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合集下载

如何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如何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如何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愈发引人关注。

如何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水平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善基础设施是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在农村地区,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和生产。

因此,我们应当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道路状况,提高农民交通出行的便捷性;加强农村供水和供电的建设,保障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推动农村通信网络的普及,提升农民信息获取能力。

增加农民收入是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农民的收入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支持,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拓宽农民的销售渠道;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水平是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教育和医疗事业是民生工程,关系到每一个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应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提升农村教师的教育水平;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此外,可以引导有条件的农村青年返乡创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农村就业人口的稳定性。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通过农村经济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有利于农民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鼓励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的产业效益;引导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促进农产品的集中销售和农业技术的推广。

总之,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

乡镇一级党委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体会中共封丘县留光乡委员会书记狄少宏上一段时间,我参加了市委组织的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听取了邹文珠书记的报告及张敬民教授“关于新形式下如何做好党建工作”的报告,并到安微、苏州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

这次学习,使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中共中央不仅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期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目标和要求,还明确指出建设社会新农村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党对农村工作的重点。

那么乡镇一级党委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就成为摆在每个乡镇党委书记面前的新课题。

对此,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参与生产发展的新形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怎样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推向生产发展的前台?近几年来,我们总结和推广了青堆村“支部+协会”这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对基层党组织参与生产发展、领导生产发展进行了一些尝试。

青堆村2400口人,2700亩耕地,农民长期以传统种植业为主。

为了带领大多数农民发家致富,2002年秋,该村支部书记王书勤牵头,由该村支部全体成员出资入股,部分农户以土地入股,首批聚集土地130亩,发展新、特、优林果业,成立了青堆村新特优果树种植协会。

支书王书勤和副支书村委主任李金平分别当选为会长和副会长。

在种植经营中,支部成员全部是协会中的骨干,支部班子直接参与协会的管理,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该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23户,聚集土地近500亩,其主导产品黑树莓打入郑州、北京、南京等大中城市市场,黑树莓苗更是供不应求。

2005年,协会户均收入1.2万元。

该组织已成为河南省重点支持的农民合作示范组织之一。

我们乡党委及时抓住这一闪光点,在全乡种植业和养殖业中总结推广了“支部+协会”模式,把党组织与经济实体有力地结合在一起,有力地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促进了全乡经济发展。

如何正确理解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如何正确理解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观察
如 何正确理解和推进 “ 社会主 义新 农村建设”
李贺兰
( 河 南省 新蔡 县砖店 镇 村镇 发展 中心 ,河 南 新蔡 4 6 3 5 4 2 ) 中图分类 号 :F 3 2 0 . 3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3 — 2 7 3 8( 2 0 1 3 )0 3 - 0 4 5 5 一 O l 摘 要 :本文 从 “ 社 会 主义 新 农村 建设 ”的 由来 、 内涵 和建 设 新农 村 的重 大 意义 方面 阐 述 了对社 会 主义 新 农村 建设 概 念 的理解 ,并从 新 农村 建 设的 内 涵 、任 务 和 目标 着 手 ,分析 和探 讨 了如何 正确 推进 社会 主义 新农 村建设 ,以及 如何 应对 当前社 会 主义新 农村 建设 中存 在 的突出 问题 。 关键 词 :新农 村 ;概念 理解 ;推 进建 设 ;问题解 决 Nhomakorabea一

概述
社会 主义 新农 村建 设 ,是指 在社 会主 义制 度下 按照 新 时代 的要 求 ,对农村进 行经济 、政 治、文化和社 会等方面 的建设 ,最终 实现把 农 村建设成 为经济繁荣 、设施完善 、环 境优美 、文 明和谐 的社会 主义 新 农村 的目标 。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 是我国现代化进 程中 的一个 重大 历 史任务 。如 何正确理解 和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 设,是摆在我 们面 前 的当务之 急的首要 问题 。为此 ,本人 从 以下方面做 以探讨 ,帮 助大 家 正确理解和推 进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 社会 主义新 农村建 设的提 出。从党 的历 史文献来 看, 1 9 5 7 年 刘 少奇在讲话 中就指 出, “ 合作化 以后 的农村是新 的农村 ,农 民是新 的农 民 ”,现在 的任 务是 ,要 “ 为 建设 社会主 义 的新农 村而 努力 奋 斗 ”。这就从 政治和所有制 关系上提 出了 “ 社会主义 新农村 ”一 词。 1 9 6 4 年 中央 在动员城 市知识青年上 山下乡中 ,号 召广 大知识青年立 志 “ 建 设社会主 义的新农村 ”,积极下 乡参加农业生产 。显然 ,喊 出了 “ 社会 主义 的新农村 ”的政 治 口号 。改革开放 以后 ,特 别是上个世 纪 八 九十 年代 , “ 社会 主义 新农 村 ”概念越 来越 多地 被使 用 。这一 时 期 ,我国农村发 生了许多重 大变化 ,废 除了 自1 9 5 8 年 就开始实行 的人 民公社体制 ,全 国普遍实行 了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此时的 “ 社会 主 义新农 村 ”概念 ,体现 了农 业生产经营 方式的历史性 转变 。废止计划 经济 时期 “以粮 为纲 ”的单一经营模式 ,提出要 “ 建 设一个农 、林 、 牧 、副、渔全面 发展 ,农 工商综合经营 ,环境优美 ,生活富裕 ,文化 发达 的新农村 ”。1 9 9 8 年1 O 月 ,党 的十五届三 中全会 通过的 《 中共 中 央关 于农业和农村 工作若干 重大 问题 的决定》 ,提 出了建设 “ 有 中国 特色社 会主义新农 村 ”的 目标,并从经 济、政治 、文 化三个方面作 了 具体规 定 进入 新世纪 以来 ,胡锦涛 总书记在十六届 四中全会上提 出 了著名 的 “ 两个趋 向”论 断,指 出中国 已经进入 以工 补农、 以城 带乡 的 阶段 ;在 十六 届五 中全会 上 ,则 正式提 出要 “ 建 设社 会主 义新农 村”。 “ 社会 主义 新农 村 ”概 念发 生 了质 的 飞跃和 赋予 了新 的更加 丰 富的含 义 。被 作为全 面建 设 小康 社会 的首要 任务 和 “ 十一 五 ”、 “ 十二五 ”规划乃至更长 时间中国农村发展 的总 目标 、总思路 。 2 . 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 的内涵 。 “ 社会 主义新农 村建设 ”是指在 社会主 义制度下 ,反应一定 时期农村社会 以经济发展 为基础 ,以社会 全面进 步为标志 的社会状态 。其 内涵主要包 可 以下几个 方面:一是发 展经济 ,增加农 民收入 。要 通过高产高 效、优质特色 、规模经营等产 业化手 段,提高农 业生产效 益。二是建 设村 镇 ,改善 农民居住环境 。 包括住房 改造 、垃 圾处理 、安全用水 、道路 整治 、村镇 绿化等 。三是 扩大公益 ,促进社会 和谐 。要办好义务 教育 ,使适龄 儿童都能入学并 受到基本 教育 ;要 实施新型 农村 合作医疗 ,是农 民享 受基 本的卫 生服 务 ;要加 强农村养 老和贫 困户 的社会保 障;要统筹城 乡就业,为农 民 进城 提供 方便 。 四是培 育农 民,提 高农 民素质 。要 加强精 神文 明建 设 ,倡 导健康文 明的社会风 尚;要发展农村 文化设施 ,丰富农 民精神 文化生活 :要加强村 级 自治组织 建设 ,引导农 民有序参 与乡村建设事 业 。社会 主义新农村 建设主要包 括发展新产 业、建设新村 镇、构筑新 设施、培育新农 民、树立新风 尚等方面 的内容 。

进一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

进一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

进一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期间重要建设目标之一,是我们党适应时代发展和现实要求,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把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要求具体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面系统地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1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壮大新产业,实现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目的。

一是加快发展特色农业。

围绕地方特色培育区域性农业,依靠特色农业带动增收。

如,广西等省(区)就应大力培育和发展了糖料蔗、水果、蔬菜、生猪、家禽等一批优势产业。

重点培育壮大以优质谷为代表的粮食产业,以桑蚕、食用菌、烟叶、中药材、香料、花卉为代表的经济作物产业,以草食动物、牛奶业、优势水产品为代表的水产畜牧业。

二是加快发展劳务经济。

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

推进农村劳动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转移就业,拓展向其它沿海发达省市劳务输出规模,拓宽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渠道,广辟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开拓国外特别是东盟国家劳动力就业市场。

2 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一是规划为先。

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搞好村镇规划,严格规划管理。

二是实事求是。

要坚持农民自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

既要因地制宜,又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科学编制村镇规划。

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要继续加大农村道路、水、电、通讯等规划和建设力度,实施乡村整治,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建设住宅。

3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一是加快建立有利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

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形成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财政和投融资体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建设美丽、宜居、富裕的农村社区,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乡发展的协调。

本文将阐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目标、内容和对策。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中国,农村人口占据着国家的三分之二以上,发展农村就是发展经济。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区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凸显。

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推动农业现代化。

农村社区是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促进农业技术的更新换代,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

2.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旨在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服务,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3. 增强城乡发展的协调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促进城乡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协调发展,推动城市化和产业化进程与农业现代化有机衔接。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创造美丽乡村、宜居社区和富裕农民。

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包括:1. 美丽乡村:建设具有优美自然风光、独特历史文化和强烈地方特色的农村,打造宜游宜居、生态环保的乡村旅游景区。

2. 宜居社区: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优质的居住环境和社区文化,构建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3. 富裕农民:通过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和财富累积,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幸福感。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 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建设新型农民住房和美丽乡村,提供农村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供排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2.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建设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就, 尤其是我国农村人 口众多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 决定了改变城 乡二元经济结构必然是个 长过程。 在这个过程 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提上了日程。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 收稿 日期 ] 06 0 — 8 2 0 — 9 1 [ 作者简介 ] 焦素莉 。 新疆泽普县委党校教师。

6 5・
维普资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质上就体现 了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和共 同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是我们 在 目前城乡二元结构不能迅速改变 的前提下, 立足于农村 , 找到农村社会科学发展 、 和谐发展道路的现 实途径。
积极 推进 城 乡统 筹 发展 , 建设 社会 主 义新 农村 , 破 解 “ 农 ”问题 的关键 。我 们 党历 来重 视 “ 是 三 三 农 ”问题 , 是 由于种 种原 因 , 乡差 距 、 农差距 仍是 不断扩 大 的趋势 。 但 城 工 农业基 础薄 弱 , 村发展 滞后 , 农 农 民收入增 长 缓慢 , 已成 为我 国经济 社会 发展 中亟待 解决 的突 出问题 。“ 农 ”问题 难就难 在众 多的且 三 不 断增加 的农 村人 口与 有 限的且越 来越 少 的农 业 生产资源 的尖 锐 矛盾 。在解 决温饱 阶段 , 三 农 ”问 “ 题 可 以在 农业 和 农村 内部通 过优 化 资源 配 置解 决 。在 全面 建 设 小康 社会 阶 段 , 仅靠 “ 农 ”自身 解 决 三
略 。按照 统筹城 乡发展 的要 求 , 立有利 于逐 步改变 城 乡二元 经济 结构 的体制 , 建 也是 从根 本上 解决 “ 三 农 ”问题所 必须遵 循进城 乡统 筹发 展 。 设社 会主 义新农 村 的重 要性 建
积 极推进城 乡统筹 发展 , 建设 社会主 义新 农村, 是全 面建 设小康 社 会 的 内在 要求 。目前 , 国总体 我

浅议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浅议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收稿 日期 ]0 8—0 — 0 20 9 2
农民 自身也产生 了追求高质量生活 的内在要求 , 有必要对 农民的生活加以组织和引导 , 建立科 学 的、 文明 的农 村生
活方式 。教育 引导农 民在思想观念 、 道德 规范 、 知识水 平、
[ 作者简介 ] 李黎 明(93 , 辽 宁工程技术大 学政法 系副教授 。 17 一) 男,
据 。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 出, 加强公 民意识教 育 , 立 ” “ 树

切实提高广大农 民的素质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建设 中, 要认 清广大农 民是新农
村建设 的主体 , 是基本依 靠力量 , 然而在 我 国, 口多、 人 劳 动建设新农村的重 大历史任务 迫切要求 把提高亿 万农 民 的素质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根据建设新农村 的总要求 , 我们要从根本上转 变农 民传统 的生产方 式、 活方式 、 生 交 往方式和价值观 念 , 引导农 民通 过 自身建 设新 农 村 的实 践, 转变传统观念 , 提高 文化水平 , 陶冶精 神情操 , 在建 设 新农村过程中真正成 为这个伟大 事业的价值 主体和创 造 主体 , 同时我们也就把我 国的人 口压力变为劳动力 资源优 势。因此 , 我们必须适应 经济社会 发展对劳 动力 的需求 , 在有意识 地引导农村富余 劳动力 向非农 业产业 和城镇 转 移的同时 , 大力发展农村 职业教 育和技能 培训 , 广大农 使
主义新农 村的重要 内容 和根 本前 提。首先要破除农 民的
小农 意识 。由于中国是 一个有几 千年 封建传统 的东 方农 业大国、 民大 国。小生产 的习惯势力 根深 蒂 固, 农 小农 意 识在社会上有广泛 的影 响。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 , 摧毁 自然经济结构和落后的小生产方式 , 实现农业的工业 化, 改变原始的手工劳作方式 , 破除小农意识 ; 其次是加强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措施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措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之一,其目标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在我看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二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农民的内生动力;三是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四是加强农村文化振兴,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五是构建健全的产业体系,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发展。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农田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要加强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力度,确保农民土地承包权稳定和可持续经营。

第三,需要加强对农村人才培养和输送,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人才。

还应加大对农村金融、保险、医疗等服务的支持力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基本生活需求。

另外,要积极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乡村自治制度,激发农民自治的活力。

还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创新乡村文化产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多方面的,需要全面、深入地推进。

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建立多元化的社会主体参与机制,形成合力,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及措施的深入探讨,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不仅仅是对我国农村的发展,更是对实现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环。

我们应该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方针,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和支持。

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引言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的重要战略举措,旨在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为推动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农村振兴的政策与措施1. 深化农村改革在农村振兴的进程中,深化农村改革是重要的基础。

我国政府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等措施,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制度保障。

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政府加大投入,提升农村交通、教育、卫生、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乡村发展的整体水平。

3. 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村振兴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举措,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体系,为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4.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建设是推动农村振兴的重要方面。

政府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鼓励农民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培育乡土文化,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独特的魅力。

三、农村振兴的成就与经验1. 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乡村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稳步提升,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2. 农村社会进步取得突破农村振兴战略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提高了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农村卫生、环境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农民身心健康和幸福感得到提升。

3.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村振兴战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得到发展,土地水利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四、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思路1. 标准化建设与个性化需求的平衡在推动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平衡标准化建设与农民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关系。

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县域 经济 的发展 ;生 活宽裕 ” “ ,就是要 按 照小康 目标
上学不交费、 看病不太贵 、 打工有保障” 日 已经不 的 子
再 遥远 了。 以上就 是 中央正 在并 继续 实行 的解 决 “ 三
它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的全局 , 抓住了农 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 , 具有重大的历史 意义和现实 意义 。对这个 问题 的理解 可 以概括 为 四句话 。 第一, 新农 村建设 是 中央关 于解 决 “ 三农 ” 问题 形 成新的思想体系、 政策框架的延伸和拓展 。我 国历史 上 15 年就提过新农村建设 。18 年又提过一次 , 90 94
民又将得 到很 实际 的实 惠。 放 活” “ 就是 进一 步加 大农 村 的改革力 度 ,建立 与市场 经 济相 配套 的政 策措施 , 使农 民活得 更 开心 。 国农 民距 离过上 “ 中 种粮 不纳税 、
距, 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富裕亿 万农 民群众 , 当务之急 。 是
新农村建设
●农村 经济 ●
林蔬
坚持从实 际出发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崔长 辉
( 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 10 3 ) 0 3 3
新 的历 史 时期 , 快 农村 经 济 发展 步 伐 , 早使 加 尽 广 大人 民群 众共 享三 十年改革 成 果 , 快缩 小城 乡差 尽
党 的 十六 届 五 中 全会 提 出 了 “ 产 发展 , 生 生活 富 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 民主” 社会 主义新农村 建设 的重 大历 史 任 务 , 已成 为 各级 党 委 、 现 政府 的重
要议 事 日程 。
1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推进社 会 主义新农 村建 设 ,是 中央统揽 全 局 , 着 眼长远 , 与时俱 进 作 出 的重 大 战 略决策 , 是对 我 国 经 济社 会发 展规律 、发展 阶段 和发 展任 务 的科 学 把握 , 是新 阶 段 “ 三农 ” 作 指导 思 想 的深 化 、 华 和发 展 。 工 升

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较大 幅度 增产 ,农 业结 构调 整 向纵 深推 推进 农业 ,用现代发展理念 引领 农业 ,用 农民收入 较快增 长 , 农村 税费 改革取 培 养新 型农 民发展农 业 ,提 高农业 水 利 社会 主义新 农村建设的政策背景 进 , 得重大 成果 , 社会事 业进一步 发展 , 农村 化 、机 械 化 和 信 息 化 水 平 ,提 高 土地 产 出 和现状


长 期 以 来 ,农 业 、农 村 、农 民 问题 一 基 层 组 织 建 设 得 到 加 强 , 干 群 关 系 明 显 三 直 是 决 定 我 国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进 程 和 改 善 。在 看 到 “ 农 ”发 展 取 得 很 大 成 绩 的 同 时 ,我 们 还 要 看 到 当 前 农 业 和 农 村 现代化进 程的 关键 性 问题 , 视农业 、 重 农 村 、农 民问题 是我们党 的一贯 战略思想 。 发 展 仍 然 处 在 艰 难 的 爬 坡 阶 段 , 还 要 看

【 键 词】 关 三农 村 发展 出现了积极 变 装 备 农 业 , 现 代 科学 技 术 改 造 农 业 , 工 农 用 化 , 来 了新 的发展 机遇 。 食连续 两年 现 代 产业 体 系 提 升 农 业 , 现 代 经 营 形 式 迎 粮
业 的积 累与 支持 ,就 不可 能有 国 家的 自 的矛 盾依 然突 出等 还 比较多 的 问题 ,充 客观规律 ,有重点 、有 计划 、有步骤地 扎
立 和 工 业 的 发 展 ;没 有 农 村 的 稳 定 和 全 分认识 新农村 建设的 长期性 、 巨性 、 艰 复 实推进 ,坚决 防止脱离实 际、好大喜 功和 确保 现代农业建设稳 步健 康推 解 三 面 进 步 ,就不 可能有 整 个社 会的 稳定 和 杂 性 和 不 平 衡 性 , 决 好 “ 农 ”问 题 仍 急于求成 , 努力走 出一条具有 中国特 色的农业现 全 面 进 步 ; 没 有 农 民 的 小 康 就 不 可 能 有 然 是工业 化 、城 镇化 进程 中 重大 而艰 巨 进 , 全 国 人 民 的 小 康 。 只 有 农 民 全 员 加 入 现 的历 史任 务 。各 级党 委和政 府 必须 按照 代 化 发 展 道 路 。 2 、建 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应培 养新型 代 化 进 程 , 能 盘 活 国 民 经 济 全 局 , 现 党 的 十 六 届 五 中 全 会 的 战 略 部 署 , 始 终 才 实 三农 ”工作 放在重 中之重 ,切实把 建 农 民。提高农 民整 体素 质 ,培养造就有文 可 持 续 发 展 ; 只 有 广 大 农 村 的 落 后 面 貌 把 “ 明 显 改变 , 能 实 现 更 大 范 围 、 高 水 平 设 社会主 义新 农村 的各 项任务落 到实处 , 化 、懂 技 术 、会 经 营 的新 型 农 民 ,是 建 设 才 更 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 的 迫 切 需 要 。 民是 建设 农 的小 康。 此 , 为 党的十六 届五 中全 会通过 加快农村 全面小 康和现代 化建设 步伐 。

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摘要: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

现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现实意义与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1引言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是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当前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任务非常繁重。

必须突出重点,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努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还要因势利导,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要求,突出建基地、兴产业、强龙头、活流通,走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路子,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同时,要依靠科技,把科技创新和推广全面落实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强化现代农业的技术支撑。

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科技体制、机制,龙头企业要建立研发中心,培育核心竞争力。

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为目标,建立良性循环的新型农业综合系统,形成低投入、低消耗、环保型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需要弄清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目标,明确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意义,理清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完善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政策体系。

我们要按照中央的决策和部署,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优先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项工作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和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主要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果。

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近五成,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必然需要,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乡村振兴,提升农村经济实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通过改善农村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措施,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二是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互动发展。

将城市和乡村紧密相连,使乡村成为城市的重要补充,推动城乡一体化,为农民进城务工、创业提供更多选择,从而推动城乡人口的有序流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三是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

通过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事业的普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建设和谐社会。

主要措施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加大投入力度。

加大对农村经济、民生、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改善。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农村产业升级,培育壮大特色优势农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城乡融合、区域协作,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是鼓励农民创业。

加大对农民创业创新的扶持力度,提供合适的政策支持和金融资助,引导农民在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文创产业等领域开展创业。

四是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加强农村通路、供水、供电、通信、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改造农村危旧房屋和环境,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环保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心得体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推动农村发展,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心得体会如下。

首先,要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关系着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

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方面的改善。

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

其次,要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我们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因此,要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生产由传统的小农经营向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

同时,还要加强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增加农民的生产效益。

第三,要注重农民素质提升。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

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民的法律法规宣传,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只有提升农民的素质,才能推动农村的全面发展。

第四,要强化农村治理机制建设。

农村治理机制的完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加强农村党组织的建设,提高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加强对农村社会事务的管理与服务。

只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农村治理机制,才能推动农村的长足发展。

第五,要注重农村环境保护。

农村环境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好农田、水源地和生态系统。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污染治理,防止农村环境的恶化。

只有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只有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农民素质、完善农村治理机制以及注重农村环境保护,才能实现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可编辑版】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可编辑版】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1号)和省、市实施意见,结合xx实际,现就“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xx、构建和谐xx的必然要求,是推进xx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的迫切需要。

各级各部门要从政治、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三农”工作。

“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三农”工作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

各级各部门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为中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开局。

二、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3、加强基地建设。

突出区域特色,注重规模开发,重点建设八大主导产业基地,因势利导发展油茶、葛业、高山蔬菜、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基地。

本着“八大产业、各有侧重,突出特色、分类指导,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针,毛竹、桑蚕、百合建管并重,突出新栽;茶叶、板栗、中药材以管为主,突出低改;畜禽、鳗鱼抓好大户,突出规模。

各主导产业牵头单位要建立1-2片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县级示范基地,乡镇区域内的每个主导产业要建立1个以上乡级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推动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但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应对。

首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后。

尽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文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农村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农村居民精神文明水平普遍落后。

同时,由于部分农村居民未能改变传统观念,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而忽视了文化精神建设,使得农村文化精神建设情况更加复杂。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资金筹集不足,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需要的资金投入较大,大多数农村地区仍然缺乏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公路、通信、电力、水电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

此外,农村用地管理不善。

近年来,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农村土地利用率不断上升,农村用地管理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土地分配混乱、地价收费高昂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并给农民和农村居民带来不便。

此外,农村人口结构失衡,人口流失加剧。

城乡融合发展的大潮淹没了农村,农村在发展中失去了竞争力,农民和农村居民贫穷落后,大量农民和农村居民外出务工,造成农村人口结构失衡,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加剧。

总而言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应对。

首先,要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精神文明水平;其次,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第三,要加强农村用地管理,改善农村用地管理;最后,要加大对农村空心化地区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和农村居民留守乡村,促进乡村振兴。

2篇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参考)

2篇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参考)

2篇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参考)2 篇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参考)篇一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根据《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区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依然存在,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呈继续扩大之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必须把新农村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以促进产业繁荣、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整洁村容村貌、打造文明乡风、完善社会保障、创新发展机制、提高农民素质、搞好民主管理、建设五好班子、实现社会和谐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3.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以加快推进全面小康建设为目标,以乡村规划建设为龙头,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以文明村创建为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科学规划,整合资,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力争把我区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农村。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展条 件 。
建 设社 会 主义新 农村 是我 国现 代化进 程 中的重
大 历史 任务 , 照 “ 产 发展 、 活宽 裕 、 按 生 生 乡风 文 明 、
那 么如 何 扎 实推 进 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建 设 , 据 根
村 容 整洁 、 管理 民主 ” 的要 求 , 持从 实 际 出发 , 坚 因地
高农 产 品 加工 转 化 率 , 进 农 业 增 效 。 促 四是 抓 好 特
色产 业 。引导 石雕石 刻 、 工艺 制镜 、 河古 陶 、 编 、 黄 柳
泥塑 等特 色产 业 , 整 产 品 结构 , 高 产 品 附加 值 , 调 提 扩大 规模 , 强市场 竞 争力 。 增
会 主义新 农村 建设 已经 具备 了一 定 的经济 基 础和发
s c i a e u c / ml a a a tc . 0 5— 1 a h n . d . n Ht d t / ril 2 0 e 2—2 . 3
[] 李 水 山. 国新 村 运 动 的 经 验 和 教 训 [ B OL] 5 韩 D / .
ht: / ww.gi o .n] st2 0 t /w p ar. vc / p/,0 5—1 —2 . g j 2 3
加工 龙头 企业 , 大 产业 规模 , 长产 业 循 环 链 , 壮 拉 提
在 20 0~ 3 00 元 的 村 占 全 县 行 政 村 总 数 的 0 0
3 . 5 ; 民人均 纯收 入在 1 0 -20 0元 的村 占 94 % 农 0 0 0 全县 行政 村 总数 的 0 6 %。可 以看 出 , 县 推进 社 .1 浚
治 理 网 。0 5 2 0 2 0 —1 —1 .
[] 韩 长 赋 . 实推 进社 会 主 义新农 村 建 设 [ . 3 扎 N] 经济 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 生产 发 展 、 活富 裕 、 风文 明 、 建 设 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 的 英 明 决 策 。 央 一 号 文 件 内容 博 大 精 深 , 指 导 生 乡 是
村容 整 洁 、 主管 理 ” 民 的总 要 求 。今 这 既 为 解 决 “ 农 ” 题 提 出 了 更 今 后 农 业 、 村 工 作 发 展 的 纲 领 性 三 问 农 年党 中央 、 国务 院又专 门发 出“ 于 高 的 目标 , 为 我 们 人 大农 经 工 作 文 件 。在 中 央高 度 重 视 , 行 各 业 关 也 各 推进 建 设社 会 主 义新农 村 的若 干 意 提 供 了难 得 的 历 史 机 遇 。“ 设 社 大 力 支 持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大 好 形 势 建 见 ” 一号 文件 。这些 重 大举 措 , 的 对 会 主义 新 农 村 ” ,在 上 个 世 纪 五 十 下 , 级 人 大 从 事 农 村 工 作 的 同志 各
于促 进 城 乡协 调发 展 ,全 面建 设小 年 代 就 曾 提 出 , 后 , 央 文 件 中 更 需 要 认 真 学 习 。 刻 领 会 中央 一 之 中 深
康社 会具 有重 大意 义
也 曾几 次 出现 过这 一 提 法 。但 同 以 号 文 件 的精 神 实 质 , 强 做 好 工 作 增
( 推 动 农 村普 法 , 进 法制 建 三) 促
法 全 面 免 除农 业 税 .彻底 告 别 在农 村 决 的事 情 .充分 听 取基 层 干 部 和 群 设 。建设 社会 主 义新农 村 , 制 建设
维普资讯
新农 村 建 设
口 许 昆 峥
第 十届 全 国人 民代 表 大会 第 四 史任 务 。随 着改 革 开 放 和经 济 社 会 就 “ 三农 ” “ 农 ” 传 统 定 式 , 抓 三 的 打 次 会议 , 审议 通 过 了《 中华 人 民共 和 持 续 健 康 发 展 , 国 国 民经 济 的 主 破 城 乡 分 割 的体 制 障 碍 , 农 业 发 我 把 国 国民经 济 和社 会发 展 第 十一 个 五 导 产 业 和 经 济 增 长 的 动 力 正 在 由 展 放 到 整 个 国 民经 济 的 大 格 局 中 .

维普资讯 正 、 公平做得如何等。要 深人 农 村进 行 调研 , 解农 务公开 、 了 投 向 、 业 调 整 、 础设 施 建 设 、 产 基 深 基 础上 .
理顺 民心 的工 作 。 所 所 所 了 多做顺 应 民意 、 化 体制 改革 等 方 面都 向农业 和农 村 民 群 众 的 所 思 、 想 、 需 、 盼 , 做 出倾 斜 和 巨大 支持 。比如 , 年将 解农 民群 众最 关 心 、最 迫 切 要 求解 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英明决策 往 相 比 , 央 这 次 提 出 的 建 设 社 会 的使 命 感 、 任 感 和 紧 迫 感 , 极 中 责 积 由 于 长 期 存 在 的 依 靠 农 业 积 主 义新 农 村 的 重 大 战 略 举 措 , 有 投 身 到 推 进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则 累支 持 工 业 、 持 城 市 造 成 的城 乡 着 更 为 深 刻 的 背 景 和 涵 义 。 可 以 的伟 大 实践 中去 。 支
保 险等 问题 相 对 突 出 。解 决 好 “ 三 展 的 持 久 动 力 .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的 农 业 、 市支 持 农 村和 “ 是 城 多予 少 取放
农” 题 , 经成为我国工业化 、 问 已 城 重要 基 础 。新农 村 建 设 的关 键 是要 活 ” 的方 针 , 解 决“ 为 三农 ” 问题 提 供 镇 化 建 设 进 程 中 重 大 而 艰 巨 的 历 树 立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的新 观 念 , 出 了一 个难 得 的历 史性 机 遇 。在 资 金 跳
年 规划 纲要 》 《 要》 。纲 描绘 了我 国今 农 业 转 变 为 非 农 业 , 工 业 反 哺 农 把 农 村 进 步 放 到 整 个 社 会 进 步 中 ,
后五 年 经济 社会 发 展 的蓝 图 ,其 中 业 、城 市 支 持 农 村 的 条 件 基 本 成 把 农 民增 收 放 到 国 民 收 入 分 配 和 把“ 建设 社会 主义新 农 村 ” 为 我 国 熟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中 央 统 揽 全 再 分 配 中 ,进 而 统 筹 规 划 政 策 、 作 党 公 现代 化 进程 中 重大 历史 任 务 ,提 出 局 、 眼 长 远 、 时 度 势 地 做 出 了 共 资 源 、 础 设 施 及 产 业 布 局 。 中 着 审 基
解 决 。如 水 资 源 短 缺 趋 势 更 加 明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顺 利 推 进 的 必 然 的发 展提 供 了难 得 的机 遇 。 中央一
显 ,农 民增 收致 富 的 速 度 不 快 , 农 要 求 ,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重要 号 文 件提 出的全 面贯 彻落 实 科 学 发 是 村 就 业 、 学 、 医 以 及 社 会 养 老 任 务 , 保 持 国 民经 济 平 稳 较 快 发 展 观 , 筹城 乡 发 展 , 就 就 是 统 实行 工 业 反 哺
差 距 拉 大 , 业 、 村 许 多 深 层 次 说 , 设 社 会 主 义 新农 村 是 贯 彻 落 增 强建 设社 会主 义新农 村 的信 心 农 农 建 矛 盾 突 出 的 问 题 并 没 有 得 到 根 本 实科 学 发展 观 的重 大 举 措 , 确 保 是 当前形 势 的发 展 为农 业 和农 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