熟,有的平台依然面临着资金链断裂、运营不善等问题。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也渐渐成为了人们进行公益捐助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随着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也陷入了信任危机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治理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危机,已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是指借助互联网平台,为有需求的群体或个人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
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公益事业的开展,也帮助了无数需要帮助的人们。
随着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不断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监管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监管部门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监管不够严格,一些平台存在着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
有些平台存在资金挪用、虚假宣传等行为,给捐助者和受助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这也直接导致了捐助者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水平降低,甚至有些人选择不再相信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导致公益事业的发展受阻。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息真实性问题也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众筹平台上的很多信息往往难以核实,有些募捐活动存在着信息虚假夸大的情况。
这不仅影响了捐助者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更是给受助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损失。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治理体系建设也亟待完善。
目前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治理体系较为薄弱,一些平台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导致一些不法分子的滋生。
一些平台的内部管理也存在问题,容易导致一些不当行为的发生,间接影响了捐助者和受助者的利益。
针对当前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所面临的信任危机,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治理呢?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监管力度,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
建立健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准入机制,淘汰不合格的平台,让合规的平台得以健康发展。
加强信息真实性监管。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公示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方法,加强对众筹平台信息真实性的监管。
鼓励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建立完善的信息核实机制,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一、信任危机的形成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存在诸多信任危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不透明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上,一些项目的信息披露不完整,缺乏透明度,难以对项目的真实性进行准确评估。
有的平台存在项目漏洞、项目描述不实等问题,导致参与者无法准确了解项目情况,影响了捐款者对项目的信任。
2. 项目失信部分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存在项目执行不力、资金使用不清晰等问题,导致捐款者对项目的执行效果产生怀疑,甚至出现资金挪用、项目失败的情况,直接损害了捐款者的权益和公益事业的形象。
3. 诈骗问题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上,一些虚假公益项目、伪造个人身份、假冒公益组织等诈骗行为发生,严重损害了公众的信任和对平台的参与热情,也使得公益事业的声誉受损。
二、治理措施针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存在的信任危机,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措施,提升平台的信任度和公众的参与积极性。
1. 完善监管制度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和规章,对平台的信息披露、项目审核、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严格规范和管理,确保平台运行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 规范信息披露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应加强对项目信息的管理和披露,完善项目描述,包括项目的具体内容、执行计划、资金用途等,确保信息的真实和透明,提高公众对项目的信任感。
3. 强化风险防范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应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项目的跟踪监督和核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信息不实、执行不力等问题,保障捐款者的合法权益。
4. 加强信用评估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可以引入信用评估机制,对参与者和项目方进行信用审核和评级,建立信用档案,帮助公众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公益项目和参与者,降低信任风险。
5. 宣传教育工作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向公众宣传平台的信誉和公益项目的效果,增强公众的参与热情和信任感,树立平台的良好形象。
6. 投资者维权对于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存在的违规行为和失信行为,鼓励捐款者主动行使维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加平台的信任感和合法性。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治理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治理[提要]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轻松筹、水滴筹等一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成为风潮。
尽管这种新的慈善形式促进了我国公益事业的开展,但是当前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危机事件频发。
本文通过对危机事件分类,挖掘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方法。
关键词:公益众筹;信任危机;治理一、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事件态势类别〔一〕总体态势。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成立的初衷是用互联网科技助力大病患者脱离危难。
但是“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平台成立之初,由于其以社会公益为目标,切实解决求助者的困难,平台的信任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随着各种形式的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如罗一笑事件、小凤雅事件、李丽娟事件、“地推门〞事件等,受到公众广泛关注,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水平降低。
总的来看,平台危机事件数量不断增多,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二〕形态类别。
通过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危机事件进行分类,不仅有助于发现平台的“信任短板〞,而且利于更加针对性地分析解决问题。
根据已发生的危机事件及其引发原因,可以进一步地归纳分类:1、用户失信引发信任危机。
一是近年来平台上大病骗捐的事件屡见不鲜。
因为大病患者更容易获取同情,所以一些人利用众筹平台谎报病情,夸大疾病的严重程度,甚至伪造病历,无中生有,骗取善款。
二是善款使用不明。
现在,个人从平台上募集来的善款的去向和用途并不透明,一些受助者将使用后残余的善款挪作他用,用于其他消费或旅游。
这些事件严重损伤群众对公益众筹平台的信任。
2、不当管理引发信任危机。
2008年11月30日,扫楼筹款事件将水滴筹推上风口浪尖。
本应是爱心效劳却成为一项筹款任务,效劳人员从中按单抽成。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公司管理不善,以效劳患者人数为主的绩效管理方式促使线下效劳人员不再关注效劳质量本身,而是靠数量获取报酬。
其次,有的平台获取捐赠者信息向其推销保险。
众筹平台本是慈善性质,但是其不仅擅自获取捐款者信息,而且向其推销商业保险,捐助者由此质疑其动机,信任水平下降。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
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信任危机与治理1. 资金使用透明度不高因为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运作方式多样,且与传统的公益组织有所不同,导致了一些平台在资金使用透明度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公益项目所获得的资金,无法清晰的展示给捐赠者,捐赠者对资金的使用情况难以追踪,甚至出现了一些捐款被挪用或虚假项目的情况,这严重损害了捐赠者的信任。
2. 平台自身信用问题一些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由于管理运作不善,导致自身信誉受损,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等现象。
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将导致公益项目无法落实,使得捐赠者的善款无法如愿使用。
这也严重影响了捐赠者对平台的信任。
3. 项目真实性难以验证有些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存在虚假项目,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管理不善,使得平台上出现了一些不真实的公益项目,有些项目甚至是诈骗。
这不仅伤害了捐赠者的利益,也影响了公益众筹行业的整体形象。
1. 完善监管体系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强化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监管,加强对公益项目真实性的审查,严格审核公益众筹平台的合规性,加大对平台的风险排查和处罚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违法成本,促进公益众筹平台的有序发展。
2. 增加信息披露透明度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要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通过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监督体系,将项目的善款使用情况公之于众,实现资金的全程可追溯。
要建立严格的项目审核机制,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减少虚假项目的出现。
3. 加强平台自律建设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要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平台内部管理的规范,建立良好的自律机制和社会责任感,树立公益众筹的良好形象和口碑。
平台应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建立健全的风险应对机制,防患于未然。
4. 强化公众教育加强对捐赠者和公众的教育宣传,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辨识能力,让其了解如何识别真实的公益众筹项目,选择正规的平台捐款,避免捐款被挪用或者无效的情况。
要加强对公众的合规意识教育,呼吁大家共同维护公益众筹的良好环境。
互联网公益众筹辩论赛
互联网公益众筹辩论赛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公益众筹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互联网公益众筹辩论赛就是一个展现这种趋势的平台,让人们就公益众筹的利与弊展开激烈的辩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互联网公益众筹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互联网公益众筹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性。
传统的公益募捐方式往往受限于时间、空间和人力资源,而互联网公益众筹可以突破这些限制,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通过互联网平台,公益项目可以更广泛地传播,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和参与其中,从而为公益事业注入更多的力量。
其次,互联网公益众筹也为普通人参与公益事业提供了便利。
在过去,人们要想参与公益事业往往需要通过固定的渠道和机构,而互联网公益众筹让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公益项目的支持者和捐助者。
只要有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公益项目,并为其提供支持和帮助。
然而,互联网公益众筹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公益众筹平台进行诈骗和欺诈活动,给公众带来财产损失和信任危机。
其次,一些公益项目可能缺乏透明度和监管,导致资金使用不明确和效果不明显。
综上所述,互联网公益众筹辩论赛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它让人们能够就公益众筹的利与弊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互联网公益众筹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但也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和规范,以确保公益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希望通过这样的辩论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共同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受害人通过众筹平台获捐赠后能否因此减轻侵权人赔偿责任
受害人通过众筹平台获捐赠后能否因此减轻侵权人赔偿责任老张是一位普通的小商贩,平时经营着一家小卖部,生意虽然不是很好,但也算是有着稳定的收入。
然而在某一天,他接到了一位陌生人的电话,对方表示他的店铺侵犯了其商标权,并且要求老张支付10万元的赔偿费用。
老张十分惊慌,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否侵犯了对方的权益,但他也并没有这么多的资金进行赔偿。
这时,老张想到了一个众筹平台,他通过在平台上发起了一项筹款活动,向大家求助。
在短短的几天内,老张的筹款金额就已经达到了10万元。
感激之余,老张又开始担心起侵权责任的问题。
他不知道通过众筹平台得到的捐赠款项,能否减轻他对于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众筹平台的存在,是为了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也促进着全社会的公益意识。
当然,在众筹平台上所得的资金并不能代替侵权人的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是在侵权行为发生时,侵权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无论他是否愿意履行赔偿责任,都必须承担法律后果。
例如,假如一个商家在没有经过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了别人的商标名称进行经营,由此引发了商标权纠纷,他必须承担因侵权行为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并要求其赔偿因侵犯商标权所产生的相关费用。
并且,他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无论他是否通过众筹平台得到了赔偿,都不能减轻其法律责任。
然而,在一定情况下,受害人通过众筹平台得到的捐赠,可以对侵权人的赔偿责任产生影响。
这与捐赠的性质和用途有关。
首先,在侵权案件中,受害人在维护自己权益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费用。
无论是在律师费、调查费、证据征集费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开支。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受害人通过众筹平台得到了足够的捐赠,能够支付相关的费用,那么他就可以减轻因此而产生的赔偿责任。
其次,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受害人通过众筹平台得到的捐赠也可以对侵权人的赔偿责任有所影响。
例如,在一些道德方面的案件中,公众对于侵权人的道德评价和处罚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侵权人通过一些非法手段获得了相应的利益,那么对他的道德评价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网络个人求助类众筹平台的研究综述
网络个人求助类众筹平台的研究综述网络个人求助类众筹平台近年来在社会中的普及度逐渐提高,它为有需求的个人提供了一个集众多大众力量的众筹平台,从而帮助他们解决了一系列的个人问题。
本文将从平台特点、发展现状、问题与挑战等方面对网络个人求助类众筹平台进行综述。
网络个人求助类众筹平台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的平台,使个人能够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需求,并吸引大众捐款的众筹模式。
这种模式具有低门槛、高效率、公开透明等特点。
个人求助类众筹平台为捐助者提供了一个公益参与的途径,使公益事业变得更加直观和可信。
网络个人求助类众筹平台的发展现状是逐渐壮大和多样化的。
目前,市场上已经涌现出一批知名的个人求助类众筹平台,如中国的“水滴筹”和美国的“GoFundMe”。
这些平台在众筹手段、项目管理、资金流转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在不断完善和创新。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端的个人求助类众筹平台也逐渐兴起。
网络个人求助类众筹平台仍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平台上存在部分虚假众筹信息和恶意行为。
许多平台在审核项目时不够严格,导致一些不符合众筹条件的项目也能发布。
个人求助类众筹平台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监管机制,使得部分平台存在信息泄露、资金安全等问题。
一些平台虽然宣称不收取手续费,但实际上通过类似广告推广等方式间接收费,给用户带来了困扰。
针对这些问题与挑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平台应通过加强审核机制和引入第三方信用认证服务等方法,提高对项目真实性的把控能力。
在平台运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打击虚假众筹和恶意行为。
平台运营方还应增加对用户的教育和指导,引导用户文明众筹,理性捐助。
争取政府方面的支持和监管,建立健全的网络个人求助类众筹平台监管机制,保障平台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网络个人求助类众筹平台在解决个人需求和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平台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平台运营方、政府和用户共同努力解决。
网络公益众筹的法律困境及解决对策
网络公益众筹的法律困境及解决对策作者:姚菊芬来源:《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15期摘要网络公益众筹是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种新型慈善募捐行为,是我国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份。
但由于我国现有《慈善法》并没有规定网络公益众筹行为,使网络公益众筹处于法律的空白地带,导致实务中出现了大量诈捐、骗捐事件。
因此本文以我国《慈善法》为视角,通过深入剖析网络公益众筹所面临的适法性、平台的监管和职责、募集资金归属、各方主体法律责任等各种困境,提出完善《慈善法》基本立法和单独制定网络公益众筹单行法律法规;确定由民政部门协同网络等各主管部门协同监管平台;通过民法、刑法等相关条款惩治违法行为等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慈善法网络公益众筹众筹平台法律责任基金项目:本文为姚菊芬主持的2018年浙江省民政厅:《《慈善法》背景下我国网络公益众筹的法律困境及解决对策》成果之一,基金编号:ZMJF201829。
作者简介:姚菊芬,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法和社会保障法的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0.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ki.1009-0592.2019.05.249網络公益众筹是指企业、社会组织或者个人通过网络平台发起并募集公众捐款用以公益项目的众筹行为。
由于网络公益众筹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操作方便、融资成本低、项目的公开性高、程序透明等优势,其已成为我国慈善募捐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我国现有《慈善法》对网络公益众筹行为没有规定,导致实务中产生大量诈捐、骗捐事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网络公益众筹的可信度。
因此,从《慈善法》角度规范网络公益众筹行为既是实践所需,也是立法所需。
网络公益众筹的产生最早要从众筹活动开始追溯。
1997年英国MARILLION乐团借助众筹集资6万美元完成的美国巡演,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项商业众筹项目。
网络慈善与救助议论文
网络慈善与救助议论文网络慈善与救助议论文现在不如信息化时代,网络的运用越来越广。
大家对于网络慈善与救助问题有什么看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网络慈善与救助议论文,一起看看吧!摘要:目前,我国慈善与政府医疗救助、基本医疗保险缺乏资源整合,大部分慈善政府医疗救助还是各自为政,慈善医疗救助项目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救助效率不高。
因此,本文在分析慈善与政府医疗救助异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慈善与政府医疗救助衔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慈善救助;政府救助;大病医疗一、问题提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共同构成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超过95%的人口。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接近“全民覆盖”,但是对需要大额费用支出的患者家庭财务风险保障不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
通过政府救助制度的保护,贫困人群在县内可以享受基本医疗保险补偿和医疗救助的“一站式”服务,获得较高的保障待遇。
如果所患疾病超过县级医院的诊治能力,要到县外就诊,受限于筹资水平和信息管理系统,政府救助所发挥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慈善事业被视为社会的“第三次分配”,能够弥补政府的投入不足,同时尽可能对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实施救助,近而促进医疗卫生的公平性,有利于“病有所医”目标的实现。
新医改对慈善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也给予肯定,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各类组织、个人发展社会慈善救助。
作为医疗保障领域的不同制度,在当前我国正建立大病保障机制的背景下,探讨慈善与政府医疗救助的衔接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两种制度的衔接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梳理。
二、慈善与政府医疗救助衔接的必要性(一)当前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对重大疾病的统筹层次低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是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因其事后救助等固有属性,主要作用体现在缓解患有重特大疾病的贫困人群的疾病负担,减少因病致贫的概率。
在医疗救助制度实施过程中对于政府而言,主要职责和工作的难点体现在医疗救助筹资上,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筹资额度为多少才能基本实现制度本身的目标。
中国网络募捐平台社会责任调查及其评价
中国网络募捐平台社会责任调查及其评价随着我国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网络募捐、微公益等网络募捐形式开始走入公众的视野,网络募捐凭借着参与广泛、操作简捷、成本低廉、见效迅速等优势,逐渐成为人们在短时间内寻求帮助的第一选择,更成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各种募捐平台的出现使人们对这种募捐形式习以为常,各界学者对其研究也已经层层深入。
网络募捐在形式上还是一个相对新生的事物,对其进行系统考察和科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从而更好地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一研究综述通过对网络募捐进行的文献检索,发现相关论文在1998年才开始出现,至今也不过300多项研究成果,可见当前对此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网络募捐”相关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网络募捐的监管与规范化、网络募捐的诚信问题、网络募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网络募捐的监管与规范化研究网络募捐相比较传统募捐方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募捐方式的缺点,使网络募捐平台成为民众在遇到困难时的首选。
由此,网络上各种网络募捐平台层出不穷,募捐平台的规范化就成为现阶段的最大问题。
这些规范化问题主要体现在法律、制度、技术等层面。
如我国法律对网络众筹这一领域的法律出台为零;平台技术水平落后,不能真正帮助需要帮助的受众,而有时候甚至起到反作用。
(二)网络募捐的诚信问题分析与研究当前,网络募捐的诚信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2)主体资源模糊;(3)事件的真实性难以辨别;(4)善款的使用和管理不透明。
相关研究认为,网络募捐平台应对有意向募捐的个人或团体进行必要的实际考察,以确保其困难的真实性。
对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和个人进行把关筛查。
(三)网络募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关于网络募捐可持续发展的意见与建议,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希望公益众筹加强行业自律及监管;加速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国家有关部门建立更为严谨的监管体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 互联 网技 术 的迅猛 发展 ,网络募 捐 、“微 公 益”等 多种 募捐 形式 作为 官办 慈善 的补 充取 得 了较 大发 展 。然而 善款使 用 不透 明 、募 捐信 息 真实性 存 疑等 问题无 形 中 困扰着热 心公 众 ,尤 其 是个人 通 过 网络平 台募 捐 屡次 引发 了公 益认 同危 机 。中 国青 年 报社 会 调 查 中心 通 过 民意 中 国 网和 益 派 咨 询 对 1 737人进 行 的一项 调查 显示 ,47.4 的受访 者 曾通 过 网络 平 台参 与过 捐 款 ,但 仅 28.5 的受访 者信 任 网络 捐款 中的慈善 组织 或 募 捐 个 人 ,62.4 的受 访 者 担 忧 在 网络 募 捐 中存 在 诈 捐 、骗捐 的潜 在 风 险l1]。“互联 网+”慈 善众 筹行 为一 键捐 赠后 ,善 款去 向是否 透 明 ,捐 赠所链 接 的利 益相 关者 是否 具有 行 动 与 目标 的一 体性 、一 致性 ,是 否知 晓发 验机构 的信 用 ,是 否 可 查项 目进 展并 进 行 监 督 ?这 些 网络 捐 赠 问题依 旧是 时下 困扰 着社 会 的痛点 与难 题 ,在 慈善 商业 化 、公 益 营销 化 的社会 背 景 趋 势下 ,特别 是 公众 对待 诈捐 、骗捐 零 容忍 的心 理预期 ,一 些知 名 的 网络 公益 众筹 救助 平 台不 时被 曝出诈 捐和 骗捐 丑 闻 ,其 丑 闻与个 人求 助 者提 出公 益众筹 申请 时 言 辞恳 切 的救 助 文本 形 成 了鲜 明反 差 ;还 有 2018年 初 被 叫停 的网络 募捐 活动 “同一 天 生 日”,都暴 露 出公 过媒 体 的文本 分 析 ,认 为慈 善 出现丑 闻一 旦经 过媒 体报 道 和 渲染 后 ,公众 会 放 大 慈 善行 业 的问题 ,并 降低 公益 众筹 救 助 的成 就感 ]。这是 互联 网慈善发 展 不完 善 所 带来 的 问题 ,值得 学 界 关 注 与研 究 。本 文 将基 于利 益 相关者 理论 ,提 出如 何有 效评 价 网络公 益众 筹认 同性 参与 效果 ,并进 一 步深 人探讨 网络公 益众 筹认 同性 的提 升 之道 ,提升 网络 救助 效率 。
— — 兼 论认 同性危 机 的消弭之道
匡亚 林
(南京大 学 政府 管理 学院,江 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 新 时代 网络公 益众 筹 以其便捷 性 、可及 性 、延展 性 等 优 势 激 活 了社会 网络 “差 序格局 ”中的社 会 资本 ,为 生活 困难 、深 陷 困境 的个体提 供 了“弱有 所扶”的 防护线 和安 全 网 , 但 “互联 网+”公 益 众筹 中屡屡 出现 的诈 捐 、骗 捐行 为 以致 网络 公 益救 助 面 临认 同危 机 。 文 章从完善网络公益众筹的信息等级 筛选机制、构建 网络公益众筹认 同性的参与效果评价机 制入手 ,以轻松 筹平 台的公 益 众筹 案例 作 为研 究对 象进 行 评估 ,提 出嵌入 式“互联 网+ ”公益 众筹信 息 等级 的评估 方案 ,统 筹推进 社会 救 助与 慈善救 助 有 效衔 接 的 制 度安 排 以及 完善 慈 善 相 关立 法等 治理对 策 ,针 对公 益 众筹 中的诈 捐 、骗捐 现 象提 出风 险防 范与危机 消弭之 道 。
收 稿 日期 :2018—05—09 基 金 项 目 :国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青 年 项 目“网络 时 代 的 慈 善 募 捐 监 督 困 境 与立 法 对策 研 究 ”(18CFX076)。 作者简介 :匡亚林 (1986一),男 ,博 士研究 生 ;研 究方 向 :社会福利 与社会救助 。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公益众筹参与效果评价通过资料收集与文献检索结合慈善救助参与者的积极性参与救助成就感慈善救助的公信力救助效率四个指标来评价慈善救助的认同性本文效果评价选择使用了美国米切尔mitchel1教授对利益相关者的评分模型4将二十七种认定利益相关者理论核心进行了汇总与梳理形成了合法性吸引力紧迫性的研究分析框架将求助者捐助者慈善平台组织作为慈善救助认同的三大直接利益相关者以求较全面地反映和评价慈善救助的认同性
第 6期
匡亚林 :网络公益众筹中个人救助 的参与效果何 以评价 ?——兼论认 同性危机 的消弭之道 133
是 信 息高度 不对 称造 成 的监管 盲 区 ,对 于善 款 的后 期使 用情 况 ,慈善 组织平 台无权强 制要 求受捐 者公 布 ,只能规 劝其 公布 捐助 细节 和信 息 ;二 是《慈善法 》并未 对个 人 救 助 问题 进 行 约束 ,即个人 可 以通过 慈善 救助平 台或朋友 圈发 起求 助 。对潜 在施 救者 而 言 ,求助 者 的个 人 支 付 能力 、信 息 的辨 别 、程 序 的 审核 、后续 善款 的透 明性 都很难 得 到保证 。像轻 松筹 等众筹 组 织平 台 ,在 信息 公示 制度方 面并无 相关 法 律条 文 可供参 考执 行 ,如若强 行要 求求 助者 公布 家庭 信息 有 “污名 化 ”①之嫌 ,唯有 基 于道德 层 面进 行 规 劝和 引导 ,因此 相关研 究 就走 进 了学 界 的视 野 。公 益众 筹认 同性 研究 需 引入利 益相关 者视 角 ,可 更 好 地分 析不 同利益 相关 群体 之 间 的参 与状 态 与参 与积极 性 ,也有利 于 治理者 进一 步挖 掘捐助 者 、受 助人 以及众 筹平 台各 主体 存在 的 问题 。公益 众筹 中 的利 益相 关 者 包含 直 接 利 益相 关 者—— 求 助人 、 捐助 人 、慈 善组 织 ;还 有 间接 的利 益相关 者— —工 作人 员 、志愿 者 、政 府部 门、公 众 、潜 在 的捐赠 者和受 益 人 以及媒 体 、专业 的评估 机构 和其 他社 会组 织 。文 中公益 众筹 认 同主要 指 :联接公 益众筹 行 为利益 相 关 者 的慈善救 助行 为 的认 同感 。公益 众筹 的认 同性 不足 主要 是基 于 :
一 、 网络公益众筹认 同度低 的归 因及 其治理悖论
公信 力 和认 同性是 发展 公益 众筹 有序 运行 的 核心议 题 ,慈善救 助 行为依 托 于某种 契 约精神 ,其 显 性 责 任正 是建 构 于这种 道德 使命 感之 上 ;而 隐性 责 任又来 源 于慈善 救 助能够 满 足公众 的期 望 ,给人 以 认 同与希 望 。公益众 筹 中的诈 捐 、骗捐 ,捐 助者 、受 捐者 之 间 的 纠纷 ,从 法 律上 来 看 存 在治 理 悖 论 ,一
华 中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总 138期 )2018(6)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网络 公 益 众 筹 中个 人 救 助 的 参 与 效 果 何 以 评 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